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隐喻的语义功能及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与中国语文及文化
浅谈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与中国语文及文化参考资料《隐喻的丑闻: 隐喻与符号学》,《诗学》1983年雅各布森,r。
(2014)。
结束语: 语言学和诗学。
在杰克逊和普林斯(主编) ,《抒情理论读者: 评论选集》(350-449页)。
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芝加哥: 芝加哥大学新闻稿。
舒(2004)。
隐喻与转喻: 异同。
外语杂志语文,摘要:引用本文: (2021)。
隐喻与转喻: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中国语言与文化。
开放期刊现代语言学。
传统修辞学理论把隐喻和转喻视为两种文学现象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并不是一种修辞手段,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一种修辞手段但是,当前对隐喻和隐喻的研究转喻仍然局限于英语语言世界,因此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隐喻和转喻的知识和研究本文首先从隐喻的角度对隐喻进行了概述然后,阐述了这些认知语言学的不同之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分析了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此外,本文还分析了隐喻和转喻的区别根据中国文化背景举例说明。
关键词隐喻,转喻,认知语言学,汉语言文化1. 隐喻的历史演变及其意义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人文学科的概念和范围得到了发展人们如何理解语言也经历了长期的变化隐喻和转喻经常存在于语言学领域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文学和修辞是两种并行的修辞策略隐喻和转喻并不存在于文学范畴中马克·约翰逊和乔治·莱考夫进行了一项深入的研究认为隐喻是充分解释人性的关键在他们的研究中,经验主义方法初步探索了不仅回答了语言,真理和理解的问题同时也回应了日常生活的意义。
1980年Lakoff & Johnson 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年隐喻系统研究的正式开始不仅如此,这本书还颠覆了人们对认知语言学的理解从那时起,隐喻研究已经实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认知转向。
Lakoff & Johnson 从语言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他们最大的贡献在于初步建造了概念系统理论和隐喻的本质,并开辟了新的思路他们对隐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隐喻的概念同时,他们在隐喻方面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更重要的是,它们在相关的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此,以隐喻理论为依托,不同领域的学者对隐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如文学、法律、语言、哲学、科学等等,都运用了隐喻,丰富我们的视野,深化不同学科的深度。
英语隐喻的理解
英语隐喻的理解摘要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种人们熟知的生动语体。
但由于隐喻的意义取决于词汇的创造性运用,且有赖于一定的想象力和具体的语境,这给准确理解英语隐喻句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对英语隐喻的理解及其教学作了探讨,希望对学习者和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隐喻理解想象力词汇运用隐喻(metaphor)是一种神奇的语言现象。
作者用其魔幻般的文笔把一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和内涵转嫁于另一事物之上,触动读者的心弦,在读者身上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隐喻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揭示“知识的获取和交流”以及语言知识的本质和局限,所以长期以来语言学和哲学家对隐喻怀有浓厚的兴趣。
事实上,隐喻是极其难以理解的,其中涉及到词汇的创造性运用,还要求读者具备较宽的知识和较丰富的经历,对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作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1 隐喻的意义取决词汇的运用在隐喻中,词汇可以用来抬高和贬低、祈祷和宣传、描写和规定。
不同的词汇运用反映了作者不同的用意,也表达了各种话语的不同意义。
隐喻中的词汇运用,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去注意那些具有非命题性质的各种事物或现象,给人以想象、回味的空间。
比如“Ideas are food”这一隐喻通过“food”来理解“ideas”,其作者向我们展示了“ ideas”的丰富内涵。
如果想知道“food”和“ ideas”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恐怕谁也拿不出一套完整的答案,我们可以至少作如下几种诠释:(1)Ideas can be digested.(2)Ideas can be swallowed or devo-ured(3)Ideas can be nourishing.(4) I can leave a good or bad taste in our mouths.(5) Ideas can offer us some food for thought.(6) Ideas can be spoon-fed.词汇的运用有拙劣和高明之分。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语法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中。
其中,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尤为常见,它在构建科技英语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名词化语法隐喻及其在科技英语中的语篇衔接功能。
名词化语法隐喻是指通过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来表达动词或形容词的含义,从而使语言更加简洁、客观、专业。
在科技英语中,由于需要描述复杂的概念和过程,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尤为常见。
构建语义关系: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可以用来构建语义关系,使语篇中的句子之间更加连贯。
例如,使用名词化的动词短语“施行手术”可以简洁地表达“做手术”的含义,使句子之间的更加紧密。
提升信息密度:名词化语法隐喻还可以提高语篇的信息密度。
通过将复杂的动作或状态抽象为名词,科技英语可以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例如,“执行任务”这个名词化短语可以简洁地表达“完成任务”的含义,大大提高了信息密度。
增强客观性: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可以增强科技英语的客观性。
通过将主观感受或动作转化为客观的名词,名词化语法隐喻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提高表达效率: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可以提高表达效率。
使用名词化的短语可以减少冗余的表述,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进行实验”这个短语就比用“做实验”更加简洁高效。
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构建语义关系、提升信息密度、增强客观性,还可以提高表达效率。
对于科技英语的学习者和使用者来说,理解并掌握名词化语法隐喻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翻译研究中,语法隐喻一直是一个备受的话题。
语法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通过改变语法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义和语用功能。
在翻译过程中,语法隐喻为译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转换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语法隐喻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语法隐喻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改变语法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英汉语概念隐喻体系的异同
英汉语概念隐喻体系的异同
英语和汉语的隐喻体系存在一定的异同。
在英语中,隐喻通常是通过比喻或者拓展来表达的,而在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了象征性的表达方式。
此外,英语中的隐喻往往更加直接和明了,而汉语中的隐喻则更加隐晦和抽象。
英语中的隐喻常常通过比喻来表达,例如:"Time is money."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就是时间和金钱一样宝贵。
汉语中的隐喻更多地使用象征性的表达方式,例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句话描述的是美丽的自然风景,但实际上是在比喻人生短暂如烟。
另外,英语中的隐喻往往更加直接和明了,而汉语中的隐喻则更加隐晦和抽象。
例如:"He has a heart of stone" 表示他冷酷无情,而"他心如铁石"则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是更加隐晦。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隐喻是指通过对比、类比、联想等手法,将某一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事物或概念相联系、相沟通的修辞手法。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隐喻翻译一直是汉英翻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隐喻汉英翻译的原则,并从语义、语境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隐喻汉英翻译需要准确传达原文的隐喻意义。
隐喻是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体现,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不同的隐喻形式和含义。
在隐喻翻译中,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隐喻意义,并在目标语言中选择适当的隐喻表达方式。
例如,汉语中常用植物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心如蛇蝎”、“眉飞色舞”等,而英语中可能会用动物或其他比喻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因此,译者需要充分理解隐喻的文化背景和内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其次,隐喻汉英翻译需要考虑语境因素。
隐喻是建立在具体的语境之上的,同样的隐喻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译法。
在翻译中,译者需要综合考虑原文的语境和目标语言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翻译策略。
例如,汉语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句常用来形容某种境界或情感,如果直译成英语可能会失去原文的隐喻含义。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选择对应的英语隐喻,如“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最后,隐喻汉英翻译需要注意文化差异。
各个文化之间隐喻的使用和理解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中需要注意不同文化中隐喻的差异,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汉语中的“黄粱一梦”隐喻为一场虚幻的梦境,而英语中可能更常用“a pipe dream”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译者需要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选择能够传达原文隐喻意义的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隐喻汉英翻译需要遵循准确传达原文意义、考虑语境因素和充分了解文化差异等原则。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还需要注重对原文的深入理解和目标语言的合理运用,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同时,隐喻翻译也需要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迁而不断演变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理解的需求。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隐喻理解和英汉互译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隐喻理解和英汉互译作者:韦孟芬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年第04期一、隐喻本质的认识隐喻在日常语言中无处不在,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谈论和思考抽象概念和现象的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
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曾经说过,“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
人们对隐喻的本质研究众说纷纭。
英语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English)中描绘的隐喻是“an implied comparison be tween two or more unlike things achieved by identifying one with the other”,这里把隐喻当作是一种修辞手段,是传统的观点。
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在他的名著《诗学》和《修辞学》当中阐述到隐喻是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的修辞现象,属于比喻语言,是一种修辞格。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隐喻研究从传统的修辞学角度转向语言学角度形成了隐喻的语义观,认为隐喻是一种新的意义创生的语义现象。
将隐喻提升到句子层次作为一种语义现象进行考察,突破了传统隐喻观把它看作是一种词语层次的修辞现象的局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隐喻研究中形成的语用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以词为焦点,句子为框架的语用现象,语境制约隐喻的确认和理解。
这样就把隐喻提升到更广阔的言语环境中作为一种话语现象来考察其意义。
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研究专著《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不仅仅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段和一种语言现象,更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解释世界的视角。
束定芳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概括了隐喻本质:(1)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2)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3)隐喻是两个不同语义领域的互动;(4)隐喻是一种述谓现象。
隐喻认知的文化差异
隐喻认知的文化差异隐喻是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手段之一,它与我们的日常交流密不可分。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往往会影响隐喻的理解和使用方式。
因此,研究隐喻认知的文化差异是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隐喻认知的基本理论隐喻认知是指对隐喻的解读过程,在英美语言学研究中被称为隐喻视角(metaphorical perspective)。
早期的隐喻理论,主要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抽象转移概念。
他认为,隐喻是一种从一个领域(即类比比喻的“源领域”)中借用概念,应用到另一个领域(即“目标领域”)的概念。
例如,“他是一个太阳”,将太阳作为源领域,以表现目标领域(即“他”)的热情活力等特征。
但是,这种解释方式无法解释某些抽象语言的隐喻,例如“理论是一张网”,“时间是一条河流”等。
因此,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的理论。
他们认为,人类认知基础是通过感官和身体经验形成的,通常使用的抽象概念和词汇是基于我们与环境的交互过程所产生的。
隐喻并不是语言中的附加元素,而是概念之间的映射,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领域中的概念,通过与其他领域进行类比、映射、转化,来理解另外一个领域中不同的概念。
例如,“爱情是一座山峰”,我们通过借用山峰的特征,来理解爱情中的难以攀登、艰难曲折等特征。
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不同类型的隐喻,这些隐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隐喻认知过程。
例如,基本隐喻是一种基于身体、空间与时间领域的映射,例如“上下”,“左右”,“进入”等,它们是我们日常交流中最为常见的隐喻类型。
同时,引申隐喻是在基本隐喻的基础上进行的映射,例如“情感是热度”、“时间是空间”等。
而合成隐喻则是在多个隐喻映射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例如“人生是一场旅程”,由“人生是时间”和“时间是旅程”两个隐喻组成。
二、隐喻认知与文化差异隐喻的理解和使用往往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
由于文化的不同,人们生活的环境、感受到的体验、接受的教育等方面也不同,因此可能会导致不同文化间隐喻的映射方式也不同。
英汉隐喻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分析
英汉隐喻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分析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英语和汉语所依托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英汉隐喻在表达和理解上也呈现出诸多不同。
深入探讨英汉隐喻的文化差异,并分析相应的翻译策略,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提升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英汉隐喻的文化差异(一)宗教信仰的影响宗教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和中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具体的宗教内容和信仰方式大不相同。
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圣经》中的诸多典故和意象常被用于隐喻表达。
例如,“the forbidden fruit”(禁果)隐喻那些诱人但被禁止的事物。
而在中国,佛教和道教对文化的影响较大,像“临时抱佛脚”这样的隐喻,反映了佛教在人们思维和语言中的渗透。
(二)历史典故的差异英美国家有着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成为隐喻的来源。
比如,“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意指遭遇重大失败,这源于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的惨败。
中国历史悠久,丰富的历史典故也被广泛运用在隐喻中,“鸿门宴”就常用来隐喻不怀好意的宴请。
(三)风俗习惯的不同风俗习惯的差异也导致了英汉隐喻的区别。
在西方,白色通常象征纯洁和美好,“a white day”表示吉祥的日子。
而在中国,白色多用于丧葬场合,常与悲伤、不祥相关。
(四)自然环境的差别英国是一个岛国,航海业发达,很多与海洋、船舶相关的隐喻常见于英语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和农耕在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瑞雪兆丰年”这类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隐喻十分常见。
(五)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较为直接和线性,注重个体和逻辑分析。
这在隐喻表达上体现为直接、明确。
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偏向综合和迂回,更强调整体和意境。
例如,英语中说“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直接表达爱一个人就要接受他的一切,而汉语的“爱屋及乌”则更具含蓄和形象性。
论英汉隐喻差异与跨文化英语教学
论英汉隐喻差异与跨文化英语教学随着人际交流的密切,对语言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但是,在对语言进行转换翻译的时候难免会因为文化的差异出现很多的尴尬,对等的俗语成语却表达了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意思,这与英汉隐喻有很大的关系。
要想有流利准确的英语,就要懂得这些英汉隐喻的差异性。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去找到英汉隐喻的相同点和异同点,从这些分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不断地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英汉隐喻跨文化差异英语教学区别对待在英语中,大约有百分之七十都是来自于隐喻的。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的方法、语言现象,是来源于生活的,与人们生活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中,在英语中经常出现的谚语、俗语等包含了隐喻的结构,这些作为人类思维方式的一个体现,当然也包括了人的创造性,形成了逐步扩展的隐喻。
所以,这些发展的要求对英语教学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
所以,我们必须结合文化因素来认知英汉语中的表达结构,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英汉隐喻的共性无论哪个国家,人们必然会在生活中存在着共性的事物,这些事物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也有相通之处,包含了自身对世界的共识。
这些共性包括了在结构、方位和本体隐喻等方面的相似性。
在结构隐喻方面,就是将两种相似的概念叠加起来,用一种最恰当的方式去描述这个词汇。
汉语用唇枪舌剑来形容辩论,用攻击防守来交待辩论的过程。
在英语中是用战争来表达辩论这一事物,因为战争这一意象比辩论更加的形象生动,所以更能够被人们接受。
另一个相似点就是本体隐喻,就是将抽象的思想感情等无形的事物视为具体的有形的实体,能够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分辨重量形态。
例如,本体隐喻中常见的英语词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倾注爱意”等,英语词汇中的con—tainer(容器),这是人们把这些思想看做是人体中自然流露的东西,这是人类共同的经验的积累。
另外,英汉的翻译中还会出现一些相似的隐喻,是从中演变出来的。
例如,尼克松的水门事件,这是一个不光彩的事件,在后来,汉语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出现了以gate为代名词的各类门事件,这些反应出了隐喻与民族的社会形态政治文化都是有关系的。
浅谈隐喻在英语文学中的运用
浅谈隐喻在英语文学中的运用【摘要】本篇文章阐述了隐喻的具体内涵,详细分析了在英语文学中的隐喻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并从中主要指出了隐喻的三大功能。
这三个功能分别是丰富语言文学的表达功能、使英语文学的表达特征得到更好的把握、掌握认知的规律。
【关键词】隐喻;英语文学;运用一、隐喻基本含义“隐喻”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就是不明显的比喻,或者叫做“暗喻”;从它的功能上来说,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经历和理解另一种事物。
隐喻不单纯是一个语言的问题,更是思维层面的重要问题;从结构上来说,隐喻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即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
隐喻就是两域之间的潜在相似性和语义迁移的激活。
“明喻的简化形式是隐喻,将明喻缩减成一个词。
这个词被放到一个不属于它的位置上,却好像就是它的位置。
”隐喻分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隐喻是指有意识地以一种思想内容的名称替代为另一种思想内容,而广义的隐喻又叫根本隐喻或基本隐喻,它不仅仅是一种现象和修辞形式,更是语言的以及神话的概念得以表达的条件,是一种思维方式。
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定义隐喻,说隐喻是将用于某一事物构成属于另外一个事物的名称,这一转移可以是从种到属或者是从属到种,或根据类推的方式。
部分学者这样对隐喻解读:“在日常的生活中,隐喻是到处存在的,他不仅仅存在于人们的语言表达中,而且也存在于行动和思维上。
二、隐喻的主要派别1.夸美纽斯所提出的关于“种子”的隐喻。
所谓“种子”隐喻第一次是在《大教学论》中进行提出的,其所喻指的是“神圣可教性”使其成为认知思想的重要基础。
在《大教学论》中,其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种子”隐喻进行分析。
首先,其指出人是一切造物中最完备、最崇高、最美好的。
其次,其提出了德行、博学、虔信三者种子,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从而使人更加敬爱上帝、领悟生活,依据道德规律进行生存。
2.洛克提出的“白板说”隐喻。
洛克对天赋观念持反对态度,其认为知识是后得的,而能力是天赋的。
其将人心假定为白板,在上面原是没有标记的,主要靠外在力量进行塑造和雕琢。
从认知视角下研究隐喻与英汉文化差异
92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思维的特殊工具,产生于人类的身体体验。
人类通过隐喻认知事物的过程,可以归纳“认知-隐喻-认知”的过程。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它对人类思维方式,艺术创造,语言使用等的影响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
语言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
了解英汉隐喻语言中的不同特点,对于研究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英语“metaphor(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erein”,“meta”意为“超越”,“pherein”意为“负载”。
整个词的意思是指将某种东西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他所描写的是一个事物的动态过程。
最早由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修辞学》中提出来,说:“隐喻字是把属于别的事物的字,借来作隐喻,或借属作种,或借种作属,或借种作种,或借用类比字。
”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是隐喻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
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领域不断扩大,应用研究也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广泛展开。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I.A.Richards)曾经说过,“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Richards,1936:98)。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对隐喻的常见性也多有论述,钱钟书先生也指出,“理绩义玄,说理陈易者取譬于近,假象于实,以为研几探微之津逮,释氏所谓权益方便也。
古今说理,比比皆然。
”由此可见,隐喻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隐喻。
一、隐喻的本质传统修辞学对隐喻本质的认识: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做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
亚氏对隐喻的定义有四个特点:1)把隐喻当做发生在名词身上的一种现象。
2)把隐喻作为一种运动。
3)把隐喻作为一个偏离的名词的移位。
4)定义本身包含了隐喻的分类。
现代隐喻理论对隐喻本质的认识: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的认知现象。
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浅谈隐喻在英语文学中的运用
浅谈隐喻在英语文学中的运用摘要:隐喻是一种在特定文化背景中产生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英语文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本文阐述了隐喻的内涵、分类及在英语文学中的功能特点。
正确地理解隐喻,有助于丰富语言文学的表达功能,把握英语文学的表达特征和掌握认知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关键词:隐喻英语文学修辞一、隐喻内涵及功能英语中“mnetaphor”(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ora”,该词由“meta”和“pherein”合成,意思分别是“over”和“to carry”。
合起来的意思是“to carry over”(拿过来,带过来)。
西赛罗认为:“隐喻是明喻的简化形式,它被缩减成一个词。
这个词被放到一个不属于它的位置上,却好象就是它的位置。
”卡西尔将隐喻分狭义的隐喻和广义的隐喻两种:前者是指“有意识地以彼思想内容的名称指代此思想内容,后者是”基本隐喻“或根本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形式、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神话的以及语言的概念本身得以表达的条件”。
二、隐喻的类型作为人类认知和交际的常用方式之一,隐喻无处不在。
但是,不同的学者对隐喻构型再形式、内容和侧重点上的研究结果各不相同。
Lakoff&Johnson将概念隐喻分为结构隐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
纽马克将隐喻分为僵死和陈腐的隐喻、固定或标准的隐喻、以及新鲜和独创的隐喻。
从语义层面上,张秀同把隐喻分为单层隐喻和多层隐喻。
谭卫国根据英语隐喻的形式和意义将隐喻分为简明的隐喻、半隐性隐喻、隐性隐喻和复杂隐喻四种类型。
三、隐喻的基本派别(一)夸美纽斯的“种子” 隐喻“种子”的隐喻首次出现在夸美纽斯的巨著《大教学论》中,喻指一种“神圣的可教性”成为他所有认知思想的理论基石。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种子”的隐喻。
第一,他指出人乃是一切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备、最美好的。
今生是永生的预备阶段,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
隐喻的语义理解及其跨文化差异比较
隐喻的语义理解及其跨文化差异比较
王韶芳
【期刊名称】《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8)001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的认识、思维、经历、甚至行为的基础,要学好一种语言,了解、正确理解与文化相关的隐喻是非常重要的.文中从语义理解入手,对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差异从文化根源差异和英汉隐喻关系差异进行深入比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学习英语隐喻,培养地道英语的思维习惯,提高理解和表达英语的能力.
【总页数】4页(P100-103)
【作者】王韶芳
【作者单位】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4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相关文献】
1.真实条件理论和认知语义学对隐喻理解机制的交叉接口研究 [J], 孙毅;陈朗
2.利用框架语义学理论理解含隐喻英语篇章 [J], 徐羽
3.概念隐喻与英语短语动词的语义理解 [J], 文卫霞;李海英
4.概念隐喻与英语习语的语义理解 [J], 苏远芸;范小慧
5.利用框架语义学理论理解含隐喻英语篇章 [J], 徐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对英语文学中隐喻的分析(1)
教育艺术1前言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隐喻是非常常见的。
隐喻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理解文章所要表述的内容,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
本文主要对隐喻的含义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分析了英语教学中隐喻的功能特点,提出英语中隐喻的主要功能,这对于今后学生掌握英语的表达与认知规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隐喻的含义和功能有学者认为,隐喻可以分为两种,即狭义的隐喻与广义隐喻。
第一种指的是人们下意识地用其它的思想内容取代所要表达的抽象、难懂的思想内容;第二种指的是既是一种修辞手法,又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诗学》中把隐喻看作是把将一个事物的名称用到另外一个事物上,其中,这种转移可以是从属到种,也可以是从种到属,同时也可以是属到属之间的转移。
在当今社会,对于隐喻的理解也是多层次的。
从表面上来看,隐喻是不明显的比喻,有时人们也称之为暗喻;但是,从功能上分析,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更为复杂、抽象的事物。
隐喻既是语言问题又是思维问题;从结构上分析,是喻体与本体之间的映射。
3隐喻的派别分类3.1夸美纽斯的“种子”隐喻在夸美纽斯的作品中第一次出现了“种子”隐喻,指的是“神圣的可教性”,是夸美纽斯思想的理论基础。
对于“种子”隐喻主要从三方面理解。
首先,人是所有造物中最完整、最美好的。
其次,他认为“种子”主要包含博学、德行、虔信,只要将这三个“种子”种植在每个人身上,那么人们便会按照道德规律生存下去。
他还认为,人类是上天拔掉的树木,其根依然存在,如果上天给这些树木充足的阳光与雨露,那么树木还可以继续生长。
其再生的本质是要使人们回到最本真的状态。
3.2洛克的“白板说”隐喻在洛克时代,有人曾提出了天赋观念,并且受到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但是,洛克却反对此观念,他认为能力是上天赋予给人们的,知识是人们后天获得的。
他把人的心灵看作是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需要外界事物来加以塑造。
经过发展,在白板上印上了痕迹,这便形成了观念,这就是洛克的“白板说”。
洛克认为人的能力是上天赋予的,而知识的获得是后天的,因此,后天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隐喻之于英语词汇教学——隐喻文化内涵和语义外延不一致性
- 8 -校园英语 /隐喻之于英语词汇教学——隐喻文化内涵和语义外延不一致性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尹蕊【摘要】隐喻是人类共有的,而隐喻化过程是相对的。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存在一种本质上的不对等关系。
本文以认知为视角,着重从词汇层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词义的内涵和外延中存在的不对等现象进行归纳,在阐述隐喻化过程的基础上,进行跨文化隐喻关系的对比,根据隐喻概念构建词汇模块,使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过程更加容易。
【关键词】隐喻 跨文化 认知 词汇习得【Abstract 】Metaphor is central to meaning,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two basically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ies; there exists between them a latent confront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behaviours.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this article focus on the level of words,compare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difference of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To construct the lexical models,bases on the metaphor generalization,which would make the words acquisition easier.【Keywords 】metaphor; culture difference; cognitive; lexicon acquisition一、引言隐喻是人类共有的。
在语言的历时系统中,隐喻显得极其重要,在词汇生成和语言应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贯穿于概念—词汇化过程。
浅谈隐喻概念体系中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陈旭发布时间:2009-7-28 17:15:05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饰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体系(metaphorical concept system)。
作为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隐喻是人类生存主要的和基本的方式。
“人类认识的深层次是比喻性质的。
人类对经验的概念有许多是隐喻性的,人类创造思维的理论也在于此”(M.Johnson,1980)。
然而,隐喻概念体系的异同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究竟有多大程度的表现,却是需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对比研究来回答的。
作为一种尝试,笔者把隐喻概念体系中的文化差异进行了对比,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这种文化差异提供佐证。
当代隐喻理论的杰出代表――美国语言学家G . Lakoff从认知角度探索了隐喻问题。
他认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之中,它还存在于思维之中,存在于我们的概念体系中。
隐喻不仅是增强语言艺术效果的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必不可少的语言表达手段。
笔者择其要点,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论证:一、把颜色做喻体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心理因素不同,观察角度差异,对颜色的感受往往也不尽相同,进而导致喻义差异。
在西方,人们习惯用蓝色(blue)来表示“沮丧、忧伤”,但是中国文化中蓝色表示“庄严,肃穆”;红色(red)在说英语的国家里常表示“愤怒”、“危险”,但在中国文化里其代表着“革命”、“喜庆”;绿色(green)在西方容易想成“缺乏经验”,而于中国文化中,绿色代表“春天”、“希望”。
又如,白色(white)在西方文化中通常象征着“纯洁”、“天真无邪”,但中国文化中的白色往往和“恐怖”、“死亡”有联系。
二、把植物做喻体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植物隐喻在不同文化中本体相同,但其中包含的喻体意义迥异。
如“柳树”在汉语中通常具有“分离”、“思念”的含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体现了这一意境;而英语中“willow”常使人想起悲伤与忧愁,如在Othello中,Desdemona就曾唱过一首“柳树歌”,表达其内心无限哀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2 0 4, 0 6 Ge e a . 1 n r lNo 1 7
论 英 语 隐 喻 的语 义 功 能及 文 化 差 异
赵 其 娟 。赵 其 顺 ,
(. 1青海 民族学院 外语系 , 青海 西宁 8 00 ; 10 7
2 河北科技大学 外 语学院 , . 河北 石家庄 00 0 ) 5 00
维普资讯
20 06年第 4期 ( 总第 17期 ) 1
青海师 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unl f i hi om n esy P i sp yadSc c ne ) ora o n a N r a U i ri ( h oo h oi Si cs Q g l v t l n l a e
可取得成 功。两个不 同种类 的事 物在 恰当地运用 了隐喻
、
隐喻 的语 义功 能
隐喻不仅仅 是一个语 言现象 , 更重要 的是 它是人 们
对事物 的概念 , 特别是抽象概念形成 的至关重要 的环节 ,
的替代 功能后 , 使听者对涉及事物的描写浮想联翩 , 充分
地显示 出隐喻在一段话 中的 突出作用 。
换 。如 : i o ayitea f uig o ret o nwt— Dp m c r o tn u e d w i l sh t p t y f h
隐喻是 一种 主观审美的表达方式 , 面有夸 张成 分 , 表
深层却含有 比喻 的表 达方 式 , 正是这 种 表达 方 式 , 形 更 象、 更深刻地说 明事物 , 增强 了语言 的表现力 和感染 力 。
[ 收稿 日期】 0 5一l 一 0 20 l 2 [ 作者简 介】 其娟 (9 5一) 女 , 赵 16 , 汉族 , 山东济南 人 , 青海 民族 学院副教授。 赵其顺 (9 5一) 男 , 15 , 汉族 , 山东济南 人 , 河北科技 大学 副教 授。
一
中用猛兽代替 了饥饿这种状 态 , 将它描写得活灵 活现 , 鲜 明、 简洁 、 生动地描述 了主体 。列 夫 ・托尔斯 泰在 《 战争
与和平》 中的一句话 “ 耐和 时 间是我 的战 士 和武 士。 忍 ”
他用 忍耐和时间代替 了战士和武 士 , 用具 体 的事物表达 了抽象 的概念 , 使读 者深刻地 领悟到忍耐 和等待 时机才
[ 要] 摘 隐喻是英语 中常见 的一种修 辞手 段 , 传统 的隐喻研 究多注重 语言内部 结构的研究 , 只作为 一种 语言现象来研究 , 忽略 了隐喻的语义功能及其在不 同语 言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 , 本文从语 义功能 及其文 化差 异的角度 阐述 了隐喻的本质 。 [ 关键词 ] 隐喻 ; 语义功能 ;文化差异 [ 中图分类 号] 33 H 1 [ 献标 识码 ] 文 A [ 文章编号 ]00— 12 20 )4— 1 — 3 10 5 0 (0 6 0 0 0 0 4
bt r m ( 生 不 过 是 一 场 梦 。 “ 简 直 就 是 一 头 u de . 人 a a )他
ot tp i n ̄yoy S os ( 交是 把脚 踏下 而不 踩 u epn o s g bd ’ e. 外 t
别人脚尖的艺术 ) 例 句形象 而具 体地 说 明 了外交 的 实 ,
所谓隐喻的相似性就是将两个并不等 同的事物 并置
在一起 , 寻找两个事物之间相似 的地方 , 个相似可 以是 这 人们 已经熟知并认 可的两个 事物 , 也可 以是 说话者 自己
创造 出来 的事物 , 从而使人们 对一个 事物获得新 的认识 。 由于隐喻没有喻词 , 主体和喻体时常只出现其一 , 人们 对
( ) 二 隐喻 的 相 似 功 能
是影 响人 们认 知世 界 的思维与行为 方式 , 是触及各学 科
并深入 到我们生 活 中的一种思维方式 , 语言 中几乎处处 可见隐喻性表达 。所 以 , 隐喻的语义 意义可 以从 语言 自 身、 语境 、 客观世 界等多边关系来论述 。笔者将从 以下几 方 面论述 隐喻的语义功能 : ( ) 一 隐喻 的替 代功能
在保持语句原义不变 的情 况下 , 用一个语 言 概念代 替另一个语 言概 念 , A就 是 B的意义 , 即 把要 说 明的事 物含 蓄地比喻成 另外 一种具有鲜 明的 同一 特点 的事 物 , 增 强语 言的表现 力和感染 力。通过下 面例句 我们 可 以看 到, 隐喻 的替代 功能并 非 词与 词 、 句与 句 之 间简单 地 替
校、 生活与教育 , 分别属于不同的语义域概念 。前者抽 都 象 , 者具体 , 后 准确 表 达 了人 们 对事物 的 主观 判断 和 评
价。有了语言形式作 为媒介 , 我们 不能忽 略语言 实质 所 在的语义及其文化 因素。本文从语义 和文化差 异的角度 论述 了隐喻的功能 意义及文 化差异 。
质, 将一个复杂 、 抽象的概 念用生 活 中的实例代 替 , 言简 意赅 , 耐人寻味 oH speet ugra oeadga e t i rsn ne w k nw d a h n h ( i 目前他肚 子里的饥饿 又苏醒过来 撕 咬着 他 ) 例句 m. ,
驴” “ , 我们 的祖 国是 一个 由 5 6个 民族 组成 的大 家庭 ” , “ 社会是大众 唯一 的学校 , 活是 大众 唯一 的教 育”, 生 时 间与金钱、 人生 与 梦、 他与 驴、 国与 大家庭 、 会 与学 祖 社
人们 常常用直 接或 间 接体验 到 的知识 来表述 较 为 抽象 的、 复杂 的事物或难 以定 义的概念 , 将一个语义域概念 投 射 于另一语 义域概念 , 形成 了一个概念之 间相互关 联 的 认知方式 。如 , i smoe. 时 间就 是 金 钱。 Lf i Tm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y ( ) i s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