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别了,语文课(一)教案 语文A版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阅读《别了,语文课》例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炼关键信息和主旨。
3.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和表达,提升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例文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2.指导学生从例文中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语言来展现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珍惜,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培养积极向上、珍惜时光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别了,语文课》例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学习例文中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生动语言展现情感变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章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如何指导学生将例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导入:询问学生对语文课的看法和感受,引出离别的话题。
•引出课题《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介绍例文的背景和主题。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例文,标注不懂的词句,教师进行解释。
•提问学生: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告别语文课?3.理解内容•分段朗读例文,引导学生理解每段的内容和意义。
•讨论: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文章中有哪些具体的事例来展现这种变化?4.分析写作方法•分析例文的语言特点:如何运用生动的词汇和句子来表达情感。
•探讨例文的情感表达: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展现自己的情感变化的。
•总结例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为接下来的创作做准备。
5.创作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即将告别某个重要的东西或人,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分享一些与离别相关的素材和灵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指导学生构思短文的大纲,明确写作方向和重点。
6.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指导开始创作短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
《别了,语文课(一)》语文教案设计
《别了,语文课(一)》语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主要情节2.学习通过别人的语言、行动来衬托人物心理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写方法3.抓住文中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4.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2.通过别人的语言、行动来衬托我的心理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写方法教学难点1.通过别人的语言、行动来衬托我的心理活动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写方法2.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从课文题目看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但是有一个小孩在刚刚爱上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时却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机会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随着他笔下的人物一起进入语文课堂(板书:别了语文课)二、默读课文走进文本默读课文引导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自由阅读三、交流阅读感受1.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谈自己阅读的体会、感受以及困惑2.结合课文谈谈自己最感动或者也有同感的地方四、整理归纳多层次读文1.分角色朗读2.表演再现五、质疑悟读1.陈小允为什么不喜欢语文课表现在些方面2.重点品读有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段分析我的心理产生变化的原因3.存疑总结:当得知自己即将和家人移民海外时我的心里不禁为自己可以不用默写而窃喜可见我对语文是厌恶到了极点可是面对张先生的鼓励和礼物我的心里又产生了些变化呢我是不是依然讨厌语文呢备课拓展《别了语文课》作者简介何紫(1938—1991)生于澳门广东顺德人在香港高中毕业后当过三年教师后任《儿童报》编辑、《华侨日报》编辑、《幸福画报》特约撰稿人1971年办儿童图书公司1981年创办山边社出版普及读物和儿童图书曾任香港儿童文艺协会会长出版有《四十儿童小说集》《儿童小说新集》《儿童小说又集》《二十六短篇童话集》《我的儿歌》《那一棵榕树》《我的童话》等在大陆出版的作品集有《别了语文课》《臭水沟旁的城堡》《何紫作品选》等忆读书冰心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gng)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别了,语文课》语文教学设计
《别了,语文课》语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别了,语文课》是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主人公"我'在即将离开祖国时对语文课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细腻而真实的传达出我或悲伤、或焦虑、或自责、或欣喜、或感动的情感状态,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语的热爱,表达了对祖国的依依不舍之情。
通过对牧羊人形象的塑造,赞美了无私奉献的大爱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习这篇小说要通过"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理清段落层次'等方法来进行。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课文,学习本文心理描写的方法。
3.体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华侨和)(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思悟发现(1)陈小允对语文课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2)从哪儿可以看出陈小允对语文课喜爱和眷恋?(3)"我'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从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课前活动:学生课前交流预习情况,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提出疑惑。
华侨,侨居外国的中国公民。
中国政府派往外国的公务人员、留学生、劳务人员和出国访问、考察、讲学、游历的人员以及经常出入境的中国边境地区的居民,不是华侨。
已经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人是外国公民(亦称外籍华人),也不是华侨。
(二)了解:何紫(1938年1991年),原名何松柏,广东顺德人。
在澳门出生,幼年随母亲来港定居,在港接受教育。
曾任教师三年,香港著名儿童文学家。
(三)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上语文课是在学习我们的母语,如果有一天你忽然不能学习语文了,你会有什么感受?(自由发言)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一个将要离开祖国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的心灵故事,去感受他的语文情结,让我们共同学习著名作家何紫的《别了,我的语文课》。
A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22页
A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A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进度(四)教学措施:1、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放在首位,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努力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
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
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4、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
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
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
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课前的“阅读提示”指导阅读,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6、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4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别了,语文课教案设计教学内容
别了,语文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描写陈小允心理活动的语句,品味他对语文课由讨厌转变为喜欢到最后舍不得离开的心理变化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体会陈小允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
4、教育学生不要做“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才感到宝贵”的人,培养学生爱语文、爱老师、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过程:一、铺垫情感,揭示课题。
1、导入:孩子们,我们每天都上语文课,每天都学语文,每天都在说语文,用语文,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那么,语文究竟代表着什么,它究竟有多么重要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一个将要离开祖国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的心灵故事,去感受他的语文情结。
谁能用合适的语调朗读课题。
2、板书课题:《别了,语文课(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陈小允起初对语文课是什么态度,后来,又有了什么变化?生:陈小允起初非常讨厌语文课,后来在出国前又有点喜欢语文课。
(板书:讨厌喜欢)三、边读边悟,感受陈小允对语文课的讨厌,明确描写“心理活动”的几种方法。
1、自读自悟,找出表现陈小允讨厌语文课的语句。
师:同样是陈小允,同样是对待语文课,态度怎么能说变就变呢?看来陈小允这孩子很值得研究。
下面,咱们出声读课文第一部分(1——10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讨厌语文课。
2、师生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明确指出描写“心理活动”方法,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陈小允讨厌语文课?谁先说?生:“我不能…我不能…我甚至不能…“从这里我可以看出他就想着搞小动作,根本无心听讲。
可见他讨厌语文课。
师:左一个“我不能”,右一个“我不能”,最后还说个“我甚至不能”谁都听得出来,他就是愿意——他愿意做什么?谁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生:我愿意…我愿意…我甚至愿意…师:你真比我还了解陈小允啊!同学们请看,这么多“我不能”重复出现,这在修辞方法上叫什么啊?(课件2)生:排比。
第7课《别了,语文课》教学设计
《别了,语文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描写陈小允心理活动的语句,品味他对语文课由讨厌转变为喜欢到最后舍不得离开的心理变化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体会陈小允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
4、教育学生不要做“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才感到宝贵”的人,培养学生爱语文、爱老师、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描写陈小允心理活动的语句,品味他对语文课由讨厌转变为喜欢到最后舍不得离开的心理变化过程。
难点:教育学生不要做“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才感到宝贵”的人,培养学生爱语文、爱老师、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查找海外华侨学习国语的事例。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精读感悟法、点拨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从课文题目看,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但是有一个小孩在刚刚爱上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时,却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机会,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随着他笔下的人物一起进入语文课堂。
二、检查预习1.生字词默书簿mòshūbù噙qǐn着泪滋味zīwèi 浅显华侨qiáo 张皇zhāng huáng 包裹guǒ饶有趣味热泪盈眶yíng kuàng擦拭cā shì呜咽wū yè温习沉寂chén jì叮嘱dīng zhǔ翻阅fān yuè2.解词1、滋味:比喻某种感觉。
2、胡思乱想:没有根据或不切合实际地瞎想。
3、全神贯注:全部精力高度集中。
4、浅显:(字句、内容)简明易懂。
5、操心:费心考虑和料理。
6、华侨:旅居国外的中国人。
7、张皇:惊慌、慌张。
8、饶有趣味:指十分有趣。
饶,丰富,多。
9、温习:复习。
五年级语文下册 别了,语文课(一)教案 语文A版
别了,语文课(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
2、学习通过别人的语言、行动来衬托人物心理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写方法。
3、抓住文中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4、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1、通过语言、行动来衬托心理活动的方法。
2、领会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从课文题目看,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但是有一个小孩在刚刚爱上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时,却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机会,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随着他笔下的人物一起进入语文课堂。
板书:别了,语文课二、默读课文,走进文本。
默读课文,引导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自由阅读。
三、交流阅读感受1、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谈谈自己阅读的体会、感受以及困惑。
2、结合课文,谈谈自己最感动或者有同感的地方。
四、整理归纳,多层次读课文1、分角色朗读。
2、表演再现。
五、质疑悟读1、陈小允为什么不喜欢语文课?表现在哪些方面?2、重点品读有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段,分析我的心理产生变化的原因。
3、存疑总结:当得知自己即将和家人移民海外的时候,我的心里不禁为自己可以不用默写而窃喜,可见我对语文是厌恶到了极点。
可是,面对张先生的鼓励和礼物,我的心里又产生了哪些变化呢?我是不是依然讨厌语文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五年级下册语文《别了,语文课(一)》语文A版
人物塑造技巧探讨与借鉴
01
02
03
正面描写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 描写手法,直接展现人物 的个性特征。
侧面描写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环 境等描写手法,间接表现 人物的个性特征。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 特点,突出主要人物的个 性特征。
语言风格特点及其影响分析
01
02
03
04
平实自然
文章语言平实自然,贴近生活 实际,易于读者理解。
生动形象
文章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
象。
幽默风趣
文章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轻松
愉悦的氛围。
含蓄委婉
文章运用含蓄委婉的语言,表 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使读者
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课后练习与拓展阅
06
读推荐
课后练习题解析与答案参考
课后练习题解析 解释题目背景
个人经历
作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离开学校 ,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这篇文章 是他对语文教育的回忆和告别,表达 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介绍
作者生平
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 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 献。
主要作品
作者的作品涉及广泛,包括小说 、散文、诗歌、教育理论等。他 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 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人物形象分析
03
张先生人物形象特点及作用
特点
张先生是一位严谨、认真、负责的语文老师,他非常热爱语文学科,并致力于培 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用
张先生作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形象特点贯穿整个故事,对故事情节的 发展和主题的展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形象特点也反映了当时语文教育的一 些问题和现状,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别了,国语课语文课教案
别了,国语课语文课教案《别了,国语课》教案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作者睁开对话,感觉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了解普通话与北京话以及其他方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及其规律。
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要领和基本语音知识。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分析课文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发音要领和语音知识。
比较普通话与其他方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了解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探究课文中的哲理元素,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时间,珍惜时间。
教学步骤: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分析课文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发音要领和语音知识。
比较普通话与其他方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了解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探究课文中的哲理元素,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时间,珍惜时间。
课后思考:让学生思考在学习普通话和方言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教具准备:PPT 课件:包括课文的背景、作者、主题和情感等相关信息。
音频素材:包括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对比录音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异。
发音指南:包括普通话的发音要领和基本语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发音技巧。
人物形象图片:包括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哲理元素图片:包括课文中的哲理元素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时间,珍惜时间。
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注重语言表达和课堂纪律的管理,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别了语文课一》语文教案设计
《别了语文课一》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语文课的深厚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对语文课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对语文课的看法和感受。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语文课吗?为什么?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根据阅读感受,初步概括课文主题。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对语文课的深厚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课文的主题。
四、朗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集体朗读,感受课文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语文课的魅力在哪里?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我的语文课”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分享1.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语文课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帮助?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表达能力,如描写、抒情等。
2.学生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口语交际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如演讲、辩论等。
2.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02X语文A版语文五下《别了,语文课(一)》ppt课件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上 午8时23分37秒 上午8时23分08:23:3721.5.4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5.408:23:3708:23May- 214-M ay-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08:23:3708:23:3708:23Tues day, May 04, 2021
2、近义词
和蔼~ 慈祥 督促~ 鞭策
居然~竟然 假装~ 伪装 安静~ 寂静 严肃~ 庄严
3、反义词 艰深~ 通俗 和蔼~ 粗暴
严肃~轻佻 故意~ 无意
4、近义词辨析 词语 相同点
不同点
造句
督促 鞭策
都有表示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ucai/
催促、促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别了,
语文课 (一)
不喜欢上语文课
——默写不合格,上课听不进
得知要移民
——默写不合格,上课听不进
老师教诲
——送“我”《怎样学好语文》
《别了,语文课(一)》主题
本文叙述了陈小允讨厌上语文课,被老师调 去前排仍不好好听课,但当即将移民国外,并且 老师因为他默写进步而表扬他并送给他一本书时, 陈小允心里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让人看到了涌动 在一个中国孩子心头的一片赤诚的爱国之情。
《别了,语文课》教案
《别了,语文课》教案执教者:周鑫园执教班级:六(1)班执教日期:2019年3月20日【教学目标】:1、在把握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借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理清“我”的心理发展和情感变化过程;2、体会“我”对母语的热爱和对祖国的依恋之情;【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我”的心理发展和情感变化过程;【教学难点】:体会“我”对母语的热爱和对祖国的依恋之情【教学设计】:一、标题导入,初读课文1、齐读标题,质疑:课文题目引发了你哪些好奇和疑问呢?【预设】:a、为什么要向语文课告别?b、为什么偏偏只向语文课告别?2、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在文章寻找原句解答问题。
3、结合文章内容,你从《别了,语文课》中读出了“我”对语文课怀有怎样的情感?二、再读课文,把握变化1、齐读第一段:“我”是一开始就对语文课怀有不舍的情感吗?2、从一开始的“讨厌”变得喜欢,到最后的依恋不舍,“我”对语文课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组讨论:(1)这期间发生了哪些事?(2)我当时的表现又如何?(3)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与心理变化?(提醒学生可利用旁批进行讨论分析)三、细读课文,探究主旨1、老师和同学们为什么选择课本和中文字典等作为礼物?其中包含了她们怎样的祝愿?2、“我”真的只向语文课告别了吗?还告别了什么?四、课外拓展,加深感悟1、“我”会不会真的就此告别或远离祖国的文字和文化?2、其实中国在世界上有着千千万万的华侨同胞,都和作者和“我”一样心中包含着对祖国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虽远离故土,却心念家乡,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学完课文是否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所警醒和反思呢?五、作业布置1、扩展阅读都德的《最后一课》,和我们这篇文章有何异曲同工之妙?2、《那个星期天》和《别了,语文课》两篇课文都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真挚而细腻的情感变化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六、板书别了,语文课母语祖国爱国、眷恋。
别了,语文课 教学设计
别了,语文课主备人:项文慧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课文批注自主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批注的方法。
2. 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品味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3. 感受主人公对母语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的依恋之情,激发学生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和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所起到的作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体会人物情感变化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铺垫情感,引出课题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告别场景是什么?你的告别对象是什么?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的这篇课文,主人公要告别的对象是?(学生齐答:语文课)主人公的这个告别对象似乎和同学们所说的都不同,那么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对于要和语文课告别这件事又有着怎样的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何紫的《别了,语文课》。
(板书课题:《别了,语文课》)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告别对象直接导入到本文中告别的对象的特殊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告别语文课时心情的探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在读这篇课文之前,我们首先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与同学们以往所学的课文在形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大家能不能发现这篇文章多了什么内容?(学生答:课文的旁边有几段简短的文字)2. 这些简短的文字就是“批注”,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和疑难问题随手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本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和平时同学们在老师讲解下来阅读的讲读课文不同,自读课文就是要锻炼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同学们能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以后也能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来阅读其他书目。
3. 我们来看一看课文第一段旁边的批注,这里的批注是阅读第一段之后所提出的一个问题:还是一样的语文课,为什么“我”现在的感受不一样了?请大家齐读第一段,思考:陈小允现在和以往的学习表现有什么不同,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了,语文课(一)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
2、学习通过别人的语言、行动来衬托人物心理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写方法。
3、抓住文中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4、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语言、行动来衬托心理活动的方法。
2、领会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课文题目看,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但是有一个小孩在刚刚爱上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时,却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机会,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随着他笔下的人物一起进入语文课堂。
板书:别了,语文课
二、默读课文,走进文本。
默读课文,引导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自由阅读。
三、交流阅读感受
1、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谈谈自己阅读的体会、感受以及困惑。
2、结合课文,谈谈自己最感动或者有同感的地方。
四、整理归纳,多层次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表演再现。
五、质疑悟读
1、陈小允为什么不喜欢语文课?表现在哪些方面?
2、重点品读有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段,分析我的心理产生变化的原因。
3、存疑总结:当得知自己即将和家人移民海外的时候,我的心里不禁为自己可以不用默写而窃喜,可见我对语文是厌恶到了极点。
可是,面对张先生的鼓励和礼物,我的心里又产生
了哪些变化呢?我是不是依然讨厌语文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