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雪》教案

合集下载

《咏雪》教案4篇

《咏雪》教案4篇

《咏雪》教案4篇《咏雪》教案篇1一、教学思路《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

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

没有这一环节,很容易流于空泛。

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

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

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

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师:画得真好。

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

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

第7课冬雪《堆雪人》教案

第7课冬雪《堆雪人》教案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观察雪人的形象,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在感受冬雪乐趣的同时,了解和传承我国冬季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知,激发学生对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想象创造: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讲述与雪人相关的有趣故事。
5.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冬日乐趣的情感。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堆雪人》,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运用新学的词汇描述雪人特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中的细节把握:学生在理解故事细节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例如故事中的情感变化、人物动作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细节,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
-创造性表达的激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讲述与雪人相关的故事,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图片、关键词等支架,降低难度。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堆雪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让雪人更生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手工活动,制作一个纸板雪人,演示堆雪人的基本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手工制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简单句子的构建:指导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堆雪人的过程和雪人的样子,如“雪人是圆圆的,有大大的眼睛和鼻子”。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一年四季,自然界的变化都会令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轨迹。

而在仲冬,漫天飞舞的白雪,显然吸引了很多人们的注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雪的诗歌《雪》。

一、教学目标1.了解《雪》这首诗歌的大体内容及描述方式。

2.培养学生用诗歌语言表达对雪的感受。

3.引导学生赏诗并体会詹天佑先生娓娓道来的画面之美。

二、教学准备1.《雪》的诗歌材料及录音设备。

2.幻灯片和屏幕等相关教具。

3.画板、五颜六色的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对雪的印象,教师可以抛出“雪”这个词语,并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他们对于雪的感觉。

借此,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眼中世界。

2.具体分析请学生仔细地听这首诗歌《雪》。

在听取一遍之后,请学生思考这首诗歌中描写的场面以及使用的描写方式,了解诗歌的大纲。

3.集中回答在学生完成思考之后,重新播放语音,听完后请选出几位做回答。

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还可以由学生们互相讨论,扩展自己的视野,多一点互动的环节。

4.帮助学生做句式表达在慢慢领略了《雪》中描绘的梦幻美景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对于雪的感受。

比如,“白茫茫一片”、“纤细的雪花从空中飘荡”,等等。

5.让学生绘画表现自己的理解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让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雪景用画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包括不同的颜色和形态等。

6.总结归纳在倾听清晰的声音之后,学生们可以再次思考这首诗歌《雪》的意思,并做出自己的唱诵。

四、教学小结通过对《雪》这首名诗的学习,学生们既懂得了如何欣赏诗歌中的美感,也懂得了如何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对于他们日后的语文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是多声多色的授课方法,既讲授,又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由此渐渐感受到美。

我觉得在帮助学生养成激发文学情感和审美意识方面,这样的方式很有帮助。

学好语文,需要我们去寻找诗歌中的美感,通过学习建立对文学的感官感受和审美意识,这是我们今后应该一直坚持的追求。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雪》。

理解《咏雪》的诗意和主题,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雪的赞美和敬仰,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咏雪》的诗意和主题。

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2.2 教学难点: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导,让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意义。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与雪相关的诗歌或故事。

3.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咏雪》,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背诵《咏雪》,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3.3 翻译与解释:让学生翻译《咏雪》,理解诗句的意义。

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3.4 分析与讨论: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表达意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咏雪》的小论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让学生画一幅与《咏雪》相关的画,表达对雪的理解和感悟。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咏雪》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的欣赏: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雪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夜独行》等。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写雪的基本功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写雪的基本功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写雪的基本功一、教学目标1.掌握写雪的基本功法:速写、对比、黯淡、贴近;2.了解不同风格的雪景描写,体验不同雪景等级的思想感受;3.形成独立思考、感受和表现雪景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1.掌握写雪的基本功法中的黯淡:准确把握雪景的明暗关系,对于白色和黑色的使用要有深刻的认识;2.培养学生对于不同雪景等级的思想感受,强调塑造活泼、思维敏捷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准备纸张、笔、画笔、钢笔、白墨水等。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一)雪的基本功法写雪必须把握的基本功法有四个:“速写、对比、黯淡、贴近”。

1.速写写雪的速度要快,采用简略的作画方式,一次性把握雪景的基本姿态,不要过于拘泥细节。

快速作画能更好地把握雪景的意境和特点。

2.对比对比是写雪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法。

应该注意利用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等错落有致的对比,营造出丰富多样的雪景氛围。

3.黯淡雪景的黯淡应该是白色和黑色的组合,不是单纯的白色。

把握好明、暗的关系,让雪景更具丰富的柔和色调和质感。

4.贴近写雪要贴近,那么艺术家应该从直接观察到雪景本真的“感性记忆”中,进而对雪景进行再造,完全融入雪中,提高作品的作者度,使读者更好地感知雪的气息与风味。

(二)不同风格的雪景描写雪景有多种不同的风格,涵盖了诗意的、写实的和超现实的。

每种风格都有其特点和表现手法。

1.诗意风格诗意的雪景是更注重情感细腻的刻画,诗意坦荡,姿态与神韵各不相同。

艺术家在写诗意风格雪景时,应突出艺术性的情感魅力。

2.写实风格写实的雪景是清晰的、精准的、真实的雪景描写,主要采用横线和点作为独特的画法,表现出清澈、明亮和美妙的氛围。

3.超现实风格超现实的雪景,总是摆脱现实中的束缚,超越性的色彩和形态,带有神奇、梦幻的意味,在感受雪的同时又体验超现实的想象空间。

(三)思想感受与表现不同等级的雪景产生的思想感受是不同的,因此,艺术家需要在感受雪景的同时,要准确把握不同等级的雪景,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思想感情。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雪》全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雪》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雪》,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雪》,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学生们的收获。

7. 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雪》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自拟题目,进行写作实践。

8. 板书设计:《雪》鲁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对课文《雪》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通过写作实践进行评价。

初中语文雪的教案

初中语文雪的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雪》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能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雪》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课文《雪》的作者鲁迅及其背景资料。

2. 展示一些与雪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雪》两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内容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教师进行指导。

四、语言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2.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精彩表达,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完成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读后感的撰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与雪相关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内容分析,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机会。

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古诗文《咏雪》教学教案与反思

古诗文《咏雪》教学教案与反思

古诗文《咏雪》教学教案与反思《咏雪》教学反思篇一教学机智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升华。

教师高超精湛的教学机智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创造智慧的结晶。

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冷静面对,善于思考,寻找对策课堂上经常有偶发事件。

如果教师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偶发事件,不能让理智战胜情绪,意气用事,便会错过因势利导教育学生的机会。

因此,教师面对偶发事件,应该冷静应对,积极思维,随机应变,借机施教,化解尴尬。

二、真诚肯定,化解矛盾,因势利导真诚是教师有效运用教学机智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对于课堂上学生有意无意地干扰课堂秩序,如果教师只一味地训斥,只能破坏良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长此以往,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得不到安全感。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意外的说法或行为,采取幽默的方法,以真诚的爱心既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深化认识。

三、机智灵活,随机应变,柳暗花明教学机智是教师才情与灵感的瞬间迸发,这来源于教师丰厚知识底蕴和独特的教学个性。

一个高明的教师经常能把课堂的偶发事件行云流水般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寥寥数语,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幼儿园小班教案《雪》(三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雪》(三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雪》(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目录:幼儿园小班教案《雪》一幼儿园小班教案《雪人真可爱》含反思二幼儿园小班教案《雪白雪白的朋友》三幼儿园小班教案《雪》一幼儿园小班教案《雪》活动目标1、引导孩子感受一起玩雪、赏雪的快乐。

2、通过撕纸,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展。

3、通过观察,让幼儿初步了解雪花的特征。

4、雪是冬季才会有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雪的颜色。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音乐:小雪花2、趣味练习:贴雪花3、图片:雪景4、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一、导入谈话导入活动。

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礼物,看看是什么礼物?二、展开1.感受雪花,欣赏优美的雪景(图片)告诉幼儿雪是冬季才会有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雪的颜色、特征。

2.欣赏故事《冬爷爷的礼物》提问:(1)冬天来了,莹莹来到花园里,发现有什么变化?(2)冬爷爷送给莹莹的礼物是什么?(3)雪花是什么样的?3.组织幼儿布置冬天的环境,放音乐。

(1)撕雪花: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让他们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谁撕的最小。

(2)布置雪景:洒落雪花,感受下雪的场景。

4.趣味练习:贴雪花按照雪人身上的数字贴出相应数字的雪花。

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雪的变化,并体验和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感觉。

三、结束欣赏故事《下雪了》小百科:雪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

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

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

幼儿园小班教案《雪人真可爱》含反思二小班教案《雪人真可爱》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玩泥的兴趣,会用团圆、压扁的技能,表现雪娃娃的特征,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雪人真可爱》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会用团圆、压扁的技能,表现雪娃娃的特征。

2、激发玩泥的兴趣。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小古文第七课雪

小古文第七课雪

小古文第七课雪摘要:一、课文概述- 第七课《雪》的小古文简介- 文章主题和背景二、雪的描绘- 文章中关于雪的描绘- 描述雪景的具体词汇和句子三、雪的作用和寓意- 雪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雪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四、文化内涵- 雪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雪与传统节日的关联五、结语- 文章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对雪景的欣赏和感悟正文:《雪》是第七课的小古文,通过描绘雪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神奇。

文章以雪为主题,描述了雪花纷飞的景象,以及雪后大地银装素裹的美丽。

在这篇文章中,雪不仅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还具有很多实际的作用和寓意。

文章开篇,作者便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雪花纷飞的景象:“岁暮,纷纷雪下。

”这里的“岁暮”意味着时节已至年末,而“纷纷雪下”则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的场景。

随后,作者又写道:“俄顷,积地尺余。

”这句话描述了雪花堆积的速度和厚度,让人感受到了雪的神奇。

在文章中,雪具有很多实际的作用。

首先,雪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雪可以给农田补充水分,使土壤更加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雪还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雪能为动物提供保暖和遮蔽,帮助它们度过寒冷的冬天。

此外,雪还能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在文化内涵方面,雪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雪常被用来寓意纯洁、美好和善良。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雪也与许多节日有着密切的关联。

比如,春节时人们会期待瑞雪兆丰年,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而在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中,雪也常常成为诗人墨客描绘美景的元素。

总之,《雪》这篇文章通过描绘雪景,让我们领略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神奇。

雪不仅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还具有很多实际的作用和寓意。

初中语文《雪》教案

初中语文《雪》教案

初中语文《雪》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4. 能够提高朗读和默写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雪》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2. 提问:作者鲁迅在《雪》中想表达怎样的观点?二、理解课文(15分钟)1.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如雪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雪的描写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三、朗读和默写(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进行默写练习,让学生默写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如雪景。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评价。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作者鲁迅的其他作品有哪些,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同时,学生在写作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可以增加写作练习的时间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咏雪》的教案精选十二篇

《咏雪》的教案精选十二篇

《咏雪》的教案《咏雪》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培养学养成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时重点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3.背诵课文。

学时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用“钟氏二子”的故事导入。

二.预习检测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掌握字音。

谢太傅(fù)雪骤(zhòu)差可拟(chà)柳絮(xù)王凝之(níng)无奕女(yì)道韫(yùn)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编者(),()的文学家。

4.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重点词语。

内集:儿女:俄而:骤:欣然:何所似:差:拟:未若:因:5.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2)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教学设计
2.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讲解诗人通过对雪的描绘所表达的高尚品质和崇高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4.举例说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为学生仿写练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诗人是如何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高尚品质的?
b.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学习,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诗歌背诵: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咏雪》,检查背诵情况,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2.仿写练习:布置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自己心中的雪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将所学修辞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咏雪》,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引导学生从诗人的高尚品质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在逆境中保持乐观,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念。
4.学生能够分析并领会诗人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
3.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背景、作者、意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评价诗歌的能力。
3.课堂点评: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知识要点。

初中语文雪的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雪的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雪的试讲教案学科:初中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描绘雪景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描绘雪景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让学生谈谈对雪的了解和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雪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雪的?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理解其含义。

2. 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绘雪景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堂讲解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拟人、比喻、排比等。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教育1.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保护自然环境。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关于雪的诗歌或散文,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七课《冬雪》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七课《冬雪》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七课《冬雪》教案一. 教材分析《冬雪》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一首歌曲,歌曲以冬雪为题材,描绘了冬天雪花飘飘的美景,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生动,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冬天的美丽,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同时,歌曲中的歌词和旋律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歌唱、演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歌唱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冬雪》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美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冬雪》的音准、节奏把握。

2.歌曲《冬雪》的歌词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老师对歌曲的节奏、音准等进行讲解,学生理解并掌握。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演唱、练习,提高歌唱技巧。

4.情境教学法:老师创设冬天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美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冬雪》的歌词、旋律、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教学示范。

3.钢琴:老师伴奏演唱歌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创设冬天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老师演唱歌曲《冬雪》,学生跟随模仿,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操练(10分钟)老师对学生进行歌曲《冬雪》的节奏、音准等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反复演唱,提高歌唱技巧。

4.巩固(5分钟)老师学生进行小组演唱,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5.拓展(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对歌曲《冬雪》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024年秋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7.《雨和雪》教学设计

 2024年秋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7.《雨和雪》教学设计
提问:自然界中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雨和雪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雨和雪。
二、活动过程,探究雨和雪的成因。(预设25分钟)
1.雨是怎样形成的?
[PPT6出示]探究技能——假设: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一种推测性的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
[PPT9出示]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形成实验方案:1.组装好实验器材,在平底烧瓶中放入一些水;2.在烧杯内放一个冰袋,让烧杯底部温度更低;3.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平底烧瓶中的水;4.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开展实验。
[PPT9出示]文字资料及气流运动示意图,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2.[PPT 13出示]雪的形成原因。
提问:雨和雪都是自然界很常见的现象,那么雨和雪的形成过程是否有相似之处呢?引导学生交流。
[PPT 14出示]“雪”的定义。
[PPT 15出示]雪的不同形态。
[PPT 16出示]雨夹雪视频。
[PPT 17出示]冰雹形成的原因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冰雹的形成。
[PPT 18出示]引导学生推想雪的成因。
引导学生对雨的形成原因做出假设。
[PPT7出示]实验记录单。
提出活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模拟雨的形成过程。
[PPT8出示] 雨的形成原因实验探究情景图片:利用铁架台、烧杯、三脚架、酒精灯、火柴、石棉网、平底烧瓶、玻璃弯管等实验材料设计模拟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雨的形成原因并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13.雨和雪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气温不同。( )
14.向冰块上撒盐可以让冰的温度更低。 ( )
参考答案:
1.B2.C3.B4.C

大雪天教案精选7篇

大雪天教案精选7篇

大雪天教案精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述职报告、演讲稿、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雪天教案精选7篇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大雪天教案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科学7《雨和雪》教案

小学科学7《雨和雪》教案

小学科学7《雨和雪》教案雨和雪教案引言:《雨和雪》是小学科学七年级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雨和雪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理解雨和雪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能够体验到雨和雪的实际感受,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雨和雪的形成原理- 理解雨和雪的特点2. 技能目标:- 掌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学内容:《雨和雪》三、教学步骤:1. 导入(约5分钟)- 老师简单介绍雨和雪的概念,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对雨和雪的好奇心。

- 提问:你们平常都见到过雨和雪吗?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2. 展示与讨论(约15分钟)- 展示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雨的形态和下落过程。

- 引导学生描述雨的特点,并与他们的日常经验进行比较。

- 展示雪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雪的形态和下落过程。

- 引导学生描述雪的特点,并与他们的日常经验进行比较。

3. 实验探究(约30分钟)- 将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些冰块和温水。

- 引导学生思考:当冰块与温水接触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

-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冰块融化和水汽凝结形成雨和雪的过程。

4. 小结(约10分钟)- 老师向学生复习雨和雪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 鼓励学生在小结环节提问,澄清他们对雨和雪的理解。

5.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在回家后观察当天的天气,并写一段描述雨或雪的内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雨和雪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五、教学参考资源:- 《小学科学七年级教材》- 图片或视频展示工具六、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雨和雪形态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雪》
备课人:张美玲审核人:杨桂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重点)
2、把握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难点)
3、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猜作者导入:
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也说一个谜语让你们猜:
(大屏幕显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

”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雪)
同学们还学过哪些写雪的诗句呀?(大屏幕展示雪景图片)
学生可能说的有: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北国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雪的文章。

我还有一副对联请同学们猜猜作者是谁?
大屏幕出示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师:这是斯诺写给被誉为“民族魂”的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人的先生的挽联。

回顾作者的知识:大屏幕出示,指名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是,原名。

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

主要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

教师归结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收录在散文诗集《野草》中的雪,我们会读出怎样的情感,怎样的内涵呢?
二、出示目标,指名朗读
三、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1、多媒体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听读。

(听准字音,看看作者笔下的雪有什么特点?)
出示生字,检查学生听读情况。

积累生字词
(A)听朗读,为黄颜色的字注音:
处()子磬()口塑()雪罗汉粘()结脂粉奁()目光灼灼()朔()方粘()连凛()冽()教师强调多音字
粘:粘.结粘.连 b. 旋:旋.转旋.风 c.褪:褪.色褪.下袖子(B)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凛冽、消释、升腾
2、感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文:女生齐读课文1——3段,男生齐读4——6段。

思考:老师为何这样分工?有什么理由,同学们都读出了不同的画面和感情了吗?
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写了几个地方的雪?并说说两个地方的雪有什么特点明确并板书:对比
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滋润美艳蓬勃地奋飞
四、赏雪
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体现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点
1、江南的雪的特点
预设:学生可能答出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展现出一幅五彩缤纷的美丽的雪景);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老师从滋润美艳的意思及比喻的修辞及联想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体会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富有生命力,孕育着生命的特点。

师小结:展现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因为想象中的蜜蜂而充满生机,激发人对春天的联想。

让我们不禁会想到雪莱的名言: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作者为什么要写雪罗汉?
预设:学生可能答出对童年的回忆,写出儿时的快乐。

老师从堆雪罗汉的人的角度、作者对雪罗汉的描述出发:(找到作者描写塑雪罗汉的句子体会)引导学生明确对塑罗汉的的生动描写写出了雪的滋润美艳的特点,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形象的词语既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

2、作者是怎样体现朔方的雪的特点的?(找出具体描写朔方的雪的句子)
预设:学生可能答出
1)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2)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的闪烁。

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及动词来体会朔方的雪的特点。

(引导:……粉……沙……地……枯草……有没有“水”的特性?全是“土”的气息。

而且还有火:有“屋里人的火的温热”,更有“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比喻,勾画出雪那孤独(独立)不妥协的姿态
找出能表现“蓬勃地奋飞”的动词?——生光,旋转,升腾,弥漫,闪烁
有动感,有斗志,如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是一幅昂扬向上、飞腾旋转的江北雪景图。

师小结:通过上面的描写写出了北方的雪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在冷酷的严冬里独立不羁,不屈不挠,奋发向上,气势磅礴。

3、通过比较品味理解下面两个句子。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2)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师小结:写江南的雪,着笔在“积雪”,主旨表现其“美”,表现在积雪中蕴藏着的生命活力和青春温馨。

而朔方的雪,着笔在“飞雪”,主旨在显示其“力”。

显示在盈空的飞雪中郁积着旋转乾坤的力。

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4、有感情的朗读
请一女同学朗读课文1——3,读出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富有生机”
请一男生朗读课文4——6,读出朔方的雪“蓬勃地奋飞”的气势。

注意:在这里老师一定要跟上读的指导。

前一部分我指导学生用深情欢乐优美和缓的语调来读,反复读,读出童年的欢乐,读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读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

后一部分感情与之截然不同。

我先示范朗读,调动学生激情,然后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气势,在读中领会作者压抑不住的战斗激情。

五、结合背景,把握作者情感
1、作者比较欣赏江南的雪还是朔方的雪?从文中哪些字句可以看出来?
预设:学生找出“消释”、“但是”,江南的雪未经磨练,并不能长久;北方的雪具有一种独立张扬的个性精神。

师小结:鲁迅更为看重的是这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大屏幕出示资料深入理解:
资料佐证:鲁迅在一篇文章中说道:“站在沙漠上,看看飞砂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的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

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

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

这也正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义无返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2、你认为作者仅仅是在写雪吗?请结合背景,概况一下本文的主旨?
交代写作背景,揭示课文的思想意义
《雪》写于1925年1月。

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时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而北方还被封建军阀盘踞,处于一片寒冻之中。

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在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中,用他犀利的文字顽强的斗争着,去战取理想的春天。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

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六、课堂小结
作者把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朔方的雪面对寒冷的环境,不惧孤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七、课后作业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

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

八、板书设计
7、雪
鲁迅
对比
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滋润美艳蓬勃地奋飞
怀念、向往、追求不惧孤独、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