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理论与方法PPT课件讲义
传播学ppt课件全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 效果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丹斯螺旋模式
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
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
格伯纳传播总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二、传播的个人功能 三、传播的组织功能 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 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 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
重要概念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 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交叉学科。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研究现状 2、未来趋势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
传播过程理论与传播模式(PPT 56页)
Page 24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 媒介,反馈。
信息交流的参与者:“发送者/接受者”和 “接受者/发送者”
威尔伯·施拉姆把传播行为相应地划分为“A型 传播行为”和“B型传播行为”。
等级;体现文化修养,个人品性;反映民 俗风习,风俗变迁;标识职业身份。 器物使用如古代,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身体 器官的运动变化表达信息的符号。也叫体 态语。 法国一个作家用眨眼让别人代写了一本 书。 体态动作可分为象征性,说服性,调节性,表现性,
Page 6
6.影响或效果(宏观的和微观的) 传播活动的结果或效果。人们在进行传播的时
候,总会在某种程度上因为这个互动的过程而改 变。即传播是具有某种影响的,而且这种影响可 以被看作各种影响的交换。总之,传播总是对你 以及与你互动的人或人群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 可以是认知上的、感情上的、态度上的、行为上 的,或者以上四种的任何组合。但是影响有时是 直接的,明显的,有时影响并不被人发现或观察 到,所以影响也不只是简单的对视觉或听觉的满 足,而是要复杂得多。
2、从反馈的发生和响应时间考虑,存在着两种不同 的反馈方式:并时反馈与延时反馈。 并时反馈,是一种与信息传递行为同时发生并为 传播者同时接收的反馈; 延时反馈,亦称滞后反馈,是一种滞后于交流行为, 或为传播者延时接收的反馈。
Page 30
四、传播过程结构要素及其特征:
隐含要素,指隐藏于或包含于传播行为中的各种要素, 包括
Page 28
三、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反馈
反馈是指受传者接受讯息后,运用符码将自 己的感受、评价以及愿望和态度向传播者所 作出的反应。
传播学概论第四章传播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表现:(1)先导:系统的理论框架; (2)过程:可靠的控制机制; (3)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 (4)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2、 操作性:传播学研究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探讨。 表现:其研究目的的三个梯次分布。
(1) 描述:对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作出符合实际的描述,回答 “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
二、抽样程序的具体步骤
1、 界定调查总体 在界定总体是一般从四个方面加以定义:
(1)内容(调查对象的性质);(2)单位;
(3)时间;
(4)空间范围。
2、 编制抽样框 抽样框是指对构成总体的抽样单位进行编号排列所形成的一 份详细名单。它是抽取样本的直接对象。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2、 非随机抽样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图或取样的方便从总体中抽取 一部分单位来进行的调查。通过非随 机抽样所获的样本指标不具 有推断总体的可靠性。
3、 在传播学研究中,一般采用随机抽样作为正式调查的抽样形式, 非随机抽样一般用于正式调查前的试调查,以便为修正问卷设计并 进行正式调查打好基础。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2) 种类: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
(3) 特点:推断总体的目的性;推断形式的整体性; 样本抽取 的随机性;抽样误差的可控性;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的特点和区别
1、 随机抽样就是使总体中所有个体具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的抽 样形式。通过随机抽样所获的样本资 料具有推断总体的可靠性, 代表性最高,能正确地说出自己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总体。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起源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学的相关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播学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传播模式的理解和应用2.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的分析能力第三章:人际传播3.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人际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角色扮演材料:提供角色扮演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人《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大众传播6.1 教学目标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媒体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大众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媒体素材:提供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媒体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的分析能力第七章:文化传播7.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文化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文化案例素材:提供文化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文化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的分析能力第八章:危机传播8.1 教学目标理解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2 教学内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案例分析法:通过危机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危机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危机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危机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危机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策略和原则的分析能力第九章:广告与营销传播9.1 教学目标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掌握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2 教学内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案例分析法:通过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的理解程度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策略和技巧的分析能力第十章:传播学与现代社会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掌握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分析传播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10.2 教学内容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传播学教案》PPT课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和框架。
传播学教程ppt全书
约哈里窗格
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C·吉尔兹曾经给文化下 过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即“人类为 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 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 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这个定义,强 调的是文化的符号性和象征性。
现代商品的象征意义:可口可乐→青春、活 力;耐克→运动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
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信号与象征符
符号 (sign)分为信号(signal)和象征符 (symbol)两大类。
“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 表象的载体。”
(通)用、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 口语的局限性:近距离传播;记录性差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 播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文字传播时代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根据布鲁默的说明,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 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个基本前提是:
(1)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 来从事活动的;
(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 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 程。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 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 型。 –加速度发展趋势。 –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19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1、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 长久保存信息。 – 长距离传递信息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
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16
印刷传播时代
发表了印刷,民主就是不可避免的。
9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0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从动物传播到 人类传播
• 人类传播的发 展进程
• 信息社会与信 息传播
动物传播
•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人类传播
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继承的; • 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11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 先天的本能行为,非后天的复杂学习 – 条件反射原理。
12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 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课件
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与发展历程
学科背景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起源于 20世纪初的美国,其发展受到了心 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 影响。
发展历程
传播学经历了从初创期、成型期到发 展期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学科体系。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验学派
以实证主义为研究方法,强调对 传播现象的客观分析和经验验证 ,代表人物有拉斯韦尔、霍夫兰
01
通过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环境影响传播
02
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环境因素对传播内容和方式
产生影响,制约信息的流动和传播效果。
传播与社会稳定的互动
03
传播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整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社会的稳定也为传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电视的特点
以视频为主要传播手段,信息传递速 度快,覆盖面广,但需要特定接收设 备。
互联网的特点
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 可以随时随地访问。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01
02
03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 的发展,新媒体技术逐渐 兴起。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出 现了许多新的媒体形态和 传播方式。
01
02
03
04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 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
发展。
《网络安全法》:保障网络安 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
安全、社会公共利益。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 理暂行规定》:规范计算机信 息网络国际联网及其相关活动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 定》:加强对互联网新闻信息
传播学基础教程课课件
03
传播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传播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及发 展趋势,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网络公司等从事信息采集、 加工、发布和管理工作。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的思想 家和哲学家已经开始探讨信息传递和影响的问题。
在20世纪初,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更加 关注信息传播的效果和影响,从而推动了传播学的形成和 发展。
品牌认知度
衡量受众对品牌的认知程度,通常通 过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等指标来评 估。
广告效果
衡量广告的传播效果和营销效果,通 常通过广告收视率、广告点击率、销 售额等指标来评估。
05 传播与社会
总结词
传播与文化相互影响,文化通过传播得以传承和发展,传播 也塑造了文化的面貌。
物 质的总和,它通过传播得以传承和发展 。传播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传递 了文化的各种元素,还塑造了文化的面 貌和形态。在传播过程中,文化被选择 、强调、重构和再创造,从而形成新的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媒介形式和传播方式相互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
信息传播生态。
04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理论
01
02
03
04
子弹论
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抗拒的 强大力量,受众只是被动接受 媒介信息,没有选择的余地。
有限效果论
认为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 的,受众具有主动选择和过滤
信息的能力。
适度效果论
人工智能与信息传播
1 2
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信息过滤、内容推荐、语 言翻译等方面,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 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传播学理论与方法-PPT课件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一讲 传播学总论
一、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三、传播的定义 四、传播与信息科学 五、传播与新闻学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一、传源自学的形成传播学是什么
传播学产生的背景
传播学是研究 人类一切信息传 播行为及其运行 发展规律的学问。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主要研 究 大众传媒的发生、 发展及其与人、与 社会的关系等问题。 既是传播学理论组 成部分和延伸发展, 又具有相对的独立 性。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七、传播学的流派
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着眼于传播过程及有关要 素与环节,特别是传播效 果的微观研究。 维护现有的传播制度 受心理学和社会学影响较 大,注重定量分析,有实 证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中国传播学二十年
从新闻学到传播学(采编之道、宣传之方) 施拉姆对中国传播学的贡献 半信半疑、半推半就 资产阶级自由化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确立 登堂入室、反客为主 传播学研究的困惑 传播学研究任重道远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传播学是本世纪30 年代以来跨学科研 究的产物。它的产 生有三个背景: 大众社会的出现 科技进步与社会科 学的发展 政治经济的需要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传播学的发展
李普曼的舆论学研究 拉斯韦尔的宣传研究与五个W模式 拉札斯菲尔德的选举调查研究 列文的群体动力论 霍夫兰的态度改变研究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 批判学派的传播研究 信息科学与信息社会研究
传播学(全)PPT课件
22
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
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 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 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 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
10
6、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
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 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 研究。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 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 体和双向研究。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 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 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 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概论
教材:邵培仁《传播学》 修订版
面向21世纪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绪论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定义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 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
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
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4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 “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 “宣”、“扬”等。通常,“传”是纵横地传播,“播”是 广泛地传播,“布”是伸展地传播,“流”是连续地传 播,“宣”是庄重地传播, “扬”是宏大地传播(黄金贵, 1994)。
传播学理论与方法PPT共18页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传播理论与方法》课件
研究生课程《传播理论与方法研究》课件主讲教师:李正良教授(副院长)专题1 传播与传播学概述一、传播的定义●二、传播的特点●三、传播的作用●四、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五、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六、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一、传播的定义●Communication :通信、交流、会话、交往、沟通。
●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美国社会学家库力《社会组织》1909年●传播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的集合。
●————美国学者皮尔士《思想的法则》1911年●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传播学家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
●————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
徐耀魁1990●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
李彬1993●美国传播学者丹斯(FrankDance)就在《人类传播功能》一书中对传播的定义作过统计,结果有126个各不相同的定义。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宣”、“扬”等。
通常,“传”表示纵横地传播,“播”表示广泛地传播,“布”表示伸展地传播,“流”表示连续地传播,“宣”表示庄重地传播,“扬”表示宏大地传播(黄金贵,1994)。
●《墨子·所染》:“此王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此为纵向传播;●《礼记·祭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
知而弗传,不仁也。
”此为横向传播。
●《国语·晋语三》:“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
《文心雕龙·檄移》:“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
”其义为广泛地宣传和散布。
●“传”与“播”合成为“传播”一词,大约最早见于〈〈北史·突厥传〉一书:“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
”含义为长久而广泛地宣布、传扬。
此义已与今义相近。
小结:●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小团体传播、说服
小团体传播 说服理论
(六)创新传布
罗吉斯 创新传布模式(图示) 研究的贡献与反思
(七)使用与满足
概论 个人需求与媒体使用类型 对使用与满足架
议题设定理论的过程(图示) 议题建构的类别
(九)媒介暴力与情色相关研究
(六) 新传播科技未来的展望
传播科技予传播者忝大责任:
新传播科技,当然是需保有与过去传播媒介所 具有的一惯性,正确性与清晰度等特性,目的 在使信息可以很正确而且清晰地让阅听者易于 接受。所以,新传播科技逐予传播者增添更大 的责任,因为传播者除了要了解这些科技外, 还要能够擅于应用这些科技。
(三)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类型和特点 网络传播的社会效果 网络传播的规范
(四) 科技与信息之影响与衍生之 问题
产生的问题 :
1.失业危机 2.社会结构的改变 3.造成不同社会地位、世代、性别者间的「资沟」 4.信息爆炸的问题 5.隐私问题
(五) 知识管理与数字学习
知识的定义 知识管理的步骤 数位学习
人与机器传播模式
自我传播的意义
宗教,战争在传播的功能
(八)传播研究与方法的再思(Part II)
电子媒体 广播电视 多媒体 网路传播
研究与方法
语言与人际互动组建议书目
(一)口语传播简介
是贯穿人类生活各个层面的一种活动 演变历程 口语传播之效果
(二)自我、知觉与传播
自我 知觉
(七)公众演说/传播
公众传播是一种”公开的说话”,它既 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几个人作为传 播者,在特定的环境中向面临共同问题 的社会群体进行的面对面交流。面临共 同问题的社会群体即公众。公众既可能 是高度组织化的群体,也可能是分散的 个体由于某种问题而临时聚合在一起的 群体,总之,公众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 统。
(八)跨文化传播
文化
Examples
观音妈生与圣诞节 冬至汤圆与感恩节火鸡 LV,PRADA与绣花鞋 哈日 哈韩 麻辣鲜师与大长今 料理东西军与傅培梅时间
大众传播理论
(一)大众传播理论概论与常用研究 方法介绍
大众传播特性
研究方法:归纳理论、演译理论、机能 理论、模型法
(二)传播模式
德区(K. Deutsch)认为模式是「将一组符 号和运作规则结构起来,并假定能与真 实存在的结构或过程相符」,是了解复 杂过程所不可少的。模式的功能为组织、 启发、预测及测量
传播理论与方法
(一)何谓传播
共同性(commonness) 交通(transport) 媒介(mass media)
(二)传播的类型、层次与范畴
类型:自然传播、动物传播、人对人传 播、人的内在传播、机器传播
层次:个体自身传播、人际传播、小团 体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 播、国际传播
传播模式的举隅
(三)魔弹论时期─宣传研究、佩恩基 金会研究、恐慌研究
魔弹理论
宣传研究
佩恩基金会研究
恐慌研究──火星人
(四)两级传播理论
亲身影响 在拉查斯斐对美国一九四○年的大选研 究,提出了两级传播的观念,想证明大 众传播媒介对选民之影响力,后来发现 没有什么影响力,反而,意见领袖对一 般人的亲身传播影响力较大。
(三)语言传播
制码
抽象的语言
语言的误用︰僵化抽象、不当指认、两 值评判、无意识的投射
(四)非语言传播
概述 非语言传播的功能 非语言传播的类型
(五)自身与人际传播
自身传播 自我互动 自我完善 社会协 调
人际传播 面对面 透过媒介
(六)小团体与组织传播
小团体传播 组织传播概念与类型
范畴:传播者研究、讯息内容研究、媒 介研究、阅听人研究、效果研究
Source→ Message→ Channel →Receiver → Effect
(三)何谓理论?何谓传播理论?
林南:「理论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命题 (propositions),其中某些命题可以被验 证」
理论的要素:概念(concepts) 变项 (variables) 陈述(statements) 形构 (formats)
诺氏对民意的重要发现 心理:害怕孤立
(十三)其他:阅听人研究、第三者
效果、守门人研究 及国际传播
阅听者研究
第三者效果
守门人理论
国际传播
科技与信息组
(一) 传播科技与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定义 传播科技的冲突
(二) 科技演化与传播型态
科技传播的特质 麦鲁汉的预言:「媒介便是信息」 新传播科技对传播理论的影响
(四)传播与其他学门之间的 关系
Behavioral Science
Information Science
(五)传播典范(知识观、知识产生 的途径)、传播研究方法
知识产生的途径
归纳理论、演译理论、机能理论、模型 法
(六)传播研究的发展历史、脉络与 现况
(七)传播研究与方法的再思 (Part I)
媒体霸权(Media Hegemony) 电视暴力情色内容的效果
(十)涵化
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 主流效果(mainstreaming) 回响效果(resonance)
(十一)知沟
传播效果差距 知沟形成的可能原因 芝麻街例子 知沟假设的精练化
(十二)沉默螺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