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5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我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由土地国有制到土地私有制的演变,回答1-71.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2.下列引文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3.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4.能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A、各诸侯国的变法B、封建城市的兴起C、设郡县D、除井田,民得买卖5.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B、导致了地主阶级的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6.有关井田制瓦解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②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③私田使用者不交纳赋税④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关于西周井田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巩固奴隶制统治B、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分离的C、分封制瓦解导致井田制破坏D、东周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8.《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这段史料说明A、春秋时期青铜器制造业发达B、春秋时期铁制农业的使用C、春秋时期畜牧业发达D、春秋时期农业耕作技术提高9.下列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②以家庭为生活、生产单位③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0.下列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于商周时期的是①种植玉米和甘薯②出现了中耕农具③已懂得使用肥料④掌握了精耕细作技术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1.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卷一 新人教版必修2
单元测试卷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石器耜铁农具曲辕犁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解析: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由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演变。
答案:D2.“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解析:材料中所说的工具都是古代农业劳动的各个环节不可缺少的,强调这些工具“样样有”“要健全”,体现了古代农耕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
答案:B3.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反映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分散性D.脆弱性解析:中国古代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繁重剥削下,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每当遇到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入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所以本题选D项。
答案:D4.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上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国家权力的支持解析:官营手工业能够利用国家的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其产品大都“精美,质量上乘”,所以本题选D项。
答案:D5.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教版⾼⼀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历史⾮选择题 ⼆、⾮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春秋战国⾄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中击⿎三百声⽽众以会,⽇⼊前七刻击钲三百声⽽众以散。
”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
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作坊。
晚间有夜市⾄三更,到五更⼜再开张。
“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草市是民间“⾃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便的地⽅出现各种集市,如“⼭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盐茶农具”问题。
“民计每岁种⾷之外,余⽶尽以贸易” (叶适《⽔⼼⽂集》),明州农民,同时“为⼯、为匠、为镊、为负贩”。
草市镇内⼩⼉学、义塾、镇学的兴办⽇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了书院。
──傅宗⽂《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这些市镇商业繁荣,⼈⼝密集,有的多迭数万⼈。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春秋战国⾄唐代“市”的特点。
(2分) (2)根据材料⼆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发⽣了什么变化。
(2分) (3)⽐较材料⼀、⼆、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
“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6分)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4分) 27.得天独厚的⾃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休息,⼜私⾃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A.东周B.西汉C.唐朝D.明朝答案 C解析图示农具是犁耕工具,曲线所圈部分的辕是弯曲的,与中国唐朝的曲辕犁比较形似,故C项符合题意。
2.(2017·肇庆高一检测)《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分析判断能力。
材料意思是男耕女织可以免受饥寒,所以男耕女织“以为天下先”,材料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3.(2017·河南商洛期末)“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答案 B解析由材料“种粒”“种乃自下”可知该农具是播种工具,A项是东汉时期的牛耕画像石,牛耕反映的是犁地工具,故A项错误;B 项是西汉时期的播种工具耧车,与题目相符,故B项正确;C项是魏晋时期翻车的模型,翻车属于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D项是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也是一种犁地工具,故D项错误。
4.“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主要表明()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答案 A解析依据材料“乡村纺织,以织助耕,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可知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故A项正确。
5.“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这首《秘色越器》()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C.赞扬了宣德年间制造出的青花瓷D.突显了明清时景德镇的瓷都地位答案 A解析引文为晚唐诗人陆龟蒙写的《秘色越器》,越窑秘色瓷,又称秘瓷、秘色越器,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涂抹器物表面而烧成的瓷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两组图片反映了中国社会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服饰的变化,第二组的变化与第一组的变化主要不同在于()A.近代化的反映B.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C.民族融合的结果D.先进文化的辐射功能答案 A解析第一组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鲜卑族和汉族的服饰,第二组图片反映了晚清时期的旗袍和近代的中山装,第二组的变化与第一组的变化主要不同是在于近代化的推动,故A项正确。
2.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
……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
”这种情形最早应该出现在()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答案 B解析失去辫子,即剪辫易服最早始于辛亥革命时期,选择B项。
3.(2017·泉州高一检测)“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答案 D解析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应在新中国成立后,而不是民国时期。
4.晚清出版的《格致汇编》记载:“(上海)租界之内,中外大行家,以及办公事处,皆有此器以通消息,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以便通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
”该记载反映出近代上海()A.最早架设有线电报线路B.有线电报得到普遍应用C.已经建成近代电讯网络D.利用电话进行信息传输答案 D解析材料中“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以便通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说明是电话在中国的出现并用于传播信息,故D项正确。
A项错误,它最早出现在台湾。
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该通讯工具在部分领域的运用。
C项错误,因为材料仅仅反映了它的局部使用,无法说明电讯网络的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2(人教版)第5单元自我测评
高一历史必修2(人教版)第5单元自我测评(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D.《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2.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是:()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3.新船路开辟的积极意义主要是:()A.结束各洲彼此隔绝状况,扩大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B.各地区经济文化交往,促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世界主要商路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大量贵金属流人欧洲,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4.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腥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B.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D.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5.奴隶三角贸易在19世纪中期以后逐渐停止,其根本原因是:()A.黑人奴隶长期反抗斗争B.工业革命使殖民活动内容发生变化C.西班牙葡萄牙与荷兰衰落D.启蒙运动使人权观念深入人心6.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倍增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D.科学与牛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7.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根本原因在于:()A.资本主义本性是殖民扩张B.打开商品国外市场.夺取廉价原料产地C.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保护对外贸易D.建立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市场8.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这一现象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市场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B.东方各国政治经济落后被迫接受奴役C.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建立起对全球控制D.闭关锁国在工业国前不堪一击9.垄断组织形成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主要表现为:()A.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财阀手中B.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率C.垄断组织通过兼并实行生产社会化D.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10.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地理大发现前,欧洲人对生活神秘遥远的东方人民深感离奇莫测;传奇的虚幻令人惊愕:如说恒河源头的印度人吃蛇,而且能活到 400岁 Z 有些人生来只有一条腿,但行动灵巧……甚至认为印度洋的土地上是一个由人和动物两类怪物组成的世界。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31亿人且覆盖全国各地一个很小的地方发生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都有可能“分分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这说明互联网()A. 信息传播的效率极高B. 产生的消极影响较大C. 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D. 带动人们的理性思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一个很小的地方发生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都有可能‘分分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可知互联网使信息传播的时间缩短了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互联网产生的消极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性思考故BCD排除故选A2.近几年网络订餐日益盛行街头随处可见载着“美团外卖”、“饿了么”送货箱的快递车辆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出更多工作、休息时间这一现象反映了()A. 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 城市公共交通推动了快餐行业创新C. 互联网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D. 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膳食结构【答案】A【解析】网络订餐日益盛行、快递车辆随处可见等现象反映出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A项正确城市“公共交通”与快餐行业创新无关 B项错误网络订餐方便了上班族的生活与工作效率提高不符 C项错误网络订餐和外卖并不能改变人们的膳食结构 D项错误故选A3.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 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 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女权运动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和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移风易俗有利于社会风气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D项中的平等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B4.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倡导婚姻自由B. 易服、废止缠足C. 全盘西化D. 反清革命【答案】B【解析】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是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反映题干材料中“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改革下的易服“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反映的是19世纪末妇女不再缠足现象的出现因此材料体现的是易服、废止缠足的历史现象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故选B5.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票股、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这主要说明当时()A. 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B. 报纸的功能有所拓展C. 商业的环境日益严格D. 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答案】B【解析】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 这并不能说明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故A错误“声明作废”的告示说明报纸的功能有所拓展不仅提供新闻消息还有商业告示功能故B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商业的环境日益严格故C错误报纸刊登“声明作废”的告示也不能说明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故D错误6.1926年12月有戏报鼻祖之称的《罗宾汉》在上海创办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该报()A. 推动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B. 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直接产物C. 是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喉舌D. 说明近代上海传统文化的繁盛【答案】A【解析】该报内容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说明该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文化多元化故A正确故选A7.“(大清宜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以上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8.18世纪曼彻斯特棉纺织业商人抱怨说要把原棉从利物浦经运河运来比通过大西洋运来还慢由此在1821年就出现要在这两个城市之间建造铁路的想法最终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在1830年通车材料反映了英国()A. 远洋运输较内河方便B. 社会需求促进运输业发展C. 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D. 工业革命开始时间较早【答案】B【解析】9.《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狄•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除非并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 这表明此时的《泰晤士报》()A. 支持中国革命B. 反对中国革命C. 舆论导向谨慎D. 认清了起义前景【答案】C【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泰晤士报》并没有支持和反对中国的革命B.材料看出这个报纸是持中立态度客观的标准C.从材料中对起义和革命这一词的使用看出舆论导向谨慎D.材料使用起义一词不使用革命说明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辛亥革命能取得成功没有看清楚武昌起义的前景故选C10.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活跃于《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小说中今年的动漫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讲述了一段别样的哪吒成长经历增加并突出了哪吒“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人物性格材料主要体现了()A. 传统题材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B. 电影艺术必须源于生活C. 电影成为大众首选的娱乐方式D. 神话故事片发行量畅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今年的动漫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增加并突出了哪吒‘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人物性格”可知在今年的动漫电影中编剧在传统哪吒身上加上了他逆天而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了现代人顽强的拼搏精神 A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A11.梁启超认为报刊“有助耳目、喉舌之用” 维新派的“耳目喉舌”是()A. 《时务报》B. 《民报》C. 《申报》D. 《新华日报》【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时务报》是维新派的重要报刊故A项正确《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刊物故B项错误《申报》是近代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商业性报刊故C项错误《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故D项错误故选A12.《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A. 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 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 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 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全球消息灵”可知反映的是近代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阅读方式故A项错误报纸虽然有娱乐功能但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报纸是政治类报纸故D项错误故选D13.“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 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 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D. 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D项说法不可能出现在1943年我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于1958年因此1943年不可能看上海电视台的节目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均可以出现在1943年的场景中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14.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中国电影的起步是从拍摄京剧《定军山》开始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片摄制于19世纪末B. 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 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D. 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答案】B【解析】A.《定军山》摄制时间是20世纪初故错误B.京剧《定军山》将传统京剧用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故正确C.《定军山》的拍摄时期是在清朝故历史事件时间错误故排除D.材料未涉及世界电影的信息点故错误故选B15.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 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B. 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C. 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D. 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商业发展迅速推动广告业迅速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B项题干反映的是上海商业的发展未体现社会风气的变化排除C项题干反映了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商业发展的需要并非迎合消群体的需要故排除D项题干中未体现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排除故选A16.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A. 租界当局拥有制定交通规则的权力B. 交通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 上海交通领域出现了最新科技成果D. 上海交通开始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轨【答案】D【解析】张贴交通告示并不能表明租界当局有制定交通规则的权力故A错误“中西合璧”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错误交通领域的科技成就电车、汽车在20世纪初才出现与材料不符故C错误交通告示中对马车、轿子等交通工具的行驶有明确规定使人们的出行更加规范、文明故D正确故选D17.“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 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 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 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B. 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C. 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 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答案】D【解析】人们由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串门拜年方式到之后的用电话、电子邮件、短信和微信等拜年方式这是由于网络通信手段的发达导致的所以D符合题意邮政与电信合一的时代是在1949年开始的故排除A电信缩短的不是人们的心理距离而是人们交流的空间距离故排除B题干说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城市也发生在农村所以与城市化关系不大故排除C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特点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众传媒对现代中国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影响大众传媒的因素【答案】(1)特点同国内政治运动紧密相连经历了由西人办报到国人办报的历程由东南沿海逐渐向内陆地区辐射【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再一次形成高潮”可归纳出同国内政治运动紧密相连根据材料”打破了以西人办报为主的I旧格局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可归纳出经历了由西人办报到国人办报的历程根据材料”报刊大多局限在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一带”“中国内地和北方各省会城市及一些重要城市都相继创办了近代报刊“可归纳出由东南沿海逐渐向内陆地区辐射【答案】(2)影响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生活扩大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促进了人们的言论自由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当时民众的文化水平大众传媒利润的刺激政府对待大众传媒的政策【解析】(2)影响根据材料“这决定了其责任也变得丰富多样”可归纳出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生活根据材料“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使大众传播有了新的载体“可归纳出扩大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根据材料”尤其是微博的盛行让平民都可便捷发布新闻”可归纳出促进了人们的言论自由因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当时民众的文化水平、大众传媒利润的刺激及政府对待大众传媒的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清政府铁路政策的变化19.(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铁路政策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政策的特点【答案】(1)变化由商办转变为官办由借助洋债为主转变为以华资为主逐步加强政府对铁路事业的统一管理【解析】(1)根据材料一“成立铁路总公司……募集商股700万两入官股300万两借官款1000万两借洋债2000万两……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其办理一切权柄总应操之华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主体、资金、管理等方面概括指出19世纪末清政府铁路政策的变化【答案】(2)特点依靠自身力量建设铁路铁路建设要为革命和经济建设服务人民政府完全掌握铁路的主权注重铁路建设的均衡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二“军委铁道部成立……依靠工人阶级团结一切愿为人民服务的铁路从业人员恢复与建设人民铁路的铁路网……加强中国工业化而斗争……拨出59亿元用于铁路的基本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建设力量、建设目的、铁路主权等方面说明与清政府铁路政策相比建国初期铁路政策的特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5单元测试卷
历史必修二1-5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2、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3、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4、服饰有实用功能、标识功能、装饰功能等,以下古语能体现服饰装饰功能的是A、“衣,依也”B、“衣,隐也”C、“衣服,所以表贵贱也”D、“衣,身之章也”5、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
这一变化表明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6、下图取自1884年的《点石斋画报》,它描绘了当时上海妇女打落袋的情景。
观察下图,能全面描述画面的选项是①近代上海多新闻,中西文明汇申城②三寸金莲爱娱乐,挥杆击球来健身③明眸皓腕携幼儿,发鬓宽袖显身份④巾帼解放新主张,民主科学风气生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7、“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8、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最新⼈教版⾼中历史必修⼆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最新⼈教版⾼中历史必修⼆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第⼀单元单元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西汉农书《氾胜之书》中载:“辄平摩其块以⽣草,草⽣,复耕之,天有⼩⾬复耕之,勿令有块以待时……”这⾥所说的耕作⼯具主要是( )解析:《汜胜之书》是对西汉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
由所学知识可知,铁犁是西汉时主要的耕作⼯具,再结合材料可得出D项正确。
其他三项是夏商周时期的农具,且与材料不符。
答案:D2.(2015·南京⾼⼀期中考试)史书记载:“⽔激轮转,众筒兜⽔,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夜不息,绝胜⼈⼒……”这种提⽔⼯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解析:由“⽔激轮转”“众筒”“绝胜⼈⼒”可知,该灌溉⼯具以⽔流带动转轮上的⽵筒打⽔。
由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朝的筒车,故答案为C项。
答案:C3.(2015·扬州⾼⼀期中考试)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曾经精辟地指出:“⼩农经济⼀锄、⼀镰(或者再加上⼀犁,不是家家都有畜⼒,那就⽤⼈⼒拉犁)、⼀个主要劳⼒加上⼀些辅助劳⼒,⼀旦和⼟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农经济具有顽强的⽣命⼒C.⼩农经济⾮常脆弱D.⼩农经济只需要⼀些简单的劳动⼯具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农耕经济的特点。
⼩农经济的稳定性⼀般是指其耕织结合、⾃给⾃⾜,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A项错误;从题⼲材料“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产”,可见其⽣命⼒的顽强,故B项正确;⼩农经济的脆弱性是指其抵抗天灾⼈祸的能⼒⽐较差,很容易破产,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简单的劳动⼯具只是⼩农经济组织⽣产的最基本的需求,并⾮仅仅限于简单的⼯具,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卷(1—4单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卷(1—4单元)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中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汉初政府曾下令禁止宰杀耕牛,规定杀牛、盗牛者受重刑。
保护耕畜的法令,一直为历代所沿用。
这说明()A. 牲畜比较缺乏B. 牛耕广泛推广D. 精耕细作得到推广 C.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2.《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小农经济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3.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D.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4.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B.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C.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D.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5.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朝廷所需要的刺绣物品,“皆委之闾巷市井妇人之手,或付之尼寺,而使取值”。
这一措施()A.促使宋代改变了抑商政策B.有助于宋代民间手工业的发展C.说明宋代普遍使用丝织品D.表明宋代私营手工业已超过官营6.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
······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7.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
这主要说明了()A.汉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B.坊市制度的内涵具有时代特色C.从汉到唐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8.宋代建立了“书市买牌”制度,即官府将要采购的物品和价格书写在牌上,公之于市,有愿意交易的商人就和官府到市场买处按牌交易。
[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1-5)综合练习
必修Ⅱ阶段测试(第1-5单元)1. 自耕农经济产生的条件不包括A.社会秩序的稳定B.生产工具的改进C.耕作技术的进步D.私有土地的出现2. 井田制的实质是A.贵族土地所有制B.君主土地私有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3.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该材料反映了明代后期A.棉花由边疆向内地传播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C.先进棉纺织技术的推广D.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4. 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不稳定性B.商人流动性大C.中央集权的需要D.思想家的推崇5. 新经济因素成长缓慢的原因有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②自然经济的阻碍③“重农抑商”政策④“海禁”政策A.①②③B. ①②C.③④D. ①②③④6.下列属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有①《马可·波罗游记》的鼓动②强化王权、对外扩张的需要③传播基督教的需要④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⑤西欧对黄金白银的追求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⑤7. 荷兰人在早期的殖民扩张中,进行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是A.建立农业大庄园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C.政府鼓励海盗贸易D.罪恶的黑奴贸易8. 下列近代企业,其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上海发昌机器厂B.广东继昌隆缫丝厂C.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D.江南制造总局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有①外资企业的刺激②洋务企业的诱导③工业革命的推动④封建政府的扶植A. ①②B.③④C. ①②③D.①②③④10. “实业救国”是张謇等人的重要梦想。
这种梦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映了人民群众抵制侵略的愿望B.反映了民族资本家争取国家繁荣的努力C.反映了爱国官僚推行新政的要求D.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争取政治权利的现实11. 除实行“适地适产主义”外,日本在中国占领区还①大力兴办民用工业②实行物资管理制度③掠夺中国劳动力④对工矿业实行“军事管理”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12.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13.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A.《定军山》B.《难夫难妻》C.《歌女红牡丹》D.《阮玲玉》14. 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A.《申报》B.《点石斋画报》C.《实事新论》D.《新民丛报》15. 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是A.民生轮船公司B.轮船招商局C.英国怡和公司D.日本日清公司16. 近代交通变化产生的影响是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③大大增强了同世界的联系④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的实质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D.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8.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什么行业开始A.农业B.工业C.科技教育 D.国防19.经济体制改革前,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①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②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统得过死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倾向严重④土地公有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与生产力发展状况、基本国情相适应B.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C.是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D.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21.下列各项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的有①扩大企业自主权②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多种所有制经济③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④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22.既是《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1980年被正式确定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是A.广州B.珠海C.福州D.厦门23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中,广东福建走在对外开放的最前列,有利条件不包括A.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带来的优惠政策B.两省靠近港澳的有利条件C.两省的华侨众多D.两省的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24.关于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远洋航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①三次远航,梦想成真②受命于意大利王室,不辱使命③踏波逐浪,到达印度④矢志不渝,发现“新大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25.郑和下西洋与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都曾经过今天的A.印度洋B.大西洋C.马六甲海峡D.麦哲伦海峡26.下列哪些因素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可能性①欧洲大量缺乏黄金等贵金属②奥斯曼土耳其垄断了通往东方的航路③航海与造船技术的提高④哥伦布等人的探索与冒险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27、下列关于早期殖民帝国西班牙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进行殖民扩张的目的是占领市场和原料产地 B.殖民地全部集中在美洲C.西班牙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D.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28.贩卖黑人奴隶是欧洲殖民者犯下的最大罪恶,下列对黑奴贸易路线图的表述正确的是A.欧洲——亚洲——非洲——美洲B.欧洲——亚洲——非洲——欧洲C.欧洲——美洲——非洲——欧洲D.欧洲——非洲——美洲——欧洲29.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世界市场就此形成B.意大利商业地位严重削弱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的贸易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解体30.下列史实有利于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是①新航路的开辟②国际贸易的繁荣③殖民扩张的升级④工业革命的扩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1.把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凯伊发明飞梭B.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C.克隆普顿发明骡机D.瓦特制成性能可靠的的蒸汽机32.下列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垄断组织发展的必然结果②美国在一枝独秀③以重化工业为主导④大大推动了列强的资本输出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3.与单个企业相比,垄断组织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①扩大了生产规模②改善了经营管理水平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④攫取了更多的财富⑤暂时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③⑤34、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35.战国以后,我国主要的土地制度是A.屯田制 B.井田制 C.均田制 D.土地私有制36.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丝织品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37.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明清时期B.城镇经济繁荣和发展的产物C.支配某些手工业生产活动D.使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主要来源38.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A. 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 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疆固守疆域39.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A .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 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40.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产物()A. 中山装和旗袍B. 长袍马褂C. 男女礼服D. 列宁服【答案】A【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中山装和旗袍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B.长袍马褂是中国传统服饰C.男女礼服没有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D.列宁装饰向俄国学习的表现2.下列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①马车②人力车③自行车④电车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B【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可知马车属于古代交通工具人力车、自行车、电车属于新式交通工具3.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轰轰烈烈有人评论说实际上每个互联网企事业基本都是“互联网+企业” 例如淘宝是互联网+零售小米是互联网+制造 QQ是互联网+通信等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互联网已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B. 互联网发展颠覆了传统行业C. 互联网已经部分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D.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行业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答案】C【解析】A.材料主要是反映了互联网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影响而不是侧重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B.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对传统行业的颠覆而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C.从材料可以看出互联网改变了我国的传统企业零售业制造业和通讯等方面说明他正在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D.从产业可以看出互联网影响到各个领域当然材料侧重的是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看不出对每一个行业都会有影响故选C4.十九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定军山》一炮打响后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获成功看电影的人络绎不绝对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A. 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B. 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C. 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D. 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答案】D【解析】A.“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相反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定军山》、《长坂坡》属于中方影片C.结合所学知识《定军山》、《长坂坡》拍摄成影片时民国尚未建立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定军山》、《长坂坡》是中国传统京剧中的名段由很大的受众市场到近代被拍摄成电影也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这说明了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正确故选D5.经总理衙门批准 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A. 加速了沿海自然经济的解体B. 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C. 推动了中国近代外交事业发展D. 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与外国的往来增多而邮政的创办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 D正确该做法对自然经济解体没有影响 A排除大清邮局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体制建立 B排除收发中外信件不能推动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发展 C排除故选D6.小说《子夜》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乡下来的五老太爷见到身着高衩旗袍、架着二郎腿的年轻女子竟差点昏厥材料说明()A. 新式青年抛弃了纲常礼教B. 传统习俗被近代习俗取代C. 西方文化冲击着传统礼俗D. 社会进步需挣脱观念束缚【答案】C【解析】材料中乡下来的五老太爷的差点昏厥说明新旧观念存在冲突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观念造成巨大冲击故C项正确年轻女子不等于新式青年故A项错误如果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就不会有“五老太爷的差点昏厥” 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故选C7.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A. 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B. 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C. 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D. 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答案】B【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报刊的社会功能较多可以传播时事新闻可以进行舆论监督也可以通达民情而材料中“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正是传播时事新闻功能的体现B符合题意A错在“声像俱备” C、D中的社会功能与题干无关故排除故选B8.吴淞铁路是1876年英国人擅自在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当时的筑路情况多次刊登于()A. 《时务报》B. 《申报》C. 《国闻报》D. 《民报》【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申报》创办于1872年故当时的筑路情况多次刊登于《申报》故B正确A是1896年排除C是1897年排除D是1905年排除9.1958年2月国家体委颁布《体育运动十年发展纲要》提出“大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加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争取十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运动项目上赶上和超过世界水平” 这反映了()A. 新中国体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果B. 体育工作致力发展群众性体育C. 新中国外交选择体育为突破口D. 体育运动受政治活动强烈影响【答案】D【解析】10.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某校研究学习小组欲从各个方面调查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影响据此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A. 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B. 中学生上网利弊谈C. 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D. 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机遇【答案】B【解析】A.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不是对整个人类的影响B.材料只是锁定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谈中学生上网的利弊是最贴切的C.材料没有涉及到对整个教育的影响D.材料不是强调对人类有发展机遇故选B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如表是出现于晚清的谜语根据表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观点鲜明)【答案】论题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阐述随着列强的侵略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政治上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促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促进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思想上启蒙运动和达尔文进化论的传入促进中国思想解放和思想近代化社会生活上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服饰、建筑、生活习惯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促进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总之西方文明的传入对中国各个方面均产生了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和社会转型【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依据表格中谜面和谜底信息可以看出反映了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由此可从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提取论题然后结合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进行阐述最后得出西方文明的传入对中国各个方面均产生了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和社会转型的结论即可也可从近代中国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元、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已经达到制度层面、晚清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成熟等角度提取论题结合相关知识进行阐述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图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部分数据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答案】信息中国网民人数和互联网普及率持续增长且发展迅速原因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需求的提升人民思想得到巨大的解放中国政府不断深入改革和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解析】依据材料相关数据信息明显可知信息是中国网民人数和互联网普及率持续增长且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技术层面、人们的需求、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记——据《中国铁路发展史》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国家政策直接影响铁路交通业的发展阐述清统治者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守旧观念致使晚清时期中国铁路起步晚且发展缓慢铁路修建主要是帝国主义、外国资本承办大量铁路权益被帝国主义侵占造成了中国自办铁路严重不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1953年开始国家有计划大规模的进行铁路建设主要干线修复并连接成一个整体改革开放以来制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建设突飞猛进铁路网骨架的形成六次大提速高铁与动车世界领先参考论题科学技术促进了铁路交通业的发展参考论题铁路交通的变迁反映出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进步【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清统治者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守旧观念致使晚清时期中国铁路起步晚且发展缓慢铁路修建主要是帝国主义、外国资本承办大量铁路权益被帝国主义侵占造成了中国自办铁路严重不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14.【电报与近代中国】小楚同学在校园文化节中承担“电报与近代中国”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整理摘抄出如下资料◆ 19世纪中叶欧美电报业务迅速发展起来跨洋电缆使得商品的供需、价格及前景等重要信息瞬息可知同期的中国依旧以驿站、民信局进行通信◆ 1863年前后列强要求在华开办电报业务总理衙门认为列强先于中方获知信息中方将信受制约且线路一旦损坏容易引发纠纷因而坚决反对◆ 1870年清政府认识到既然难以拒绝列强“不如我自为之” 架设电线(即电报线)、办理电报可以“分洋商之利”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清政府消息不灵决策滞后认识到兴办电报之紧迫沈葆桢奏请在福建和台湾之间架设电线◆ 1880年李鸿章奏请在上海与天津之间架设电线◆ 1881年前后为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电报学堂陆续开办◆ 1882年《中报》率先使用国内电讯◆ 1883年总理衙门开通官用专线◆ 1887年川滇电线和福建至台湾水底电线建成◆ 1890年广西龙州与越南北折电报接通◆ 1894年李鸿章接到朝鲜政府请求出兵援助的电报◆ 1902年袁世凯见电报局可获厚利建议清廷收归国有◆ 1908年全国电报线路长达90897里大中城市设电报局总数达到394处◆ 1911年各省通电响应四川保路运动邮传部通令不得收发此项“违制”电报请为小楚同学提供设计展板的建议需提炼主题选取材料并论证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可从电报与近代中国内政外交、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任选角度展开论述)【答案】主题电报业折射出家国情怀论述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饱受列强蹂躏国家蒙难人民生灵涂炭为了挽救千疮百孔的祖国无数仁人志士殚精竭虑学习先进积极探寻各种救国之策日新月异的电报业务也随之传入中国 1863年前后列强要求在华开办电报业务中方担心受制于洋人断然拒绝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有感于信息滞后洋务大员沈葆桢奏请在福建和台湾之间架设电线为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天津、上海等地陆续开设新式学堂 1911年因清政府出卖利权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各省通电响应凡此种种尽管一路艰难但近代电报事业的起步发展无不折射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愫家国情怀【解析】根据材料可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提炼主题电报业折射出家国情怀结合材料中的有关信息进行论述如 1863年前后列强要求在华开办电报业务中方担心受制于洋人断然拒绝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有感于信息滞后洋务大员沈葆桢奏请在福建和台湾之间架设电线为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天津、上海等地陆续开设新式学堂 1911年因清政府出卖利权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各省通电响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也可以从经济角度提炼主题如“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电报事业的发展” 还可以从国防角度提炼主题如“国防需要促进了中国电报事业的发展” 再结合相关信息论述即可。
必修二1-5单元测试
高一历史必修二1-5单元学业水平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60分。
1.在中国古代,统治者“重本抑末”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是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闭关锁国2.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②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③早市、夜市昼夜相接④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农具.曲辕犁.发明于:A.战国 B.西汉 C.唐朝 D.明朝4.“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在这场“商业革命”中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 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5.2008年5月,广东省南澳县海域又发现一艘明代的沉船“南海二号”。
考古工作者从该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中不可能有A.大量白银货币 B.粉彩瓷器 C.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D.精美的棉布船帆6.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私营手工业发达 B.官营手工业兴盛C.雇佣关系出现 D.家庭手工业普及7.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自耕农数量减少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 D.土地兼并加剧8.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A.贸易中心的转移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C.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D.买办和买办化商人开始出现9.某小组在探究“唐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中,搜集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应参考的最可信的材料是A.电视剧《贞观长歌》B.史籍《旧唐书》C.唐朝传奇作品D. 电视剧《唐明皇》10.下列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天津机器制造局C.开平煤矿D.京师大学堂1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不包括()A.外国的侵略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C.洋务运动的诱导 D.晚清政府的大力提倡12.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
人教新课标版历史必修2第一~第七单元综合测试
秘密★启用前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5月教学质量监测历史本试卷分两部分,共5页(4页问卷,1页答卷,1页答题卡),闭卷作答。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同学们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写上姓名、考生号,再用2B铅笔将相关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部分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如需改动,请同学们先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在答卷的指定区域内作答。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再写上新答案,新答案可不能超出指定区域哦;还有,不能使用一切涂改用品!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可是无效滴。
3、请同学们自觉遵守考场纪律。
考试结束后,请上缴答题卡和答卷。
4、本试卷考察范围:必修二《经济史》第一~七单元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共60分)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是()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2、在__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灌钢法()A.西汉、商鞅B.东汉、商鞅C.西汉、杜诗D.东汉、杜诗3、在元朝,_______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A.扬州B.泉州C.广州D.杭州4、“重农抑商”政策的首次提出者是()A.秦始皇B.管仲C.商鞅D.张居正5、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中国B.西班牙C.葡萄牙D.荷兰6、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B 英国经济的稳步发展C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D 英国人口资本流动自由7、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事件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黄梅戏《天仙配》有这么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据此,回答8 -9题8、唱词从根本上反映了()A.我国的工业特点B.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C.我国商业特点D.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9、它所反映的经济形态瓦解于()A.16世纪中期B.17世纪中期C.18世纪中期D.19世纪中期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12年能迎来“短暂的春天”是因为()A.清朝覆灭B.中华民国成立C.一战爆发D.二战爆发11、“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A.左倾思想严重泛滥 B.自然灾害C.经济建设缺乏经验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1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B.政企分开C.加强干预D.实行按劳分配13、被誉为“一夜掘起的城市”是()A.广州B.深圳C.珠海D.厦门14、(2010·威海模拟)到2009年5月底,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达10.1亿户,每月仍保持700多万的增长。
历史人教版本高中必修2人教版本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卷试题.doc
精品文档第一元,不如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是一、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且,我禾黍”1. 石器耕段的志性具是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A. 石犁B.C. 耒耜D. 6. 我国古代精耕作的最大意在于2. 我国古代制造的耒耜主要用于 A. 大了耕作面 B. 提高了位面量A. 原始灌B. 松土挖土C. 草培土D. 开沟播 C. 丰富了作物品种 D. 累了生种7. “⋯⋯春不得避,夏不得避暑,秋不得避阴雨,3. 右中所反映的冬不得避寒。
四之,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A. 耕定居水旱之灾,急政暴,不,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而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B. 原始代人民就已学会建筑房屋,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田宅者、鬻子以()C. 由游牧渡到定居者。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的哪一特点D. 原始出 A. 男耕女 B. 自自足 C. 脆弱性 D. 性4. 我国精耕作的生体系最早形成于8. 明清之的帝王每年春天都要在北京先自下地A. 关中地区B. 北地区行象征性的耕作,一活反映了① 本思想根深蒂固②抑商C. 中原地区D. 黄河—江流域仍然盛行③ 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④ 治者5. 毛曾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作吃。
”下的高度重列哪些言反映了中国“精耕作”的良 ?①“湿耕精品文档A.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
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引进的高产农作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作物A.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B. 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 B. 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水平 C.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C. 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D. 特点是少投人多产出 D. 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10. 下图反映了明清11.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①技术先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A. ①②④B.①③④C. ②③④D.①②③④棉花图·收贩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 鎏金术 B 、水排 C. 灌钢法 D. 铸钢法13. 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B.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D.中国瓷器从汉代已输出国外14. 右图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精品——四羊方尊。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有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有分析]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共25 题,每题 3 分,共 75 分)1.最早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要素是()A. 西方列强的入侵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C. 西方民主革命思想D.康有为、孙中山等个人的作用1.A 鸦片战争此后,跟着西方政治、经济权力的侵入,西方文化逐渐浸透到公民生活中,推进了中国社会生活风俗的近代化,西方的入侵是最早最重要的要素。
2.鸦片战争后,西式衣饰传入中国,衣饰改革的潮流开始萌动,形成了近代社会独有的景观是()A. 窄袖革履B.长袍马褂C.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存D.华冠儒服2.C 长袍马褂是中国人传统服饰,鸦片战争后,西风东渐,中国人开始穿起西服,新式服饰和传统服饰并存。
3.晚清期间,有人把“断发易服”提升到强国的高度,上书皇帝说:“今则万国交通,全部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义不亲,邦交不结矣。
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
辫发长重,行摇动舞,误缠机器,能够立死。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该人最有可能属于()A.地主阶级洋务派B.地主阶级固执派C.财产阶级维新派D.财产阶级革命派3.C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曾上书《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为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 , 主张“断发易服”。
解读资料,可知选 C。
4.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倡导中山装,不可以说明的是()①中山装代替了传统的衣饰②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A③人们的衣饰受西方的影响④中山装获取各阶层人民的欢迎.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D 中山装设计出来后很快成为流行的衣饰,但并无代替中国传统的服饰,其主若是遇到新派人士和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
5.1912 年 3 月 2 日,南京暂时政府以暂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宣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好官厅称号文》。
文中指出:“查前好官厅视官之高低,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当咸以官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二1-5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2、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3、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4、服饰有实用功能、标识功能、装饰功能等,以下古语能体现服饰装饰功能的是A、“衣,依也”B、“衣,隐也”C、“衣服,所以表贵贱也”D、“衣,身之章也”5、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
这一变化表明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6、下图取自1884年的《点石斋画报》,它描绘了当时上海妇女打落袋的情景。
观察下图,能全面描述画面的选项是①近代上海多新闻,中西文明汇申城②三寸金莲爱娱乐,挥杆击球来健身③明眸皓腕携幼儿,发鬓宽袖显身份④巾帼解放新主张,民主科学风气生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7、“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8、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9、《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材料提供的信息最能说明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10、“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摘自《墨子》)。
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
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
该判断:A、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12、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3、《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
郭沫若释“美金”、“恶金”分别指青铜和铁器。
与郭沫若得出这一结论相匹配的历史事实是战国时期A、青铜高贵,宜作武器;铁器低贱,仅作农具B、青铜颜色亮丽,铁器颜色深暗C、青铜主要用作武器,铁器已应用于农业生产D、青铜质地坚硬不易酸化,铁器质地粗糙且易锈蚀1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A、“市”的突破B、出现“草市”、“夜市”C、纸币的出现D、政府征收商税1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B、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17、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
”这句话强调普鲁士统一和建立德意志帝国的基础实质上是:A、普鲁士拥有丰富的煤铁等矿藏资源B、普鲁士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进展很快C、得到了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煤铁资源D、普鲁士的军事力量最强18、据统计: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
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C、苏伊士运河开通,欧美与上海的距离缩短D、列强在上海成立了“工部局”投资力度加大19、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A、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20、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的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
其中“弓箭弦”是指:①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②长江中下游如箭③京九铁路如弦④京广铁路如弦⑤小浪底工程如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⑤D、①③⑤22、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23、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纺织品介绍到欧洲。
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一材料主要说明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24、光绪二十一年上谕称:“叠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
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要“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清廷上谕:“马关商约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利权”;“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利权”。
对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说明清政府采取了允许工商业发展的政策B、反映了清政府对私营工商业态度变化的原因C、说明清政府已经突破“中体西用”的界限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5、“卡若栉比(如梳子齿),法若凝脂,一局多卡,一卡多人,只鸡尺布,并计起捐,碎物零星,任意扣罚”……张謇也提出:“各省农工商务诸事创办之始,率以重税困之,虽商民至破家堕业而有所不顾,至今民间动色相戒,视国家兴利之说为陷阱之尤”。
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①清政府在推行发展工商业政策时,加重对工商业的盘剥②造成工商业发展困难,工商业者不满③清政府的腐朽性决定了其必然束缚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在中国近代史上封建主义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阻碍力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50分)26、(18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
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
(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2分)(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2分)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状况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的分布材料三19世纪后期中国人创办的主要近代企业分布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何趋势?(2分)(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特点?(8分)(3)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4分)28、(1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