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和论述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高分技巧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高分技巧一、叙述与分析:论述题与简答题的根本区别二、二、高分题型:不仅仅是五分之二的分值三、从不回避重点:论述题的考查范围四、名校真题:统考论述题的主要来源五、限定词: 论述题的题干构成六、六大题型:论述题的主要类型七、分类作答:论述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八、字数多少为宜?考场时间的限制九、史学语言:论述组织评分标准分析2007年历史学实行统考之前,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是高校自主命题的三大题型。
2007-2012年的统考试题把简答题与论述题归为第四大题型。
与考研历史学核心题型的名词解释相比,论述题除了考查基础史实之外,还是考查考生学术水平的最佳题型,以致在统考前某些高校自主命题试卷、统考复试试卷中出现论述题作为唯一考查题型的情况!论述题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无论是统考还是自主命题,论述题作为最主要的题型,有着鲜明的特点和命制规律。
本文以2007-2012年的统考出现的22道论述题(简答题)为样本,详细考查论述题与简答题的区别以及论述题(简答题)的考察范围、题干构成、主要类型、解题思路、作答字数和语言组织等,为考生作答论述题提供技术上的指导。
本文除第四小节《名校真题:统考论述题的主要来源》是专门分析统考论述题真题外,其余内容均适用于自主命题。
一、叙述与分析:论述题与简答题的根本区别统考前各个高校真题中,论述题和简答题是两种不同题型。
事实上,论述题和简答题确实是两种不同题型!何为“简述”?简要的叙述。
何为“论述”?叙述和分析。
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论述比简述多一层“分析”,即论述是在简述的同时再进行分析!叙述是指把事物的前后经过记录下来或说出来,就历史考试而言是指把基本史实复述出来。
分析是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为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历史考试而言是指找出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形成的背景、特点、影响或意义以及比较分析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异同等。
《画里阴晴》简析
《画里阴晴》吹奏着一支创新得短笛吴冠中,《画里阴晴》就是她对自己艺术创作过程得一种记述.《文心独白》就是讲她对艺术得感觉、感悟。
这样得记述在她得著作中并不多见,认真品读之后,您会感觉令人受益非浅.短文吹奏得就是一支创新得短笛著名画家吴冠中得散文《画里阴晴》,短小精悍,通俗幽默。
文章由一句诗引入话题。
第2自然段承接第1自然段表明自己得审美瞧法:湿得景色格外得有韵味.接着作者说自己喜欢画阴天与微雨天得景色,而不喜欢西方过分追求色彩得风景画。
在层层铺垫、步步蓄势得基础上,正面提出自己得瞧法:“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寻找相适应得技法”,换言之,即艺术贵在创新。
作者得创新体现在:她既继承了传统绘画技法,同时借鉴了西洋画法,创造出了一种独特得绘画风格。
文章第4自然段中得几句话:“浓而滞得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得色彩往往须渗进墨韵……”,“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与熊掌就是可以兼得得",这里说明作者得绘画就是中西方两种绘画方法与技巧得糅合。
短文吹奏得就是一支创新得短笛。
全文以“画里阴晴"为题,既就是对全文内容得高度概括,又隐含了作者得观点──艺术在于创新,同时,突出了文章得意境。
文章结尾处作者说自己“拿不定主意”,从全文瞧,作者就是以自嘲语气表达了一个明确得观点:她会终身致力于油画得民族化与中国画得现代化得探索,兼取二者之长,融合两者之长,就是对绘画艺术得一种创新。
艺术贵在创新,这就是本文得主旨。
任何得墨守成规,盲目模仿,都就是没有出路得。
文章论述得中心:艺术贵在创新;文章中运用得比喻、引用、衬托等修辞手法与独特行文结构都就是值得我们学习得重要内容.当然,当然文章涉及较多得美学理论,对于非美术专业得人来说,对“阴”与“晴”得审美体验与画家敏锐得视觉大有距离,对“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印象派”、“意境”缺少概念性领悟,很难理解画家把中国得水墨画与西洋得油画艺术融为一体得创作风格.如何消化接受这些“高蛋白”,需要一些厨艺得。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题1、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样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二、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2、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四、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3、比较法、英、俄三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相同点: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他们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都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一般特征: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且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具有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
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不同点:(1)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动,资产阶级与贵族进行了反复的较量。
作为中小资产阶级的作家们,亲眼看到这场尖锐残酷的斗争,切身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情与后来的冷酷现实,感受到了平民青年和没落青年的郁郁不得志。
所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反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
(2)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集成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揭露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
老舍研究 (简答、论述)
5、《骆驼祥子》思想内容P95《骆驼祥子》写于1936年青岛,发表于1936年9月至1937年10《宇宙风》第25期至第48期,1939年3月由上海人间书屋初版。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老舍对其作了较大修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1月出版。
1982年编入《老舍文集》第三卷,恢复初版本。
它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之一。
小说围绕祥子买车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与虎妞的情感纠葛两条线索,讲述了祥子三起三落,最后走向堕落、蜕变的人生命运,文本具有极大的张力。
6、虎妞P97虎妞是改变祥子命运的一个重要角色,她集变态的情欲,对金钱的贪欲以及城市病态人伦关系中的“丑”于一身。
这样一个集可恶可笑可怜可恨于一身的女性,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复杂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7、赵子曰《赵子曰》是老舍16部长篇小说其中的一篇,描写的是北京北京钟鼓楼后面天台公寓一群大学生荒废学业,颠三倒四的生活,旨在解剖“国民的劣根性”。
五、简答题。
12、简述老舍启蒙观对创作的影响。
P49答:老舍启蒙趋向是以隐性的姿态存在着,容易被人忽略和误解,但它褪去狂热的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紧贴市民的生活实际感受,注重启蒙的现实可行性,始终从社会文化的层面上来探究文化积弊和国民劣根性的根源所在。
这种文化视角和叙事立场是老舍区别于同时代文学话语启蒙者的主要标志,从而也凸现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21、简述老舍伦理小说的意义。
P82答:首先,老舍的伦理小说叙述着一个个关于日常平民的伦理故事,对善恶,情爱,家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关注,探讨着传统与现代相遇之下伦理道德的矛盾与走向。
其次,老舍的伦理小说,以平等与同情的叙事姿态走进底层大众,将普通百姓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拓展了现代文学的广度和深度,并结合物有的北京式幽默,产生了庄谐相融,雅俗共赏的美学风貌。
最后老舍以其独特的伦理叙事保持了新文学与传统叙事的对话,使文学具有了接近大众,反映大从,引导大众的功能,扩大了新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
四川教招考试题型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的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其中,《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内容涵盖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
部分地区会加考其他科目,例如《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其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型均为单选题,内容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学科专业知识的题型和考试内容则根据不同地区和具体科目而有所不同,一般会参考高考题型,考试内容涉及高中及大学所学内容。
此外,四川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有心理素质测评这一环节,该环节的考试形式和题型需要以具体公告为准。
总体来说,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的题型多样,考试内容广泛,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专业知识要求较高。
考生需要全面备考,掌握各种题型和知识点,以应对不同类型的考题。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心理素质的测评,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以最佳状态应对考试。
00537现代文学史名解、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题象征诗派(1)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代表人物是李金发、穆穆天等;(2)诗歌创作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提出“纯粹的诗歌”的概念。
孤岛文学*(1)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被称为“孤岛文学”,时间从1987年11月至1941年12月。
(2)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是杂文和戏剧,代表作家有唐發、柯灵、王任叔(巴人)以及于伶、阿英等。
朦胧诗(1)70年代后期出现的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诗潮。
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等;(2)注重象征、暗示、联想等手法的运用,作品具有朦胧、多义的特点。
语丝社*(1)“语丝社”创办于1924年,因办《语丝》周刊而得其名。
(2)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语丝》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九叶诗派**(1)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2)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聚集了穆旦、辛笛、陈敏容等诗人;因后来出版诗歌合集《九叶集》,被称为“九叶诗派”。
(3)九叶诗派扎根现实,船代理向往光明与和平的时代情绪。
新写实小说(1)“新写实小说”的创作发生于80年代后期;(2)其创作方法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大多采用避免明确价值判断的冷静叙述;(3)代表作有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等。
文学研究会1)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北京成立;2)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小说月报》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刊;3)一般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4)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1942年5月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工作者座谈会;2)在座谈会上毛泽东就文艺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3)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xx小说”1)“寻根小说”兴盛于1985年;2)韩少功等发表《文学的“根”》等文,推动了文化寻根思潮;3)韩少功、阿城、郑万隆等人创作了《爸爸爸》、《棋王》等小说,注重开掘题材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传统。
商业伦理导论简答、论述
商业伦理导论简答、论述第1章,第一节,1,简述伦理与道德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
(书P1-6)(六)答:伦理:包含双重含义:一是指人与人、人与相关事物的客观关系;二是指这关系之理。
道德:指规律、法则、关系之理给人提出的心性、品行的规范要求,又指将这种规范要求内化于心、得道于已而形成个人品性、品德、伦理与道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伦理比道德的范围更宽,包含了道德。
二者的关系:(1)伦理是客观的社会关系事实。
(2)伦理是包含价值“应当”的客观要求。
(3)道德是伦理发展中的一个环节。
第一章,第二节,1,商业伦理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哪两对基本矛盾?(书P17/学P8)(05年简)答:(1)自利与利他的矛盾;(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动机、经济目的与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终极目的之间的矛盾。
2,简述商业伦理的基本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基本方法。
(书P26/学P8)(09年简)(11年论)答:商业伦理的基本矛盾是:(1)自利与利他的矛盾。
人们从事一切市场经济行为的动机是为了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没有谋利的动机,正常的商业交易活动就会停止。
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每个商业主体的生产都依赖于其他主体提供的生产或生活资料;每个主体的产品转化为自己的生产或生活资料,也要依赖于其他主体的消费。
商业活动主体之间不公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也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在这里,自利与利他、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是商业活动者进入市场必然遇到的基本矛盾事实,他们的行为不依个人意志为转移地必须服从这一矛盾规律的制约。
(2)经济发展目标与人类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矛盾。
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动机、经济目的与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终极目的之间的矛盾。
人类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总目标是自由、全面、和谐发展。
追求经济技术发展的单一目标,不会自动带来人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相反会导致从根本上贬低人的美德等高尚的精神价值,破坏人与人、人与环境的正常秩序,反过来严重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
请简要论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几种重要形态及其主要观点,并简要分析自然观与自然科
请简要论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几种重要形态及其主要观点,并简要分析自然观与自然科问题:请简要论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几种重要形态及其主要观点,并简要分析自然观与自然科答案: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题签第一章1917年-191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2,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3,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4,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或影响)?5,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6,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7,为什么说1917-1919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8,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9,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几次论争?10,简析文学革命革命时期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战?11,论文学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深远的意义?1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1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14,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15,论述抗战文学运动的基本特点?16,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17,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思潮的特点?18,“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义?19,分析评价1921年,192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的特点?20,分析1927年-193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21,1927-1937年小说创作发展的标志?22,分析解放区文学的思潮特点?23,论述解放区文学运动的重要特点?24,简述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基本内容及意义?25,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或原因)26,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不足?27,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28,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29,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30,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31.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32,简述左联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33,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34,试析左联的成就(历史功绩或贡献)和缺点(或历史局限性)?35,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36,简述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义?37,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38,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及由各流派及和左联的思想论证?39,语丝社对现代散文的贡献?第二章鲁迅40,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41,分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42,阿Q“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3,试析阿Q性格?44,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主题?45,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46,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4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48,试论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及鲁迅批判精神胜利法的重大社会意义?49,举例论析《阿Q正传》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及其卓越的语言艺术?50,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51,简述《呐喊》《徬徨》的思想主题?52,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53,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54,试析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填空1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名词解释市场营销需求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组合顾客满意企业战略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市场营销宏观环境组织市场消费者市场系统购买议价合约选购市场营销调研总市场潜量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定点超越市场利基者延伸产品产品组合品牌包装标志需求导向定价法撇脂定价分销渠道直复市场营销促销公共关系简答题1、简析“营销是企业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职能”2、简述解决部门利益最大问题应强化的核心业务流程3、简述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演变的五个阶段4、简述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方法5、简述企业战略规划中成长战略的类别6、简述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一般过程7、简述企业面对环境的威胁与机会采取的对策8、简述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特征9、简述在消费者市场影响相关群体作用的因素10、简述消费者信息来源11、简述组织市场的特点12、简述参与生产者购买决策的七种角色13、简述理想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应能解决的问题14、常用的市场需求预测方法15、简述细分消费者市场依据的主要变量16、简述三种主要的市场定位方式17、简述决定行业结构的主要因素18、简述市场领导者的主要防御战略19、简述常见的产品组合决策20、简述市场成熟期的营销策略21、简述品牌资产的几个基本特征22、简述品牌设计的基本原则23、简述影响产品定价的因素24、简述产品组合定价策略的内容25、简述整治窜货常用的方法26、简述主要的零售商类型27、简述人员推销的优缺点28、简述广告的设计原则论述题1、试述市场的概念及其含义。
2、试述运用顾客认知价值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试述市场营销组合的特性4、试述市场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的关系5、试述改变消费者态度的策略6、试述中间商购买决策过程7、试述市场营销调研的作用8、试述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条件9、试述市场挑战者的战略选择10.试述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11、试述几种主要的包装策略12、试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价格战的意义13. 试述影响分销渠道设计的因素14.试述销售促进的特点填空1.站在经营者角度,人们常常把卖方称为行业,而将买方称为市场。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提)
·民众戏剧社: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锌等;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
·《小二黑结婚》:四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写解放区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的故事,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的小说形式。
·“反思小说”:出现于七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对解放以来尤其是五十年代中期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地批判与反思,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代表作品有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造大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等。
1.简述鲁迅《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1)《朝花夕拾》是鲁迅带有回忆性质的散文集;(2)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寓褒贬于平淡的叙述中;(3)清新恬淡与讽刺幽默相统一。
2.新感觉派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创新?(1)“新感觉派”的创作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2)注重表现人物的感觉心理,强调抓取人的刹那间的感觉,采用象征和暗示等艺术手法;(3)开掘人的梦幻与变态心理的无意识领域。
3.简析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
(1)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这部戏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选择了“茶馆”这个最具有表现力的地点,截取三个时代的片断借以展示历史变迁;(2)塑造了以王利发为代表的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3)《茶馆》的戏剧语言是经过提炼的北京方言,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意味,注重人物对白的个性化。
4.简述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1)“说真话”是《随想录》最为显著的思想价值;(2)强烈的“说真话”的意识促使巴金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严格的自审;(3)把自审上升到对整个民族反思的高度,表现了作家的忧患意识;(4)通过对亲朋故人的哀思,控诉了造成许多人间悲剧的“文革”。
1.以《边城》和《八骏图》等作品为例,试论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意蕴。
(1)沈从文的小说题材分为“湘西世界”与“都市人生”两部分,可以《边城》和《八骏图》为代表;(2)《边城》所展现的是田园牧歌式的人生形式,赞颂了自然、健康、优美的人性,作者的理想是为湘西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了美德和新的活力;(3)《八骏图》描写了知识者的几种病态人生,讽刺了他们不自然的人生形式;(4)由《边城》和《八骏图》的对照,可见作家理想的人生观,即与都市里扭曲的人性对立的乡下人的理想人性。
儒法视野下“仁”的相关论述简析
儒法视野下“仁”的相关论述简析
儒法视野下,“仁”是一种道德理念,是人道、仁爱、和谐、公正、合理、智慧和风
度的具体表现。
它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是个人对自我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类共同价值
的追求,同时也是一种外部行为表现。
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即要对他人怀有关爱和同情,以及恭敬尊重,随时为他人着想,以此提高人际关系的和谐度和社会秩序的稳固性。
在法家思想中,仁的内涵与儒家有所不同。
法家认为,安定社会需要有一定的法律制
度作为基础,而不应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迁就。
因此,在法家视野下,仁被视作是一
种虚无的感情,不适用于统治和治理社会的实际问题。
法家所倡导的是强制性的法律及严
格的刑罚,以约束民众的行为,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儒法合一的观念中,儒家与法家的思想相互融合,儒法思想中的“仁”也在法家的
框架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
儒家与法家都强调“仁法并行”,即只有德法兼备,才能
使社会得以稳定。
儒家强调“仁者不害人”,而法家则强调“法不防贼”。
两种思想结合,强调的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必须在强有力的法律制度的约束下,以道德品质来约束个人
行为,达到社会安定和谐的目的。
总之,“仁”在儒法视野下不仅是个体生命自我实现和追求幸福的不断努力,同时也
借由建立一定的道德准则,提高个体的道德素质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度,使社会得以稳定、
有序的前进。
因此,“仁”既是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也是个人对外部世界和社会的关爱、关注和同情,它寓意着崇高的道德信仰和高尚的人生追求,是儒法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内容。
儒法视野下“仁”的相关论述简析
儒法视野下“仁”的相关论述简析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仁”,这个概念在儒家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儒家的视野下,仁被视为一种最高境界,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准则。
儒家对于仁的定义非常全面。
孔子在《论语》中曾经说过:“仁者爱人,恶人则不爱。
”这一说法表明了仁这个概念的核心意义,即以爱人为出发点,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都应该充满爱心。
除此之外,儒家对于仁的定义还有很多,例如道家认为,仁是心性的内在本质,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墨家则认为,仁是实用的行为准则,应该是实际有效的,能够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
在儒家看来,仁的核心价值是和谐。
和谐是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纠葛得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因此,所有的儒家思想都强调仁在实践中的作用,推崇仁爱为行为守则,践行仁爱社会风气的建立和巩固。
仁是指导个人行为的准则,也是社会制度的基础。
在儒家看来,仁是治国理政的核心,只有通过仁,才能实现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发展。
在儒家思想中,仁和法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对于儒家的仁道伦理,法律作为权威的外在规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儒家经常强调仁和法的统一。
在儒家透视下,仁是高于法律的道德准则,而法律则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必要手段。
因此,仁和法的关系不是竞争者,而是互补的存在。
在儒家看来,仁和法相得益彰,只有有了仁,才能有法的制约和规范,而只有有法,才能使仁产生真正的价值。
总的来说,儒家视野下的“仁”可以看作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在人际关系、个人人品的培养、国家治理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儒家思想中的“仁”强调了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之间的关联,使个人行为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协调和统一。
儒法视野下“仁”的相关论述简析
儒法视野下“仁”的相关论述简析在儒家传统文化中,“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之一。
而在法律视野下,“仁”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儒法视野下对“仁”的相关论述进行简析。
从儒家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仁”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精华所在。
在儒家经典《孟子》中,提到了“仁”。
孟子认为,人心中有仁爱之心,这是人的天性。
他说:“天将灭之,仁也将自灭。
”这句话意味着,如果人失去了仁爱之心,就会灭亡。
在《论语》中,孔子也对“仁”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表达的是,要想成就自己就要去帮助别人成就,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就要去帮助别人达到他们的目标。
这些都可以看出,“仁”在儒家思想中是非常重要的。
从法律角度来看,“仁”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手段,而“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我们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所应该遵循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法律案例中都可以看出“仁”在法律中的重要性。
比如在法庭上,有的法官在判案时会考虑到当事人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味地遵循法律规定。
这就是法官在执行法律时也在关注“仁”的情感因素,以达到公正、合理的判决。
在刑事案件中,也有时法官会考虑到被告人的原因,给与从轻处罚,这也是对“仁”的体现。
从儒法视野看,“仁”在法律中的地位是需要被强化的。
儒家中关于仁的思想对现代法治的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在法治的实践中,应当更多地考虑到人文关怀和人情因素,更多地为法律赋予“人情味”,使其更具有温暖和人性关怀。
在法律规范和裁判实践中更多地考虑到对人情因素的尊重,使法律更温暖、更人性化。
而且,在法律规范中应当更多地渗透“仁”的精神,比如在劳动法规中加入对雇主对员工的关爱和尊重的规定,对员工应当有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从儒法视野看,“仁”的实践需要不断加强。
在现代社会,仁爱之心在法律实践中的体现,不仅需要法官的审判中能够体现,也需要律师、检察官、法律工作人员、公安等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体现。
请联系画波浪线的句子,简析惠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请联系画波浪线的句子,简析惠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1.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教育的重要性就如同海上的波浪一样不可忽视。
2.在作者的论述中,波浪线象征着生活中的起伏和不确定性。
3.作者通过画波浪线来传达生活中的波澜起伏,表达了对生活中各种挑战的理解和接受。
4.波浪线所象征的不稳定性提醒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坚韧的态度。
5.波浪线的起伏变化展示了人生的不可预测性和多变性。
6.作者通过画波浪线来表达对生活中变化无常的认知。
7.波浪线的出现使句子变得生动有趣,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
8.作者在文章中运用波浪线来烘托故事的起伏和紧张氛围。
9.波浪线在文章中既是修辞手法又是一种图像艺术的体现。
10.波浪线清晰地展示出作者在论证中的思路和观点发展过程。
11.通过画波浪线,作者将故事情节和论证思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2.细看波浪线的起伏变化,不难看出作者对生活中起伏不定的态度。
13.波浪线的连续往复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细腻感悟。
14.波浪线的变化呈现了作者对思想和情感的纷繁起伏。
15.作者画出的波浪线如同生活中的一波波挑战,需要我们勇敢面对。
16.通过画波浪线,作者展示了对于困难和挫折的积极应对策略。
17.句子中的波浪线使文章的气氛更加跌宕起伏,深入人心。
18.波浪线的曲折变化使得句子更富有情感和表现力。
19.波浪线的存在提醒着我们在任何挑战面前都要保持乐观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20.作者通过画波浪线营造了一种悬疑和紧张的氛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1.波浪线的婉转曲折传达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和触动。
22.通过画波浪线,作者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生中的起伏,明白了人生的不易。
23.波浪线的往复起伏展示了作者思想的深度和复杂性。
24.波浪线的连续变化象征着人生中各种经历和挑战的交织。
25.作者巧妙地通过画波浪线传达了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杜洪波巨献(三):论述+案例+简答高分技巧
2010简析、论述和案例分析精讲讲义专题一 简析题实用模版和精练精讲一、 简析题的类型和实用模版通过多年的观察,结合司法部的考试要求,简析题在问题设计上,往往是“请结合A 谈谈对B 的认识”。
具体而言,包括对合法性的认识和对实际应用的认识两大部分。
(一) “合法性”类简析题:答案必备内容“合法性”类的简析题,要求考生从“历史合法性”或“现实合法性”来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其中,历史合法性类考题,考察考生从历史必然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 解释基本概念(第一段:解释A2. 结合材料的关键点,充实基本内容,3. 联系材料进行扣题(二) “实际应用”类简析题,具体而言就是要求考生学以致用,将法治理念的某些理论作为依据,来分析实际的事件和案例。
关键是要能从材料中列举出几处(一般是3-4处)同理论相符或相悖的做法,进行对应分析。
答案的主体内容必须包括“理论概括、材料概括、两者关系”等三个部分。
具体而言要1. 2. 3. (三) 简囿于篇幅,仅以09年真题为例讲授“合法性”简析题【参考答案一】答案备注 法的现代化是指与现代化需要相适应的、法的现代性因素不断增加的过程。
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中国法的现代化属于外源型现代化,具有明显的特征:(1)被动性。
即中国法的现代化是迫于压力而进行的。
(2)依附性。
即中国法的现代化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
(3)反复性。
即外来法律文化与本土法律文化冲突剧烈,相互否定。
1. 概念定位法:解释基本概念 2. 材料定位法:充实概念内容 注:此处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法的现代化以民主法制为目标,取得巨大成就,但体现出“立法主导型”现代化的特点,导致“制度先行,意识缺位”的后果,中国法的现代化是复杂的,作为后进国家,将“制度先行”作为现代化的突破口,是不得已的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先进法律意识的呼唤越来越强烈。
3. 材料改写法:引出第三段的扣题 注:此处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4. 扣题:理论+材至上”,这属于法律思想体系的范畴,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思想基础,利于处理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是指导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意义。
《太阳的光辉》简析
《太阳的光辉》选自陶铸同志所著《理想,情,精神生活》一书。
在这篇文章中,阿铸同志充分论述了必须“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认真地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深刻的道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驳斥了对待缺点和错误的不正确看法,教育每一个党员、每一个革命工作者,都应该具有太阳一样的光明磊落的胸怀,为了我们的事业有更大的发展,不但要善于听取别人议论成就,也要善于听取别人议论缺点和错误。
这篇文章发表于一九五九年五月,正值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九五八年底到一九五九年七月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曾经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这就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起来”。
但是,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同志却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并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
“这场斗争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地方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
(以上引文见《中山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山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历史,更见出陶铸同志在本文中所一再阐明的观点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这篇文章却遭到了阶级异已分子姚文元恶毒的攻击和污茂。
姚文元在《评陶铸的两本书》中,说《太阳的光辉》一文是“咒骂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说什么“太阳本身上还有黑点”,就是赤裸裸地“咒骂我们的党和伟大领袖”;还荒绝伦地说什么“太阳的“过失’所在”,“正是“太阳’伟大的地方””,等等。
姚文元在《评陶铸的两本书》这篇奇文中,极尽歪曲原意,断章取义,颠倒黑白,栽赃诬陷之能事,完全是出于林彪、“四人都”反革命的政治需要“四人帮”垮方后,中青年出版社重新再版了陶铸同志的《用想,情操,精神生活》如今《太阳的光辉》一文选入企!统编语文教材,我们重新学习这篇文章不仅倍感亲切,而且对于我们正确对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认真地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武器,对于恢复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儒法视野下“仁”的相关论述简析
儒法视野下“仁”的相关论述简析
儒法视野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两大流派之一,儒家和法家都是儒法思想的代表。
在儒法视野下,“仁”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儒家和法家对“仁”的理解和应用有着不同的观点。
儒家认为,“仁”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是人类发展的关键。
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好、和、同、恕等感情。
孟子将“仁”定义为“爱人之心”,强调爱的广泛和深度,认为“仁者爱人,以人为己,不以己为人”。
儒家注重的是在人际交往中的道德准则,通过仁爱的精神来推动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
法家则认为,“仁”是一种不可行的理想,不应该成为治理社会的基础。
法家崇尚法律和秩序,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在法家看来,仁德之心的强调,会导致统治者的软弱和纵容、宽容、原谅,从而威胁到社会的秩序和统治的正当性。
尽管两家在对“仁”的理解和应用上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儒法思想具有相通的精神内涵:都认为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人群,而不同人群之间的利益并不相同,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必须有一个能够稳定社会、平衡利益的权力机构,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儒法两家在对“仁”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上有所不同,但都认为权力是治理社会和平衡利益的关键,只有建立良好的治理机制,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一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至今仍为人们所研究和传承。
论述手法及其效能
论述手法及其效能
手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采用的技巧和方法,以实现文章的目标和传达作者的意图。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论述手法,并分析它们的效能。
一、论证
论证是写作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
通过运用逻辑推理、引用权威观点或提供实证证据,作者试图使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论点。
论证手法能够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二、对比
对比是一种有效的论述手法,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对比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分析和更深入的观点,同时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举例
举例是通过提供具体的实例来支持论述的手法。
通过举例,作者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举例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能够深入阐述作者的观点。
四、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建立类比关系来解释抽象的概念或观点。
比喻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论述手法,每种手法都具有不同的效能和适用场景。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应根据文章的主题和目的选择适合的论述手法。
同时,对于每种论述手法,作者还应注意适量使用,避免过多重复或滥用,以保持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总之,论述手法对于写作的效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运用论述手法,作者可以更好地达到写作目标,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可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二、论述题的结构和要点 • 比如,试分析散文《我与地坛》是如何揭示主题的。 比如,试分析散文《我与地坛》是如何揭示主题的。
•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跟他其他的作品一样,可以看作是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跟他其他的作品一样, 他的“思想录” 他的“思想录”。本文就是作者回忆他多年在北京地坛反 复流连时的思考。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 复流连时的思考。“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 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 (1)全文共七节,虽然每节叙述的内容都追随着主体的 )全文共七节, 观察和沉思,但都是紧紧围绕着“人应该怎样看待苦难” 观察和沉思,但都是紧紧围绕着“人应该怎样看待苦难” 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的,结构看似分散,实则紧凑。 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的,结构看似分散,实则紧凑。 • (2)最后一节,把主题升华为对生命永恒的沉思和赞美。 )最后一节,把主题升华为对生命永恒的沉思和赞美。 作者以倾诉的语气,像老朋友聊天似的娓娓而谈, 作者以倾诉的语气,像老朋友聊天似的娓娓而谈,使思辩 的抽象思考具有了某种亲切的意味。 的抽象思考具有了某种亲切的意味。由于地坛所具有的象 征意义,因而全文显示出一种极为深邃阔大的意境。 征意义,因而全文显示出一种极为深邃阔大的意境。
• 简析和论述 • 一、简析试题的一般结构和要点 • 比如,简析《陈毅市长》独特的结构方式。 比如,简析《陈毅市长》独特的结构方式。 • 《陈毅市长》十场戏,写了建国初期到陈毅担任上海市长 陈毅市长》十场戏, 参与和处理的十个独立事件, 参与和处理的十个独立事件,但这十个事件又紧紧围绕陈 毅这一人物“普通和崇高” 展开,突出了“关心群众疾 毅这一人物“普通和崇高” 展开,突出了“ 苦和重视经济建设”的主题。 苦和重视经济建设”的主题。 • (1)该剧突破了传统戏剧的“三一律”规范,没有惯穿 )该剧突破了传统戏剧的“三一律”规范, 始终的中心事件和矛盾冲突。作者叫它“冰糖葫芦” 始终的中心事件和矛盾冲突。作者叫它“冰糖葫芦”式的 结构。 结构。 • (2)好处是可以容纳较多的人物事件,展开广阔的生活 )好处是可以容纳较多的人物事件, 画面,有利于多角度、 画面,有利于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主人公鲜明的个性和 丰满的形象。 丰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