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疗法对格林_巴利综合四肢功能恢复作用的影响

合集下载

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电针疗法,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一种疗法,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通过对病人身体特点和疾病表现的综合分析,在合适的针刺点位上施以适当的电流刺激,电针疗法能够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病情的康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针疗法的原理、适应症和临床应用,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电针疗法的原理电针疗法的原理基于中医经络学和现代电生理学的理论基础。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经络系统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将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联系在一起,通过经络的畅通与阻滞来调控人体的健康状况。

而电针疗法通过电流刺激经络,调整经络阻滞和畅通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电针疗法的适应症电针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特别是在疼痛症状的缓解方面表现出突出的效果。

具体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慢性疼痛:电针疗法在神经病理性疼痛、骨骼肌疼痛、内脏痛等慢性疼痛方面有良好的疗效。

研究表明,电针疗法能够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释放身体内的内啡肽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2. 神经功能障碍:包括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病、周围神经损伤等。

电针疗法能够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3. 心血管疾病:电针疗法在高血压、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效果。

适当的电流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

4. 消化系统疾病:电针疗法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对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5. 精神科疾病:电针疗法在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精神科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与药物治疗相比,电针疗法具有无副作用且疗效持久的优势。

三、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直刺法:将电针直接插入穴位,通过电流刺激经络系统。

这种方式适用于带电针头的电针治疗仪,如今市面上普遍流行的电针治疗仪多采用这种方式。

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康复治疗探讨

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康复治疗探讨

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康复治疗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入院的96例G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MMT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肌力,值得在GBS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e syndromc,GBS)又称对称性多神经根炎,是临床常见的脱髓鞘疾病,主要特点为四肢乏力瘫软、感觉障碍等,大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复,仅有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面瘫、呼吸麻痹等[1]。

由于GBS病发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因此容易出现尿潴留、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久治不愈就会累及呼吸肌造成严重后果,需要加强治疗以改善预后[2]。

为进一步探讨GBS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入院的96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入院的96例GBS 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入院后均经脑脊液检查、电生理检查确诊。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19-76岁之间,平均年龄(46.50±6.97)岁,病程在2-17个月之间,平均病程(12.40±3.34)个月;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45.17±5.22)岁,病程在3-20个月之间,平均病程(11.93±3.30)个月。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分析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分析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以下简称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发生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的感觉或运动神经元的脱髓鞘。

本文将就GBS的临床表现、诊断和肌电图分析进行探讨。

一、临床表现GBS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对称性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反射性神经功能损害。

患者常常出现无力、麻木、刺痛、肌肉痉挛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初期常以双下肢无力、感觉异常及神经根疼痛为首发症状,逐渐向上扩展至四肢,以至呼吸肌产生麻痹,少数病例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心肺并发症。

二、诊断(一)临床诊断:1. 典型表现:GBS的诊断依赖于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急性对称性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反射性神经功能损害。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来做出初步诊断。

2. 脊液检查:GBS患者的脊液检查通常显示增加的蛋白质水平,而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二)肌电图分析:1. 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检查是GBS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GBS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通常减慢或完全中断,这是由于周围神经的脱髓鞘引起的。

2. F波检查:F波检查是评估GBS患者运动神经轴突损伤程度的重要方法。

患者F波潜伏期延长或消失,表明运动神经轴突丧失了一定数量的纤维。

3. 神经肌肉接头检查:GBS患者的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通常正常,这有助于排除肌肉本身的疾病。

三、治疗GBS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支持治疗主要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提供合适的营养和呼吸支持等。

免疫调节治疗主要包括血浆置换和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能够有效控制GBS 的进展。

四、预后与康复大部分GBS患者在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后能够康复,并恢复到正常生活水平。

然而,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和残疾。

综上所述,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通过临床表现、脊液检查和肌电图分析,医生可以确诊GBS。

改良电痉挛治疗的名词解释

改良电痉挛治疗的名词解释

改良电痉挛治疗的名词解释引言:改良电痉挛治疗,也被称为电能痉挛治疗或电力痉挛治疗,是一种物理疗法,通过应用电流来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

它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常用的理疗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康复治疗等领域。

本文将对改良电痉挛治疗进行详细的解释和介绍。

一、定义与原理:1.1 定义:改良电痉挛治疗是通过对患者施加特定的电流刺激,以调节神经元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痉挛和疼痛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1.2 原理:改良电痉挛治疗基于电疗学原理,利用外部电刺激改变神经元兴奋性和活动性。

通常采用的是低频电流和中频电流,通过在患者身体局部施加电流,刺激神经末梢和肌肉纤维,从而触发肌肉收缩和舒张。

这种刺激旨在改善神经与肌肉的通讯,提高局部血液循环,并促进康复过程。

二、适应症:2.1 常见适应症:- 肌肉痉挛:改良电痉挛治疗可有效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痉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 神经病变: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病变,如神经根炎、帕金森病等。

- 骨骼系统疾病:适合于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 运动系统疾病:对于肌肉劳损、运动伤害以及运动损伤后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2.2 禁忌症:- 皮肤破溃:对于皮肤有明显破溃、感染的患者,需避免改良电痉挛治疗。

- 心脏疾病:对于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节律失常等心脏疾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改良电痉挛治疗。

- 妊娠期:孕妇在怀孕期间不宜进行改良电痉挛治疗。

- 癫痫患者:对于有癫痫病史或倾向的患者,不适宜进行改良电痉挛治疗。

三、治疗效果:3.1 疼痛缓解:改良电痉挛治疗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产生镇痛效果,减轻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

通过调节神经传导、降低病理性兴奋,达到疼痛的缓解和控制。

3.2 肌肉恢复:改良电痉挛治疗能够改善肌肉营养供应、提高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肉纤维的修复和恢复。

通过适当的刺激可以增强肌肉的收缩力和功能,加速康复过程。

3.3 神经功能改善:改良电痉挛治疗对于一些神经病变患者可以改善神经传导和神经调控能力,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人胎盘组织液注射加电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0例

人胎盘组织液注射加电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0例

免疫 性疾 病 , 其 病 因还 不 清楚 , 西 医学 对 该 病 尚无特 异 性治 疗方 法 ] 。该 病 属于 中 医学 “ 痿 证” 范畴 , 病 因则是
气 血亏虚 , 肺卫 不 固而 致 湿热 外 侵 , 或 脾 失 健 运 而致 湿 热 内生 , 湿 热 之邪 壅塞 经 脉致 使 筋 脉 失 养 、 运 动 失 司而 成瘫 痪 。手足 阳明经是 多气 多血之 经 , 针刺该 经 的穴位 具 有补气 补 血 之 功 效 。人 胎 盘 具 有 补 肾 益 精 、 充 髓 壮 骨、 濡养 筋脉 的作用 。故 注射 人胎 盘组 织液结 合 电针疗 法 治疗该 病疗 效显 著 。
讨 论
神经 病 , 是 以周 围神 经和 神经根 的脱 髓鞘 及小 血管 周 围
淋 巴细胞 及 巨噬细 胞 的炎 性 反应 为 病 理 特 征 的 自身 免 疫性 周 围神经 病 [ 1 ] 。近 几年 笔者 运用 人 胎 盘组 织 液穴
位 注射 ( 或肌 肉注 射) 加 电针 治疗 该病 1 O例 , 疗效 满意 ,
i .电 针 治 疗 : 取 穴 以 阳 明 经 穴 为 主 。 上 肢 :肩 髑 、
臂膈、 曲池 、 手 三里 、 外关 、 合谷 等 。下肢 :髀 关 、 伏兔 、 血海 、 阳 陵泉 、 足 三里 、 三 阴交等 。针 刺得气 后接 通 电针 仪, 选 连续 波 , 电流量 调至 合适 , 留针 3 0 ai r n 。
中西 E结 合 脯
CHI NA’ S NA T UR OP AT H  ̄ N o v 2 01 3 .Vo 21 l N o 1 1
尤瑞 克林 是 自人尿 液 中提取 得到 的蛋 白水解 酶 , 能
面积 的扩 展 , 改 善梗 死引起 的脑 组织 葡萄糖 和 氧摄取 降

电针加耳穴压籽治疗单纯性肥胖症43例临床观察

电针加耳穴压籽治疗单纯性肥胖症43例临床观察
小 2 5岁 .最 大 5 6岁 ,平 均 年龄 数 [ MI 体 重 ( g/ 高 ( ] B = k) 身 m ) 大 1 h后 出针 . 部 的 穴 位 再 用 闪 火 腹 4. 56岁 : 度 肥 胖 3 轻 6例 , 中度 肥 于 2 5以上 的患者 实 测 体重超 过 法 将 火 罐 拔 至 针 眼 处 . 留 罐 胖 6例 , 度肥胖 1例 。 照组 2 标 准 体 重 2 %~ 0 . MI 3 重 对 2 0 3 % B > 0为 3 n 每 日 1次 .0次 为 1 程 。 mi 3 疗
双 、 双 、丰 隆 近 年来 .笔 者 采用 电针 加 耳 可 比性 全部病 例 均从病 史 、 体格 三 里 ( ) 上 巨 虚 ( )
双 、 双 、 双 、 穴 压籽 治疗 单 纯 性 肥胖 症 4 3例 . 检 查 和实 验 室 检查 排 除 继 发 性肥 ( ) 阴 陵 泉 ( ) 天枢 ( ) 曲 池 ( ) 腹 部 肥胖 者加 下 脘 、 双 中 并 设 口 服芬 氟 拉 明组 2 2例 作 对 胖 症后 而 收为观 察治 疗病 例 照 . 得较 好疗 效 , 取 现报 道如 下 。 1 诊 断 标 准 依 据 WHO 及 极 、归 来 ( ) . 2 双 ,便 秘 者 加 支 沟
维普资讯
针 灸 推 拿
电针加耳 穴压籽治疗单纯性肥胖 症 4 3例 临床观 察
陈 英
( 河 医学 高等 专科 学校 , 漯 河南 漯河 4 2 0 ) 6 0 2
关键 词 单 纯 性 肥 胖 病 电 针 疗 法 耳 穴 压籽 中 图分 类 号 R5 92 8.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9 X(0 7 0 - 0 5 0 6 2 3 7 2 0 )6 0 4 - 2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分析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分析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周围神经病变,常见于年龄在15-35岁之间的成年人和老年人。

该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和破坏周围神经的髓鞘,导致神经传导障碍和肌力减退。

临床表现通常为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和反射减弱或消失。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是一种用于评估肌肉和神经功能的检测方法,通过分析肌电图可以进一步揭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征和疾病进展。

首先,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包括渐进性对称性肢体无力、异常的感觉和反射减弱。

患者常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疾病症状,但病因尚不完全明确。

临床表现通常由迈母氏征(Meningismus)和发热开始,随后迅速出现肌肉无力和感觉异常。

病程一般为急性或亚急性发展,在2-4周内达到峰值。

病情严重者可能发展至严重呼吸肌麻痹,需要人工呼吸机支持。

此外,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心动过速或低血压等。

其次,肌电图是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重要工具之一。

肌电图分为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和肌电图图形两个方面。

传导速度受损和肌电图异常都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典型特征。

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中,损害的神经常表现为迟滞或完全传导阻滞。

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NCV可以显示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降低,而在病程进展后,NCV可能会完全消失。

而在肌电图图形上,常见的异常包括肌电图波形变宽、多峰或无波型等。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神经肌肉接头异常,如双峰反应或单脉冲反应增加等。

举例来说,假设一个患者急性感染后出现疲劳、麻木和四肢无力的症状,担心可能罹患了格林巴利综合征。

医生可以考虑进行肌电图检查以进一步评估。

NCV会显示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

比如,在腓肠神经上进行测量,正常情况下单位时间内的传导速度为50-60米/秒,而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导致传导速度降低至20-30米/秒。

中医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支持治疗 、 激素疗 法 、 免疫球蛋 白疗法 、 血浆置换疗法等 。但经 治疗预后 多较好 , 约8 5 % 的患者可 获基本恢 复 , 约 1 / 3病人可 留下后遗症 , 如腱反射低 、 足下垂 与手 肌萎缩 及无力和 自主神 经功能障碍等 , 3~ 8 % 的病人可能死 于各种 并发症 , 约1 0 %患 格林 巴利 综 合 症 的病 人 , 病 情好转后复加 重, 再 复 发 者 仅 2 % , 对患者产 生 了严 重心 理 压 力, 对家 庭 造成 巨大 负 担。
2 电针 治 疗
马春 华 采 用 电 针 取 穴 : 上 肢 瘫 配 肩髑 、 臂孺 、 曲池 、 外
关、 合谷 ; 下肢瘫者配髀 关 、 伏兔、 血海 、 足 三里 、 丰隆 、 解溪 ; 呼 吸障碍 者配肺 俞 、 膻 中; 吞咽 困难 者配承浆 、 廉泉; 排 尿困难 者
脊液 “ 蛋 白质一 细胞分离” 现象为特征 。本病 的治疗包 括对症
3 艾 灸 治 疗
巴利综合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刺治疗
万鹏等 针刺 取 穴对照 组取 双侧 曲池 、 外关 、 合谷 、 足 蔓 里、 阳陵 泉 、 #隆 、 三阴交 、 昆仑 , 平补平 泻 ; 治疗 组除 取同样 的 穴位外 , 另加取 督脉 的大椎 、 至 阳、 命 门, 轻 刺不 留针 , 得 气 出 针, 对 1 8 6 例 患者随机分组 , 结 沦为督 脉阳 明经 穴 ‘ 刺 治疗 格 林 巴利综 合征痊 愈率 高 吴敬等 对 3 6例患者采 用华佗 央脊 盛龙 刺法治疗 , 并于治疗前后进 行肌电图检测 。结论 为华佗 夹 脊 穴治疗 吉兰 一巴雷综 合征的疗效显 著 。韩景 献等 治 以益

电针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电针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电针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电针疗法是一种常用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改善健康状况。

但是,在进行电针疗法治疗时,需要注意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下面将分步骤阐述电针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一、禁忌症1.心脏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禁止进行电针疗法,因为电针疗法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反应,影响身体健康。

2.皮肤破损:如果患者身体上有任何开放性的皮肤破损口,禁止进行电针疗法,因为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和其他感染疾病的发生。

3.怀孕期间:孕妇在怀孕期间不应进行电针疗法,因为可能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4.感冒发热:在感冒发热时,不应进行电针治疗,因为疾病可能会恶化,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5.精神病:精神病患者不适合进行电针治疗,因为可能会导致精神方面的反应,引起不适或失眠等症状。

二、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电针仪器:我们在使用电针仪器时,要选择质量好、功能合适的仪器,确保安全、有效、舒适。

2.个人卫生:在进行电针疗法治疗时,医生和患者都要保持良好的卫生,避免传染疾病。

3.使用正确操作方法:在进行电针疗法治疗时,要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治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确保患者的安全感。

4.长期服用药物:如果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应该在电针治疗之前告知医生,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5.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治疗:在进行电针治疗时,应在安全、整洁、舒适的环境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电针疗法是一种常用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但在进行电针治疗时,需要注意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这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并在电针治疗之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和安排,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变 浅 或 平 坦 , 口角 低 , 向健 侧 牵 引 ; ( )根 据 损 害 部 位 不 4 同又 分 :A 茎 乳 孔 以 上 影 响 鼓 索 支 时 ,则 有 舌 前 2 3 觉 障 . /味 碍 。B 损害在蹬骨神经处 ,可有听觉障碍 。C 损 害在膝状神 . . 经节处 ,可有乳突部压痛 ,外耳道与耳廓部感觉 障碍 或出现 疱疹。D 损 害在膝状神经节 以上 ,可有泪液 、唾液减少 。 . 1 2 2 纳入病例标准 ..
规刺入各穴 区卜1 5 . 寸,百会和运动区行强刺激捻针3 5 i , —m n 其 他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 。通6 8 5 型 电针 治疗仪 ,先 用 6 0 一I 连 续波 ,百会和头针 对侧运动 区下2 5 / 、攒 竹和丝竹 空、迎 香 和 地 仓 、 翳 风 和 下 关 各 通 一 组 电 针 , 电流 刺 激 强 度 以 患 者能耐受 为度 ,通 电2 m n 0 i ;然 后再用疏密 波,攒竹和 丝竹 空、迎香和地仓各通一组 电针,以患者面肌可见收缩、牵拉者 为佳,但不可强求 ,电流刺激 强度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通 电 lm n O i ;然后 留针 lm n O i后起针 。每 日1 ,1次为 1 次 5 疗程 。
加 深,眼裂 闭合 明显 加大 ,鼓腮 吹风时漏气减轻 : 无效 :治疗后无 明显 改善或 出现 “ 倒错 ”现象 。
2 2 治 疗 结 果 . 4 例 患者 中 治愈 3 例 , 占 7 .% 8 5 2 9 ;有 效 l例 , 占2 . % 3 71。
总有效 率10 。 0% 3 病 例 介 绍 王某 ,男,4 岁 ,干部,2 0 年1 7 1 3 09 月1 E初诊 。主诉:左
【 文章编号 】10 — 5 7( 0 0 6 14 2 0 7 8 1 2 1 )1— 6 —

格林巴利综合征诊疗指南

格林巴利综合征诊疗指南

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治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年8月第43卷第8期 Chin J Neurol, August 2010, Vol43,No.8)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王翠兰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

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临床症状多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表示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多呈单时相自限性病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和血浆交换(PE)治疗有效。

该病还包含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cute i 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ies,AIDP)、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a cute motor-sensory axonal neuropathy,AMSAN)、Miller Fisher综合征(M iller Fisher syndrome,MFS)、急性泛自主神经病(acute sensory neuropa thy,ASN)等亚型。

一、诊断(一)AIDPAIDP是GBS中最罕见的类型,也称经典型GBS,主要病变成多发神经根和周围神经节段性脱髓鞘。

1、临床特点[1-3]:(1)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

(2)前驱事件[3-4]:罕见有腹泻和上呼吸道感染,包含空肠弯曲菌、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或其他病原菌感染,疫苗接种,手术,器官移植等。

(3)急性起病,病情多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

(4)弛缓性肢体肌肉无力是AIDP的核心症状。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分析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分析

中减慢 12 例,远端潜伏期延长 10 例,波幅降低 5 例,SCV 减 慢 12 例,异 常 率 75% ,10 例 呈 失 神 经 传 导。F 波 异 常 率 70% ,其中潜伏期延长 5 例,出现率〈50% 8 例,引不出者 6 例,F 波反应传导速度减慢 8 例。EMG: 常规 EMG 其中有 12 例为神经原形损害,静息时出现纤颤电位 5 例,正锐波 4 例。
5 讨论
GBS 是一种以运动神经损害为主周围神经病,在神经肌 电图上 MCV 异常比 SCV 更为常见,最早出现的表现 F 波潜 伏期延长或消失,尤其是广泛的 F 波异常,此现象反映了近 端运动神经以及神经根脱髓鞘,很快就出现运动神经末端潜 伏期延长,肌肉动作电位时程加宽和波形离散,伴有传导阻 滞和局部传导减慢,上述改变大约有 50% 的患者在第二周出 现,85% 出现在第三周,而以轴索变性为主的患者,在上述 表现的基础上尚可出现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90% 的患者 在头几周均出现运动传导异常,而感觉传导异常相对较轻, 并且感觉神经传 导 异 常 比 运 动 神 经 异 常 出 现 的 晚 ,之 所 以 没有明显异常,是因为病人最初力弱常常由于近端传导阻滞 所滞,而无远端异常,病变头 2 周远端传导可完全正常,因此 没有明确传导异常绝不能除外 GBS 之诊断[2]。肌电图在早 期没有失神经电位出现,而且动作单位电位形状正常,仅在 无力的肌肉上可见运动单位电位募集相减少. ,在在第 2 - 5 周时可以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以 6 - 10 周时明显,并且可 以持续存在数月。综上所述,电生理改变以广泛或或多灶性 脱隋鞘为主,可伴有不同程度轴索变性,,因此,肌电图简便 ,无创伤,易行及可重复性,对 GBS 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实 用价值,是不可缺少一种重要方法。

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出血、青紫者,可用棉球按压和按摩片刻; (3)如因内出血青紫块较明显者,应先作冷敷以防继续出血,再行热
敷,使局部鲜血消散。 预防:退针后真清点针数,避免遗漏。行针手法要柔和适度,避免手 法过强和留针过时。临诊时要认真辩证施治,处方选穴精炼,补泻手 法适度。要仔细查询有无出血病史,对男性患者,要注意排除血友病。 要熟悉浅表解剖知识,避免刺伤血管。
▪ 断续波是有节律地时断、时续自动出现的一种波形。断时,在1.5秒时间内无脉冲电输 出;续时,是密波连续工作1.5秒。断续波形,机体不易产生适应,其动力作用颇强, 能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常用于治疗痿证、瘫痪 等。
▪ 疏密波是疏波、密波自动交替出现的一种波形,疏、密交替持续的时间各约1.5秒,能 克服单一波形易产生适应的缺点。动力作用较大,治疗时兴奋效应占优势。能增加代 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常用于止血、扭挫伤、关节周围 炎、气血运动障碍、坐骨神经痛、面瘫、肌无力、局部冻伤等。
▪ 电针疗法适用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坐 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膝骨关节炎、中风后遗症、头晕、 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神经性头痛、 失眠、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便秘、腹泻、胃痛、 呃逆、尿潴留、月经不调、痛经、湿疹、皮肤搔痒、牙 痛、慢性鼻炎等各种急慢性疾病
五、电针疗法禁忌症(一)
电子针疗仪的使用——治疗
▪ 1、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开关指示灯亮。 ▪ 2、如开机时仪器发出“笛笛”的蜂鸣声,检查
强度调节按钮,并将旋钮调节至OFF,然后重新 打开仪器开关。 ▪ 3、选择适当波型 ▪ 密波:其脉冲频率一般在50~100次/秒,能降低 神经应激功能;疏波:其脉冲频率常为2~5次/秒, 刺激作用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能提高肌肉、 韧带张力;其它还有疏密波、断续波、锯齿波 (部分仪器设置)等。

电针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电针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电针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治疗疾病的方法也愈加多样化。

其中,电针疗法是一种比较新的治疗方法,由于其疗效显著,被越来越多的人采用。

本文将从电针的研究方法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针的研究方法1.1 理论基础电针疗法的理论基础来自于中医学经络学和现代电生理学。

中医学认为,人体经脉是贯穿于全身的一套系统,其中经脉内流动的气血和信息是调节身体机能的重要因素。

电针疗法通过电流的刺激,促进经脉内气血的流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代电生理学则是电针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基础。

通过电生理学方法,可以研究电针对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影响,探究电针的生物学机制。

1.2 方法流程电针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和临床两个部分。

实验室部分通常先对实验动物进行电针实验,再进行电针对细胞、组织等生物学特性的探究,最终得出对电针疗法的一些理论推论。

而临床部分则是通过人体实验,研究电针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

具体而言,电针在实验室里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步:首先是电针机的选择,其次是电针的参数设置,包括电流强度、频率等。

接着是对实验对象进行分组和标本采集。

采集到的样本需要通过荧光染色、免疫荧光检测、电镜、显微组织学及生化学等方法进行检测。

研究人员还可以通过医学影像学,如CT、MRI等技术手段,对电针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比对分析。

在人体实验中,研究人员需要对不同疾病的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控制变量的干扰因素,并采用问卷、生化学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通过精细的实验设计,可以评估电针在不同疾病治疗方面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等指标。

二、电针的应用2.1 临床治疗电针疗法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在疼痛、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方面。

在治疗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取不同的电针类型和参数,并结合草药、针灸、按摩等多种亚健康治疗方式,从而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临床电针治疗研究进展

临床电针治疗研究进展

临床电针治疗研究进展临床电针治疗研究进展电针是一种通过在针灸的针上通上连续或断续的微量电流波,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电针具有可重复性、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等优点,近年来较多应用于各种疾病的科学研究及临床治疗中。

笔者就近年来电针在疾病中研究做一综述。

1.电针治疗机制实验数据证实电针阴极直流电和脉冲电场电刺激能有效降低缩血管物质促进损伤后的修复与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有关,电针阴极直流负电位可以导致细胞分化或再分化,加强神经末梢释放生物活性因子促进机体的康复。

在大鼠模型的实验中表明电针能提高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有效改善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并抑制大鼠机体内的活性氧损伤,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从而促进病变的康复。

同时研究显示当电针治疗时或者治疗后,体内的与疾病恢复有关的蛋白因子上调.加重疾病的有害因子也下调。

电针刺激脊髓损伤大鼠能可改善免疫功能,增加大鼠脊髓损伤部Hsp70及其mRNA的表达,保护细胞线粒体功能并且能减少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凋亡和坏死。

电针也能促进神。

经干细胞的标志物神经丝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说明电针可促进其增殖。

2.电针治疗的临床应用2.1脊髓损伤朱毅等对T10水平脊髓全横断尿潴留大鼠模型取关元、三阴交穴进行连续的微量电流波电针治疗,观察逼尿肌及尿道外括约肌的功能参数,发现电针能改善模型鼠早期的膀胱逼尿肌低反射状态,减小排尿期尿道外括约肌异常收缩的肌电活动幅度,降低排尿时的阻力,使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协调性得到改善,从而减少T10水平脊髓全横断大鼠的残余尿量。

张尧等对T9水平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使用3种不同的电针模式治疗后,表明3种波形电针对于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疏密波能明显通过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加快自由基的清除,加强血液循环,减少脊髓损伤的继发损伤等方面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何娟等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并检测脊髓损伤部位GFAP和阶段性特异性胚胎抗原一1的表达,结果提示电针治疗能够增加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逆分化,激发星形胶质细胞的干细胞潜能,从而促进损伤后脊髓功能的恢复。

电针

电针

电针使用注意事项1、阻抗:电针仪器的输出脉冲幅度90%以上消耗在仪器本身的输出阻抗和电极片与皮肤间的接触皮肤上,因此,在选购和使用仪器时,必须注意仪器和人体的阻抗匹配问题,一般来说,仪器的输出阻抗越小,仪器的质量越高。

2、人体不同组织对电脉冲的兴奋性是有区别的,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的阈值较低,容易产生兴奋,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相反,脂肪组织的阻抗较高,阈值也高,不容易引起兴奋。

另外,肌肉丰厚的穴位导电率相对较高,尤其随着组织的深度越深,阻抗越小,故针刺越深,针感亦越强.如针刺足三里穴,随着进针的深度增加,阻抗越小,针感越强。

3、电针作用于人体的生理效应:镇痛作用(针刺麻醉);对机能的双向调节作用(包括消化系统的各种消化酶腺体的分泌,呼吸系统的镇咳平喘作用,血液循环系统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耗氧量,泌尿生殖系统的排尿、生殖功能,神经-体液系统功能的良性调节作用);防卫免疫功能(抗炎消肿、退热、增强免疫功能);电针可激发循经感传现象(研究较多的是十二井穴感传,其传导的特点为:速度慢1-100mm/s,双向传导、可阻滞、伴随有相应脏腑功能的变化、容易产生气至病所的感传现象)。

4、电针的适应症,尤以神经精神科最为常见,如镇痛;各类神经麻痹、周围神经损伤,外伤性截瘫,脑血管病,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症,中枢或周围神经感染如神经炎,以及非炎症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

另外,电针对精神科的癔病效果特别突出,治愈率可达96%以上,对精神分裂症也有一定疗效,其他适应症见相应的生理效应。

5、禁忌症:孕妇、危重病人、在延髓、心前区禁用电针,而胸背部及脊柱两侧不宜两侧接电以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和脊髓。

6、选穴原则:按传统针灸理论或循经或辩证或局部与远端相结合;疼痛点取穴即阿是穴,以压痛点最明显处作为电刺激点效果最好;沿神经分布取穴,尤其是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如头面部的听会、翳风(面神经),下关、阳白、四白、夹承泣(三叉神经),颈夹脊6-7、天鼎穴(臂丛神经),青灵、小海(尺神经),手五里、曲池(桡神经),曲泽、郄门(正中神经),环跳、殷门(坐骨神经),委中(胫神经),阳陵泉(腓总神经),冲门(股神经),气海俞(腰神经),八髎(骶神经);按电流回路要求选穴,即电针治疗尽量成对在邻近配对取穴,如面神经麻痹取听会或翳风为主,额部配阳白,颧部配颧髎,口角配地仓,眼睑配瞳子髎;上肢瘫痪以天鼎或缺盆为主穴,当三角肌瘫痪配肩髎,肱三头肌配臑会,肱二头肌配天府,屈腕和伸指肌以曲池为主,配手三里;下肢瘫痪股前部以冲门或外阴廉为主,加配髀关或箕门,臀、腿后部以环跳或秩边为主,小腿后面配委中,小腿外侧配阳陵泉。

表面肌电在格林巴利综合症中的应用48例临床分析

表面肌电在格林巴利综合症中的应用48例临床分析

表 面 肌 电在 格 林 巴利 综 合 症 中 的应 用 4 8例 临床 分 析
金 玲 刘 石磊 张 树 茂
(吉林省 电力 医院, 吉林 吉林 ,30 2 10 2 )
【 要】 摘 目的: 探讨格林 巴利综合征(B) G S表面肌电的应 用对 四肢肌力增长 的影响 。 方法 对4例GS 8 B 病人正力侧肢体指定肌 I给予表面肌电干 勾
会 19 9 4年制定的我国 G S诊断标准I 且为首次 发病 , B 2 1 , 生命体征
稳定 , 以病人正力肢体为干预治疗侧 , 年龄 3 5—5 。符合上述 5岁
标准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照组 ,两 组一般资料无 显著性差异
(< .5 , 表 1 p 0 )见 0 。
表 1二组患者一般资料 t1 6 < . = . 5p O0 6 5
病人在肌电信号平增长平均值 上高于常规治组 的病人 ,所 以可 有效的得出结论 ,表 面肌 电干预治疗可有效 提高格林 巴利综合 征病 人肌力 , 缩短病人肌力增长时间 , 日恢复健康 。 早 参考文献
[】 su AKCi r r igoio ian B r n rme ] n erl 1A b  ̄ .re af an s f li- ar s do [ . nN uo, ti o d s Gu l ey JA
1 治疗方法 . 2
两组患者接 受常规 的药 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 康
计软

忻, 治疗 前后 组间采用 x 检验和组 内结果治
表 2 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前后级两组 间比较
干预组 t28 < .1 常规组 t2 5 p 00 = . p OO 4 = . < .1比较采用 t 4 检验 , 设定显著水平 p O0 。 < .5 疗前后两组患者肌 电值差异 均有 显著性改变 , 两组治疗均 有效 , 干预组与常规组 比较各部肌 电信 号变化均数均 有差异 ,所有 变 频率 范围从 2 — 0 H ,它能够记录峰值达所 以神 经电生理检查 050 z 可作 为判断预后和随访判定病情 的客观指标 。从 表面肌 电的工

电疗针灸的好处与坏处

电疗针灸的好处与坏处

电疗针灸的好处与坏处针灸副作用一:感染传染病在一些针灸减肥场所是没有严格按照一人一针一穴”的基本原则,用完后立即丢弃;也没有必要消毒设备,要是使用非一次性的针灸针,那么每扎过一个穴位,就应该将针收起浸泡,再进行高温高压消毒,这样才能杜绝传染病通过针灸针传播。

仅靠消毒液浸泡不能解决问题。

这种情形,感染传染病的危险相当大。

盘点针灸五大副作用如何有效避免针灸副作用针灸副作用二:晕针引起昏迷没有效果最多是浪费了钱财,耽误了时间,最可怕是扎出事”来,这也是针灸减肥常见的副作用。

在进行针灸减肥时,腹部的针不能进得太深,否则可能会伤到脏器。

尤其是对腹壁薄年轻女性,更应多加注意。

另外,针灸师还应该有处理诸如晕针、弯针、滞针、折针等异常现象的能力。

没系统学过解剖学、针灸学,匆忙上阵的针灸师”,或许会对以上情况根本没有了解,他们的技术水平不仅让人怀疑,还未免让人害怕。

针灸副作用三:扎伤内脏没有效果最多是浪费了钱财,耽误了时间,最可怕的是“扎出事”来。

在进行针灸减肥时,腹部的针不能进得太深,否则可能会伤到脏器。

尤其是对腹壁薄的年轻女性,更应多加注意。

另外,针灸师还应该有处理诸如晕针、滞针、弯针、折针等异常现象的能力。

没系统学过解剖学、针灸学,匆忙上阵的“针灸师”,或许对以上情况根本没有了解,他们的技术水平不仅让人怀疑,还未免让人害怕。

针灸副作用四:针灸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在针灸减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厌食、口渴、大小便次数增多、这些均属正常现象。

因为通过针灸治疗,机体的内在功能不断调整,促使新陈代谢加快,能量不断消耗,而出现一些临床症状。

等机体重新建立平衡,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针灸减肥对20~50岁的中青年肥胖者效果较好。

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人体发育比较成熟,各种功能也比较健全,通过针灸治疗,比较容易调整机体的各种代谢功能,促进脂肪分解,达到减肥降脂的效果。

再者,单纯依靠针灸减肥是不行的,要想较好的达到减肥的效果,还是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才行。

电针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四肢功能恢复作用的影响

电针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四肢功能恢复作用的影响

电针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四肢功能恢复作用的影响
王萍;郭燕萍;江炜炜
【期刊名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3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四肢功能恢复作用的影响。

方法:61例患者分为电针治疗组(36例)和激素对照组(25例),针刺组取穴以循经远取
与局部近取相结合为原则,辅以随症配穴,对照组口服强的松。

以四肢肌力、感觉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等为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变化,并总结临床疗效。

结果:上述各项指标2组治疗后均有改善,尤以电针组改善明显。

2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而痊愈率电针组高于激素组。

结论:电针能有效促进四肢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降低致残率。

【总页数】3页(P18-20)
【关键词】格林-巴综合征;电针刺;四肢功能
【作者】王萍;郭燕萍;江炜炜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3;R246.9
【相关文献】
1.PNF配合电针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征运动功能改善的研究 [J], 马春华
2.渐进式呼吸功能训练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恢复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李芳;任秀贞;陈文静
3.针刺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四肢功能恢复作用的影响 [J], 董勤;王萍;顾萍;仲远明;韩燕;徐兰凤
4.早期康复护理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J], 葛雅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针疗法简介_什么是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简介_什么是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简介_什么是电针疗法电针疗法适用于毫针刺法的主治病证。

器械包括毫针和电针机两部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电针疗法简介,供大家阅读!电针疗法简介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电针的优点1、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可提高疗效。

2、能比较正确地掌握刺激参数。

3、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

选穴:必须选取两个穴位以上,一般以取用同侧肢体1~3对穴位(即用1~3对导线)为宜,不可过多,以免刺激太强,患者不易接受。

电针疗法使用方法在使用电针机前,必须先把强度调节旋钮调至零位(无输出),再将电针机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上。

一般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不可将两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更不应让电流从心脏部位穿过。

通电时调节电钮,使电量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切忌由大到小,或忽有忽无,忽小忽大。

电量的大小因人而异,一般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

临床治疗,一般持续通电15分钟左右,从低频到中频,使病人出现酸、胀、热等感觉或局部肌肉作节律性的收缩。

单穴使用电针时,可选取有主要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如下肢的环跳穴等),将针刺入后,接在电针机的一个电极上,另一极则接在用水浸湿的纱布上,作为无关电极,固定在同侧经络的皮肤上。

如果在互相邻近的一对穴位上进行电针时,两根毫针之间要以干棉球相隔,以免短路,影响疗效,损坏机器。

治疗结束后,应先将电量降至零值,关闭电源,然后从针柄上除去电极夹,并将刺入组织的毫针拔出。

术终还要注意清点针数,检查针刺部位,以免发生遗针或继发出血。

电针疗法处方选穴可按传统针灸理论,循经选穴,辨证施治;也可用阿是穴作为电刺激点;还可结合神经的分布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及肌肉神经运动点。

例如,头面部的听会、翳风(面神经),下关、阳白、四白、侠承浆(三叉神经)。

上肢部的颈夹脊6~7、天鼎(臂丛神经),青灵、小海(尺神经),手五里、曲池(桡神经),曲泽、郄门(正中神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 f Chengdu U n i versity o f TC M 2010年9月第33卷第3期Sep 2010,V o l 33,N o 3电针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四肢功能恢复作用的影响王萍 郭燕萍 江炜炜(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摘 要: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四肢功能恢复作用的影响。

方法:61例患者分为电针治疗组(36例)和激素对照组(25例),针刺组取穴以循经远取与局部近取相结合为原则,辅以随症配穴,对照组口服强的松。

以四肢肌力、感觉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等为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变化,并总结临床疗效。

结果:上述各项指标2组治疗后均有改善,尤以电针组改善明显。

2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而痊愈率电针组高于激素组。

结论:电针能有效促进四肢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格林-巴综合征;电针刺;四肢功能中图分类号:R245 3;R246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0668(2010)03 0018 03作者简介:王萍,女,1961年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临床。

格林-巴综合征(GBS),又名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是以四肢对称性、进行性、驰缓性瘫痪,腱反射降低或消失,或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为临床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导致瘫痪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其病程较长,约1/3病人可遗留后遗症,致残率高。

对此西医至今尚无特效方法,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状况进行了观察,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资料68例,均为南京脑科医院经神经内科确诊,诊断标准同参考文献[1],排除脊髓灰质炎、急性脊髓炎、低血钾性麻痹、重症肌无力症、周围神经炎等疾病。

电针治疗组36例,激素对照组25例。

其中针刺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5岁,平均(37 07 16 5)岁;发病天数最短1天,最长180天,平均(24 52 37 90)d ;颅神经麻痹9例,植物神经功能障碍7例,并发症5例。

激素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9岁,平均(36 81 18 69)岁;发病天数最短0 5天,最长182天,平均(24 98 45 16)d ;颅神经麻痹11例,植物神经功能障碍6例,并发症3例。

2 治疗方法2 1 电针治疗组取穴:循经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上肢取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下肢取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

局部近取麻痹水平上下相应华佗夹脊穴,上肢瘫以胸夹脊为主、肢麻取八邪,下肢瘫以腰夹脊为主,均刺向督脉。

随症配穴;温热湿毒外袭者,配少商、尺泽、三阴交;脾胃虚者配脾俞、胃俞、中脘;肝肾亏损者,配肝俞、肾俞、太溪。

电针方法:每日针刺1次,施以毫针针刺捻转提插法,急性期以泻为主,恢复期补泻兼施,后遗症期以补为主。

每次选用2对腧穴接以电针仪,疏密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30m i n 。

共治疗1个月。

2 2 激素对照组口服泼尼松,成人40m g /d ,儿童1mg /(kg g),疗程为1个月。

其他营养神经、对症治疗2组相同。

3 结果3 1 观察指标3 1 1 一般物理指标(1)四肢肌力(MMT)[2]:用0~5级评定法。

0级:完全瘫痪;1级:有肌肉收缩而无肢体运动;2级:肢体能水平运动,但不能抬起;3级:能克服地心引力做主动运动;4级:能抵抗阻力运动;五级:正常肌力。

(2)功能评级:参照H ughes 方法[3],分为018第3期王萍等 电针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四肢功能恢复作用的影响~6个功能级。

0级:健康人;1级:有轻微症状及体征但能工作;2级:独立行走超过5m;3级:在别人扶持下行走5m c以上;4级:坐轮椅或卧床,在帮助下不能走5m;5级:需用呼吸机;6级:死亡。

(3)感觉功能评定[3]:分为0~4级。

0级:正常;1级;有主观感觉异常但无客观体征;2级:腕踝以远感觉减退或消失;3级:肘膝以远感觉减退或消失;4级:肩臂以远感觉减退或消失。

3 1 2 神经电生理检测采用光电4418型朋电图仪(日本),上肢取正中神经,下肢取胫神经,分别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 C V)、末端潜伏期(ML)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3 2 疗效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进行四肢肌力和临床症状、体征综合评价[4]。

痊愈:四肢肌力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

显效:四肢肌力提高1 ~2级,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3 3 1 一般物理指标四肢、肢体功能级、感觉障碍等改善情况,分别见表1~表3。

表1 2组治疗前后肌力比较(x s)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上肢近端上肢远端下肢近端下肢远端上肢近端上肢远端下肢近端下肢远端电针组363 2 1 82 9 1 53 1 1 22 94 1 14 2 1 14 2 1 24 5 0 74 4 0 7激素组253 2 1 12 9 1 23 3 1 22 9 1 33 8 1 13 6 1 44 0 1 33 7 1 4表2 2组治疗前后功能级比较(x s)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电针组363 4 1 11 3 1 2激素组253 3 1 12 1 1 6表3 2组治疗前后感觉功能比较(x s)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电针组361 4 1 21 7 0 8激素组251 7 1 21 2 1 3 综观表1~表3,2组病例治疗后上下肢肌力、肢体功能状况、感觉障碍均有明显改善(P<0 01或P<0 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上述各项指标水平相当(P>0 05),治疗后电针组均优于激素组(P<0 05)。

3 3 2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61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正中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 C V)、末端潜伏期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其结果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检测定值比较(x s)组别n正中神经胫神经M VC/m s-1M L/m s SCV/m s-1M CV/m s-1M L/m s SCV/m s-1电针组治疗前治疗后3647 6 9 45 0 1 852 1139 7 4 67 0 3 339 3 7 655 6 23 0 0 556 7 9 445 9 5 25 2 147 0 8 5激素组治疗前治疗后2546 8 7 95 0 1 852 0 10 940 5 27 0 3 339 8 7 751 6 8 54 0 1 054 9 8 342 9 5 76 0 2 143 3 7 4表4提示,治疗前各项数值2组间无明显差异(P>0 05),治疗后电针刺组与激素组均表现为M CV、SCV提高,ML潜伏期缩短。

组间比较,正中神经SCV值两者无明显差异,其余各项均以电针组效果为著(P<0 05或P<0 01)。

3 3 3 疗效统计治疗1个月后,电针组36例中痊愈16例(42 24%),显效11例(29 73%),好转7例(21 62%),无效2例(5 41%),总有效34例(94 59%);激素组25例中痊愈7例(20%),显效6例(24%),好转10例(40%),无效2例(8%,含死亡1例),总有效23例(92%)。

经 2检验,2组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 05,但在组间构成比中,针刺组以痊愈者居多,P<0 05。

4 讨论格林-巴利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四肢运动障碍,其病因与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根据近10余年的研究资料,普遍认为本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西医主要选择皮质类固醇激素作为常规治疗,本研究中激素组的总有效率达91 43%,证实激素对本病的有效性,但在总有效病例中以好转者占居首位,而痊愈率较低,表明该疗法对四肢功能的恢复作用欠持久和完全,多后遗部分症状或体征。

电针治疗,痊愈率高,四肢肌力、功能级别、感觉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改19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第33卷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电针作用持久而完全,在对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降低至残率等方面较之激素治疗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根据GBS四肢功能障碍的临床主症,本病属中医学!痿证∀范畴。

治疗处方以遵古而不泥古为指导思想,在应用前人!治痿独取阳明∀可贵经验的基础之上,根据本病发病机制和部位,将循经取穴与局部近取有机结合,并辅以随症配穴。

穴取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解溪等手足阳明经之要穴,佐以外关、后溪、等太阳、少阳经穴,数穴同用,效专力宏,既能疏利经气,又可柔润宗筋;局部近取华佗夹脊穴,直达病所,改善局部血循环,消除水肿。

由此远近相伍,整体与局部并重,从而有效促进四肢功能的康复。

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电生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M C V、SC V)的减慢,同时多伴末端潜伏期(M L)延长,说明周围神经是运动神经末端同时受损。

神经生理性传导障碍是导致肌无力的重要因素。

治疗前后比较研究表明,电针能有效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明显缩短末端潜伏期,提示电针疗法具有良好的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保护和促进再生作用。

与激素组相比较,M C V及M L的改善程度均以电针组为优。

参考文献[1]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 格林-巴利综合症诊断标准[J]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4,7(5):307[2]毛俊雄,李春岩,实用神经内科诊疗学[M] 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94 24[3]Hughes RA C Contro ll ed tria l of predn i so lone i n acute polyneutopathy[J] L ancet,1989,5(2):750[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4(收稿日期:2010 05 18)(上接第17页)结果见表3,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表3 两组疗效比较(例)组别治愈(%)显著(%)有效(%)无效(%)有效率(%)治疗组3(9 1)8(24 2)22(51 5)5(65 2)33(84 8)对照组0(0)3(10 0)26(70 0)6(20 0)29(80 0) ﹡与对照组比较,U=3 599,P>0 053 讨论颈椎病防治的首要任务是纠正颈椎动力性平衡的失调,减缓或阻止有效推动力性平衡失调向静力性平衡失调发展的病理改变,#素问厥论篇∃云:!太阳厥逆,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

∀张院庵在这段注解说:!手太阳所生病者,耳聋,小肠主液故逆则气初也,夹心主血脉,小肠主液而为心之表,小肠气逆则津液不解营养于任脉,是以项不可顾。

∀#灵枢本藏篇∃云:!经脉者,所以行气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

∀颈项者乃三阳,阳维之会,筋脉疏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