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分析

合集下载

公开课《数学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公开课《数学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公开课《数学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一、课程背景
数学运算定律是数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
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
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数学运算定律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数学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分类;
2. 数学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数学运算定律的证明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
1. 课堂导入:通过简短的问题引入数学运算定律的概念。

2. 知识讲解:介绍数学运算定律的定义、基本特点和分类,结
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3. 练活动:设计多个练题,让学生运用数学运算定律解决问题,并进行互动讨论。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数学运算定律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
题解决。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澄清学生的疑惑。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题作业,巩固所学的数学运算定律知识。

五、评估方式
通过课堂练、讨论和作业评分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数学运算定
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幻灯片投影仪;
2. 讲义和练题册。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引导他们通过数学运算定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和错误,给予指导和纠正,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优秀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优秀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优秀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教材分析:(1)知识体系:(2)本册教材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但是难点集中,教学中要适当进行分割、补充。

真正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1,例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 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人教版
-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及乘法交换律的深入理解,使学生能够将这些运算定律应用于复合运算中,简化计算过程;
-运用运算定律简化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通过实例分析与练习,使学生掌握运算定律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运算策略。
举例:
在解决“324+257+676”这类问题时,学生应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将其变为“324+676+257”,从而简化计算。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有着不同的接受程度。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运算定律的概念,大多数学生能够迅速地产生共鸣,这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讲授部分,我发现对于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学生们掌握得相对较好,他们能够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理解并应用这些定律。然而,当涉及到乘法分配律等稍微复杂一些的运算定律时,部分学生开始显得有些吃力。我意识到需要通过更多的例子和直观的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概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运算定律应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加深他们的理解。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需要我及时引导回正轨。
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这个过程让我看到学生们在合作中的成长,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创造更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乘法运算定律(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乘法运算定律。

我们将从教材的第九章第三节开始,内容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的分配律。

这些定律是理解乘法运算的基础,对于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提高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的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在于同学们能够理解并证明这些定律,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乘法运算定律,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以及一些练习题。

同学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自己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我会问同学们:“如果有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同学们可以尝试用乘法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3. 练习:在讲解完每个定律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尝试解答。

我会鼓励同学们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的分配律的公式,并附上相关的解释和示例。

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定律。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的分配律的意义。

2.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于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课后,我将继续努力寻找更多的实际问题,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定律。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共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乘法运算定律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们可能初次接触这些抽象的数学定律。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教案(6)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教案(6)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教案(6)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运算定律》主要介绍了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应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往往会忽略定律的应用,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定律,并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运算定律的能力,提高运算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定律,并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体验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中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动画演示。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应用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呈现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巩固运算定律。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和讨论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教案(5)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教案(5)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教案(5)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主要介绍了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运算定律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运算定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对运算定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往往会混淆运算符号和顺序,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清晰地理解运算定律,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学生能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启发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

3.任务驱动法: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运算定律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小卡片、计算器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定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故事、游戏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运算定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 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 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运算定律,对于学生后续学习代数和数学分析等课程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本章内容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综合性的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实践操作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教材、PPT、例子和练习题。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学习环境:创设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实物,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乘法分配律”。

•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乘法运算规则,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教学目标:1、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一、激趣定标、激趣导入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活动一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任务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三、活动一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任务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巩固应用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结合律。

使用这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

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五、测评训练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6025)8=60(258)2、P37/24 P35/做一做2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125840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7—18.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例3)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例3)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例3)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运算定律》主要介绍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本节课的例3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是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意义。

2.让学生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能够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运算定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让学生试着总结出这两个定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加法和乘法,还有哪些运算也有结合律。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这些运算定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运算定律方面的理解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教学难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

3.采用实践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4.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3.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准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导入法,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运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更多的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mathematical operation law for grade four of primary school编订:JinTai College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3篇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2、篇章2: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3、篇章3: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篇章1: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小学数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教案(汇总10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教案(汇总10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教案(汇总10篇)小学数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

3、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过程与方法1、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2、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式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星期,他今天上午骑了40 km,下午骑了56千米,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理解题意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上午和下午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用加法:40+56或56+40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加法运算的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定律(2)解决问题40+56=96(km)或56+40=96(km)(3)观察算式,发现定律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天骑的路程,因此两道算式之间可用等号连接,即40+56=56+40观察40+56=56+40,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验证定律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可以举例验证。

如:0+200=200;200+0=200所以0+200=200=011+78=89;78+11=89所以11+78=78+11发现: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定律在数学当中通常用字母表示定律,若用a,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则加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a+b=b+a(a,b代表任意数)。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和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应用。

除法的运算性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内容,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2.使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运算定律,巩固所学知识。

3.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通过实例和图示来解释和展示这些运算定律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来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例如分数的运算和方程的求解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运算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乘法运算定律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知识点,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

下面是一份关于《乘法运算定律》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供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使用。

教案标题: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乘法运算定律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1. 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挂图。

2. 学生练习册和习题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乘法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应用领域。

2. 概念讲解:a. 引导学生观察挂图上的示例,解释乘法运算定律是指“乘法中,交换两数的位置,积不变”。

b. 通过示例计算,强调乘法的交换律和0的特殊性。

3. 讲解习题:a. 选择教师在课前准备的习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乘法计算。

b. 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检查答案,并与全班共享答案和思路。

4. 实际应用:a.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班里有28名学生,每个学生需要分到一份礼品,礼品共有多少个?引导学生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b. 让学生们自由发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邀请他们上台分享问题和解决方法。

5. 练习巩固:a. 教师出示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让学生们自主解答并互相交流讨论。

b. 随机挑选一些学生上台讲解答案和解题思路。

6. 课堂总结:通过与学生的讨论,总结乘法运算定律的关键概念和应用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应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乘法运算定律的相关知识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教案(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教案(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教案(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主要介绍了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关键。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忽略运算定律的应用,导致计算繁琐或错误。

因此,在教学本章内容时,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并学会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发现和运用运算定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

2.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总结运算定律;分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运算定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案、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准备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例子。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运算来解决。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运算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算定律。

2.呈现(10分钟)呈现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通过示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运算定律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

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a+b=b+a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 ) 305+49=( )+305 b+100=( )+b47+( )=126+( ) m+( )=n+( ) 13+24=( )+( )第二环节探索加法结合律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优秀8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优秀8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有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直观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2、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对于整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几何直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难点: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理念】通过尝试画图、指导画法、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体会画图的优点、借助画图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等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探索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突出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新使用教材,既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例题、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重视知识技能训练,又注重发展数学思考、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能在你的作业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吗?师: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怎么求宽?如何求长方形的长呢?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面积÷长=宽面积÷宽=长师:今天老师想请大家解决我们学校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愿意吗?2、教学例题(一)例1教学出示例题:合肥市华山路小学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认真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师质疑:同学们已经注意到花圃的长增加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仔细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增加了,面积就一定会增加吗?师指名回答、预设1:学生长增加,宽不变,面积就一定会增加、预设2:学生长增加,宽不知道,面积就不一定会增加,也许还会减少、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有道理,在这道题中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花圃的长增加,面积就增加了?预设1:把增加的面积画出来、预设2:画图3、画一画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接下来我们一起在练习纸上画一画示意图,用刚才画的长方形代表花圃,在花圃上面画出增加的面积、提醒一下:既然是示意图,可以不需要用尺子,用铅笔直接画、4、同学们都画好了吗?老师也想画一画、预设:第一步,黑板上的长方形表示花圃、第二步,只画一条边增加很长、追问:可以吗?为什么?第三步,画出一条边增加3米、追问:画好了吗?第四步,画出两条边都增加3米、追问:现在画好了吧?怎么又不可以?第五步,谁能上来把那条边画出来、你来指一指哪里是增加的面积?教师用阴影部分表示增加的面积、原来的面积在哪里?第六步:谁来根据示意图说一说面积为什么增加了?宽是哪一条边?师指着图,这条边既是原来长方形的宽,也是这个增加部分的什么?(用红笔再次画一画这条宽)5、在示意图中标出条件和问题,然后同桌根据示意图互相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上台板书,说一说)6、想一想应该先算什么?7、独立完成,指名上台指着示意图板演,教师板书、8、从图中我们发现花圃的长增加了,宽不变,面积增加了;如果花圃的长减少了,宽不变,面积会发生什么变化?(减少)你能在长方形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吗?想一想,谁上台在长方形中画一画?预设1:上台画出正确的同学,让他说一说哪条线段减少了,减少的面积在哪里?这位同学的画法非常准确、预设2:上台画出错误的同学,让别人说一说哪条线段减少了?符合题意吗?谁能上台画出长减少,减少的面积在哪里?师提醒学生画图一定要一定要想好哪条边改变?哪条边不变?比较:两次画图有什么不一样?过渡:长方形的宽不变,长发生变化,面积也发生了改变、那如果宽减少,减少的面积在哪里呢?一起看第二道数学问题、(二)教学“试一试”华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水池、后来因扩建公路,水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水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学生齐读,教师追问:这个长方形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在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吗?2、在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指名上台用手势比划后师追问:这次什么改变了?什么又没变呢?3、独立列式计算后,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上台指着图说、(三)比一比1、我们一起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这是文字叙述题意,这是用示意图表示题意,比一比,你有什么想说的?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2、师:看来,画图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策略、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三、变式练习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两道题目中都有一个量没有变,你发现了吗?如果长与宽都发生了变化,这样的题目你们还会吗?出示变式1:(1)变式1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老师读题后并追问:长方形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是怎么理解的?2、师:照这样,增加的面积在哪里?先在大脑中想一想,想好了试着在图上画一画、3、师指名上台比划示意图,课件随机出现、4、长方形的长和宽都不知道,看着示意图,你会解决问题吗?(二)变式2师:同学们现在已经能够在纸上画出图形帮助思考了、其实高手画图不但能在纸上画图,还可以在脑海中画图、接下来我们一起试试在脑子中画图、(出示:有一个长方形,长50米,宽40米、)1、长增加5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在头脑中画图,再列式计算,最后课件验证,板书算式、板书:40×5=200(平方米)2、宽增加5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在头脑中画图,再列式计算,最后课件验证,板书算式、板书:50×5=250(平方米)3、长和宽同时增加5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1)头脑中的图画好了吧?谁能很快列出算式?生:200+250=450(平方米)(2)我们在图上画一画来验证脑子里想的图,好吗?有什么不一样?发现刚才我们的计算有什么问题?到底增加了多少呢?4、长和宽同时减少5米,面积减少了多少平方米?先在脑子中画图,课间验证、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求出减少部分的面积?生1:分三部分来求、生2:分两部分来求、生3: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小长方形的面积来求、5、长增加5米,宽减少5米,面积改变吗?肯定吗?四、课堂小结师:我们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各种变化,我们是怎么解决的?画图有什么好处呢?在画图应该注意什么了?师:其实不单单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如果发生变化,同样可以采用画图的策略予以解决、课后同学们可以好好研究这道题“长增加5米,宽减少5米,面积改变吗?”,将研究过程和成果写成“数学日记”,与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一起分享!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水小数同样适用,并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基本运算定律。

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基本运算定律。

能够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故事,引出运算定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记得之前的运算规则,并简单回顾加减法、乘法的基本运算法则。

2. 探究运算定律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规律,通过举例验证并总结。

同样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让学生尝试解决并归纳出乘法分配律。

3. 运算定律的应用给出多个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分析例题,强调运算定律在实际计算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题目,互相交流解答,提高运算能力。

4. 运算定律的综合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运算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优惠、时间计算等。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让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5.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应用方法,强调运算定律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布置相关练习题和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观察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归纳出运算定律。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说课稿(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说课稿(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运算定律》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这三个运算定律。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内容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从而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归纳,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和学习运算定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运算的规律和美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解决问题,特别是对于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运算定律。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演示和互动游戏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运算定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3.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巩固和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练习:(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 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38×(29+1)
=(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