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篇一: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课型】新授课【课标解读】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有关问题.关键词是:实验、理解、分析问题.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过程可以放在下一课时进行.所以本节课在引入、实验探究、理论探究和实际应用等各环节都要充分利用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为了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推导定律,并总结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然后进行巩固练习.【高考考试说明】ⅱ级要求【学情分析】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叫机械能,机械能的构成因素.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此前已经历了探究守恒量,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重力做功会引起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将使弹性势能发生变化,合外力的功将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学生对于初中阶段学过的一些定性的东西逐渐找到了定量方面的联系,对功能关系的认识加深了,也萌发了继续探究的兴趣.那么,在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参与转化的过程中,情况又将如何呢?这是学生急待解决的问题,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建立也倒了水到渠成的时候了.【教材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守恒定律能》第八节的内容.本章逻辑结构是:“追寻守恒量”从上位概念是为引入能量概念为目的,从下位概念是揭示机械能守恒,基于学生认知发展顺序,教材采取了不完全归纳的思维体系,第四节到第七节“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实验:探究功与速度的变化关系”“动能和动能定理”是关于功和能关系的具体讨论.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重力做功会引起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将使弹性势能发生变化,合外力的功将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该课节是对前面几节的综合.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的内容与本章其他各节的内容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是全章知识链中重要的一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而机械能守恒定律又是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守恒定律在物理学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十分重要.教学过程回顾已学知识,通过几个具体事例,先明确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理论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变化跟重力做功以及弹性势能变化跟弹力做功的关系的知识,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涵,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学会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而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以及定律的应用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展示相关情景,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身边,身边处处有物理’,体现“从生活中学习物理,物理应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的应用巩固知识,初步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物理现象,体会自然界中的守恒规律和科学中的守恒思想,体会物理规律对生产和生活实践的作用,领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形成科学价值观.【不同版本比较】沪科版:必修二第四章《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中的第二节《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先介绍了机械能的概念,通过重锤下落分析论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然后通过两个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然后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司南版:必修二第二章《能的转化与守恒》中的第三节《能量守恒定律》,教材先运用实验进行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关系的探究,再通过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理论推导,然后进行应用.人教版: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先通过生活实例分析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再利用小球沿光滑曲面滑下的过程进行理论推导,然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一节再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与旧教材相比,过去是计算物体自由下落时的能量,从而得知机械能守恒,进而推广到普遍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新教材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增加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先定性地分析若干具体事例,猜测动能与势能在变化过程中的定量关系,然后定量计算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各自的变化情况以及总机械能的不变性,最后得出机械能守恒的定量关系.综上所述,我认为人教版的安排更合理,因为在有理论推导的情况下,无论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都很难在一个课时完成目标.另外在三个版本的教材中,都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一带而过,而这恰是本节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在理论推导的过程中从不同情景来得到规律,进而得到适用条件,这对于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定都是有利的.【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进一步明确机械能的各种形式,能够利用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来分析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2.能够利用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间的关系,通过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总结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并能利用精确的语言表述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3.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并能将其转化为简单的物理模型,领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4.通过理论推导和对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够从机械能有没有和其它形式的能发生相互转化的角度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物理现象的分析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能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的条件.2.会判定具体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评价目标】1.通过课堂引入的视频、演示实验等完成教学目标1;2.通过实验推导和理论推导的过程完成教学目标2;3.通过实际应用、目标3评价和课后作业等完成教学目标3;4.通过单摆的演示实验,理论推导的过程,实际应用、课堂引入、目标4评价等完成教学目标4.【教学方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即时评价.【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进一步明确机械能的各种形式,能够利用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来分析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播放世界上最美的瀑布、全球最陡的过山车运动、何雯娜2008年奥运会蹦床决赛等视频,把学生引入相关情景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述视频中,能量分别是怎样转化的?【温故知新】1.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是什么?2.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重力势能有什么关系?3.弹簧的弹力做的功与弹簧弹性势能有什么关系?4.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具有密切的联系,我们把它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是否存在某种定量关系?请看下面的实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的装置,悬挂摆球的铁架台上固定一只水平放置的横杆,实验时:调整横杆的高度使小球从不同位置摆动,观察小球摆动的情况.用一把直尺在p点挡住悬线,看看这种情况下小球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分析:(1)分析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各力做功情况.(2)在小球的摆动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教师总结:实验中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通过重力做功,势能与动能互相转换.小球下降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小球上升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设问】小球摆动过程中总能回到原来高度,好像“记得”自己原来的高度,说明什么?说明在摆动过程中有一个物理量是保持不变的,是什么呢?重力势能与动能的总和保持不变,也就是机械能保持不变.要想实现这一不变,前提条件是什么?下面我们从理论上研究一下,生活中很多的物理情景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的时候,都可以简化为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比如下落的物体在忽略空气阻力时可以简化成自由落体运动,高空滑雪运动员在飞翔时可以简化成平抛运动,滑雪运动员在倾斜的赛道上比赛时可以简化成沿光滑斜面的运动,极限运动员在u型赛道上比赛时可以简化成沿光滑曲面下滑的运动,还有在弹簧的作用下小球的运动也可以简化成如下运动.下面请大家根据学案中提供的物理情景以及简化的模型,完成学案表格中的问题.【理论探究】【目标2】能够利用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间的关系,通过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总结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并能利用精确的语言表述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1.创设情景,任意选两个位置,让学生分析受力和运动情况,机械能及相互转化情况,然后完成学案中的表格,请把过程写在表格中.(全班分成5个大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情景)情景1.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由a位置运动到b位置,可以得到以下能量关系:情景2. 滑雪运动员腾空飞跃建立模型: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由a位置运动到b位置,可以得到以下能量关系:情景3. 滑雪运动员在倾斜赛道上的运动建立模型:一个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由a位置运动到b位置,可以得到以下能量关系:情景4. u型篇二: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校名称:《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1235篇三: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能的概念,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条件;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能量的相互转化;2、通过定量计算,让学生感受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3、通过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初步探究,让学生理解,做功和作用的区别;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教学【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导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实验1:(激疑)钢球用细绳悬起,请一同学靠近,将钢球拉至同学鼻子处释放,摆回时,观察该同学的反应,重锤为什么撞不到同学的鼻子?【提出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本环节教学设计说明:(二)新课教学1、动能与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导学生分析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可以实现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含义和表达式;3.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4.培养学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为了更好地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或者小故事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不同高度的情况下所具有的不同的势能和动能,以此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
2.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物体只受重力和弹力等保守力作用下的运动中,机械能守恒。
具体表达式为:E=E1+E2其中E表示系统的机械能,E1表示系统的势能,E2表示系统的动能。
2.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在教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井口抛物、滑坡运动等,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3.课堂练习为了更好地巩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课堂练习,如选择题、计算题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
4.课堂总结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醒学生注意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要点,以及常见错误。
三、教学方法1.板书法:通过板书的方式,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公式等简要记录,便于学生在课后回顾与复习。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3.问答法: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并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四、教学评价1.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独立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过程。
2.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拓展知识面。
3.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4.通过听取小组讨论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守恒的条件和意义。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
2. 机械能的计算方法:动能公式KE=1/2mv^2,势能公式PE=mgh。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中,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加势能)保持不变。
4. 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做功为零。
5. 守恒的意义: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判断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机械能守恒定律。
2. 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展示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机械能转化的例子,如摆钟的上下运动,引发学生对机械能的思考。
2. 讲解:介绍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常见的机械能守恒问题,如抛体运动、滑块下滑等,引导学生运用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对实例分析和练习题的解答情况,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机械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与其他能量形式(如热能、电能等)之间的关系。
2. 能量守恒定律: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第4节《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得出过程;2、科学思维(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物理问题。
3、科学探究会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并领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条件。
(2)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四、教学方法:演绎推理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悠悠球、平抛运动实验仪。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1、温故知新(屏幕投影)(1)前几节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形式的能?各怎么表示?(2)动能定理的内容是什么?(3)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是什么?(4)弹力做功与弹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指导学生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巡视观察,并给予指导。
师:大家都写的很好,说明以往知识掌握得不错,作为奖励,下面观看精彩视频和表演!2、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1)【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试着分析下面几种情况能量是怎么转化的?①视频1:伊辛巴耶娃撑杆跳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师:这短片怎样?太平淡?那来点刺激的!②视频2:高山滑雪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师:精彩是精彩了,可毕竟离我们有点远,还是不过瘾,要不来段真人秀?ok,有请自称“悠”灵杀手的小范同学!③真人秀:悠悠球表演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案第一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使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简单问题的计算1.2 教学内容机械能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证明1.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机械能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变化通过实验演示机械能守恒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利用数学方法证明机械能守恒定律,加深学生对定律的理解第二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2.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2.2 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简单运动中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复杂运动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物理实验设备,模拟复杂运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3.2 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利用物理实验设备,进行力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工程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2 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能源转换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工程问题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2 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同情境下的综合应用5.3 教学方法通过综合案例,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物理实验设备,进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章:非保守力与机械能守恒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非保守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非保守力作用下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非保守力作用下的机械能守恒问题6.2 教学内容非保守力的定义与特点非保守力作用下机械能守恒的条件非保守力作用下的机械能守恒问题分析与计算6.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非保守力的概念及其对机械能守恒的影响利用数学方法分析非保守力作用下的机械能守恒条件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非保守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问题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碰撞问题的能力7.2 教学内容碰撞问题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弹性碰撞中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非弹性碰撞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碰撞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利用物理实验设备进行碰撞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碰撞现象结合数学方法与计算机软件,模拟碰撞过程,加深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8.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地球物理学问题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地球物理学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地球内部运动中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地表运动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通过地球物理学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利用计算机软件与物理实验设备,模拟地球内部与地表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九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2 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新能源开发中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其他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9.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利用计算机软件与物理实验设备,模拟相关科技领域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十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练习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同情境下的综合应用练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拓展10.3 教学方法通过综合练习题,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物理实验设备,进行模拟实验与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为十个章节。
机械能守恒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第_24_课时:课题:《7.8机械能守恒定律》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知道甚么是机械能,知道能能和势能之间可以彼此转化。
2.能够利用教科书所给出的例子明白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
3.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且会判断机械能能否守恒4.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成绩。
【重点难点】1.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2.难点: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理解【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举例阐明动能和势能彼此转化的例子。
2、甚么是机械能?举例阐明常见的机械能。
3、推导机械能守恒:浏览教科书76页,脱离教科书后,推导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
4、结合推导过程说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条件和表达式。
二、合作探求: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只需弹簧弹力做功时,机械能能否恒?三、展现提升:一根弹簧竖直放置在程度面上,在其正上方释放一个小球,则小球从释放点到罗至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能否守恒?为甚么?小球和弹簧组成的零碎机械能能否守恒?四、知识归纳机械能包括和。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五、当堂检测1.以下几种情况机械能守恒的是()A.竖直上抛运动;B.做平抛运动的小球;C.沿光滑的斜面下滑的物体;D.竖直方向匀速降落的物体2.把质量为0.5kg的石块从离地面高为10m的高处以与程度面成30°斜向上方抛出,石块落地时的速度为15m/s。
不计空气阻力,求石块抛出的初速度大小。
(g=10m/s2)3.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若在上升和着落过程中不计阻力,则小球两次经过离地h高的某点时,小球具有( )A.不同的速度;B.不同的加速度;C.不同的动能;D.不同的机械能4.如图所示,距地面h高处以初速度Vo沿程度方向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鄙人落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c点比a点具有的机械能大。
B.物体在a点比c点具有的动能大。
C.物体在a、b、c三点具有的动能一样大。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及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
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能转化现象,引发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3. 案例分析:分析多个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定律的应用方法。
4. 实验演示:进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能量的转化过程。
5.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2. 实验器材: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方便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教案编写:教案编辑专员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2.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
3. 熟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
难点:1. 判断系统中哪些能量是守恒的。
2. 处理复杂的机械能转化问题。
3. 在实验中准确测量和计算机械能的变化。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实验,加深对机械能守恒现象的理解。
4. 讨论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
3. 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机械能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
4. 应用实践:布置任务,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机械能计算方法的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的理解,以及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实例分析报告。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章节。
2. 辅助材料:PPT、实例分析、练习题。
3. 仪器设备: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重物、计时器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
2. 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新课(20分钟)、案例分析(15分钟)、应用实践(10分钟)、总结(5分钟)、作业布置(5分钟)。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反馈。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8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能的定义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生已经知道了重力、弹力及合外力做功对能量的影响,但是如果这三种能量都参与转化,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这是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节课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建立已经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其次,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下节学习能量守恒定律夯实基础。
因此,本节课就本章内容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说学情(过渡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
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会更容易些。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机械能的概念,能够分析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会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从物理现象分析、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的研究方法,初步掌握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来解释物理现象及分析问题的方法。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汇总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物理》(第二版)第四章第一节“机械能守恒定律”。
详细内容包括: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其适用条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物体在重力、弹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适用条件。
2. 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演示实验器材(如斜面、滑块、重物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如斜面、滑块、弹簧测力计等),物理课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演示实验(如重物自由下落、斜面滑块实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讲解:讲解机械能的概念,阐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适用条件。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物体在重力、弹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机械能的定义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适用条件3. 例题解析4.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求落地时的速度。
(2)斜面滑块实验中,求滑块在斜面底部的速度。
2. 答案:(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v = √(2gh)。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滑块在斜面底部的速度为v =√(2gh'),其中h'为滑块在斜面上的高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例题和练习的掌握情况。
高中物理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4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恒,当物块速度为零时,弹簧的弹性
势பைடு நூலகம்最大,得:
速度为v1时的弹性势能为EP,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
代入数据得:
引导学生分析:③式也可以写成
思考:物块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吗?(不守恒),说明,研究对象的选取不同,结果不一定相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变式1.如图所示,一颗子弹水平射入置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m1中并留在其中,m1、m2用一根弹性良好的轻质弹簧连在一起,则:
由B到C由机械能守恒得: ③
④
联立③④可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车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mg.
拓展:如果脱离轨道,应该在那个区域脱离?
二、类型二:物体系的机械能守恒类
㈠弹簧类
例.如图轻质弹簧一端与墙相连,质量为m=4kg的木块沿光滑的水平面以v0=5m/s的速度挤压弹簧,求弹簧在被压缩的过程中的最大弹性势能及木块的速度v1=3m/s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题过程,在分析过程中渗透解题的各个环节。
机械能守恒时,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表达式是等效的。动能定理的应用范围比机械能守恒广。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无初速释放。不计各处阻力,求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细绳对小球拉力多大?取g=10m/s2。
解:设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v,
由机械能守恒守恒得: ①
例1.把一个小球用细绳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如图所示,摆长为L,最大偏角为θ。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此时悬线拉力多大?
解:设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守恒(动能定理) 得:
最低点选线拉力为T,可得:
将速度带入可得: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4.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与应用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2.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实验中误差的分析与处理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机械能?为什么需要研究机械能?2. 讲解新课: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应用。
3. 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4. 实验环节:布置实验任务,讲解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数据处理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能概念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针对性。
2. 在实验环节,加强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掌握实验方法。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4.培养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和内容,掌握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重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和粉笔。
2.投影仪和PPT。
3.实验器材:重物、纸带、夹子、刻度尺、电源等。
4.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实验数据分析软件。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为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准备。
2.教学策略: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4.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会发生变化吗?”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
强调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并解释这个条件的含义。
同时,通过实例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题、计算题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4.归纳小结:回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总结实验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强调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同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5.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理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幼儿园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幼儿园1. 引言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机械能的守恒现象。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教授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在幼儿园中教授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能够观察和描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3. 教学内容和步骤3.1 介绍机械能的概念(15分钟)-通过图片、模型或真实物体向幼儿展示机械能并解释其定义-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直观的例子解释机械能有势能和动能两个方面3.2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15分钟)-引导幼儿思考没有外力作用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即机械能在运动过程中总是保持不变的3.3 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30分钟)-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装置,例如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或挂钟摆的实验-向幼儿演示实验过程并解释其中的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鼓励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因3.4 实践活动(3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利用积木或球进行滚动实验-鼓励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引导幼儿总结实践活动中观察到的机械能守恒的现象和规律4.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讨论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通过幼儿的回答问题或进行简单绘图,了解他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5. 教学延伸-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能守恒现象,例如滑梯、秋千和车辆运动等-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例如选择正确的力量推动玩具车行驶-组织幼儿进行更多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他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6.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幼儿将能够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通过实践活动探索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能力目标: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德育目标: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诱导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通过ppt的事件提出问题迪斯尼乐园的过山车情景,请问:“一辆滑车在下滑过程中,既然没有什么动力,为什么每次总能如此准确的完成一连串有惊无险的动作呢?”知识回顾①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形式的能?它们各是如何定义的?它们的大小各由什么决定?②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是什么?③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①本章我们学习了以下几种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②动能定理的内容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即:21222121mv mv W -=总③重力所做的功和物体重力势能之间变化的关系为: 21mgh mghW G -= 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且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做的功.相反,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教师总结:①同学们要注意动能定理中动能的变化量是末动能减去初动能,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之间关系式中初位置的重力势能与末位置重力势能的差。
②引入: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属于力学范畴,统称为机械能,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机械能的问题。
二、课题引入(情景引入)根据上海明珠线的车长设计提出问题,为什么如此设计车站?分析动、势能的变化(分别找二位同学,并注意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根据情景分析完成结论:师:从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只有重力做功或弹力做功时,动能和势能相互 转化,在变化中有什么规律?猜想一下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如果我们定义 (板书)运动中任一时刻,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叫物体具有的机械能,那么物体各个时刻的 机械能总量又会是什么关系?(说明:建立具体情景,学生有了思维的依托,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正向迁移,并为学生的猜想提供了依据,激励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教师总结猜想情况)三、讲授新课(一)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1、用多媒体出示两道思考题:思考题 一: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h 1的A 点时速度为v 1,下落到高度h 2为的B 点时速度为v 2,试写出物体在A 点时的机械能和在B 点时的机械能,并对这二点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探究。
思考题二: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做平抛运动,经过高度为h 1的A 点时速度为v 1,经过高度为h 2的B 点时速度为v 2,试写出物体在A 点时的机械能和在B 点时的机械能,并对这二点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探究。
2、把学生分为二小组,一组做思考题一,另一组做思考题二,并进行小组赛。
3、教师对首先做完的小组进行激励评价,并抽有代表性的解答方案进行现场评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解:A 点的机械能等于 12121mgh mv +B 点的机械能等于22221mgh mv +由于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都是只受重力作用,且重力做正功,据动能定理得:21222121mv mv W G -=又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得到:21mgh mgh W G -= ∴2121222121mgh mgh mv mv -=- ① ∴1212222121mgh mv mgh mv +=+ ②(可以设计成表格给基础较差的同学适当的提示)讨论后学生回答。
学生甲:在表达式①中等号左边是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等号右边是物体重力势能减少量,该表达式说明: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做了多少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就减小多少,同时物体的动能就增加多少。
学生乙:对于表达式②,等号左边是物体在末位置时的机械能,等号右边是物体在初位置时的机械能,该式表示:动能和势能之和,即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师总结:同学们对上述两个表达式的含义理解得很好,我们分别用E K1和E K2表示物体的初动能和末动能,用E P1和E P2分别表示物体在初位置的重力势能和末位置的重力势能,则得到:E K1+E P1=E K2+E P2,也就是初位置的机械能等于末位置的机械能,即机械能是守恒的。
(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师:上边我们通过推导得到了机械能是守恒的这一结论,下边同学们思考:①在推导中,我们是以物体做自由落体和做平抛运动为例进行的,请问:上述二种运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生:相同点是在上述两种运动中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不同之处是物体运动的路线不同,自由落体运动是直线运动,而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
②从上述两种运动中,你能猜想一下:机械能在什么情况下守恒?生: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学生还可能答:物体在运动中,只有重力做功,针对上述两种答案,师生评析后总结。
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机械能守恒定律。
板书:机械能守恒定律①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②结论: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补充讨论:(多媒体展示讨论题目)师:所谓的只有重力做功与物体只受重力有什么不同。
学生:所谓的只有重力做功,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物体只受重力,不受其他的力。
第二种情况:物体除重力外还受其他的力,但其他力不做功。
而物体只受重力仅包括一种情形。
师:放开被压缩的弹簧,可以把跟它接触的小球弹出去,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类比地,你能得到在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吗?学生答:在小球被弹簧弹出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
类比得到:如果有弹力做功,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师:所谓只有弹力做功,包括哪几种情况?学生: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物体只受弹力作用,不受其他的力;【演示实验】 上边我们通过推导得到了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下边我们来做一个实验:①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②做法:a 、把球拉到A点,然后放开,观察小球摆动到右侧时的位置和位置A 间的关系。
b 、把球同样拉到A 点,在O 点用尺子挡一下观察小球摆动到右侧时的位置,并比较该位置和释放点A 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后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总结现象学生甲:在做法a 中,小球可以摆到跟释放点A 高度相同的C 点;在做法b 中,小球仍可以到达跟释放点A 高度相同的C'点。
学生乙:在做法a 中,小球可以摆到跟释放点A 高度几乎相同的C 点,在做法b 中,小球可以到达跟释放点A 点高度几乎相同的C'点。
针对上述结论展开讨论后得到:如果不考虑阻力作用,即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时,学生甲的结论正确;如果考虑空气阻力作用,学生乙的结论正确。
教师总结:在本实验中,我们对空气的阻力一般不考虑,因为阻力太小,对结果影响不大。
得到结论:物体在不受任何介质阻力,只有重力做功(只发生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或只有系统内部的弹力做功(只发生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时,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例题】(出示如图3所示的投影片)师:石头从抛出到落地机械能是否守恒?生:守恒.因为只受重力.师:对于不同的抛体运动在不考虑空气阻力时,都是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如何写出表达式?生:2202121mvmvmgh=+得:22vghv+=师:本题中石头落地时速度的大小与哪些量有关系,与哪些量无关系?为什么?生:与石块抛出时的高度及抛出的速度有关,由于机械能守恒,表达式决定了落地速度大小与质量无关,机械能是标量,所以也与抛射角无关。
【板书与小结】机械能守恒定律1、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定律:①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②在只有弹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1212222121mghmvmghmv+=+1122PkPKEEEE+=+四、课堂反馈练习用ppt出题讲解五、布置作业1、课本第130页第(2)题.2、某人以速度v0=4m/s,将质量为m的小球抛出.小球落地时的速度为8m/s,求小球刚被抛出时的高度.(g=10m/s2)六、课外提高(供有能力的同学先进行探究)1.如图8-52所示,轻弹簧k一端与墙相连,质量为4kg的木块沿光滑的水平面以5m/s 的速度运动并压缩弹簧k,则弹簧在被压缩过程中最大的弹性势能及木块的速度减为3m/s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8-53所示,ABCD为固定在竖直面内的槽形轨道.其中BCD段为1/2圆周轨道,其半径为r=l.15m,B、D两点与圆心O等高.一质量为m=1.0kg的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6m/s,经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4m/s,从D点飞离轨道后被接住,则质点经过轨道最低点C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g取10m/s2)3.如图8-54所示,半径为R的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与B两点在同一竖直线上.质量为m的小球以某一速度自A点进入轨道,它经过最高点后飞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点.现已测出AC=2R.则小球自A点进入轨道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