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1教学反思 青岛版
青岛版科学六下《来自大自然的信息》表格式教案
学科
科学
使用人教学目标
1.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明白大自然会传递给我们一些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明白大自然会传递给我们一些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
教学预备
树干、刻度尺、铅笔、利用某些自然现象能够获得专门多信息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有关动物与天气的农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板书课题: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二、观看周围的自然事物,它们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1.从年轮中猎取信息
(1)出示带有年轮的木材:你对年轮有哪些认识?
1.出示有关大自然信息的视频资料。
2.依照树冠的外形,判定树木的生长环境。
四拓展活动
搜集、分析自然界带给我们的更多信息
板书设计:
课时评测设计:
教学后记:
(2)教师小结。
(3)教师指导小组内观看年轮并作记录。
(4)学生猜想缘故。
(5)集体交流观看结果,明白什么缘故年轮会有如此的变化
(6)出示关于年轮的视频资料。
(7)了解年轮的用处。
2.了解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其他信息。
(1)组内交流:从大自然中还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2)集体交流,教师评判并作小结。
三自由活动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及反思
第 7 课《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小设计师”的第 7 课。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旨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生物进行设计的体验活动,以及查阅资料的方法,初步了解模仿生物设计的方法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深远影响,体会到自然界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
本课包括情境导入、活动 1“神奇的倒钩”、活动 2“能粘连的搭扣”、活动3“模仿生物的设计”等 4 个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环节以波波在郊游时衣裤粘了苍耳的有趣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其原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
2.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并举例说出工程师模仿生物的科学原理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
3.能模仿苍耳黏附动物皮毛的原理自制尼龙搭扣,初步了解模仿生物设计的过程。
4.知道从古到今许多模仿生物的设计对人类的生活、生产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模仿苍耳粘住动物皮毛的原理自制尼龙搭扣,初步简单了解模仿生物设计的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尼龙搭扣。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苍耳、毛巾、剪刀、镊子、热熔胶、尼龙线、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情境:彬彬、波波和家人一起去郊游,彬彬发现波波的裤子上粘了许多苍耳。
提问:为什么苍耳会粘住波波的裤子?交流:学生根据经验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探究活动 1 神奇的倒钩引导:我们知道苍耳能依靠表面的特殊结构粘在动物皮毛上,随着动物的活动传播到远处。
苍耳能粘在衣服上,除了与苍耳表面的结构有关,还可能与什么有关?交流: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提问:苍耳不仅能粘在衣服上,而且还可以反复多次粘贴。
这又与什么有关?交流: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任务:让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苍耳和毛巾,找出其中的奥秘吧。
要求:①分别观察苍耳、毛巾的表面结构;②将苍耳和毛巾粘在一起,观察两者通过什么方式粘在一起;③反复粘连、解开苍耳和毛巾,观察在解开过程中苍耳表面的结构有什么变化。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我从哪里来1(1)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我从哪里来1(1)(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人的一生我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这是懵懂的孩子喜欢问的问题,也是孩子最早对生命的思考,同时这也是父母最觉得尴尬的问题,说的浅显,可能会误导孩子,说得直白,孩子不一定能了解。
这节课,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孩子早期性教育第一课。
翻阅多种资料后,我决定以“种子说”来回答孩子这一疑问。
先以“孙悟空是从哪里来的?”“小鸟是从哪里来的?”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申出“我从哪里来的?”然后以一个孩子的录音故事来回答“我从哪里来”这一问题的许许多多答案,而科学家认为“宝宝是爸爸的种子在妈妈的土壤里发了芽,长成的生命之花。
”跟孩子们以这样一个比喻来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步步递进。
妈妈的肚子里有一个专门为我们准备的房子,这个房子叫子宫。
刚刚住进这个房子的时候,大家有一个一样的名字叫细胞。
小细胞通过脐带吸收了妈妈的营养,渐渐长大了,于是就改名字了,叫胚胎。
胚胎在妈妈肚子里越来越大,改名叫胎儿。
胎儿在妈妈肚子里住了9个月,想出来和爸爸、和大家打招呼了,出生的胎儿改名叫婴儿,而这个婴儿从此有了和大家不一样的名字,他可以叫小新,他可以叫某某。
在孩子们了解这些知识以后,为了让他们能够体会到妈妈怀孕的辛苦,我设计了2个活动环节。
一个是“让宝宝成长”,一个月一个月的细述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变化,运用尺、手掌和一些可以比喻的东西,让孩子明白这些细微的变化,体会自己逐步的成长;另一环节是“我是小妈妈”,将本子塞入书包,背在胸前作为肚子,然后让小朋友模拟怀孕的妈妈,做一些上楼、捡东西、扫地等累人的活,让他们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和满满的母爱。
生活是儿童道德智慧发展的肥沃土壤,没有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没有以儿童生活实例为载体,儿童是无法产生情感体验的,那么所有的道德概念对儿童来讲就将是外在的东西。
只有将儿童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与儿童生活建立联系,才能唤起主体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的欲望,才能促进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第一篇: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放大镜》教学反思我对这课是这样设计的:活动一、让学生说说对放大镜已有的认识;活动二、先用肉眼观察写有钢笔字的宣纸、写有钢笔字的作业纸、撕开的报纸,再用放大镜观察刚才没有发现的;活动三、提供一块玻璃给学生,观察玻璃和放大镜有什么不同,怎样用玻璃制造一个放大镜。
学生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和聚焦的作用,但究竟使用了放大镜和用肉眼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活动后大家都有体会放大镜更观察得更细、更清晰。
对比过玻璃和放大镜学生发现放大镜比较厚,并且凸出来,那究竟是放大镜厚起到放大的作用还是凸起来起到放大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来讨论,并且想方法来使玻璃有放大作用。
学生都说倒水,让学生实验,水倒多了,起不到放大作用,反而滴一滴就能起到放大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实验、分析,学生对放大镜是凸透镜,有放大作用有了深刻认识。
反思二: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对于已经很熟悉的观察工具来说,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安排了8课时的内容。
这8 个单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放大镜下的发现。
二是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要提高40 分钟的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
本课我安排了三个主要流程。
一是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比较的不同发现。
二是猜想辨别各种纸的纤维。
三是自制放大镜。
各教学内容清晰,连接紧凑,便于操作。
本课目标落实到三点。
一是放大镜使用方法的指导。
二是对凸透镜的初步认识。
三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遗憾的是我自己未能用放大镜观察到书上显示的计算机屏幕在放大镜下的红、绿、蓝三色小点,所以这个在课堂上仅用讲解代替,不知可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现在刚刚进入春天,有些树木和草儿都发了牙,但昆虫家族还没有真正出现。
除了蚂蚁之外,蝴蝶、蚜虫等还不能进行观察。
怎么办?是把这一课推后再上,还是随机应变。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及反思简短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及反思简短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及反思导语:大自然拥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启示,它是人类的良师益友。
如何把大自然的启示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从中受益,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和努力的事情。
本文将以课堂教案的形式,探讨如何将大自然的启示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并就教案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2. 通过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会通过观察大自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2. 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
2. 大自然中的奇妙景观和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大自然的奇妙景色和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大自然的想法和感受。
2. 了解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美丽: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周围的自然景观,观察并记录所见所闻。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讨论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和景观的独特之处。
3. 学会观察与发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自然景观,然后深入观察并记录相关信息。
学生可以采取拍照、绘图、写作等形式记录,最后展示给全班。
4. 探索规律与原因: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并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和因果关系。
5. 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制作一个展板,展示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并向全校师生展示。
在展示过程中,可以设置评选最佳展板的环节,增加竞争和互动的氛围。
五、教学反思及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大自然对学生的启示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17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教案
《17 生物是怎么传递信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生物也能进行传递信息。
2、认识蚂蚁和蜜蜂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大自然中生物进行传递信息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活动、调查,了解蚂蚁和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认识其他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更清楚的认识大自然。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了解蚂蚁和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得出什么启示。
三、教学难点了解其它的生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教具学具的准备:放大镜、糖、碗、海棉、樟脑球。
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谈话:**,课前搜集资料了吗?通过**的回答,我获得了信息。
人类通过语言、文字来沟通,传递信息。
2、那么在我们的自然界中,其他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板书课题:17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新课讲解:一、实施探究,解决问题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从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出示视频,动物之间交流联络时的录像)3、观察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1)课下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蚂蚁的活动。
汇报交流。
a.蚂蚁是怎样寻找食物的?小组制定研究的方案。
小组交流研究的方法,相互借鉴。
b.蚂蚁发现了食物,是怎样与同伴联系的?你能试着解释吗?在蚂蚁队中放一条海棉。
用樟脑球在蚂蚁队中画一道线。
(2)学生进行汇报资料,教师给予评价。
蚂蚁是用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由于它们平时都生活在一个蚁巢中,所以这种交流方式比其他膜翅目的昆虫发育的要好。
蚂蚁和其他昆虫一样,是依靠触角辨别气味的,触角的第一节膨粗,有膝状弯曲,非常灵活。
由于触角是一对,因此即能辨别气味的强度,也能辨别气味来源的方向距离,成虫通过其气味互相了解对方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对方发现的食物等信息。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来自大自然的信息》评课稿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评课稿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设计理念新颖,目标落实好。
课一开始,老师向学生展示美丽的图片,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到积极探索的学习境地,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通过本节课我是从以下几点来剖析的:
一、就地取材,丰富生命课资源。
生命教育教材抽象、深奥,农村小学生不容易接触,乃至了解,因此教师要调用一切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探究月球外部条件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及空间想象能力;在搜集资料中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二、探究安排合理,注重知识联系,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
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从而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能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中,从生态系统的概念入手、结合其特点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形成知识框架,体验成功之感。
三、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
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可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农村小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探寻出一条新途径。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的一生第1 细胞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构造及其使用)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调焦螺旋等几部分构成。
第2 我从哪里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第3 人的一生1、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2、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3、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4、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1)加强锻炼(2)合理饮食(3)保证睡眠(4)心理咨询第4 我像谁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遗传保持生物形态和生理特征的稳定,使生物能够世代繁衍;而在一定条件下,变异能使生物的特征有所改变,使之能够适应新环境,不断发展。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第5 让身体热起来1、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人体消耗的能量的主要去向是(工作、学习、娱乐、运动)等。
2、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第6 摆的秘密1、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有:(1)秋千;(2)钟摆;(3)吊灯;(4)海盗船。
2、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3、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⑴对于同一个摆,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
六年级科学下册来自大自然的信息教学反思青岛版三年级起点
全新六年级讲义教学设计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信息与生活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有关信息与生活的知识,学生应该是已经掌握了一些的,但在头脑中却没有形成明确的科学概念。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一课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采用了以点带面,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明确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很多科学信息。
先是在课前准备阶段,就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并思考这些变化的原因,这是本课探究内容的提示。
教学时,从研究树木的年轮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科学信息入手,进一步研究大自然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最后拓展的内容是利用学过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深入研究树冠的外形,判断树木生长的环境。
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大自然能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信息。
全新六年级讲义教学设计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课细胞教材简析:在学生的眼里,身边的小动物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小树在一天天长高,自己的身体也在不断生长变化,这些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个个难解的谜。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细胞,了解细胞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细胞息息相关。
课型:观察分析课学习目标:1. 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学习重点: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相关细胞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科学记录表、橡皮泥。
教师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片标本(每组准备一套含洋葱表皮、口腔上皮细胞、叶子细胞)、相关细胞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出示生物相关图片,提出问题:“绝大多数生物是有什么构成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细胞。
教师出示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教师下发细胞玻片标本、相关资料和科学记录表,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学习活动,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并利用画图方式做好观察记录。
在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进行描述时,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方法。
教师在学生充分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汇报观察发现,展示自己小组的观察成果,使学生认识“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示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024年最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读、教学建议及大单元教学策略
第六单元 科技与生活
20.专用工具 21.磁悬浮列车 22.科技改变世界
第20课 专用工具
1、核桃夹各部分有什么功能? (以核桃夹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各部分结构的名 称和作用。) 2、试一试,使用哪种工具效果更好? (通过不同工具开核桃的对比试验,发现专用工 具效果更好。) 3、认识多种多样的专用工具。 (知道多种工具的用途,认识到科技发展离不开 专用工具。) 4、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设计一种能够方便快捷、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专用工具。
第7课 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
1、气候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通过北极熊在气候发生变化时的行为表现, 理解气候变化与动物行为的关系。) 2、水、食物、空气等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 为有什么变化? (通过观察雨后的蚯蚓、缺水后的肺鱼等与正 常环境下的对比,认识到水、食物、空气对行 为的影响。) 3、拓展活动:了解同种动物在野外和在动物 园里有什么不同。
6、拓展活动:了解皮肤受伤后的处理方法。 (知道如消毒、涂抹药物、简单包扎等方法。)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6.给植物分类 7.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 8.保护我们的环境
第6课 给植物分类
1、找一找植物的特征并给他们分类。 (对比观察不同类型植物的特点,学习用二歧 分类的方法给植物分类。) 2、用二歧分类的方法给常见植物分类。 (知道将不同的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 比排列就是二歧分类,再进行练习。) 3、拓展活动:用二歧分类法给校园里的植物 分类。
3.明确课时目标,优化教学设计。 基于生活,借助故事,立足任务,创设大问题情境;注 重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促进核心概念的建构;找准学生 的学习起点,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评”有念的记忆,特别是理解记忆, 死记硬背容易遗忘。 2、注重课堂纪律管理,难管理的学生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严 加管教。 3、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提到的知识,拓展 学生的知识面。 4、尽量在不与教学进度冲突的情况下,尽早结束新课,留出 充足的时间复习。期末考试纸笔考试的形式不变的话,还是主 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背诵情况,因此要特别注重期末考试之前的 三到四周的利用。越是离考试近的时候背的内容越容易记得清 楚,哪怕他们考完就忘了。 5、中高年级语数外学习压力很大,要协调好与语数外老师们 的关系,比如换课、调课等等,保证充分的课时量。
【46页精品】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细胞教材简析:在学生的眼里,身边的小动物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小树在一天天长高,自己的身体也在不断生长变化,这些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个个难解的谜。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细胞,了解细胞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细胞息息相关。
课型:观察分析课学习目标: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学习重点: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相关细胞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科学记录表、橡皮泥。
教师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片标本(每组准备一套含洋葱表皮、口腔上皮细胞、叶子细胞)、相关细胞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出示生物相关图片,提出问题:“绝大多数生物是有什么构成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细胞。
教师出示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教师下发细胞玻片标本、相关资料和科学记录表,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教师参1、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观察教师出示生物相关的图片,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认识细胞。
学生认识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通过教师讲解,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下发的细胞玻片标本,学习相关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仔细观察并利用画与教师交流谈话,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观察教师出示的图片,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六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下册(通用5篇)
六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下册(通用5篇)老师为了学生而奉献一生。
教案要明确教材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知识的价值和作用。
教案是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怎样合理得安排教案里的内容呢?请你阅读栏目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六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下册》,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六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下册篇1今天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颖的,学生第一次比较亲密地去接触显微镜,并且用显微镜看到了我们用肉眼永远也无法观察到的微小世界。
本节课的重点虽然不在于显微镜的使用,而在于观察的过程。
但是显微镜的使用确实是存在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有的同学不会使用显微镜,不会对光、调焦,那他就观察不到我们所要观察的一切,整节课也显得豪无意义,而在我的课堂上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第一个环节制作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除了个别小组他们不会撕洋葱的内表皮,或者是找不到内表皮(已丢失)等等,别的小组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而接下来的进行观察这一环节,所花的时间比较多,而收到的实际效果却并不好,据我统计全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他们根本没看到洋葱表皮的细胞,原因种种,有的可能是显微镜的问题,学生所使用的显微镜是简易的放大倍数比较小的显微镜,若质量有问题,可能调焦就不会那么准确。
也有的小组,对光没对好,或者是所在的位置太暗,光线不好,种种原因导致他们没看到。
看到的同学不但速度快,连图也画得好。
没看到的同学,那就什么也没了。
由于课堂时间紧张,没看到的同学也只能部分到讲堂上来看,或者同学那里看,课堂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六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下册篇2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而且种类要多,蜻蜓、苍蝇、蜜蜂、蚂蚁、蝴蝶、蝗虫等,而我在教学中遇大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标本材料的缺乏,只能通过ppt图片和已有的知识展开。
介绍“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希望学生能够仿照这些观察记录,在课外对某一昆虫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并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1《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为什么是小学生最喜欢闻的问题,也体现出了他们的天性——爱问为什么。
可是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来,也不是容易的,不是学生都理解。
而是根本提不出来,课堂上我反复让学生去朗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段和关键词,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去感悟,感悟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充分发挥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去交流,学生们畅所欲言,交流他们内心地感受,正堂课下来,学生你问我答,气氛非常活跃,教师职在关键初起到点拨引导作用,但学生却懂得了好多知识,受到了很多启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使他们对大自然产生了农兴趣,更加热爱大自然,同时对科学的探索有了更深的向往。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2《大自然的启示》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该课文不光告诉了我们许多科学的知识,使我们明白了大自然中的生物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生物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智慧,从鸟儿飞行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车前草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建造了螺旋型的楼房……而且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也启迪着孩子们的智慧。
如果学习就此打住了,那么这课堂温度就不可能再上升了。
就像是一壶水正在加热过程中,水已开始微微发热,但是如果停止加温,水反而会逐渐变冷。
于是,我又读了一则课外的“大自然的启示”,不过听后要让孩子说说人们从谁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孩子欣然同意,那洋溢的喜悦之情,就像春天里最美的桃花。
一听完,学生就争相回答:“人们从响尾蛇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仿生红外线和空对空响尾蛇导弹。
”看,孩子听得多认真,学生们亮晶晶的眼睛告诉我这个做老师的,这时的课堂在升温啊!我又稍稍添了把火,尽量让水沸腾起来:“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用我们的大脑去思考,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
请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吧,‘大自然的启示’可说是无处不在啊!”出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表格,让学生自己来学习。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3《大自然的启示》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法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青岛版科学教材培训心得2021年10月19至22日,我参加了青岛版科学教材线上教学研讨暨培训会,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孔令强主任精彩的讲解,深刻的见解,让我对科学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又有卢巍主任对教材的挖掘与解析,有助于教师们的交流互动和动手操作,还欣赏了林森老师执教的《分一分》、胡海涛老师执教的《看月亮》、许刚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压力容器》、杨冰冰老师执教的《蚂蚁》和李欣泽老师执教的《走进虚拟世界》,在学习中我受益匪浅,现将本次培训的感受汇报如下:首先,从整体上对科学课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几乎在每个农村小学的科学课都很少有专职的教师带,在一些地方的科学实验课学生很少上、甚至没有上过。
孔主任从科学教育国际研究新成果、小学科学课程国内改中新动向、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新变化、教学实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对于具体的教学操作这些方面,从科学的定义、含义、分类、知识、方法等方面,一层层条丝缕折地剖析开来,如层层剥笋样,为我们揭开了科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认识到科学的本质就是提升每位公民的科学素养。
通过详细分析,了解这种不同之后,让我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更加掌握了小学生探究的特点,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使科学对所有学生都是适合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其次,本次培训使我对一年级科学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培训中,孔令强主任对我们进行一年级科学教材的编排意图进行了解析与示范指导,对于每课都进行了具体的详解和引导操作,并对每课的重点,进行了明确要求,参加培训的每位教师都认真听课,能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现场商讨,同时就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与参加培训的老师们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让老师们在实际操作中有个技术引领,让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引导学生搞好实验操作,逐步提高我扪的教有教学水平。
本次培训让我收获颇大、感受较深,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这就对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精选12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篇1学完课文后,我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并课外搜集阅读有关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发而有所发明的文章,或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启示,学生激情都很高。
但课后仔细想想,还是有一些不足:1、教学用语不够凝练。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语要准确、简洁、生动。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感觉用语不够生动简洁,课件已经显示很清楚的问题,我还要反复的重复,不但自己累,还浪费宝贵的时间。
其实学生一看就懂。
2、教学灵活度还不够。
比如,在学习“打扫”森林这篇小文章,在集体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环节中,学生已经提到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破坏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可我却没有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只是稍做点拨,没有深入的交流感受。
通过这节课,我也深深的体会到,课堂上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灵活的从中抓住要点,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趣味,有收获。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篇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篇3依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在课堂上我从这几方面入手:1、放手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方式达到了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六年级善用自然资源教学反思
六年级善用自然资源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在六年级善用自然资源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呈现有趣的图片、美丽的文字和动画效果,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唤起了他们学习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因为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
在地理知识方面,兴趣是其一大特点。
地理知识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实现了教、学、做的合一教学。
我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并进行深入挖掘和合理加工。
努力寻找趣味知识的切入点,有目的地引入课堂教学,使之融入到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努力创
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结束,也是小学阶段《科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学习知识经验,他们对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领悟新的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欲望更强烈。
因此,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在内容选择上,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
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更加显性探究方法的培养。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求学生走向成熟,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学生能用发展的、辩证的、充满兴趣的眼光看待科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做一下说明:一、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在全套教科书中的位置及特点:1、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的理念贯穿全套教科书。
纵观这八册教科书,“问题”观念贯穿始末。
从三上册第一单元开始,就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初步培养问题意识。
如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主要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多;第二课《我们周围的动物》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第三、四、五课不仅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册科学,仍从更深层次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二单元的寻找达尔文的足迹,就隐含着大量的问题,如“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做到繁衍不息的?为什么有些生物会灭绝?”等,且目前尚无定论,少年儿童对这些科学之谜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人类进化、恐龙灭绝、鸟的起源等问题充满了探谜的渴望,让学生像个小科学家一样去搜集这方面有关的资料,提出自己的假说,来解释这些未解之谜。
这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用科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并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2、探究层次逐步拓深。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科学探究的层次也逐渐深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由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逐渐向自主探究过渡,学生的实验是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技能的综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青岛版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教学内容】
收获与过冬的准备、怎样搜集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秋天大自然发生的变化。
2.知道四季的变化对动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3.能用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5.通过给大自然建立档案,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给大自然建立档案,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动植物冬天变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观察到秋天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把你观察到的变化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明确:
1.松鼠忙着储存食物。
2.枝上的果实都成熟了。
怎样搜集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二、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补充总结。
三、讨论:
怎样给大自然建立档案?
1.请学生观察与记录同一季节动物、植物发生的变化,看它们的生活与天气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生找一棵小树,观察和记录四季中树的生长变化情况。
只要对大自然有强烈的兴趣,就可以坚持下来。
3.动手:
让我们给大自然建立档案!
如果你坚持着,几年如一日地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你就会发现,自己所收集的信息哪些是最有意义的,哪些信息会使你兴奋不已。
四、总结。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储存的季节,我们要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做一个会观察的小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信息与生活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有关信息与生活的知识,学生应该是已经掌握了一些的,但在头脑中却没有形成明确的科学概念。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一课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采用了以点带面,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明确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很多科学信息。
先是在课前准备阶段,就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并思考这些变化的原因,这是本课探究内容的提示。
教学时,从研究树木的年轮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科学信息入手,进一步研究大自然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最后拓展的内容是利用学过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深入研究树冠的外形,判断树木生长的环境。
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大自然能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信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