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印染行业的相关国家政策
纺织、印染行业的相关国家政策
纺织、印染行业的相关国家政策A.目录a)行业管理体制 (3)b)2014年之前行业主要政策文件 (3)c)“大气十条” (5)d)“水十条” (5)e)“土十条” (6)f)中国制造2025 (7)i.主要内容 (7)ii.五大工程 (8)iii.十大领域 (9)g)十三五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10)i.一、现状和形势 (11)ii.二、总体要求 (12)iii.三、重点任务 (13)iv.四、重点领域 (19)v.五、政策措施 (21)h)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22)i.主要任务 (22)ii.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24)iii.政策措施 (26)i)长丝织造产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27)i.长丝产业“十三五”发展目标 (27)ii.主要任务 (28)j)江苏省“十三五”纺织产业发展规划 (30)i.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30)ii.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30)iii.三、《规划》重点任务 (31)iv.四、《规划》重点领域 (32)v.五、《规划》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 (32)k)《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17版)》 (33)i.一、企业布局 (33)ii.二、工艺与装备 (33)iii.三、质量与管理 (33)iv.四、资源消耗 (34)v.五、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 (34)vi.七、监督管理 (35)l)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35)m)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42)i.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42)ii.二、总体要求 (43)iii.三、重点任务 (44)iv.四、保障措施 (47)v.五、组织实施 (48)n)纺织工业践行《中国制造2025》五大重点工作 (49)o)补充: (51)i.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江苏推出这26项政策 (51)ii.昆山市出台政策鼓励智能制造 (52)iii.扬州扶持先进制造业入围全国500强最高奖励500万 (53)iv.盐城出台22条政策扶持先进制造业 (55)v.浙江省:从六方面扶持智能制造的发展 (56)vi.《关于上海创新智能制造应用模式和机制的实施意见》 (58)vii.《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2016-2020)行动计划》 (61)viii.《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61)ix.《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61)x.《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62)xi.《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62)xii.《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 (62)xiii.《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 (62)行业管理体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作为行业主要宏观管理部门,其相关职能为制定产业政策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组织拟定行业发展战略及规划,指导行业结构调整,提出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融资等政策建议。
国家对新疆的纺织政策
1、国家对新疆的纺织政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新闻发布会,发布国家和自治区在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方面制定的十大优惠政策,十大优惠政策包括200亿的专项资金、税收优惠、补贴:(1)设立200亿元左右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改、标准厂房建设等;(2)实施税收特殊优惠政策,将纺织服装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全部用于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3)实施低电价优惠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纺织工业园区建设配套电厂,切实降低企业用电价格;(4)实施纺织品服装运费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实施南北疆差别化的补贴政策;(5)实施使用新疆棉花补贴政策,对疆内棉纺企业使用新疆棉花按实际用量给予适当补贴;(6)实施企业员工培训补贴政策,对企业招录新员工开展的岗前培训按培训后实际就业人数给予培训费用补贴;(7)实施企业社保补贴政策,对纺织服装企业新招用的新疆籍员工和南疆四地州享受低保的就业人员,均制定特殊补贴政策;(8)支持高标准印染污水处理设备建设,在一定时期内对运营费用给予补贴;(9)加大对南疆地区支持力度,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上向南疆地区倾斜;(10)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2、新疆纺织建设目标目前已形成的《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年-2023年)》,将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4年到2018年,在夯实优势棉纺织产业基础上,粘胶纤维产业链延伸初步实现,一批服装出口加工型企业带动就业成效显现,印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针织、毛纺织、家用纺织品、地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达到860亿元,全产业链就业容量达42万人。
第二阶段,从2019年到2023年,基本建成以棉纺织、毛纺织、针织、服装、家用纺织品与地毯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产业内生发展动力明显提升,棉纺织产业规模和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化纤聚酯产业链发展取得进展,以数码印花技术和用水量少的先进印染加工能力基本满足本地服装和家用纺织品需求,服装出口加工基地日益壮大,品牌服装建设成效显著,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达2125亿元,全产业链就业容量达到100万人。
《纺织行业“十四五”绿色发展指导意见》中的印染行业绿色发展规划
Special Report网印工业Screen Printing Industry2021.0816“十四五”时期,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下,纺织行业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行业全面绿色转型将成为大势所趋和重要之策。
根据国家和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有关工作部署,在总结“十三五”纺织工业绿色发展状况基础上,编制了《纺织行业“十四五”绿色发展指导意见》。
“十三五”印染行业绿色发展成就成就1: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十三五”期间,印染行业加大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连续式机织物成套印染装备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低能耗气流染色机、气液染色机以及低浴比溢流染色机成为主流间歇式染色设备。
成就2: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突破印染废水分质处理、膜法水处理等废水资源化技术在行业内得到推广应用,印染废水热能回收、定形机尾气热能回收等热能回收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成就3:绿色制造体系逐步形成绿色设计理念在纺织行业内获得广泛认可,2016年以来共有251种绿色设计产品、91家绿色工厂、10家绿色供应链企业被国家列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名录,完成40余项绿色标准制定和发布,多家印染企业名列其中。
头部企业尤其是品牌企业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正在加速融《纺织行业“十四五”绿色发展指导意见》中的印染行业绿色发展规划17Special Report网印工业Screen Printing Industry2021.08入纺织产业链体系。
“十四五”印染行业绿色发展主要目标目标1: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升水资源消耗量持续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较2020年降低10%,印染行业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
目标2: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基本普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排放强度大幅下降,废气得到有效治理。
目标3:绿色制造体系更加完善全面推行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全力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推出更多绿色纺织产品。
纺织行业准入条件
纺织行业准入条件二工艺与装备要求(一)新建或改扩建印染项目应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采用节能环保的设备,主要设备参数应实现在线检测和自动控制,禁止采用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限制采用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二手前处理、染色设备。
新建或改扩建印染生产线总体水平应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印染项目设计建设应执行《印染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2007)。
(二)新建或改扩建印染项目应优先选用高效、节能、低耗的连续式处理设备和工艺;连续式水洗装置要求密封性好,并配有逆流、高效漂洗及热能回收装置;间歇式染色设备浴比应能满足1:8以下(丝、毛染色1:10以下)的工艺要求;定型(拉幅烘燥)设备要具有温度、湿度等主要工艺参数在线测控装置,具有废气净化和余热回收装置,箱体外层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
(三)新建印染企业应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棉、麻、化纤、丝绸机织物印染设计年生产能力应≥2000万米/年;毛机织物印染设计年生产能力应≥200万米/年;针织或纱线印染设计年生产能力应≥2000吨/年。
纺织行业准入条件三质量与管理(一)印染企业应开发生产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纺织产品,调研显示,要建立良好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产品质量要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产品综合成品率达到95%以上。
(二)印染企业应实行三级能源、用水计量管理,设置专门机构或人员对能源、取水、排污情况进行监督,并建立管理考核制度和数据统计系统。
纺织行业准入条件四资源消耗(一)新建或改扩建印染项目应按照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单位产品能耗和新鲜水取水量应达到表1规定。
(二)现有印染企业应加快技术改造,印染单位产品能耗和新鲜水取水量应达到表2规定要求。
纺织行业准入条件五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一)新建或改扩建印染项目环保设施要按照《纺织工业企业环保设计规范》(gb50425-2007)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
《印染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印染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一、前言印染行业作为纺织工业重要的组成部份,是纺织品生产链中产品深加工、提升品质、功能和价值的重要环节,是高附加值服装面料、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等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
“十二五”期间,印染行业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整体保持平稳发展。
虽然部份经济指标增长趋缓,但科技、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较好的完成为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的市场变化将越来越快,对印染行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
为加快行业结构调整、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指导意见,指导未来五年印染行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由 2022 年的 601.65 亿米减少到 2022 年的 509.53 亿米,年均增长-3.27%; 主营业务收入由 2022 年的 2777 亿元提高到 2022 年的 3906. 53 亿元,年均增长 7.06%;利润总额由 2022 年的 134.37 亿元提高到 2022 年的 202.63 亿元,年均增长8.56%;印染企业 500 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实际完成投资由 2022 年的 125.22 亿元提高到 2022 年的 429.73 亿元,年均增长 27.97%;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数量由 2022 年的144.71 米增加到 2022 年的 206.59 亿米,年均增长 7.38%;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金额由 2022 年的 144.66 亿美元增加到 2022 年的 243.10 亿美元,年均增长 10.94%。
“十二五”以来,在印染布产量下降的情况下,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投资、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增长。
“十二五”期间,印染行业科技创新得到加强,全行业共有 126 项科技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 11 项、二等奖 41 项、三等奖 74 项,126 项科技成果中, 1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纺织行业纺织印染行业循环经济方案
纺织行业纺织印染行业循环经济方案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3)第二章纺织印染行业现状分析 (3)2.1 行业发展概况 (3)2.2 环境污染问题 (3)2.3 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4)第三章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4)3.1 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4)3.2 循环经济在纺织印染行业的应用 (5)3.3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案例分析 (5)第四章纺织印染行业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 (6)4.1 清洁生产技术 (6)4.2 废水处理技术 (6)4.3 废渣处理技术 (6)4.4 废气处理技术 (7)第五章纺织印染行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 (7)5.1 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 (7)5.2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 (7)5.3 循环经济政策体系设计 (8)第六章纺织印染行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8)6.1 纺织原料循环利用 (8)6.1.1 原料筛选与采购 (8)6.1.2 废料回收与再利用 (8)6.1.3 原料替代与优化 (8)6.2 印染工艺优化 (9)6.2.1 采用环保型染料与助剂 (9)6.2.2 提高染料利用率 (9)6.2.3 减少废水排放 (9)6.3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6.3.1 废水处理与回用 (9)6.3.2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 (9)6.3.3 废气治理与排放 (9)6.4 企业绿色管理 (9)6.4.1 建立绿色管理体系 (9)6.4.2 加强环保培训与宣传 (9)6.4.3 强化环保责任与考核 (9)第七章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0)7.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10)7.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0)7.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10)7.4 评价方法选择 (11)第八章纺织印染行业循环经济政策与措施 (11)8.1 政策体系完善 (11)8.2 政策扶持与激励 (11)8.3 政策监管与考核 (11)8.4 政策宣传与培训 (11)第九章纺织印染行业循环经济实施效果评估 (12)9.1 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12)9.2 循环经济政策与措施实施效果评价 (12)9.3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效果评价 (12)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3)10.1 研究结论 (13)10.2 研究局限与不足 (13)10.3 研究展望 (13)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纺织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规模不断扩大。
与纺织相关的产业政策,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保要求及法律法规
与纺织相关的产业政策,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保要求及法律法规一、产业政策1、《十三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
2、《中国制造2035》。
3、《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二、知识产权我国纺织品出口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知识产权保护。
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动辄提起纺织品知识产权争端和诉讼,国内纺织品企业受到较大冲击。
据统计,自从我国入世以来,我国企业遭遇较大的国际专利纠纷,有20多起诉讼案赔偿金逾10多亿美元。
知识产权诉讼也不仅仅是法律手段,而更是纺织品市场策略和竞争手段。
抽取国内部分印染企业专利储备情况,专利储备参差不齐。
三、技术标准纺织品是以各种纺织纤维为原料,经过纺纱、织造、染整等工序制成的产品。
纺织品一是要遮体御寒,二要美化生活,所以对纺织品的质量要求可以概括为服用性好、艺术性高、工艺性精、耐用性强。
纺织品质量标准主要考核五个方面:原材料、织品结构、织品物理机械性能、外观疵点和染色牢度。
四、环保要求1、纺织染整企业应贾彻全过程控制理念,优先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2、纺织染整废水治理工程建设,向遵循《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
还应遵守国家基本建设程以及国家、纺织行业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3、纺织染整企业应按照“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分级回用”的原则进行废水的处理及回用。
4、纺织染整废水治理工程应依据持有的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排放的水质、水量应符合GB4287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的要求。
五、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一、【立法目的】为了加强纺织企业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职业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纺织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纺织企业是指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业、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业、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业、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业、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业、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业、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业、非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业、纺织服装和服饰制造业等企业。
三、【监管职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纺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划分,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原则,在其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纺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2、纺织企业的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建设安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专项监督管理。
四、【企业责任】纺织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集团公司对其所属子公司(含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负主管责任。
第二章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纺织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二、【安全管理机构人员配置】纺织企业的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不少于从业人员2‰比例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纺织企业,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者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纺织企业各车间(部门)或班组应当配备专兼职安全员。
三、【安全投入】纺织企业应当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安全资金投入应当纳入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的计划和财务预算,应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准确记录提取、使用情况。
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23版)
附件1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23版)为引导印染行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行为,推进印染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导印染行业向技术先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型,巩固印染行业国际领先地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按照合理布局、鼓励创新、节约资源、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的原则,制定本规范条件。
一、企业布局(一)企业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标准规范要求,符合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要求。
(二)新建印染项目应在工业园区内集中建设并符合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要求,实行集中供热和污染物集中处理。
二、工艺装备(一)企业要采用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的工艺装备,禁止使用有关政策文件明确的淘汰类工艺装备,主要工艺参数应实现在线检测和自动控制。
企业燃煤锅炉应实现超低排放,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供热。
新建印染项目应采用助剂自动配液输送系统。
鼓励企业采用染化料自动称量系统和染料自动配液输送系统。
企业应配备冷却水、冷凝水及余热回收装置。
企业应选择采用可生物降解(或易回收)浆料的坯布,使用符合低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等要求的生态环保型染料和助剂。
鼓励企业采用水基(性)涂层整理剂。
印染项目设计建设要执行相应的工厂设计规范。
(二)鼓励在主要印染设备主机中使用符合《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8613)规定的二级及以上能效等级的电机。
连续式水洗装置要密封性好,并配有逆流、高效漂洗及余热回收装置。
间歇式染色设备最小浴比应在1:8(含)以下。
定形机应配套安装废气收集处理装置、余热回收装置。
涂层机应配套安装废气收集处理装置、溶剂回收装置。
丝光机应配备淡碱回收装置。
三、质量管理(一)企业要开发生产低消耗、低排放、生态安全的绿色产品,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产品。
企业应加强产品开发和质量管控,建立能进行纺织品基础物理、化学指标检测的实验室,产品质量要符合有关标准要求,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
全国及各地区纺织品行业相关政策汇总促进再生利用产业发展
全国及各地区纺织品行业相关政策汇总促
进再生利用产业发展
纺织品,即经纺织加工而成的产品。
包括纱线、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等。
分为梭织布和针织布两大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主要产地是浙江濮院、河北清河等地。
国家层面纺织品行业政策
显示,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纺织品行业发展,中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加强对纺织行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组织和引导,组织有条件的产业集群,专业市场,优势企业、解决方案服务商等行业资源形成合力,如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促进再生利用产业发展。
扩大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规模,加强纺织工业循环利用废旧纺织品,推动废旧纺织品再生产品在建筑材料、汽车内外饰、农业、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鼓励将不能再生利用的废旧纺织品规范开展燃料化利用。
2013-2022年国家层面纺织品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地方层面纺织品行业政策
为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纺织品行业发展,强化产业链配套。
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要求,高水平、高标准引进印染、服装面料等项目,着力破解我省纺织服装产业链中间环节制约。
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行业市场现状分析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行业作为纺织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满足人们的衣着需求、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该行业在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
一、市场规模与需求从全球范围来看,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服装、家纺等棉纺织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消费升级带动了对高品质、多样化棉纺织品的需求。
同时,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也为该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国内市场,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产品的内需保持稳定增长。
一方面,人口基数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对棉纺织品的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服装的时尚性、舒适性和功能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企业不断创新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然而,市场需求也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经济形势的变化、季节因素以及流行趋势的快速更迭,都可能导致棉纺织品市场需求的起伏。
例如,在经济不景气时,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对高端棉纺织品的购买,转而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产品。
二、技术创新与发展技术创新是推动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行业在生产工艺、设备智能化以及环保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生产工艺方面,新型纺纱、织造技术不断涌现,提高了棉纺织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例如,紧密纺纱技术能够生产出更加光洁、强力更高的纱线;喷气织机的应用则提高了织造速度和织物的精度。
设备智能化方面,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和物流系统逐渐普及,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企业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环保技术的发展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印染环节中,新型环保染料、节水节能的印染工艺不断被研发和应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企业也在加大对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等环保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纺织印染行业排放标准
纺织印染行业排放标准纺织印染是传统的污染排放大户,因为它不仅产生废水,还产生废气和废渣。
废水是指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盐的废水,废气是指含有大量氧化物和颗粒物的烟气,废渣是指杂质在纤维和织物表面形成的物质。
这些废弃物的排放会对环境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控制纺织印染行业的排放,中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排放标准。
这些标准被具体化为各个环节的控制参数,包括生产设备的设计、管理和运营,并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排放控制体系,例如废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施、废渣处理设施等。
针对废水的排放,首先规定了污水的排放标准。
这包括要求企业必须使用相应的处理设施,以确保排放标准符合国家规定。
这些设施包括膜分离技术、活性污泥技术、生物膜反应器等。
同时,要求企业在生产中控制废水的产生量,并针对不同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制定不同的处理流程和技术参数,以确保处理的效果。
针对废气的排放,规定了烟气处理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这包括建立废气排放源头采样、监测和控制体系,并要求企业使用先进的废气处理设施,如烟气吸收、催化氧化、净化等。
同时,企业还需要采用节能减排技术,例如余热利用和废气回收等,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排放。
针对废渣的排放,规定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标准和要求。
企业必须建立废弃物处理机构并采用相应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如垃圾渗滤和填埋等。
同时,要求企业充分发挥废弃物的资源价值,例如将纺织厂的余料中的纤维、毛料等用于生产声音隔离材料等。
除了以上规定,排放标准还要求企业进行排放监测和数据公示,并要求企业每年进行一次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自我评估和公示,以推动企业的自律和公示透明。
总之,纺织印染行业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保障环境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在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公众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必须全面落实排放标准,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为建设美丽中国献出自己的力量。
2023年中国印染2023年政策:印染行业最严印染标准出台
03
提高行业竞争力提升 国际声誉
Improving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产业升级技术创新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1.引入高效节能环保技术
中国印染行业将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引入高效节能环保技术,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通过更新印染设备 和工艺,采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印染工艺的绿色、低碳化。
2.促进数字化转型
中国印染行业将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推动印染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引进智能化设备、建设数 字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快印染行业的升级换代。
最后,印染企业需要严格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这需要企业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确保在每个环 节都符合环保要求。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方式来降低污染物的产 生。此外,企业还需制定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限值,并确保自身严格合规。
02
促进技术进步加强产 品质量管理
绿色印染行业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环保技术和绿色材料, 印染企业可以减少水、能源和化学品的使用,降低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的排放量。这有助于减 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环境的和谐。
2. 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
绿色印染行业形象的塑造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至关重要。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越来 越注重环保因素,倾向选择拥有绿色认证的产品。通过积极实施绿色印染技术和管理,企业可 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增加产品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此外,政府和行业协会的认可 和支持也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和合作机会。
纺织印染助剂行业政策汇总
纺织印染助剂行业政策汇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纺织印染助剂行业作为纺织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随着中国纺织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纺织印染助剂行业也逐渐兴起。
为了规范和促进纺织印染助剂行业的发展,制定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关于纺织印染助剂行业政策的汇总。
一、政策支持1. 政府对纺织印染助剂行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行业竞争力。
2. 政府对有条件的纺织印染助剂企业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环保政策1. 纺织印染助剂行业要求企业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加强污水处理和废气处理工作,确保生产过程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政府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进行处罚,保护环境资源,建设绿色生产环境。
3. 鼓励纺织印染助剂行业企业采用节能环保型生产工艺和材料,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创新政策1. 政府支持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 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 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质量监管政策1. 政府加强对纺织印染助剂产品的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检,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2. 对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政府将依法进行查处,并加大处罚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市场监管政策1. 政府积极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纺织印染助剂市场的健康发展。
2. 鼓励企业加强自律管理,保障市场秩序,维护行业信誉和形象。
以上是关于纺织印染助剂行业政策的汇总,政策的出台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希望纺织印染助剂行业能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纺织印染助剂行业政策汇总
纺织印染助剂行业政策汇总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行业规划、发展目标、技术标准、环保要求等。
以下是一些相关政策的概述:
1.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国家层面发布的《印染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和《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等文件,明确了印染行业在“十四
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包括行业增长、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等方面。
这些政策旨在推动印染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技术标准:为了保障印染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印染助剂相关的技术标准,如《印染助剂》、《染料》、《印染废水排放标准》
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印染助剂的质量指标、使用方法、环保要求等,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环保要求:印染行业是环保重点监管领域之一,国家对印染企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
相关政策要求印染企业加强废水、废气、固废等污染物
的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设备,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总之,纺织印染助剂行业政策涉及多个方面,旨在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
随着国家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不断加强,印染行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环保治理,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形势。
印染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印染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印染行业是我国传统的轻工业之一,也是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加工环节。
在新时代下,印染行业面临着经济转型、环保治理、技术创新等多重挑战。
为了推动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印染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本文将对该指导意见进行全面详细的解读。
一、指导意见的背景和目标1. 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印染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但是,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下,印染行业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如环保治理、技术创新等问题。
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印染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旨在引领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 目标《印染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以下目标:(1)产值规模稳步增长。
到2025年,全国纺织品产值达到10万亿元以上,其中纺织印染产值达到2.5万亿元以上。
(2)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印染行业的技术创新,推动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3)加强环保治理。
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减排措施,实现印染行业的绿色发展。
(4)促进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印染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1. 产业发展方向《印染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以下产业发展方向:(1)优化产品结构。
推动纺织品生产向高端产品转型,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和新产品。
(2)加强品牌建设。
鼓励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并注重营销和宣传工作。
(3)促进数字化转型。
推动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印染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 技术创新方向《印染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以下技术创新方向:(1)推广智能化制造。
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
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化纺织与印染方案
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化纺织与印染方案第1章智能化纺织技术概述 (3)1.1 纺织行业智能化发展背景 (3)1.1.1 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历程 (4)1.1.2 政策支持 (4)1.1.3 市场需求 (4)1.2 智能化纺织技术的应用与优势 (4)1.2.1 应用领域 (4)1.2.2 优势 (4)1.3 国内外智能化纺织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4)1.3.1 国外发展现状 (5)1.3.2 我国发展现状 (5)1.3.3 发展趋势 (5)第2章智能化纺织原料的选择与应用 (5)2.1 新型智能化纺织原料介绍 (5)2.2 原料选择对纺织品功能的影响 (5)2.2.1 力学功能 (5)2.2.2 耐热功能 (5)2.2.3 耐化学功能 (6)2.2.4 生物相容性 (6)2.3 智能化原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案例 (6)2.3.1 形状记忆纤维在服装中的应用 (6)2.3.2 导电纤维在智能穿戴设备中的应用 (6)2.3.3 温敏材料在保暖纺织品中的应用 (6)2.3.4 光敏材料在防晒纺织品中的应用 (6)第3章智能化纺纱技术 (6)3.1 电子牵伸与自调匀整技术 (6)3.1.1 电子牵伸技术原理 (7)3.1.2 电子牵伸技术的关键部件 (7)3.1.3 自调匀整技术的实现方法 (7)3.1.4 电子牵伸与自调匀整技术的应用实例 (7)3.2 纱线质量在线检测技术 (7)3.2.1 纱线质量在线检测的必要性 (7)3.2.2 常用的在线检测方法 (7)3.2.3 在线检测设备的关键技术 (7)3.2.4 纱线质量在线检测系统的实际应用 (7)3.3 智能化纺纱设备与工艺优化 (7)3.3.1 智能化纺纱设备的发展趋势 (7)3.3.2 智能化纺纱设备的关键技术 (7)3.3.3 纺纱工艺优化的方法与策略 (7)3.3.4 智能化纺纱设备与工艺优化的实际案例 (7)第4章智能化织造技术 (7)4.1.1 数控织造原理 (8)4.1.2 数控织造技术的特点 (8)4.1.3 数控织造技术在纺织服装行业中的应用 (8)4.2 无人化织造技术 (8)4.2.1 无人化织造原理 (8)4.2.2 无人化织造技术的优势 (8)4.2.3 无人化织造技术在纺织服装行业中的应用 (8)4.3 织造过程监控系统与智能调度 (9)4.3.1 织造过程监控系统与智能调度的组成 (9)4.3.2 织造过程监控系统与智能调度的功能 (9)4.3.3 织造过程监控系统与智能调度在纺织服装行业中的应用 (9)第5章智能化针织技术 (9)5.1 电脑横机与圆机技术 (9)5.1.1 电脑横机技术 (9)5.1.2 圆机技术 (9)5.2 针织物结构设计及其编程 (10)5.2.1 针织物结构设计原理 (10)5.2.2 针织物编程方法 (10)5.3 针织物质量在线检测与控制 (10)5.3.1 在线检测技术 (10)5.3.2 在线控制技术 (10)第6章智能化印染技术 (10)6.1 数字化印花技术 (10)6.1.1 原理与特点 (10)6.1.2 数字化印花设备 (11)6.1.3 数字化印花材料 (11)6.2 印染过程自动控制与优化 (11)6.2.1 自动化控制系统 (11)6.2.2 优化算法与应用 (11)6.2.3 智能调度与生产管理 (11)6.3 印染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1)6.3.1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11)6.3.2 废水回用技术 (11)6.3.3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 (11)第7章服装智能化设计与生产 (12)7.1 智能化服装设计软件 (12)7.1.1 智能化设计软件的特点 (12)7.1.2 智能化设计软件的应用实例 (12)7.2 服装虚拟试衣技术 (12)7.2.1 虚拟试衣技术的优势 (12)7.2.2 虚拟试衣技术的应用场景 (12)7.3 智能化裁剪与缝制技术 (12)7.3.1 智能化裁剪技术 (12)7.3.3 智能化生产线的应用案例 (13)第8章仓储与物流智能化管理 (13)8.1 智能仓储系统设计与规划 (13)8.1.1 系统设计原则 (13)8.1.2 系统规划要点 (13)8.1.3 智能仓储系统架构 (13)8.2 仓储物流设备选型与应用 (13)8.2.1 货架设备选型 (13)8.2.2 搬运设备选型 (13)8.2.3 仓储物流设备应用实例 (13)8.3 仓储物流信息化与数据管理 (14)8.3.1 仓储物流信息化建设 (14)8.3.2 数据管理策略 (14)8.3.3 信息化与数据管理应用案例 (14)第9章智能化纺织品功能检测与评价 (14)9.1 纺织品功能检测标准与方法 (14)9.2 在线检测技术在纺织品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14)9.3 智能化纺织品功能评价系统 (14)第10章智能化纺织与印染行业发展趋势及展望 (15)10.1 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15)10.1.1 产业链数字化与网络化 (15)10.1.2 生产自动化与智能化 (15)10.1.3 定制化与柔性生产 (15)10.2 智能化纺织与印染技术展望 (15)10.2.1 纺织设备智能化升级 (15)10.2.2 印染技术绿色化与智能化 (15)10.2.3 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 (15)10.3 行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协同创新策略 (15)10.3.1 优化产业链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 (16)10.3.2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16)10.3.3 培育新兴产业,拓展市场空间 (16)第1章智能化纺织技术概述1.1 纺织行业智能化发展背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纺织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挑战。
漂染整理行业的行业政策
漂染整理行业是一个涉及纺织品染色、印花、整理等工艺的产业领域,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装饰、产业用纺织品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纺织品质量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国家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漂染整理行业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政策监管。
一、政策背景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纺织工业的绿色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标准,以促进漂染整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要求企业加强环保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二、主要政策法规1.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明确了漂染整理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企业加强环保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2. 《纺织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纺织工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其中漂染整理行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同时,加强环保投入,降低污染物排放。
3. 《印染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该规划针对印染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和指导,要求企业加强环保投入,降低污染物排放。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4. 《水污染防治法》该法律要求企业加强废水处理和排放管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同时,加强对漂染整理行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力度。
5. 《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律要求企业加强废气处理和排放管理,确保废气达标排放。
同时,加强对漂染整理行业废气排放的监管力度。
6. 《环境保护法》该法律要求企业加强环保投入和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同时,加强对漂染整理行业环保监管力度。
三、政策影响1. 促进漂染整理行业转型升级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促使漂染整理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环保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纺织服装印染污水处理补贴政策文件
纺织服装印染污水处理补贴政策文件
一、补贴范围
为纺织服装印染污水处理,引导和规范纺织服装印染污水处理,纺织服装印染污水处理补贴政策,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补贴标准
1..纺织服装印染污水处理.政策适用于以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等)、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腈纶、胶粘等)以及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按不同比例混纺为原料的各类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印染废水处理补贴。
2.印染工艺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类纺织材料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包括对纺织材料的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过程,纺织服装印染污水补贴。
3. 鼓励印染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严格控制其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排水量和产污量补贴。
三、实施年限
补贴政策实施年限暂定三年。
补贴额度
以为纺织服装印染污水处理,纺织服装印染污水出水量,平均运行水量和月平均出水浓度,按月计算补贴金额,一年拨付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印染行业的相关国家政策行业管理体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作为行业主要宏观管理部门,其相关职能为制定产业政策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组织拟定行业发展战略及规划,指导行业结构调整,提出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融资等政策建议。
中国纺织业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家用纺织行业协会为行业主要自律组织,主要负责制定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维护行业利益;综合协调纺织各行业之间的经济技术关系,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进行行业统计,收集、分析、发布行业信息,依法开展统计调查,开展行业电子商务信息活动;开展行业商贸、科技、投资、人才、管理等各种推介活动等。
2014年之前行业主要政策文件“大气十条”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同年9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文件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
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
整治城市扬尘。
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
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五是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
六是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
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
七是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
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
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
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八是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PM2.5治理,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九是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根据污染等级及时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十是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水十条”201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水十条》,4月16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最早叫“水计划”,因为与已经出台的“大气十条”相对应,改为“水十条”。
一是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狠抓工业污染防治。
取缔“十小”企业,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
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
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
二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
依法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
优化空间布局。
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推动污染企业退出,积极保护生态空间。
严格城市规划蓝线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应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积。
推进循环发展。
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
三是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
控制用水总量。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控地下水超采。
提高用水效率,抓好工业节水、城镇节水与农业节水。
科学保护水资源。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
推广示范适用技术。
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攻关研发前瞻技术。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
五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理顺价格税费,加快水价改革,完善收费政策,健全税收政策。
促进多元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增加政府资金投入。
建立激励机制。
健全节水环保“领跑者”制度。
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
六是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完善法规标准。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提升监管水平,完善流域协作机制及水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七是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
强化环境质量目标管理。
明确各类水体水质保护目标,逐一排查达标状况。
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完善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将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移动源等各类污染源纳入调查范围。
严格环境风险控制,稳妥处置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
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加强许可证管理。
八是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防治地下水污染。
深化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加强良好水体保护加强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健康养殖。
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污染。
整治城市黑臭水体。
保护水和湿地生态系统。
九是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
强化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加强部门协调联动,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
严格目标任务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水污染防治相关资金分配的参考依据。
十是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各地要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内水环境质量状况。
加强社会监督,构建全民行动格局,树立“节水洁水,人人有责”的行为准则。
“土十条”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
一是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并建立每10年开展一次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是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系统构建标准体系;全面强化监管执法,重点监测土壤中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重点监管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等行业。
三是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土壤环境划为三个类别;切实加大保护力度;着力推进安全利用;全面落实严格管控;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
四是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明确管理要求,2016年底前发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规定;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落实监管责任;严格用地准入。
五是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
六是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
严控工矿污染,控制农业污染,减少生活污染。
七是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明确治理与修复主体,制定治理与修复规划,有序开展治理与修复,监督目标任务落实,2017年底前,出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办法。
八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推动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
九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
完善管理体制。
按照“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原则,完善土壤环境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属地责任。
十是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2016年底前,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一二三四五五十”的总体结构。
“一”,就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一个目标。
“二”,就是通过两化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一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制造业所要占据的一个制高点。
“三”,就是要通过“三步走”的一个战略,大体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
“四”,就是确定了四项原则。
第一项原则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第二项原则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第三项原则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第四项原则是自主发展和合作共赢。
“五五”,就是有两个“五”。
第一就是有五条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
还有一个“五”就是实行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工程、强化基础的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十个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个重点领域。
五大工程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2.智能制造工程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
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
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
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
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
到2025年,制造业重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
组织重点突破,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
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
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
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
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
到2025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