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技术毕业论文题目

合集下载

历史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历史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历史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历史文物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类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的见证”。

然而,由于岁月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的破坏,许多历史文物已经面临严重的危机。

因此,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历史文物的保护保护是先于修复的,保护好历史文物才能保证其更好的保存和传承。

历史文物保护的重点在于环境、防腐和防盗。

1. 环境保护历史文物是非常脆弱的,其承载着历史的过往和文化的厚重。

因此,为了保护历史文物,必须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

这包括了避免超标的温度和湿度,抑制有害气体的产生,控制光照等方面。

2. 防腐保护许多历史文物都是由有机物所构成的,因此,它们自身具有腐烂的可能性,加上环境的影响,这种问题就特别突出。

防腐化学剂和控制湿度是保护历史文物的有效方法,以此避免历史文物的过早腐败和损坏。

3. 防盗保护历史文物以其特殊性,都有着一定的价值,因此,现代社会是有盗取历史文物的风险的。

建立安全可靠的保安系统,监控装置是防盗保护的重要措施。

二、历史文物的修复技术研究历史文物在保护的同时,也需要进行修复,以补救已经存在的损坏和加强历史文物的保存周期。

历史文物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木构件的修复、陶瓷器修复、金属器的修复、壁画修复、石质物件的修复等。

1. 木构件的修复木质构件的修复也分为许多种。

针孔法修复、麻线法修复、粘接法修复、钉接法修复、平板加强法、等角固定法、高温加强法、环氧树脂复原法等方式都是木构件修复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2. 陶瓷器的修复在制作工段中,陶瓷器件不同于金属器件或者石质器,而是相对脆弱的质感。

陶瓷器件的面料也多种多样,例如,瓷、陶、石灰等等。

对不同类型的陶瓷器件进行保护与修复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黄泥补、雕虫、填色法等等都是陶瓷器件修复的技术。

3. 金属器的修复金属器件的修复的过程需要掌握制作工序的技艺,特别是一些复杂的金属器件。

金属器件的修复常用的技术包括铆接法、和焊法、黄铜法、冷浸法等等。

温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

温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

图4.1我国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图
资料来源:巡鲤巡!塑艘嫂壁廷i壁垒.璺QHl
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伴随城市快速增长的社会阶层分化加深,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显著不同的地位和属性,导致他们在遗产保护中的利益、需求以及影响能力也显著的不同。

因此,在特定的保护项目中,在分化的利益取向作用下,群体、阶层之间就难以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冲突。

在各个阶层和利益群体利益差距变大的时候,仍以简单的方式“提取’’公共利益就变的十分困难或者是不现实24。

城市开发商站在追求享受的当代人群视角,奉行现实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主张实行对历史遗迹和传统街区大拆大建的模式,注重的是对历史文化资源所占领的优良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居住在古老而衰败的历史街区的市民大多数站在开发商的立场上,希望通过开发改造提高生活质量。

历史学家和部分建筑学家则站在古人的视角,遵循历史文化价值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原则,认为历史文化具有复原性的特点,主张对其全面、整体和绝对保护,注重的是包含在其中的传统文化价值。

多数与具体保护项目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的市民站在历史学家的立场上。

政府则常常处在“言行不一”的状况下,在言论上竭力主张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行动时往往成为开发商的“同谋”,是大拆大改历史文化遗产的决策者。

上述利益群体从客观上反映了目前温州市名城保护中各利益角色存在的真实性和理由,如能被正确引导,协调平衡,就可以真正起到在促进现代化的同时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作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多方利益的角逐成为历史风貌破坏的动因之一。

24卢源,论社会结构变化对城市规划价值取向的影响,《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第2期。

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引言: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一个民族的瑰宝,代表了一个文化的传统和文化的繁荣。

然而,由于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因此,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的技术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的技术研究。

一、文化遗产保护技术1.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技术。

文物保护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手段,保护和延续文物的生命,使其能够长久保存。

文物保护的方法包括加固建筑结构、防潮、抗菌、防虫等。

目前,一些先进的技术如纳米技术、激光技术、超声波清洗技术等被应用于文物保护,在提高保护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文物的破坏。

2.文化遗址保护文化遗址的保护常常涉及到地下的文物和遗存,在施工和基础设施建设之前,需要进行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

目前,先进的技术如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被应用于文化遗址的勘探和保护中,大大提高了发掘和保护的效率。

3.数字化保护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摄影、扫描等手段,将文化遗产的真实形态记录下来,并存储在电脑中,以备后续的研究和推广。

数字化技术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文化遗产重新呈现给观众,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二、文化遗产修复技术1.建筑修复技术建筑是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建筑的修复技术尤为重要。

建筑修复技术通常通过分析建筑受损程度,制定修复方案,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来恢复建筑的原貌。

一些常用的修复方法包括补缺、翻新、重建等。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修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例如高性能水泥、纳米材料等。

2.绘画修复技术文化遗产中的绘画作品经过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往往会出现龟裂、褪色等问题。

绘画修复技术旨在修复这些受损的绘画作品,使其恢复原貌。

绘画修复技术包括补色、修复画布、去除涂料等。

目前,一些新兴的修复方法如纳米修复技术、激光修复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绘画修复工作中。

有机文物的保护

有机文物的保护

有机物的保护学院美术学院专业(方向)文物修复学号2009161071姓名陈皓韵指导教师余晖2010年5月30日摘要考古发掘出土的器物很多是带有大量埋藏环境包裹物,并且多是破碎的、残缺不全的。

对这些残片进行科学的清洗与修复,可以让艺术品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充分表现出来。

这样便于研究者进行研究,便于博物馆陈列展出,便于人们认识和欣赏古代遗物。

目前,对于文物修复的认识,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文物修复应该遵循最小干预原则。

即只要残缺部分不影响文物的稳定性与艺术性,就不必进行修复,尊重其本身的历史信息;另一种观点认为,文物修复应该再现文物的完整性。

即只要文物残缺了,就应该进行补全,这样有利于归类、进一步研究文物,体现文物的艺术性。

由于上述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导致不同的修复原则和修复方法。

近些年,文物工作者一直在讨论文物的修复原则,多数人认可“修旧如旧”的原则。

它的主要观点是:尊重文物所具有的历史真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尽可能延续文物的生命,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的历史信息。

修复工作不可主观地去除或改变文物表面历史痕迹,修复之前必须对其历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特征进行认真研究,确保修复的效果能体现该文物的原始风貌。

关键词:考古;文物;修复;文物工作者;科学性AbstractArchaeological artifacts unearthed large burial environment is a lot more,and package is broken,incomplete.These pieces of scientifically cleaning and repair,can let the cultural values,history,art and artistic value fully displays.Researchers studied,so as to facilitate museum exhibits,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ancient relics.At present,in the restoration,have two kinds of views,a view of cultural relic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minimal intervention to repair.As part of that does not affect the relics of the damaged stability and artistic,needn't repair itself,respect the historical information,Another view,resto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should reproduce ly, if relics incomplete should be complementary,which is conducive to further study, classified,reflect the cultural relics.Due to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in the practical work,resulting in different restoration principles and repair methods.In recent years,the cultural relic workers have been discussing the principles of cultural relics to repair,the majority of people recognized"instancing"principle.It is the main point of cultural relics,respect the historical truth,scientific and artistic and cultural life,continuation possible maximum history of cultural relics.Repair work to eliminate or change the subjective cultural history vestige,surface of its historic must repair,scientific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earnest study,ensure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effect can reflect the original style.Keywords:Archaeology;heritage;repair;cultural workers;scientific目录中文摘要 (Ⅱ)英文摘要 (III)绪论 (1)一、出土文物的清理和修复 (3)(一)普通文物修复(二)脆弱文物修复二、出土文物的修复与补缺 (9)(一)陶制文物(二)青铜器结论 (18)参考文献 (19)后记 (20)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在考古记录完成后,对出土文物进行采集是必然的。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结课论文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结课论文

【关键字】保护世界遗产导论结课论文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关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摘要:想到敦煌莫高窟,就不得不谈到它的利用与保护,如何利用和保护?多样的自然遗产是中国锦绣河山的缩影,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国家文明形象的标志和骄傲。

历经千年沧桑,继承大自然和先人们的恩赐是我们的荣耀。

保持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今天还不能使遗产完全避免这样或那样的破坏,所以遗产保护的路还很长,工作还很艰巨,这不仅仅是国家的事,还是我们每个人的事。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早就对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有所耳闻,而对敦煌的兴趣却是从那部由唐国强和黄海冰主演的电视剧《大敦煌》里获得的。

《大敦煌》一部跨越了1000多年历史荧屏上第一次全面彻底地展现敦煌故事全剧将围绕着“藏宝、夺宝、护宝”这条主线展开演绎出敦煌最具有戏剧性传奇该剧讲述了最具戏剧性三个时段,特别是电视剧主题曲那句“苍天苍黄土黄,千年一梦大敦煌”让我对那坐落在中国西北的敦煌莫高窟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想到敦煌莫高窟,就不得不谈到它的利用与保护,如何利用和保护?看中国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历史与自然留给我们多少的世界文化的遗产,怎么利用和保护,似乎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索,接下来我将以敦煌莫高窟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莫高窟简介(一)莫高窟的历史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高中关于文物保护的议论文

高中关于文物保护的议论文

高中关于文物保护的议论文【篇一】高中关于文物保护的议论文大家都知道长城,可是有想过去保护它吗?大家知道长城很长,有一万三千多里。

大家也知道长城很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可是大家却没想过去保护它。

这是因为人们到长城上去游玩,只顾着自己开心,喝完的矿泉水瓶,随便这么一扔,就走了。

如果每天扔十个,一年之后就扔了三千多个。

请大家想一想,三千多个塑料瓶堆在长城上,人们还敢去游玩吗?大家要保护环境,垃圾不要堆在长城上,会让长城显得不美观。

我真不希望看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条万里长城被污染得不成样。

希望大家能尽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这气魄雄伟,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变得更加威武,有气势,让这条“长龙”更加辉煌!【篇二】高中关于文物保护的议论文最近“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新闻十分的火爆,这本是齐天大圣的做法,此刻却成了许多人去外地旅游必备的行为了,他们不明白文物的重要性吗?他们不明白保护文物要从我做起吗?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各类文物从不一样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期望每一个懂事的未成人自觉地保护武当文物。

我们每一个学生受过教育,保护文物的意识就应比成人更强,保护文物的态度就应比成人更用心。

我们就应做到不攀爬文物,不在文物上乱刻乱划,注意防火。

如果发现有人破坏文物,及时制止或举报。

利用课外、课余时间,用心地向身边的人宣传文物保护法,号召人们保护好文物。

保护文物,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期望每个人都能为保护文物贡献出自我的力量。

【篇三】高中关于文物保护的议论文文物是国家的财产,有不少人不但不保护文物,还做一些违法的事情,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保护文物,制止一些人做破坏文物的违法事。

暑假里,爸爸的朋友到我家来玩。

我在卧室里看书,我突然听到叔叔说:“听说开古玩店特挣钱,卖一件就能挣几万,我们家就要开呢。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论文范文(2)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论文范文(2)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论文范文(2)世界文化遗产论文篇4谈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原真性摘要:原真性与完整性是世界遗产领域的核心理念,我国对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遗产类型、遗产保护案例和旅游原真性四个方面。

总体而言,文化遗产研究的丰富程度高于自然遗产,原真性研究的深入程度高于完整性。

从遗产类型日趋多样化、遗产内涵日趋丰富的现实出发,完整性原则的研究、自然遗产和复合遗产的保护研究、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的关联性研究仍需引起更多关注。

关键词:原真性;完整性;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是世界遗产领域的核心理念,是世界遗产申报、遗产价值评估、遗产保护和环境整治的直接依据.文化遗产研究的丰富程度高于自然遗产,原真性研究的深入程度高于完整性。

从遗产类型日趋多样化、遗产内涵日趋丰富的现实出发,完整性原则的研究、自然遗产和复合遗产的保护研究、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的关联性研究仍需引起更多关注。

1国内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措施1.1国际文件中的“原真性”原则“原真性”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威尼斯宪章》中,这一宪章主要针对欧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修复。

自《威尼斯宪章》诞生和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发祥至今,原真性和完整性一直是文物古迹保护和生态保护领域的基本内容。

2008年,《文化遗产地解说与展示宪章》肯定了原真性保护在文化遗产地解说与展示中的重要性,指出:“通过沟通历史构造与文化价值的意义,保护遗产地价值免受强行引入的解说,尊重文化遗产地的原真性。

”1.2国际文件中的“完整性”原则“完整性”一词来源于拉丁词根,表示尚未被人扰动过的原初状态。

《操作指南》对自然遗产的完整性有如下的界定:应包括其自然关系中所有或大部分重要的相关独立元素;应拥有足够的规模,并包含必要的成分,以展示其所具备的、对于长期保存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言十分重要的过程;应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并包括对维持景点美景至关重要的区域;应包括代表该生物地区最大限度的多样性特点的动植物的栖息地及其生态系统。

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及保护对策论文

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及保护对策论文

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及保护对策论文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及保护对策论文文物是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文物书写着历史的文明。

每一个民族都是通过本民族的历史文物来认识并了解本民族的,每一件文物都蕴藏着极大地感召力,经典文物的传承已经成为了民族团结的象征。

文物保护的工作做得好,历史的痕迹就越明显与更加清晰,发挥的作用就会越大。

一、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文物在长期的收藏历史过程中,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并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工作,一方面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人民群众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提高民族意识、品鉴古人的精神文明世界知悉时至今天的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研价值。

激发了无限的爱国热情,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素质水平与科学文化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教育作用文物有着传承历史精神文明的重要使命,是见证历史的重要符号,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因此,成为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每一件文物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承载着特殊的内涵,凝聚着我们民族的优良品质与民族精神,有着强大的感染力。

人们从文物的实物中增加了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了解到文物的由来,认识文物的历史背景,诠释历史年代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教育人民群众感受民族精神的内涵,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出民族的自信心。

有助于人民群众继续沿袭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发挥出历史文物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作用。

(二)鉴古知今虽然我们知道光阴一去不复返的不可逆转性,但是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中,可以隐约看出那若隐若现的历史痕迹。

通过文物的鉴赏,可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掌握了历史知识,就是了解了一个民族。

鉴赏文物就是在阅读历史,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对于文物的从鉴赏古人文明到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今天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可以使人民群众的情操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迪、审美得以提高、精神得以振奋,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无可取代的推动作用。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论文(2)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论文(2)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论文(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论文篇二北京市世界文化遗产立法保护与制度建设摘要近些年来,“申遗”逐渐在我国形成了一股热潮,世界遗产的保护也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北京市作为千年古都,其在世界遗产、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上极具代表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遗产管理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这也反映出了现阶段北京市,乃至我国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所面临的立法缺位和管理相对混乱的问题。

尽快完善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理清管理体制,应会成为今后北京市世界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建设基金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101002218)。

作者简介:赵建玲、胡杰飞,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8级法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4-183-03自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会议批准中国的故宫等六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List)至2010年8月,中国已有40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中文化遗产28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仅北京市就有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明十三陵和周口店遗址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从北京市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变迁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全国对世界遗产保护的进程。

一、北京市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申遗热”的同时,世界遗产的保护也开始备受世人的关注。

在国际法方面,我国世界遗产保护所依据的法律主要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等国际条约,以及国际软法性文件;在国内法方面,各个世界遗产依据其所具有的“不同身份”而受到不同法律的保护,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起施行,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7月1日起施行)和《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等进行保护。

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发展

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发展

学科类:学号:学校代码:密级: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发展院系:专业:*名:**指导教师:答辩日期:二〇一六年四月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发展》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

论文中所引用是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独自承担。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相关信息,论述了敦煌莫高窟的现状,总结了敦煌研究院成立60多年来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提出了敦煌莫高窟文物的保护方法,探讨了敦煌石窟发展的新思路,并对未来敦煌石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有利的借鉴。

【关键词】敦煌莫高保护发展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first introduce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of the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summarizes the Dunhuang Academy made th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in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since it established 60 years ago, the Mogao Grottoes of Dunhuang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method is put forward, explore new ideas,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Dunhuang Grottoes, and prospect the research and protection for the future of the Dunhuang Grottoes.Key words:Dunhuang Mogao Grottoes; protection; development目录绪论 (1)(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1)(二)研究现状综述 (1)(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2)一、敦煌莫高窟的旅游资源开发 (3)(一)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旅游 (3)(二)敦煌莫高窟的自然风光旅游 (4)(三)敦煌莫高窟的佛教文化传播 (4)二、敦煌莫高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一)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力度欠缺,产品单一 (5)(二)旅游文化整体形象模糊,宣传力度不足 (5)(三)公众参与程度低,当地居民对旅游文化的感知度较低 (5)(四)旅游产品老化,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 (6)(五)旅游区空间布局尚不平衡 (6)(六)生态环境脆弱 (7)三、敦煌莫高窟资源的保护与发展 (8)(一)加强旅游人员对莫高窟的保护意识,加强文化价值宣传 (8)(二)培养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 (8)(三)加强敦煌莫高窟旅游产品营销 (9)(四)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9)(五)提高旅游产业管理水平 (10)(六)构建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10)结语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绪论(一)研究缘起及意义敦煌莫高窟经历了千年风雨的洗礼,它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石窟,也是验证我国古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瑰宝,从后期十六的492个石窟到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窟,西夏历朝历代,直到元朝时期,共保留下壁画超过45000平方米,就彩塑而言足有两千多尊。

高中保护文物的议论文

高中保护文物的议论文

高中保护文物的议论文高中保护文物的议论文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保护文物是对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

文物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我们前人的智慧与付出。

高中时期,我们应该重视保护文物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保护文物是维护国家文明的重要方式。

文物是国家历史文化的纽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传统与独特性。

通过保护文物,我们不仅能够弘扬民族文化,也能够促进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感和骄傲感。

同时,文物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保护文物有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影响力。

其次,保护文物对于教育与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文物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和文化背景。

对于高中生而言,了解历史有助于培养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此外,保护文物也为学者提供了研究的素材和资源,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无论从教育还是研究的角度,保护文物都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保护文物有助于激发创新和艺术的发展。

文物是一种文化遗产,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能够启发现代艺术的创作灵感。

通过研究和欣赏文物,可以引导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

保护文物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启迪。

保护文物有助于培养创意和艺术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新和转型发展。

总之,保护文物是高中阶段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保护文物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与发展。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从高中时期就开始重视并积极参与保护文物的行动,为维护国家的历史文化做出贡献。

高中保护文物的议论文二:利用科技手段促进文物保护在高中阶段,我们应该关注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推动文物保护。

科技的发展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存与传播。

通过使用三维扫描、影像处理等技术,可以将文物以数字的形式保存下来,并通过互联网等平台进行传播。

这不仅能够保护文物不受损坏和失窃的风险,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文物。

保护历史文物的小论文

保护历史文物的小论文

保护历史文物的小论文保护历史文物的小论文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保护历史文物的小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第一篇:保护历史文物的小论文一、基层文物保护宣传的作用保护文物作为公益性的一项文化事业,其开放的博物馆和文物保护中心也是公益性的场所,公众可以自由的到这些场所进行参观游览,给予享受文化的权利。

通过参观游览,对各种文物进行足够的了解;还可以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文明艺术进行了解,借鉴自身所需的文化知识和陶冶情操;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培养爱国主义意识,传承和弘扬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继而提升大众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也在不断的深入发展。

大众对文物保护宣传工作的观念也在不断的加强,所采取的解决措施日渐科学和合理,其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

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基本目的是保护文物。

由于文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要加强保护力度。

而另一个目的是合理利用,而这个利用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仅有少数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其主要是为专家学者(文物工作者)提供文献和资料,从中发现问题,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来发现新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措施;而另一个是针对于广大群众的,我们也非常希望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足够的了解,并且领略和欣赏中国的名胜古迹。

在现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宣传媒体可谓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这些宣传中几乎很少有对文物保护进行宣传介绍的。

所以我们要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有关部门更要对其进行重视并出台相关的政策。

而文物的动态、知识和保护等工作都应该做到全面参与,因此必须在充分的发挥出宣传的作用。

二、基层文物保护宣传工作的方式实施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可以多形式、全方位和多角度来进行的,不仅要积极的发动群众进行宣传,还要积极的打击倒卖文物的行为。

我们可以选择高度发展的新闻媒体作为宣传的载体,还可以选择乡村的墙报或者在乡镇的集市上,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显得通俗易懂。

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研究论文

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研究论文

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研究论文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研究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界对文物的关注度逐渐提升。

文物代表着一种历史文化,特别是对于博物馆中的文物,需要实施综合管理,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文化保护理念作为工作思想,丛而科学性的加强对文物陈列的有效管理。

文章概述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发展背景,分析了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面临的现状,阐述了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的相关措施,从而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陈列;文物保护;问题分析1研究背景文物保护相关学科广泛,性质不同,导致文化遗产的种类也较为复杂。

由于经济和人力的条件限制,全国大多数博物馆都很难组建文物保护团队,更不用提专业的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了。

完善文物保护专家队伍是博物馆,特别是基层博物馆的当务之急。

文物保存的良好程度决定着文化遗产的正确研究方向,也就意味着只有将文物保护好了,后续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进程。

我国拥有历史悠久发展历程,而古老的文物只有处在较好的环境下保护,才能更好的借助文物的研究,正确的向后人们表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所带来的文化价值。

最终使国人更好的了解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以及向外国展示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博物馆对文物的良好保护才是实现博物馆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

因此,需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加深理解文物保护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提高文物保护的意识,这对于提升科学技术水平、艺术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更要坚持这一信念。

博物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馆藏文物的科学管理是学术研究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

另外,博物馆是向游客展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主要阵地,良好的馆藏陈列有助于更好地向民众传播文化知识。

2博物馆陈列的文物保护所面临的现状分析2.1博物馆从业人员责任心有所欠缺文物蕴含着历史的兴衰,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智慧财富,博物馆是文物收藏的主要空间。

地方文物研究论题

地方文物研究论题

地方文物研究论题1.馆藏文物保护中数字建模技术应用研究2.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岩土文物保护中的应用3.新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与现阶段的文物保护4.周恩来文物保护思想与西部大开发北京文物保护的五大原则5.论文物保护与文物旅游的平衡发展6.文物保护工作探析7.西安地铁3号线文物保护问题研究8.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加强文物保护实现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共赢”9.浅析文物保护中的用水问题10.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研究11.如何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12.中国文物保护史研究之三题浅析13.构建协调机制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共赢14.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物保护工作的历史考察15.浅谈基层文物保护工作难的成因16.基于GIS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文物保护数据库研究17.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体系述略18.浅议如何协调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的关系19.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讨20.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之浅见21.文物保护原则之探讨22.文物保护科研项目管理研究23.试析如何做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现代仪器分析与文物保护24.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文物保护的影响和启示25.试析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内容及基本原则26.新形势下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27.移民安置规划中文物保护相关问题的探讨28.浅析旅游参观中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29.浅谈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与利用30.文物保护和研究领域中文物的历史价值31.从文化建设角度看近代中国的文物保护32.论文物保护工程监理33.海西州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前景34.新中国文物保护的历史考察(1949-1965)35.陕甘宁边区文物保护工作述析36.浅谈文物保护与旅游的关系37.浅谈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38.文物保护与园林绿地建设结合途径的探讨,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外部林环境专项研究为例39.基层田野文物保护探讨40.浅谈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41.文物保护工作寻根探源42.谈石质文物的保护43.聚氨酯及其改性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44.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的文物保护45.研究粤籍华侨华人对文物保护述评46.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47.民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历史考察48.试论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49.论文物保护工程监理50.海西州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前景51.新中国文物保护的历史考察(1949-1965)52.陕甘宁边区文物保护工作述析53.浅谈文物保护与旅游的关系54.浅谈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55.文物保护与园林绿地建设结合途径的探讨,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外部林环境专项研究为例56.基层田野文物保护探讨57.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58.国际法视野下完善我国文物保护的新思路59.试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及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作用60.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的文物保护61.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62.发展城市旅游与文物保护博弈论及文物保护策略63.关于文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64.民国初期的文物保护政策与措施65.文物保护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及要求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与现状66.论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顺弥山石窟景区为例67.文物社会价值的实现及文物保护规划的研究68.对于我国现行的文物保护原则的探讨69.材料科学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70.中华民国政府的文物保护71.妨害文物保护犯罪研究72.略谈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和人才队伍建设73.文物保护标准体系构建的探讨74.中国共产党对文物保护问题的认识:1949-196675.浸渍技术及其在古象牙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76.重庆文物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77.文物保护内容原则及科学保护对策探讨文物保护说要78.面向文物保护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79.现代文物保护与相关人才培养80.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81.试论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和谐共存关系82.城市建设对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产生的重要影响83.民国时期文物保护事业的体制之争84.谈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系85.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法律解读,以文物保护为视角86.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及其开发87.山东省调水工程中的文物保护与课题研究。

名贵文物保护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研究

名贵文物保护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研究

名贵文物保护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名贵文物保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在保护文物过程中,科技手段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的手段之一。

那么,名贵文物保护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又是如何实现的呢?一、名贵文物保护技术创新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考古、美学、历史和价值等方面的意义,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保存这些文物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千百年的积淀和岁月的沉淀,无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现有的保护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不足,有些“保护”过度的文物,与其说是保护,还不如说是将它们“活活的杀死”。

为此,人们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寻求更好的、更适用的文物保护技术。

比如,近年来研发出来的三维扫描技术,可以通过将文物进行扫描,还原文物的三维模型,从而避免在保护过程中过度加工,造成文物的二次损伤。

此外,光子技术也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激光清洗技术就可以在不损伤文物本身的情况下清除文物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二、名贵文物保护技术应用研究创新于实践,创新不仅仅要有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在实践中取得应用的效果。

在应用领域上,名贵文物保护技术在博物馆,考古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旗帜保存维修综合技术、兵器保护、陶瓷胎体CODE匹配技术、膜法表面处理等,为文物修复、保存和展示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保护文物同时,人们也在未来大力推广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打造跨界交流和合作平台,实现多学科多层次互动的理念,旨在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建立“多手搭橹,切莫轻舟”的重要理念。

人们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将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设计艺术等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融合,开创了新的研究和探索方向,实现文化、科技、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挑战与展望技术的进步为文物保护带来了巨大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其成本和维护成本也逐渐变得昂贵,如何减少技术保护成本的同时,确保文物保护技术的逐步发展?部分技术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且需要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和维护,如何更好地保障技术应用的可持续性?这些是保护文物技术创新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研究论文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研究论文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研究论文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研究论文【摘要】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

作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博物馆工作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而文物保护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它是确保文物得以安全保存,发挥历史文化价值的前提。

本文针对新时期强化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强化引言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是博物馆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些宝贵的文物能够流传于世,势必要有一个良好的存放环境,势必需要有科学的存放方法,所以说强化文物保护的力度,是传承我国精神文化遗产的要求,也是国家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一、目前博物馆文化保护工作不足之处1.轻人防,保安队伍建设薄弱。

博物馆中会保存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它们也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会被文物的经济价值所诱惑,进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偷盗文物。

为了能够确保文物的完整和安全,博物馆必须要拥有一支强大的保安队伍,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博物馆在保安队伍的建设方面不够重视,实际上一套完整的保安体系包括物防、人防以及技防三个部分,物防与技防是人防的物质基础,如果博物馆过渡关注技术防卫,在监控体系与安放设施上比较完善,但是保安力量却不够,这就会大大削弱整个保安系统的工作效力。

即便是一部分博物馆建立了保安队伍,但是保安人员的素质低,流动性大,没有完善的编制,缺少工作责任心,无法满足现代现博物馆的保安工作要求。

2.轻微观,过失行为事件处理不当。

博物馆现阶段的安全防御在微观控制上力度不够,监控系统、安放设施、行政部门属于常规检查,这些检查都是采用宏观手段,针对破坏、防火等方面展开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细节上有所忽视。

从多年来博物馆破损案例分析发现,很多文物破损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在平时工作中不经意间损坏的。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措施探究论文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措施探究论文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措施探究论文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措施探究论文摘要:考古文物是人类宝贵的遗产,是人们研究历史、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人们对于考古文物的认识不够充分,考古文物保护工作还比较滞后。

为此,本文在明确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导致考古文物现场文物损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考古文物;发掘现场;保护;措施一、考古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一)考古文物保护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在我国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中指出,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及想象力,是中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瑰宝。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进民族间的感情,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团结。

考古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对于研究我国文化发展史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价值。

(二)考古文物保护有利于考古学深入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非法盗窃、文物买卖、不当开发等行为都对我国考古文物的保护提出了挑战,为此,现阶段急需正确处理考古文物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发挥考古文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考古文物保护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考古文物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新形式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考古文物的认识和看法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考古文物保护过程中要不留盲区或者死角,即使以前不受重视的考古史料也应纳入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而且要强调考古文物保护的时代性和传承性,应将考古文物看作“活着的文化遗产”,深度挖掘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同时看重时代赋予这些文物的新的内涵,以使这些文物所包涵的文化精髓能够更好的被理解、传承和发扬。

二、考古挖掘现场导致文物损坏的主要原因(一)酸雨及光反应。

光对于出土文物的影响客观存在,尤其是紫外线由于波长较短,具有极强的传透性,可使有机物分子的线性饱和键断裂,还会使文物表层发生光化学反应,导致颜色脱落。

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的意义与对策论文

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的意义与对策论文

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的意义与对策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考古越来越感兴趣,考古现场文物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得到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重视。

文章通过阐述保护考古发掘现场文物的重要性,详细剖析影响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原因,并给出了详细的保护方法,希望对文物的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1 发掘现场造成文物损坏的因素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许多文化,有物质文化也有精神文化。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保护从未停止过,其中,考古就是一项文化保护活动。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其破坏因素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光线,光对出土器物的影响客观存在,紫外线对出土文物的破坏和危害最为严重,而且紫外线还是发生光化学反应的主要因素;二是温湿度,温湿度对出土器物的影响很大,通常相对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器物自身结构产生收缩现象,使得一些漆木器等文物表面产生裂纹等破坏;三是微生物,器物表面由于微生物、霉菌等原因可造成文物表面色泽发生变化,尤其是木制文物,木质成分容易与微生物的分泌物发生反应导致色变,从而破坏文物的本来品质。

2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正是由于文物原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暴露在一定的环境下容易受到损坏,所以更加需要形成文物保护的意识。

文物保护是通过一定的技术辅助,尽量恢复文物本来面貌,以及延长文物使用期限的过程。

之所以要重视文物保护,主要是因为文物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2.1 文物的史料价值及其不可再生性文物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延续和承载,是民族精神家园的结晶,是今人与祖先对话的载体,堪属国之无价瑰宝。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历史给予我们的神圣责任;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对于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继续、了解我国古代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文物由于其历史性决定了其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文物保护显得格外重要,其主要内容包括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抢救保护和实验室文物修复保护等,比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江西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等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做不好文物保护工作,对于以后研究先人的文化、生活习俗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日
文物保护技术毕业论文题目
本团队专业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理论分析等。

文物保护技术毕业论文题目:
异步通信技术的环境监测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虚拟现实的古建筑建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旋转体三维重建技术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醇胶体系鸟粪层磷灰石矿化过程模拟及新型石质文物保护材料制备研究
新视野下的党家村
博物馆中的数字化展览及展示技术研究
基于样本块的图像修补技术研究
岩土工程加固新材料试验研究
面向虚拟现实的古代与现代建筑优化建模技术
手势驱动编钟演奏技术的研究与系统实现
砖石古塔动力特性建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重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开发模式探索
复合渗透结晶型砂岩加固保护剂试验研究
多频相移结构光三维型面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
基于点特征的图像拼接技术研究
基于标识点的三维重构技术及其在铸件尺寸检测中应用的研究
有机物对氧化钙碳化过程及性能的影响
论数字技术语境下的文庙建筑艺术再创作
基于深度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研究
基于集成学习技术的数字图像自动修复理论与算法研究视频图像超分辨率增强技术研究
基于图像的重光照技术
用于三维测量的激光并行测距技术的研究
砖石古塔纠偏加固的分析方法与监测技术的研究
作为文物保护的经典煤气柜检测、安全评估和再利用
成都金沙出土象牙物理化学性质及赋存环境研究
基于水平集方法的图像修描技术的研究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勘探中的应用
分组LOD模型及相关技术
三维数字化系统的标定技术研究
手持设备上的增强现实技术研究
大规模点云的处理及曲面重建技术
基于视觉的高逼真度三维文物重建技术与系统
基于未标定数码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研究与实现
晋南乡土建筑的空间组织特点与技术处理分析
激光三维扫描、重建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激光三维真彩扫描仪配套软件的开发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材料表征技术在砂岩文物风化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术中砖瓦材料的应用探析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中纹理图像与点云的配准
面向三维激光扫描的无变形纹理映射技术研究
多图像全景拼接技术研究
基于几何信息和结构特征的图像修复技术研究
基于SFM的大幅面壁画图像高保真拼接技术
三维曲面破洞修复技术研究
柏肤小蠹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基于壁画的对象识别技术研究
图像全站仪系统若干技术问题研究及应用AMT及其复配物对铜无铬钝化新技术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