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刘轰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采用校本研修的方式,开展“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活动的流程分为四步走,过程中线下、线上相结合: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
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
作业要求:
1.参考模板来填写;
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教学过程
(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
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FLASH《赚钱了》多媒体播放
出示"月光族" 多媒体展示
生:思考:这样花钱(指片中的相关情节)你赞同吗?钱应怎么花?
师引导:不合理的理财、非理性消费后果严重。
那么,钱怎样花才有意义、有价值,这就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理
念,学会合理消费。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动漫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一)消费面面观:(设计意图:认识消费的多元化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教师活动:(师讲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消费,消费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今天就从我们非常熟悉的电视机开始。
我们共同来看看商场的电视机销售员的感受。
杨洲一直在一家商场卖电视,开始的时候他觉得工作很轻松,因为电视的品牌和型号很少,顾客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
后来他要记住越来越多的品牌,越来越多的新性能,而顾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问价格,还要问节能效果、环保的性能等。
杨洲不禁感叹:这个工作真是越来越难做了。
(多媒体展示)
学生活动:活动一:考考你:。
校本研修作业(初中语文)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
(1)与本文对比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课后练笔。文中小弟弟说:“有过这样的事吗?”弟弟似乎全然忘却了,毫无怨恨。那么,如果弟弟没有忘,请你想象一下当哥哥有此行为后,弟弟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
附:板书设计
风筝
鲁迅
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
2、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了鲁迅先生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通过回忆幼时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风筝,到了中年时补过已晚的事实,说明我们应注重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批判了落后的儿童教育思想。
4、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补过兄弟二人不同的表现,说明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不干出违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对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也应该去捍卫。
(提示学生结合语境思考与讨论。)
[教师小结]:作者的为人严肃认真,富有自省精神。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更因为自己对弟弟“精神虐杀”式的管束,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在学生的角度参与活动。对他们的见解,合理的予以肯定,精彩有创意的予以表扬。
(3)主题讨论提示:
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
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
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
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
(4)主题探究提示:
1、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出“我”对小兄弟浓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1.反复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教学过程
(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巩固与提高
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业”的看法。(教师与学生交流)
示例:
一个人有了职业,好处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献,充实了生活,也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踏踏实实的。一旦一个人没有了职业,他可能会去乞讨,就失去了人的尊严,更恶劣一点,他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肯定没有快乐。这样就会影响到社会风气。所以,有业是必要的。(全面地谈到了有业既利于自己,也利于社会,并从反面说到了无“业”的危害。)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备课组的两次磨课,从教学环节、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研究,从讲与练、课内与课外方面的联系进行了论证与实践,最后定稿,进行实践与再探究。为了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我在分析时设计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思想上也受到触动。在第一课时的拓展延伸设计上,我结合课后练习向学生提问:“‘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找出一两位这样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学生分小组探讨对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理解。在交流中,有的学生只谈了课文中的一些理论,而忽视了问题中结合中学生实际的要求。对此,我及时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多列举事例,这样更好的认清自己现在应该如何去做,从而具有积极的实际教育意义。在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学生对当前爱岗敬业的事迹知之甚少,那么就在课后扩充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以增强他们敬业乐业、敬学乐学的意识。在第二课时的拓展延伸设计上,我将梁启超的观点和拿破仑的名言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展开辩论。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质疑能力,也探讨了有关人生的一些问题,增加了文章的实际教育意义,效果较好。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刘崇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y=3, x+y=200, 2x-3=7, 3x+4y=3
y+z=5, x=y+10, 2y+1=5, 4x-y2=2
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设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女生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不参加磨课不知道“磨”的价值。我们小组以王斌瑞国老师的《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课为例,前后进行了三次集体备课,两次试讲,多次评课议课,最后获得成功。通过这次磨课活动,大家都收获颇丰。我们组的每一个老师的工作热情都非常高涨,对每个环节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发表意见和建议,努力促成每个环节的任务达成,这一切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刘丰杨
四、巩固与提高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cm,4cm,5cm,求斜边上的高
2、你能把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吗?有几种分法?
五、小结
教学设计
初稿的
修改点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
过程分析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
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姓名
刘丰杨
学科
数学
学校
烟溪镇中学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及垂心、内心、重心的概念,通过对比发现它们的异同,并能识别它们,能用三角板、圆规准确作出它们的图形。
2、经历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的作图过程,通过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得到它们的有关性质。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学生情况
分析
通过初一的数学学习,学生对几何知识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但大多停留在表象和直观的层次,运算能力、识图能力、推理能力还很薄弱。从这一章开始,几何图形逐渐复杂,知识结构逐渐系统,归纳推理逐渐规么用处?
2、什么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它与角的平分线有什么区别?
3、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重心?
三、动手操作
1、请每位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作出它的高
作钝角三角形的高是一个难点,教师要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写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在上图的基础上,画出三角形的三条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的识别与作图
难点:运用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的有关性质解决问题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1]
(3)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重知识,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
(4)认同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相对基础可以,知识点熟悉,接收较容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了解其交往的对象——教师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全面地说出自己心目中的教师。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读一读,说一说:
(1)教师读(见教材P43页材料)
(2)学生说:
①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吗?
②师生关系对我们成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自学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同时,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自学的程度。)
(二)后教:
检查自学效果,收集反馈信息(在学生自学过程结束后,采用对部分学生进行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学习情况。)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这是我国北齐颜直推《颜氏家训》中的一句湖啊。意思是说,关系亲密的人所说的话,人们容易相信;所敬佩的人所发出的指令,人们愿意接受。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就能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
一位心系讲台,业精于勤,把满腔热血都投入到工作中的老师。英语老师:
如此年岁的人,竟还会有如此激情,这不能不算是奇迹。生物老师:
惊叹于那阳光灿烂的笑容,惊叹于那勃发旺盛的活力,更惊叹于那广博的学识。历史老师:
心目中的历史老师应该是长胡子的,但秀气的王老师比胡子爷爷更有学问。美术老师:
举手投足幽雅得体,和他的画作一样令人着迷。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刘婷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课题全等三角形姓名刘婷学科数学学校南北镇中心学校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比较探究了解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全等三角形的特点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动手计算能力较差,因而本节课的内容不是很深,只是对全等三角形定义的简单的解释。
教学重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教学过程(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一、引入新课1,看一看下列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点?形状和大小相同2,观察下面三组图形,它们是不是全等图形?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
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 ,大小一定相等!3,一个图形在位置发生变化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翻折后得到的图形一定与原图形全等。
二、讲授新课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上图:△ ABC 全等于△DEF 记作:△ ABC ≌ △DEF (注意:书写时应把对应顶点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想一想:能否记作∆ABC ≌ ∆DEF?不能。
应该记作:∆ABC ≌ ∆DFE原因: A 与D 、B 与F 、C 与E 对应。
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位置上。
小试身手ABC DE F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同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4个小五 角星都是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3) 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4) 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如图:∵△ABC ≌△DEF∴AB=DE ,BC=EF ,AC=D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D ,∠B=∠E ,∠C=∠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例题讲解,掌握新知例:如图, △ABC ≌△DCB ,指出所有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1)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准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师生共同确定教学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布置作业:
朗读今天所学的课文。我们也生活在农村,生活在大自然中,去试着用心观察大自然,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并试着写下来。
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
把最初设计的朗读课文和总结课文主题第一课时,改动后放在第二教学的进度中,以便学生轻松地掌握课文主题。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教学思路清晰,抓住课文重点词句进行品读课文,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主动去复习。在不断地磨课中发现自己的教学上的漏洞,做到了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学情预设]:上挑式、下压式
(二)揭示主题:
1、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下压式传接棒,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掌握并且运用在比赛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学情预设]: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立棒式迎面接力,思考如何进行相同方向接棒,启发学生思维,意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动作示范法: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多看标准动作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帮助和纠正错误动作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运用集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动作。
分解、完整练习法:使学生更快、更简单的掌握动作技能。
分组练习法:根据个体差异,分成若干小组练习并展示成果,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本次“磨课”活动即将结束,但我对教学的思考远没有结束,“磨课”将成为我日常教学中的常态活动,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
【课的内容】
1、传接棒技术练习2、传接棒后的快速跑练习
(1)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学习
【教师主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介绍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在接力跑比赛中的作用
二、[形成正确动作成象]
教师完整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接棒人的手臂后伸,掌心向上,虎口张开朝后,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并拢向外,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前下方传入接棒人手中。
5、社会适应:通过教学,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体验成功的乐趣,学会相信自己和同伴。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下压式”传接棒技术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采用校本研修的方式,开展“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活动的流程分为四步走,过程中线下、线上相结合: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
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
作业要求:1.参考模板来填写;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31465263872174二、新课1.提出问题。
(1)呈现购书的录像或画面,请学生描述购书的情况。
之后,请学生提出问题。
(2)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一本《作文选》多少元?”的方法,从而列出算式84÷21。
2.教学用“四舍”法试商。
开始前,可进行谈话:我们已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数21不是整十数,怎样想商呢?(1)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交流。
学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4除以21商4,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21看作20来想商。
此时,肯定学生正确完成了计算,真棒!接着,由谈话引出试商:要想算84里面和几个21,既要看十位,又要看个位。
这道题中84.21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商4。
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来试商,是不是会比较方便些。
下面咱们就用尝试一下。
(3)师生共同经历试商过程。
请学生说出把21看作几十试商?之后,试除……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用20试除得到的商4称为“初商”。
“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4)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
订正时提问:“谁能说一说你是把除数看试商的?是怎样想的?”“观察一下例题和做一做中的题目,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这三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说明:除数个位数是1、2、3、4的两位数,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采用校本研修的方式,开展“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活动的流程分为四步走,过程中线下、线上相结合: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
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
作业要求:1.参考模板来填写;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知识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产生摩擦力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解如木箱放在水平的地面上,虽然木箱底面和地面间有相互挤压,它们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但它们之间由于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木箱不受摩擦力。
A、C选项是错误的。
当木箱放在水平运行的传送带上,并随传送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为木箱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木箱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木箱与传送带之间将要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所以木箱不受摩擦力,故选项B也不对,选项D是正确的。
答选D例2.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力的是 ( )A.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砂子 B.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C.在拔河比赛时,用力握绳子 D.鞋底上有高低不平的花纹知识点知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点拨只要记住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这一类题目都比较容易解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砂子,鞋底上有高低不平的花纹,都是用增大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拔河比赛时,人能握住绳子是手对绳子的静摩擦力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手对绳子的静摩擦力,绳子就要滑出.因此,在拔河比赛时,手对绳子的摩擦力是有益的.所以A、C、D选项都属于增大有益摩擦.在B选项中,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是有害摩擦力,它是用滚动摩擦来代替滑动摩擦,从而达到减小摩擦力目的.答选B题型二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例1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
上述事例启示我们:()
①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②爱,只存在于亲情之中③爱,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④爱心可以帮助他人度过难关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③④
8、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目的,是能够让我们:()
①自觉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②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1.爱与被爱有何关系?
2.如何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3.社会公益活动有何作用?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将答案写在导学案上,完成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和评价)。
1.怎样将爱心化作自己的行动,奏响爱的和弦,完成以下填空:
奉献爱心之一:
奉献爱心之二:
奉献爱心之三: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
①亲情的自然流露②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③当今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④父母抚养子女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⑤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3、“爱是双向的,互动的,爱和被爱相辅相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③提高实践能力,增加社会经验④得到他人、社会的更多赞誉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②③
9.有人说:“一个人只知道被爱而不知道爱人的人,是不懂得爱的人。”结合生活中的事例,
谈谈你的看法。
学习感悟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①商业行为②公益行为③体现了志愿者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④为社
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2)、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州大部分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合作学习,理解概念
学生结合地图,自学课本上“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教师在黑板上列表,学生补充概念。
பைடு நூலகம்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运用概念,辩认图形
学生活动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检查学生理解概念,运用概念的情况。东、西半球图”,了解大洲、大洋的名称。
(3)、读“东、西半球图”找出四大洋的名称与位置,并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3、比一比、认一认,看谁能准确、快速地说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的简易地图上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相对位置与面积的大小。
4、板图教学:读“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和“东、西半球图”,
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亚、非分界线,南、北美分界线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1、本课从知识点来看,难度不是太大,且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知识已在生活中或各种媒体中有了一点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系统地学习新知识。
2、学过程中,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表现性,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刘志忠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课题分式姓名刘志忠学科数学学校临武县麦市中学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分式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再加上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教学过程(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一、课堂引入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小时,所以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设计意图: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 ,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 不要在列方程时耽误时间,列方程在这节课里不是重点,也不要求解这个方程.1.本节进一步提出P4[思考]让学生自己依次填出:为下面的[观察]提供具体的式子,就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即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P5[归纳]顺理成章地给出了分式的定义.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研究分式往往要类比分数的有关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了解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希望老师注意: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可以表示为两个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为零),其中包括所有的分数.[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0时,分式才有意义.二、例题讲解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设计意图:该例题是应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解出字母x的值.还可以利用这道题,不改变分式,只把题目改成“分式无意义”,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式及有关的概念,也为今后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2)(3)[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三、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9x+4,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2)(3)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2)(3)四、课后练习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个,做80个零件需小时.(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千米/时.(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2.当x取何值时,分式无意义?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1、背景:从典型实例出发引出分式概念。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刘宗良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课题一元二次方程(1)姓名刘宗良学科数学学校宁乡金海中学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过程方法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3、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学生情况分析所教1213班学生基础较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气氛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来解决本节课的内容,真正让学生在学习当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难点1、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2、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问题1: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我校组织班级篮球赛,赛程安排一个星期,每天安排4场比赛,计划在全校47个班中选出一部分班级参加,参加比赛的班级有几个?你能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吗?问题2: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通过灯片,引入情境,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并适当进行个别辅导。
在问题2中,遵循刚才解决问题的思路,由学生思考,列出方程.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可举例,由特殊到一般,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引导学会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文字转化为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由学生独立思考,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为后面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内容做好铺垫.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时可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转化实际问题,从而得到方程,为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准备.「活动2」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1)
1.参考模板来填写;
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
<<望庐山瀑布>>
姓名
陈莉
学科
语文
学校
清水县郭川乡青莲附中
年级
三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4个字,会写4个字。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3.疑难词解释: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4.整句意思理解。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刘怀蓉
x2+5x--150=0
4x2--140x+325=0
议一议:上述四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它们分别含有几个未知数?
如果将每个方程通过移项使右边为0后,它们的左边分别是x的几项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四,总结反思,扩展升华
教学设计
初稿的
修改点
在导入时增加激趣的语言
磨课活动小结
点评:我们可以用方程来解决这一问题,如果设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cm,那么长方形盒子的长为(40—2x)cm,宽为(28—2x)cm,根据题意得方程(40—2x)(28--2x)=364.
像这样的方程,我们把它称为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方程一样,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磨课活动
过程分析
学生不会给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模型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
姓名
刘怀蓉
学科
数学
学校
三封墨山中学
年级九年级教学Fra bibliotek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学生情况
分析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教学
重难点
经历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准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
讨论:上面的问题你如何解决,请你们自由讨论?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
课件出示问题
讨论:我们可以建立方程的模型来计算人行道的宽度,如果设人行道的宽度为x米,则草坪的边长为35—2x米,根据题意,可得方程(35--2x)2=900.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刘柱石
变式训练(略)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练习,
巩固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运算,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自信。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同时为后面探索乘方的符号法则留下伏笔。
典例剖析
例2(略)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做练习、探索规律,获取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教师放手学生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题目由浅到深、层层深入,学生可自由选择题目来回答。这样设计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是教师主导作用的良好体现,也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总结反思
感悟收获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和相关概念。乘方的有关运算。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设计
初稿的
修改点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
通过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二、乘方的意义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
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的知识,比教师的单独讲解要记得牢,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
(2)学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设成立,于是可设AB=1,AC=,则CB=,根据假设,得方程
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假设成立。
结论:线段AB被点C分成不相等的两段,设,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作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线段AC与原线段AB的比叫作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比为。
2、黄金分割的魅力:
⑴古埃及胡夫金字塔: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形似方锥,大小各异。但这些金字塔底面的边长与高之比都接近于0.618;
五、课堂小结:
1、线段AB被点C分成不相等的两段,设,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作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线段AC与原线段AB的比叫作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比为。
2、任意一条线段都可以找出两个黄金分割点,这两个黄金分割点关于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对称。
3、黄金分割的有关计算。
六、作业:
自读课本,了解与黄金分割有关的其它知识。
三、例题分析:
教材P70,习题3.2B组第2题:
析:
设AB=2,则DB=DE=AB=1
∴在Rt△ABD中,即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思考:一条线段有几个黄金分割点,他们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四、学以致用:
1、已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AB=10㎝,求BP的长。
1、课堂巩固:
⑴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如果某女士身高165cm,下半身长x与身高l的比值是0.60,为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她应穿的高跟鞋的高度大约为多少㎝?
⑵AB=1,点C、D都是线段AB的
黄金分割点,求CD的长度。
2、课外拓展:
⑴《课程基础训练》P29第11题;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 题
黄金分割
姓 名
刘轰
学 科
数学
学 校
年 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黄金分割的定义;会进行黄金分割的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黄金分割的定义的探究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现实情境中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之美。
学生情况
⑵蒙娜丽莎的微笑: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构图就完美的体现了黄金分割在油画艺术上的应用,蒙娜
丽莎的头和两肩在整幅画面中都完美的体现了黄金分割;
⑶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致力于推广“0.618优选法”,把黄金分割原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科学实验中,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能源。
⑷人体最感舒适的温度是23℃,也是正常人体温(37℃)的黄金点(37×0.618≈23℃)。这说明医学与0.618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尚待开拓研究。衡量一个人身材是否美观的重要标准就是看肚脐是否是头顶到脚底的黄金分割点医在肚脐上贴药治好了某些疾病。人体还有几个黄金点:肚脐上部分的黄金点在咽喉,肚脐以下部分的黄金点在膝盖,上肢的黄金点在肘关节,上肢与下肢长度之比均近似0.618.
分析
教学
重难点
黄金分割的定义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什么是黄金分割?
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成立,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作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作黄金分割比。如果把化为乘积式是,AC叫作AB和BC的比例中项。
二、新知探究:
1、探究:
问题:是否成立呢?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欧多克塞斯在公元前300多年的时候就提出过这样的疑问。
⑵为自己的妈妈选一双魔力高跟鞋。
教学设计
初稿的
修改点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
过程分析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2、根据提供的数据(头顶到肚脐的距离a,肚脐到脚底的距离b)为三位知名女明星选择魔力高跟鞋,使她们穿上后能符合人体美学的标准。
章子怡:a=65cmb=99cm
范冰冰:a=66cmb=102cm
徐熙媛:a=61cmb=102cm
⑴分析方法,可用,也可用,还可用比例式;
⑵小组合作计算得出三位女明星的魔力高跟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