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第一单元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9.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C)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
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人口合理容量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C.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
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D.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小结
一、人口爆炸 二、环境的限制性
人类与土地资源 人类与矿产资源 人类与淡水资源 人类与森林资源
你同意哪一派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着眼点(估计依据) 乐观论 悲观论 中间论 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未探知和未发现的 领域
主要论点
容量无限
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 发多种问题
人多为患
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阅读表格:我国各地区的土地 活动 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1992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 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 别计算出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 密度。 1. 我国最多可承载多少人口? 16.248亿 2. 试分析我国东部、西部地区以及南方、 北方地区,它们的环境人口承载力各有什么特 点?
D
B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思考以下问题(时间5分钟)
1、理解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 的概念 2、人口容量有哪三个特点?你是怎样理解的? 3、地球上能够容纳多少人,你同意下列哪一流 派的观点呢?能说说理由吗?
自主学习三:阅读教材P13-14,完成学案三,
人口容量的特点
=人口合理容量 实际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
农药、化肥用量增加 人均耕地减少 工矿规模扩大 植被破坏
土壤污染加剧
土壤荒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1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2自然资源(必须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直接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一(1)矿产资源: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水资源:淡水储量只占世界总水量的2.535左右,而可利用的淡水储量只占淡水储量的0.03%左右。
(3)土地资源: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森林资源(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的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二无限性资源(一定时间内超越技术水平以上的)和有限性资源有限性资源又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即可再生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若过度开发,可再生资源有可能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注:科技开发水平决定开发资源的数量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资源的数量) 4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5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即最佳人口数量)注:重点阅读P14页,区分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含义,了解三者的联系即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 6人口容量(最高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1)与自然资源储量(首要因素)成正比(2)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比(3)与地区开放程度成正比(4)与人类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7分析地区人口容量需要考虑的因素:(1)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影响农作物的热量,降水影响其水分(2)地形(3)经济,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一般不提及文化消费水平)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低的原因:(1)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且多高原山地地形,耕底面积小(2)深居内陆,对外开放程度低(3)经济和科技水平低,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对人口容量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状况良好(2)科技水平高,经济发达,人口受教育水平高(3)地区开放程度高我国南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1)气候适宜,热量降雨多,农作物成熟快(2)经济科技水平高。
2.1.3.人口的合理容量
25万
30万 35万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2.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举国迁移到新西兰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因素 B.生态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
2014-2-7
3.读2002年坦桑尼亚、肯尼亚、英国、德国、中国人口变动柱状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人口变动状况判断图中序号代表的国家: ① 中国 ;② 坦桑尼亚 。 (2)①国人口增长现状有哪些?未来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人口的合理容量
范国雄 •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创 意 点 亮 未 来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人口数量
1999年
60
亿
2011年
70
亿
人口数量
70
亿
能养活这么多人吗
地 球
全球饥饿指数(2008)
那你说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Air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假设在中国, 其资源量可以…… 其它矿产可供21亿人 能源可供18亿人 空气可供120亿人 淡水可供19亿人 粮食可供16亿人
世界极限:100亿
中国极限:16亿
人口无极限 已超过极限
17
我要吃肉!
我要盖楼! 我要买衣服! 我要买车!
我要娶老婆! 我要iPhone!
我要过好日子!
做梦呢,亲?
地球适合养活多少人?
人口合理容量
60亿
9亿
要把人口控制在人口合理容量
实际上
困难重重
国际合作
各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 规模内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中国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其它矿产可供21亿人 能源可供18亿人
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
随堂作业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 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 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回 答1—4题。 4
国家 加拿大 美国 埃及 中国 英国 印度 日本 荷兰 孟加拉国 人口算术密度( 人口算术密度(人/km2) 3 30 70 129 241 313 336 432 910 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生理密度(人/ km2) 35 156 3503 934 963 559 3054 1601 1359
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C ) 、 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 、 、 、 2、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 以上的国家是( C ) 以上的国家是( 、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A、美国 B、荷兰 C、孟加拉国 D、加拿大 、 、 、 、 3、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 B ) 、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 A、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 4、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A ) 、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A、日本、埃及 B、中国、印度 、日本、 、中国、 C、美国、加拿大 D、孟加拉国、美国 、美国、 、孟加拉国、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 、 教材从三个层次论述了人类面临的问题: 教材从三个层次论述了人类面临的问题: 一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一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二是发达国家过度消费资源造成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二是发达国家过度消费资源造成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三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造成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三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造成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优质课件(共49张PPT)
文化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科技发 展水平
文化生 活消费 水平
决定
开发
数量
资源
环境人 口容量
最主要 的因素
决定
消耗
数量
思考: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 不同的资源种类,那 么“木桶效应”揭示 了什么道理?
他们从渔民变成了农民:开始注重养鸡,鸡成 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 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 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 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 找到的任何东西,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 为了补充蛋白质他们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 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 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饿、混乱,岛上的人口 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 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 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乡村正在 转变,属 过渡型
小结:
历史轨迹 一、人口增长 衡量指标
原因
“J”形曲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生产力发展水平
3.你是否完全认同马尔萨斯的观点。如果按照 马尔萨斯的观点,将会有什么结果?
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科技发展 水平
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
决定开 发数量
决定消 耗数量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浅析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三者的区别
浅析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三者的区别浅析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三者得区不教材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得内容教学,同学们较难理解,也较容易混淆得是上述三个相关概念.本人结合教学中得一些体会,浅析如下:人口容量:指在一定得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得最高人口数量.它强调得是一个地区得资源环境所承载得最大人口数量,即极限人口.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操纵在16亿左右,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我国得许多资源以及一些地点得环境不堪重负.今后必须接着实行打算生育和环境爱护.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得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得人口数量.要紧从资源及社会、经济和消费水平等角度,在维持较高生存标准得情况下,确定地球供养得最大人口数.体现人口“进展”层面上得意义.强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进展得协调统一.能容纳得人口数量小.论文联盟考虑现有得生活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得生产、生活得进展,并考虑资源和消费水平得变化来估算以后得人口数,是一个“适宜”数量.其妨碍因素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得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进展前提下得适度人口,即最佳人口.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得共同点,由于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确定,因此两者都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得情况下,都具有相对确定性.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得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得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得大小.WcOm要紧是从自然资源(耕地、淡水等)承载能力得角度,确定地球可供养得最大人口数.强调地球生态系统供养人口得自然基础,体现人口生物学上得“生存”,是一个警戒值.能容纳得人口数最大,仅从自然资源得角度估算,环境承载力是生物生理性得人口容量,把人均消费水平压到最低生存标准,是估算得最大人口数量.其妨碍因素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举例: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得木板假如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得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得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得)图”,回答1-2题.1、以某地得四类要素测得得各自所能供养得人口数量分不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得环境人口容量为()a8000 b10000 c6000 d45002、本世纪初中国得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得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得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得关系,正确得是:a.a﹤b﹤c b.c﹤b﹤ac.b﹤a﹤c d.a﹤c﹤b解析:1d;木桶得短板决定木桶得容量;2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得国家,目前人口总量差不多超过了合理得界限,但还未达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那个极大值.通过上述对相关概念得进一步阐释,同学们就不难区分了,并还能了解到它们之间得区不、联系、共同点等.再用典型例题来关心巩固,更有助于提高同学们得灵活运用和应试能力了.。
浅析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三者的区别
浅析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三者的区别作者:陆光明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7期教材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的内容教学,同学们较难理解,也较容易混淆的是上述三个相关概念。
本人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浅析如下: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它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即极限人口。
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我国的许多资源以及一些地方的环境不堪重负。
今后必须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主要从资源及社会、经济和消费水平等角度,在维持较高生存标准的情况下,确定地球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体现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
强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小。
考虑现有的生活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生活的发展,并考虑资源和消费水平的变化来估算未来的人口数,是一个“适宜”数量。
其影响因素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即最佳人口。
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共同点,由于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确定,因此两者都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都具有相对确定性。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主要是从自然资源(耕地、淡水等)承载能力的角度,确定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强调地球生态系统供养人口的自然基础,体现人口生物学上的“生存”,是一个警戒值。
能容纳的人口数最大,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环境承载力是生物生理性的人口容量,把人均消费水平压到最低生存标准,是估算的最大人口数量。
其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第一章_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1) 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 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①不确定性;(现有资源总数并不确定,比如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及消费水平等不断变化,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②相对确定性(具体时期内,假定制约因素保持不变(如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估计)(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按土地资源最高容量在16亿左右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如耕地、淡水等。
①人口与可耕地关系──目前我国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1/3。
②人口与淡水关系──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注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①人口合理容量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供养多少人口合适,即适度人口。
②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可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③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如世界人口合理容量为60亿,而环境人口容量为110亿;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7-8亿,而环境人口容量为16以左右。
2、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4、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4、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第三节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长期性2、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②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4、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②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还包括交通通讯发展;③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政治中心变更等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5、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①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②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①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河流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长江沿岸城市运输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转运赣州干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伯尔尼、巴黎②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如株洲、矿产资源大庆、旅游资源桂林、商业贸易等③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深圳、外交、宗教拉萨、军事、科技教育班加罗尔等;2、城市土地利用①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及城市的功能分区②地租高低主要取决于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高低市空间布局特点城市主要分布在:①人口稠密、交通发达地区②沿江、沿湖、沿海及河流交汇、河流入海口③交通运输枢纽④历史文化胜地、着名旅游地、商品集散地、边境口岸4、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提出了关于中心地、服务范围、门槛人口等概念;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2、城市化的标志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3、城市化的新特点: 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农业发展服务业发剩余劳动工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城市社会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量土地被占用,大致耕地面积减少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2、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3、如何建设“生态城市”:①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1、生产协作联系:①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纵向联系工业聚集②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横向联系工业分散③复杂生产联系生产链工业聚集2、商贸联系:区域贸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业3、科技与信息联系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土质、肥力、水分降水、水源②科学技术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③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类型;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状况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第三节工业区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1、五种工业指向类型①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②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③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2、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①生产上的投人一产出联系,例如:棉布厂就是经过多道工序生产出来的,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等各工厂间存在投人一产出联系;形成全球生产系统和地方生产系统;②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有些工厂间并没有生产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这种工厂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如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③非物质的信息联系,如信息网络联系;3、工业集聚和分散①集聚1有利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2不利意义: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资源紧张;②分散区位因素: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 优:寻找各地的最优区位,充分利用不同地区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问题劣: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形成规模效益4、①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②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5、工业集聚集中垄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因其产品性质特异、利润丰厚、经济效益好,不仅具有广泛的品牌效应,有些产品还涉及到国家机密和安全问题,因此,发达国家一直维持着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6、工业与地理环境①污染物排放量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之间关系成反比②考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部分工业企业微观布局原则: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最好用绿化带或水面隔离;A、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盛行风主导风、最大风频下风向地带,在季风区应设置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B、有水体污染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该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C、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污染越严重,越应远离居民区;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大城市都与主要交通干线相连;在南方,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2、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城市的分布和发展也刺激了交通的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形成;3、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形态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道路呈棋盘式网状分布,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规模较大;南方河网密度大,地形破碎,平地狭小,道路呈带状分散分布,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规模较小;4、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农耕,且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5、沿河设城的类型: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赣州②河流的交汇处:宜宾、重庆、武汉③河口:上海、广州、天津、纽约④陆上交通的过河点:南京、伦敦6、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的崛起和繁荣如石家庄、郑州、株洲和怀化的兴起;京九线主要经过落后地区,是为了带动这些地区的城市、经济的发展;7、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兴旺或衰落;8、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而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①部分资源短缺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②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③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主要人地关系观点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思想现代: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生态和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80年代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图表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结构和基本内涵①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复合系统;②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③追求的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④四个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图解2 Array、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①控制人口规模②转变发展模式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④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高中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模式特 点 时代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原始社会传统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初期过渡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18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20世纪中期-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
矿产资源。
森林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第三节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1.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政策。
地理湘教版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一章_第二节_人口合理容量_word版含解析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人口爆炸”1.“人口爆炸”的概念“人口爆炸”指人口剧增,通常是指数式增长,给环境带来压力。
人口学家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出生率大大超过世界人口死亡率的情况。
2.人口膨胀的三大原因(1)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居民的计划生育要求得不到满足。
目前发展中国家至少有1.2亿已婚妇女和相当一大批未婚育龄妇女,她们迫切希望有更多、更先进、更方便的手段来控制生育,却无法得到良好的计划生育服务。
据估计,在今后50年里,由这一原因而导致的人口增长将占新增人口的1/3。
(2)很多国家的家庭由于受传统观念、宗教势力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希望有一个或保持一个大家庭。
据估计,今后50年里因为这一原因而多增加的人口约占20%。
(3)育龄妇女的绝对数很高。
近年来,人们普遍有一种误解,不少人只从统计数字中看到全球人口的增长率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2.2%下降到现在的1.4%,妇女的平均生育人数也从20世纪50年代的5个孩子减少到约3个孩子,却不知由于现在全球的总人口已大大多于以前,育龄妇女绝对数很高,世界总人口的绝对增长数也很高。
3.人口的指数增长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称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显然,人口如此爆炸式的增长决不能长时期持续下去,如图1-9所示。
图1-9知识拓展马尔萨斯人口学说马尔萨斯并不认为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为人类提供衣食来源的动植物以算术级数增长是一个一般规律。
相反,他反复指出,如果从抽象可能来看,一切生物,不仅包括人类,同时也包括动植物,都具有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内在趋势;而如果从实际可能来看,人类不可能以几何级数增长而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
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到“人口将按1、2、4、8、16、32、64、128、256、512这样的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将按1、2、3、4、5、6、7、8、9、10这样的比率增加”,但马尔萨斯同时也强调人类对自身繁衍进行“抑制”的极端必要性;尽管生物的繁衍具有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内在趋势,但“因空间与营养的缺乏而受到抑制”,这一趋势实际上仅仅是一种不可实现的可能性。
1.2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拓宽 和加深了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然而,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
(2)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土地资源: 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人类的不合 理利用(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工业建筑 用地等)使得农业用地显著减少 矿产资源:某些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 于枯竭
给我留一口
2005 年 3月29日 来 自 世 界 95 个 国 家 的 1360 名 科 学 家联合发布了一 份报告,向所有 地球人发出警告: 由于人类的过度 消费,世界2/3的 自然资源已经被 破坏殆尽!人类 一个物种正在威 胁 着 1000 万 其 他 物种的生存,同 时也威胁到人类 自身的生存。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自主学习
1.何为“人口爆炸”? 2.自然资源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3.人口的增加影响了那些自然资源? 4.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有何差别? 5.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6.人口容量的特点?
一、“人口爆炸”
有关科学家预测,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 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 界人口将达85亿,2050 年94亿,2100年108亿, 2600 年 630 亿 , 除 南 极 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 挤满人。
主要论点
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未探知和未发现的 领域
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 发多种问题
容量无限 人多为患
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4.环境承载力
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 大小. 5.人口容量的特点 ①临界性(人口数量与合理人口容量相当) ②相对性(随时间、地点、科技水平变化而变化) ③警戒性(人口数量要低于人口容量)
1.2人口合理容量
发达的农业科技。
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的农具和 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如 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 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 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从材料中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1:目前,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 方千米,人口有13亿,你认为对于中国本 国而言,中国人口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问题2: 目前,日本面积37.8万平方千 米(2000年),人口1.26亿,对日本本国而 言,人口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中国现在有13亿人,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国家。 但从人口密度来看,中国为135人/平方公 里,韩国为47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3人/平 方公里,德国为235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45 人/平方公里。 可见,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 家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大,那么, 你能不能说 “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的人口太多了?”
2 影响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生产力是根本原因
复 习 旧 知
二、 人口增长模式 1 高——高——低(原始、传统型)
2 高——低——高(过渡型)
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快, 少年儿童比重高,加大了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 等压力。措施:计划生育。 3 低——低——低(现代型)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青年和养老负担重。措施: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
பைடு நூலகம்
以色列是世所罕见的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的国家,年降水约 200毫米,在沙漠地区更少,仅有25到50毫米;人均水资源270吨, 不足世界的3%。全国90%的土地是沙漠,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典 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以色列国土面积约为21 000平方公里,只 可见,先进的科技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有沿海的狭长地带和内陆的几个谷地适合于农耕。以色列有耕地 425.1 万杜纳亩(dunam,以色列计量单位,1公顷约合10杜纳亩), 一些地区的自然资源的缺乏状况。一般来说, 其中水浇地面积 193万杜纳亩。全国人均耕地只有0.06公顷(合 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 0.88亩)。尽管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 ,人口容量越小。 努力,以色列的农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1948年以来, 耕地面积大约增加了1.6倍;灌溉面积从3万公顷扩大到1995年的 19.9万公顷,增加了5.6倍。农业产量几乎每十年翻一番。每个农 业从业人员从50年代初期平均养活17人到现在养活90多人。农业 不但满足了国内95%左右的需要,还大量出口农产品,并向世界上 60多个国家输出农用物资设备和传授农业生产技术。 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更小,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 以色列的农业却养活了很多的人口,而且还大量出口农产品。原因 是什么?
人口的合理容量(1)
上升
下降
上升
人口过快增长,资源匮乏, 环境污染严重。
三维坐标图读法: “转三为二”
(依靠科技等各种手段输入各种资源)
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包括本地和外地的
P14
我国的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向现代型的转变,自然增 长率下降了,但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过多,故控制人口增长 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 我国的许多资源不堪重负。所以,我国必须在今后较长历史时期内 继续实行计划生育。
第三节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人口的合理容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
资源: 首要因素 (1)制约因素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 重要因素 正相关
重要因素 负相关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2)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包括本地和外地的 不确定性:制约因素的随时间而变化 (3)特性 相对确定性:假设制约因素不变或变化很少时 可相对定量分析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正相关Leabharlann 科技发展 水平 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
决定开 发数量 决定消 耗数量
资源
环境人 口容量
最主要 的因素
back
我国西北地区矿产资源、风能资源、太阳 能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广,但水资源缺乏, 请问: 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哪种的自然资 源?
容量无限
人多为患
中间 论
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 人口容量在110亿左右。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值16亿左右。
资源 国土面积 耕地 草原 森林 数量 960万平方千米 9589万公顷 22434万公顷 11525万公顷 居世界的 位次 三 四 四 六 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 人均的1/3 中国人均森林是世界人 均的13% 中国人均草原是世界人 均的32.3% 中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 人均的1/4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稿
湘教版⾼中地理必修2第⼀章第⼆节⼈⼝的合理容量说课稿第⼆节⼈⼝的合理容量三维⽬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100多年来世界⼈⼝“爆炸性”增长的现象。
2.结合实例理解⾃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及⼈⼝急剧增长对⾃然资源产⽣的影响。
3.理解环境承载⼒、⼈⼝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数量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法1.⾃主学习、分析讨论。
2.通过分析环境资源这个限制性因素对⼈⼝增长快慢的影响,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法。
3.联系我国国情,了解、分析、讨论估计我国的环境⼈⼝容量的基本研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等带来的巨⼤压⼒,培养学⽣正确的⼈⼝观、资源观、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地球的⼈⼝合理容量,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对策。
3.通过了解我国的环境容量,明确我国实⾏计划⽣育的重要性,加强对我国国情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1.⼈类社会经济发展与各种⾃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2.地球及我国的⼈⼝合理容量的估计。
3.环境承载⼒、环境⼈⼝容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环境的限制性。
2.⼈⼝合理容量的估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图⽚、表格。
教学过程复习1.⼈⼝增长模式的类型?2.影响⼈⼝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3.世界⼈⼝增长的历史轨迹是什么形的曲线?⼀、“⼈⼝爆炸”1、展⽰“⼈⼝爆炸”图⽚,谈论“⼈⼝爆炸”性增长的原因。
得出结论:社会⽣产⼒的发展,特别是第⼆次世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们的⽣活⽔平进⼀步提⾼、医疗卫⽣条件⼤⼤改善、国际⼤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迅速增长。
2、观察书中“世界‘10亿’⼈⼝年表”,讨论每增长10亿⼈所需要的时间。
3、阅读活动内容马:尔萨斯的⼈⼝学说,分析评论两种观点。
得出结论,赞成观点⼆。
⼆、环境的限制性1、提出问题:⼈类和⾃然资源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得出结论:⾃然资源是⼈类⽣产⽣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由于世界⼈⼝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类对⾃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
小
返回
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
①由于长期过度地消耗,已出现多种资源、能源的短缺
甚至枯竭现象。
②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过量的废弃物排放,造成严
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③地球空间的有限性和空间区域的差异,无法承载更多
的人口。
返回
返回
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应表现在两个方面(如下图):一 是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二是人类
答案:(1)C (2)D
返回
1.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 念
返回
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强调的是一个地 强调在 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 承载的最大人口 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 数量(极限人口) 适度人口(最佳人口)
体现意义
人口数量
生存
第 一 章
第 二 节
人 口 合 理 容 量
课前预习·巧设计
设计1 设计2
人 口 与 环 境
名师课堂·一点通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创新演练·大冲关
返回
返回
1.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环境产生的压力。 2.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三
个概念。
3.应用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原理,学会 分析某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森林
资源
可再生
不合理的垦殖毁坏
大面积的森林
返回
木桶效应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当一只木桶的桶底 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短
桶板的长度,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效应”(如图)。
返回
[例1]
下图是“我国人口数、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
积变化图”。图中反映我国人地关系的突出矛盾是
(
)
返回
A.人口众多,土地的承载量在逐年下降 B.耕地面积在持续减少,人均耕地面积稍有增加 C.人口增长速度小于耕地面积增长速度 D.土地资源有限,可供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析]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逐
年减少,使土地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人们对土地的不合 理利用,使农业用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这使我国土地承 载量在逐年下降。图中未显示后备资源状况。 [答案] A
返回
返回
一、“人口爆炸”
(1)“人口爆炸”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
猛增 的现象。 (2)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 指数增长 。 其特点是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 急剧膨胀 。
返回
二、环境的限制性
(1)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 资源 的需求与 日俱增。 (2)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 人均消耗量 显 著增加。 (3)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 良性循环 关系,以实 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返回
(2)以能源为例,图中所示的发达国家 A.能源消耗总量大,产生的污染问题不大
(
)
B.由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对地球产生的危害小 C.使用单位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对环境总的 影响小 D.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
返回
解析:第(1)题,注意分析图中的两个等式。发展中国家 人口众多,虽然人均使用的水资源数量少,但消耗的总量 大,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产生较严重的环境问题。第(2) 题,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能 源消耗的总量大,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下, 环境 、 资源 所能容纳的 人口规模 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返回
一、教材P10图1-5探究 1.据图分析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的变化特点 及 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提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世 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呈爆炸性增长。 2.人口爆炸性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
矿产 资源
人类对各种矿
不可再生 产资源的需求 量不断增长
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还在减少甚至枯竭
返回
资源 种类 水资 源
属性
人口的影响
环境资源的限制
对淡水需求量越来
可再生 越大,对淡水资源 不合理利用,水体 污染越来越严重 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肥力下降,耕地 沙化速度加快,大气 污染程度加深,气候 反常事件增多 淡水资源短缺
返回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 (1)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 经济社会 条件下,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 最高人口数量 。 (2)特点: 临界性 、相对性、警戒性。
返回
2.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 有效 和 持续 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 得 最大 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
返回
1.读“两种类型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1)~(2)题。
返回
(1)以水资源为例,图中所示发展中国家
(
)
A.技术落后,人均使用水资源的数量少,对环境的影
响小 B.使用单位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小,最终对环境的 影响也小 C.人口过多,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源 危机 D.对水资源的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
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返回
二、热点探究 3.2011年10月31日,全球第70亿名成员降生,标志着 世界人口又上一个新台阶。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许多 专家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地球环境承载力。 请表明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提示:答案较开放,可赞成也可反对,理由充分即可。
返回
(1)乐观观点:尚未达到环境承载力界限。 ①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可以不断提高资源的利 用率。 ②通过扩大和加强勘探,可以不断发现和利用新的资源。 ③通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可以不断拓展适合人类生存 的空间。
返回
(2)悲观观点:已经达到、甚至超过环境承载力界限。
的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要归还到环境中,环境要具有
容纳和清除污染物的能力。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供应资 源的能力,也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
制性。
返回
环境资源的限制性,如下表所示:
资源
种类
属性
人口的影响
环境资源的限制 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
土地
资源
可再生
人口急剧增长 度下降,农业生产用 地显著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