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诊断
ct判断腹腔积液程度标准
ct判断腹腔积液程度标准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
估腹腔积液程度。
腹腔积液是指在腹腔内积聚的液体,可能是由于
多种疾病引起的。
在CT图像中,医生可以通过密度值和分布来判断
腹腔积液的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CT判断腹腔积液程度的标准:
1. 少量腹水,CT图像上可见少量液体影像,通常在腹膜后隐窝、膈下、肠系膜和腹膜后腔有轻度积液。
2. 中等量腹水,CT图像上可见中等量的液体影像,涉及到腹
腔多个区域,但腹膜后隐窝和膈下区积液较为显著。
3. 大量腹水,CT图像上可见大量的液体影像,涉及到腹腔的
多个区域,腹膜后隐窝和膈下区积液非常显著,可能会造成脏器移
位和压迫。
此外,医生还会根据CT图像中腹腔积液的密度、分布情况以及
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判断积液的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仅
供参考,具体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CT在评估腹腔积液程度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医生会根据CT图像上的表现来判断积液的程度,并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指导后续的治疗和管理。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目录
•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 腹部脏器的CT影像 • 常见腹部疾病的CT影像表现 • 腹部CT影像的解读与诊断 •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01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腹部CT影像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腹部CT影像是指通过CT(计算机 断层扫描)技术对腹部进行扫描, 获取的图像信息。
胰腺常见病变
胰腺炎、胰腺癌等。这些病变在CT图像上会呈现相应的密度和形 态变化。
胰腺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观察胰腺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鉴别病变 的性质。
肠道的CT影像
肠道CT影像特点
肠道在CT图像上表现为形态弯曲、管腔较大的器官,其内容物对密 度有一定影响。正常肠道的轮廓清晰,管壁光滑。
肠道常见病变
类似病变的鉴别
一些病变在影像上可能表现相似,如胰腺癌与胰腺炎,需 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不同设备与参数的影响
不同CT设备的成像质量和参数设置可能存在差异,对影像 解读产生影响。因此,在解读影像时需要注意设备与参数 的差异。
05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 值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重要性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 要价值,能够清晰地显示腹部脏 器的形态、位置及病变情况,为 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腹部CT影像的扫描范围
01
02
03
上腹部
包括肝脏、胆囊、胰腺、 脾脏等器官。
下腹部
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 等器官。
全腹部
包括整个腹部的所有器官。
腹部CT影像的成像原理
X射线
CT设备利用X射线对腹部进行多 层扫描,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
医学影像学上腹部CT
医学影像学上腹部CT概述上腹部CT扫描是一种用于诊断上腹部疾病的医学影像技术。
上腹部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因此上腹部CT扫描对于这些器官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上腹部CT扫描的技术、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
技术上腹部CT扫描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腹部进行断层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技师将患者送入CT室,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扫描。
扫描时,X射线会穿过患者的身体,并在计算机中形成图像。
通过断层扫描,可以获得患者腹部各个器官的清晰图像,从而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适应症上腹部CT扫描主要用于诊断上腹部器官的疾病,如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
具体适应症包括:1、肝脏疾病:如肝癌、肝脓肿、脂肪肝等;2、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3、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等;4、脾脏疾病:如脾脏肿大、脾脏肿瘤等;5、肾脏疾病:如肾结石、肾癌等;6、其他疾病:如腹腔淋巴结肿大、腹水等。
禁忌症上腹部CT扫描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以下人群不宜进行此项检查: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有金属植入物或心脏起搏器等患者;3、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过敏体质或哮喘等过敏症状者。
注意事项在进行上腹部CT扫描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空腹或饮食控制;2、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穿着带有金属饰品或口袋的衣物;3、配合技师进行扫描,保持身体静止不动;4、了解CT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结论上腹部CT扫描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对于诊断上腹部器官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检查前,患者需要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饮食控制和穿着要求。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技师进行扫描,保持身体静止不动。
通过上腹部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腹部CT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它通过高精度的CT扫描仪,能够提供腹部内脏器官的详细图像,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各种腹部疾病。
腹部CT影像诊断PPT课件
• 1、确定肝内占位性病变,并提出定性诊断。 • 2、鉴别右上腹肿块的来源,及与邻近组织
器官的关系。
• 3、了解肝脏的结构和其它病变。
2
1、平扫 静脉内注射造影剂以前的扫描,称平扫。
口服造影剂,仰卧位,扫描层厚和间距为 10mm,小病灶可用3--5mm。
3
2、增强扫描 ①、增加正常肝组织与病灶间的密度差,
– 弥漫性脂肪浸润:全肝密度降低,衬托之下肝内血管 密度相对增高而清楚显示
– 局灶性脂肪浸润:肝叶或肝段局部密度降低 – CT值测量低于正常:正常肝脏密度高于脾,如肝与脾
CT值之比小于0.85,可诊断脂肪肝
• 增强:肝脏强化程度低于脾,肝内血管在
肝实质内显示特别清晰、无受压表现
46
47
48
• 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
42
• 早期:患者CT可为正常。 • 中晚期:肝脏缩小,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
不平,肝叶比例失调,肝门及肝裂增宽, 脾脏增大,可伴有腹水。
43
– 脾大,脾梗塞 – 门静脉扩张,血栓形成 – 侧支循环形成:脾门脾周、胰周、贲门胃底、
食管下段及腰旁静脉血管增粗扭曲 – 腹水
44
45
• 平扫:肝实质密度减低
5
6
7
8
• 动脉期:肝内动脉明显强化,肝实质无强
化。
• 门静脉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强化明显,肝
实质开始强化。
• 肝实质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内造影剂迅速
下降,肝实质达强化峰值。肝内胆管分支 细小,平扫及增强都不能显示。
9
• 肝动脉期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腹部CT与MRI诊断
钡餐检查(GI)
消 化 道
检查方法 正常表现
病理影像
常见疾病 急 腹 症
食管钡餐
上消化道钡餐
全消化道钡餐
造影前准备: 1、受检部位空虚:禁食12小时,有幽门梗阻者,洗胃,抽尽胃内容物。 、、 2、不给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 3、不服重金属盐类药物。
前进 后退 返回 结 束
消 化 道
肝脏的影像诊断
正常CT表现 1.肝实质呈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度,CT值 50-70HU 2.肝动脉、门静脉、胆管进出肝门其密度 低于肝质 3、增强扫描:A.门脉期门静脉肝静脉明显 强化,肝实质开始强化B.肝实质期肝实 质强化达峰值。
肝脏CT平扫正常表现
门V
肝V
第一肝门平面
腔V
第二肝门平面
CT增强正常表现
肝动脉期:可见自 肝门向肝内分布的 树枝样动脉血管影, 门静脉期:动脉影消 由粗到细。 失,可见门静脉显影。
肝实质期:肝密度 呈均匀性增加,可 见门静脉影。
肝脏横断面解剖示意图
1 第二肝门平面 肝右叶前后径8~10cm,斜径 10~14;肝左叶厚度<6cm,长 度<9cm。 肝右叶/左叶前后径1.2~1.9; 肝右叶/尾叶横径2~3。
粘膜相 充盈相
双重相
压迫相
前进 后退 返回 结 束
肝脏的影像诊断
检查技术 正常表现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
肝脏的影像诊断
检查技术
CT检查 1.CT平扫: (1)扫描前30分钟口服1-2%泛影葡胺500-800ML
(2)层厚及层隔:10MM ,小病灶2-5MM (3)范围:肝顶至肝下缘
2.增强扫描:
腹部CT检查技术
腹部CT检查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结合应用
增强CT与MRI的 结合:提高诊断 准确性和对肿瘤 的评估
动态CT与超声的 结合:实时监测 腹部器官的功能 和血流情况
分子成像与CT的 结合:用于早期 检测肿瘤和其他 疾病
人工智能与CT的 结合:提高图像 质量和自动识别 病变的可能性
腹部CT检查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添加副标题
腹部CT检查技术
汇报人:
目录
P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RT Three
腹部CT检查的设备 和技术
PRT Two
腹部CT检查技术概 述
PRT Four
腹部CT检查前的准 备
PRT Five
腹部CT检查的步骤 和操作
PRT Six
腹部CT检查的诊断 价值和应用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腹部CT检查技术概 述
腹部CT检查前的其他准备
告知医生身体状况:如有过敏史、 手术史等
饮食要求:检查前需禁食4-6小时 避免进食大量食物或饮料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穿着要求:避免穿着带有金属或塑 料等材料的衣物
药物准备:如有长期服用的药物需 告知医生并携带药物
腹部CT检查的步骤 和操作
腹部CT检查的步骤流程
穿着:穿着宽松、 无金属纽扣的衣 服避免在检查时 产生干扰
药物:检查前需 告知医生所服用 的药物有些药物 可能会影响检查、病理学检 查等以便医生更 好地进行诊断
腹部CT检查前的饮食要求
腹部CT检查前应保持空腹状态避免食物残留在胃肠道内干扰检查结果。 检查前2-3天内避免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产生气体干扰检查结果。 检查前1-2天内避免进食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检查前1小时内禁止饮水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腹部CT解读PPT课件
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和边缘等信息,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结合临床资料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CT图像,得出诊断结论。
常见腹部CT图像的解读要点
肝脏病变
观察肝脏大小、形态、边缘和密 度变化,注意鉴别肝囊肿、肝血
管瘤、肝癌等不同病变。
胰腺病变
观察胰腺形态、边缘和密度变化 ,注意鉴别胰腺炎、胰腺癌等不
肾脏的CT解读
肾脏的CT平扫
正常肾脏形态规则,肾实质密度均匀,肾盂肾盏清晰可见。异常时, 可出现肾脏增大、缩小、形态不规则或肾实质密度不均。
肾脏的增强扫描
正常肾脏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明显强化,皮质和髓质强化程度相近。 异常时,可出现不均匀强化或延迟强化。
肾脏的常见病变
肾结石、肾囊肿、肾癌等。
脾脏的CT解读
定期培训
医生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对腹部CT图像的 解读能力。
集体讨论
对于难以判断的病例,可以组织集体讨论,集思 广益,提高诊断准确性。
借助影像学软件
利用先进的影像学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有 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
THANKS
图像质量
腹部CT图像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扫描参数、设备性能等, 影响图像质量,给解读带来困难。
病变复杂性
腹部脏器众多,病变复杂多样,需 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才能准确判断。
辐射剂量
腹部CT扫描涉及多个层面和角度, 辐射剂量相对较大,需要注意控制 辐射剂量。
如何提高腹部CT解读的准确性
05
腹部CT解读的注意事项与挑 战
腹部CT解读的注意事项
确定扫描范围
在解读腹部CT图像时 ,要明确扫描范围,避 免遗漏病变或误判。
腹部CT诊断
煮介借傅甘崭渗笼俩枕正拖任犀猴虹澈闯扎找鸦诫疫徒皆他俗箕雕厄砖帜腹部CT诊断腹部CT诊断
繁堵蟹诚灯州声甥瓮箱痘惭赚拨惜喷禁肉拿茅虏谢溶匠钩葱级铬窜距发帅腹部CT诊断腹部CT诊断
业坚进履走裹码月像奄证联外求绊运苗榔嫁壹湾内追辆汀永藩错系州阶颈腹部CT诊断腹部CT诊断
想娩拘爆仔叶蓬次汉叠宰号哨瑟痰瞻玖谐毋斩族睫刽机赐卡聊旱农宠峪篱腹部CT诊断腹部CT诊断
酶宏簧泄上演疾为鞍突同靶贡敬疑披挥选屿纸疚茅补突户迷轨月归努操康腹部CT诊断腹部CT诊断
平扫为肝内圆形、类圆形低密度Fra bibliotek,大小不等,常为多发,亦可单发。分布趋向均匀,边界清晰,亦可不清晰。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部分病例可出现钙化,如结肠粘液癌、胃粘液癌、卵巢癌、骨肉瘤等的转移灶。 增强扫描 (1)病灶边缘强化。 (2)病灶均匀强化。 (3)出现“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低密度,边 缘为高密度强化带,最外层又低于肝实质 (中心低密度为坏死区,最外层低密度带为 正常肝组织和血窦受压改变)
肝血 管瘤
痛溺酚袄弦冉来踏憨敬赋女与锅振酗孔材鸥瓦荤昂垮边形鳖诸沼拭幽户励腹部CT诊断腹部CT诊断
剃责犊蘑锯运泛委巫词旋诱裳贪苛镜建瀑谐奈注赂酝脚清肉整村勇份壤散腹部CT诊断腹部CT诊断
解传贪秸耻蚂能杀独戚锑耗纂怂最虞克沾痉噬喀染募负蹋鹿牺晦厘刁卖拼腹部CT诊断腹部CT诊断
晚力躺续虱恨柄余缮忘累夷逗宪措窒娜轻耶苹敢擒蛙韧宜攻敦蝎榨由杀洋腹部CT诊断腹部CT诊断
海虹甩悬寂琳馁父刽贵倒显略堡瘁忧麦向腥瘪禁拓刚济剂怎得谩广画伴役腹部CT诊断腹部CT诊断
盲耻辛另涯虐懦仅羔惕晓憨块色调阎椽巢骡劈冤茶芯楼棵岳博研牺攻叹索腹部CT诊断腹部CT诊断
劈采喘烈垫厌昭骇甲烷靶蘑贺劳挛嘿喇葛氦辗漳房函歉桶铜泅预楼堆厅侈腹部CT诊断腹部CT诊断
腹、盆部CT诊断学 ppt课件
肝海绵状血管瘤
平扫:肝实质内境界清楚圆形、类圆形低密度肿块 增强:方法动态扫描,延迟扫描,两快一慢
典型表现:早期肿块周边出现斑状、结节状增强灶,随时间 延续互相融合,向中心扩展且密度逐渐下降;延迟扫描,整 个肿瘤密度均匀,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密度,概括为“早 出晚归” 较小海绵状血管瘤:早期均匀强化,小于2cm 较大海绵状血管瘤:延时扫描时中心可有无强化的不规则低
螺旋 CT 多期扫描:分别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
行全肝扫描,称肝脏双期扫描;双期扫描后加 作肝实质期扫描,称三期扫描
应用:发现病变和定性,应视为肝脏特别是肝
癌检查的常规方法
肝脏多期CT增强检查
A
门静脉
肝实质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诊断
肝脏CT正常表现
平扫
正常肝脏实质密度一致 肝内静脉和门静脉CT值均低于肝实质 肝门附近的门静脉、胆管和肝动脉主干以 及第二肝门附近的肝静脉较粗大,显示为 低密度树枝状阴影
对比剂选择和使用
使用水溶性碘对比剂 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使用前必须做碘过敏试验
对比剂团注
60150ml或1.22 ml/kg体重
速度:34ml/sec
肝脏多期CT增强检查
肝脏双重血供;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短期内
肝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内对比剂浓度按先后 顺序在相应时间内上升,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峰 值,称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实质期
化脓性肝脓肿
病理 炎症→坏死、液化→脓腔 脓肿壁分层:对比增强时: 内 坏死区——低密度 肉芽组织—强化环 水肿带——低密度 外 周围反应带:动脉期一过强化
化脓性肝脓肿
平扫:早期—局部低密度,边界不清,胆管积气形成期—低密度区内多发更低密
腹部CT诊断
腹部CT诊断腹部CT诊断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腹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CT诊断的原理、应用范围、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一、腹部CT诊断的原理腹部CT诊断通过X射线扫描仪及其相关设备,利用射线的穿透性,对患者腹部进行层面扫描,从而获得多个切片图像。
这些图像经过计算机重建后,可以提供关于腹部器官的细节信息,包括大小、形态、结构和密度等。
二、腹部CT诊断的应用范围腹部CT诊断广泛应用于以下方面:1. 肝脏疾病的诊断:腹部CT可以发现肝脏的结构异常,如肿块、囊肿、肝硬化等,并判断其性质和分布情况,提供有关肝脏功能和血液供应的信息。
2. 胰腺疾病的诊断:腹部CT可以发现胰腺的肿块、胰腺炎、假囊肿等病变,评估其大小和位置,并辅助指导胰腺手术操作。
3. 肾脏疾病的诊断:腹部CT可以发现肾脏的肿块、结石、肾盂扩张等异常,并提供有关肾脏功能和排尿情况的信息。
4. 盆腔疾病的诊断:腹部CT可以评估女性盆腔的病变,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并对盆腔脏器的位置、大小和形态进行准确判断。
5. 腹主动脉疾病的诊断:腹部CT可以评估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形态、狭窄、动脉瘤等病变,并为血管外科手术提供重要信息。
三、腹部CT诊断的操作过程1. 患者准备:在进行腹部CT诊断之前,患者需要空腹,并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造影剂。
2. 患者定位: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在扫描仪的指导下正确定位。
3. 扫描参数设置:根据具体诊断需要,医生会设置合适的扫描参数,包括扫描层数、层厚、扫描时间等。
4. 扫描过程:扫描仪会围绕患者的腹部进行旋转扫描,产生一系列切片图像。
5. 图像重建与分析:扫描完成后,计算机会对获得的图像进行重建和分析,生成高质量的腹部影像。
四、腹部CT诊断的注意事项1. 风险评估:腹部CT诊断涉及X射线辐射,医生会在决定进行此项检查之前进行风险评估,确保辐射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 孕妇患者:腹部CT对胎儿有一定的辐射风险,医生将谨慎评估孕妇的检查指征,并尽量采用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腹部CT解剖及常见疾病CT诊断
CT表现
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 灶,较大的病灶多有中心坏死;
增强早期多出现边缘局灶分布的结节 强化,随时间推移,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 特征变化为注射对比剂后5~60min病 灶变为与肝密度一致等密度影。
肝血管瘤(平扫)
肝血管瘤(增强)
肝血管瘤(平扫)
肝血管瘤(增强)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腹部CT解剖及诊断
CT解剖
检查方法
一、扫描前准备:空腹,扫描前30分钟口 服造影剂500ml,临检查前再服200ml,以 充分充盈胃肠道,避免与腹部肿块及肿大 淋巴结混淆。
二、平扫:常规仰卧位,自肝顶至肝 下缘,8~10mm 层厚及层距,扫描时 需闭气,必要时薄层扫描。
CT表现
平扫多表现为边界欠清的类圆形 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病灶,肿瘤可呈单 发或多发结节、肿块或弥漫病变;
增强早期肿瘤密度增高,至门脉 期密度多减低,延迟后肿瘤多表现为 低密度。
原发性肝Ca
肝Ca
肝Ca
巨块型பைடு நூலகம்癌
弥漫型肝Ca
小肝癌
肝Ca 肋骨转移
肝Ca术后
肝Ca 并腔静脉癌栓
肝癌合并肝总管癌栓
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瘤样增生,并 非真性肿瘤,病灶中央为一星状瘢痕组 织,纤维间隔从中间向四周放射,将病 灶分割呈结节状,有界限但无包膜。
CT表现
多单发,边界清楚密度稍低的肿 块影,部分肿块的中心见星状低密度 影,可有轻度强化,少数病灶延迟后 强化较明显。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有脂肪、血管、平滑肌三种成分 构成。
间接征象:包括肝脏直接侵犯征
象、肝内转移灶、周围淋巴结转移、 胆道梗阻征象、门脉浸润征象等。
胆囊癌
胆囊癌
腹部CT检查报告
腹部CT检查报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行体检和疾病筛查,其中腹部CT检查成为了一个常见的诊断手段之一。
腹部CT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腹部脏器的大小、形态、密度和位置,以及观察有无肿块、结节、积液等异常,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肿瘤、炎症、感染、结石等问题。
而这项检查的结果呈现形式,则通常是一份腹部CT检查报告。
腹部CT检查报告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字记录,它详细地描述了被检查者的腹部情况,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腹部CT检查报告中的专业术语和表述方式并不易于理解,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如何正确读懂腹部CT检查报告。
一、报告基本信息先来看一份典型的腹部CT检查报告样本,以了解报告中各部分内容的作用:报告编号:##########受检者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检查部位:腹部检查方法: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时间:####年##月##日XX:XX报告时间:####年##月##日XX:XX检查所见:结论:报告医生签名:报告中的基本信息部分包括检验单号、受检者基本信息、检查部位、检查方法、检查时间以及报告时间,这些内容都非常重要,可以确认检查的具体范围和时间,还能帮助快速定位相关数据和信息。
二、检查所见接下来是腹部CT检查报告的核心部分——检查所见。
这部分内容描述图像上的表现,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检查所见会分别列出受检者不同脏器或结构的情况,这些脏器或结构包括但不限于肝脏、胆总管、胰腺、脾脏、肾脏、肠道、淋巴结等,以下以检查所见中常见的几个脏器为例进行说明。
1.肝脏对肝脏的检查通常是通过观察肝脏内部的密度和大小,以及表面是否光滑等因素来判断是否存在疾病。
肝脏健康的情况下通常具有均匀的密度,表面光滑,大小和形态正常。
而如果肝脏存在异常,则可能出现肿块、结节、分叶变形等病变表现。
此外,炎症和感染也可能导致肝脏边缘模糊,密度不均等情况。
2.胰腺胰腺在腹部CT检查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其大小、形态和密度来确定是否存在问题。
腹部常见病变CT诊断
(2)胆囊和胆道:胆囊位于胆囊窝,横径4cm,囊内含胆汁,其密度低于邻近肝组织,5-30H,形状呈椭圆形,或规则圆形,边界清楚。在正常肝脏中,外胆管未发育并在扩张时显示。扩张的胆管表现为从肝门延伸到肝脏的树突状低密度阴影。
(三)胰腺疾病
胰腺是腹膜后器官,是X射线检查的难点。CT能显示胰腺及其周围结构,诊断准确率高。(1)胰腺癌:直接表现为肿块或胰腺局部肿大,密度相同,且密度低。间接征象是由于肿瘤浸润和压迫导致远端胰管扩张。如果主胰管和胆总管同时扩张,则显示双导管标记。如果胰腺癌扩散,它会渗入周围的脂肪层,轮廓模糊。淋巴转移扩大了胰腺和大血管周围的淋巴结。肝和腹膜后转移可引起腹水。(2)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以胰腺肿大、畸形、边缘模糊为特征。慢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萎缩或肿大、畸形、钙化和假囊肿。
2,脂肪肝:大部分脂肪浸润是广泛而均匀的,少数是有限的,CT显示肝脏密度降低,低于脾脏,严重的CT值为阴性,因此肝脏血管显示树突状密度较高的阴影。
3,肝脏肿瘤:肝脏肿瘤的CT检出率高,肿瘤的数量,大小和程度可以确定,但有时定性诊断很困难。(1)肝囊肿:CT显示球形低密度区域,边界清晰,CT值与水密度相似。(2)肝海绵状血管瘤:CT扫描是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域,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边缘呈结节性增强,向中心逐渐扩大,原始密度在一定时间后恢复。该过程所需的时间长度与病变的大小成比例。这种特有的CT性能在临床上经常被用于定性诊断。(3)肝癌: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小肝癌(3 cm以下),肿块型,多结节型和弥漫型。CT扫描所显示出的大多数肝癌密度相对较低,但少数肝癌的密度相同,CT不易发现。低密度肿瘤一般表现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在肿瘤中,由于坏死,液化等而出现较低密度区域,并且在中部和边缘处可见结节。此外,应注意以下间接征兆:肝脏形状有局部凸起。肝门,胆囊,胰腺和胃移位。80%的肝癌与肝硬化有关。肝转移通常在肝脏中显示出多个圆形,低密度区域,其大小不同。增强可见的肿瘤增强或圆形标志。鉴别诊断需要使用其他临床数据。
太珍贵了!26种腹部消化系统重要影像征
太珍贵了!26种腹部消化系统重要影像征1、靶征(肠套叠)是肠套叠最常见的特征性CT征像,为肠套叠长轴与CT扫描层面垂直时的表现,反映了套叠的各层肠壁、肠腔及肠系膜间的关系。
典型排列为自外向内分别代表鞘部外层肠壁、鞘部肠腔内造影剂、鞘部内层肠壁、偏心性套入部肠系膜、套入部肠壁、套入部肠腔内造影剂。
肠套叠指:一段肠管及与其相连的肠系膜(套入部)被套如其相连的一段长管内(鞘部),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阻碍。
婴儿由于大肠与小肠管径之比例相差大,故小肠易陷入大肠而被套牢。
少数肠套叠可能来自某些器质性病变如美凯尔憩室、肠息肉、异位胰腺小结、血管瘤、异物、复制肠管、淋巴增生、肿瘤、寄生虫等,其中以美克尔憩室最多,过敏性紫斑也常会合并肠套叠,大于2岁的小孩发生肠套叠,一定要考虑到这些病变,大于5岁的病例中,则以淋巴瘤为最多;成人肠套叠小肠多见,常伴发良性病变;结肠型肠套叠则更多由恶性病变继发。
良性病变有脂肪瘤、平滑肌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腺瘤样息肉、美克尔憩室、术后粘连以及动力性病变等;恶性病变有转移瘤、腺癌、类癌、淋巴瘤及平滑肌肉瘤等。
由于肠套叠长轴与CT扫描层面的角度不同,表现各异。
如扫描层面和迂曲的肠道相平行时,表现为彗星尾征或肾形征:即套叠近端肠系膜血管牵拉聚拢的征象。
一般情况下,慧星尾征均与肾型肿块相伴出现。
该肾形肿块为套鞘部游离缘与套入部近端肠管及肠系膜的CT斜切面图像,其中游离的套鞘呈弧形围绕套入部,形状若肾轮廓外形,而套入部近端肠管、肠系膜形状若肾蒂。
此时,所谓慧星尾征的组成还应包括套入近端肠管。
如果套叠的肠管与CT扫描垂直,则呈靶形征,即肿块影表现为圆形或类似环形。
通常在肿块内可分辨出层样结构,推测可能是继发于套入部和鞘部间的液体或是肠壁水肿造成密度对比,类似同心圆形;当套入部肠壁显著水肿坏死或套入部肿瘤周围浸润累及肠系膜,肠系膜血管及脂肪、套叠时间较长,套入部系膜血管受挤压时,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套入部肠壁充血水肿、变硬,形成不完全性肠梗阻,套叠以上肠管蠕动增强,可引起代偿性肠管扩张肥厚,并可见肠系膜连同其血管纠集、扭曲,形成“漩涡征”。
腹部CT诊断学
腹部CT诊断学消化系统中肝、胆、胰、脾病变由于缺乏自然对比X线检查价值不大,CT 则能较好地显示,因此,CT是一种重要的检查项目。
另外,超声、磁共振也可较好地显示,常将三者结合起来分析研究,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消化系统CT表现[目的和要求]1、了解腹部CT各种不同部位要求的不同检查方法。
2、掌握肝、胆、脾、胰及胃肠道的正常CT解剖和异常CT表现。
1、胃肠道的正常CT表现(1)食管:因食管周围有一层脂肪组织包绕,因而CT能清晰显示其断面的形态及与其邻近结构的关系。
因扩张的程度不同,食管的厚薄也不同,一般壁厚度为3mm,正常的食管内气体位置居中。
(2)胃:胃底和胃体上部小弯侧与肝左叶相邻,大弯侧靠近脾,胃体和胃窦后壁与胰体、尾前缘接近,中间由脂肪层隔开。
在胃腔充分充盈的CT扫描图像上,胃壁厚度均匀,约2-5mm。
食管胃底连接处无造影剂充盈,表现为主动脉前局限性软组织结节。
胃底常见气液面,可能产生线状伪影,可结合侧卧或俯卧位检查观察。
结肠脾曲可在左侧显示,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可出现同一层面。
(3)十二指肠:上接胃幽门管,向下绕过胰头及钩突,水平段横过中线,走行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静脉之间。
其肠壁厚度与小肠相同。
(4)小肠:充盈良好正常的小肠壁厚约3mm,回肠末端肠腔较小,肠壁厚可达5mm。
小肠肠曲间有少量脂肪组织,系膜内有大量脂肪组织。
通常空肠位于左上腹,回肠位于右下腹。
具体某一段肠袢CT图像往往难以判断。
(5)大肠:大肠壁外脂肪层较厚,CT图像显示清晰,轮廓光滑,边缘锐利。
正常结肠壁厚3-5mm,纵行扫描像上可见结肠袋和半月皱襞。
2、肝胆胰脾的正常CT表现(图2-6-1~2)(1)肝:正常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为40-60Hu,高于脾、胰,更高于肾。
增强CT扫描,肝实质密度均匀增高。
平扫时,正常肝内的管道系统CT值均低于肝实质,但位于周边的正常管道小分支CT多不显示。
腹部CT诊断(很经典) 精选1篇
腹部CT诊断(很经典)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部CT已经成为了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腹部CT具有扫描范围广、图像清晰度高、检查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在腹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本文将对腹部CT诊断的一些经典病例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引起的肠腔阻塞。
腹部CT是肠梗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例典型的肠梗阻病例:患者男性,45岁,因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入院。
腹部CT显示小肠和结肠明显扩张,肠壁增厚,提示肠梗阻的可能性较大。
进一步行胃肠道造影示小肠和结肠完全性梗阻。
最终根据腹部CT和胃肠道造影的结果,确诊为机械性肠梗阻。
二、胆囊炎胆囊炎是指胆囊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
腹部CT可以显示胆囊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周围组织的变化,对于胆囊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例典型的胆囊炎病例:患者女性,30岁,因右上腹疼痛、发热、寒战等症状入院。
腹部CT显示胆囊增大,壁厚,呈低密度影,提示胆囊炎的可能性较大。
同时,CT还显示胆管轻度扩张,提示胆汁淤积的可能性。
最终根据腹部CT的结果,确诊为急性胆囊炎。
三、胰腺炎胰腺炎是指胰腺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
腹部CT可以显示胰腺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周围组织的变化,对于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例典型的胰腺炎病例:患者男性,40岁,因左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入院。
腹部CT显示胰腺肿大,密度不均,边缘模糊,提示胰腺炎的可能性较大。
同时,CT还显示胰管扩张,胆总管下段受压抬高。
最终根据腹部CT的结果,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四、肝癌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至关重要。
腹部CT可以显示肝脏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对于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例典型的肝癌病例:患者男性,55岁,因右上腹疼痛、黄疸、体重下降等症状入院。
腹部CT显示肝脏右叶有一直径约2cm的低密度灶,边缘清晰,提示肝癌的可能性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门的癌压迫或侵犯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
四、转移性肝癌
平扫为肝内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不等,常为多发, 亦可单发。分布趋向均匀,边界清晰,亦可不清晰。密度均匀 或不均匀;部分病例可出现钙化,如结肠粘液癌、胃粘液癌、 卵巢癌、骨肉瘤等的转移灶。 增强扫描 (1)病灶边缘强化。 (2)病灶均匀强化。 (3)出现“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低密度 ,边 缘为高密度强化带,最外层又低于肝实质 (中心低密度为坏死区,最外层低密度带为 正常肝组织和血窦受压改变)
二、肝硬化
CT表现: 1 、肝脏大小及形态改变:① 肝脏 体积缩小,各叶比例失调,常表现为右 叶萎缩,尾叶或/和左叶增大。②肝表面 凹凸不平,呈波浪状或分叶状。③肝裂 增宽,肝门区扩大。 2、肝脏密度改变:密度高低不一。 3、继发性改变:①脾大;②腹水; ③门脉高压:门脉主干扩张,侧支血管 扩张,扭曲,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胰腺主要疾病
胰腺癌 男>女,胰头部常见,导管上皮>腺泡 周围浸润 消化道造影
– – –
胃受压 12指肠内缘受累,曲度增大(非特异性) 小肠、结肠浸润;腹膜种植
CT为首选检查方法
胰腺癌CT表现
直接征象
– –
局部增大,软组织密度,边缘不整 内部密度不均匀,出血坏死囊变等 胆胰管扩张 周围组织、脏器浸润 胰周淋巴结肿大
脾脏大
1、 CT表现 (1)脾最上层面+最下层面距离超过15cm。 (2)大于5个肋单元。 (3) 脾脏下缘超过肝脏下缘。
脾外伤
1 2 3 脾包膜下血肿:表现沿脾周围有一新月形影。 脾实质内血肿 脾撕裂伤:脾实质内线状或不规则缺损,局部 表面模糊不清,多伴腹腔积血。
脾
脾梗塞
CT表现 ①平扫,脾内三角形低密度影,基底位于脾外缘 ,尖端指向脾门。 ②增强扫描,梗塞灶不强化。
正常表现---形态
CT 横断面图像上肾脏为边缘光滑 的近圆形、椭圆形或有分叶的软组织 影,肾门附近层面肾前内缘有一凹陷 切迹有血管蒂伸向前内方。肾蒂内结 构由前向后分别为肾静脉、肾动脉和 肾盂。
正常表现---密度
平扫肾实质密度均匀一致,略 低于肝脏及脾脏密度,肾皮质和髓 质从密度上无法区分。充满尿液的 肾盏肾盂密度接近于水,肾周间隙 和肾门充满脂肪组织,CT值低于水。 增强扫描,肾实质和肾髓质明显强 化。
增强扫描: 1 动脉期病灶迅速强化,常为不均匀强化, 密度超过肝实质; 2 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低于肝实质。 3 延迟期扫描病灶不强化。
(3)转移征象 ①门脉内癌栓形成:受累门脉扩大,增强后充盈 缺损。 ② 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癌栓形成:表现为静脉 扩大,增强后内有充盈缺损。 ③淋巴结肿大:肝门区、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④肝门内及肝内胆管扩张:系肿大淋巴结或位于
不均匀 ,边缘清楚或不清楚。
②脓肿周围出现不同密度的环形带,称为环征 或靶征。 ③病灶有气体时诊断可肯定。 (2)增强扫描:脓肿壁环状强化。
胆囊
一、正常表现
肝内胆管正常情况下不显示,肝总管表现为肝门区 环状影,位于门静脉右前方。
胆总管表现为胰头或钩突内的环状影,位于下腔静 脉前方,直径不超过10mm。
腹部CT诊断
腹部CT的检查技术
(一) 扫描前准备:扫描前30分钟空腹口服1-2%的泛影 葡胺或温开水800-1000ml,下腹部及盆腔应待膀胱充 盈后扫描。上检查台前再口服200ml。 (二) 平扫 仰卧位,扫描时宜屏气。 1、团注非动态扫描;
(三) 增强扫描
2、团注动态扫描(1)进床式动态扫描 (2)同层动态扫描;
常见疾病
肾癌 肾错构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单纯性肾囊肿 多囊肾 肾结石 肾结核
肾癌
病理 肾癌起源于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 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呈圆 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瘤内可有坏死、 囊变、出血和钙化 临床表现 肾癌多见于40-60岁男性,主 要表现为血尿、腰痛和包块。
脾囊肿
脾囊肿同肝、肾囊肿,平扫呈水样低密度,境界清晰; 增强后无强化。
肾 脏
检查方法
平扫: 1、检查前半小时口服2%泛影葡胺400- 500ml 2,病人仰卧,双手抱头。 3 ,先扫定位像,取层厚层距,从肾上极扫至 肾下极。 增强扫描: 静脉注射60%泛影葡胺60-100ml或非离子型造 影剂后再做扫描。螺旋CT双期扫描价值非常大
3、螺旋CT
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
(四) 造影CT:肾动脉造影(CTA)、下肢造影CT等
肝脏
肝脏正常表现
1 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上腹部其
它脏器如脾脏等。 2 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现为肝 内条状、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 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粗大。 3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4 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
(1)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
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 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2)增强扫描: ①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 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 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 而病变的低密度区相对变小。 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扫 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
六、肝囊肿
病理 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或退行性病变。由 胆小管扩张演变而成,囊壁衬以分泌液体的上皮细 胞。临床多无症状。 CT 表现 平扫肝内圆形、类圆形水样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界清楚锐利,大小不等,数目不等; 增强后不强化,肝组织强化使得囊肿显示更清晰。
七、肝脓肿
CT表现: (1)平扫 ①肝内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或
胰岛细胞瘤—内钙化
胰岛细胞瘤—囊变
急性胰腺炎
CT表现 : (1)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缘模糊。 (2)胰周积液:胰周围水样密度影。 (3)肾前筋膜增厚。 (4)胰内出血:胰内高密度影。 (5)胰腺假性囊肿(4周后可形成)。 (6)胰腺脓肿。
急性胰腺炎—左侧肾旁前间隙积 液
慢性胰腺炎
CT表现 (1)胰腺萎缩缩小。 (2)胰腺及胰管钙化。 (3)胰管扩张(局部或整个胰管,均匀性扩张或呈串 珠状。 (4)胰腺假性囊肿形成。
间接征象
– – –
肝转移灶 增强
胰岛细胞瘤
多发生在胰岛组织较多的体尾部。 分功能性及无功能性。 功能性直径多不超过2cm,其内可见钙化 (极小数),多为多血管性,增强扫描早期 强化明显。少数为少管性,甚至为囊性改 变. 无功能性较大,平均10cm。
肾周筋膜和间隙
肾周有脂肪囊,其外为致密的肾筋膜后腹 膜可分为肾前旁、肾周和肾后旁三个腔隙,其 间以筋膜相隔。 ㈠肾前间隙:位于后腹膜与肾 前筋膜之间。内有胰腺、胰血管和十二指肠降 部及升、降结肠。 ㈡肾周间隙:位于肾前、后 筋膜之间,内有肾上腺、肾脏、近端肾收集系 统、肾血管和脂肪等。㈢肾后间隙:位于肾后 筋膜与横筋膜之间,内无器官,只有脂肪、血 管和淋巴结。
五、肝血管瘤CT表现
肝血管瘤CT表现
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 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 在90%以上。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 期,即注药后30~6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 检查技术,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 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 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肝血 管瘤
胰腺和胰管可出现钙化 – 慢性胰 腺炎
胰管扩张;假性囊肿形成。
胰腺假囊肿
胰腺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胰管融合不全
– 腹侧与背侧胰管互不交通,分别开口于12指
肠乳头与小乳头 – ERCP诊断
环状胰腺
– 胰腺环绕12指肠降部
迷走胰腺
脾脏
正常脾脏密度均匀,略低于正常 肝脏密度,其长轴为 3-5 个肋单元 (以一个肋骨或一个肋间隙为一 个肋单元)。
CT表现
增强扫描:肿瘤内低密度的脂肪区 不强化,软组织部分(平滑肌及血管成 分)则明显强化。当双肾均有肾错构瘤 时,应进一步检查颅脑,以排除结节硬 化
单纯性肾囊肿
病理 囊肿发生于肾实质中,以皮质 部更多见。囊肿大小不等,其直径可以 数厘米至 10 厘米不等,囊壁由一层扁平 上皮组成 ,囊腔光滑,多为单腔不分隔, 内含清亮透明的浆液性液体,少数为血 性液体,若有感染则含粘稠液体,此时 囊壁可增厚
胆囊位于胆囊窝内,呈卵圆形或圆形,横径2.53.5cm,大于4.5cm为增大;胆囊壁光滑,厚约1-2mm, 厚薄均匀,超过3mm为异常增厚。
胆囊炎
CT表现 (1)急性胆囊炎 ①平扫 A.胆囊增大,横径大于4.5cm。 B. 胆囊壁厚,大于3mm,边缘模糊,周围 环状水肿带。
C. 胆囊穿孔形成脓肿:正常胆囊周围脂肪
肝分叶及段的解剖标志
肝左、中、右静脉 肝内三条裂隙:肝圆韧带裂(左叶间 裂)、叶间裂、静脉韧带裂.
肝脏的常见病CT表现
一、脂肪肝
病理 : 脂肪在肝细 胞内过度沉积, 又名肝脏脂肪浸 润。 CT 表现 : 平扫:肝 体积正常或增大, 肝密度弥漫性或 局灶性减低,低 于脾脏密度。
增强扫描:脂肪肝增强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 持相对低密度;肝内血管强化显影特别清楚,走行及分布 正常。
肾错构瘤
病理:肾错构瘤是最常见的肾良 性肿瘤,它由不同比例的血管、平 滑肌和脂肪组成。 临床表现:临床主要为腰痛、血 尿和腹部包块。合并结节性硬化症 者,临床有三大特征即:面部的皮 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力迟缓
CT表现
平扫:肾实质软组织肿块,呈圆形、 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滑锐利,境界 清楚,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内有脂肪 密度的低密度区,是肾错构瘤的特征性 表现。肿瘤较大时可引起肾外形增大和 肾盂、肾盏变形移位。
间隙消失,出现局限性低密度区。 D. 可合并有胆囊结石。 ②增强扫描:胆囊壁和脓肿壁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