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二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龙子湖第三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学校:金水区龙子湖第三小学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授课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对象:四年级全体学生设计教师:窦志威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练习一)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已有了对小数的基本认知,加上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学习小数的意义不是十分困难。
测量活动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因此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小数与复名数的互化。
小数的加减是对学生基础的训练,为生活中小数加减四则运算作准备。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买文具、小数点搬家、街心广场、包装、蚕丝、手拉手、练习三)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小数的加减法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
从认识小数的乘法意义入手,安排了五个情境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总结出计算小数的方法,发现和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即及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的计算小数乘法,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并能灵活的将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加以混合应用。
第五单元:认识方程(字母表示数、等量关系、方程、解方程(一)、解方程(二)、猜数游戏、练习五)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等代数初步知识。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通过游戏,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而且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图形分类、三角形分类、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四边形分类、练习二)本单元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且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审美情趣。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郝家伦)
3、统计与概率:
(1)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分段整理的方法,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单式分段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5)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运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小数简便计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能过自觉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观察活动,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
3、用字母表示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快乐农场--运算律
1、加法结合律与交换律。
2、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3、乘法结合律、交换律。
4、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5、乘法分配律,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1、认识三Leabharlann 形,三角形高的画法。一、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其情境中充分体验和理解数学
1、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规律及减法的一些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下册)
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下册)目标1.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理解乘法的概念和乘法表的运用,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3. 熟练掌握除法的概念和除法算式的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4. 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5. 学会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运算。
6. 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操作和判断。
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练2. 乘法-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乘法表的研究和运用- 单位乘法和零乘法的理解3. 除法- 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除法算式的研究和运用- 余数的理解4. 分数-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的加减运算5. 测量- 长度的测量和单位换算- 面积的测量和单位换算- 体积的测量和单位换算6. 图形- 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 图形的绘制和操作- 图形的判断和分类练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
3. 利用教具和实物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组织小测验和练,检查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掌握程度。
5. 老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定期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和作业,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能力提升。
3.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研究态度和积极性。
4. 家长反馈和老师观察,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困难解决能力。
参考教材1. 《小学数学教材(下册)》2. 《数学研究指导教材(四年级下册)》3. 其他相关参考书籍和教学资源备注本教学大纲为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参考文档,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数学教学要求的需要,特别制定了该学期的课程纲要。
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学期目标:1、知识目标本学期以大纲为导航,让学生熟练掌握这学期应学的知识。
并且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知识联系起来,不能让数学脱离生活。
加强平面图形的认识,提高计算速度,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理解。
2、能力目标:本学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用讨论法学习知识,用检查法检查自己的题,把课堂送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力。
本册教材继续把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作为研究的一个中心,增加实践能力。
继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教育教学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师生合作努力完成教育教学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册书以大纲为依据,紧密的和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肩负着自己的使命,书中有师生互动的内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书中还加强了直观的操作,以便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书中还重视了知识的迁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3、教学难点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是一个难点,需要通过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课程纲要(四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课目名称:小学数学◆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授课时间:四则运算 6课时位置与方向 4课时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10课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4课时三角形 6课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课时统计 4课时数学广角 4课时总复习 4课时总计 58课时◆设计者:新村镇吴庄小学时建峰一、学生、教材及其资源背景分析:从四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的学习,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生活经验,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复习内容,常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以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定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去处顺序,发现一些去处规律;联系数的已有知识整数间的一些关系和整数的一些特征;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通过实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而今,了解容量的意义和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拆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拆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经历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选择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数学思考方面1、在联系已有的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2、能对现实生活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规律和根据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优胜路小学四年级数学组【编写依据】从四一、二两班上学期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能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积极获取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比较扎实。
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出现了上课小动作多、不爱动脑筋、作业拖拉等现象。
这两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计算基础薄弱,尤其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需要加强日常口算与竖式、脱式的练习。
二、审题不认真,常常没看完题目要求就凭经验做题。
三、解决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抓不住关键点。
本学期将重点针对这三方面合理地安排教学和训练。
【课程内容】一、单元安排(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乘及混合运算,运用小数的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模型,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用图形设计一些简单图案;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认识折线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课时:50课时设计者:背景人教版四年级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从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并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点,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内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课时1:加减混合运算;课时2:乘除混合运算课时3:积商之和的混合运算课时4:两个商之和的混合运算课时5: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题课时6:有关0的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课时7: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课时8: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课时9: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课时10: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山亭区冯卯镇明德小学设计日期:2020年2月6日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授课时间:65课时备课人:宋慧一、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空间与图形:(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
、45。
、60。
、90。
度的角。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统计与概率:(1)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
(2)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分段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实践活动:(1)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2.数学思考:(1)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学习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在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巩义市第四小学科目名称:四年级下册数学设计名称:课程纲要学科教师:杜卫青惠萍适用年级:四年级课时: 60 课时左右一、背景从四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的学习,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
本册教材是在上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生活经验,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复习容,常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教学容进行有效整合,以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新课标对数学学习的总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基础型【学习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学习课时】60 课时【设计教师】杜发有【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内容及学情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学习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算式试题。
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运算顺序,重点学习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向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二)、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学习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基础型【学习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学习课时】:60课时【设计教师】:李慧鹏【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内容及学情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学习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试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二)、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学习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大纲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大纲2023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大纲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2、掌握加减法计算。
3、能够进行简单的乘除法计算。
4、掌握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5、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二、教学内容1、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1.1、认识整数和正数、负数。
1.2、认识自然数和0。
1.3、学习整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1.4、学习小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2、加减法计算2.1、认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2、学习列式和口算两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3、运用加减法计算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3、乘除法计算3.1、认识乘除法的基本概念。
3.2、学习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3.3、运用乘除法计算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4、分数的概念和应用4.1、认识分数的概念。
4.2、认识带分数和假分数。
4.3、学习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4.4、运用分数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5、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5.1、认识点、线、面、角。
5.2、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和形状。
5.3、了解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2、练习法:加强练习,强化记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3、游戏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实验法: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从考察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对学生的潜力开发和能力提升,做到针对性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成果经过本次教学,学生应当能够熟练掌握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法计算,能够处理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应用,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以及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等。
四下数学课程纲要
四下数学课程纲要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授课时间:60 课时授课教师:汪赛授课对象:四1 四2 班本期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课时1:新学期教育,了解上课应遵守的纪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本学期课程纲要。
第一单元(第一组):内容标准: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日期:总课时:48课时课程类型:必修课学生、教材及其资源背景分析:从四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的学习,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生活经验,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复习内容,常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以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是在3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比较小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计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能根据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通过游戏活动,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及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画以上三种图形的高;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特点;通过操作,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设计者:刘建华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设计者:刘建华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四则运算6课时
观察物体(二)2课时
运算定律7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三角形6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图形的运动(二)4课时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4课时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课时
总复习4课时
总计57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生会说出小数的意义,会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并且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会举例说出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会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学生会说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的过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学生会说出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会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会确定物体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会说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举例说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会解决植树问题,并能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植树问题的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内容安排
序号数学领域训练
重点教学内容课时
安排
1 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
2、数的运算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2、小数的加减法
3、四则混合运算
4、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35
2 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
2.图形与变换5、位置与方向6.三角形10
3 统计与概率简单数据统计过程7、统计 4
4 实践与综合运用综合运用8、数学广角9、营养午餐10、小管家6
三、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数学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如利用地图、报纸等进行相应学习内容的学习。
2.挖掘生活资源进行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开展“我当小管家”等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实施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通过丰富的现实素材,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分散教学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在方格纸上确定
适当的单位距离,标出相对位置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观念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小学阶段学习一些空间与图形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知识、形成空间想像力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
“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初步能从方位的角度,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三角形”单元,在学生对三角形有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内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等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三角形的系统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感受几何图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教学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时,让学生自己探索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位置。
又如“三角形的分类”教学,根据学生已会对角进行分类,能区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与周角这一基础,设计“给三角形分类”活动,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了解和把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其次,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等,均是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形成结论。
又如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特性,通过创设“我上学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一学生熟悉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其中的奥妙。
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空间与图形教学中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也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
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
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3、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四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原来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在“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数学广角”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习用这样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既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又逐步形成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例如,在第117页例1的教学中渗透了这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即遇到问题时,先给出一个猜测,要判断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再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营养午餐”和“小管家”两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评价
(一)注重对学生教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学段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以本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标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形式多样化。
纸笔测试:随堂检测、单元测试(月测)、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将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基础知识、计算、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四大板块,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
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
活动评价:根据本册内容,进行学生综合素养测试。
分项实施:
数与代数
针对四年级学生特点,评价方式为:随堂练习和单元、期中、期末纸笔测试,百分制评价。
空间与图形
1.画一画。
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结对竞赛,要求绘制路线图和作三角形的高。
同伴互赛,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学习的积极性。
2.拼一拼。
进行图形的拼组,在全班进行展评。
统计
重点评价学生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会看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主要采用口头、书面、展示等形式。
实践与综合运用
通过实践活动来评价,主要采用数学日记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