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高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教材系统复习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时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权威
【化学】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
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一、基本概念(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是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或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传导性等。
3.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4.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6.辨析◆物理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变化指的是过程、表现;性质指的是能力。
(二)、物质的相关概念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氧气占21% ,氮气占78%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 ,其他气体及杂质占0.03% 。
2.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
常用等量的肥皂水来区分;硬水起浮渣,软水起泡沫。
长期饮用硬水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可通过蒸馏或煮沸的方法将硬水变成软水。
软水可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等领域。
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铁合金分为生铁和钢。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当pH<7时,溶液呈酸性;pH=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碱性。
pH试纸的检测范围是0~14的整数。
(pH计可以测出小数。
)5.指示剂有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
石蕊与酸显红色;与碱显蓝色;酚酞与酸无色;与碱显红色。
(三)、微观化学1.分子①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性质:体积、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完整)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
(完整)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初三化学第一轮复教案1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进行初三化学第一轮复,通过简洁的教学内容和练题目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重点内容: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基本概念-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2. 化学键和化合物- 化学键的种类与特点-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法3. 物质与反应-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4. 酸碱与盐-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酸碱中的离子和价氢离子的计算- 酸碱中的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教学步骤1. 复概念:学生通过复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回顾基本的化学知识。
2. 解析练题:教师提供一些练题,让学生解析和解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概念讨论,加深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并互相解答疑惑。
4.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回各小组,回答学生的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例。
5. 总结与反馈: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并对学生进行总结性概念测试,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解答问题时的表现- 分发练题并检查学生的答案- 进行总结性概念测试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业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题;2. 阅读相关教材,巩固所学知识;3. 准备下一次复课的内容。
参考资料1. 《初中化学教材》2. 《化学复习指南》。
初中化学中考一轮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中考一轮复习教案主题:化学基础知识整体复习
一、知识概览
1.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结构及性质
4. 元素和化合物的认识
5.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6. 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
7.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二、重点内容复习
1. 化学元素的周期表排列
2.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3. 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价的判断方法
4. 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物的命名
5.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和实例
6. 化学反应类型的辨别和掌握
三、复习方法
1. 多做题目:选择、填空、解答等不同类型的题目
2. 列表复习:整理出各个知识点的要点和关键内容
3. 实验复习:重点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4. 记忆口诀:借助口诀和图片等联想记忆方式
四、考点总结
1. 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比较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和实例
3. 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和实例题
4. 元素周期律相关的基本规律和命题角度
五、注意事项
1. 针对薄弱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复习
2. 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3.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保持良好的复习状态
4. 多做模拟试卷,提高答题速度和效率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一套模拟试题,检验复习效果
2. 复习重点知识点,准备明天的课堂互动讨论
3. 听讲课堂内容,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全面巩固知识点
通过以上复习教案,相信同学们可以有条理地复习化学基础知识,为中考顺利通过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化学高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教材系统复习 第1章 开
实例 水结冰、矿石粉碎、汽油挥发等
化学变化 有___新__物_质____生成的变化
宏观: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__改__变____, 变成其他的微粒
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 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蜡烛燃烧、镁带燃烧、铁生锈等
3
变化类型 判断依据
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是否有__新__物_质_____生成
14
• 【例】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 装置,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 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4_P_+__5_O_2_=_点=_=燃=_=_2_P_2_O_5________,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产_生_大_量_白_烟_______。
7
知识点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详见【重点实类
混合物
纯净物
宏观 微观 性质 表示 举例
多种物质组成 ___多_种____分子构成,没有固定的 组成 各组分保持各自原有的化学性质 一般___不__能___(填“能”或“不 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空气、溶液
一种物质组成 __一__种____分子构成,有固定的组 成和性质 有固定的化学性质
11
• 5.误差分析
误差
原因
红磷不足,瓶内氧气不能耗尽
测量 结果 偏低
装置漏气会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瓶内
过早打开弹簧夹会因装置内气体温度偏高,压强 偏大,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使测量结 果偏低
测量 结果 偏高
导气管未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受热顺 着导管逸出
燃烧匙伸入过慢会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逸出,导 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大,测量结果偏高
【化学】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
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一、基本概念(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是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或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传导性等。
3.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4.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6.辨析◆物理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变化指的是过程、表现;性质指的是能力。
(二)、物质的相关概念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氧气占21% ,氮气占78%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 ,其他气体及杂质占0.03% 。
2.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
常用等量的肥皂水来区分;硬水起浮渣,软水起泡沫。
长期饮用硬水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可通过蒸馏或煮沸的方法将硬水变成软水。
软水可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等领域。
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铁合金分为生铁和钢。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当pH<7时,溶液呈酸性;pH=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碱性。
pH试纸的检测范围是0~14的整数。
(pH计可以测出小数。
)5.指示剂有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
石蕊与酸显红色;与碱显蓝色;酚酞与酸无色;与碱显红色。
(三)、微观化学1.分子①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性质:体积、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讲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45张PPT)
B.伐木制舟
C.烧制陶瓷
D.海水晒盐
2.(2023·湖南岳阳中考)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
长征二号 F 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下列火箭发射流程主要涉及化学
变化的是( D ) 。
A.吊装上塔
B.瞄准定位
知识建构
考点梳理
C.关闭舱门
典题精析
备考练习
D.点火发射
16
第1讲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物质在__________中表现
不需要
物质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
定义
现出来的性质
出来的性质
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用仪器测定
利用化学变化才能体现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内容 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
电性、导热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知识建构
考点梳理
典题精析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
续表
变化类型
实例
物理变化
蜡烛熔化、玻璃破碎等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
生化学变化
知识建构
考点梳理
化学变化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典题精析
备考练习
5
第1讲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复习讲义
【特别提示】①判断物质的变化时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例
如,有颜色改变的变化、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发光放热的变化、产生
△
Cu + CO2 、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 O 等。
③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沉淀或水。
4.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024初中化学总复习PPT
初中化学总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 规律的一门科学。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组成、结构:元素组成物质,分子、 原子构成物质
变化
体现 描述
性质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体现 描述
从原子的概念如何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
分子分裂成原子,这些原子再重新结合成
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原子在反应前后不变
质子(+)
原子 的结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构
核外电子(-)
是否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一般氢原子无中子
原子中的 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中量的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忽略电子的质量可得关系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一定质量:天平 仰视
2.实验操作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也可用于 MnO2催化H2O2溶液制取O2, Zn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
(3)水的净化:静置沉淀、吸附沉淀、 过滤;活性炭吸附;蒸馏
(4)粗盐提纯 溶解(升温、研碎、搅拌) 过滤(一贴二低三接触) 蒸发(蒸发程度) 计算产率
(2)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有没有“一光二热三生成 ” (3)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 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并进行比较分析和记录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探索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如氯化钠、硫酸和碳酸。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学习如何书写和平衡化学方程式,包括物质的状态符号和反应类型。掌握平衡法则,以平衡复杂的化学 反应。
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写法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写法,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箭头。
2
物质的状态符号
学习方程式中常见的物质状态符号,如(s)、(l)、(g)和(aq)。
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模式,如主 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分类
学习元素分类的不同方式,并了 解各个分类的特点。
化合价和离子价
掌握化合价和离子价的概念,了解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规则。通过实例,让你熟悉常见化合物的 化合价和离子价。
化合价
了解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影响化合物的组成。
离子价
学习离子的命名和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化学平衡
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法则,如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变化。
总结与复习
回顾本课程中学到的化学知识,巩固对化学基础的理解。通过练习题和实例,巩固你的复习成果。
练习题
挑战自己,解答复习题提升对知 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例
通过实验示例,将所学知识应用 于实际情境。
复习卡片
复习重点知识点,通过卡片记忆 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3
化学反应类型
探索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从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到溶解性,帮助你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分子结构
学习物质的分子结构如何影响其 性质,如极性和键的类型。
晶体结构
了解晶体结构对物质的性质和形 态的影响。
初中化学一轮复习全套教案
初中化学一轮复习全套教案目标本套教案的目标是对初中化学的知识进行一轮复,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化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教学安排第一节: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点1:化学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知识点2: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重点:学生要能正确理解和区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方法: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第二节:化学反应与方程式- 知识点1: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知识点2: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 教学重点:学生要能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理解平衡的概念-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示例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写方程式的方法和平衡的原则第三节:酸碱中和反应- 知识点1: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知识点2: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学生要能正确理解和应用酸碱的概念,解决酸碱中和反应的问题-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情境案例,引导学生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条件和结果第四节:化学能量变化- 知识点1:化学能的概念和单位- 知识点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学生要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并理解能量守恒的原理-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计算练,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化学能量变化的方法和规律第五节:溶液的浓度和性质- 知识点1:溶液的浓度计算和表示- 知识点2:溶液的性质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学生要能正确计算溶液的浓度,理解溶液的性质和溶解过程-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溶液浓度的方法和理解溶液的性质小结本套教案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点。
学生通过课堂的互动和练习,提高了化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轮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导语:初中化学总复习一般采用四轮复习法。
第一轮按章节复习;第二轮为专题复习,即将所学知识分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5个专题,目的在于综合知识能力,增强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的程度,突出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三轮为模拟训练阶段,旨在增强应试能力;第四轮回归教材。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化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化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化学知识;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化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基本原则1.坚持面向全体性。
复习阶段时间短,任务重,在此阶段要处理好全体和部分的关系,注重基础,从最后一名抓起,做到水涨船高。
2.强调复习的全面性。
认真梳理知识体系,分清重点,合理分配时间,注意知识间的渗透,以点牵线,以线成面,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注重计划性。
制定详细的计划,在复习阶段处理好三个阶段(章节、专题、综合)、课堂与练习、基础与能力、基础与创新等方面的关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4.注重能力的提高。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剖析考点,理清复习思路(四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章节复习(2.20——4.21),共计九周54课时。
依据教材梳理知识点,进行纵向复习,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图。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许多题型源于课本,在课本中都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所以复习时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这是基础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基础环节。
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降低教学重点。
通过章节复习达到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应用灵活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教案新版
爆炸“一定改变”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教 学 目 标 整理和归纳本章所学内容,并通过习题加以巩固。
教 学 方 法自主 探索 学 学—燃烧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1)爆炸极限 (2)安全防爆措施识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学 (2)元素种类 变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不改变” (3)原子种类 (1)物质种类(2)分子种类 “可能改变” 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1)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应用(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3)计算题格式规范化:设、写、找、列、求、答【本章检测反馈】1.201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
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 ( A )A.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C.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出行方式D.提倡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3.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D )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B.设法阻止石油喷射C.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教学反思: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pH B.蒸发C.稀释D.过滤2.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方案或实验事实的叙述错误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时,试纸会变为蓝色D.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不会出现大量白色沉淀3.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 课时 认识化学变化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认识化学变化(2)第10课时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课时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4.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释有关的事实。
5.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能准确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6.认识常见的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自主复习】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_______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___________。
从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是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也没有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解释_______变化,而不适用于解释_______变化。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可表示如下,请仔细阅读并填写相应的空白。
分子()−−−→新物质−−−→新分子()−−−→原子()3.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以下若干项目:①物质的总质量;②物质的种类;③分子的种类;④元素的种类及其总质量;⑤原子的种类;⑥原子的数目;⑦原子的质量;⑧分子的总数。
请选用适当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从宏观角度看,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有_______,一定改变的有_______;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有_______,一定改变的有_______,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的是_______。
此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物质存在的状态、气体的总体积_______(填“一定不变”、“一定改变”或“可能改变”)。
因此.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抓住“原子守恒、元素守恒”这个核心。
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注意:(1)不要遗漏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2)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或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3)质量守恒定律反映的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教学案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本原则,学会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算未知物化学式的方法。
2.掌握: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微粒数目比、质量比。
并熟练掌握根据一个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
重视计算格式的规范。
【知识归纳】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 。
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 、 不变。
适用于一切 变化。
2、在一切化学变化中: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分子的数目 元素的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用“一定改变”、“一定不变”、“可能改变”填空)3、 叫化学方程式。
表示意义为① ② 。
2H 2O 通电2H 2↑+O 2↑有两种常见读法① ② 。
4、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① ② 书写步骤① ② ③【典型例题】例题1、某纯净物M 稍加热就分解为氨气(NH 3)、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M 由四种元素组成B 、M 是氧化物C 、M 中含有水D 、M 不稳定例题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 、B 、C 、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各物质得质量如下: (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35 82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1 4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该反应中A 与C 是生成物C 、反应过程中,物质 A 与物质B 变化的质量比为35:8D 、该反应中生成42gC 物质例题3、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2O 34Al+3O 2↑对“电解10t 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一题,小丽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小丽同学的解法小明同学的解法 解:设铝的质量为x2Al 2O 34Al+302↑ 204 108 10t x 2041010810810 5.3204t xt x t =⨯==答:最多可生产5.3t 铝. 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3100%272100%27216353%Al O ⨯⨯⨯=⨯⨯+⨯=2的相对原子质量2Al 的相对分子质量铝的质量为:l0t × 53%=5.3t 答:最多可生产5.3t 铝.请你回答下列问题:①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②对“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化学方程式为:)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一题,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试试看,请把能用的解法过程写出来.③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小丽和小明同学的解法都能使用?【效益检测】1、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2. 按下列要求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点燃A.铁在氧气中燃烧:4Fe + 3O22Fe2O3B.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CaO + 2HCl CaCl2 +H2OC.用碳酸氢钠治疗过多胃酸: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D.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CO2 +2NaOH Na2CO3 +H2O3. 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
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一、基本概念(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是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或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传导性等。
3.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4.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6.辨析◆物理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变化指的是过程、表现;性质指的是能力。
(二)、物质的相关概念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氧气占21% ,氮气占78%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 ,其他气体及杂质占0.03% 。
2.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
常用等量的肥皂水来区分;硬水起浮渣,软水起泡沫。
长期饮用硬水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可通过蒸馏或煮沸的方法将硬水变成软水。
软水可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等领域。
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铁合金分为生铁和钢。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当pH<7时,溶液呈酸性;pH=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碱性。
pH试纸的检测范围是0~14的整数。
(pH计可以测出小数。
)5.指示剂有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
石蕊与酸显红色;与碱显蓝色;酚酞与酸无色;与碱显红色。
(三)、微观化学1.分子①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性质:体积、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课时1
1.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图1)
,图2)
A .图 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B .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C .图 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 .若将图 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2.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做出了贡献,如果你参加了灭火,你认为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C )
A .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 .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 .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D .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3.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实验,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D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4.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下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1】a 、b 、c 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__a__(填序号),其燃烧时伴随的现象是__
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4P +5O 2=====点燃2P 2O 5__。
【实验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
实验时,通入20 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
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__铁丝通电为铁丝的燃烧提供了温度__。
【实验3】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
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此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分别是__氧化镁__和__碳__。
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和灭火产生的新认识是__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二氧化碳不一定能灭火__。
5.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进行了以下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观察Ⅰ中蜡烛燃烧情况,与其灭火原理相同的生活实例是__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合理即可)__。
(2)利用干冰也可以使烧杯中蜡烛熄灭,向烧杯Ⅱ中加入干冰时用到的仪器是__镊子__,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同时二氧化碳能隔绝氧气__。
(3)Ⅲ中现象是__有大量气泡产生,白色粉末逐渐减少,蜡烛熄灭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Na2CO3+2HCl===2NaCl+CO2↑+H2O__。
【提出问题】不改变Ⅲ中化学反应原理及装置,如何让蜡烛快速熄灭?
【设计方案】方法①:将碳酸钠粉末配制成碳酸钠溶液;
方法②:__将稀盐酸换成浓盐酸__。
【观察现象】方法①和②中蜡烛均能快速熄灭。
【分析与结论】方法①中蜡烛很快熄灭的微观解释是__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分散到水分子中间,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合理即可)__。
【反思与交流】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有:__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合理即可)__。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