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诞生和发展

合集下载

质量发展的历程

质量发展的历程

工业革命前产品质量由各个工匠或手艺人自己控制1875年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1925年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依赖。

1930年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

194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美国军方资供应商在军需物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美国军方制定了战时标准Z1.1、Z1.2、Z1.3——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

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明的理论为基础。

1950年代戴明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在休哈特之后系统和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

此后,戴明不断完善他的理论,最终形成了对质量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戴明十四法”。

开始开发提高可靠性的专门方法——可靠性工程开始形成1958年美国军方制定了MIL-Q-8958A等系列军用质量管理标准——在MIL-Q-9858A中提出了“质量保证”的概念,并在西方工业社会产生影响。

1960年代初朱兰、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策划。

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

日本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控制(TQC)的质量管理方法。

统计技术,特别是“因果图”、1980年代菲利浦.克劳士比提出“零缺陷”的概念。

他指出,“质量是免费的”。

突破了传统上认为高质量是以高成本为代价的观念。

他提出高质量将给企业带来高的经济回报。

质量运动在许多国家展开。

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设立了国家质量管理奖,以激励企业通过质量管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

质量管理不仅被引入生产企业,而且被引入服务业,甚至医院、机关和学校。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精选文档你我共享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一)工业时代从前的质量管理固然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已很难寻找,但我们能够确信人类自古以来向来就面对着各样质量问题。

古代的食品收集者一定认识哪些果类是能够食用的,而哪些是有毒的;古代的猎人一定认识哪些树是制造弓箭最好的木材。

这样,人们在实践中获取的质量知识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人类社会的核心从家庭发展为乡村、部落,产生了分工,出现了市集。

在市集上,人们互相交换产品(主假如天然产品或天然资料的制成品),产品制造者直接面对顾客,产品的质量由人的感官来确立。

跟着社会的发展,乡村渐渐扩展为商品交换,新的行业——商业出现了。

买卖两方不现直接接触了,而是经过商人来进行交换和交易。

在乡村市集上通行确实认质量的方法便行不通了,于是就产生了质量担保,从口头形式的质量担保渐渐演变成质量担保书。

商业的发展,要使相互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交流,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即产品规格。

这样,相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两方这间直接交流,不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构造多么复杂。

紧接着,简略的质量查验方法和丈量手段也接踵产生,这就是在手工业期间的原始质量管理。

因为这期间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自己依照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来把关,因此又被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18世纪中叶,欧洲迸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

因为工厂拥有手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较的优势,致使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系统的形成。

在工厂进行的大量量生产,带来了很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零件的交换性、标准化、工装和丈量的精度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敦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出生。

所以,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的事情。

(二)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点的工业化时代。

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1、质量查验阶段世纪初,人们对证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查验。

质量管理发展史

质量管理发展史

质量管理发展史一、质量管理四阶段演进历程一、工业时代以前的质量管理虽然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已很难寻觅,但是我们可以确信自古以来一直就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

古代的食物采集者必须了解哪些种类是可以食用的,哪些是有毒的。

古代的猎人必须了解哪些树制造弓箭最好的木材。

这样,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质量知识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

人类社会的核心从家庭发展为村庄,部落,产生了分工,出现了集市。

在集市上,人们相互交换产品(主要为天然产品和天然材料的制成品)。

产品制造者直接面对顾客,产品的质量由人的感官来判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庄逐渐发展为商品交换,新的行业——商业出现了。

买卖双方不再直接接触了,而是通过商人来进行交换和交易。

在村庄、集市上通行的确认质量的方法便行不通了。

于是就产生了质量担保,从口头行式的质量担保逐渐演变成质量担保书。

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

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及产品规格。

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间直接沟通。

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复杂,紧接着,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也相继产生,就是在手工业时期的原始质量管理。

由于这时期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把关,因而又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18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由于工厂具有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拟的优势,导致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体制的形成。

在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工装和测量的精度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催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诞生,因此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的事情。

二、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20世纪初,人类跨入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龚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QM 质量管理1970 Quality Management QA 质量保证1950Quality Assurance QC 质量控制1930 Quality control QI 质量检验1900 Quality Inspect仪表。

质量管理的质量管理发展

质量管理的质量管理发展

质量管理的质量管理发展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已经成为企业或组织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各企业或组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全球广泛推广和应用。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及其阶段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手工阶段:即“人、工具、原料、制造过程都掌握在工匠手中”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质量满足的仅是质检员在检验过程中的要求。

(二)质检阶段:即通过简单的检验和抽样来保证产品的质量,此时,产品制造商开始关注产品的质量,强调质量意识,也有了初级的质量管理体系。

(三)质保阶段:即确定了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并按标准实施质量保证工作,以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质量要求。

同时,也开始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四)连续改进阶段:在上述基础上,重点是强调持续改进,即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组织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二、质量管理的体系要素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达成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规范化和控制各业务流程,而建立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这几个要素:(一)组织结构和人员职责分配:明确人员职责,组织结构合理,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的运行。

(二)质量计划:确定质量方针、目标、质量计划和指标,以保障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品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明确全员奉行“品质第一” 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提供指南。

(四)资源管理:包括原材料、人员和设备管理,以保证生产环节和产品达到质量标准。

(五)产品实现:从设计、工艺、制造、测试、检验到运输、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实施。

(六)持续改进:通过管理评审、内部审核、定期检查、实施纠正、持续和预防措施等方法不断改进体系,提高整个企业和组织的质量水平。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在质量管理的实际应用中,不同的企业和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的选择和建立上可能需要适当区别。

质量管理的成功与与否与专业化人才、质量测量工具、信息技术等离不开的因素有关。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汇报人:2023-11-25•质量管理体系的起源•质量管理体系的演变•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质量管理体系的未来趋势录质量管理体系的起源0101质量主要通过师徒传承和经验来判断,缺乏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方法。

古代手工业时期02行会制度对产品质量进行规范,出现质量检验的萌芽。

中世纪欧洲手工业时期03生产规模扩大,对产品质量要求提高,催生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工业革命时期质量管理的早期发展工业革命对质量管理的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生产和流水线作业,对产品质量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质量控制理念的转变从单纯依靠经验检验向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转变。

质量管理学科的建立工程师、数学家和统计学家开始涉足质量管理领域,促进了质量管理学科的发展。

质量管理大师的涌现如J.M.Juran、E.Deming等质量管理大师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推广和应用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内涵强调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追求零缺陷和持续改进。

W.A.Shewhart的贡献美国工程师W.A.Shewhart提出统计质量控制理论,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奠定基础。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诞生质量管理体系的演变0203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为了规范产品质量,企业开始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相应的检验流程。

01工业革命的推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开始关注产品的质量控制。

02科学管理思想的兴起泰勒等科学管理思想家提出了将质量与生产过程分开管理的理念,为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质量保证思想的提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意识到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并逐步推广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标准的制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企业开始制定质量保证标准和相应的流程。

质量保证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开始应用各种质量保证技术,如统计过程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等。

质量保证体系的推广030201为了规范全球范围内的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组织开始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从产生到发展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人类历史上自有商品生产以来,就开始了以商品的成品检验为主的质量管理。

按照质量管理所依据的手段和方式,我们可以将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阶段从18世纪中叶欧洲革命开始,直到19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当时,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检验工作是质量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

其主要特点是严格把关,对已完成了的全部产品进行事后的、百分之百的检验。

而由谁来执行检验这一职能则有一个变化过程。

初期的检验由工人自己进行,工人依靠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把关,故有人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其后,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科学管理”提出了在人员中进行科学分工的要求,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质量管理的责任就由操作者转移到了工长,有人称为“工长的质量管理”。

后来,由于公司规模的扩大,这一职能又有工长转移到专职检验人员,由专职检验部门实施质量检验,有人称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选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这确实可以保证产品质量,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

随着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样做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而且缺乏系统的观念,责任不明,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卸责任。

(二)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但在战后才得以传播和广泛应用。

其主要特点是应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抽样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以预防不良质量产品的出现,即进行事前的、预防性的生产过程控制。

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就注意到事后质量检验的弱点,尝试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来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并发明了控制图,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到质量管理中。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介绍一、ISO9000——企业质量的国际金牌198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1SO)正式批准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并着手于建立国际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987年,适用于一切经济实体、组织和机构的第一个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09000族"系列标准诞生。

并在1994年推出第二版,2000年11月推出第三版。

同时第一个国际多边承认协议和区域多边承认协议也于1998年1月先后在广州签署。

我国相继加入了质量认证领域所有重要的国际多边承认协议,而且在多数组织中取得了重要的领导席位,拥有比较大的发言权.IS09000系列标准问世以后,为了加强质量管理,适应品质竞争的需要,各国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09000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很快形成了一个风靡世界的潮流。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行IS09000国际标准,20多万家企业拿到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一套国际标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被这么多国家采用,影响如此广泛,这在国际标准化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已经被公认为”IS09000现象”。

那么,为什么IS09000发展如此迅速呢?结论是推行IS09000对认证单位有百利而无一害。

它的重要作用和重大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权威地表明认证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已与国际标准接轨按照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合作双方必须在产品(包括服务)质量方面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守的规范,方能进行合作与交流。

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正好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国际公认的标准。

企业取得IS09000质量体系证书,标志着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已与国际标准相接轨,依照举世公认的标准追求世界级的质量水平.扎实地理顺、强化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水平企业在推进IS09000的贯彻过程中,通过全面质量培训,将大大地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

iso17025的发展史--

iso17025的发展史--

1.2 实验室认可的发展(续)
? 目前,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国际区域性实 验室认可合作组织有两个:一个是欧洲实验室 认可合作组织( EA,1987年),由欧盟17个 国家的21个认可机构参加;一个是亚太实验室 认可合作组织(APLAC,1992年),由亚太地 区17个国家的实验室认可机构参加。他们正通 过双边或多边承认协议(MRA)促进国际认可 机构间的相互承认和国际实验室间结果的相互 认可。
1.1 质量运动的发展(续)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休哈特、戴明等人提出
了抽样检验的概念,并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了质量
管理领域。美国国防部组织了统计质量控制方面的
研究,首先提出和制定了质量管理标准,明确规定
了各种抽样检验方案和预防不合格的控制方案,从
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成本,获得了统
计质量控制的成功,也促进了其他工业领域的效仿
经过几年的反复协商和修改,与 1987年3月正式发布
了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 ISO9000 族标准。
1.1 质量运动的发展(续)
?
1994 年7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有修订发布了第二
版的ISO9000 族标准进行了修订,研究起草第三版
ISO9000 族标准,并于 1999年底发布了 2000版的
ISO9000 族标准草案。 2000年12月,国际标准化组
可组织。他们分别是: TELARC (新西兰, 1973年),
STP (丹麦, 1973 年), NVLAP (美国, 1976 年) NABL
(印度), AILA(美国,1978年),RBE(法国,
1979 年), SAS (瑞士)。
1.2 实验室认可的发展(续)
?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实验室认可活动发展加

OHSAS18001简介

OHSAS18001简介

新的国际潮流——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赛宝认证中心率先跟进OHSAS18001标准前言ISO发布 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和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以来,在全球掀起了贯标和认证的热潮。

但是,仅对质量和环境进行了体系化的管理仍未达到使顾客满意、社会满意、员工满意、企业所有者满意的完美的管理境界。

一个优秀的企业对提高管理水平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近年来,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与安全(OH&S)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正在形成一股新的国际潮流影响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21世纪的管理趋势是将这三个管理体系同时运用在组织的日常管理中,形成一个统一的覆盖齐全的管理体系,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的同步实现,这也是ISO组织近年来所努力的方向。

本文就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及对企业的意义和赛宝认证实施OH&S管理体系的现状作简要介绍。

1、职业健康与安全危险众所周知,在人们的工作活动或工作环境中。

总是存在这样那样潜在的危险源,可能会损坏财物、危害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甚至造成伤害事故。

这些危险源有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人体工效和其他种类的。

人们将某一或某些危险引发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称为危险。

危险可用发生机率、危害范围、损失大小等指标来评定。

现代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的对象就是职业健康与安全危险。

危险引发事故造成的损失即健康与安全风险是各种各样的,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l)职工本人及其他人的生命伤害;(2)职工本人及其他人的健康伤害(包括心理伤害);(3)资料、设备设施的损坏、损失(包括一定时期内或长时间无法正常工作的损失);(4)处理事故的费用(包括停工停产、事故调查及其他间接费用);(5)企业、职工经济负担的增加;(6)职工本人及其他人的家庭、朋友、社会的精神、心理、经济伤害和损失;(7)政府、行业、社会舆论的批评和指责;(8)法律追究和新闻曝光引起的企业形象伤害;(9)投资方或金融部门的信心丧失;(10)企业信誉的伤害、损失,商业机会的损失;(11)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12)职工本人和其他人的埋怨、牢骚、批评等。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一、早期的质量管理发展历程1. 早期质量发展的三个阶段2. 早期质量发展三个阶段比较对比项目质量检验(1930年代以前)统计质量控制(1930~195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代以后)职能检验控制管理对象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工序质量产品质量、工序质量、工作质量特点事后把关,管结果从把关向预防发展防、检结合,预防为主依据符合质量要求按既定质量标准控制以用户为中心、重在产品适用性经济性忽视质量经济性重视质量的经济性追求质量的经济性性质把关、分类以把关为主、预防结合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管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范围生产现场生产现场、设计过程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方法运用技术检验方法技术检验方法、数理统计方法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以保证产品质量标准化重视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发展为质量控制标准技术标准、控制标准和管理标准并重参与检验人员技术和检验人员企业全体员工二、国际标准的产生和发展质量管理国际标准产生前,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本国的质量标准,列举如下:●1959年,MIL-Q-9858质量大纲要求,美国国防部颁布●1969年,AQAP北约联合质量保证协会颁布●1971年,ANSI N45.2美国国家标准协会颁布●1975年,CSA Z 299加拿大标准协会颁布●1979年,BS5750英国标准协会颁布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第176技术委员会(ISO/TC 176),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ISO/TC 176 的目标是“要让全世界都接受和使用ISO9000标准,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增进国际贸易,促进全球的繁荣和发展;使任何机构和个人,可以有信心从世界各地得到任何期望的产品,以及将自己的产品顺利地销到世界各地。

”ISO/TC 176技术委员会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从1987第一版到目前进行了四次换版,共五个版本,如下图: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换版进程(1)1987 年第一版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一版经过TC 176技术委员会7年时间多次修改,称为“历史性综合”,于1986 年ISO/TC 176发布了:ISO 8402:198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1987 年发布了:● ISO 9000: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选择和使用指南》;● ISO 9001:1987《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ISO 9002:1987《质量体系——生产、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 ISO 9003:1987《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 ISO 9004: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GBT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 新版培训教材

GBT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 新版培训教材

2
七大管理原则
原则三 全员参与 所有人能够并且致力于价值实现对组织来说是必 不可少的。 整个组织中有能力的参与人员须提高自身创造价 值的能力。 为了有效管理一个组织,需要用到各级人员 ,并且尊重他们。识别、拥有和提高技能与知 识能够促进人们参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2
七大管理原则
获取收益
——通过组织内人员对质量目标的深入理解和内在 的激发以实现其目标 ——在改进活动中,提高人员的参与程度 ——促进个人发展、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增强整个组织的信任和协作 ——促进整个组织对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的关注
2
七大管理原则
原则四 过程方法
如果能够将组织的各项活动理解为相互关 联的过程,并据此对之进行管理,从而使之作 为一个连贯的体系而发挥作用,那么就能更为 有效和高效地实现一致的并且可预见的结果。
质量管理体系由相关联的过程组成。了解 该体系如何产生结果,包括所有过程、资源、 控制和互动,有助于组织优化自身的绩效。
大多数要求输出、关注实现预期结果、关注绩效
关注点不仅仅是体系的有效性,还有绩效,其中 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多次提到绩效
主要内容
1 2 3 4 5
背景知识 管理原则
过程方法
术语解释
标准理解
练习巩固
5 6 5
2
管理原则---变化点
2015版管理原则
2008版管理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持续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 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2
七大管理原则
获取收益
——提高顾客满意 ——增加顾客忠诚 ——增加重复性业务 ——提高组织的声誉 ——扩展顾客群 ——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五个历史衍变阶段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五个历史衍变阶段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五个历史衍变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到30年代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检验) (1)(2)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2)(3)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3)(4)第四个阶段也是20世纪60年代质量保证阶段 (4)(5)第五个阶段是21世纪以后零缺陷管理哲学阶段 (4)质量管理发展至今的五个历史衍变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保证阶段、零缺陷的哲学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到30年代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检验)科学管理公认的首创者是美国的泰罗。

1911年他发表了经典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在该著作中,他主张把产品的检查从制造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道独立的工序。

这促成了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以质量检验把关为主,是从半成品或者产品中间挑出废品和次品,它依靠的是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

这个阶段仅能对产品质量实施事后把关,但是产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质量检验并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

全数检验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2)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战初期,美国大批生产民用品的公司转为生产各种军需品。

当时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由于事先没有办法控制废品的产生。

1941年和1942年,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战时质量管理标准。

相对于检验把关的传统管理来说,统计质量管理是概念的更新、检查职能的更新,是质量管理方法上的一次飞跃(6σ管理)。

40-60年代,质量管理从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过程控制阶段,产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制造出来的,所以将质量控制从检验阶段提前到生产阶段,实行过程控制。

这个阶段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采取处理措施,把质量检验发展到由事后把关变成事前控制。

并采用抽样检验来适应大规模生产,适应生产力大发展的要求。

质量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 质量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1 质量的含义什么是质量?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oseph M.Juran),从用户的使用角度出发,曾把质量的定义概括为产品的"适用性"(fitness for use);美国的另一位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Philip Crosby),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曾把质量概括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inazi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OS)1994年颁布的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把质量定义为:"反应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这里的实体是指可以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可以是活动或过程、产品、组织、体系、人或他们的任何组合。

这个定义非常广泛,可以说包括了产品的实用性和符合性的全部内涵。

还应说明的是,第一,质量定义中的"需要",在合同环境或法规环境下(如在核安全性领域中),是明确规定的,而在其它环境中隐含的需要则应加以识别并规定;第二,"需要"通常可转化成用指标表示的特性。

因此,产品质量的好坏和高低是根据产品所具备的质量特性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来衡量的。

一般有形产品的质量特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性能。

指产品满足使用目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

如钟表的走时准确,电视机的图像清晰度等;2)寿命。

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工作总时间。

如轮胎行驶磨损的里程数,电冰箱的使用年数等;3)可靠性。

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如电视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机床的精度稳定期限等;4)安全性。

指产品在制造、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保证人身与环境免遭危害的程度。

如各种家用电器在故障状态下不自燃起火;5)经济性。

指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大小,具体表现为用户购买产品的售价和使用成本。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一、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质量管理成为企业追求竞争优势和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二、质量管理体系的起步阶段1.早期的质量管理概念- 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早期的质量管理方法2.质量管理体系的起源- ISO 9000标准的出现- 质量保证概念的引入-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和原则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阶段1.ISO 9000标准的发展与演进-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布与更新 - ISO 9000系列标准的关系和互补性2.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认可与推广-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3.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扩大- 质量管理体系在服务行业的应用- 质量管理体系在制造业的应用- 质量管理体系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四、质量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1.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提出与实践- TQM的概念和原则- TQM的关键要素和方法2.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实践3.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与改进- 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引入-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创新附件:1.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最新版2.TQM实施指南3.质量管理体系应用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是一个非国际标准化组织,由来自不同国家的标准化机构组成,致力于制定和推广国际标准。

2.TQM: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管理方法和理念,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

3.质量管理体系: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质量管理规程和程序,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要求,并持续改进质量的管理体系。

所谓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所谓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所谓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是现代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国际上通行一系列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相关的标准。

这些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本文将对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进行概述及解释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讲述。

引言部分旨在介绍文章的主题以及整体结构。

其后,第二部分将介绍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系列标准,包括ISO 9000家族标准、Six Sigma质量管理体系和Lean制造和精益生产等内容。

第三部分将详细介绍国际通用的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包括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以及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等内容。

在第四部分中,将探讨这些标准的主要特点以及它们在统一标准与国内法律法规的关系研究、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推动国内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应用领域。

最后,第五部分将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如何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推动标准的不断发展。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的概述和解释说明。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标准,读者将了解到它们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它们对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同时,本文也旨在强调继续加强基础研究、推动标准不断发展的重要性。

2. 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系列标准:2.1 ISO 9000家族标准ISO 9000家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一系列标准。

该系列包括了多个标准,其中最核心的是ISO 9001:2015(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它规定了组织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满足的要求。

ISO 9000家族标准还包括了一些辅助性的标准,如ISO 9000(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ISO 9004(Managing for the sustained success of an organization - A quality management approach)等。

23818055_可将“三大认证”作为政府采购的资格条件

23818055_可将“三大认证”作为政府采购的资格条件

58可将“三大认证”作为政府采购的资格条件□文/李玮 夏志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 S 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下简称“三大认证”)是建立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基础上的认证,我国也颁布了与之接轨的国家标准。

在政府采购项目评审中,若将“三大认证”作为资格条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增强环境保护,改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现状,帮助企业扩大市场,助推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

一、“三大认证”是什么?(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 S 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 S O)制定,于1987年发布的世界上第一个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

该标准的诞生开创了世界范围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新纪元,对推动世界各国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和供需双方的质量保证,促进国际贸易交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标准一经问世,立即得到世界各国普遍欢迎。

我国颁布了对应的GB/T19000系列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16是认证机构审核的依据标准,也是企业通过认证需要满足的国家标准。

(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和国际环境保护发展的需要,符合各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在总结世界有关国家环境管理科学经验基础上,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于1996年首次发布了ISO14001和ISO14004两个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获得大多数国家的普遍认同,是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标准涉及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等诸多焦点问题,突出“全面管理、预防污染、持续改进”的总体思想,用于指导人类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

我国颁布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16)从总要求、环境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管理评审6个方面规范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是认证机构审核的依据标准,也是企业通过认证需要满足的国家标准。

质量管理的由来与发展

质量管理的由来与发展

质量管理的由来及发展质量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人类历史上自有商品生产以来,就开始了以商品的成品检验为主的质量管理方法。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早在2400多年以前,就已有了青铜制刀枪武器的质量检验制度。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的今年部,质量的含义也不断丰富和扩展,从开始的实物产品质量发展为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和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之总和, 再发展到今天的实体,即可以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如某项活动或过程,某个产品,某个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他们的任何组合)的质量。

来源于传统手工业的质量检验管理引入了数理统计方法和其他工具之后,就进入了“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后来质量管理及系统工程结合又迈进了“现代质量管理”阶段;进而逐步完善并从管理科学体系中脱颖而出,派生成“质量管理工程” o按照质量管理所依据的手段和方式,我们可以将质量管理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传统质量管理阶段这个阶段从开始出现质量管理一直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工厂逐步取代分散经营的家庭手工业作坊为止。

这段时期受小生产经营方式或手工业作坊式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靠手摸、眼看等感官估计和简单的度量衡器测量而定。

工人既是操作者又是质量检验、质量管理者,且经验就是“标准”。

质量标准的实施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口授手教进行的,因此,有人又称之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O《考工记》开头就写道“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辩民器” O所谓“审曲面势”,就是对当时的手工业产品作类型及规格的设计,“以伤五材”是确定所用的原材料,“以辩民器”就是对生产出的产品要进行质量检查,合格者才能使用。

先秦时期的《礼记》中“月令”篇,有“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 以究其情。

”的记载,其内容是在生产的产品上刻上工匠或工场名字,并设置了政府中负责质量的官员职位“大工尹”,目的是为了考查质量,如质量不好就要处罚和治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诞生和发展
(一)欧美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诞生和发展
质量保证标准,诞生于美国军品使用的军标。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防部吸取二次世界大战中军品质量优劣的经验和教训,决定在军火和军需品订货中实行质量保证,即供方在生产所订购的货品中,不但要按需方提出的技术要求保证产品实物质量,而且要按订货时提出的且已订入合同中的质量保证条款要求去控制质量,并在提交货品时提交控制质量的证实文件。

经过几年的实施,美国国防部在总结以往订货所应用的质量保证条款的基础上,于1959年提出两项军品质量保证标准,经过试行于1963年升为正式的质量保证标准。

实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美国军品应用质量保证标准成功的经验,首先在锅炉和压力容器上被采用。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于1971年发布和实施了ASME-Ⅲ-NA4000《锅炉与压力容器质量保证》标准。

锅炉和压力容器质量保证标准的实施,使锅炉和压力容器的事故率大幅度下降,取得显著的成效,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核工业部门引进和实施了质量保证标准。

1971年,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借鉴军品质量保证标准,制订和发布了国家标准ANSI N45.2《核电站安全质量保证法规》,后演变为ANSI/ASME
NQA-1-1983。

国际原子能机构吸取美国的经验,于1978
年颁布了IAEA50-C-QA"核电站安全质量保证法规"并得到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承认,它包括13项条款,通常称之为"十三条"。

"法规"对保证核工业安全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由于美国军品、锅炉和压力容器,以及核电站采用和实施质量保证标准所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效,1978年以后,质量保证标准被引用到民品订货中来。

英国制订了一套三个水平的质量保证标准。

即BS5750:Part1、Part2、Part3。

加拿大制订了一套四个水平的质量保证标准
CSAZ299.1-299.4。

此外,法国、挪威、荷兰、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先后制订了质量保证标准。

质量管理标准是为了适应质量保证标准的实施而诞生的。

欧美很多国家,为了适应供需双方实行质量保证标准对质量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总结多年质量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相继制订了质量管理标准和实施细则。

质量管理标准和细则的实施,保证了质量保证标准的贯彻实施。

(二)ISO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诞生和发展
1.ISO/TC176技术委员会简介
ISO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的缩写,其代表的意义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它成立于1947年,是非政府性组织,目前已有100
多个成员国。

ISO/TC176技术委员会是ISO下属技术委员会之一,全名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秘书国为加拿大。

ISO/TC176技术委员会是ISO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往来中民品订货采用质量保证作法的需要,于1979年在ISO
原认证委员会第二工作组(ISO/CERTCO/WG2)的基础上建立的。

该委员会有英、美、法、加拿大、西德、南非、瑞士、挪威、日本、中国等50多个国家,作为"P"成员国(正式成员国)参加工作和活动;有"O"成员国(观察成员国)16个,并且不断地发展增加。

目前下设有三个分技术委员会和12个工作组。

SC1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订术语标准,法国为秘书国;SC2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订"质量体系标准",下设有两个工作组,分别负责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美国和英国分别为两个工作组的秘书国。

SC3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质量技术标准的制订。

2.ISO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诞生和发展(1)质量术语标准--ISO8402标准的演变
ISO/TC176的SCI分技术委员会,自1981年10月开始,在总结和参照世界有关国家标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协商,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ISO8402-1986《质量--术语》标准。

该标准包括22个术语。

随着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的发展,在实践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对质量术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SCI分技术委员会于1994年经委员会审查通过,发布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

该标准共包括四部份术语,其中基本术语13个,与质量有关的术语19个,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术语16个,与工具和技术有关的术语19个,共计67个术语。

(2)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诞生和发展
ISO/TC176的SC2分技术委员会经过努力工作,于1987年发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该系列标准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中的主体标准,共包括"标准选用、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三类五项标准。

该五项标准的诞生是世界范围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新纪元,对推动世界各国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和供需双方的质量保证,促进国际贸易交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和标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于1994年对系列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于当年7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

随后,标准制订工作进展较快,ISO9000标准发展成ISO9000-1、ISO9000-2、ISO9000-3
和ISO9000-4;ISO9004发展成ISO9004-1、ISO9004-2、ISO9004-3和ISO9004-4等项标准,详见附件A。

(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性标准(ISO10000系列标准)的发展情况
ISO/TC176的SC3分技术委员,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从1990年开始先后制订并发布了十几个标准,从ISO10005质量计划到ISO10016检验和试验记录等标准(详见附件A)。

ISO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ISO8000、ISO9000、ISO10000三个系列已有20多项标准,称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族标准"。

世界已有70
多个国家一字不漏地直接采用或等同转为国家标准采用;有50多个国家建立质量体系认证/注册机构,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贯标和认证"热"。

(三)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演变
1.我国质量术语标准的演变
原国家标准局于1986年6月14日发布了GB6583.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第一部份》,该标准共收入术语59个,比ISO8402《质量-术语》标准多37个术语。

由于GB6583.1-8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第一部分》是参照ISO/DIS8402《质量-术语》(草案)制订的,而正式发布的ISO8402-1986《质量-术语》标准,在草案的基础上有所修订,故有的同一个术语,GB6583.1标准中的定义,与ISO8402的定义不一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技术监督局将等效采用改为等同采用ISO8402,并于1992年10月13日制订和发布了GB/T6583-92-ISO8402:86《质量-术语》标准。

该标准包括有22个术语。

1994年又等同采用ISO8402:1994年版,修订成
GB/T6583-94idt-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该标准包括的术语分四个部份共67个,与ISO8402:94版相同,并于1994年12月24日发布,于1995年6月30日实施至今。

2.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演变
原国家标准管理部门为了加快推进我国质量管理的
步伐,适应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要求,于1988年组织人员等效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

经批准后于当年12月10日发布国标GB/T 103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并于1989年组织116个企业试点贯彻实施。

为了使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更好地与国际
接轨,经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研究,决定将等效采用
ISO9000系列标准改为等同采用,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技术委员会(CSBTS/TC151)提出,经国家标准化部门批准,于1992年10月13日发布了国标GB/T
19000-1992-ISO9000: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