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日本排斥华工政策与旅日浙南华工群体
日本关东大地震期间温州旅沪同乡会的作为
Ke y wor : a a ; noe rh u k ; h n h it v l so it no ds J p n Ka t atq a e S a g a—r e s cai f阮 n h u C i e ewo kn nJ p n a a o z o ; h n s r igi a a
G o e n e t r t si g a i s a n. u o t ewe k nai na te t , h h l h n i ly c n l e i o v r m n o e tn gan t pa D et h a to lsr ng h t ew o et i g fnal o cud d w t n p J h
日本关 东大地 震 期 州 同乡会 的作为 学院,浙 江 金 华
[ 摘
3 10 ) 2 0 4
要] 12 年 日 93 本发生 关东大地震 ,中国人 民曾在财 力和物力上给予 日 本大力帮助 ,但在 军国 义煽动下 主
的 日本暴徒趁震 灾大肆残杀旅 日华工 ,被惨杀者大部分为浙江温州、处州的侨 民。温州旅 沪同 乡会对 归国侨 民进行
l2 3年 9月 1 日, 日本 关东 地区发 生史 无前 例的 9 大 地 震 , 受灾 区域 包 括 “ 面 从 千 叶 起 , 经 东京 、横 东 滨 、 横 须 贺 、镰 仓 、箱 根 、伊 豆 , 直 到 静 冈 为 止 , 有
一
涉 。 由于 当 时 中国 国 际地 位 低下 , 交涉 无 力 , 结 果 是
Ka t r h u k fJ p n n o Ea t q a eo a a
G a1 XiJ
fc o l f m nt s Z ein om l nvri , ih a 3 2 0 , hn J S h o o a ie, hj gN r a i sy J u , 1 0 4 C ia Hu i a U e t n
关于美国排斥华工和清政府对美国华工的保护政策
关于美国排斥华工和清政府对华工的保护政策历史文化学院2010013150 闭春桃在中国东南沿海,当地人民出海谋生的历史很悠久。
中国侨民的足迹遍布了南非、东南亚、北美洲、南美洲等地方。
一、美国对待华工政策的演变十九世纪美国对待华工的政策经历了从欢迎到抵制和排斥的过程。
近代中国一直有商人到美国做生意,不过都是上层的商人,不能算得上是本题所说的华工。
中国开始有规模的华工到美国谋生始于美国西部开发时期。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美国废除了奴隶制,而美国广大西部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而为了国家的统一等等原因,美国急切需要开发广阔的西部地区。
当时美国大部分人口还聚集在东部,把大批劳动力从运到西部面临着许多困难。
当时横跨东西部的铁路还未建成,还隔着巨大的高山,巴拿马运河还未建成,从东部沿海到西部沿海,船运需要绕道麦哲伦海峡。
从中国输入华工有许多便利之处。
华工比白人更吃苦耐劳,更廉价。
仅仅运输华工还可以使美国的船运业务赚到利润。
1848年加州金矿发现后,开始有大规模的华工,被“淘金热”吸引到美国谋生。
其中反映最强烈和最早的是广东台山地区,台山位于山区,地少人多,许多劳动人民不得不到外地谋生。
当时绝大部分的旅美华工都投入到了开采金矿的行列中,圣佛朗西斯科的别名“旧金山”,足见当时的“淘金梦”对于广大下层华工吸引力有多大。
安分守己的华工很少自己开掘新矿地,很多都是在白人开采过的矿地,再次开采。
华工得到工资比白人便宜。
得到钱华工,一部分进城开餐馆、开洗衣店和理发店。
在宗族亲缘的凝聚力,最初的唐人街开始形成。
此外,华工还带去了柑橘和小麦种植技术,为美国西部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美国方面对吃苦耐劳的华工也做出了比较高的评价。
《共和党人报》称“由于太平洋诸省对劳工,尤其是廉价劳工的迫切需要,我们认为应该鼓励大批中国移民。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中国人的不同类型的劳动不仅对我们有利,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淘金热”的逐渐退潮,美国横跨东西部的铁路建设,正好转移了稍有过剩的劳动力。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骗招入满华工的地位与待遇考
表2
1938 年至 1940 年天津市土建业劳工实质赁银比较表
年代
项目
物价指数 ( %)
生活费指数 ( %)
赁银指数 ( %)
实质赁银指数 ( %)
康德 5 年 (1938 年)
100
100
100
100
康德 6 年 (1939 年)
பைடு நூலகம்
149
159
163
103
康德 7 年 (1940 年)
263
266
业力工日均工资为 1155 元 ,比满洲奉天市土建力工日均工资 114 元高 10 % ;同期天津土建业
技工日均工资为 215 元 ,比奉天市技工日均工资 212 元 ,高 14 % ①。
从《滨江时报》报道看20世纪20年代旅俄华侨华工群体
、
华侨 、 华工 、 旅 俄 华 侨 华 工 和
《 滨江 时报》
“ 华工” 的一种解 释是 : “自 1 7世 纪 起 到 2 0 世纪 初 因生 活所 迫或 因被诱 骗从 中国东南 各 省沿 海 口岸 流落 到东 南亚 和 美洲 各地 的 劳动人 民。过 去外 国人 称这 些 人 为 ‘ 华工 ’ 。 ” 另 一种 说 法 是 “ 指 第 一 次世 界 大 战期 间被 当时 的 中国政 府派 出支援 协约 国的 中 国 劳 工 ” 。华 侨 是 指 “ 侨 居 国 外 的 中 国公 民。 中国政 府派 往外 国的公 务人 员 、 留学 生 、 劳务 人 员 和 出国访 问 、 考察 、 讲学 、 游 历 的人 员 以
体 研 究 的补充 和 延续 。
一
是华侨 的组成部分 , 但它又并非一般 的侨 民, 而是 指那些在国外受 资本 主义剥削和奴役 、 靠 出卖 自 己劳 动力 为生 的 中 国人 。 ” L 2 可见 , 相 对 主要 从 事 商业等活动的华侨 , 华工是在 国外从事体力 劳动 的 中国人 , 但 是海 外 华 侨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笔 者 认为 , 华侨华工不仅仅受 国外资本主义的剥 削和 奴役 , 也受十月革命后苏俄地 方当局的勒索 、 役 使。并且 , 与东南亚、 欧洲、 美 国华侨和华工 比较 , 旅俄华侨和华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从1 9世纪 6 0年代开始 , 我国逐渐 出现大量 旅俄 华侨 华 工 。这 基本 有 经 济 、 投 机 和 政 治 三个 因素, 首要原 因当然是经济 因素, 即获得更 高收 入L 3 j 。北京 师范 大 学历 史 学 院 教 授 张建 华 指 出 华工赴俄的路线大致有四条。第一条是从与俄国 接壤的东北各边境地 区人俄境 。水路 : 兴凯湖一 乌苏里江 、 兴凯湖一乌苏里湾 、 珲春一图们江一符 拉迪 沃斯 托 克 ( 海 参崴 ) ; 陆路 : 哈 尔 滨一绥芬
移民网络的编织与运转_民国浙南海外移民动因再探讨_徐立望
移民网络的编织与运转*——民国浙南海外移民动因再探讨徐立望(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7)[关键词]浙南;侨乡研究;新侨乡;移民网络;移民中介;带客;包客[摘 要]论文通过台湾国史馆所藏的外交部档案、青田档案馆所藏华侨档案、民国新闻媒体、20世纪80年代的浙南侨情调查等资料,进一步探讨了民国浙南海外移民动因。
认为贫穷固然是晚清民国浙南乡民出国的最主要原因,但是移民中介所编织的跨国移民网络和输送通道,对于浙南移民在海外的大规模聚集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如果说经济因素是推动浙南移民出国的根本动因,是第一动力,那么在移民中介组织形成后,以乡情为纽带,以上海为中心,通过诱导、发动、输送,俨然成为推动浙南移民出国的第二动力。
出于利益的追逐,他们不仅提供各项出国服务,而且在浙南长期布点,流动演说,动员乡人出国,掀起地方出国浪潮。
正是这样的移民中介组织,使得浙南移民在欧洲的先发优势转变成垄断优势,乃至成为在欧洲中国侨民的代名词,影响至今。
[中图分类号]D6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162(2017)01-0059-09The Weave and Operation of Immigration Network——the Reexamination of the Reasons for Southern Zhejiang Immigration in the Republican EraXU Li-wang(College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7, China)Key words:southern Zhejiang; research on Qiaoxiang; new Qiaoxiang; immigration network; immigration agency; Daike; BaokeAbstract:This paper further investigates and discusses the motivation of the from southern Zhejiang during the Republican era based on the archival sources of the Ministry of Diplomacy kept in "the Hall/Studio of National History" in Taiwan, the archival materials about overseas Chinese kept in the Qingtian Archive, newspapers, periodicals and medias from the Republican era, and the record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conditions of emigrants from southern Zhejiang in the 1980s. The study pointes out indeed povert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that Zhejiangnese went overseas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an era, but the transnational immigration network and the transportation route that was weaved by the immigration agencies also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large-scale gathering of southern Zhejiang immigrants in abroad. If the economy factor is the fundamental and first motivation that pushes Zhejiangnese to go abroad, then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immigration agent organization, they tied with "the attachment to hometown" and centered in Shanghai, through virtue of incentive, initiation and [收稿日期]2016-12-02; [修回日期]2017-02-07[作者简介]徐立望(1975—),男,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浙江近现代史。
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题库
第1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1.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B ),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 辛丑条约B 马关条约C 北京条约D 望厦条约2.镇南关大捷中率部英勇杀敌的将军是(A )。
A 冯子材 B关天培 C 丁汝昌 D 刘永福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B)。
A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B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C 帝国主义国家中正义力量的干涉D 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结构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D )。
A 帝国主义列强的优异的社会制度B 帝国主义列强的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C 中国落后的经济、军事力量D 腐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5.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
A 林则徐B 魏源C 郭嵩焘D 郑观应6.近代史上最早喊出“救亡”的口号的是( A)。
A 严复B 康有为C 林则徐D 孙中山7.最早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的是(D )。
A 严复B 康有为C 林则徐D 孙中山8 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的是(B )A 林则徐B 魏源C 马建中D 郑观应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条约中涉及香港问题的有(AC )。
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北京条约D 黄埔条约2.从1858年到1881年,俄国先后迫使中国签订了(ABCD ),侵吞了我国北方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A 暧珲条约B 北京条约C 勘分西北界约记D 改定伊犁条约3.袁世凯死后,资本——帝国主义分别扶植的各派军阀的首领有(ABC)A 段祺瑞B 冯国璋C 张作霖D 曹锟4.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以宣传宗教和西学为名,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他们办得较早的期刊有( ABC)。
A 中国丛报B 北华捷报 C万国公报 D 大公报5.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主要包括(ABD )。
A 西北B 西南C 东北D 东南6.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是(AB )。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xh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 A )。
A.《天演论》B.《穆勒名学》C.《原富》D.《法意》2.在维新派推动下实行“戊戌变法”的清帝是(C)。
A.咸丰皇帝B.同治皇帝C.光绪皇帝D.宣统皇帝3.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A )。
A.同文馆B.广方言馆C.译书局D.译书馆4.中共在(A)上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二大B.三大C.四大D.一大5.中国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是(D)A、陈独秀B、毛泽东C、李达D、李大钊6.(B)被称为文化新军的最伟大的和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A.邹韬奋B.鲁迅C.茅盾D.王稼先7.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C)A.仿效欧美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延续反动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8.结束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的重要会议是(B)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中共七大9.使第一次工人运动由高潮转向低潮的事件是(D)A.长辛店工人罢工B.五卅惨案C.上海工人罢工D.二七惨案10.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文章是(D)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1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C)A.中国农民人口多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D.敌人在农村力量薄弱12.结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会议是( A )A.遵义会议B.八七会议C.中共六大D.古田会议13.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通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礼教的思想家是C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吴虞14.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华侨史 第七章浙江华侨华人及其与浙江经济建设
第七章浙江华侨华人及其与浙江经济建设1、浙江侨史侨情浙江列于粤、闽、桂、琼之后的华侨大省,有华侨华人和旅居港澳人士约120万人,遍布五大洲117个国家和地区;归侨3000多人,侨眷约100万。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浙江人出国形成新高潮,新移民50万以上,是全国最多的省份。
(一)、浙江古代华侨出国概况及特点1.出国概况。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台州开元寺僧思托随鉴真东渡日本,并定居不归。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越州(绍兴)浦阳折冲都尉沈惟岳受命护送日本遣唐使高元度返日,“留而不归”,改国籍,改姓“青海”,是有记载的最早日籍华人之一。
《浙江华侨志·大事记》:温州人周伫,998年在高丽当上礼部尚书;1038年,明州陈亮、台州陈惟积等147人从明州起航去高丽经商;1039年,台州徐赞等71人从海门(今椒江)出航到高丽经商,长期滞留。
至今已有1千多年。
1132年(绍兴三年),定海县有一批商人流亡到高丽,后经高丽当局同意回国80人;出国原因:(1)经济发达。
商业兴盛,特别在南宋,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很多建大船的基地和出洋港口(杭、甬、温),设有市舶使、市舶场,便于下海;(2)兵事较多。
黄巢起义发展到浙江,其他农民起义多次发生,流民不断产生,避乱下海出洋。
(3)唐朝以降,浙江佛教兴盛,寺庙众多,高僧如云。
佛教极具跨越地域推而广之的张力,而日本、高丽等到国佛事兴起较中国为晚,尚无多宗多派的分野,为溯源取经,寻宗弘法,文物之邦、佛教之乡的浙江被日本、高丽佛教界、文化界人士所看重,成为前来拜师取经、延聘高僧的首选地区之一。
(4)浙南自然生存条件恶劣,天灾人祸,将浙南人推向绝境。
2.特点。
职业:第一,古代以佛教界人士为主的文化人,为弘扬佛法、传播中华文化、开展文化交流出国。
寺庙,长崎4座。
日本天台宗以及创价学会、原道团等宗派的祖庭均以天台佛法为本,天台佛法乃至被誉为“日本文化之母”。
第二,商人出国经商。
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 2009-2010试题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本科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一、单项选择题:(将1-20题的选项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处,共20分,每小题1分)1.在19世纪中叶,被称为“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英国2.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洋务派开设的工厂C.外国资本企业D.辛亥革命后的新兴企业3.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望厦条约4.康有为创立的宣传维新思想的新式学堂是()。
A.时务学堂B.万木草堂C.京师大学堂D.同文馆5.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B.宋教仁C.邹容D.陈天华6.关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和操纵B.原有的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不但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逐步占主导地位D.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留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相结合,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显著优势7.毛泽东认为,()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A.十月革命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第一次国共合作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历史贡献是()。
A.发动、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9.下列不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前提条件是()。
A.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C.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D.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0.中国共产党正式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D.中共七大11.1938年10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中国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华工发展历程简述
华工发展历程简述华工是指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期间,从中国南方地区移居到东南亚各国务工的中国人。
华工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这一阶段称为“中国南来”,是指中国南方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尤其是广东和福建地区的人移民到东南亚各国务工。
当时,中国南方地区面临人口过剩和经济困难,许多人被迫出国谋生。
他们主要在东南亚的英属马来亚、法属印度支那等地从事种植园和矿山的工作。
这一阶段的华工多为个人或少数人进行劳务合同,没有大规模的华工集体组织。
第二阶段(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阶段称为“较早阶段的华工集体组织”,指的是华工在东南亚各国组织起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会组织和社会团体。
这些组织包括“新加坡华工工会”、“马来西亚工人总会”、“印尼华人华工工会”等。
华工组织的出现,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争取更好的工资和工作条件。
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中叶):这一阶段称为“再次集体组织与华工移民团体的兴起”。
由于中国内战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华工继续涌向东南亚各国务工。
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些华工开始形成以地域为基础的移民团体,如福建籍华工组成的“龙岩会馆”、广东籍华工组成的“潮州会馆”等。
这些移民团体除了为华工提供互助和社交的场所,也充当着华工向本地社会争取权益的代表。
第四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这一阶段可以称为“华工回归与华工新移民”。
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一部分华工选择回国发展,同时也有新一波的华工移民涌向东南亚各国。
这些新移民主要是中国南部地区的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他们不仅在传统的种植园和矿山从事工作,还涉足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
华工的发展历程不仅展示了他们从最初的个体移民到团体组织的转变,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和经济变迁的历史进程。
他们以辛勤的劳动和团结的精神为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丰富了华人社会的多元文化。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必考题型 专题一 必考选择题对题练 第13题对题练(考试必备)
第13题对题练题组一2018年4月浙江选考真题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
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思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对应练1.(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考)2017年8月7日,“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为主题“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会召开。
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纪念( )①开创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②促进了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③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④正式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2018·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依宪治国”的理念,并决定将“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下列有关新中国宪政史实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施政纲领B.1954年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C.1982年宪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成为治国方略3.(2018·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下列各项中属于《共同纲领》内容的有( )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③规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④规定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题组二2017年11月浙江选考真题2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诗人用“时间开始了”讴歌新时代的开篇。
日侨归国考——20世纪50年代中日关系一瞥
政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未归国人员提供释放、调查、慰问的便利”的决议,并据此请求中国红十字
会帮助调查在华日侨和协助他们回国事宜③。
日本人民期望在华日侨回国的诉求与新中国政府筹划协助日侨归国的行动,在朝鲜战争打打谈谈
他们绝大多数生活在大中城市,主要从事教育、科技、医疗、工矿企业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少数生活在农
村,并在土地改革中与中国农民一样分得房屋与土地。但是,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牵挂,也使不少日侨
决定回国。对此,凡愿意回国之日侨,中国政府均予以积极协助。据统计,新中国成立至 1952 年,从中
国大陆回国的日侨有 500 多人⑤。
载,日本各界人士纷纷写信或打电报给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政府,表示欢迎和感谢,
“震动了援护厅”,日本
政府也表示“积极采取措施使侨民归国”⑦。
1952 年 12 月 4 日,日本政府根据外务大臣冈崎胜男、外务省亚洲局局长倭岛英二等人建议,通过印
①
②
钱嘉东、王效贤:
《周恩来与中日关系述论》,
产,工厂、商店等准予日侨出兑;对回国日侨的劳保待遇、安全保卫等作出具体规定④。这是新中国协助
日侨回国的基本政策。
这次会议还起草了中国政府的《公开声明》,但该“声明”于 1952 年 12 月 1 日以《关于在中国的日本
侨民的各项问题 中央人民政府有关方面答新华社记者问》为题,向全世界发表。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中
《日本学论坛》2002 年第 3 期;张志坤、关亚新:
《葫芦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侨遣返的调查与研究》,北京: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10 年,等。
④
⑤
华工对西进运动的贡献材料题
华工对西进运动的贡献材料题【提纲】华工对西进运动的贡献材料题1.背景介绍华工,指的是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从中国广东、福建等省份移民到美国的中国劳工。
他们参与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水利等,为美国的开发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进运动,是指美国历史上从东海岸向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移民和开发的进程,这一运动推动了美国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
2.华工在西进运动中的贡献华工在美国西部的开发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建设了美国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如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州中央太平洋铁路。
此外,华工还参与了水利设施的建设,如洛杉矶市的水利工程。
在农业、矿业等领域,华工的辛勤劳动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3.华工面临的挑战尽管华工为美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在此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华工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们需要在荒凉的美国西部,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为美国的发展拓荒。
其次,华工曾受到美国社会的歧视和排外情绪影响,遭受不公平待遇。
此外,法律和政策限制也使得华工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4.华工的应对策略面对种种困难,华工并未屈服。
他们努力适应环境,提高自身技能,为美国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同时,华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争取自己的权益。
他们还团结互助,共同应对各种困难,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华人社区文化。
5.华工对西进运动的深远影响华工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当时,而且对美国西部的开发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辛勤劳动推动了美国西部地区的繁荣,促进了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华工为美国多元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6.结论总之,华工对西进运动的贡献不容忽视。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专项练习--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解析版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专项练习--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1.如表是上海海关报告中1882—1891年外地人在上海活动的数据统计,这说明当时上A.经济因素成为主要动因B.移民渐渐年轻化C.学问阶层成为移民主体D.限于近距离流淌【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此时在上海活动的外地人主要来自于沿海地区,从事的主要职业基本都集中在服务业,这可以看出沿海地区和上海的经济进展成为了这种人口流淌的主要缘由,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移民的年龄的信息,B项错误;学问阶层只是其中一部分,不是主体,C项错误;材料中的输出地基本包括了东南沿海,不是近距离,D项错误。
故选A。
2.1890年,海外华民开头对国内进行侨汇。
其时,旅美华人每年从美国旧金山银行汇入中国之银,“约合八百万两内外”,新加坡一地的华人商佣十四五万人,“前后携寄回华者,当亦不下一二千万(两)”。
据此可知()A.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B.华工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地区C.华侨投资推动社会转型D.侨汇资金推动城乡社会进展【答案】D【详解】结合题干可知,由于西方入侵,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华招募华工出国,这些华工被运往美洲及东南亚等地,从而形成苦力贸易。
19世纪末这些华工开头对国内侨汇,投资于国内城乡事业,推动了城乡社会进展,D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在二战后,题干涉准时间是在19世纪末,排解A项;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华工集中于东南亚地区,材料主要体现了19世纪末侨汇资金推动城乡社会进展,排解B项;材料无法得出侨汇资金推动社会转型,材料主要体现了19世纪末侨汇资金推动城乡社会进展,排解C项。
故选D项。
3.1500年,被纳入西班牙殖民地的美洲各地的人口大约为5000万人,到1650年,下降为大约400万人;1600--1750年,欧洲、中国、印度、中东等地,人口却以空前的速度增长。
导致上述人口变化的缘由有()①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①传染病的大规模集中①美洲粮食作物的推广①西欧工业革命的影响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答案】A【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600﹣1750年(欧洲、中国、印度、中东等地)。
精品解析: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10.骑士精神和宫廷爱情是中世纪欧洲突出的文化现象,它们一起构成了世俗叙事诗的主要体裁——浪漫传奇。传奇中的英雄区别于传统史诗英雄,即使为主人或情人而战,他都带有直接或间接的个人利益,而这种特点也传承到后世的文学中。这主要反映了( )
A.文艺复兴始于中世纪的浪漫传奇B.中世纪文学凸显早期人文价值观
C.浪漫传奇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D.浪漫传奇摧毁了天主教精神枷锁
3.1878年,郭嵩焘在与友人的谈话中说:“圣人以其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圣人之治民以德,德有盛衰,天下随之以治乱……西洋治民以法,法者,人已兼治者也”;“三代以下圣人至公天下”较之西方政治“犹有歉者”。据此可推知,郭嵩焘()
A.救亡思想的新旧杂陈B.政治变革思想呼之欲出
C.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D.贯彻了民主法治的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传奇中的英雄区别于传统史诗英雄,即使为主人或情人而战,他都带有直接或间接的个人利益,而这种特点也传承到后世的文学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骑士精神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演化中,反映出来的是中世纪欧洲的文明进程,而当时的宫廷爱情,往往又跟骑士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两者结合,体现出了当时人们对高尚理想和美好情操的向往与追求,凸显早期人文价值观,B项正确;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是起源自中世纪的浪漫传奇,排除A项;浪漫传奇与欧洲民族国家形成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浪漫传奇与天主教无关,没有摧毁天主教精神枷锁,排除D项。故选B项。
2023-2024学年安徽黄山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黄山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履亩而税,齐国相地而衰征,晋国作爰田,楚国量入修赋,秦国初租禾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实质上反映了()A: 生产关系的调整B: 赋税制度的革新C: 封建制度的确立D: 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A【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土地私有的现象;材料中的履亩而税相地而衰征等信息表明,各国纷纷调整赋税制度,按田亩多少征税,等于承认了土地私有权。
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选A项。
B项没有揭示出实质,C项结论从材料难以得出,D项材料不能体现,均排除。
故选:A。
第2题.如图是宋理宗为朱熹宗族题词的圣旨及朱熹画像。
朱熹获此殊荣是因为()A: 朱熹创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 朱熹完善了儒学的教育观念C: 朱熹的理论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D: 朱熹的理论富含科学哲理【答案】C【解答】心学理论是陆九渊创立,王阳明完善的,故A错误;BC两项相比,C项是朱熹的理论受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根源,故C正确,B错误;朱熹理论有科学的一面也有不科学的一面,故D错误。
故选C。
第3题.坎迪斯·古切尔在其著作《全球文明史》中描绘了全球人口迁徙模式图(1650—1940年)。
推动大西洋两岸出现上述人口迁徙现象的经济因素包括()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A【解答】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可知,①②③项是不同阶段促进1650~1940年大西洋两岸出现上述人口迁徙现象的经济因素,故A项正确;2002年欧元进入流通领域,与题干时间不符,因此推动大西洋两岸出现上述人口迁徙现象的经济因素不包括欧元的刺激,故BCD项错误。
故选A。
第4题.清朝光绪年间,巴西政府曾多次派遣使节来中国与清朝官员商谈华工移民巴西的问题,但是……在此之前,中国已经与古巴、秘鲁分别签订《古巴华工条款》和《中秘通商条约》,一些华工到达古巴、秘鲁等地以后,受到当地种植园主的不公正待遇。
华工问题知识点
华工问题知识点什么是华工问题?华工问题是指中国劳工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被迫到海外国家从事劳动的问题。
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和发达国家。
这个问题的发生是由于中国在这一时期面临着政治动荡、经济困境以及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
原因分析华工问题的产生有多个原因,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原因:1.经济因素:中国在这一时期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大量人口失去了生计。
许多中国人为了生存,被迫离开家乡,到其他国家寻找工作机会。
2.殖民地压迫:许多华工是被殖民地政府或企业招募的。
这些招募机构通常以低工资、恶劣工作条件和不公平待遇吸引劳工,这使得华工成为了廉价劳动力。
3.政治动荡:中国在这时期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
这些动荡导致社会不稳定,人民生计受到严重影响,许多人选择了离开中国。
华工问题的影响华工问题对中国和海外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影响:1.经济影响:华工为中国带来了外汇收入,缓解了中国的经济困境。
但华工本人的收入却非常有限,大部分都被寄回给家人。
这一现象导致中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2.文化交流:华工在海外国家工作生活,与当地人发生了接触和交流,这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3.社会问题:华工在海外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这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种族歧视、劳工权益等。
应对措施针对华工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其影响和解决相关的问题:1.教育提升:加强教育,提高劳工的技能和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更高级的岗位上工作,获得更好的薪资和待遇。
2.政府监管:加强监管和法律保护,保障华工的劳动权益,制定适当的劳工法规,防止劳工受到不公平对待。
3.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制定合适的政策,共同解决华工问题。
4.经济发展:加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减少华工离乡背井的需求。
总结华工问题是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x a mi n e s t h e h i s t o r y o f C h i n e s e l a b o r e r s i n J a p a n w h o o r i g i n a l l y c a me r f o m S o u t h e r n Z h e j i a n g . T h e i f r s t g r o u p o f C h i n e s e l a b o r e r s ro f m S o u t h e r n Z h e j i a n g c a me i n t o b e i n g d u r i n g t h e F i r s t
Ch i n e s e i n J a pa n,t hi s g r o u p o f Chi n e s e l a b o r e r s wa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pa r t o f o v e r s e a s Chi n e s e i n J a p a n b e c a u s e o f i t s p o p u l a t i o n a n d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I t s e x i s t e n c e i n d i c a t e s t h e Ch i n e s e i n J a p a n i nc l u de d n o t o n l y bu s i ne s s ma n b u t a l s o l a b o r e r s .Ho we v e r ,d u e t o t he J a pa n e s e g o v e r n me n t ’ S e x c l us i o n p o l i c y a g a i ns t Ch i ne s e l a b o r e r s ,i t i s i n e v i t a b l e t h a t t h e Chi ne s e l a b o r e r s i n J a p a n
1922一1923月末因从事体力劳动而被遣返的温州人地名日期中国人总数其中温州人的人数被遣返的理由原为售卖雨伞青田石的小商1212贩后从事石油煤炭搬运原为售卖雨伞青田石的小商3030贩后从事石油搬运原为售卖雨伞青田石中药的4316小商贩后转为建筑工搬运工京都府19222423从事河道改修建筑工地的劳动1313从事铁路建筑工地劳动从事铁路建筑工地劳动北海道1922从事建筑工地劳动兵库县19227373搬运工1313千叶县19226666从事建筑工地劳动北海道19221922年105947原为售卖雨伞青田石中药的小商贩后从事体力劳动以小商贩的身份进入日本实千叶县1922年lo2222际上从事单纯体力劳动1922年102929从事铁路建筑工地劳动1922年101414从事建筑工地劳动从事河道改修工地劳动长野县1922年121818从事建筑工地劳动长崎县1923有可能会从事体力劳动大阪府1923从事体力劳动大阪府19233737石油搬运工大阪府19232l2l4242从事水电厂工地劳动2424从事河道改修和建筑工地劳动111l从事建筑工地劳动2525从事铁路建筑工地劳动1311从事铁塔的铁骨架构劳动1313从事发电厂工地劳动2417从事铁路建筑工地劳动合计760630一件第2卷整理制成
群 体 的兴 衰 史 进 行 了 研 究 。 旅 日浙 南 华 工 群 体 形 成 于 一 战 之 后 ,鼎 盛 于 1 9 2 2年 ,衰 退 于 1 9 2 3年 关 东 大 地 震 后 的屠 杀 事件 。 虽 然 浙 南 华 工 群 体 的 出现 在 日本 悠 久 的 华 侨 华 人 史 上 存 续 时 间 短 暂 ,但 是 从 其
J a p a n’ S An t i - Ch i n e s e Po l i c i e s a n d Th e i r I n l f u e n c e s o n Ch i n e s e
L a b o r e r s f r o m S o u t h e r n Z h e j i a n g i n t h e E a r l y 2 0 ‘ C e n t u r y Z H E N G L e - j i n g
Wo r l d Wa r ,r e a c h e d i t s p e a k i n 1 9 2 2, a n d d e c r e a s e d i n nu mb e r d u e t o t h e Gr e a t Ka n t o Ea th r q u a k e ma s s a c r e . Al t ho u g h i t l a s t e d b r i e ly f c o mpa r e d t o t h e l o n g h i s t o y o r f o v e r s e a s
( F a c u l t y o f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Ni n g b o Un i v e r s i t y,Ni n g b o 3 1 5 2 1 1 ,C h i n a )
Ke y w o r d s :J a p a n ; a n t i — C h i n e s e p o l i c i e s ; C h i n e s e l a b o r e r s f r o m S o u t h e r n Z h e j i a n g ; t h e G r e a t
郑 乐 静
( 宁波 大学 外 语 学 院 , 浙江 宁 波 3 1 5 2 1 1 )
[ 关 键 词 ] 日本 ;排 华 政 策 ;华 工 研 究 ;关 东 大地 震 ;浙 南 [ 摘 要 】论 文 以浙 南 华 工 为研 究 对 象 ,通 过 对 日本 官 方 档 案 的解 读 ,对 2 O世 纪 初 旅 日浙 南 华 工
人数规模和社 团组织 等方面来 看 ,应该是 日本华侨华人社会 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存 在证明 了 日本 华侨
华 人 社 会 并 不 仅 仅 是 由华 商 组 成 ,华 工 也 曾是 其 不 可 或 缺 的一 部 分 。 由 于 日本政 府 历 来 排 斥 从 事 非 熟 练 劳 动 的华 工 , 因此 华 工 退 出 历 史 舞 台 是 必 然 的结 果 。 [ 中图分 类号 ]D 6 3 4 . 3 3 1 . 3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1 0 0 2— 5 1 6 2( 2 0 1 5 )0 l 一 0 0 8 5— 0 9
2 0 1 5年 3月
华 侨 华 人 历 史 研 究
Ov e r s e a s Ch i n e s e Hi s t o r y S t u di e s
Ma r c h 2 01 5 NO 日本 排 斥 华 工 政 策 与 旅 日浙 南华 工 群 体 术
Ka nt o Ea r t h q u a k e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a t h o r o u g h s t u d y o f n e w g o v e r n me n t a l d o c u me n t s f r o m J a p a n ,t h i s p a p e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