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2020年新课标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课件★★8-4第4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共张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共张精品PPT课件
(1)突触种类: 轴突—树突 轴突—胞体
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 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 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 体或树突等相接触而共同形成突触。
突触小体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内含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 突触间隙(内有组织液)



膜对Na+通透性增加, Na+大量内流
局部电流 电位表现(未兴奋):内负外正 电位差
电位表现(兴奋):内正外负
局部电流
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向兴奋部位 兴奋传导 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 (神经冲动) 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变化
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传递
突触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化学信号)
神经中枢:
3.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 几个 神经元?
至少需两个。 大多数反射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神经元参与 。 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4你. 还能举出说明脊髓在反射中作用的其他实例吗? 排尿反射、排便反射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
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 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神经节:
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在中枢以外的 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
4.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
神经元的 结构:
细胞体
突起
树突:短而多,呈树枝状
轴突:较长,只有一条
末端有轴突的分枝
树突 细胞体
神经纤维

轴突

髓鞘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细胞(神经元)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4讲 核酸、糖类和脂质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4讲 核酸、糖类和脂质

考向1 考查核酸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1.关于下图所示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甲是磷酸,在不同的核苷酸中种类相同 B.乙是五碳糖,在DNA中是脱氧核糖,在RNA中是核糖 C.丙是含氮碱基,在人体细胞遗传物质中有4种 D.丁是核苷酸,在一个病毒中有8种
【解析】题图所示为核苷酸的组成,甲是磷酸,乙是五碳糖,丙 是含氮碱基。人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中的含氮碱基 只有4种。病毒中的核酸只有1种,所以组成病毒核酸的核苷酸(含 氮碱基)只有4种。
第一单元 细胞及其分子组成
第4讲 核酸、糖类和脂质
基础点一 核酸的结构、功能与分布
1.种类:生物体中的核酸有2种,DNA( RNA( 核糖核酸 )。 2.结构(如图)
脱氧核糖核酸 )和
核苷酸
五碳糖 含氮碱基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巧记小口诀】DNA组成结构的“五、四、三、二、 一”
基础点二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
生物类别
原核生物和真 核生物
病毒
核酸
含有DNA 和RNA两 种核酸 只含DNA
只含RNA
核苷酸 种类数
8
4 4
碱基 种类数
遗传物质
举例
5
DNA
细菌、人 和烟草等
4
DNA
噬菌体
4
RNA
烟草花叶病 毒
3.DNA、RNA、ATP及核苷酸中“A”的含义辨析
典例印证 (2018 黑龙江青冈一中高三期中,15)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 子化合物a构成的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B )
考点一 核酸的结构、组成、功能(高考热度:★★) 1.核酸(DNA与RNA)与蛋白质的比较
项目
核酸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神经调节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神经调节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D ) 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 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 C.在强光下瞳孔收缩 D.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 下垂
3、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① 突触小体 ②递质 ③突触间隙 ④突触后 膜⑤轴突( C)
A.①②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⑤
6、止痛药物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 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 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
C
A.细胞体
C.突触间隙
B.轴突
D.树突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神经系统调节
一、神经调节
复习
神 经 系 统
中枢神 经系统 脑
脊髓 脑神经
周围神 经系统
脊神经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
树 突
神经元
细胞体 细胞核 轴 突 末 梢
神 轴 突 经 纤 维 髓 鞘
: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一)神经调节基本方式
1.反射:
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 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 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一神 经元 轴突 兴奋
由突触小体完成 突 突 突触小泡 触 触 前 小 释放递质 膜 体
由突触后膜完成 突 突 使另一 触 触 神经元 间 后 产生兴 隙 膜 奋或抑 制
(2)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特点
单向性
小结
突触 (1)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是由____决定的。 兴奋在细胞间单向传递的原因: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胞吐 (2)递质释放的方式为____,并非跨膜运输。递 高尔基体、线粒体 质的释放与突触小体内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 关,且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有关;释放的递质需 组织液 经突触间隙的________。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 专题8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课件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 专题8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课件

6.临床上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疾病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随血液流经全身。 7.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8.糖尿病病人出现“多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原尿中含有大量的糖,渗透压升高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分的重吸收困难,使尿液增多。
变式三 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 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 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图中曲线Ⅰ、 Ⅱ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图中b点时细胞膜外Na+的含量仍 高于膜内 B.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不能提高c点值 C.实验过程中该培养液只有Na+浓度会发生变化 D.c~d时K+通道开放使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
【解析】 钠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所以b点时膜内钠离 子浓度始终小于膜外,A正确;c点是动作电位,其产生与钠离子的浓度 有关,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将影响静息电位,不影响c点动作电 位的变化,B正确;该实验是神经纤维上电位的传导,而静息电位的产 生还涉及钾离子的浓度变化,C错误;c~d时,神经纤维恢复静息电 位,钾离子外流,D正确。
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 提示:该状况的出现表明外伤或脑梗塞已伤及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
(即大脑),致使丧失高级中枢对排尿这种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
3.兴奋的传导、传递消耗能量吗?举例说明。 提示:消耗。恢复静息电位后,Na+—K+泵活动加强,泵出Na+, 泵入K+,为主动运输,消耗能量;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为 胞吐,消耗能量。 4.神经递质都是小分子物质,却以胞吐方式释放,有什么意义? 提示: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快速、 准确。

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神经调节课件

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神经调节课件
②轴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轴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纤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大脑和脑的区别 2、想想位于脑中的神经中枢
脊髓
1、脊髓位于人体内的 _____________
2 、脊髓可分为____ 和_______
3、灰质的形状如同___
并可分为_________
4、与脊髓相连的是___
并有什么样的规律?
脊髓和脊神经结构
(感觉神经纤维) (运动神经纤维)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调节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 是大脑皮层(见下图)
大脑
小脑 延髓
大脑皮层功能区
躯体运动中枢 书写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听觉中枢
大脑.swf
中央沟 躯体感觉中枢 听觉语言中枢 视觉语言中枢
视觉中枢
第一运动区
特点:皮层代表区 的位置与躯体各部 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为什么手和头 面部的代表区范围 明显大于下肢的代 表区?
思考
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是_________
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区别是什么?

大脑
小脑 脑干
自然界最完美的物质

脑知识总结
大脑、脑干(间脑、中脑、脑桥、延脑)、小脑 1、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脑各部分的功能
A、大脑的功能(下节课学习) B、小脑的功能 C、脑干的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幻灯片

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幻灯片

与特异性 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起作用之后,最终被相关的酶分解
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电信号
化学 信号
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电信号 (兴奋或抑制)
思考
4、神经递质
兴奋型递质 (1)种类 抑制型递质 (2)本质 化学物质 (3)产生 突触前膜 (4)受体 突触后膜上糖蛋白 (5)作用 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细胞体
(胞体)
神经元
轴突:长而分枝少
突起
树突:短而分枝多
功能:接受刺激;
产生兴奋;
传导兴奋。
神经元
神经末梢 神经元细胞体
神经纤维 髓鞘
树突 突起
轴突
神经元简化图:代表一个神经元,a为树突, b为细胞体,c为轴突。
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及外表套有的一层鞘组成.
(6)去向 作用后被酶分解
比较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间的传递
信号 形式
传导 速度
传导 方向
实质
电信号 快 双向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化学信号 慢 单向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五、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图:
脑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大脑 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
特点:双向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怎样传递呢?
突触小体
图二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 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1.突触结构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只与 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

结构
反射 中枢
传出 神经 元
效应器
组成
调节某一特 定生理功能 的神经元群
传出神经纤 维及胞体
传出神经末 梢和它所支 配的肌肉、 腺体等
分布
分布在中 枢神经系 统中
主要分布 在周围神 经系统中
主要分布 在肌肉、 腺体等处
功能
被损结果
把传入的神经
冲动进行分析、既无感觉
综合,然后把 冲动传给传出
又无效应
神经元
把神经冲动从 只有感觉
反射中枢传向 效应器
无效应
把传出神经元 传来的神经冲 只有感觉
动转变成肌肉 无效应 或腺体的活动
“反射”完成所必需的两个必备条件
(1)需存在完整的反射弧——凡不经历完整反 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如肌肉收缩)不可称“反 射”。
(2)需适宜的刺激——不仅刺激“种类”要适 宜,刺激强度也要适宜,只有强度达一定 阈值时方可产生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一 旦产生就不会因刺激强度加强而增高。
(4)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 梢。
提示 错。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不是指 传出神经末梢,而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 体。
(5)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提示 错。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元损伤,刺 激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 射。
五、大脑皮层的功能 1.言语区: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
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结构组成传入神来自 感受器 末梢的特殊结构
传入 神经

传入神经 纤维及胞 体
分布
功能 被损结果
主要分布 接受内外 在皮肤、 界刺激, 感觉器官、 产生神经 内脏等处 冲动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课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课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VS
情绪的影响因素
情绪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环境 、生理状态等。例如,基因变异可以导致 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环境因素如社交关系 、文化背景等也可以影响情绪的表达和体 验。
学习记忆类型及过程
学习记忆类型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学习记忆可分为 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主要依赖于 大脑前额叶的工作记忆系统,而长期记忆则 需要海马体等脑区的参与。
学习记忆过程
学习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 阶段。在编码阶段,大脑将外界信息转化为 神经信号;在存储阶段,这些信息被保存在 大脑的神经网络中;在提取阶段,人们可以 回忆和使用这些信息。
神经系统在学习记忆中作用
神经系统结构基础
大脑皮层是学习记忆的主要结构基础,其中 不同脑区负责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例如, 颞叶负责处理听觉信息,枕叶负责处理视觉 信息等。
运动损伤康复中的神经调节
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修复,恢复运动功能。同时, 利用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重新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提高康复效果。
05
情绪、学习和记忆与神经系统调节
情绪产生及影响因素
情绪产生的神经基础
情绪的产生与大脑中的杏仁核、前额叶 等区域密切相关,这些区域对情绪刺激 进行识别、评估和反应。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方法
80%
神经系统检查
通过观察和检查患者的精神状态 、语言、运动、感觉等系统功能 是否正常,可以对神经系统疾病 进行初步诊断。
100%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可以清晰地显示 脑部结构和病变情况,有助于对 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80%
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生化指标和 细胞学变化,可以辅助诊断神经 系统疾病。

《高中生物》PPT课件

《高中生物》PPT课件

练习
1、神电经位纤,则维细处胞于膜静内息表状面态的时电,若位规是定__细__胞_负_膜__外_〔表正面、为负零或
零〕电位.
2、 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
一强刺激,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______C_______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2、突触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只与其 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突 触 突触后膜有两种:① 细胞体膜简称胞体膜
②树突膜
3、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突触前膜
前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 突触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3〕传导与恢复 恢复 传导
兴 奋 的 产 生 和 传 导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递途径是: 1.树突 细胞体 轴突 突触小体
2.细胞体 轴突 突触小体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过程
特点:双向传导
1静息状态的膜电位:
外正内负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外负内正 外正内负
⑤传递特点: 突触传递的特点:突触传递由于要通过化学
递质的中介作用,因此具有不同于神经纤维传导
的特点: 单向传递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 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 就是从突触前神经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而不能逆 向传递.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 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ppt课件25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ppt课件26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ppt课件27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苏教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苏教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C.①的分支对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D.图中低级神经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①的分支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下一神 经元③抑制,C错误。
4.在人体骨骼肌受到牵拉而过度收缩时,会引起骨骼肌内的腱梭兴奋, 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受拉 的肌肉舒张(如图),这种现象称为反牵张反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反牵张反射属于大脑皮层控制的条件反射 B.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也会引起反牵张反射 C.腱梭兴奋后,b、c处膜外电位变化情况相同
(3)学习和记忆 ①学习的形式
非联合型
②记忆
条件反射 非陈述性记忆 运用和强化
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考向一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5.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 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下列相关 推理正确的是
√A.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
考向二 人脑的高级功能 7.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学习、语言、记忆、思维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C.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
D.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看不见文字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错误;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错误; 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能听懂话、会讲话、能写字,但不能看懂 文字,D错误。
√C.某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
反射不能完成,其受损部位一定是图中的c D.排尿过程中,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内牵张感受器,由此
导致膀胱逼尿肌进一步收缩,并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过程 属于正反馈调节
能够产生尿意,说明兴奋能够传至大脑皮 层,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可能是位于脊髓 的排尿中枢受损,或者是脊髓的排尿中枢 正常,但发出的指令不能到达膀胱,因此 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c或者a或者a、c同时 受损,C错误。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4课时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4课时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第4课时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课标要求1.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2.简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考点一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考点二 人脑的高级功能内容索引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课时精练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①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又叫 。

②第一运动区与躯体运动的关系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第一运动区a.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b.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代表区。

c.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 的,但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 的。

d.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有关。

倒置正立精细程度(2)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示意图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 进行的。

(2)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反射①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______支配的。

② 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而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③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 。

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3)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 ,脑干是调节内脏活动的 ,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4)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使得自主神经系统 。

3.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一般来说,位于的低级中枢受 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低级中枢基本中枢下丘脑并不完全自主脊髓脑拓展提升科学思维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

回答下列问题:(1)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是说能够感受到尿意并且控制排尿活动,请描述产生尿意的过程?提示 当膀胱内储存尿量达到一定程度,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低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神经调节专题(共19张PPT)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神经调节专题(共19张PPT)

通过
这一运输方式释放

,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
表现为持续 。
答案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二轮复习-神经调节专题
感谢聆听,欢迎批评指正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离 +35
C
膜电位/mv

0
BD


A
-70
练注一意练1
增静大息细电胞位膜大外小K只+浓与度膜,内A外点K+ 将浓度上差移有,关C点,将动作不电变位。大小
减只小与细膜胞内膜外外NaN+a浓+浓度度差,有A关点。 F 将 不变 ,C点将 下移 。
E

0 协 Na+ 协
K+时间/ms
钠钾泵 河钠豚通毒道素激与活钠剂通:西道加结毒合素,、阻短碍裸钠甲离藻子毒内素流。,导致
Ca2+ 不钠能通形道成失动活作剂电:海位葵,毒兴素奋等传。导终止,肌肉松弛。
(有2)机有磷机农磷药农:药抑中制毒乙会酰出胆现碱痉酯挛酶等活症性状,原因是 。
有α机-银磷环农蛇药毒进素入:突竞触争间性隙与后乙与酰乙胆酰碱胆受碱体脂结酶合结合, 抑制乙酰胆碱脂酶活性,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 导β致-银神环经蛇元毒持素续:兴阻奋断,乙肌酰肉胆持碱续的收释缩放而痉挛。
例4 图甲是青娃离体的神经一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乙是神经肌
肉接头处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刺激 e 处,腓肠肌可以收缩,但神经冲动不能向 e 点右侧传导 B.刺激 e 处,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两次 C.图乙肌细胞接受刺激,经上面的神经末梢传递到上一个神经元 D.图乙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转运释放到突触间隙
4 .3 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Ⅲ 稳态与环境
08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基础自测
一、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1.根据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调节方式为________。 (2)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________和肝脏,主要的散热途径是________的蒸发和皮肤 内________的散热。 (3)写出炎热条件下体温调节的一个反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 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甲状 腺,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最终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故 A 项正确;肾小 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重吸收水分,故 B 项错误;摄盐过多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 压升高,通过相关神经调节,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 正常,C 项正确;饮水增加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 D 项正确。
5.明辨水盐调节的三个易误点 (1)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3)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答案 一、1.(1)下丘脑 神经—体液调节 (2)骨骼肌 汗液 毛细血管 (3)提示: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舒张 (或汗腺分泌增加)。 2.(1)①渗透压 ②大脑皮层 ③抗利尿激素 (2)下丘脑 神经—体液调节 (3)肾小管和集合管 减少 二、①体液传送 ②准确 ③持久 ④直接或间接 ⑤激素
3.明辨体温调节的六个易误点 (1)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 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 (2)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主要 是增加散热量。 (3)温度感受器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而非绝对温度。 (4)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也增加, 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5)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持续升高,如果体温 保持不变,则产热就等于散热。 (6)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中,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 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答案:B
3.(2018 年高考·江苏卷)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 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 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 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 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 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 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还可以通过汗腺分 泌增加散热量。
(5)体温上升期,由于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出现心率加快、 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因此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答案:D
2.(2016 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Ⅲ)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收缩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图示增加 产热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即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
(3)高温持续期,人体温度维持相对稳定,因此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垂体释放抗 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减少尿量。
考点一 人体卷)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 ) A.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 B.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 C.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 D.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
解析: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A 正确;蜷缩身体, 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B 正确;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进而做出相应的调节,C 正 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D 错误。
2.根据人体水盐调节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内容: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调节方式为________。 (3)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