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陆游赏析优选稿

合集下载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分析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分析

杜甫《秋兴》诗歌分析杜甫《秋兴八首》诗歌分析《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

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

《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这组诗,前人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嗣奭《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

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可见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

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

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

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

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

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

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有关秋愁的古诗杜甫《秋兴》赏析

有关秋愁的古诗杜甫《秋兴》赏析

有关秋愁的古诗杜甫《秋兴》赏析《秋兴》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古诗,它以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慨和秋天引发的思绪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秋愁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与自身的情感交融,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秋天的壮美和压抑的画卷。

首先,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了秋天的壮丽和辽阔。

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描绘了秋天的夜晚,冰冷的明月照亮了一片寂静的园林。

轻罗小扇扑流萤,展现了秋夜的虫鸣声和闪烁的萤火虫。

这些描写清晰地表现了秋天的夜晚的景象,并通过细腻的描写带给读者诗人内心对秋天美景的诗情画意。

其次,诗人以秋季景色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思绪。

诗中写到:“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夜色凉如水,表达了秋夜的清凉与宁静。

而卧看牵牛织女星,映衬了诗人孤寂的心情。

这些表达了杜甫在秋天的夜晚独处时,内心难以平静的忧愁和思绪。

诗中的这些景象,恰到好处地凸显了秋天给诗人带来的孤寂和忧伤。

再次,诗人通过对内心情感的倾诉,揭示出对生活现实的担忧和忧虑。

诗中写道:“灵娥眉黛秋容好,门前冷落车马稀。

”灵娥眉黛秋容好,表现了诗人经历了种种沧桑后,面临着秋天的美好事物而感到心生惋惜。

而门前冷落车马稀,揭示出诗人眼前的现实社会已经萧条,给读者以一种深度的思考。

最后,整首诗以意境深远、情感独到的语言方式,使得诗歌更具音乐性和艺术性。

整首诗以七绝的形式写作,节奏韵律明显,行与行之间呼应和谐,给人以诗意盎然的感受。

而语言简练明快,字里行间透露出满怀忧伤的情感,使得诗中的秋愁和思绪更加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秋兴》这篇古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示了诗人对秋天壮丽景色的痴迷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通过揭示诗人内心的秋愁和忧虑,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既展现了诗人才华横溢的写作技巧,又折射出作者深刻对社会现实状况的关注。

正因为如此,《秋兴》成为了古代优秀诗歌作品的代表之一,在现代人的审美观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秋兴陆游诗歌鉴赏

秋兴陆游诗歌鉴赏

秋兴陆游诗歌鉴赏
《秋兴》是陆游的一首诗歌,以下是具体的鉴赏:
在陆游的《秋兴》中,作者通过深秋的萧瑟和冷清,展现了国家多事、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全诗以秋景为主线,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紧密结合,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沉郁苍凉的风格。

首先,陆游在诗中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展现出冷清、凄凉的氛围。

通过“秋色苍茫人欲愁,扁舟夜宿清江流”、“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等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凄凉,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的内心忧虑和苦闷。

其次,陆游在诗中通过秋天景象的描绘,寓言时局的纷乱。

如“鼓角声沉剑气昏”、“楚人慷慨说知音”等诗句,既描绘了战鼓声、号角声等战事场景,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时局的深刻认识。

最后,陆游在诗中还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通过“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欲挽天河洗此生”等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不甘和无奈。

总体来说,《秋兴》是陆游的一首重要的诗歌作品,通过描绘深秋景象和对时局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苦闷。

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秋兴陆游赏析终审稿)

秋兴陆游赏析终审稿)

秋兴陆游赏析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秋兴(陆游)》鉴赏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释】1、萧萧:.指发白稀疏的样子。

苏轼《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华发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2、迮(zé):狭窄,这里指宋朝金瓯(指国家版图)破碎,也象征着朝廷言路狭窄,预示着作者仕途不顺。

3、遒:这里指迫近,尽。

《楚辞九辩》中有“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见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

)潘岳《秋兴赋》“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俯首而自省.”4、百战铁衣:唐代李白《从军行》有“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这里代指身经百战的将士。

5、画角:古代乐器名。

形如竹筒,外加彩绘,故称“画角”。

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

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

”五更画角”本指军中画角报晓声,这里象征军营或者战争。

6、桐江:即桐庐江。

在浙江桐庐县。

汉代严光曾隐居此地,在桐江垂钓。

7、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背景】这首诗写于1183年八月,早在此前,淳熙五年,也就是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宋孝宗的召见,后被任命,淳熙七年(1180年),江西水灾,陆游号令各郡开仓放粮,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

这首诗就是闲居山阴后所作。

【翻译】头上几乎长满萧萧的白发,回到故乡已整整三个秋天。

醉酒后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大宋的天地变得越来越窄;中年以后我常常疾病缠身,时光飞逝眼看已步入晚年。

穿着铁甲衣历经沙场百战,时刻空自想着要报效国家;五更时从远处传来画角声,内心生出无穷无尽的愁怨。

明天早上我要去桐江岸边,选一株丹枫树系我的渔船。

【详析】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凭栏高阁之上,作者空怀满腔愤懑,只得借酒浇愁。

秋兴陆游全诗赏析翻译

秋兴陆游全诗赏析翻译

秋兴陆游全诗赏析翻译秋兴陆游秋兴秋兴·其一万里归心,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或: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八月风露秋萧瑟,未觉新凉添衣怯。

夜闻猛虎过溪啸,起视月明星稀天欲曙。

(1)(出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注释及赏析,请参阅:《古诗词网》。

)(2)作者介绍陆游( 1125— 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二十九岁应进士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排斥。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任历官枢密院编修兼类圣政所检讨、夔州通判。

乾道八年(1181)入蜀,任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其三露下梧桐细雨来,点点滴滴重徘徊。

休将世事从容怨,已是人间七十回。

(3)(4)译文其四羁马萧萧晚吹长,卧闻秋砧泪数行。

西风满地蓬蒿末,又是家山菊花黄。

何时金络脑,快走踏清霜。

赏析全诗以悲秋开篇,抒发思乡之情,然后写梦想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最后由梦境转入对现实的深切感受,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全诗结构紧凑,对仗工整,以悲秋起,又以悲秋结,诗意在抒发个人遭遇际遇,感叹衰老迟暮,但诗人的壮志并未消沉,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也是诗人报国赤忱的体现。

一个“愁”字贯穿全诗,可以看出陆游忧国伤时的一片赤诚之心。

这首诗充分反映出南宋统治集团政治腐败、软弱无能、苟且偷安,广大爱国军民的苦难生活,并寄寓了诗人忧时伤世的感慨。

全诗语言清新,格调悲壮,对仗工整,音律和谐,气势奔放,节奏鲜明,反映了诗人高昂乐观的精神风貌。

尤其是颈联“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更是振聋发聩,使读者热血沸腾,激励人们要保持抗战的必胜信念,昂扬向上。

与秋天相关的古诗杜甫《秋兴》赏析

与秋天相关的古诗杜甫《秋兴》赏析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秋兴》赏析:
比篇回想昔日在长安畅游渼陂之情境,慨叹青春献赋之豪情不再。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
与秋天相关的古诗杜甫《秋兴》赏析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这首诗的赏析。
《秋兴》原渼陂。

秋兴陆游尾联表达效果

秋兴陆游尾联表达效果

秋兴陆游尾联表达效果
陆游的《秋兴》尾联:“塞上风云接地阴,天意茫茫难卜知。

”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塞上风云接地阴”一句,描写了塞外风云诡谲,天色阴沉,给人一种压抑、不安的感觉。

这句诗既是写景,也是写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天意茫茫难卜知”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这句诗既是写情,也是写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

这两句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具体来说,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诗人用“塞上风云”和“天意茫茫”两个意象,描绘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国家命运的难以预测。

这两个意象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感情真挚,感人肺腑。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忧,是发自内心的,因此这两句诗读来感人肺腑。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可以说,这两句诗是陆游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秋兴八首其六解析

秋兴八首其六解析

秋兴八首其六解析
题目:秋兴八首其六解析
秋兴八首是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组诗集,其中的第六首被称为秋兴八首之六。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下面对秋兴八首其六进行解析。

这首诗以秋天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秋天
的美丽、静谧和凄凉。

首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

诗人通过细腻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
秋天的特点。

例如,他描述了瘦菊、纤纤杨柳和沉香烟霞等景物,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想象出秋日郊外的美景。

这些景物的描绘不仅展示了秋天的色彩,更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其次,诗中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情感表达。

诗人以“我心”开篇,将诗中的景物
与自己的心境联系在一起。

他通过描写自然中的静谧与凄凉,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哀怨。

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并从中找到自己对季节的情感投射。

最后,诗中使用了独特的修辞手法,增添了诗意。

例如,秋天被形容为“一巢
遗恨”,给人以深浓的印象。

此外,诗人用“秋影”“忽忘”等词语,巧妙地表达了自
己内心所感。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

综上所述,秋兴八首其六是一首以描绘秋天景色为主题的诗歌。

通过对自然景
物的细腻描写和独特情感的表达,诗人成功地创造出了一幅秋日的画卷。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不仅能够欣赏到秋天的美丽,更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沉的情感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秋兴-白发萧萧欲满头》阅读答案-陆游

《秋兴-白发萧萧欲满头》阅读答案-陆游

《秋兴-白发萧萧欲满头》阅读答案-陆游(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秋兴-白发萧萧欲满头》阅读答案-陆游秋兴①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秋兴八首(其一)秋思 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秋思 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秋思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秋思①陆游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利欲驱人万火牛②,江湖浪迹一沙鸥。

江问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③固百尺楼。

【注释】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

②火牛: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

③元龙:陈登,字元龙,东汉人。

(l)赏析砧杵敲残深巷月一句中残字的妙处。

(4分)
(2)两首诗表达了哪些相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3. (8分)
(1) (4分)一残字,写出了月之形,一勾残月点明了时间,并借用想象将妇女的砧柞捣衣与月亮的残缺相联接,仿佛月亮是被砧柞敲残,使客观的物象具有了主观的情感,表现了诗人落寞的心境。

(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2) (4分)①因秋而生的悲凉感:两首诗表达了因秋萧条之景而生悲凉之情以及常年漂泊之感。

②忧国情怀:杜诗借战乱流离和陆诗借年老闲居故园的描写,都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秋兴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秋兴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秋兴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秋兴宋代:陆游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豪竹哀丝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醅香恰受篘。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译文: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我在樵风溪上划着我的小舟,又在濯锦江边怀念着我昔日玉勒雕鞍的冶游。

豪竹哀丝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悲壮的管弦乐筵真个是昨日的美梦,频繁的捣衣声啊——又是这伤心的凉秋!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醅香恰受篘。

菊枝刚刚结满果实,可以进行采摘,瓮中新酿的美酒飘起了沁人心脾的香气,该拿起滤酒的酒篘。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且不要说我赋闲在家总是没有事做,每天夜晚我都可以在孤灯之下——写我的忧愁!注释:樵(qiáo)风溪上弄扁(piān)舟,濯(zhuó)锦江边忆旧游。

樵风:顺风﹑好风。

扁舟:小船。

濯锦江:江名。

即锦江。

豪竹哀丝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wèng)醅(pēi)香恰受篘(chōu)。

翦:“剪”的异体字。

瓮醅:指酒。

篘:一种竹制的滤酒的器具。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莫道:别说,不要说。

赏析:陆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文人,抗金志士。

然而他一生仕途坎壈,一腔报国热血无处可洒,只能被岁月白白的消磨,徒叹“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通过我的翻译,可以看出这诗篇是陆游赋闲在家的作品,第一句,道出作者的现状:赋闲,百无聊赖,自己划船解闷。

第二句对出:走在江边长叹,引出下一句,第三句写昔日在京城游玩的盛况,但末着“真昨梦”三字又是包含辛酸。

第四句写作者被捣衣的.敲打声拉回现实,对比着自己的现在,真是难过,这句中的“惊”字可以类比杜甫的“恨别鸟惊心”。

诗歌中讲究“起承转合”起和承完事了,到了颈联:作者笔锋一转,改成一片令人开心的景象,这两句是在描写自己的赋闲生活。

但是作者的心情并没有因为橘熟酒成而改变,尾联卒章显志,包含着无奈神伤。

本诗的颈联可以参考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分析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分析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分析《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

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

《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这组诗,前人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嗣奭《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

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可见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

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

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

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

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

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

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秋兴》陆游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秋兴》陆游

释运用
析效果
阐释 诗的尾联写景,手法应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诗人想象自己将 来在桐江上烟雨垂钓的景象,借此来表达自己隐逸的愿望。 尾联既照应题目“秋兴”,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答案整合] 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 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陆游
(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迮:狭窄。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思维流程】
步骤 明技巧

秋兴八首文学评论

秋兴八首文学评论

秋兴八首文学评论秋兴八首是宋代文学家梅尧臣创作的一组诗歌,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情感。

以下是对其中八首诗的文学评论:1.《秋思》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于人物的思念,形成了一种相互交织的意境,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感慨之情。

2.《九月十日书事》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秋天的变化,通过描写树叶的颜色和风的声音,传达了秋天寂静而独特的氛围。

诗中还融入了对于人生短暂和光阴易逝的思考,表达了对于时光的珍惜与思考。

3.《菊花》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菊花的美丽,并将其与一种承受苦难和绽放于秋天的智慧相联系。

诗人通过菊花的形象,表达了对于坚毅和永恒的追求,将菊花赋予了深层的内涵,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

4.《日暮》这首诗以描写日落的景象为切入点,烘托出秋天的寂静和凄美。

诗人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并通过景物的描绘与人物的思考,传达了一种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层思考和疑问。

5.《落叶论秋》诗人通过对落叶的描写,传达了秋天的凄美和变迁。

他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象征人生的无常和离别,通过落叶的形象,表达了对于变化和离散的深刻思考和疑问。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以描写一个人在秋夜的清凉与思考中的心境为主题。

诗人通过对于室外风景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烦躁与纷扰,与外界风景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于内心平静与安宁的追求和思考。

7.《山行》这首诗通过对山行的描绘,展示了外在景物与内心感受的互动。

诗人以高山与云雾相结合的景象,传达了对于自然之美和诗人与之相融合的渴望与追求。

通过景物的描绘与人物的表达,表达了一种对于山水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8.《鹿柴》这首诗以描写一个人在山林间放牧的情景为切入点,通过与山林的互动,传达了对于自然之美和宁静的追求。

诗人通过对鹿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宁静与简朴生活的思考和向往,给读者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思索之感。

以陆游《秋兴》为例谈古诗词鉴赏策略

以陆游《秋兴》为例谈古诗词鉴赏策略

以陆游《秋兴》为例谈古诗词鉴赏策略
龚丽丽
【期刊名称】《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教者只有精准把握考试动向、命题方向、考查能力要求才能有的放矢施教。

下面,笔者结合2017年江苏省高考古诗词鉴赏题陆游的《秋兴》,谈谈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和鉴赏策略指导的问题。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龚丽丽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 223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由“一叶知秋”说开去——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技巧与迁移训练
2.从时代背景入手鉴赏古诗词——提高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
3.品鉴古诗词韵味提升鉴赏能力
——浅谈中考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策略4.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例谈5.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例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秋兴原文_翻译及赏析

秋兴原文_翻译及赏析

秋兴原文_翻译及赏析
桐飞一叶海天秋,戎马江关客自愁。

五载干戈初定局,几人旗鼓又争侯。

须知国破家何在,岂有舟沉橹独浮。

旧事崖山殷鉴在,诸公努力救神州。

——现代·郁达夫《秋兴》
秋兴
桐飞一叶海天秋,戎马江关客自愁。

五载干戈初定局,几人旗鼓又争侯。

须知国破家何在,岂有舟沉橹独浮。

旧事崖山殷鉴在,诸公努力救神州。

何处肥源未共求,风来同冷汗同流。

天涯二老连三月,茅厕千锹谴百愁。

手散黄金成粪土,天将大任予曹刘。

笑他遗臭桓司马,不解红旗是上游。

——现代·聂绀弩《清厕同枚子之二》
清厕同枚子之二
何处肥源未共求,风来同冷汗同流。

天涯二老连三月,茅厕千锹谴百愁。

手散黄金成粪土,天将大任予曹刘。

笑他遗臭桓司马,不解红旗是上游。

往事成尘欲作堆,直堪墟墓认灵台。

旧游昔梦都陈迹,拉杂心中瘗葬来。

——当代·钱钟书《心》心
往事成尘欲作堆,直堪墟墓认灵台。

旧游昔梦都陈迹,拉杂心中瘗葬来。

辜负垂杨绾转蓬,又看飞絮扑帘栊。

春还不再逢油碧,天远应难寄泪红。

炼石镇魂终欲起,煎胶续梦亦成空。

依然院落溶溶月,怅绝星辰昨夜风。

——当代·钱钟书《代拟无题七首》
代拟无题七首
辜负垂杨绾转蓬,又看飞絮扑帘栊。

春还不再逢油碧,天远应难寄泪红。

炼石镇魂终欲起,煎胶续梦亦成空。

依然院落溶溶月,怅绝星辰昨夜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兴陆游赏析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秋兴(陆游)》鉴赏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释】1、萧萧:.指发白稀疏的样子。

苏轼《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华发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2、迮(zé):狭窄,这里指宋朝金瓯(指国家版图)破碎,也象征着朝廷言路狭窄,预示着作者仕途不顺。

3、遒:这里指迫近,尽。

《楚辞九辩》中有“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见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

)潘岳《秋兴赋》“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俯首而自省.”4、百战铁衣:唐代李白《从军行》有“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这里代指身经百战的将士。

5、画角:古代乐器名。

形如竹筒,外加彩绘,故称“画角”。

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

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

”五更画角”本指军中画角报晓声,这里象征军营或者战争。

6、桐江:即桐庐江。

在浙江桐庐县。

汉代严光曾隐居此地,在桐江垂钓。

7、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背景】这首诗写于1183年八月,早在此前,淳熙五年,也就是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宋孝宗的召见,后被任命,淳熙七年(1180年),江西水灾,陆游号令各郡开仓放粮,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

这首诗就是闲居山阴后所作。

【翻译】
头上几乎长满萧萧的白发,
回到故乡已整整三个秋天。

醉酒后登上高阁凭栏远眺,
大宋的天地变得越来越窄;
中年以后我常常疾病缠身,
时光飞逝眼看已步入晚年。

穿着铁甲衣历经沙场百战,
时刻空自想着要报效国家;
五更时从远处传来画角声,
内心生出无穷无尽的愁怨。

明天早上我要去桐江岸边,
选一株丹枫树系我的渔船。

【详析】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凭栏高阁之上,作者空怀满腔愤懑,只得借酒浇愁。

“乾坤迮”迮是狭窄,为什么作者觉得天地狭窄呢?结合南宋朝廷偏安于一隅的事实,“乾坤迮”一词,用其字面意思,指国土沦丧、山河破碎、金瓯残缺。

从深层次讲,这里的“迮”,不仅指有形的国土残破,更有深层含义。

此前,陆游多次被贬,反映了仕途蹭蹬,官场险恶。

正因赵汝愚等人的弹劾陷害,陆游在官场上屡遭排挤与打击。

此后陆游经过几度启用和罢免,陆游便开始了基本上闲居的在野生活。

所以,这时的陆游不免感叹,天地之大,竟不容他施展才华。

“迮”难道是写天地的狭窄么?不是,陆游曾在二十年中遭到多次贬谪,“乾坤”这里也象征着朝廷或者官场。

一个“迮”字透入出了仕途的险恶,以及朝廷的腐败,引起了作者的无奈与感伤。

病入中年日月遒,写《秋兴》这首诗时的陆游已经59岁,由于作者年老多病,接近晚年,在诗歌中也流露出人生易老,岁月将尽的无限伤心。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遒”作“迫近,尽”、“完了”讲较妥。


如,潘岳《秋兴赋》“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俯首而自省.”(见《昭明文选》卷十三)中“遒尽”也是接近终了的意思。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陆游曾有诗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他渴望通过参军,身经百战,建立显赫功勋,或是在军营草拟军事文件,从而实现施展生平抱负,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可是,据《陆游年谱》记载,乾道六年(1170年),46岁的陆游曾写诗给梁克家,志在从军,希望一雪国耻,结果未成。

乾道八年(1172年)三月,陆游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帐下做过幕僚,十月,王炎召还,幕僚遣散。

所以陆游一生都没有带兵打仗的机会。

而且,需要说明的是,陆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均非武将出身。

所以,“百战铁衣”不可能指陆游,而另有所指。

其实,这一句中的“百战铁衣”用唐代李白《从军行》中“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的典故,这里代指身经百战的将士,“五更画角”用杜甫《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的典故,陆游诗中的“五更画角”指军营报晓声,这里代指军营或者战争。

窃以为,作者当时退居山阴,身经百战的将士,以及五更时分,军中吹奏的画角,这些或许是作者梦中或是想象的情景,这里既点明了山河破碎,战争不息的现状,也是作者在诗中表达出朝廷听信奸佞,不能广开言路而导致仕途蹭蹬的事实。

需要说明的是,诗中的“桐江”表面意思是说浙江的桐庐江,实际上另有一番深层含义。

据范晔《后汉书》记载,东汉的严光,字子陵,是光武帝刘秀的好友,他不肯入仕,(笔者按:入仕是步入仕途,就是做官。

而部分参考答案中给的是严光“不肯致仕”,实际上是有瑕疵的,“致仕”也称“休致”,是官员辞职归家,也就相当于今天所说的退休。

古代七十致仕,“不肯致仕”难道是不肯退休?显然欠妥。

)而垂钓于桐庐江畔,过起了隐居山林的生活。

所以,“桐江”或者“桐江钓叟”就成了古代诗文中表达淡泊名利、辞官归隐意思的典故,如唐代汪遵有七言绝句《桐江》,其中有一句“严陵何事轻轩冕,独向桐江钓月明。

”(见于《全唐诗》卷602)。

元代景启元双调《殿前欢》中也有名句“好觑桐江钓叟,万古名传。

”或许,辞
官归隐是古代仕途坎坷的知识分子们最好的选择。

“且占丹枫”是姑且占据着满眼霜枫,多少透露出退居山阴的无奈。

陆游一生屡遭贬谪,无奈之下,做一个像严子陵、陶渊明一样的隐士,寻求超脱尘世的物外之趣。

总而言之,陆游《秋兴》这首诗,风格沉郁顿挫,近于杜诗,此外,作者爱国热忱于此可窥一斑。

所以,陆游的好友刘应时曾说“放翁前身少陵老”,“平生一饭不忘君”(《读陆放翁剑南集》)。

陆游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与老杜相近。

诗中情景虚实相生,结构对仗工整,可以说,这是陆游七律诗中的翘楚。

——杨军
【江苏习题答案】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1.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