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的辽东
郭嘉遗计定辽东的典故
郭嘉遗计定辽东的典故郭嘉遗计定辽东的典故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谋士,史书上称其“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郭嘉遗计定辽东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郭嘉遗计定辽东的故事郭嘉是三国时期曹操身边的第一谋士,他才华横溢,奇计百出,帮助曹操平定了北方,但是他却没有长期帮助曹操,因为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
而在他去世之前,还为曹操献计平定了辽东。
曹操打败袁绍以后,袁绍的两个儿子跑到了乌桓,曹操带兵攻打乌桓胜利后班师回朝,发现郭嘉已经病逝了。
家人献上了郭嘉给曹操的最后计谋,曹操看后明白了郭嘉的意思,于是罢兵不再攻打辽东。
当时兵败乌桓的袁尚和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瓒,所以曹操手下的将领一直劝曹操出兵攻打公孙瓒,这样就能一举平定北方。
但是曹操始终没有出兵,还对这些将领说,二袁的`人头已经在送来的路上了,将领们听了都不信。
二袁到了公孙瓒那里并不安稳,于是他们两个就计划杀了公孙瓒取而代之,而公孙瓒也怕曹操来攻打,也想杀了他们两个。
公孙瓒外出打探消息,看曹操果然没有派人来攻打,于是就将二袁设计杀死了,将人头送给了曹操。
曹操将领们看到了二袁的人头之后都非常惊讶,纷纷赞颂曹操神机妙算,曹操说这哪里是我神机妙算,这是郭嘉在临死之前为我出的最后一个计策,这都是郭嘉的功劳啊。
部下的将领们知道以后都非常惊讶,于是纷纷赞颂郭嘉智谋过人。
这就是郭嘉遗计定辽东的故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郭嘉确实是一位奇才。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典故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可以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
而刚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卧龙诸葛亮刚好追随刘备出山。
由于郭嘉的才华,使许多人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郭嘉确实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但诸葛亮也不差,只是他两擅长的领域有不同。
郭嘉对于军事是十分擅长的,有了他才使得曹操的事业达到了巅峰时期,成长迅速。
其官渡之战死后,曹操的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
他的才华不是贾诩、荀彧、荀攸、程昱可以比得了的,如果他还活着的话,曹操不一定能一统天下,但应该至少能少了很多弯路,曹操对郭嘉的信任甚至大于夏候兄弟。
科普帖:三国演义中古今地名对照汇总
科普帖:三国演义中古今地名对照汇总三国演义中的古今地名对照,那些个古地名,玩过《三国志》的小伙伴们应该是耳熟能详吧。
湖北地区:1.上庸郡: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
2.义阳郡:湖北枣阳东南。
3.长坂坡: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4.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
5.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
吴后改西陵,晋又改夷陵。
6.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
7.江夏郡:汉时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辖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国时魏吴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云梦西南),吴在武昌(今鄂城)。
8.赤壁:一般认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说武汉以南的赤矶山。
苏东坡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误作赤壁,又被称为东坡赤壁。
9.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沮水、漳水之间。
10.陆口:即蒲沂口,蒲矶口,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11.武昌:原名鄂县,今湖北鄂城,孙权时改。
12.江州:即今重庆嘉陵江北岸。
13.房陵郡:东汉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
14.夏口: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
孙吴在蛇山上筑夏口城。
15.襄阳郡:治襄阳,即湖北襄阳。
16.油口:又叫油江口。
赤壁战后硫备曾驻军于此,在湖北公安北,是古油水入长江口。
17.南郡:治江陵,孙吴曾移治湖北公安。
湖南地区1.长沙郡: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
2.昭陵郡:吴开始设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阳。
晋为避司马昭讳改邵陵郡。
3.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西),辖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4.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
原治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江陵,魏治襄阳。
5.桂阳郡:治郴县,即今湖南郴州,辖今湘南粤北。
四川地区:1.巴西:今阆中市。
2.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
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再移成都。
3.梓潼郡:刘备称帝前分广汉郡设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三国幽州各郡郡治所在地及所领诸县
三国幽州各郡郡治所在地及所领诸县
1,带方郡治带方县(今朝鲜国沙里院)
领7县:带方,列口,提奚,含资,南新,海冥,长岑
2,乐浪郡治朝鲜县(今朝鲜国平壤市南市区)
领7县:朝鲜,镂方,占蝉,遂城,浑弥,屯有,驷望
3,辽东郡治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
领9县:襄平,辽隧,安市,北丰,汶县,沓县(东沓),平郭,西安平,新昌
4,玄菟郡治高句骊县(今辽宁省沈阳市东)
领4县:高句骊,高显,望平,辽阳
5,昌黎郡治昌黎县(今辽宁省义县)
领3县:昌黎,宾徒,柳城
6,辽西郡治阳乐县(河北省卢龙县东南)
领5县:阳乐,令支,海阳,临渝,肥如
7,右北平郡治土垠县(今河北省唐山市北新区)
领4县:土垠,徐无,无终,俊靡
8,渔阳郡治渔阳县(今北京市密云县十里堡附近)
领5县:渔阳,犷平,雍奴,潞县,泉州
9,燕国治蓟县(今北京市西南城区)
领3县:蓟县,昌平,安次
10,范阳郡治涿县(今河北省涿州)
领8县:涿县,方城,范阳,故安,容城,北新城,良乡,遒县
11,上谷郡治居庸县(今河北省怀来附近)
领6县:居庸,沮阳,下洛,潘县,涿鹿,广宁
12,代郡治代县(今山西省蔚县东北)
领3县:代县,当城,平舒。
司马懿灭辽东——闲聊三国辽东公孙家族之五
司马懿灭辽东——闲聊三国辽东公孙家族之五(紧接上期)上期聊到魏军成天泡在水里,也不让出击,将士苦不堪言。
一个叫陈圭的司马忍不住去问司马懿:“当年攻上庸平孟达之叛时,八路并进,昼夜不停,半月就攻下上庸,杀了孟达。
这次远道而来却缓慢而攻,我感到很困惑。
”司马懿知道不光陈圭一个人,军中大部分将领可能都有这个困惑,于是做了耐心的解释,说:“孟达人少,城中粮食足够吃上一年,我军将士比他多四倍但粮食却不够一月之用,以一月图一年,怎么能不猛打快攻呢?以四击一,就算伤亡一半,也要这么做。
之所以不计死伤,是与粮食竞争。
如今敌众我寡,敌饥我饱,下雨又不损害我军实力,雨中进攻也没什么效果。
我最担心的是敌人逃跑(跑入深山老林的话,不要说消灭,连找都不容易找到)。
眼下敌人粮食要完了,但我军的包围圈还没合拢,此时去抢他的牛马,抄袭他打柴的士兵,只能驱使他们逃跑。
兵者诡道,要善于因事应变。
敌人就是凭借人多,又在下雨,所以即使饥饿困守,也不愿逃跑。
我军应当表示出无能,以此来麻痹稳住敌人。
追求蝇头小利把敌人吓跑,不是好办法。
”此时朝廷也接到雨大敌强的情报,有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
曹睿不肯,认为:“司马懿临危应变,生擒公孙渊指日可待。
”三十多天后,雨停水退。
魏军也完成了对襄平的包围,开始使用各种办法昼夜强攻:修土山,竖箭楼,以连弩猛射;架起发石机,用大石头猛轰;挖地道攻城;用冲车冲城……城内粮食用尽,死的人越来越多。
公孙渊的将军杨祚等人忍受不住了,率部投降。
八月的一天夜晚,一颗流星从城西南向东北划过,坠落在梁水(一名东梁河,又名大梁水,即今太子河,流经辽宁省东南部)附近。
这本来是自然现象,但当时的人却把这看作是大凶之兆,城内守军更加恐惧。
公孙渊被围时又想起孙权,想以其为救命稻草,派使者向孙权再次称臣,请求孙权派兵援救。
吴国有人主张杀掉辽东使者,太子中庶子羊衟反对,认为这是逞匹夫之怒而放弃了霸王之计。
他建议厚待使者,派奇兵北上潜伏,如果公孙渊胜了,我军是有恩于辽东,我们的义举就会四处传播;如果双方战事胶着,我军可以借机攻打附近防守空虚的郡县,将当地百姓迁徙到吴国。
《三国史记》记载:辽东本中国之地
《三国史记》记载:辽东本中国之地汉武帝之后的历代统治者均把辽东地区视为中国的传统领土。
只因五胡乱华,高句丽才趁乱兴起,窃据了辽东(含朝鲜半岛北部)。
但高句丽也基本上没有独立而是俯首称臣。
而自汉至唐的各王朝,只要国力允许,也绝对不允许其独立于中国之外。
所以,统一了南方的隋朝,剩下的统一目标当然就是辽东了。
裴矩上奏曰:“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
周代以之封於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
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
但以杨谅不肖,师出无功。
当陛下之时,安得不事,使此冠带之境,仍为蛮貊之乡乎?”(《隋书·裴矩传》)唐初大臣温彦博进言:“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之玄菟郡耳。
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於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
”(《旧唐书·温大雅传》)。
唐太宗也认为:“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
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
今彼弑其主,恃险骄盈,朕长夜思之而辍寝。
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为高丽讨弑君之贼。
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用将士之余力,平荡妖寇耳。
然恐於后子孙或因士马强盛,必有奇决之士,劝其伐辽,兴师遐征,或起丧乱。
及朕未老,欲自取之,亦不遗后人也”(《册府元龟·帝王部·亲征二》)。
其言中的“旧中国之有”、“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无疑反映着唐太宗视高句丽地区为中国的传统疆域,实现对高句丽的统一是完成“九瀛大定”的最后一项使命,这也是隋唐两朝不惜倾全国之力完成统一高句丽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点,不但中方的史料,就连朝鲜人自己写的《三国史记》都明确记载了的事实:“三月,帝(即唐太宗)至定州,谓侍臣曰:辽东本中国之地。
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
朕今东征,欲为中国复子弟之仇,为高句丽雪君父之耻耳。
且方隅大定,唯此未平。
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宝藏王》)所以,东征高句丽,是为了完成方隅大定、实现中国统一大业的最后一项使命。
辽东公孙氏政权:三国时期的第四国,两次降吴,最终被司马懿所灭
辽东公孙氏政权:三国时期的第四国,两次降吴,最终被司马懿所灭太和七年,远在辽东的公孙渊向孙权称臣,得到了后者的大量赏赐。
然而,这一次称臣很可能只是头脑一热,当孙权册封其为燕王之后,公孙渊马上开始担心曹魏的报复。
毕竟,孙吴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南,曹魏的数十万铁骑却就在家门口枕戈待旦。
于是,公孙渊迅速做了一个决定:斩杀吴国使臣,并将其首级进献给魏明帝曹叡。
将公孙世家当成一个武将也很贴切于是,在向孙权交了一份《表吴主权》之后,公孙渊又向曹叡进了一份《上魏明帝表》,言辞之中一口一个“贼权”,而《表吴主权》中的“陛下”自然也变成了曹叡。
将两份表前后相比,实在让人感到耐人寻味:“宿舒、孙综前到吴,贼权问臣家内小大,舒、综对臣有三息,修别属亡弟。
权敢奸巧,便擅拜命。
谨封送印绶、符策。
臣虽无昔人洗耳之风,惭为贼权污损所加,既行天诛,犹有余忿……臣父康,昔杀权使,结为雠隙。
今乃谲欺,遣使诱致,令权倾心,虚国竭禄,远命上卿,宠授极位,震动南土,备尽礼数……愿陛下原其逾阙之愆,采其毫毛之善,使得国恩,保全终始矣。
”如果公孙渊真的降了吴,三国格局便是如此在这里,公孙渊派宿舒、孙综二将出使孙吴成了“诱敌之计”,其与孙权之间的仇恨更是从其父公孙康那一代便开始了。
洋洋洒洒近千字,最后表明诈降孙吴均是对曹魏的一片赤诚,只求曹叡能保全公孙渊的终始……刚刚封公孙渊为“督幽州领青州牧辽东太守燕王”的孙权由此可谓受到了平生最大的耻辱,怒气攻心之下欲渡海征辽东,在薛棕等人的苦谏下才作罢。
而公孙渊先后背叛了曹魏与孙吴,反而在进《上魏明帝表》之后被曹叡加封为大司马,封乐浪公,其爵位比起公孙度更加显赫。
曹叡不啰嗦,一心要拿辽东不过公孙渊毕竟非久居人下者,其祖父都能说出“我王辽东,何永宁也”的豪言壮语,更何况实力更加雄厚、野心也更为膨胀的公孙渊。
景初元年(237年),公孙渊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置百官有司,遣使者持节,假鲜卑单于玺,封拜边民”,一副天子气派。
七年级历史三国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三国地图知识点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历史时期,本文将介绍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关于三国地图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
一、三国时期的地图三国时期是历史上一个相当复杂的时期,由于各个势力的地域范围和政权更替,地图也随之变化。
以下是三国时期地图的部分重要地区。
北方地区:主要是中原地区,都城汉中(西安),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并州(今山西省),豫州(今河南省)南方地区:包括江南地区和南中地区,都城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零陵(今湖南省永州市),荆州(今湖北省荆州市)西南地区:主要是巴蜀地区和南中地区,都城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东北地区:主要是辽东半岛地区,都城龙城(今辽宁省丹东市)二、关于三国时期的地域变迁1.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发动了对于荆州和南中地区的战争,击败了当地的统治者刘表。
刘表死后,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则趁乱夺取荆州。
2. 214年,刘备击败了孙权的部将黄祖,占领了江陵,逐渐控制了三江口的地区。
3. 219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称帝,建立了魏国并废黜刘备的吴国帝号,使得吴国与魏国结下敌对关系。
4. 222年,刘备去世,其子刘禅袭位,自立为蜀汉皇帝,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三国之间的战争和统治由于地域和资源的差异,三国之间不停地发生战争。
以下是历史上的主要战争:赤壁之战(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联合对抗曹操的东吴北伐,最后在赤壁打败曹操的军队。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与袁绍为争夺中原地区发生的战争,最终曹操获胜。
夷陵之战(222年):吴国与蜀汉之间的战争,吴国最终取得了胜利。
四、三国地图知识的重要性了解三国时期地图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
深入了解地域差异和资源分布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五、总结以上便是七年级历史课程中三国地图知识点的简介。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历史时期,也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关注、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了解我们的祖先们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涨知识】辽宁在古代叫什么?
【涨知识】辽宁在古代叫什么?辽宁今天小编就将自己整理的封建王朝时期辽宁的归属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品阅。
1.秦朝——辽东郡、辽西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在辽宁地区分别设置了辽东郡、辽西郡。
2.西汉——幽州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元封五年(106年),划分天下为十三州,辽宁属幽州。
3.东汉——幽州东汉时期在辽宁地区又增设玄菟(音兔)郡和辽东属国。
4.三国时期——辽东三国时期辽宁属曹魏,其中著名的郭嘉遗计定辽东、司马懿平定辽东等都事关辽宁。
5、晋朝——幽州后称平州为州郡县时代。
辽宁地区为幽州,后分置幽州土地为平州,州下设有辽东郡、昌黎郡、玄菟郡、辽西郡等,郡下置县。
6、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辽宁主要为慕容氏诸燕所统辖。
因其政权持续时间不长,战乱凭仍,该时期辽宁所称为何很难细究,故有待专家学者分享更多新的研究成果。
7、南北朝——平州后称营州(朝阳)南北时期,辽宁属于北朝管辖,先后被北魏、东魏、北齐统治。
因为此时忙于与南方和西方争霸,被高句骊占领的辽东地区也搁置了下来。
8、隋朝——辽西隋代在辽宁地区设有柳城郡、辽西郡、郡下设县。
辽东被高句骊占领,因此此时辽宁只有辽西地区为隋朝统领。
9、唐朝——河北道、安东都护府唐代,始行道、州、县三级制,辽宁地区归河北道管辖。
道下设营州上都督府、安东都护府,府下设有州县。
从晋元兴三年至唐乾封三年(404年-668年),辽河以东被北方民族政权高句丽所占据,其所设行政建置为城邑建置机构。
10、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仍,辽东地区失去中原庇护亦为契丹所占领,值得注意的是,辽宁于此以前长期为汉地谨遵中原王化,但是自契丹占领之后。
屡为异族占领,逐渐人才凋敝文化衰落经济废弛,让人惋惜。
11、辽——东京道辽阳府金——东京辽阳府辽代,在辽宁地区设有东京道,道下设有府州县。
金代在辽宁地区设置有咸平路、东京路、路下设有州县。
辽金时期的基层建置机构州、县数量大,隶属关系繁杂,是辽宁地区普遍设置、广泛开发的时期。
辽东郡—搜狗百科
辽东郡—搜狗百科《前汉书·地理志》载:“辽东郡,秦置:属幽州,县十八:襄平、新昌、无虑、望平、房、侯城、辽队、辽阳、险读、居就、高显安市、武闪、平廓、西安平、文、番汉、沓氐”。
襄平为新昌、无虑、辽阳等十八县之首县。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怀化一带)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康熙二十年(1681)年《辽海丛书》第三集《辽阳洲志》建置沿革条载:“粤稽辽阳周武王时封箕子于朝鲜界。
战国属燕秦属辽东郡。
汉置辽东郡,领襄平、辽阳等十八县。
东汉改辽阳县属玄菟郡,魏属辽东郡,晋改辽东郡为国省,辽阳入襄平。
隋为高句丽地,唐平高句丽置辽阳属安东都护。
渤海改属东平郡”。
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古冀、青二州地。
舜分冀东北为幽州,即今广宁以西地;青东北为营州,即今广宁以东地。
战国属燕。
秦置辽东、辽西二郡。
汉初因之。
武帝拓朝鲜,并割辽东属邑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
昭帝省临屯、真番郡。
后汉因之,后为公孙度所据度自称平州牧,传四世。
魏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击灭之。
三国魏置东夷校尉,治襄平,而分辽东、昌黎《晋志》:昌黎郡,魏置、乐浪、玄菟、带方带方郡,公孙度置五郡置平州。
晋改辽东郡为国,仍隶平州《通典》:魏因公孙度之旧,分辽东五郡置平州,后还合幽州。
又东夷校尉居襄平,后改为护东夷校尉。
晋咸宁二年(276年),仍置平州,治襄平。
大兴三年(320年),为慕容廆所据按《燕录》:慕容廆于晋太康五年始袭位。
东晋太兴二年(319年),始逐平州刺史崔毖,据有辽东。
四年(321年),始拜为平州牧。
初置即以廆为刺史,误也。
太和五年(370年),属于苻秦。
后又属于后燕晋太元十年(385年),高句丽寇辽东,后燕将王佐救之,为高句丽所败。
辽东、玄菟遂陷于高丽。
是年,慕容农复取之。
后为高句丽所据《十六国春秋》:慕容熙光始二年(402年),高句丽陷平州。
五年(405年),伐高句丽,不克。
郭嘉遗计定辽东
郭嘉遗计定辽东概述《三国演义》中的郭嘉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智囊,以其聪明才智闻名于世。
在战争筹划和军事谋略方面,郭嘉的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重点讨论郭嘉在定辽东方面所起的作用。
定辽东背景公元211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出兵攻打东吴。
吴国君主孙权得知此消息后,感到非常不安,决定向北方的辽东派遣大军,试图以此牵制蜀汉。
辽东地处关键位置,如果吴国成功占领辽东,将使蜀汉军队的后方受到威胁,分兵应对无疑会削弱他们的力量。
郭嘉的遗计当时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得知吴国将派遣大军进攻辽东后,意识到这将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决定向郭嘉请教,以寻求解决办法。
郭嘉思考片刻后,给出了一份称为“郭嘉遗计”的谋略。
郭嘉的遗计分为两部分。
首先,他建议蜀汉与北方鲜卑族建立联盟,以便抵御吴国和东吴的威胁。
其次,他提议在辽东地区宣扬蜀汉的声誉,以争取当地百姓的支持并削弱吴军的影响力。
鲜卑联盟的建立郭嘉认为,与鲜卑族建立联盟是解决辽东问题的关键。
鲜卑族是辽东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与吴国并无矛盾。
通过与鲜卑族交好,蜀汉可以得到可靠的后援,以应对吴军的挑战。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郭嘉建议派遣特使前往辽东,与鲜卑族首领进行洽谈。
特使应该带去珍贵的礼物,并向鲜卑族承诺保护他们的领土和利益。
通过这种方式,蜀汉可以与鲜卑族达成协议,确保他们的支持。
宣扬蜀汉声誉除了与鲜卑族的联盟外,郭嘉还提出宣扬蜀汉的声誉来争取辽东百姓的支持。
通过在当地宣传蜀汉的功绩和施政成果,蜀汉可以赢得辽东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这将削弱吴军在辽东地区的影响力,使其难以进行有效的战略行动。
郭嘉建议,派遣文官和军队人员前往辽东,与当地官员和百姓进行交流。
他们应该向辽东百姓讲述蜀汉的兴盛和繁荣,以及蜀汉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和支持。
通过这种方式,辽东百姓将更倾向于支持蜀汉,迫使吴军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
郭嘉遗计的效果郭嘉的遗计最终被采纳,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蜀汉与鲜卑族建立了紧密的联盟关系,确保了蜀汉在辽东的地盘。
辽东公孙氏政权略述
提要:汉末魏初,公孙氏以辽东郡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地方割据政权。
由于特定的历史机遇,加上这个政权也能较适当地处理与中原政权的关系,它得以偏安东北。
东北自古以来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公孙氏政权有力地加强了华夏文明在这里的影响,对东北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学术界至今尚未对这个政权的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旨在利用有限的文献材料,描述出公孙氏政权的基本轮廓。
关键词:辽东公孙氏东夷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后人往往将视线集中在魏、蜀、吴的兴衰成败,却忽视了发生在三者之外同样重要的历史。
东汉帝国的东北边疆,曾出现过一个维持了五十多年的割据政权,因为由公孙氏家族世代掌握,并以汉辽东郡为中心,习惯上称为辽东公孙氏政权。
这个政权一边在中原群雄如曹操、孙权之间巧妙周旋,在中原板荡的年代偏安了半个多世纪;一边称霸辽东,东拒高句丽,北抚夫余,南服韩、濊,空前强化了华夏文明在东北地区的影响。
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政权,还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
公孙氏政权的史事仅见于《三国志》及裴注,以及更晚写成的《后汉书》中。
《三国志》将辽东的创业者公孙度与陶谦、张杨、公孙瓒列入同传,只作为一个不识大义负隅顽抗的地方军阀看待,这一认识在古代史家中颇具有代表性。
辅助性的材料,主要是一些关于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古籍,特别是12 世纪朝鲜学者金富轼的《三国史记》[1],这本书主要依据汉文典籍写成,关于这段历史,虽然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但与《三国志》往往冲突错乱,用起来要格外小心。
除了古籍的记载,考古的成果也能提供一点线索,汉魏晋时期,辽东地区以及东夷故地的考古发现还是很丰富的。
可以参看《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的第9、10两册。
[2]但是考古发现往往时限含糊,很难确定到某一个百年,更何况公孙氏政权只存在了半个多世纪。
以上这些,几乎就是原始材料的全部了。
值得一提的是,孙进已、艾生武、高雅风等一批学者编的《东北古史资料丛编》的第一、二卷[3],仔细搜罗了各种古籍中关于东北的文字,极大方便了东北地方史的研究,本文的写作也颇得其便。
三国时期除了三国还有一个政体,刘备孙权都怕它
三国时期除了三国还有一个政体,刘备孙权都怕它本文导读:公元190年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政权。
这个自立的政权要比袁术还早七年。
辽东政权位于东北方向,他们一方面与中原群雄巧妙周旋,另一面称霸辽东,东拒高句丽,在东北地区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地位。
辽东公孙氏政权经历了四任君主,延续了四十九年。
这个数字比起蜀国四十三年还要多上六年。
军事实力上也不可小视,辽东公孙氏政权在全盛时也近十万兵力,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也不过如此,在军事实力上看与蜀国不相上下。
东汉末年能够成为一方诸侯的大多都是名门贵族,公孙度却是个例外。
公孙度最初只是玄菟郡的一任郡吏,后因为同郡徐荣的举荐才得以担任辽东太守。
公孙度担任辽东太守后四处征兵,打击辽东地区其他势力。
当时中原正处于混战,公孙度趁中原混乱之时,在辽东地区稳住了阵脚。
在《三国志·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中记载了公孙度从一郡吏到称霸辽东的过程:“度少时名豹,又与琙子同年,琙见而亲爱之,遣就师学,为取妻。
后举有道,除尚书郎,稍迁冀州刺史,以谣言免。
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
度起玄菟小吏,为辽东郡所轻。
先时,属国公孙昭守襄平令,召度子康为伍长。
度到官,收昭,笞杀于襄平市。
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无恩,皆以法诛,所夷灭百馀家,郡中震栗。
东伐高句骊,西击乌丸,威行海外。
”高句丽在东北亚地区一直都是战斗力超强的军队,与中原的战事中屡屡挫败朝廷大军。
公孙度得以在这样的环境中称雄东北亚,其军事统帅才能可见一斑。
其实公孙度不仅有着超高的军事才能,在政治上也很有才华。
除此之外,公孙度还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
《三国志·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中记载:初平元年,度知中国扰攘,语所亲吏柳毅、阳仪等曰:“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
”当中原诸侯还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公孙度就一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最深远影响汉族的民族——鲜卑,慕容复的祖先,辽东三部
最深远影响汉族的民族——鲜卑,慕容复的祖先,辽东三部看过《天龙八部》的人,北乔峰,南慕容一定耳熟能详,慕容复一生想光复的大燕是什么样的国家,是谁开创的,他的祖先是鲜卑族的哪一部,今天我们就继续说说鲜卑族的这一支—慕容鲜卑。
辽东是鲜卑人崛起的地方,也是历来鲜卑势力最为强盛的地区。
到了三国时期,辽东已经形成了以三大家族为中心的三部(注意这里所说的辽东三部和前文提到的鲜卑三部并非一个概念),他们按地理位置自东向西分别是:宇文鲜卑、慕容鲜卑和段氏鲜卑。
正如当时中国的三足鼎立之势一样,辽东鲜卑的形势也是三国相争,互不相让。
辽东三部即东鲜卑慕容鲜卑位于辽东鲜卑的中部。
曹魏初年,慕容家族的首领莫护跋率领其部内迁到辽西一带,司马懿讨伐公孙渊,莫护跋作战有功,被封为率义王,在辽西的昌黎大棘城北(今辽宁省义县西北)建国。
当地人常戴一种叫做步摇冠的帽子,莫护跋看到觉得很漂亮,就把自己的头发束起来,也戴起了这种帽子。
他们部落里的人看到莫护跋,都叫他步摇,由于口音不纯正,这个称呼传来传去,就被传成了慕容。
莫护跋倒也不介意,索性就把慕容作为了自己的姓氏。
莫护跋的孙子慕容涉归的时候,因为征讨立了功,被晋武帝司马炎封为鲜卑大单于,慕容部又迁到了辽东郡的北部,这才开始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慕容涉归慕容涉归死后,他的弟弟慕容耐乘机夺取了本该属于涉归之子慕容廆(wei3)的单于之位,并且派人谋杀慕容廆。
慕容廆亡命到辽东的汉人家中,才算逃脱了灭顶之灾。
不久,慕容耐被手下人所杀,慕容廆被迎接回来成为慕容部的首领。
慕容廆年少时就是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曾经被人誉为“命世之器,匡难济时”之才。
他上台之后也的确有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打算,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讨伐宇文鲜卑。
宇文鲜卑出自慕容鲜卑东北的辽东塞外,所处的地方比慕容鲜卑更为偏僻。
尽管号称东胡鲜卑部,但其语言却与鲜卑语颇为不同,倒与匈奴人相近,据说是南匈奴单于的远亲。
宇文部和慕容部历来不和,所以慕容廆一上来就要出兵攻打宇文部。
魏明帝曹叡派谁灭辽东
魏明帝曹叡派谁灭辽东
公元238年,魏明帝曹叡派司马懿出兵灭辽国。
公元238年,司马懿奉魏明帝曹叡之令,率军平辽。
8月攻破襄平城,成功灭辽。
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公孙氏一直占领着辽东地区。
随着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加快,一度依附于魏国,但始终离心离德,暗中与东南的吴国政权勾结。
景初元年(237年)七月,公孙渊自立为王,是为燕国,并在魏国边境进行骚扰。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派时任太尉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双方在襄平展开激战,八月城破,公孙渊被俘。
自此辽东地区直接归于魏国统治。
魏明帝灭辽国的影响。
曹魏平定辽东后,对东北亚有即时性的重大影响,因为各国无论是想争霸或者争盟友,考虑的对象是由公孙渊变成魏。
其中以有内外部压力的邪马台国最为积极,故魏也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连同大使难升米也获得率善中郎将,假银印青绶。
日本从海路至带方,再走陆路至中原的中日外交再次开通。
卑弥呼死后发生内乱,结果要由魏廷裁决,由壹与继位才平息纷争,可见魏的影响力之大。
公元238年,魏明帝派司马懿灭辽国。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
彼时,曹休、曹真、张郃等名将已经去世,司马懿成为魏明帝曹叡的最大仰仗。
在出发之前,司马懿向魏明帝曹叡表示:“去百日,回百日,攻战百日,用六十天休息,一年时间足够了。
”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从京师洛
阳出发,经孤竹,越碣石,同时幽州刺史毌丘俭从征,鲜卑、高句丽等也出兵,还有从海路攻带方、乐浪二郡。
三国干涉还辽名词解释
三国干涉还辽名词解释
三国干涉还辽:19世纪末俄、德、法三国为了各自的侵略利益,联合干涉日本,要求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事件。
19世纪末,沙俄为争霸远东,开始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中国东北地区成为沙俄重要的侵略目标。
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侵占了中国辽东半岛,并在随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
沙俄得知后,立即联合德、法两国对日本施加压力。
1895年4月23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分别向日本政府递交了内容相同的声明,“劝告”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
在三国的联合压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同意“放弃对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条件是向中国增索赔款3000万两。
11月8日,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驻华公使林董在北京签订《中日辽南条约》,规定:1895年11月16日中国将库平银3000万两交与日本后,日军即于3个月内从辽东半岛撤走。
日本还辽后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向中国索取种种权益。
沙俄诱逼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逐步使中国东北地区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末变乱之初,辽东公孙氏主要立足于自保,对各方势力持观望态度。公孙度亡,公孙康继之。
当曹操攻破袁绍父子,袁熙、袁尚引数千骑奔辽东,公孙康的观望态度正是被郭嘉一眼看破而利用之
,留下遗书让曹操不要急于攻击,进而招抚之。公孙恭当日分析说:“袁绍在日,常有吞辽东之心;今
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若容纳之,后必相图。不如赚 入城
,对遥远的辽东,只能先以拉拢为主。
公孙康死后,他弟弟公孙恭继位,这个人身体有病,生性懦弱,没有统治能力,而公孙康的私生
儿子公孙渊偏偏是个雄才,不安于下位,后夺权自立。曹睿封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233年,孙
权遣张弥、许晏赍金珠珍玉赴辽东,封渊为燕王。渊惧中原,乃斩张、许二人,送首与曹睿。睿封
野心被激发和膨胀,加上辽东经过几代移民的开发,公孙氏经过几代的积累,经济基础和军力都已
经大大增强,有了独立的基础。而从曹魏一方面讲,到曹睿时期,司马懿大权独揽,经济和军事方
面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司马懿为了发动对蜀、吴的全面战争,必定
首先要加强对内部割据势力的控制,也就是说,他已经不允许公孙氏在辽东割据逍遥了。
另外,当地物产较为丰富,经济上比较容易自己自足,也是能够较为安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太史公对于辽东之风俗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昔箕子违衰殷之运,避地朝鲜。始其国俗未有闻也,
及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遂乃邑无淫盗,门不夜扃,回顽薄之俗,就宽略之法,行数百千年,故东
夷通以柔谨为风,异乎三方者也。苟政之所畅,则道义存焉。仲尼怀愤,以为九夷可居。或疑其陋。
。所以见了公孙度,管宁只谈了谈经典学术,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闭口不谈。
拜见过公孙度以后,管宁没有再住驿馆,而是找了一处荒山野谷,自己搭个简易房子、挖个土窑居
住。并且是居住在郡北荒凉的地方(其他流民大多住在靠近中原、地理及气候条件较好的郡南)。
被司马懿平定为止,前后一共存活了48年之久,可以说是除了三国外最长寿的一国了.但是现存的史料
对辽东的内容所写很少,所以基本上这篇三国时期的辽东就能概括了.
辽东从189年-238年的半个世纪中,可以长期没有战乱,并且是一片隐士的乐土.
渊为大司马、乐浪公。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孙权当然是为了分裂、牵制曹魏才拉拢公孙渊,而公孙
渊却主要是把孙权的加封作为有曹魏谈判和要求更大权力的筹码,因为他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孙
权是不可能给予他实质性的帮助和支持的。
随着魏蜀吴三国相继称帝,时代精神已经发生变化,“只要有权力,谁都可以称皇帝”,人们的
中杀之,献头与曹公,曹公必重待我。”辽东的力量毕竟是单薄的,经济基础和军力皆不足与中原大军
抗衡,就是要在一个适当的时机找一个最有力量的靠山。所谓时机,就是要在一个能够体现自己重要
性的时候,让自己的归顺显得有分量,有讨价还价的筹码,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持其家族势力在辽东的
权力。通过袁熙袁尚事件,他们的目的基本达到了,当然这也是因为曹操当时还要面对多家对抗势力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亦徒有以焉尔。其后遂通接商贾,渐交上国。而燕人韂满扰杂其风,
于是从而浇异焉。老子曰:“法令滋章,盗贼多有。”若箕子之省□文条而用信义,其得圣贤作法之原
矣!
到三国时期,公孙度继承先辈功业而统治辽东。公孙度对中原来避难的人是欢迎的,因为他们
不仅带来劳动力,更带来中原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所以公孙度为管宁等士人专门腾出驿馆来供他们
襄平城。史载“公孙渊求和,司马懿不允”,反映出司马懿的战略目的是要完全消灭公孙氏的割据势
力。城破后,公孙渊及子公孙修率数百骑突围东逃,被追斩于梁水(辽水支流)上。魏军入城屠杀兵
民7000多人。司马懿征辽东获胜,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相继归魏。
辽东的公孙家能够在乱世之中从189年公孙度开始割据,到238年公孙渊反乱
尉官,遂弃领东地,悉封其渠帅为县侯,皆岁时朝贺。”东汉时,玄菟为辽东的一个郡。史载“永康元
年,王夫台将二万余人寇玄菟,玄菟太守公孙域击破之,斩首千余级。至灵帝熹平三年,复奉章贡献
。夫余本属玄菟,献帝时,其王求属辽东云。”公孙氏数代积累,成为辽东主要的统治家族。
汉末变乱之初,因黄巾势力基本未侵蚀到辽东,辽东成为中原人避乱的乐土,避乱者中较为出名
的有管宁、邴原、王烈和太史慈(后者时间较短)。《资治通鉴》载,管宁避难辽东,所居之处,旬
月而成邑。是讲当时在辽东的许多中原流民,感于管宁的贤名,都来投靠他,在管宁的土窑周围搭房
子居住,不多久,这地方就像个村镇一样热闹了。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流民能在异乡的辽东找
到一小块乐土是很不容易的,都有忧患意识,加上当地开化较晚,民风较淳朴,所以比较容易教化。
三国时的辽东指今辽宁省辽阳市以南及辽河以东之地,广义上包括今辽宁全部,吉林一部分,
河北东北部,还有朝鲜北部一部分。由于山水阻隔和气候的差异,辽东在地缘政治上形成一个较为
独立的区域。
西汉时在朝鲜北部置乐浪郡,后来政治控制力减弱,乐浪郡辖地较前已缩小。“建武六年,省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景初元年,魏召公孙渊入朝,公孙渊知其为调虎离山,乃发兵反,并击退来攻的幽州刺
史,自
立为燕王,置百官,改元绍汉元年。公孙渊实是被逼无奈才反的。
景初二年正月,司马懿征辽东。凭借优势的兵力和正确的战略,很快击败公孙渊的主力并进围
居住。
对公孙度来说,肯定有招纳拉拢管宁等人做属下的意思。因为公孙度实际上是个地方军阀,面
对中原大乱,进而有趁火打劫,大捞一把的企图,退而有划地自保的必要,他非常需要有能人辅佐
他。可是,管宁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鲁肃,没有什么“隆中对”“榻上策”好谈的,他们几个到辽东
来,就是想做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