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论文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河南北宋壁画墓析论
内容提要北宋壁画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它不仅对研究宋代的社会生活、经济状况、丧葬习俗等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当时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也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资料。
本文立足河南,依据北宋壁画墓目前的发现和发掘资料,对北宋壁画墓作一区域梳理探讨。
文章在回顾宋以前壁画墓的发现与研究基础上,对北宋壁画墓的发现与研究现状作了概述,然后将河南发现的近30座壁画墓作了分型、分期系统梳理。
依据墓室形制不同分为方形、圆形和多边形壁画墓;在分型基础上,又综合考虑墓室结构、建筑彩画、壁画题材内容、随葬品等的变化,将其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又分初始和发展两个阶段,后期分兴盛和转型两个阶段,即两期四段,并对每期每段的特征作以论述。
接着对壁画墓的形成的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作了初步探讨。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又对宋壁画墓的艺术成就作了分析探讨。
其艺术成就具体体现在绘画和建筑两个方面,绘画种类齐全、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布局合理、构思巧妙、技法多变,建筑技巧高超、装饰华丽,宋人依据他们的理解将壁画与建筑巧妙配置,将两种艺术融为一体,反映了特殊的丧葬图式和理念,形成了宋代独特的丧葬文化,影响深远。
文章的最后对宋壁画墓的价值又作以重审;探讨了新安石寺李村壁画墓的铭刻对补充画史的重要意义;据随葬品等情况,对墓主普遍身份作了初步认定。
ABSTRACTThefrescotombofNorthenSong(北宋)isoneofimportantarchaeoIogicaIharvestsincetheestabIishmentofnewOhinaItnotonIYhasgreatsjgnificanoeinstudyingSOC;aItiVeS.economicconditionandfuneraIcustomofNorthenSong,butaIsoprovidesnewimportantinformationstatisticstothestudyofarchitectureandpaintingartsatthattime.BasedonHenanprovinee.theartioIemakesaregionaIformoIassificationanddjSCUSSionofthefrescotombsofNorthenSongaccordingtothestatisticsofthosethatwerefoundorexcavateduptonow.BasedontheroyiewofpreyiOUSdi8coverie8andstudyoffrescotomb.thearticIesummarizestheourrentsituationofthatofNorthenSong’sfrescotombs.andthensystematicaI1YcIassifiesabout30frescotombsdiscoveredinHenanbytimeandform.Accordingtovarietiesofchambers’formthetombscanbe01assifiedintosquare.oirouIarandmany—sidedonesBasedonformcIaSSification,moreover,comprehensiMeIYconsideringthestructureoftombchamber,thecoJourfuIpaintingsofarchitecture.thecontentoffrescoandthevarietiesofgravegoods.theartioledividesthemintoprophaseandanaphase.TheprophasecanbefurtherdividedintooriginaIphaseanddeveIopmentphaseandtheanaphasecanbefurtherdividedintotwophasesofprosperityandtransformationandso,therearetwobigphasesandfoursmaIIphases.ThearticIeexpIiGatesthebasiecharacteristicsofeachphasesandafterthat,referringtotheoriginaIthoughtandSOCiaIbackgroundinwhichthefrescotombappeared.thearticIemakesanintroductorYdiSCUSSion.Basedonandbesidesabove—meritionedwork.theartiGIemakesananaIysisanddiSCUSSionabouttheartachievementsofthefrescotomb.Theartachievementscanbeembediedontwoaspectsofpaintingandarchitecture.Ofpainting.thekindsarecompJere.themateriaIisvariOUS.thecontentsarePIentifuI,thearrangementisrationaI.thedesigningisc【ever.themethodsarediversified.thearchitecturalskiItisadvanced.thedecorationismagnificentandoutoftheirownunderstanding,thehostofthetombarrangedthearchitectureandfrescoski1fu¨Yandcombinedthetwoartstoreflectspecia1modeandthoughtoffuneraIandinstitutedthespeciaIfuneraIcuItureofNorthenSongthathadaIonganddeepinfIuence.AtIast.theartioIereviewsthevaIueofNorthenSong’sfrescotombanddiscussestheimportantsignificaneeofthefrescotombinLiViIIage.ShisiTown,XinanCounty(新安石寺李村)forIt’sengrav;ngthatsuppIementsthepainthistory.Inaddition.accordingtogravegoods,etc.TheauthormakesapreIiminaryidentityrecognitionofthehostofthesetombsdamdoc为您倾心整理(小店)(QQ@2218108823)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唐壁画墓的大量发现,引起了越束越多考古、历史、宗教、美术等不同学科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任务,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考古学与博物馆学领域的相关问题,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将就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过程进行探讨。
首先,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选择一个特定时期、地域或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相关领域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例如,可以研究一个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或者研究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
其次,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考古遗址或博物馆展览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这些具体案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理论和实践。
其次,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历史、人类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此,在进行研究时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实物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同时,研究者还应该善于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例如数字化技术、遥感技术等,来辅助研究和分析。
总之,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对于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成功完成非常重要。
最后,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要求。
首先,研究者需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查阅和资料搜集,以获取足够的研究素材和理论依据。
其次,需要制定论文的结构和大纲,明确每个章节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随后,研究者应该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和讨论,以支持自己的研究观点和结论。
最后,需要进行全面的论文修改和润色,确保论文的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并且符合学术规范。
综上所述,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应该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论文写作。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希望本文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浅析苏州博物馆
论文:浅析苏州博物馆摘要: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周边的环境关系,虽然采用的是现代的建筑材料,但是从形式符号上沿袭苏州民居粉墙黛瓦的基本元素,由此来统一与临近建筑空间之间的组合关系.由于中国的民居以低层建筑居多,因此"不高、不大‘不突出”是贝聿铭在确定苏州不无关总体规划时提出来的大体方向。
这样使新馆从色彩、高度’体量及风格上都能温和地融入到保存完好的传统风貌中。
关键词:贝聿铭、苏州博物馆、粉墙黛瓦、形式、融合、几何。
在苏州的实习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苏州博物馆,现在就我眼中的苏州博物馆谈一谈。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
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
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者是贝聿铭,他是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等等。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先生的得意之作。
新馆在交通流线设计上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流线设计。
新馆分成中部,西部和东部三大体块,并以中部为中轴线。
中轴线上自南至北依次布置有主出入口,庭院,中央大堂及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临时站区,贵宾接待,图书馆稽查室等。
3个体块以中央大堂为放射区,以西部和东部进行围合,基本布局呈放射式。
新馆西部南面的几个展区也有放射式的特征。
而就其最具特色的西部北面的主展区而言,更具串联+通道式的交通流线组合形式的特征。
文博方面的论文范文
文博方面的论文范文作为一门学科,博物馆学具有着特定的理论体系.博物馆学与博物馆一样,都是西方近代社会的产物,中国从19世纪中叶开始接触和认识博物馆,至20世纪初创建博物馆,在西方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影响下逐渐展开了博物馆研究,20世纪30年始了有意识的学科构建,并在80年代初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理论体系这一发展目标.目前的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已基本完备且具有着丰富的内容,对此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加强中国博物馆学界对自身理论体系的认识和了解,也会为今后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体系的纵向发展、横向结构及发展趋势,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全面梳理和总结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对中国博物馆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与内容进行整理和阐述,最后对影响中国博物馆学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归纳和分析.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研究现状及意义进行分析,阐述了本课题所具有的理论与现实双重意义;然后指出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既要立足于中国的博物馆学自身发展,又不可将它与世界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割裂开来,二者之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关系;最后对博物馆学的定义及其理论体系范畴内的几个关键性理论问题给予了必要的解明.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实质问题,本文的观点是不应把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作为一个特定的专有名词来理解,它表明的只是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在中国的存在状况,这是一个博物馆学本土化的过程,当代的中国博物馆学界以中国国情和民族独立性为出发点,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博物馆学的奋斗目标,对此应作出一分为二的理性认识.第二章阐述了世界博物馆学的发源及研究历程,包括三方面内容:博物馆学的发源及理论拓展、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种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全球化下的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学的发源,离不开博物馆的诞生,其理论体系是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而逐步深入的,博物馆学从17世纪发源后,研究内容从藏品理论逐渐向博物馆功能特别是公众教育等方向扩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在传统的博物馆理论体系之外,前苏联、中国和东欧国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馆学新体系.而当今的博物馆学研究已进入全球化阶段,主要体现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创立及活动、新博物馆学运动和生态博物馆的出现、目前学界对博物馆学全球化的研究等三个方面.从中可看出,一方面各国的博物馆学家竭力研究博物馆学的学科理论,把统一、规范的学术用语和概念命题作为共同目标,另一方面又在不断探索适合于本国博物馆实践的的理论与方法,而中国目前的博物馆学发展方向就是这一文化背景的体现.第三章是对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博物馆学初立阶段的探讨.中国在19世纪后期开始介绍和宣传博物馆并阐释博物馆有关理论,中国的博物馆学研究可划分作三个阶段,即:西方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影响下的博物馆学初立阶段、苏联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影响下的博物馆学变革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理论体系自立阶段(改革开放之后).这三个阶段最显著不同表现在博物馆学理论的形成背景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这三个阶段在内容上虽各有侧重,但各个阶段还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共同奠定了当今中国博物馆学的基本体系与内容.从中国博物馆学的发源来看,张謇不仅在1905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自己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而且他对博物馆实践的理论阐释也为中国的博物馆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最早对博物馆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人.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博物馆学初步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博物馆学专著相继出版,博物馆学人才培育展开,并开始了中国博物馆学科的初步构建与相关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博物馆学的特点:一是理论基础在中国博物馆实践制约下比较薄弱;二是努力与以西方为代表的世界博物馆学理论体系接轨.第四章是苏联模式影响下的中国博物馆学变革阶段,主要探讨了苏联博物馆学理论体系模式的引进、中国博物馆学的体系变革、中国博物馆学在变革阶段的特点等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博物馆学理论体系,中国脱离西方博物馆学影响,积极主动引入苏联博物馆学理论体系模式,1957年出版的《苏联博物馆学基础》是苏联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最高成果,对当时的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具有相当大影响.中国博物馆学体系发生了变革,对博物馆学基础理论重新进行阐释,并以博物馆学应用理论中陈列学理论最具变革的代表性,同时建立了与博物馆学理论相适应的中国博物馆新模式.这一阶段中国的博物馆学时代印记非常明显,在理论发展上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向苏联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转变受到自身实践的局限;二是统一的博物馆行政指导方针弱化了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目标.第五章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博物馆学的自立与发展阶段,从中国博物馆学研究的全面促进、博物馆学研究的学术成果、博物馆学理论的逐步体系化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这一时期的中国博物馆学通过中国博物馆学会的作用、国家文物局的组织与引导、与国外博物馆学开展积极交流活动以及对博物馆学研究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努力,全面促进了博物馆学的迅速发展.对这一阶段的博物馆学研究成果,可由博物馆学著述和博物馆学有关期刊两方面来分析.通过对《中国博物馆学概论》、《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等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的梳理,也揭示了这一阶段博物馆学理论的逐步体系化过程.第六章是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与内容.首先分别介绍了国外和国内在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结构上的不同观点;之后进一步从西方博物馆学角度将目前中国博物馆学的基本内容按照普通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专门博物馆学这一体系结构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普通博物馆学主要探讨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社会功能和特点,以及博物馆与政治、经济和文化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又分为博物馆学的基础理论和博物馆的基本理论两大部分.应用博物馆学是指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陈列展览的设计、组织;对观众的服务、教育;博物馆组织机构、工作人员的运作等等,并分别发展为藏品管理学、陈列学、博物馆教育学、博物馆管理学、博物馆建筑学等.专门博物馆学是指把一般博物馆学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应用于某些专门博物馆领域的学科,包括有民族博物馆学、遗址博物馆学、私立博物馆学、社区博物馆学、数字博物馆学,还有早已探讨的纪念馆学、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学、县级博物馆学,以及新兴的城市博物馆学、高校博物馆学等等.第七章是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发展趋势的探讨,内容可划分为中国博物馆学百年发展轨迹分析、影响中国博物馆学发展的内外因素及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发展趋势分析等三个部分.影响博物馆学发展的内在因素主要体现在博物馆学自身学科特点上;外在因素则体现在国内社会环境、国内学术环境、与国外博物馆学的交流三个方面.从目前阶段看来,对于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发展有利的因素越来越多,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正在逐渐完善,内容也更加丰富.从上述分析来看,从传统博物馆学向现代博物馆学的转化、创立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科体系必将成为今后中国博物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第八章是结语.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中国的博物馆学理论体系产生了三点认识:从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三个发展阶段看来,中国博物馆学尚未达到与以西方博物馆学为代表的世界博物馆学完全接轨程度;从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结构与内容来看,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呈现不均衡态势,专门博物馆学领域不断扩大,应用博物馆学发展迅速,而普通博物馆学发展则相对薄弱;在从传统博物馆学向现代博物馆学转化过程中,受自身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结构与内容都必然发生变化,致力于与国际接轨并具自身特色的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正越来越成熟.最后笔者对当前如何加强博物馆学研究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第二篇博物馆学论文样文:艺术与博物馆西方博物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庙和亚利山大城的博物馆,文艺复兴晚期开始,建立私人成为贵族和学者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们了包括艺术品在内的各种珍稀物,成为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私人除了供藏家个人欣赏外,逐渐向部分特权阶层和学者、艺术家、学生等开放,而法国大革命后的卢浮宫艺术展则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公共艺术博物馆出现.19和20世纪被誉为是博物馆时代,大批公共艺术博物馆此时陆续在世界范围内建成.正是由于博物馆文化现象的逐渐成熟,许多不同领域的学者都将目光投向了博物馆,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和个人兴趣出发对博物馆进行多维度的思考.真正对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所思考的问题除了博物馆实践外,主要集中在和博物馆史研究,另外也形成了博物馆学和博物馆志的概念.认为对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属于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而博物馆志则是对博物馆实践的思考,这属于博物馆学的早期阶段.到了上世纪晚期,随着学术环境的变化,对博物馆的研究思路有了大转变,主要体现在新博物馆学的出现以及对博物馆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使博物馆学成了多学科、跨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当然其中最重要、贡献最大的还在于围绕艺术博物馆,由艺术史家和相关领域学者作出的研究成果.除了传统的艺术博物馆史、艺术品史研究外,他们还站在现代学术立场上,对在博物馆中日益重要的艺术展览、博物馆作为艺术机构等问题进行了批评研究,对博物馆与艺术品之间的关系这一古老而持久的问题不断进行反思.当艺术品被转移入藏博物馆后,引发了很多人的质疑:这种对艺术品的处理方式是否合适艺术品在博物馆内的展览方式是否能使艺术品复活有些学者认为博物馆扼杀了艺术品,如果这样,那么艺术博物馆的目的何在它的展览和是为了向观众呈现艺术品的特质,还是有其它目的在博物馆一味宣称的教育这一目标之后,是否还有其它意图博物馆馆与艺术史的关系如何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不同时期的学者都发表过各自的看法.本文正是在艺术与博物馆、博物馆与艺术史之间的关系中,展开了对英美艺术博物馆学的研究之路.第三篇博物馆学论文范文模板:博物馆学理论和原则的研究我1992年在斯里兰卡(Jayewardenepura大学)获得了考古学学士学位.我学士论文的主题是“斯里兰卡古代建筑的研究”.2003年,我在斯里兰卡考古学研究所得到了博物馆学的硕士学位.我硕士论文主题是“博物馆存储的理论与技术”.2005年,有幸来到中国攻读博士学位.我选择了中国,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进行我的博士研究.我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博物馆学理论和原则的研究”本论文讨论博物馆学理论和原则的研究.在上个世纪初,博物馆学是考古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后来在过去三四十年开发展成一门单独的学科.因此,许多博物馆学专家写了很多相关博物馆学各种主题的书.因而,在现代世界博物馆学发展成一个单独的学科.博物馆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增,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学迅速发展.博物馆在现代世界中不仅是个展示物体画廊的中心,它们也成为研究和教育中心,为提供学者的宝贵资料.因此,在现代世界博物馆学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但是,博物馆学和考古学有牢不可破的密切关系.。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九一八纪念馆、辽宁省博物馆)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漫步历史与文化的长廊八月未央,盛夏骊歌,在这迎秋送夏的时节里,我有幸跟随着集体的队伍,在杨老师和从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辽宁省省府沈阳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清楚的记得,从8月10日开始,当我带着几分忐忑、几分期许来到这钟灵毓秀的沈阳城时,恍然发现在沈阳进行时间活动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在这里,有一线的教师队伍为我们言传身教、引航指路;在这里,有完备的仪器设施供我们丰富学识、思考实验;在这里,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我们静心研讨、交流灵感;在这里,有多样的展示平台给我们锻炼自我、丰富生活。
而杨老师和从老师为我们精心设计的暑期实践活动,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开拓实验、擦出智慧火花的宝贵机会。
沈阳印象伴随一缕清晨的阳光,我们13、21两个班级的同学一同踏上了包车,开始了暑期实践之旅。
沿途风景怡人,没有了行旅的压力,我们都有了充足的时光,坐在车厢中,静静欣赏沿途街景。
沈阳,作为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无疑用它的优雅和厚重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印象。
沈阳号称“东方鲁尔”,同时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美誉,市内政治、军事、金融、外交机构林立。
从公元前229年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近2300年,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虽不及六朝古都以及北京城,但依旧拥有者别样的历史文化情怀。
尤其是近代史中,在跨越世纪的岁月沧桑中,无论是刀光剑影、风雨如晦的日子,还是慷慨激昂、激情燃烧的岁月,沈阳,都是那般坚强的伫立在东北的中心,成为了中国的一道精神城墙。
新中国建立后,沈阳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可以预计的是,面对全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机遇,沈阳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工业基础及科技实力,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之一。
一路街景,十分静美怡人,从南到北,在一个小时内,看到最多的、最气派的大楼是学校和商贸大厦,沈阳的繁华体现在一个大字上,市区范围之大,明显只有京沪这样的城市才能与之比肩。
初中议论文作文:宁夏博物馆
宁夏博物馆
六月一号又快到了。
今年的六一,是我们退出少先队员的日子,要举行一个对我们意义很重大的仪式。
今天一大早,我们先到学校集合,然后步行到宁夏博物馆。
到了博物馆,我们先举行了少先队员退队仪式,接着参观了博物馆。
宁夏博物馆内的文物基本有“宁夏历史文物”、“西夏文物”、“宁夏革命文物” 和“回族民俗文物”。
陈列了历代的青铜器、玉器陶瓷器、铁器、金银器、木竹器、碑刻、砖雕、货币等珍贵文物。
进了博物馆的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博物馆的平面图。
博物馆一共有三层。
第一层介绍了我们多彩的宁夏,共有两个展厅,分别介绍了宁夏的五宝和贺兰山岩画,其中贺兰山岩画介绍得最细,足足用了一个展厅。
古人把他们的生活场景刻到了贺兰山的石头上面,所以叫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吐蕃、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
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这让我了解到贺
兰山非常多的知识。
今天参观了这些古代的文物,既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又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多的古代文化而感到骄傲!。
文物欣赏论文
文物欣赏论文文物欣赏论文在学期我们学习了文物欣赏课,学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对中国陶瓷、玉器的文化具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文物的喜爱。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便立志要做一名考古学家,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各种精美文物的挚爱。
之后我也看过一些关于文物的书籍,并且坚持着自己对中华文物的热爱。
在大学,学校开设了鉴赏类选修课,所以我没有丝毫的犹豫便选择了文物欣赏。
在这短暂却内容丰富精美的学习时间里,我学到了不少以前不了解的关于文物的知识,大大的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陶瓷、玉器、青铜器等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而显著的意义。
这些器物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我们都知道“中国”这个词用英语说是“China”,而陶瓷在英语中也用“china”来表示,所以我想在很多年前,在西方国家的眼里,陶瓷就是中国的代名词。
陶瓷堪称中华文化之粹,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结晶,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中国陶瓷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各代不同的艺术风格、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技术特点。
它的诞生为中华文明的辉煌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陶器,其起源甚至还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甚至更远古的年代。
宋代是我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造瓷技术有很大进步。
瓷器的装饰,纹路,原料,配方等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产品的品质之精,造型之多样,彩釉之丰富,是前些朝代无可比拟的。
更出现了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为名的宋代五大名窑。
这些都是古代有名的陶瓷,我个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业应该有新的发展。
在审美观念方面,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也存在着的一定的差异,因而现代制作的陶瓷需要是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的需求,是现代艺术的产物,它符合现代人地审美需求。
相应的,现代陶艺便要求制作者们要可能地去不拘一格地发掘和发挥陶瓷的形式美与内在美。
文物与博物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文物与博物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物与博物馆学领域内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现代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与传承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本文回顾了文物与博物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博物馆从传统功能向现代发展的转变。
接着,本文分析了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关键问题,并探讨了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最后,本文探讨了博物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增强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感。
1.引言文物与博物馆学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文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文物与博物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2.1 文物研究的背景文物作为人类文明的见证者,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
对文物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为后代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
2.2 博物馆学的意义博物馆作为文物的重要托管机构和展示场所,具有教育、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多重功能。
博物馆的发展和创新,有助于推动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的工作。
3.博物馆的发展与转变3.1 传统博物馆的功能与困境传统博物馆主要以收藏、展示和研究为主要职能,面临着陈旧的展览模式、参观体验不足等问题,亟待创新和改革。
3.2 现代博物馆的转变与创新现代博物馆更加注重观众参与、社会互动和多元展示方式。
通过利用新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使博物馆展览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性。
4.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关键问题4.1 文物保护的目标与原则文物保护旨在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利用,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如真实性、可持续性和公众参与原则等。
4.2 文物修复的挑战与方法文物修复是文物保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解决复杂的材料和技术问题。
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传统技艺,进行文物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5.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5.1 数字化文物的意义与方法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地记录、保护和传播文物,有助于提高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效率和质量。
关于博物馆的几点认识
论文关键词:文化与存在辉煌与历史现实与生存艺术和表现灵活与拓展论文摘要:从博物馆的历史、类别和现状入手,结合我国当前的博物馆建设与展示设计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供大家商榷。
寄语: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
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
——罗丹。
回溯: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
在 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注意寻找保存珍品奇物。
在古代希腊,也有这样的专为收藏宝物的机构,它是一种专门保存版画、珠宝、王室的旗帜和权杖以及其它珍贵饰物的收藏机构。
这种宝物库在欧洲其它的国家也有发现。
随着收藏内容的扩大,原来一些宝物库逐渐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拉丁文FllHfi~Llln。
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
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在不同的地域,宝库和博物馆两种不同名称同时存在了很长的时间。
一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时代的转移和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改了名称并扩大了规模的博物馆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宝物库,终于成为今天流行的为广大群众开放的博物馆。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 17世纪末 l8世纪初才出现的,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是个兴趣广泛的收藏家。
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维持其整体性、不可分散”,他决定把自己将近 8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
王室由此决定成立一座国家博物馆。
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在中国:“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
到了 19世纪的后半叶,我国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博物”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
当代大学博物馆困境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博物馆的困境历经百年沧桑,大学博物馆在现代大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以往相比已经有了极大地改变,其科研与教学价值正逐渐被削弱。
大学博物馆曾是一个研究所,是学习者和研究者们研究和交流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专门家,也包括了对相关专业知识有兴趣的非专业公众。
但随着大学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过去以博物馆为中心的科研活动,重心逐渐转往其它各种专业研究机构。
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发展,令大学博物馆在功能上已无法满足当今许多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的需要,对于专业研究已过时,对于专业教育而言也早已显得落后,最多只能作为基础教育的辅助内容。
当大学博物馆在高校的科研与教育中日益被边缘化,为了求得生存空间,提倡大学博物馆向社会公共文化领域拓展,通过增加观众人数带动发展的声音日渐高涨:努力与旅游结合,经营文物商店,更广泛的参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大型活动,扩大社会影响,更关注广大社会公众的审美趣味和知识需求,面向大众进行“通俗科普”等等。
“走出围墙”、“迈出深闺”、“向社会敞开怀抱”成为目前对我国大学博物馆最强烈的呼吁。
当代博物馆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和广泛,博物馆力求多层面、多方位的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事务,不再仅仅是文物和知识的储藏库,努力成为一股推动社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为广大民众的“朋友”,为大家提供积极安全的休闲活动。
这是在新博物馆学思想的推动下,未来公共博物馆的发展大趋势。
作为博物馆大家庭一员的大学博物馆会受到这种认识的影响本也无可厚非,但是若忽视了自身的工作特点,过分强调“附加功能”,一味笼统的以社会公共博物馆的发展理念来规划其未来的方向,不仅缺乏实践意义上的价值,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公众和高校对大学博物馆存在必要性的质疑。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市场经济改革”的观念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在博物馆事业中“以文养文”的政策和“两个效益”观点都显然与此有关。
面向社会的发展模式成为大学博物馆人关注的热点,可能主要也在于各种强调高校博物馆要面向社会进行“突围”的论述中,都包含着将大学博物馆的支持体系(主要是经费支持)由单一的所属高校拨款转变为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提高经济效益,打开更多经费来源渠道的思想。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
里山MI.M5”5、韩山东汉募”’、米山汉墓”3、小山子汉篡”‘、铜山县凤凰山MI-M3…、琵琶山M2”1、风凰山庄十坑竖穴木椁墓4座、铁刹山汉墓群“’,贾汪区的大路汉募群”1、芦山汉摹群”。
、铜山县的吕粱汉墓群””、翟山凤凰山汉墓群”“、雎宁县的半戈山汉墓群““、邳州市的乍夫山汉墓群…1、新沂市乱墩汉纂群””等,综合前文所述的一些汉墓群,徐州地区目前已知的汉摹群约有56处(图一:3。
附表一)。
一些墓群发现汉摹数量众多,其中如铜山县翟山风凰山发现汉摹近20座,官庄汉募群约有50座。
大路汉墓则更多.有202座。
墓群的时代不一,铜山县张集风凰山汉墓群为西汉初,铁刹山汉墓群为西汉早、中期,大路汉墓群为西汉中晚期至东汉,车夫山汉墓群则为东汉晚期。
图一一3:徐州汉代墓葬群统计柱状表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徐州汉墓已经有相当数量,据李银德先生1990年统计,约有300座“”,1990年之后,徐州汉摹的发现数量更多,特别是一些墓葬群的发掘,使徐州汉墓的发现数营大大增加。
笔者粗略地统计一下,1990年至2006年徐州地区调查和发掘的汉墓数量约有1000多座,加之一些墓群的墓葬数量.总计来说,徐州地区目前己发现发掘汉墓将近2000座左右””(图一.2)。
综合来看,西汉墓多位于山上(含山顶、山坡),而其中两汉早期等级较高的墓葬偏多,西汉中晚期次之:东汉幕多位于山坡或平坦的耕地内,东汉晚期多,早期偏少。
其分布情况是,徐州市及铜山县数量最多,特别是这两地的西汉墓要远远多【I】M1资料见: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九里山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12期:1063—1068;舵资料见: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九里山二号汉墓,,‘考古)2004年9期:45-50;船一蝣笔者于1998年发掘。
(2]徐州博物馆:‘徐州市韩山东’及墓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9期:74-82.[3]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米山汉簋》,‘考古》1996年4期:36-“。
辽宁博物馆论文
从参观辽宁博物馆验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一)、参观时间:2012年11月11日地点:辽宁省博物馆通过对辽宁省博物馆的参观,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了解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学习中发展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参观介绍:辽宁省博物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6号。
馆址原是奉系军伐汤玉麟之子汤佐荣的住宅。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辟为伪“国立博物馆”。
1939年改为伪“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
日本投降后,1946年改称为“国立沈阳博物馆”。
1948年沈阳解放后,对该馆进行整修,于1949年7月7日正式开馆,称“东北博物馆”,至1959年开始改称为“辽宁省博物馆”。
1992年增建新馆。
新馆主体建筑为三层大楼,以“中国历史陈列”为基本内容,也经常举办各类展览。
该博物馆藏文物相当丰富,包括书画、丝绣、铜器、陶瓷、考古资料、古地图、货币、碑志等18大类。
其中珍品颇多,有《草书四贴》(唐张旭)、《草书千字文》(宋徽宗)等传世之作;还有绘画如唐周《簪花仕女图》、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宋李成《藏林远岫图》等稀世珍品;丝绣方面的,有五代梁贞明二年织成的《金刚经》、元代织成的《仪凤图》、宋代缂丝《紫鸾鹊谱》、米克柔缂丝《山茶图》、明代缂丝《仇英水阁鸣禽图》和刺绣《瑶台跨鹤图》(宋绣)、明顾氏七襄楼《发绣人物》等。
馆内的中国历史陈列,主要以考古发掘出土品和传世工艺美术品组成。
通过这些文物和辅助资料,使人们在了解中国历史概貌的同时,也可看出辽宁地方历史的特点。
在展出的辽宁地方出土文物中,有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短剑,还有汉、匈奴、鲜卑、契丹等民族墓葬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是研究辽宁历史的重要资源。
(二)、辽宁博物馆今时昔日的变化,体现了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文化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
文物与博物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物与博物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我是XXX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研究生xxx。
现在,我非常荣幸地向各位老师汇报我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次研究的题目是《文物与博物馆学》。
1. 研究背景文物与博物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文化保护和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传统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文物与博物馆学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文物与博物馆学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发展方向。
2. 研究目的(1)探讨文物与博物馆学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以及其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当前文物与博物馆学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3)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文物与博物馆学的发展。
3. 研究内容和方法(1)文物与博物馆学的理论研究:整理文物与博物馆学相关的经典著作和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2)文物与博物馆学的实践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和访谈等方法,对国内外博物馆的管理模式和展示策略进行调研,并寻找最佳实践案例。
(3)解决方案的提出: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探索解决当前文物与博物馆学领域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 预期研究结果与意义(1)预期研究结果:通过对文物与博物馆学的深入研究,将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导,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推动文物与博物馆学的发展,促进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提高我国博物馆的管理水平,提升展示效果和服务质量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5. 论文计划及进度安排(1)论文结构:本研究将分为引言、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证研究、解决方案、结论等部分。
(2)进度安排:在引言部分,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并简要介绍研究的框架和思路。
在文献综述中,对文物与博物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理论分析部分将对文物与博物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多感知博物馆:基于触摸、声音、嗅味、空间与记忆的跨学科视野》
《多感知博物馆:基于触摸、声音、嗅味、空间与记忆的跨学科视野》作者:王思怡来源:《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8年第06期《多感知博物馆:基于触摸、声音、嗅味、空间与记忆的跨学科视野》是一本最新引进的学术论文集,以跨学科的视角观察当代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探讨了尚未得到系统运用的新领域——多感知研究,如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本体感觉在博物馆中的利用情况,以及它们对观众参观认知与思维导向的影响效果。
本书从“触摸展品”到“博物馆气味角”,探究了五种感官如何参与到参观体验中,同时结合博物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建筑学等不同学科的方法来探索感官互动如何影响观众对于展品和展览的理解,并特别讨论了博物馆如何为感官残障者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和多感知的服务。
作为“博物馆学认知与传播丛书”的一辑,本书在提供丰富信息的同时,还有效整合了实验数据、教育理论和案例分析,并重点关注其应用于博物馆的实际价值。
本书从人类的五感出发,分为五个章节:(1)博物馆与触摸。
本章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伦敦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的触觉工作坊和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Prado Museum)的“触摸普拉多”展览为例,主要介绍了博物馆触觉项目设计、装置研究及相应的科学依据,阐释了一种特有的真实感、亲近感与信赖感的近距离感觉。
(2)博物馆与声音。
本章提出声音在博物馆中主要以音乐、音效、口述资料等形式出现,或作为背景来烘托气氛,增强观众身临其境的“亲历感”;或蕴含特定的时代信息,帮助观众唤起记忆。
(3)博物馆与嗅味。
本章明确指出气味元素作为有力的记忆回溯“引擎”能引起强烈的情绪,微妙地改变了人的心情,对其合理的使用可以让博物馆增色不少。
(4)博物馆与“身体地图”。
本章点明了本体感觉是博物馆中经常被忽略的重要角色。
博物馆与正式学习场所不同,它是一个需要观众在走动中学习的三维空间。
自然与生命——上海自然博物馆
自然与生命——上海自然博物馆-科学论文自然与生命——上海自然博物馆文/ 图江泓上海市的静安雕塑公园内有一座外形奇特的大型建筑,这座建筑从上往下看像一个巨大的绿色鹦鹉螺,这就是著名的上海自然博物馆。
据介绍,采用这种设计是因为鹦鹉螺这一简单而又经典的生物形式在地球上已持续存在了几百万年,寓意着博物馆“管理自然遗产、守护地球家园”的神圣使命。
从正面看,博物馆的地面和外墙面由多方向的石头图案组成,使人联想到地球的地质构造层。
岛状植物组群起伏地分散其间,非常壮观。
这座博物馆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内容丰富的展品和别出心裁的陈列呈现了地球生命的宏大历史,让游览者完全沉浸在自然的伟大和奇妙之中。
其中让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一条生命长河”和“两大特色展厅”了。
一条生命长河走进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大厅,你马上就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在盘旋向下的通道两旁是各种各样的动物标本,它们组成了一条奔流向前的“生命长河”,展现了生命的奇妙与多样。
在左手边,你将看到各种各样的鸟类和我们人类的亲戚灵长类动物。
右手边则主要是包括蛇、蜥蜴、海龟在内的爬行动物。
顺着道路来到下面一层,周围出现了各种鹿、大型猫科动物和熊等,这些动物都是以家族为单位陈列在一起的,看上去栩栩如生。
在观看周围精致的动物标本时不要忘记抬起头哦,否则你会错过挂在天花板上的巨大动物模型,其中有蛇颈龙、大王乌贼、巨型水母及各种大鲨鱼。
看到这些庞大的生物,你会感到我们人类真的很渺小。
两大特色展厅生存智慧展厅上海自然博物馆中有一个名为“生存智慧”的展厅,在这里你将见识到动植物为了生存会用到怎样特殊的办法。
为了捕获猎物,兰花螳螂身上的颜色会变得与漂亮的兰花一样,让它的猎物分辨不出哪是兰花,哪是螳螂;为了迷惑小鱼,黑鹭会将翅膀张开围成一圈,小鱼以为那是一片能够遮阳的莲叶就游了过来;为了躲避危险,穿山甲会将自己的身体蜷成一团,只将坚硬的鳞片露在外面,让捕食者无从下口;为了繁育后代,杜鹃会将自己的蛋产在其他鸟类的窝里,这些鸟类并不知道自己辛勤喂养的竟然是别人的孩子。
新博物馆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博物馆学(一)什么是新博物馆学一般地说,新博物馆学是指具有一整套关于博物馆的目的和功能的侧重理论的探讨,并且在运作中与传统博物馆学有较大区别的博物馆学。
1989年出版的《新博物馆学》一书的主编彼得·弗格(Peter Vergo)在这本论文集中首先把书名定为新博物馆学,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对新博物馆学下了如下的定义:“新博物馆学是一种对‘旧’(Old)博物馆学、博物馆内部与外部专业普遍而广泛的不满的陈述,……旧博物馆学的疏失在于太过于重视博物馆的方法(Methods),而忽略了它的目的(Purposes)。
博物馆学在过去很少被提及或受到重视……除非彻底地对博物馆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予以重新检验——这并非意味着仅仅以更多的增加收入或更多的观众作为标准来衡量博物馆的成败……否则博物馆将会发现自己到处被人看成是‘活化石’罢了。
”作者在这篇序言里所说的“活化石”是指从地球历史上的中生代(距今215亿年至6500万年以前)至今天一直生活在深海里的空棘鱼类(Coelacanth),这类鱼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身躯变大,但相对地说脑子在萎缩。
美国博物馆学家哈里森(J1D1Harrison)在1993年发表的《90年代博物馆观念》一文中指出:新博物馆学的观念是相对于“传统”博物馆学的观念而言的,并尝试对过去的概念做一番全面的检讨与批判。
它的重心不再置于传统博物馆所一向奉为准则的典藏建档、保存、陈列等功能,转而关怀社群与社区的需求,成为博物馆经营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理念在法国社区博物馆的运动中被诠释得最为透彻。
博物馆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建筑空间内,它变成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以全方位、整体性与开放式的观点洞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结合上述两位学者的解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新博物馆学的特点:它把工作和关怀的重点放在社会上的人而不仅仅是博物馆的物质基础——藏品。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文主义观念,社区中大多数的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博物馆就奉献什么,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并不否认藏品在显示博物馆特点中的独特作用。
关于博物馆教育的论文
关于博物馆教育的论文博物馆是国民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阵地,而教育活动则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这一首要功能的主要手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博物馆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博物馆教育的论文范文一:博物馆教育的新趋势摘要:博物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它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博物馆开始向公众开放,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博物馆的功能也有了新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当下博物馆开始成为社会教育机构,和学校教育并立于当今社会。
故此,文章将对博物馆的特点及新趋势进行分析,希望对业内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特点;新趋势一、当代博物馆教育的特点博物馆教育是以实物展品组成的陈列为基础,通过视听手段等辅助形式对公众进行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自身的特点。
(一)社会性博物馆教育大门是向所有人开放的,不受出身、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文化程度的限制,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到博物馆接受教育,具有最广泛的社会性。
博物馆教育的服务对象广泛,在做好为来馆观众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同时注意到那些不来博物馆参观的人,或无法来博物馆参观的人。
许多博物馆就根据公众的不同休闲价值取向组织特定的活动,如为家庭群体观众组织的周末家庭专题活动、为残疾观众安排可触摸的专门展览、安排用非主导语种讲解的导游人员等。
(二)专业性博物馆教育是围绕该馆藏品以及当地社会需求进行的,但不能脱离本博物馆的性质。
如音乐博物馆工作就要围绕“音乐”二字做文章;文字博物馆就要围绕“文字”专门陈列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见证物。
许多专题性和行业博物馆要具有明显专业和行业特点的内容,博物馆教育工作要结合本馆藏品内容,联系本馆性质,突出重点和主题,否则就会失去个性。
(三)实物性博物馆是典藏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实物是博物馆教育的基础,通过一些方法和手段对博物馆藏品实物等资源进行整合排列,就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
博物馆学论文
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文摘要 (3)前言 (4)一、博物馆陈列艺术与视觉心理学概述 (4)1、博物馆陈列艺术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视觉心理学概述 (5)二、视觉中心的设计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应用 (5)三、色彩对博物馆观众的影响 (8)1、色彩感知与博物馆陈列设计 (8)2、色彩象征与博物馆陈列设计 (11)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评语 (16)论博物馆陈列设计中视觉心理学的运用王化虎指导老师:王冀青教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集教育、展示、传播、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机构,陈列设计在博物馆的展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陈列设计能够吸引观众,美化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
博物馆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制作大量的主题展览,给观众呈现一个视觉盛宴,因此研究视觉心理学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视觉的选择性和理解性以及颜色的象征、感知方面的性质使人们在看物体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物体的形状和颜色,也会“看”到物体的质感、冷暖等。
本文主要从视觉中心的设计;色彩对博物馆观众的心理的影响两个个方面探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学的应用。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设计;视觉中心;颜色On the Design of the Museum Displays the Use of VisualPsychologyWang Huahu Tutor:Professor Wang Jiqing(History and Culture School of Lanzhou University Gansu Lanzhou 730000)Abstract:As a social institution, the museum has the education,exhibition, dissemination, research and other functions.Display design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hibition of the museum.Good display designed to attract audiences and beautify the mind, which can achieve the aim of education.Its main work is to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theme exhibitions and presented to the audience a visual feast.Thus display of visual psychology at the design museu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Selectivity and understanding of visual and color of the symbol of the nature of perceptual aspects of objects people see when looking at not only the shape and color of the object will "see" the texture of objects, heating and other.Papers from the visual center of the design; the color of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the museum audience of two aspects of the visual design of the museum display of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y.Key words : Museum Display Design; Vision Center; Color前言博物馆陈列设计通过陈列艺术设计的手法与技巧,将陈列主题与内容形象化,达到展示的目的。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研究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研究引言: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是一门研究和传承人类文明遗产的学问,也是对历史和文化财富保护的一种探索。
本论文将对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其历史发展、学科知识结构、教育培养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第一部分: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历史发展在此部分,将介绍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讨其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联性。
首先,论文将回顾博物馆的起源和发展,从古代的殿库到近现代的大型博物馆。
其次,将探讨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在中国和国际上的兴起及其重大进展。
最后,将分析博物馆业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对我国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影响和启示。
第二部分: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本部分将分析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包括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
首先,将介绍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理论体系,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学原理、展览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其次,将探讨专业技能的培养,包括文物保护技术、展览设计和博物馆管理等实践操作。
最后,将介绍研究方法的应用,包括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和跨学科研究等方面的方法论。
第三部分: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教育培养在此部分,将研究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教育培养体系,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首先,将探讨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模式,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接着,将介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包括研究方法的培养和学术论文的写作等方面。
最后,将分析国际合作与交流对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第四部分: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未来发展在此部分,将对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和思考。
首先,将探讨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在线展览的发展等。
接着,将研究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和责任,包括社会教育、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将提出对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发展的建议,包括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优化教育培养体系和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举措。
最新博物馆议论文范文3篇
最新博物馆议论文范文3篇每个人接触或使用作文都是必然的,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的。
经过人的思考,通过语言组织表达出一种主题风格。
你见过什么样的作文?以下为精心整理的博物馆议论文[3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概述:宁波博物馆是宁波文化的核心和窗口。
它是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主要展示人类历史和艺术。
宁波博物馆占地60亩,建筑面积30325平方米,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
博物馆分为三层:一楼大堂不时举办展览。
二楼主展厅和两个展厅构成“东方神舟”和宁波历史遗址展。
展览涵盖了宁波7000年的历史。
从河姆渡文化开始,历史走过了七千年,见证了宁波今天的发展繁荣。
除了文物展示,这里还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恢复了许多历史瞬间,如河姆渡生活场景、越窑、宋代宁波港、宁波市等。
昨天,我父母带我去了省博物馆。
一路上,我走了三尺高,唱着歌,感觉好幸福!在公交车上,虽然我很热,汗也往下流,但我还是精神奕奕。
我满怀期待的来到省博物馆门口。
拥挤的场面无法相比。
真的很忙!我们终于进入了博物馆。
我们先去了大厅,看到了“九连墩”和“曾侯乙墓”。
我真心觉得:楚真是厉害!我重点看了《青花四爱图梅瓶》。
这就是传说中的“青花瓷”?瓶体上画有美丽的蓝色图案。
顾名思义,难怪有人爱唱“青花瓷”!但是,我还是有点失望,因为我没有看到铁制的“王月勾践”,也许是送出去展览的,唉!下次,我一定要看铁制的“王月勾践”!啊!要是能有省级博物馆这样的文物就好了!我有一个小小的惊喜——爸爸送给我一个“景泰蓝花瓶”,做得很漂亮。
Ee!不是博物馆的“文物”吗?可惜是仿的,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小花瓶。
这次旅行是去参观博物馆。
前任老师多次强调,参观博物馆时,千万不要大声喧哗,不要乱动。
老师下课后,我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出发了。
虽然旅途漫长而疲惫,但笑声让我们感到疲惫。
不知不觉,博物馆到了。
我们轻轻地走进博物馆的展厅。
这里的文物相当多,有古代的大禹塑像、明代的石堤、手摇水车、连杆、青铜剑、铁牛、丝印、壶、花篮、堤、河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文摘要 (3)前言 (4)一、博物馆陈列艺术与视觉心理学概述 (4)1、博物馆陈列艺术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视觉心理学概述 (5)二、视觉中心的设计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应用 (5)三、色彩对博物馆观众的影响 (8)1、色彩感知与博物馆陈列设计 (8)2、色彩象征与博物馆陈列设计 (11)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评语 (16)论博物馆陈列设计中视觉心理学的运用王化虎指导老师:王冀青教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集教育、展示、传播、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机构,陈列设计在博物馆的展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陈列设计能够吸引观众,美化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
博物馆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制作大量的主题展览,给观众呈现一个视觉盛宴,因此研究视觉心理学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视觉的选择性和理解性以及颜色的象征、感知方面的性质使人们在看物体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物体的形状和颜色,也会“看”到物体的质感、冷暖等。
本文主要从视觉中心的设计;色彩对博物馆观众的心理的影响两个个方面探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学的应用。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设计;视觉中心;颜色On the Design of the Museum Displays the Use of VisualPsychologyWang Huahu Tutor:Professor Wang Jiqing(History and Culture School of Lanzhou University Gansu Lanzhou 730000)Abstract:As a social institution, the museum has the education,exhibition, dissemination, research and other functions.Display design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hibition of the museum.Good display designed to attract audiences and beautify the mind, which can achieve the aim of education.Its main work is to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theme exhibitions and presented to the audience a visual feast.Thus display of visual psychology at the design museu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Selectivity and understanding of visual and color of the symbol of the nature of perceptual aspects of objects people see when looking at not only the shape and color of the object will "see" the texture of objects, heating and other.Papers from the visual center of the design; the color of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the museum audience of two aspects of the visual design of the museum display of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y.Key words : Museum Display Design; Vision Center; Color前言博物馆陈列设计通过陈列艺术设计的手法与技巧,将陈列主题与内容形象化,达到展示的目的。
判定博物馆陈列设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陈列以及展览设计能否吸引观众的眼睛,让展品的信息通过眼睛传入大脑引发观众的记忆与思考。
在对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的接受能力的研究时发现,味觉接受的信息量为1%、触觉占2%、听觉占10%、而视觉则占了80%,可见视觉是人们感受外部信息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来源,而博物馆作为一个集教育、展示、传播、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机构,它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制作大量的主题展览,给观众呈现一个视觉盛宴,因此研究视觉心理学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从视觉中心的设计;色彩对博物馆观众的心理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学的应用。
一、博物馆陈列艺术与视觉心理学概述(一)博物馆的陈列艺术《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对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定义为:“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群众观览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
”博物馆的陈列要吸引观众,能为观众所理解和接受,陈列艺术设计是很关键的手段。
陈列艺术设计能够将陈列主题与内容形象化,达到展示的目的。
现代博物馆非常重视陈列艺术,陈列研究人员与陈列设计师在设计阶段相互合作,相互渗透,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人员密切合作、配合,在设计思想上的互相沟通和理解以求达到陈列内容与陈列形式的统一、科学与技术的统一。
通过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科普语言,把深奥、抽象、枯燥的陈列内容或科学原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和优美动人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吸引观众,美化心灵的展览目的。
随着陈列设计工作发展,现在的陈列设计主要包括宏观、微观设计二部分。
宏观的设计是通过创造陈列环境总体的艺术意境,并进一步分析构成总体艺术意境的要素及其制约关系以便创造出合适和谐的总体意境并利用环境的气氛来吸引观众并影响其行为。
微观设计主要关注陈列内容的主题结构,以及展品在陈列形式上的组合技巧,目的是实现展品在陈列展示中的形象化,使陈列具有可读性和可视性,从而达到教育和宣传的目的。
无论是宏观设计还是微观设计,其创造的环境以及展品在陈列形式上的组合最终都是要以眼睛为媒介把信息传给观众的大脑。
因此研究视觉心理学在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它使我们的设计更有目的性,也会更大限度的实现我们的展览目的。
(二)视觉心理学人们认识一个物品的外部形象一般经历光学反映、生理反映和心理反映三种反映过程,“视觉心理学解决了形式与视觉的特殊关系、逻辑形式与非逻辑形式的关系、心理学与物理概念的关系等,是实验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研究的是产生视觉的这一过程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人的行为活动。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分析,视觉心理理论主要涉及不同情境下人的视知觉原理,并具体分析了视觉与思维的各种关系,从而揭示了视觉语言产生视觉效果的根本原因,是研究以视觉感觉器官为主体形成的各种感觉与知觉规律的学科”1。
视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视知觉中的色彩与形状知觉、视觉后效与视错觉以及以视觉为主体形成的空间知觉(深度知觉、立体视觉)、运动知觉等,所产生和引起的心理作用与效应的研究。
著名的视觉心理学家格列高里告诉我们:“对物体的视觉包含许多信息来源。
这些信息来源超出了我们注视一个物体时眼睛所接受的信息。
它通常包括由过去经验所产生的对物体的知识。
这种经验不限于视觉,可能还包括其他感觉,例如触觉、味觉、嗅觉或者还有温度觉和痛觉”2博物馆的展览和陈列和观众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视觉,陈列设计的亮度、色彩以及形状等视觉因素都会给观众带来很大影响,正确运用视觉心理学的理论,让博物馆的陈列设计符合观众的视觉审美要求会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和谐愉快的心情,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受到美的教育。
下面从视觉焦点——“视觉中心”、色彩两个方面具体论述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学的应用。
二、视觉中心的设计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应用人在观察一个环境时,往往会首先环顾四周了解大体情况,然后会把视线停留在某个点上,这个点常常就是视觉中心,若人处在一个无视觉中心的环境中,视线就会因为没有凭依而产生一种不安定的感觉。
视觉中心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展厅的空间与形态;展柜的的颜色、质感、形状,以及辅助展品的设计等,它们在室内形成了一定的关联,在视知觉中会出现主与次、虚与实等形式的差别。
这里的“中心”、“焦点”、“实”的部分应该就“视觉中心”。
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视觉中心可以称为“视觉焦点”或者“视觉吸引点”,即我们常说的视觉的落脚点,是“通过精心设计所形成的设计重点,视觉中心可以弥补陈列空间的平庸、单调,加强陈列的表现力,刺激人们的视神经,激发人的兴趣。
1郑君:《设计艺术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
可构成陈列空间的趣味中心,产生强烈生动的效果。
在陈列中,重点部分多利用色的强调,以色彩、灯光形成色的强调,以适当的比例关系形成构成整体中强调的意味”1。
“室内的视觉中心可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它是格式塔的‘同构’规律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对某种客观事物之所以会产生美感主要是因为审美主体与这个客观事物,在构造上有某种相同的地方。
主体与客体都具有自己的‘场’。
当这两个构造相同的主客体一旦相遇,二者周围的‘场环’就会自动打开,然后重新形成一个大环,就在环形成的这一刹那,美感油然而生”2。
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基本陈列,这些陈列体现了自己的文化理念和特色,要体现这些特色就需要在陈列设计中制作一些“视觉中心”,这些“视觉中心”常常是一些镇馆之宝的重点陈列。
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在青铜器系列的陈列中,汉代的青铜车马仪仗队列以及“马踏飞燕”铜奔马便是“视觉中心”,这部分设计在空间上显得大气磅礴,灯光主次重点突出,很容易吸引人的眼球,使人进入其中便会意识到重点展品的到来。
除了这样的较大“视觉中心”的设计外,每个较小的部分都以重点文物作为小的“视觉中心”,这样大小“视觉中心”层叠交叉使人们在参观过程中目光有选择性,同时造出“起伏跌宕”的视觉心理环境,而避免视觉疲劳。
视觉中心有设计中心、功能中心和兴趣中心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