第19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中考化学考点聚焦第19讲中和反应
第19讲中和反应一、选择题1.(2018,泉州)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C)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盐酸除去铁锈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2.(2018,枣庄)用pH试纸测定石灰水的pH,如图所示,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B)A.偏高 B.偏低C.相等 D.无法确定3.(2018,衡阳)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B)A.X显酸性B.Y一定是水C.Z可能是碳酸钠溶液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4.(2018A.油菜 B.水稻 C.茶树 D.甘草5.(2018,济宁)根据下面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推出的实验结论中,错误的是(A)A.用pH试纸检验酸牛奶是否变质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D.用紫甘蓝和酒精溶液制酸碱指示剂7.(2018,黔东南)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B)A.水B.纯碱溶液C.澄清石灰水D.稀盐酸8.(2018,陕西)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2-4、H+9.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B.a 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C.A点溶液的溶质为NaCl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二、填空题10.(2018,宜宾)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H+[用n(H+)表示]和一定数量的OH-[用n(OH-)表示],n(H+)与-据此分析:(1)常温下测得水中pH=7,可知水中n(H+)__=__n(OH-)(填“>”“=”或“<”,下同)。
2024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浙江1月卷)
分值 3 3 3 3
10
难度 中 难
较难 中
难
续表
考查方向 电化学
详细知识点 选择题(48分)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金属的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 蚀;原电池有关计算
反应机理
酯的化学性质;酯的水解;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元 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离子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
四、涵育素养凸显学科价值
试题选材围绕材料、生命、环境、能源和信息等与化学关系密切的领域,充分 体现出化学学科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 值。试题精选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实现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 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通过考试引导教 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注重 真实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探究身边和社会的化学现象和问题。践行从知识立意-能 力立意-素养立意的命题导向,在问题情境、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念等多个 维度开展了积极探索,突出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核,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试题选取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问题指向考查学习掌握能力、学科思维能力和实践 创新能力,通过对生产生活实践中化学原理的考查,充分体现出化学学科推动科技
备考复习中不能好高骛远,以打牢必备知识为根本,能力培养为关键,素养培 育为核心,价值引领为导向,不可一味求新、求变,不能一味加大难度、无限制拔 高,应当根据学情,精心选择和设计内容,把学生最需要的给他,让他在现有水平 上有所提高。
二、回归教材强化能力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给我们的启示是加强基础知 识复习是高考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同时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 如,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恰当的使用化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同时对于题给的信息能准确把握,并善于挖掘出其隐含条件,领会命题者意图。
高考化学目录
第6讲 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
第7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新情境下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解题策略
高考总复习 · 化学
返回导航
目 录
第三章 第 8讲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 9讲 考点一 考点二 第10讲 考点一 考点二 第11讲 考点一 考点二 第12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钠的性质及应用 钠的重要化合物 碱金属元素 焰色反应 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镁、铝的性质及应用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铁三角”的转化关系及综合应用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及开发利用金属矿物 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金属材料及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策略
第35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化学反应原理题的解题策略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必修2) 第36讲 认识有机化合物——主要的烃
考点一 常见烃的结构与性质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
第38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方式及解题策略
高考总复习 · 化学
返回导航
目 录
第十章 化学实验 第39讲 化学常用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 考点一 考点二 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 实验基本操作
考点三 化学试剂的存放及实验安全
考点四 仪器的组合与创新使用
第40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考点一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考点二 考点三 常见物质的检验 常见物质的鉴别
高考总复习 · 化学
返回导航
目 录
《第三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1
《盐类的水解》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盐类水解的实例;4. 培养独立思考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盐类的水解?水解过程是怎样的?举例说明常见的盐类水解现象;(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分析;(3)请用实验设计表,展示一个简单易行且可重复的盐类水解实验,并说明实验目的和方法。
2. 完成以下思考题:盐类水解的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中有何应用?请举例说明。
3.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习题:(1)计算下列物质在溶液中的离子积和平衡常数:NH4Cl、CH3COONa、Na2CO3等常见盐的水溶液;(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NaAlO2溶液与少量HCl反应;②NaAlO2溶液与过量HCl反应。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确保准确率;2. 实验题需要提供完整的实验目的、步骤和结果分析;3. 习题部分需要书写规范,注意单位的统一和符号的使用。
四、作业评价1. 参考学生的作业情况,结合课堂表现,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2. 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盐类的水解知识;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盐类的水解知识的掌握情况;2. 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进度和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个作业设计方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盐类的水解知识,掌握影响水解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盐类水解的实例。
作业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阅读教材、思考题、实验设计和计算题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验操作能力。
作业要求明确,评价标准合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同时,作业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度和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共同提高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第一章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应用,使学生能够: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2. 能够根据问题情境,正确分析并计算物体的速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速度概念理解: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教学视频,学生需深刻理解速度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并完成相关概念题的练习。
2. 速度计算实践:学生需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情景,如步行、骑车、驾车等,自行设定初始条件和运动过程,计算出相应物体的速度。
3. 速度公式应用:通过解决一系列与速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变速运动、追击问题等,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列出速度公式并正确进行计算。
4. 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内成员需共同探讨生活中与速度相关的现象,如赛车比赛、航天器发射等,并就讨论结果制作简单的报告或PPT,准备在下一课时进行展示。
三、作业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 对于速度计算实践部分,学生应保证所设条件合理且计算过程正确。
3.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仔细审题,明确物理过程,正确运用速度公式。
4. 小组合作探究部分,成员间需积极交流,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并就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和展示准备。
5. 作业需按时提交,迟交或未交作业的同学将按照班级规定进行处理。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依据以下标准:1. 速度概念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2. 速度计算过程的正确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体现。
4. 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和成果的质量。
教师将根据以上标准对作业进行综合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
五、作业反馈在完成作业后,学生应将作业交给老师,由老师批改后及时进行反馈。
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将有针对性的在课堂中进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细胞中常见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和特点;2. 理解元素和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1. 实验观察:选取一些常见的细胞样本(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请详细描述样本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并记录下它们的分布和含量。
2. 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观察结果,分析元素和化合物与细胞功能的关系。
尝试从营养物质吸收、能量转化、细胞结构等方面阐述。
3. 知识应用:根据所学知识和讨论结果,尝试解释一些与细胞元素和化合物相关的生物学现象,如遗传物质、酶、维生素等的作用。
4.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细胞中其他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如微量元素、有机化合物等。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实验观察和记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 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意见;3. 知识应用部分,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充分论证细胞元素和化合物的作用;4. 查阅资料时,注意文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四、作业评价:1. 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评价学生对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种类的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中,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3. 知识应用部分,评价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4. 查阅资料部分,评价学生对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总结自己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方面的学习成果和不足;2.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知识应用,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师则可以通过学生作业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试验设计方案范文
试验设计方案范文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选题背景:在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中,试验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验证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
不同的试验设计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问题,因此,设计一个合适的试验设计方案对于研究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选题意义:本试验设计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以验证或探索特定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提供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依据,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本试验设计方案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个有效且合理的试验,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对特定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结论。
同时,我们还希望通过本试验设计方案的实施和总结,提供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方法和经验,以便其他研究者或实践者能够借鉴和应用。
研究内容:本试验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问题的明确和描述2.试验设计的制定和实施过程3.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4.结果的解读和讨论5.试验设计方案的总结和展望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和描述对于试验设计方案,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并给出具体描述。
研究问题可以是一个科学假设、一个实践问题或一个技术问题等。
在问题描述中,要包括该问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假设等,并给出具体的研究指标或观察对象。
四、试验设计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试验设计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是整个试验设计方案的核心。
在该部分,需要确定试验的设计原则、样本选择和分组、实验条件和具体步骤等。
同时,还要注意试验的可行性和实施条件,并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
五、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试验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该部分,需要明确数据的收集方式和具体指标,确定数据的整理和存储方法,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
六、结果的解读和讨论根据试验结果,需要对结果进行解读和讨论。
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通过统计图表、描述统计和统计检验等方式进行展示和解读。
化学实验评价方案
化学实验评价方案化学实验评价方案是为了对化学实验的结果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分析,以确定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实验过程的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化学实验评价方案的基本要点和步骤,以及常见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一、实验评价的背景和意义化学实验评价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价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判断实验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实验条件是否合理,实验结果是否可重复,从而保证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同时,实验评价还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二、实验评价的基本步骤1. 收集实验数据:实验评价的第一步是收集实验数据,包括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实验测量数据等。
2. 分析实验数据: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可重复性等方面的分析。
3. 评价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实验结果的方法包括对比实验结果和理论预期结果、与历史实验数据比较等。
4. 总结和讨论:根据实验评价的结果,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实验的局限性、不确定性和改进方向。
三、实验评价的常见指标和方法1. 准确性评价:准确性评价是评价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结果的接近程度,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等。
2. 可重复性评价:可重复性评价是评价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标准偏差和相关系数等。
3. 敏感性评价:敏感性评价是评价实验结果对实验条件变化的敏感程度,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偏导数和共振结构等。
4. 稳定性评价:稳定性评价是评价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恒定性,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实验条件的偏差和变异系数等。
四、实验评价的注意事项1. 实验评价应基于充分的实验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避免主观判断和随意性。
2. 实验评价应考虑实验方法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避免简单地根据实验结果评价实验过程的好坏。
3. 实验评价应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分析。
4. 实验评价应考虑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不应过于绝对地评判实验结果的好坏。
《第三章 2 摩擦力》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摩擦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基本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笔记整理:回顾摩擦力的定义、性质、分类及影响因素。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课堂内容。
2.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进一步巩固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
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深度。
3. 实验操作与报告:在家中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可包括两块木板、一个滑块、一些砂纸等。
4. 讨论与思考:针对“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如何减小摩擦力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两个主题,进行小组讨论。
要求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作业要求1. 笔记和习题需认真完成,字迹工整,逻辑清晰。
2. 实验报告需包含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等部分,并确保真实性和可行性。
3. 小组讨论需积极参与,讨论内容应包括主题相关的信息、问题和观点,讨论结束后需提交小组报告。
4. 遇到难题时,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寻求帮助。
四、作业评价1. 笔记和习题的完成情况将作为评价学生对摩擦力概念和规律掌握程度的重要依据。
2. 实验报告的评价将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是否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摩擦力的性质和规律。
3.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观点的合理性也将作为评价学生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指标之一。
五、作业反馈1. 在作业提交后,我会认真批改并及时给出反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提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我会在下次课堂上进行统一解答,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3. 如果学生有特殊的问题或困难,可以随时向我咨询或寻求帮助,我会尽力提供支持和指导。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4 自由落体运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自由落体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掌握其基本规律;2. 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概念理解a.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特点;b. 完成课后练习题中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基础概念题目。
2. 规律应用a. 利用身边的物体(如纸片、硬币等),尝试测量所在环境的重力加速度g;b. 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i. 两张相同的纸片,一张揉成团,另一张展开自由下落,比较两者下落速度;ii. 分析鸡蛋和石头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哪个会先着地,并解释原因;iii. 讨论影响自由落体速度的因素。
3. 实验设计a. 讨论并设计实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写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确保准确理解教材内容和相关规律;2. 实验设计部分可小组合作,但需明确分工和责任;3. 完成作业后,请将答案和实验报告提交。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问题分析的深度、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等;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结合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表现给出最终成绩。
五、作业反馈1. 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将自己的问题和疑惑记录下来,以便老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解答;2. 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设计,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作业提交和评价过程中,老师将关注同学们的问题和疑惑,给出针对性的解答和建议。
希望同学们能够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提醒同学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以确保准确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课程《自由落体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光的折射教案光的折射教案1知识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和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习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课前预习】1、光在中沿直线传播,那么光遇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现象? 光如果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是否还沿直线传播?2、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3、向一个空碗中倒水,你会观察到碗变______(填“深”或“浅”)。
引导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一、【问题情境】:1.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实验:把筷子斜放到水碗中去,请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二、【引导合作】1、迁移与思考: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
那么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你觉得光传播的方向会和空气中一样吗?你的猜想是:| 。
2、演示活动4.1:使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路径。
每组同学仔细观察,看看光的传播方向是不是还是直的?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补充:折射现象发生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并且是“斜射”,当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不改变,折射现象的发生是有条件的。
3、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折射现象,先来认识一下几个物理量:[一面二角三线]一面:界面;二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线:入射光线 ; 折射光线 ;法线:(与界面垂直)。
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方案评分标准
5
教学评价(15分)
教学目标(劳动教育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开展多元评价,学生自评或互评相结合,通过反思和交流能够使学生劳动意识、态度、情感、精神、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
15
合计
100
10
教学内容(20分)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灵活整合教学内容,适应生源特征。讲授内容与活动内容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逻辑性。
10
教学重点突出,难度、深度控制得当,注意与劳动教育内容相衔接。
10
教学实施(35分)
基于真实情境的创设恰当,师生互动安排合理、有一定深度,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10
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合理,施教步骤清晰,使学生亲历劳动过程。讲解说明逻辑严密、知识准确,能举一反三,积累劳动经验,提高劳动技能。
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方案评分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分值(分)
学情分析(5分)
清晰地呈现学生基础情况,突出其在劳动教育意识、态度、情感、精神、能力等方面的现状特点。
5
教学目标(10分)
教学目标明确(有明确的劳动教育教学目标)、思路清晰。全面贯彻党关于劳动教育的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体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促进课程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0
能根据劳动教育特点进行教学调整,体现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思路。在教学实施中强化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专注品质。
10
能根据学生对劳动过程、教学进程的反馈对课堂采取有效控制。
5
教学创新(15分)
内容创新:劳动情境创设有创意,教学内容适应社会(技术)发展。
5
手段创新:实验手段设计效果显著,教具、多媒体课件设计有创意。
《第一章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1. 理解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掌握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3. 能够通过实际例子计算和分析加速度。
二、作业内容1. 预习复习学生需完成以下预习和复习任务:- 复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预习加速度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
- 理解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关系。
2.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听讲并掌握以下内容:- 加速度的定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 加速度的公式表示及单位换算。
- 加速度的正负号表示速度变化的方向。
3. 实践操作学生需完成以下实践操作任务:- 通过具体实例(如汽车启动、电梯升降等)分析加速度的计算。
- 利用物理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加速度实验,并记录数据。
-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保证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对于预习和复习内容,学生需做好笔记,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加速度的概念。
3.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需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4. 作业中需包含至少两个不同情境下的加速度计算实例,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5. 学生在提交作业时,需附上实验数据的原始记录和实验报告。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了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应用加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
- 学生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数据的记录情况。
-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同时,教师将通过课堂讲解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并进一步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及时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业,并做好课后复习和巩固。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第十九讲《课程概述》
1918年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Bobbitt)出版《课 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从而为课程理论奠定了基础。由于专门研究人 员的加入、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展、研究方法的 不断改进,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地位 与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近代学校兴起之后,课程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 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 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如中学课程、小学课程。 狭义指某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如数学课程、 语文课程等。
我们把教育目标分为德、智、体、美、劳五项目 标,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建立相应的课程结构, 其中设臵的各门课程要在内容上达到全面性和 均衡性,以便保证学生在这几方面得到发展。
小学: 德育课程:思想品德课; 智育课程:数学、语文; 体育课程与美术课程基本上每个小学都会开。
《三味书屋》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
3、学科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 4、学科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评价的主体, 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的主要方式 是考试,学生在评价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二)经验主义课程论 经验主义课程论流派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 程是不足取的,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
这种课程理论强调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判断儿童, 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要求来 确定课程。这种课程注重追求人的和谐发展, 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 程中得以实现和发展,并且要求课程组织的心 理学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课程,比如《训诂学》、 《音韵学》、《古代文学史》等; 活动课程,比如《社会实践》等。
永定客家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时候是可以相配套的,比 如《宗教学原理》课程与客家多神崇拜文化的 考察。 客家多神崇拜:儒道释诸神与民间神灵,供奉于 同一堂或者同一桌。
《第四章实验活动3糖类的性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3
《糖类的性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糖类的基本性质,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学习,掌握糖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反应规律,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糖类的性质》课程教材,掌握糖类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特点及重要的化学反应。
2. 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糖类实验,如糖的溶解性实验、糖的还原性实验等,通过实验观察糖类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3.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糖类性质的理解,并就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进行交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4. 作业报告:每组成员需合作完成一份关于糖类性质的报告,报告中应包括糖类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并掌握糖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2.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注意实验安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小组讨论要求:小组内成员需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4. 作业报告要求:报告应条理清晰,内容完整,字迹工整。
在报告中应体现出对糖类性质的理解和实验过程的总结。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实验操作过程、小组讨论表现和作业报告质量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小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互评,就组内成员在小组讨论和作业报告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糖类的性质。
2. 小组内反馈:小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反馈,就彼此在小组讨论和作业报告中的表现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进步。
六、附加建议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次作业,建议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擂台 19制作水火箭一教案设计
19.制作水火箭(一)【教材简析】本课以工程实践为主线设计了五个环节。
“任务”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明确具体的制作任务。
“了解火箭发射历史”是让学生通过调查、阅读等方式了解人类对火箭发射的探索过程,认识火箭升空的原理。
“设计”是引领学生根据火箭升空的原理,分析、构思、绘制出水火箭的设计方案。
“制作”是按照设计方案准备材料,使用工具制作一个水火箭。
“测试”的目的是检验制作的水火箭能否发射成功,观察记录水火箭发射和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过简单的STEAM课程,对该课程的活动过程和探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该课程提供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说出关于火箭发射的历史探究事件和火箭升空的原理。
2.能说出设计和制作水火箭的方法。
3.能说出发射和测试水火箭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L能有目的地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获取相关的信息。
4.能根据模型探究水火箭升空的原理。
5.能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制作方案。
6.能根据方案进行制作。
科学态度目标L能对设计、制作水火箭产生兴趣。
2.乐于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水火箭。
3.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意识到人类对火箭的不断改进以适应自身不断增长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和制作水火箭。
难点:设计和制作水火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气球、塑料管、细绳、塑料瓶、胶塞、硬纸板、尺子、剪刀、笔、胶带、教学课件、水火箭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绘图工具、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播放:“天宫二号”发射视频。
引导: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些画面吗?“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使得我们中国的探月工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天宫二号”飞船是靠什么运载工具被送到太空中去的?(“长征二号" F火箭)火箭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发射升空的?任务:今天,我们就像工程师和发明家一样做个水火箭模型,怎么样?二、获取信息,明确原理引导:我们要制作水火箭,首先要了解它的由来,认识火箭的结构和飞行原理。
《第一章 第二节 离子反应》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离子反应》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离子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回顾:学生需回顾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解质、离子化合物等知识点。
2. 判断题:针对离子反应的判断,提供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判断是否为离子反应,并解释判断依据。
3. 实验分析:学生需分析以下两个实验中的离子反应:(1)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的中和反应。
a. 描述实验现象;b. 分析实验中发生的离子反应;c. 总结离子反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知识应用:结合日常生活实例,提出至少两个需要利用离子反应实现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解释原理。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确保知识的准确性。
2. 针对每个问题,学生需给出明确的答案和解释,确保逻辑清晰。
3. 鼓励学生在讨论区提出疑问,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完成了作业,是否针对每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回答。
2. 知识掌握情况:评估学生对离子反应基础知识、电解质、离子反应条件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问题反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作业中的难点和困惑进行解答,促进师生交流。
4. 作业展示:将优秀作业在班级展示区进行展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在下次课堂上对典型问题进行讲解。
同时,教师将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包括优点和不足,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加以改进。
2. 学生应认真听取教师的反馈和建议,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措施,以提高自己的化学成绩。
3. 鼓励学生在讨论区积极发表观点和疑问,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化学素养。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提高化学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化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概论 •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
精选课件
质量管理概论
• 引言 • 质量管理的发展 • 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 质量管理原则 • 质量论证
精选课件
引言
从广义上讲,质量是 指一种产品或者服务持续地满足或 者超过顾客需要的能力。质量就意 味着得到了与你所支付对等的价值。 质量不是作为产品的一种特殊特征 的附加品,而是一种产品或服务整 体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已达到持续不断地改进。
精选课件
检验
• 三个检测点: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也就是投入前的 抽样验收----》转换中的工艺过程控制----》产出的抽样 验收。即IQC----》IPQC----》FQ。
• 如何检验 1、检查数量和检查频度; 2、检查点的确定; 3、是实行集中检验还是实行现场检验。
精选课件
• ISO14000
面向环保。管理体系承当环保的责任;生产活动对自然管理和能源的消耗;环保 的测量、评价和控制有毒有害物质及废水等。
精选课件
质量控制
• 质量保证的不同阶段 • 检验 • 统计过程控制方法
精选课件
质量保证的不同阶段
• 在生产前只有对来料抽样检验,在生产后只有对产品抽样 验收;
•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纠正质量问题的工艺过程控制; • 将质量设计到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贯穿整个工艺和流程,
精选课件
质量管理工具
• 对账单 • 流程图 • 散布图 • 直方图 • 帕累托图 • 控制图 • 因果分析图(鱼刺图)
精选课件
对账单
天 Mon 总计
时间
缺陷一
8~9
9~10
10~11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