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一、引言安全生产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而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

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是对企业生产环节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的过程,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预警: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2. 事故减少:通过深入评估和分析,可以识别出事故易发区域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 资源优化:风险评估能够帮助企业识别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向,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法规遵循:风险评估是企业履行法律法规责任的重要手段,对于合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三、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在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 确定评估指标:根据安全生产的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评估的指标体系,如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等。

2. 信息收集:收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现场调查、事故案例分析、工艺流程图等,形成基础数据。

3. 风险识别: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通过专家评审、头脑风暴等方法,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构建风险清单。

4.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逐一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5.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等级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确保风险得到控制。

四、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其实施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减少事故的严重程度。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1. 人员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他们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增强危机意识和应变能力。

2. 安全设施:建立和完善各类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备、通风设备、紧急疏散通道等,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1 目的为了识别产品、过程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风险 ( 即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 ) ,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过程和服务中变更过程的风险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

•职责3.1 安全主任负责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更新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3.2 行政部负责本公司办公区域和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的识别与更新,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3.3 各部门负责本单位风险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 工作程序4.1 风险识别4.1.1 危害识别组织安全主任组织各相关部门成立风险识别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部门经理与岗位操作人员等。

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a )熟悉本公司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b )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c )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d ) 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e )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4.1.2 风险识别的范围与内容风险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公司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a )风险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以及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所造成的危害和环境影响;b )八个方面: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废弃物、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社区和其他相关影响。

c ) 七种类型: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及其它因素。

d ) 考虑活动、产品或服务从开始到废弃和处置的全过程,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4.1.3作业活动信息的收集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害辨识前要收集作业活动的相关信息:a )设备的设计信息,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考虑在评价期限内,已有措施的适用性和效果。

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强化安全监管: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确 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可控。
提高安全素质:通过培训、演练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应急 处置能力,使其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应对。
应急预案与演练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风险,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演练与培训: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资源保障:确保应急所需的物资、设备和人员配备充足 评估与改进: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评估标准:根据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评估 审查结果: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措施,降低安全生产风 险
03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技巧
风险矩阵法
定义:风险矩阵法是一种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将风险因素按照 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确定风险的大小和优先级。
局限性:评估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且评估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风险度评价法
定义:对危险源发 生事故的可能性和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 的综合评价
目的:确定危险源 的风险等级,为制 定相应的风险控制 措施提供依据
评价步骤:确定危 险源、分析危险因 素、评估事故发生 的可能性、后果严 重程度、风险度大 小
进行评估。
应用:在安全 生产风险评估 中,层次分析 法可用于确定 各风险因素的 相对重要性, 为决策提供依
据。
04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实践应用
评估流程与步骤
确定评估对象和 范围
收集相关信息和 数据
进行风险识别和 评估
制定风险控制措 施和预案
评估工具与技术
风险矩阵法:将风险程度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进行评估和打分 风险指数法:通过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 风险图法:将风险以图形方式展示,直观易懂 风险排序法:将风险按照大小进行排序,优先处理高风险

安全风险辨识、评价与控制

安全风险辨识、评价与控制

安全风险辨识、评价与控制一、制度要求1.承包商应建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明确安全风险辨识、评价与控制的职责、范围、程序、方法、频次、控制要求和持续改进等要求;2.建设工程类承包商的项目部可执行承包商制定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但应明确项目部各部门、施工班组、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与控制职责和内容,组织实施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制定管控措施,编制项目部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清单,落实管控措施。

3.生产领域类承包商应结合所承揽业务特点建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明确内部安全风险辨识、评价与控制职责,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价与控制。

二、一般规定1.安全风险辨识应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全员参与”的方式,形成安全风险辨识过程记录,并对安全风险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和归档。

2.建设工程类承包商的项目部应当在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特点、地质与环境条件、设计图纸、拟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范围、投入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等,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并随和监理单位审批,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

6.建设工程类承包商应对已识别的安全风险进行公告:a)应在施工现场大门内及危险区域设置施工安全风险公告牌;b)安全风险公告内容应包括:重大和较大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c)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并强化风险源监测和预警。

7.生产领域类承包商合同约定作业活动或事项有较大危险因素的,应在承包商办公、作业区、加工区、休息区或交接班室张贴较大危险因素危险告知卡。

8.生产领域类承包商应组织对较大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进行日常检查,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建设工程类承包商应组织对重大和较大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9.应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a)生产领域类每半年对重大风险(一级)和较大风险(二级)的控制措施进行一次评估,应优先保证重大风险(一级)、较大风险(二级)控制所需的包括资金在内的资源;b)建设工程类应根据工程进度,在施工前期准备、土建、安装、调试等开始前对对重大风险(一级)和较大风险(二级)的控制措施进行一次评估,保证重大风险(一级)、较大风险(二级)控制所需的包括资金在内的资源;C)现场作业风险控制按照“两必”原则进行:临时性作业活动、危险作业前,必须辨识危害评价风险, 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并填写CARC;每月、每班对固定性作业风险进行评价或回顾,完善控制措施。

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04
监控与持续改进
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 进行监控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04
故障树分析法在风险评估中应用
故障树分析法原理及特点
原理
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图形演绎法,以系统发生故障作为分析的目标,通过逻辑推理寻找系统故障的原 因及其组合方式,即故障发生的概率。
特点
故障树分析法具有直观性、灵活性、系统性、预测性和定量化等特点。它可以将系统故障的各种原因 形象地表示出来,便于分析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系统状况。
事件树建立步骤和注意事项
确定初始事件
选择可能导致风险事件的起始点作为分析对 象。
绘制事件树
根据初始事件的发展逻辑,逐步绘制出事件 树,包括各分支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后果。
事件树建立步骤和注意事项
• 评估风险:对事件树中各个分支事件的风 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事件树建立步骤和注意事项
保持客观
在建立事件树时,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 免主观臆断。
03
缺点
对历史数据的依赖性强,对于缺乏历史数据或数据质量不高的情况,评
估结果的准确性可能受到影响。
模糊综合评估法(FCE)
原理
模糊综合评估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构建模糊评估模型,将 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处理,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得出风险的综合评估结果。
优点
能够处理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对于难以量化的风险因素也能进行有效的评估 。
在分析过程中,应尽可能详细地列出所有可能的原因事件,以确保分 析的完整性。
在绘制故障树时,应注意逻辑关系的正确性,避免出现逻辑错误。
故障树分析法在风险评估中应用案例
案例一:某化工厂风险评估

安全生产变更中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安全生产变更中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安全生产变更中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前言安全生产事故时常发生,对企业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设备、环境等原因,可能会发生安全生产变更。

安全生产变更的实质是对原有的安全生产控制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变,因此在变更过程中必须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安全生产。

本文将从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三个方面对安全生产变更进行分析和探讨。

风险识别和评价安全生产变更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

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1. 安全生产专家评估企业可以由安全生产专家来进行评估,由专家负责对工艺、设备、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分析和判断,最终得出风险程度评估结果,以此为基础进行安全控制。

2. 分级管理企业的安全控制工作应按照风险防范等级进行分级,以便更好地实施风险管控。

3. 经验总结企业可以根据过去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验来总结和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三种方法可以相互结合,形成更为全面和准确的风险识别和评价。

控制措施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后,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或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

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 安全管理制度的调整企业需要针对新的安全生产变更,对制度和流程进行更新和调整,确保与安全生产变更相应的控制措施得到风险管控。

2. 人员培训企业需要对于新的安全生产变更,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将其带入变更后的工作流程。

3. 设备及工艺技术改进企业可以在变更后根据风险调整设备和工艺,提高设备可靠性、稳定性及提高应对应急情况。

4. 安全监测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监测机构来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事故。

5. 紧急预案企业应制定符合变更后实际情况的紧急预案,以备应急情况时使用。

安全生产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制定

安全生产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制定

安全生产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制定安全生产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在安全生产环境中,变更可能带来一系列新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有必要对安全生产变更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探讨安全生产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主要分为以下七个方面:1.风险识别在安全生产变更过程中,风险识别是第一步。

这包括预判变更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和后果,以及这些危险和后果可能对员工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影响。

风险识别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变更的性质和范围●现有安全措施的适用性●可能出现的新危险源●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1.危险源辨识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需要对变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这包括:●机械、设备、设施等物理危险源●化学品、生物制剂等化学危险源●高温、低温、辐射等环境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操作失误等人为危险源通过对这些危险源的辨识,可以更好地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

1.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的过程。

这包括:●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对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变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风险的状况,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1.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的过程。

这包括:●制定和实施新的安全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通过风险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水平,保障生产的安全。

1.风险降低在变更过程中,有些风险可能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采取措施降低其影响。

这包括:●对危险区域、设备和操作进行标识和警示●优化工艺流程,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对重要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通过风险降低,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对生产过程和员工的影响。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是一套用于识别和评估安全生产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体系。

以下是该制度主要内容:
1. 风险辨识: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设备设施、工作流程等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辨识,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辨识结果,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风险程度和优先级。

3. 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预防控制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明确责任人、任务、时间节点和控制措施。

4. 风险监测与控制:建立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效果的检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5. 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员工熟悉并遵守相关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6.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和追责,以保证责任的落实。

该制度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风险辨识和评估,科学制定管理和控制措施,加强培训教育和责任追究,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转。

第 1 页共 1 页。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动态风险管理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动态风险管理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动态风险管理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在变更过程中,风险识别、评估、应对计划、监控、报告以及应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都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方面。

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第一步,它的目的是找出在变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可能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各种因素,如组织变化、技术更新、市场变动等。

在识别风险时,需要对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同时还需要对每种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影响进行评估。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以确定每种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这需要对每种风险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使用适当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例如概率-影响矩阵、敏感性分析等。

三、风险应对计划风险应对计划是在考虑到每种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后,为每种风险制定的应对策略和行动计划。

制定风险应对计划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风险的性质、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成本效益等。

常见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避免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

四、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在实施变更过程中对风险进行跟踪和监控,以确保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和风险的及时应对。

在进行风险监控时,需要定期对各种风险进行审查,并对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控制。

五、风险报告风险报告是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这些信息对于决策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风险报告应该清晰、准确、及时地提供有关风险的详细信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六、风险应对措施这是根据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计划制定的具体行动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是为了减轻风险的严重性,或者是在无法避免风险的情况下,采取的必要步骤以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散。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改变项目计划,购买保险,寻找备选供应商或合作伙伴,以及开发或购买新技术等。

七、风险管理系统这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框架和基础。

它包括定义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目标、政策和程序,以确保正确、及时和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变更中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安全生产变更中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安全生产变更中风险识别与 评价控制措施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安全生产变更概述 • 风险识别 • 风险评价 • 控制措施 • 变更管理实施与监控 • 安全生产变更管理案例分析
01
安全生产变更概述
变更类型与范围
工艺流程变更
涉及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的调整或改 进,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设备设施变更
涉及生产设备的更换、升级或维护, 可能影响生产效率和设备安全性。
操作规程变更
涉及生产操作流程、操作方法的改变 ,可能影响员工的操作习惯和生产安 全。
管理程序变更
涉及安全生产管理程序的调整或优化 ,可能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
变更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生产安全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有效的变更管理,可以确保生产过程 中的各项变更得到充分评估和审批,从而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的风险。
设备风险
生产设备、设施、仪表等硬件 方面存在的故障、缺陷或隐患 。
环境风险
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环境因素, 如温度、压力、湿度、噪声等 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管理风险
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不足,如 制度不健全、培训不到位、应
急预案不完善等。
风险识别案例分析
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高温高压 的反应过程,可能发生泄漏、爆炸等 事故,因此需要加强工艺控制和设备 维护等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
合理的变更管理有助于优化生产流程、提 高设备利用率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确保产品质量
降低法律风险
通过规范化的变更管理,可以确保生产过 程中的变更不会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从而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合规的变更管理有助于确保企业遵守相关 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从而降低企业面临 的法律风险。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8 Aspose Pty Ltd.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8 Aspose Pty Ltd.1 目的为了识别产品、过程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风险 ( 即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 ) ,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厂产品、过程和服务中变更过程的风险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

•职责3.1 质量安全环保科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更新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3.2 党群工作部负责本厂办公区域和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的识别与更新,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3.3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风险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 工作程序4.1 风险识别4.1.1 危害识别组织质量安全环保科组织各相关单位成立风险识别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各单位负责人、员工代表与岗位操作人员等。

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a )熟悉本单位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b )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c )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d ) 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e )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4.1.2 风险识别的范围与内容风险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厂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第1页共6页a )风险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以及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所造成的危害和环境影响;b )八个方面: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废弃物、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社区和其他相关影响。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
制定详细的组织架构调整计划,包括人员安置、业务过渡、培训和支 持等,以确保平稳过渡。
案例二:某信息系统升级风险识别评价控制
风险识别
信息系统升级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系统性能下降、新系统不稳定 等风险。
评价措施
对升级前后的系统性能、数据完整性、系统稳定性等进行测试和评 估。
控制措施
制定详细的系统升级计划和应急预案,包括数据备份、系统测试、 用户培训等,以确保升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04
变更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预防性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与评估
在变更实施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明确可能产生的风 险及其潜在影响。
制定预防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技术防范、管理防 范等,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资源准备
提前准备必要的资源,如人员、物资、设备等,以应对可能出现 的风险情况。
评价指标
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环 境风险等方面,确保对变更风险进行 全面评估。
风险评价方法
定性评估
采用专家评估、德尔菲法等方法,对 变更风险进行定性描述和分析,识别 潜在的风险因素。
定量评估
综合评估
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估结果,采用多属 性决策分析等方法,对变更风险进行 综合评价,得出最终的风险等级和排 序。
绘制业务流程图,通过对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风 险。
风险矩阵法
将风险按照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在矩阵中进行表示 ,以便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
风险识别流程
收集信息
收集与变更相关的业务、技术 、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全 面了解变更的背景和现状。
评估风险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5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5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____》____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及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安全管理方式的革新,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在其它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隐患前期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和风险变更五个方面。

第二章基本术语第五条事故是指导致工程发生人员伤害、经济损失、环境影响、工期延误或工程耐久性降低等不利后果的事件。

本办法重点考虑引起人员伤害的事故。

第六条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不利后果的组合。

第七条本办法所提到的风险特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亡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第八条风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或其组合,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人、物、环境因素以及管理环节等。

第九条参照LEC的评估方法(附件7)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办法将风险划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一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高于____分的(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2.二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____分到____分之间的(160≦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3.三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____分到____分之间的(70≦分数值<160)风险;4.四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低于____分的(分数值<70)风险。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十条各项目部应成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小组。

项目经理任组长,支部书记、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安全总监任副组长,工程、技术、船机、安全等部门管理人员和现场负责人为组员。

风险隐患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风险隐患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风险隐患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文档是针对企业风险隐患识别、评价、控制管理的制度范本,旨在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和掌握风险隐患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套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以便企业能够主动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隐患,从而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二、风险隐患识别1.目标风险隐患识别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找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隐患,为后续的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

2.识别方法(1)组织内部信息收集:通过与各部门、岗位的沟通和交流,收集企业内部风险隐患信息。

(2)整合外部信息:积极关注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资料等外部信息,了解行业风险特点。

(3)统计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历史事故、事故原因、风险事件等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规模,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

3.识别内容(1)设备设施方面的风险:包括设备老化、设备故障、设备维护不及时等风险。

(2)作业环境方面的风险:包括作业场所的安全、卫生条件、作业操作规范等风险。

(3)人员行为方面的风险:包括人员操作不当、违章操作、酒后作业等风险。

(4)管理机制方面的风险:包括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责任不明确等风险。

4.识别工具(1)风险矩阵: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重点控制对象。

(2)风险辨识表:记录风险的基本信息,包括风险名称、风险来源、风险等级、可能的后果等。

三、风险隐患评价1.目标风险隐患评价的目标是通过对识别出的风险隐患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后续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风险隐患进行描述和分析,确定风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定量评价:借助参数和模型,对风险隐患的概率、影响、后果等进行测算和分析。

3.评价内容(1)风险概率评估: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包括历史数据分析、专家判断等方法。

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单位:XXXXXXXXXXX 时间:年月日序号工作内容危险源及潜在风险产生后果控制措施1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形成统一安全领导小组。

1.组织机构不健全 2.责任不明确安全意识薄弱 1.建立统一安全领导小组 2.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信息沟通体系 3.建立组织管理制度2 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责任制和信息沟通体系。

1.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 2.安全教育不到位 1.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人员编制和任务 2.将岗位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目标中3 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责的主要内容。

4 所有入职员工做好三级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不到位 2.安全意识薄弱 1.对所有入职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2.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5 制定安全隐患检查制度。

1.检查不到位 2.隐患整改不彻底 1.制定安全隐患检查制度 2.定期由专人负责进行隐患排查和记录 3.对检查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研究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6 编制完善应急预案。

1.应急预案不完善 2.事故失控 1.编制应急预案 2.定期组织员工应急培训,提高应急技能和素质7 编制机具使用管理制度,并严格要求执行。

1.无机具管理制度 2.设备损坏 1.编制机具使用管理制度 2.由专人统一管理机具设备,并统一平衡调度使用8 设备使用前试运行检查,确保设备所有安全措施可靠、有效。

1.设备安全措施不足 2.机械伤害 1.设备使用前进行试运行检查 2.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在完好状态下运行9 机械设备安装错误机械损坏人员伤害 1.机械设备使用前必须按说明正确安装,经试运转无误后方可进行正式作业 2.操作人员要求穿戴劳保用品10 手持电动工具必须为Ⅱ类或Ⅲ类(潮湿环境)。

1.电动工具不符合要求 2.机械伤害 1.手持电动工具必须为Ⅱ类或Ⅲ类(潮湿环境) 2.操作人员要求戴绝缘手套等劳保用品11 设备要做好防水保护措施。

1.设备防水保护措施不足 2.设备损坏人员伤害 1.设备要做好防水保护措施 2.设备接地、接零、绝缘、屏蔽等防护措施要规范到位12 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必须停机维修,不得在运转中进行维修。

安全生产变更风险评估

安全生产变更风险评估

安全生产变更风险评估
安全生产变更风险评估是指对安全生产变更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变更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评估安全生产变更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使管理者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评估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变更的范围和目的:明确变更的具体内容和目的,包括
变更的对象、范围和影响范围等。

2.识别可能的风险源:对变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源进
行识别和分析,包括技术、人员、环境等方面的风险。

3.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根据风险源的特征和相关信息,评估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

4.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等,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5.监督和改进: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
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生产变更管理工作。

通过安全生产变更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有效地管理
和控制风险,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事故和灾害的发生概率,保障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安全。

安全生产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技巧

安全生产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技巧

安全生产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技巧(正文)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和员工福祉的基础,而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则是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的技巧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一、风险评估技巧1.全面调查:首先,需要对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包括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员工岗位以及各类操作流程等。

只有真正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才能有效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

2.风险识别: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从员工和管理层的角度出发,对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识别。

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全面地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点。

3.风险分类:将识别出的安全风险按照优先级和类型进行分类。

针对高风险点,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确保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最小化。

4.风险评估:对各类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具体的风险值,以便更好地制定控制和应对措施。

评估时可以采用一些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如风险矩阵法和事件树分析法等。

二、风险控制技巧1.预防为主:在安全风险控制中,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范等,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此外,还需要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2.控制措施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适当的控制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控制和行为控制等。

在选择措施时,要考虑其可行性、有效性以及经济性。

3.应急预案:针对高风险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明确的责任分工、适当的应急措施和有效的沟通机制等,以便在发生风险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减少损失和影响。

4.监测与改进:安全风险控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需要定期监测和评估风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风险控制水平。

结语:安全生产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技巧是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摘要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从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角度探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机制,旨在为相关单位参考,有效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背景安全生产是保障企业持续稳定运行的基础,对于防范和应对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在事故发生后,能否迅速、有效地处置和应对事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建立科学可行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风险识别1. 风险源的识别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如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管理漏洞等。

对于不同行业和单位,风险源的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识别和分析。

常见的风险源包括但不限于:• 设备故障: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等导致设备故障,增加事故风险。

• 人为操作失误:人员培训不足、操作流程不清晰等原因引发的事故。

• 管理不当:管理层决策失误、安全制度不健全等导致的风险。

2. 风险因素的分析风险因素是影响风险发生概率和事故后果的因素,包括风险的概率和影响两个方面。

对风险因素的分析是风险识别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评估风险水平。

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 风险概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受到人为因素、自然环境、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影响。

• 风险影响: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影响程度。

三、风险评估1.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是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的过程,目的是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为制定应对措施依据。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 定性评估:主要通过专家经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风险进行主观评价。

• 定量评估:运用概率统计、数学模型等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得出风险指标或风险值。

2. 风险评估指标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对风险进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生产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识别产品、过程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风险(即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本程序适用于本厂产品、过程和服务中变更过程的风险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

第三条综合办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更新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第四条各单位负责本单位风险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章工作程序
第五条综合办组织各相关单位成立风险识别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各单位负责人、员工代表与岗位操作人员等。

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熟悉本单位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第六条风险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厂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1.风险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以及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所造成的危害和环境影响;
2.八个方面: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废弃物、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社区和其他相关影响。

3.七种类型: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及其它因素。

4.考虑活动、产品或服务从开始到废弃和处置的全过程,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第七条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害辨识前要收集作业活动的相关信息:
1.场站、设备的设计信息,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考虑在评价期限内,已有措施的适用性和效果。

2.生产施工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
3.物料的物理形态、化学特性、物料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4.生活配套设施和应急设施与装配;
5.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噪音、粉尘、有毒气体等,以及有害气体与主风向的关系;
6.员工的不良习惯、心态、健康状况及其违章操作行为等;
7.自然条件中的气象及其地质现象,如雷击、暴雨、洪水、地震等;
8.机动车在道路行使可能遇到的人员、路况、车况、气候影响等
9.各项制度的有效性(人为因素违反管理要求)。

第八条风险识别以事故预防,控制和减少事故及污染发生为指导思想,采用现场观察、调查表、查阅记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SCL)等方法,对涉及到的全部风险进行辨识。

第九条风险识别的步骤
1.各队站按上述要求对各项作业活动每一步骤中能够控制或可使加影响、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填写各类风险识别表,制定削减措施,填写本单位的《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报作业区确认,由作业区汇总成本单位《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再报综合办进行确认,汇总时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2.厂机关各部门和作业区机关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由各部门和作业区组织识别,填写《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报综合办确认并保存。

3.各部门和单位应鼓励各级员工参与风险识别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