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顺序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考研文学专业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名词解释(2)
诗有三境:物境(诗由物生)、情境(诗由情生)、意境(揭示思想与事理)。
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象:心理意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
内心意象是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
灵感:文思敏捷、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顺利的创作心境。
抒情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
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文学理论必考

文学理论必考

文学理论必考文学理论是文学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文学爱好者和学习者,学好文学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定义、发展史、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探讨文学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考性。

一、定义与起源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与批评,是对文学艺术思想、创作方法和美学规律等的探讨与总结。

它帮助我们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并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来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戏剧艺术的理论,如《诗学》。

这些理论成为后世文学理论研究的基石,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发展。

二、发展史与流派文学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多个流派和学派。

其中,常见的流派有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形式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和艺术形式对作品的意义产生的影响。

结构主义关注作品中存在的结构和系统,强调文学作品中隐含的符号和语言的组织方式。

解构主义则试图揭示文学作品中的二义性和多义性,挑战传统的解读方式。

后现代主义则强调文学作品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三、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在学习文学理论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其中,重要的概念包括文学批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分析,是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思潮则指的是一段时间内出现的具有统一特点和影响力的文学观念和创作风格。

文学流派则是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文学创作体裁。

研究方法包括文本分析、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建构等。

文本分析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它注重对文本内部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历史研究则关注文学作品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生和发展背景。

比较研究则是将不同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探寻其相似性和差异性。

理论建构则是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文学理论或完善现有理论。

四、文学理论的重要性学习文学理论对于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学理论帮助我们把握作品的内在逻辑和审美规律,提升我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学理论考研名词解释汇总(九)

文学理论考研名词解释汇总(九)

文学理论考研名词解释汇总(九)文学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升华。

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日常个性: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它是创作个性形成的基础。

功利性。

文体:文学风格的载体,是一些持久性的体制、样式、类型,都是广义的语言秩序。

作品的体裁、体制;文学的语体;文学的风格。

文学语体:与一定的体裁相匹配而显示其特征的文学语言,表现为特定的语言体式。

抒情语体;叙事语体;对话语体。

规范语体:具有规范性的语体。

抒情语体:一种表现对情感的体验、特别钟爱声音功能、擅长偏离语言常规且频繁运用修辞手法的语言体式。

叙述语体:用于叙述事件,在叙事性文体中广泛使用的语言体式。

对话语体:富于动作性,要求性格化和口语化的语体,多在戏剧文学创作中使用。

动作性、性格化、口语化。

自由语体: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为创作个性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是作家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途径。

文采: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语言的特殊组合,是文学风格的外衣。

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气势: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

氛围:弥漫于作品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环境结合构成意境和情境。

韵味:作品xx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

时代风格: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是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渗透于作品中所形成的特定民族文学的总体特征。

地域风格:是某一地域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点。

流派风格:一些思想观念、审美理想、创作主张和语言格调等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点。

群体文化的表现。

第3阶段复习4《文学理论教程》考研笔记

第3阶段复习4《文学理论教程》考研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笔记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本章串讲】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3个分支中的一种。

2、美国当代文论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活动四要素说: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19世纪法国文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4、几个重要的文论家与其理论:亚里士多德-净化论、布洛-心理距离说、立普斯-移情说、克罗齐-直觉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

一、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4、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思潮作理性的分析、研究的一门学科。

5、文学史:以历时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释的一门学科。

6、文学哲学:用哲学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原理、认识论、方法论来指导研究文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关系、作家的创作、读者的阅读性质、机制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7、文学心理学:文学活动中的基本环节文学创作、作品、接受过程,是作者心理、读者心理不断转换过程,采用心理学的视角(精神分析学、投射理论)如研究文学活动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8、文学符号学:运用语言学、符号学的研究原理,对文学文本进行信息译码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9、文学社会学:把文学活动作为子系统放在社会大系统中研究,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道德、伦理、宗教等多重角度,研究作家、作品、读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点是作品与社会历史的对应关系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0、文学价值学:研究文学活动中的文化价值的形成、转移、增值、变化的过程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1、文学文化学:把文学活动研究的各种理论、视角、方法综合起来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文学书中的知识点总结

文学书中的知识点总结

文学书中的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它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理论论证的学科。

文学理论研究的内容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的分类、文学形式、文学风格、文学艺术等。

其中,文学的定义是文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关于文学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语言学观点、心理学观点、社会学观点、理论美学观点等。

在文学理论中,还包括了文学的分类问题,文学形式和文学风格的研究,文学的艺术特征等。

二、文学史文学史是对文学发展和演变过程的研究,它主要包括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等不同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

文学史的研究内容包括文学的起源、发展、变革、流派、作家、作品等。

在文学史中,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文学成就,每个作家或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学意义。

文学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渊源,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鉴赏。

三、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文学评价、文学解读、文学评论、文学评议等方面。

文学批评的研究内容包括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思想内涵、艺术价值等。

在文学批评中,有多种不同的批评方法和理论,主要包括传统的批评方法、现代的批评方法、后现代的批评方法等。

文学批评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品评和解读,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价值和影响进行更加全面的认识。

四、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文学作家进行文学创造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文学创意、文学表达、文学风格、文学技巧等方面。

文学创作的研究内容包括文学作家的文学才能、文学创作的主题和题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等。

在文学创作中,有多种不同的文学创作技巧和方法,主要包括自由创作法、写作技巧法、写作规则法等。

文学创作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学作家的文学才能和文学创作过程,对文学创作方法和技巧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综上所述,文学书中的知识点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等多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文学研究的丰富内容。

考研文学理论笔记

考研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薛星文07(5)班第一章文学本体文学性: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雅各布森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性存在于文学语言的联系与构造中,是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文学性是指决定文学成为文学的那种特性。

不同的文论体系对文学性的内涵有不着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文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及符号性,均属于文学性的内涵。

三、文学是一种审美活动1.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审美判断不同于逻辑判断:首先,从质的角度看,审美判断是一种不涉及利害关系的超功利的判断。

其次,从量的角度看,审美判断不涉及普遍的概念而能够普遍地使人愉悦。

第三,从关系的角度看,审美判断没有明确的目的却又符合目的性。

最后,从方式的角度看,审美判断不依赖概念而产生必然的愉悦感。

2.审美活动的丰富性文学与非审美活动的联系:首先,以人类为生产劳动构成的实践活动为文学活动提供了创造的基础。

其次,人类的政治活动、到的活动、哲学活动、宗教活动等对文学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

再次,人类为恢复生态平衡所进行的努力,也与文学密不可分。

文学与非文学活动的联系,是为丰富这种审美性而寻找不竭的源头活水。

四、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1.语言艺术的主要特征:第一,形象接受上的间接性。

第二,描写生活的广阔性和丰富性。

第三,表现思想情感的直接性和深刻性。

所谓的直接性指的是文学比起其他艺术来更能够直接、明确地表现人类的思想情感,不必经过媒介的转换就可以达到描写与表现的目的。

所谓深刻性指的是文学比其他艺术更易于表现思想情感,并通过多种方式描写思想情感的性质,揭示思想情感的内涵,将思想情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章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含义作家以语言为媒介和实体,依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对生活现象加以艺术概括,而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感性画面或情景。

“画面”一般见之于叙事文学,其中的人物、景物、场面、环境等可称为文学形象。

“情景”一般见之于抒情文学,情与景相和谐,便产生了主观性很强的形象。

当然上述的“画面”或“情景”,是由作者、语言、读者共同创造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理论历年考研试题2007—2021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理论历年考研试题2007—2021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试科目及代码:文学理论705(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卷面上无效)一、名词解释1.艺术构思2.滋味说3.隐含接受者4.风格5.召唤结构6.灵感二、简答题1.简述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的异同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有什么表现3.简述李渔《闲情偶记》中关于戏曲结构的主要观点4.简述期待视野及其层次三、分析论述题1.结合作品实例,谈谈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2.结合作品,分析共鸣及其产生的原因3.分析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现象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试科目及代码:文学理论705(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卷面上无效)一、名词解释1.模仿说2.诗3.故事时间文本时间4.创作动机5.典型6.净化二、简答题1.简述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2.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3.简述艺术直觉与文学灵感的区别4.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主要有哪些三、分析论述题1.结合实例分析文学意境虚实相生的特征2.如何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3.谈谈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试科目及代码:文学理论705(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卷面上无效)一、名词解释1.精神生产2.劳动说3.即兴4.剧本5.行动元角色二、简答题1.简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2.说明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3.为什么说文学消费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4.简述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三、分析论述题1.如何理解文学四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2.举例分析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3.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云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试科目及代码:文学理论705(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卷面上无效)一、名词解释1.含混2.巫术发生说3.时距叙述频率4.审美意识形态5.艺术发现6.文学消费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2.简述象征主义文学的特征3.简述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的关系4.简述英伽登关于文学作品基本结构的观点三、分析论述题1.结合实例,谈谈你对艺术真实的理解2.试述文学意象的特征3.简述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注意的问题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试科目及代码:文学理论705(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卷面上无效)一、名词解释1.文艺学2.文学传播3.表层结构深层结构4.隐喻5.创作个性6.推敲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文学的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2.简述精神生产的特殊性3.简述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共鸣及其产生的原因4.简述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三、分析论述题1.结合实例,分析抒情性作品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结合实例,分析文学接受中的误解云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试科目及代码:文学理论705(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卷面上无效)一、名词解释1.文学风格2.文本3.文学批评4.隐含读者5.余味6.零聚焦外聚焦二、简答题1.简述抒情话语与普通话语的区别2.简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3.如何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4.简述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的区别三、分析论述题1.谈谈你对文学接受中异变的理解2.结合作品分析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试科目及代码:文学理论705(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卷面上无效)一、名词解释1.宗教发生说2.含蓄3.创作动机4.文学体裁5.文本时间6.审美意象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2.简述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3.简述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要区别4.简述理想型文学及其基本特征三、分析论述题1.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2.谈谈你对抒情性作品中情景关系的理解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试科目及代码:文学理论705(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卷面上无效)一、名词解释1.劳动说2.艺术构思3.话语4.行动元角色5.无我之境6.期待视野二、简答题1.简述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2.简述文学话语的特征3.简述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4.内聚焦叙述有什么特点三、分析论述题1.结合实例分析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2.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的主客体关系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试科目及代码:文学理论705(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卷面上无效)一、名词解释1.灵感2.艺术概括3.意象4.时序时距5.召唤结构二、简答题1.简述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2.简述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3.简述诗歌的基本特征三、分析题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2020年湖北武汉大学文学理论与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

2020年湖北武汉大学文学理论与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

湖北武汉大学文学理论与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立象2、尽意3、文学性4、叶绍钧5、闻捷二、简答题1.“山沓水匝,树杂云合。

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春日迟迟,秋风飒飒。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写出这段话的出处和所包含的理论内涵。

2.“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

”写出这段话的出处和所包含的理论内涵。

3.郭沫若《凤凰涅槃》的思想艺术特色。

4.韩少功《爸爸爸》的思想艺术特色。

三、论述题1.中国文学史上向来有“文如其人”的说法,法国布封也有“风格即人”的观点,试比较这两种观点,分析它们的异同。

2.骆驼祥子的性格分析。

3.余秋雨散文的特色。

四、评论写作《犹大的面孔》达·芬奇几世纪前,一位大画家为西西里城里一大教堂画幅壁画,画的是耶稣的传记。

他费了好几年功夫,壁画差不多都已画好,就只剩下两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儿时的基督和出卖耶稣的犹大。

有一天,他在老城区里散步,看见几个孩童在街上玩耍,其中有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他的面貌触动了这位大画家的心,就像天使——也许很脏,却正是他所需要写生的面庞。

那小孩被画家带回了家,日复一日,耐着性子坐着给他画,终于画家把圣婴的脸画好了。

但是这位画家仍然找不到可以充当犹大的模特儿。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

他深怕这一幅杰作会功亏一篑,所以继续不断地物色。

这幅杰作没有完成的情形,传遍遐迩。

许多人自以为面目邪恶,都毛遂自荐,替他充当犹大的模特儿,但都不是老画家心中的犹大:不务正业、利欲熏心、意志薄弱的人。

一天下午,老画家照常到酒店喝酒,正当自斟自酌的时候,一个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人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一跨进门槛就倒在地上。

“酒、酒、酒”,他乞讨叫嚷。

老画家把他搀了起来,一看他的脸,不禁大吃一惊:这幅嘴脸仿佛雕镂着人间所有的罪恶。

老画家兴奋至极,就把这个放浪的人扶了起来,并对他说:“你跟我来,我会给你酒喝,给你饭吃,给你衣穿。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考研真题(2020-2023)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考研真题(2020-2023)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考研真题(2020-2023)2020年626中国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花间集》、还珠楼主、结构主义批评、莫里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二、论述题1、试论南北朝乐府诗的基本特征及文学史意义。

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1980年代“改革文学”的叙事原则和美学特征。

3、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艺术特色及文学史意义。

4、结合实例,论述文学批评的历史性与超越性。

2020年811文学理论一、名词解释艺术终结论、灵韵、审美趣味、《新科学》、《九章集》二、论述题1、论述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美学观念。

2、论述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3、结合具体文本,论述神话、意识形态以及乌托邦之间的辩证关联。

4、论述中国山水美学精神的历史进展及思想意蕴。

2021年626中国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三都赋》、路翎、接受美学、机械降神二、简答题1、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2、钟嵘《诗品》的理论要旨。

3、比较《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

4、简述结构主义和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启示和价值。

三、论述题1、论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摹仿的不同理解。

2、论述1950-1980年代文学作品中的青年形象。

2021年811汉语言基础一、名词解释词类、区别特征、语言联盟、同位性定语二、简答题1、分析下列歧义。

对专家的批评建议反对的是他2、简述类推和重新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三、论述题1、以熟悉的语言为例,论述语流音变和音位变体之间的区别,以及语流音变的类型。

2、简述词义与构成词义的语素义之间的关系。

3、分析下列4个句子中“尝”字的意义,并用语言学相关知识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①君子有酒,酌言尝之②臣尝闻之矣③④缺四、古代汉语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文学理论知识要点 考研总结

文学理论知识要点 考研总结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根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什么是文学理论?三个方面学科归属:文艺学三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密切联系,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和对文学一般性普遍规律的研究,指导、制约其他分支,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具体特殊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上。

对象与任务:1文学活动开展论2文学活动本质论3文学创作论4文学构成论5文学接受论应有品格:实践性、价值取向〔民主,科学,现代〕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品,读者,作家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表达: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文学活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文学理论的基石马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艺术交往论*马义文学理论的根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3当代性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 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感情关系2 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3 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确实证物质实践文学活动的地位:生活活动理论性精神活动〔非意识形态性精神活动〕精神活动伦理性精神活动〔意识形态性精神活动/审美性精神活动观念性上层建筑〕模仿论:艺术的起源和作用主要在于模仿,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也反映了内在规律和本质。

2 作者本质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3 作品陌生化: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认为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通过“扭曲语言〞使现实生活陌生化的过程。

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语言学和修饰因素。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意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文学概论笔记

文学概论笔记

文学概论笔记【童庆炳】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应该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的品格。

概念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它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研究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3、文学批评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

播音主持培训|广播电视编导培训|数字媒体专业|中传考研|广播电视艺术学:4、文学史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从历时的视角探讨各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发展的具体历史的学科。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文学理论,它的理论支点是文学活动论、意识形态论、反映论和艺术生产论。

文学理论考研题库

文学理论考研题库

文学理论考研题库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接受等文学活动的理论体系。

它不仅关注文学作品的内在规律,也探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文学理论考研题库的题目,供参考:1. 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简述文学理论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 论述文学与文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2. 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描述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 比较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异同。

3. 形式主义文学理论- 解释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观点。

- 分析形式主义理论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4.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 阐述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 举例说明结构主义理论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应用。

5. 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 讨论后结构主义理论对传统文学理论的批判。

- 简述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及其对文学批评的贡献。

6.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描述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 分析女性主义理论对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影响。

7. 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 简述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 讨论后殖民主义理论在分析殖民地和后殖民地文学中的作用。

8. 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 解释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的基本理念。

- 分析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9. 文化研究与文学- 讨论文化研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 分析文学在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0. 文学理论的应用- 举例说明文学理论如何应用于具体的文学作品分析。

- 讨论文学理论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指导作用。

11. 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探讨文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 分析跨学科研究对文学理论的促进作用。

12. 文学理论的现代挑战与未来趋势- 讨论数字化时代对文学理论的挑战。

- 预测文学理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尾:文学理论考研题库的题目旨在帮助考生深入理解文学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通过对这些题目的学习和思考,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理论素养,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文学批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研文学理论基础解析

考研文学理论基础解析

考研文学理论基础解析文学理论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门类,为文学研究和创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对于考研学子来说,文学理论是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考研文学理论基础进行深入解析。

1. 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解析文学是人类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境的艺术形式,而文学理论则是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文学理论既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评价的手段,又是文学批评和创作的理论基础。

通过文学理论的学习,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文学的内在规律和审美价值。

2. 文学理论的分类与演变文学理论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有:(1)传统文学理论与现代文学理论:传统文学理论主要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而现代文学理论则关注对当代文学的批评和创作理论。

(2)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文学理论:西方文学理论主要包括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而中国文学理论则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和现代文学研究。

(3)形式主义文学理论与意识形态文学理论:形式主义关注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艺术形式,而意识形态文学理论则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

3. 文学理论的重要学派解析(1)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语言规则。

其代表人物为俄国学者巴赫金和法国学者巴尔特。

(2)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文学形式和意义进行颠覆和重构。

其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巴特和著名作家乌布尔。

(3)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关注女性在文学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吉尔斯和哈拉维。

(4)意识流派:意识流派探讨人类意识的流动和主观体验。

代表作家为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和美国作家沃尔夫。

4. 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和工具解析(1)批评方法:批评方法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角度可分为形式批评、历史批评、文化批评等。

不同的批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2)研究工具:研究文学理论常用的工具有文本分析、比较研究和语言学方法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和研究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考研考点总结

文学理论考研考点总结

文学理论考研考点总结●第一章:文学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的认识性: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㈠文学是客观世界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㈡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㈢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性掌握●二、文学的倾向性:价值取向●㈠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的主要体现●㈡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统一●三、文学的实践性:文学反映社会实践又通过影响读者的心灵而能动地作用于其社会实践行为的特性。

●㈠文学对社会实践的影响:文学和政治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诗经》很早就被视为考察政治得失的镜鉴。

●㈡文学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①文学是在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生活中发展起来的●②文学也给予经济和社会发展以能动影响●㈢文学对人的精神和观念的影响:文学借助审美化的文学形象和艺术手段通过激励和提升人们的精神来实现它的实践性●第二节文学是审美的艺术●一、文学的情感性:表达感情,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㈠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审美价值评价有三个特征①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②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识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③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和交流内心的情感体验●㈡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现实表现理:认知和道德●二、文学的形象性●㈠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㈡文学形象是具有创造性、有生气、意蕴的形象●三、文学的超越性●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超越●㈡对人与社会现实超越●第三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文学的间接性:必须通过需要符号在头脑里展开联想(诗中有画)●二、文学的精神性: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三、文学的蕴藉性:文学具有在富有艺术意味的语言符号运用中含而不露地表达深长意味的特性●第二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第一节文学的价值●一、文学的价值与价值观●㈠文学价值及其生成①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②文学价值是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㈡文学价值与文学评价①文学价值既具有客观的和相对不变的特性,又具有随着接受者及其阅读语境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文学理论文学的本质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文学的本质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文学的本质名词解释文学是人类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以语言为媒介传达情感、思想和想象力。

文学理论则是对文学创作的研究和剖析,探索文学作品的特点、表现形式和内涵。

因此,文学理论文学可以被理解为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文学作品的探讨的学科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文学理论文学的本质,并通过讨论理论流派、文学要素和研究方法来深入了解这一学科。

首先,文学理论文学的本质在于对不同理论流派的研究。

文学理论的历史演变中出现了多种理论流派,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后现代主义等。

不同的流派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方法论。

通过研究不同理论流派的起源、主张和对文学作品的适用性,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理论流派的特点和争议,从而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观点。

其次,文学理论文学关注的是文学作品的要素。

文学作品通常由诗歌、散文、戏剧等不同的文学体裁组成,而这些不同的体裁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文学理论文学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要素进行分析,如情节、人物、语言、意象等,探讨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文艺创作的要素进行解读和阐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魅力。

进一步来说,文学理论文学的本质还包括对文学研究方法的探索。

研究文学需要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深入理解作品本身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包括文本分析、历史研究、结构分析、比较研究等。

通过探讨和应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风格和影响力。

最后,文学理论文学的本质在于对文学现象的深度思考和反思。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也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反映。

通过对文学作品及其背后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文学理论文学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思考和启示。

总之,文学理论文学是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文学作品的探讨的学科领域。

它通过研究理论流派、文学要素和研究方法来揭示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

韩愈,柳宗元物感说:我国古代提出的一种心与物关系的学说。

心物交融说:刘勰,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表象:保留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全景小说:多层次,多线索,多主题,跨时空,竭力描写社会生活全景,百科全书。

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

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

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与对共同生命着,为入;体验又要反刍,进行自审,为出;两者辨证统一。

文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律和语义规则组成整体语句,未经读者阅读只是语言产品(如书)。

文学文本: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

桐城派:方苞开创,刘大木魁,姚鼐发展,学《左传》、《史记》先秦西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讲究义法,水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分文章风格。

文之精粗:粗是形色声名,可见可听的外界景象;精是指道。

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语言:声音与意义结合的符号表意系统,是人类交际最重的工具。

文学语言: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

语言结构:语言集团的总模式,代代相传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名法、词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代码。

言语:在特定语境下人的说话活动,是说话人可能说或理解的全部内容,传达个人说话的一种信息。

语言革命:胡适提出,1.言之有物,2.不模仿古人,3.讲求文法,4.不无病呻吟,5.不滥调套语,6.不用典,7.不讲对仗,8.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文本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是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语音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包括节奏和音律。

文法层面:文学语言组织基本层面之一,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调、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包括词法、句法和篇法辞格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

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

文学形象: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可感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

高级形象形态:充分体现审美理想的、达到最高审美境界的艺术形象。

审美理想: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

艺术形态美:构成艺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形式美。

类型说:主张表现人物最突出的特点,重视共性,忽视个性。

个性典型说:从重视典型共性到重视典型个性。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中介—特殊说:包含个别因素又不是个别,包含普遍因素又不是普遍;以个别而言是本质,以本质而言是现象。

文学典型:作品中呈现的、显示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扁平人物:具有类型性和漫画性,表现一种单一的特性或意念。

圆形人物:具有人性的深度,具有多重性格侧面,随作品发展而变化。

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点明典型形象的现实基础,陌生指出典型形象的独创性。

自然主义:着描写现实生活的非本质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追求外在真实,反对典型化。

不能反映生活本质。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典型环境: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现实关系的真实性;时代脉博和动向。

诗有三境:物境(诗由物生)、情境(诗由情生)、意境(揭示思想与事理)。

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象:心理意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

内心意象是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

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

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

文学象征意象: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寓言式象征意象:通过故事情节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

符号式象征意象:通过无情节的整个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观念与哲理。

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

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

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

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

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

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

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

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

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

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顺序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顺序的整体。

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

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叙述逻辑: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符号矩阵:由四个符号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

叙述者、接受者。

作者:创作作品的人。

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

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

审美情感: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借助“外在符号”“传达”“感情”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抒发情感;观,反映社会生活;群,沟通人与人;怨,批评时政。

抒情原则: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古曲主义:拥护王权;理性绝对化,否定感情的意义;运用民族规范语,恪守“三一律”;明显的保守性。

灵感:文思敏捷、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顺利的创作心境。

抒情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

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