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课程实施解析

合集下载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实施PPT精品课件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实施PPT精品课件
幼儿的学习以无意学习、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为主 。
2021/3/1
21
幼儿意识不到教师的意图。这种方式的教 育比较贴近于幼儿的生活,甚至于幼儿的 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比较自然。
2021/3/1
22
借助的中介环境
以物质环境为中介:把教育意图客体化为幼儿
可以直接接触、摆弄、操作的材料环境中,在适 宜的活动空间中,诱发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获 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11
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的连续体
计划的课程
修改的课程
创生的课程
忠实取向
相互适应取向 课程创生取向
2021/3/1
12
思考
视频中的案例属于哪种课程实施取向? 你是否见过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实施的案例?请
说一说。
2021/3/1
13
二、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
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 教师的教的方式与特点
2021/3/1
23
2021/3/1
24
以人际环境为中介:通过模仿、同化、强化等
,获得基本的社会态度、社会知识、社会技能、 形成对人、事、对己的情感态度与行为方式。
2021/3/1
25
2021/3/1
26
以物质环境为中介和以人际环境为中介经常交织 在一起。
通过间接方式的学习幼儿获得的经验比较零碎、 表面,难以深入,甚至有错误的认识。对教师要 求较高。
2021/3/1
14
(一)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
学习的目的性差,以无意学习为主,不易理解言 语讲解内容,在操作、感受、交往、体验中学习 。在活动中建构知识。
以发现式学习为主
2021/3/1
15
(一)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

二年级校本课程全册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全册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全册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校本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设置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课程内容与安排2.1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十个章节,分别为:课程介绍与目标、语文素养、数学素养、英语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社会实践、心理健康、安全教育。

2.2 课程安排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共计20课时。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道具、实物展示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成果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4.2 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课程实施与保障5.1 课程实施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5.2 课程保障学校要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包括师资、设施、资源等方面。

第六章:语文素养6.1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诗词、故事、寓言等,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6.2 教学安排共4课时,分别为:诗词鉴赏、故事讲解、寓言解析、实践演练。

第七章:数学素养7.1 教学内容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2 教学安排共4课时,分别为:数学概念、数学游戏、问题解决、实践操作。

第八章:英语素养8.1 教学内容本章节通过教授英语单词、句型、语法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二年级校本课程全册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全册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全册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校决定开设二年级校本课程。

本课程将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课程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2)提高动手操作、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3)增强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4)丰富课余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第二章:课程内容与安排2.1 课程内容校本课程内容包括:手工制作、绘画、音乐、舞蹈、体育、编程、科学实验、阅读与写作、演讲与口才、心理健康等十个方面。

2.2 课程安排每个学期安排16次课程,每次课程时长为1.5小时。

课程安排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调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评价3.1 教学方法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2 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2)成果性评价:评估学生在课程结束时的作品或成果,如手工制作、绘画作品、编程作品等;(3)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程表现、作品质量和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第四章:课程资源与支持4.1 课程资源(1)教材:根据课程内容编写或选用合适的教材;(2)设施:学校现有教学设施,如教室、实验室、舞蹈房等;(3)器材:根据课程需要准备相应的器材,如画具、乐器、编程设备等。

4.2 课程支持(1)教师队伍:选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教师担任课程教师;(2)家长配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3)学校保障: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和器材支持。

第五章:课程实施与反馈5.1 课程实施(1)学期初制定课程计划,并向学生和家长公布;(2)课程进行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发展;(3)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PPT课件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PPT课件

幼儿园课程实施 的途径
一、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 (一)游戏活动 • (二)教学活动 • (三)日常生活活动
(一)游戏活动
1.对幼儿园课程中游戏的界定 •具有以下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被认 定为游戏:非真实性、源于内在动机、 过程导向、自由选择、积极情绪等。
2.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1)游戏能促进在幼儿认知、情感和动作 技能的发展
• 2.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将教学看作是刺激—强化—反 应的过程,认为通过教师对预设任务的教学,幼儿 即可获取教师期望他们学得的知识和技能。
• 皮亚杰反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教学的作用 是为形成主体动作图式创设必需的情境,教学效果 取决于外部条件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程度。
课程专家 制定,教 育行政部 门认可
实施 计划————————实践
考虑课程实施者的兴趣和需 要,还要考虑教育现场中的
喻为“球赛”
各种条件和状况,对专家的 课程计划作出调整
赛球方案(计划)———球赛—进—行—的过—程——实践
(实施)
教师是课程主动、积极消费者
3.课程创生取向
• 指的是把课程看成是教师与幼儿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课程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创造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师和儿童在 实际中体验到的,是情景化的和人格化的。
二、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常见问题
• (一)集体活动为主,自由活动重视不足 • (二)课程预设为主,生成部分体现不足 • (三)显性课程为主,隐性课程开发不足
(一)集体活动为主,自由活动重视不足
• 我国幼儿园通常以集体活动为主,集体活动在一日生活 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也是最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一 日生活中自由活动时间较少,教师对自由活动的重视程 度也不高。

第五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五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二、课程实施的主体

1.教师 教师是直接的课程实施者, 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 与主动性对课程实施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任何课程理 论与方案,都需要教师的充分理解和转化,才能被合理 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体现其理论与实践价值。



2.学生 学生对于课程方案的态度同样也影响着课程实施。每 一位学生可能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规划和学习目标,对 于课程改革,他们可能有着与课程专家或教师不同的 理解。 3.校长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机构,学校在课程开发、实施 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领导者, 校长的影响实际上涉及了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

(5)谈。就是和听课教师与学生交谈。一可先请上课 教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感受,或请学生谈对这堂 课的感受;二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及时、慎重地和上 课教师交谈或交换意见;三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与 特色,谈从中受到的启迪与所学到的经验,谈这节课 的不足与自己的思考、建议。
二、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因素

1.新课程方案的特点 2.课程实施主体的状况


教师的状况
学生的状况 校长的状况 3.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
三、完善新课程实施的若干对策

1.加强对新课改实施过程的研究 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 我国的课程理论水平,也有利于有的放矢,及时地发 现和解决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新课程实施的配套设施建设 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保障,特别是经费问题。
3.中间策略

中间策略主张由学校发起变革,通过学校向内外拓展 进行课程改革。这一策略认为学校是发起改革最适当 的机构,学校应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一方面学校可 以联合校外人士推广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创 造有利条件发动教师参与变革。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上海科教社)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上海科教社)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上海科教社)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第二章:课程内容与安排2.1 课程内容(1)走进科学: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现象。

(2)生活实践: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品质。

(3)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4)创新发展:尝试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2.2 课程安排每个章节安排4个课时,共16个课时。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2)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2)实验教学: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

第四章:课程评价与反馈4.1 课程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评价。

(3)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4.2 课程反馈(1)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2)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课程实施与注意事项5.1 课程实施(1)课前准备: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素材和资源。

(2)课堂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5.2 注意事项(1)确保学生安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实践能力。

(4)培养团队合作: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教案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教案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教案一、第一章:幼儿园课程的实施1.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1.2 教学内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步骤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1.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步骤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方法和技巧1.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二、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评价2.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和方法,学会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评价。

2.2 教学内容: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和方法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技巧2.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和方法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技巧2.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技巧的掌握程度。

三、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的设计3.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学会参与课程设计的过程。

3.2 教学内容: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参与课程设计的技巧3.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参与课程设计的技巧3.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参与课程设计的技巧的掌握程度。

四、第四章:幼儿园课程的调整4.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幼儿园课程调整的原因和方法,学会适应课程调整。

4.2 教学内容:幼儿园课程调整的原因和方法适应课程调整的技巧4.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园课程调整的原因和方法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适应课程调整的技巧4.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适应课程调整的技巧的掌握程度。

五、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5.2 教学内容:案例分析: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的过程和方法5.3 教学活动:分析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的案例5.4 教学评价:六、第六章:幼儿园环境创设与课程实施6.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法,以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ppt课件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ppt课件
是指充分满足幼儿玩的需要的一种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的价值:捉迷藏
三、教学活动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教学活动课
程实施最重要的途径。
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
1、教学情境生活化
2、教学内容综合化 3、教学过程操作化
课程计划
阶段
• 教学层次的课程(实行的课程)
• 儿童体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课程实施
阶段Biblioteka 二、课程实施的取向课程实施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 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 课程实施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 过程之关系的不同认识上。

二、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 (一)忠实取向 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
4、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观看教学活动《饼干乐园》,思考
该教学活动
1、教学情境生活化体现在哪里? 2、教学内容综合化体现在哪里?
3、教学过程操作化体现在哪里?
4、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体现在哪里?
5、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和启蒙性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重点问题剖析
一、预设和生成的问题 “该不该让老虎吃兔子”
(二)评价一个活动 你从这个活动设计当中,获得了什么? 你觉得这个活动有什么特点和不足?
评价一个活动的基本要点



1、从儿童学习的角度 儿童在活动中的操作表现 儿童在活动中的认知发展 2、从教师教学的角度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教师目标设定的适宜性 教师对教学活动步骤的分解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师幼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机智

九年级《体育与与健康》教案

九年级《体育与与健康》教案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与目标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

(3)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心理素质。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体育基础知识(1)运动生理学基本原理(2)运动营养与饮食(3)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4)运动与环境2.2 运动技能(1)田径:短跑、长跑、跳高、跳远、投掷等(2)球类: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3)体操:技巧、器械、蹦床等(4)水上:游泳、跳水、划船等2.3 健身方法与锻炼计划(1)有氧运动:慢跑、健身操、瑜伽等(2)无氧运动:举重、俯卧撑、引体向上等(3)拉伸运动:柔韧性、平衡性训练(4)制定个人锻炼计划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以便学生模仿。

(2)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提高实践能力。

(3)游戏法: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团队精神。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体育与健康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3.2 教学手段(1)讲解:清晰、简洁地讲解动作要领和体育知识。

(2)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运动动作。

(3)录像:播放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或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模拟:设置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锻炼。

第四章:课程评价4.1 评价方法(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4.2 评价内容(1)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

(2)锻炼习惯与参与程度。

(3)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

(4)团队合作与心理素质。

第五章:课程实施与保障5.1 课程实施(1)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足的锻炼时间。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教学,满足个体差异。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定期举行体育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实施计划

课程实施计划

课程实施计划引言概述课程实施计划是指为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程的教学活动,制定出一套详细的计划和安排。

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能够确保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课程实施计划的内容和步骤,以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课程目标的设定1.1明确教育目标首先,课程实施计划的第一步是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应该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并且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

同时,教育目标也应该与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的教育理念相一致。

1.2确定课程内容在设定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确定具体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该能够满足教育目标的要求,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如何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和组织,以便于教学的实施和评估。

1.3制定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为了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评估标准应该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2.1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实施计划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2准备教学资源为了有效地实施课程,教师还需要准备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并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以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2.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准备教学资源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等。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程实施和教学管理3.1组织教学活动在课程实施计划中,教师需要组织教学活动。

课程实施知识点总结

课程实施知识点总结

课程实施知识点总结一、课程实施的概念和重要性1.1 课程实施的概念课程实施是指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程实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建设的延伸和实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1.2 课程实施的重要性课程实施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

只有将课程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有效实施,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和内容2.1 课程实施的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实施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采用差异化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3)贯彻教育教学理念。

在课程实施中贯彻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的培养。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或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5)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6)评价与调整。

在课程实施中进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2 课程实施的内容(1)教学内容的实施。

包括教学目标的讲解、知识点的讲解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方法的实施。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教学资源的实施。

包括教学设备、教材、教辅资料等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使用,以支撑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教学环境的实施。

包括教室布置、学习氛围营造等教学环境的营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程实施的方法和策略3.1 课程实施的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实施的步骤是什么意思

课程实施的步骤是什么意思

课程实施的步骤是什么意思1. 引言在教育领域,课程实施是指将教学计划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通过具体的步骤和措施,课程实施能够确保课程的有效传达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本文将探讨课程实施的步骤是什么意思,并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进行参考。

2. 课程规划课程实施的第一步是进行课程规划。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学习结果。

在课程规划中,教师需要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评估这些目标和结果的方法。

一些关键问题需要在课程规划阶段考虑,例如:这门课程应该覆盖哪些主题?学生需要学习哪些关键概念和理论知识?他们需要具备什么技能和能力?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对教育目标的分析来回答。

3. 课程设计在课程规划完成之后,下一步是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指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其中包括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材和教具、确定评估方法以及制定课程计划和时间表。

3.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核心。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的终极目标和具体的学习目标。

终极目标是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而学习目标则是指每个单元或每个课时中学生应达到的特定目标。

3.2 教材和教具选择教材和教具的选择是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具,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这些教材和教具可以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视频、实验设备等。

3.3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是用来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以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考试、作业、项目和口头报告等。

3.4 课程计划与时间表课程计划与时间表是指将教学内容分解成适当的课时,以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和时间表,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4.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结合教材和教具,进行教学活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体育教材一年级第五章教学解析

小学体育教材一年级第五章教学解析

小学体育教材一年级第五章教学解析一、引言体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在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技能以及促进团队合作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小学体育教材一年级第五章进行解析,介绍教学要点及实施方法。

二、第五章教学要点第五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基本运动技能:跑、跳、投掷等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2. 集体活动:团队协作、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3. 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和自我保护能力;4. 游戏和比赛:通过比赛形式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解析1. 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姿势正确: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确保学生在运动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错误动作的养成。

(2)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和提高各项基本运动技能。

(3)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2. 团队协作与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合作能力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综合素质发展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1)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2)互助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交流和分享经验,培养他们的沟通合作能力。

(3)集体游戏:组织集体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意识。

3. 健康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理论知识讲解:介绍与身体健康相关的知识,如锻炼的好处、饮食健康等,增加学生的健康意识。

(2)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到运动对身体的积极作用,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运动时的安全知识,包括注意事项、防护措施等,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课程实施方案分析

课程实施方案分析

课程实施方案分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课程实施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此,对课程实施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课程实施方案的分析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

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在分析课程实施方案时,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目标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

其次,课程内容的分析也是课程实施方案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分析课程实施方案时,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包括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内容的选择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另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析也是课程实施方案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分析课程实施方案时,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

最后,课程评价的分析也是课程实施方案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程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客观反映,对于完善课程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析课程实施方案时,需要对课程评价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

综上所述,课程实施方案分析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只有对课程实施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

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课程实施方案的分析工作,不断完善课程实施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

课程实施方案定义

课程实施方案定义

课程实施方案定义
首先,课程实施方案的定义应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

教学目标是课程实施方案
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

在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时,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实施课程。

其次,课程实施方案的定义还应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同时,还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时间,确保学生能够逐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此外,课程实施方案的定义还应包括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教学方法和手段
是实施课程的重要保障,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时,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

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最后,课程实施方案的定义还应包括教学评价的安排。

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
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提高。

在安排教学评价时,我们需要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确保评价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有效的反馈。

综上所述,课程实施方案的定义是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的基础和前提,它直接关
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只有明确了课程实施方案的定义,才能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课程,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
家长的课程决策
家长参加教育过程已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看作是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积极支持。一般来说,对家长参与教育过 程进行分类,可以明确区分出家长参与的是实际教学工作,还是学校管理和政策制订工作。有学者根据家长参与 教学过程的不同形式把家长参与分为四种类型,即作为委托人的参与、作为生产者的参与、作为消费者的参与和 作为管理者的参与。
课程实施
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
01 含义
03 变革 05 影响因素
目录
02 基本取向 04 优化配置
课程实施是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课程实施问题就是研究一个课程方案的执行情 况,第二是课程实施是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存在的。
含义
一课程实施含义的主要观点
主要有两种观点影响较大,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实施问题就是研究一个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对课程实施的 研究重点就是考察课程方案中所设计内容的落实程度。这种观点是将课程方案看作固定的、不可变更的,实施就 是一个执行的过程。作为课程执行者的学校和教师,应当很好的理解和运用课程,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中规定的 项目。而实施的效果如何,决定于课程执行者对课程方案的理解水平和落实程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课程实施 是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存在的。“课程实施是把一项课程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 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因此,课程实施问题不只是研究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还要研究学校和教 师在执行一个具体课程的过程中,是否按照实际的情况对课程进行了调适以及影响课程改革程度的因素。
优化配置
课程的改编
课程决策
在课程的优化与配置中,最常见的就是课程改编。课程改编是指原为一些学生设计的课程在用于另一些学生 时,进行修正的过程。课程改编是基于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风格在课程中发挥作用的这一课程特性,并允许教师 把每个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特的人。课程改编的关键原因主要在于由于生态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历史背景和政 治观点的不同,课题情境的不同,必须进行改编。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

课程知 课程知识是由课程专家创造、选择并提供的,教师对课程知识 的创造和选择没有真正的发言权。 识 课程变 一种线性过程:课程专家在课堂外制定课程变革计划,教师在 课堂中实施课程变革计划。 革 教师
教师即课程专家制定的课程变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他应当按 照专家对课程的“使用说明”,循规蹈矩地实施教学。
“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的特征:
• 第一,这种模式指向课程变革的技术本身,而不 是学校与课堂中教学的性质。 • 第二,这种模式把教师视为一项新课程计划的被 动消费者,其目标必须与课程开发者的目标相一 致。 • 第三,该模式实际上把课程变革过程视为一种工 业生产过程:通过研究获得新的“课程产品”, 然后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实践者进行“消费 ”。
课程知 课程知识不是一件产品或一个事件,而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 程”。具体情境中的课程知识是经由教师和学生深思熟虑的审 识
议活动而获得的。
课程变 是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思维和行为上的变化 ,而不是一套设计和实施新课程的组织程序。 革 教师
教师是课程开发者,教师连同其学生成为建构积极的教育经验 的主体。
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旨在提高课程实施过程与
预定课程计划相互适应的效果。
(二)相互适应取向
课程
课程不仅包括体现在学程、教科书或变革方案中有计划的具体 内容,而且还包括学校和社区中由各种情境因素构成的谱系, 这些情境因素会改变课程变革方案。 课程知识是广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方面,实践者( 教师)所创造的课程知识与专家所创造的课程知识同等重要。 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而决不是一个预期 目标和计划的线性演绎过程。 教师是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为了使预定课程方案适合 具体实践情境的需要,教师理应对之进行改造。 包括量化研究,也包括“质的研究”。

课程实施方案讲解

课程实施方案讲解

课程实施方案讲解一、引言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机组织的措施和步骤。

它是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的具体设计和安排。

课程实施方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科学、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对于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二、课程实施方案的基本要素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的首要任务。

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程实施方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教学内容要符合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前沿性和实用性。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程实施方案的灵魂。

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灵活运用,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评价要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价,注重多元化评价手段的运用,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

5.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课程实施方案的重要保障。

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注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教学设备的更新和维护。

三、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原则1. 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

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3.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4. 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前瞻性,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合性。

5. 注重学习评价的全面性和多样性,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6. 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先进性,注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

四、课程实施方案的具体步骤1. 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8
▪技法:根据学生的基础,可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述,也可 印发史料,或运用其它各种教学手段,将个例展示给学 生,并帮助学生掌握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原因、 目的、实质及其后果、作用。
▪实施: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阅读、观察下列史料并思 考:
1.西汉初年统治者调整封建统治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2020/9/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5
▪第四阶段: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 验的阶段。这阶段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 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追求。如果有了对历史事实、 历史概念、历史规律的学习和把握,那么,这就 是一种指导学生去认识新的知识的能力,就会成 为学生行为的自觉性要求。 ▪具体地说,通过对农民战争课题的范例性学习, 最后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农民战争规律的认识,而 是对人类历史发展动力的认识,阶级矛盾与阶级 斗争规律的认识,政治与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等, 并从中得到方法论的培养和训练。
2020/9/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4
▪第三阶段: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相互关系的阶段。通过对 “个”和“类”的分析、认识,使学生的认识上升为对普遍性的规 律的认识。例如,在对一系列农民战争一般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 成对社会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认识,农民的阶级斗争是封建社会发展 的基本动力的认识等。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是对具体、个别的总结提炼。当 然,要形成规律性认识,决不是类本质特点的一般归纳,而是放在 更广阔的认识视野中,运用学生各方面的认识经验来发现和寻找。 例如,暴政是引起农民战争(或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暴政 是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的一个具体表现。因此,充分认识地主阶 级与农民阶级的阶级矛盾激化才是引起农民起义的根本性原因,这 就是寻找农民起义爆发规律的必须要求。 ▪仅仅停留在对类的认识上,还是不够的。范例教学模式作为“类知 识为目的的教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掌握课题类知识为基础, 拓展到历史教学更大课题的类学习,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2020/9/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3
▪第二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从对第一阶段“个”例的 认识出发,探讨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达到对同类事物的更本 质的关系——规律性的认识。这一阶段的教学,是在对个案学习基 础上,对同类事例进行归类,对其本质特征上相一致的许许多多现 象加以分析、综合,从而实现对课题内容的第一次抽象:由具体到 抽象。例如,在学生掌握秦末农民战争的基础上,将已形成的认识 与方法运用于对隋末、唐末、元末、明末农民战争的分析,从中比 较历次农民战争在原因、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概括出古 代农民战争的本质。 ▪从“个”向“类”迁移,在方法上可以用教师示范引导、暗示启迪、 逆向提问等,当然也可以用讨论来实现。例如用“农民战争是否是 为了争做皇帝”作为对战争性质的归纳启问,从而否定了楚汉战争、 安史之乱等作为农民战争性质的判断,顺此思路再引出对农民战争 作用的分析。通过对具体典型的范例个案的归纳,达到对农民战争 本质的认识。
2020/9/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7
实例
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范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封 建统治政策调整、演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环节一:选择范例,充分展示“个”例。 ▪要求:精心筛选出个有典型性的“范例”,运 用直观的方法,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封 建政策的个例。
2020/9/23
浙江师范大学的规定性。
▪(l)基本性 即反对多而杂的教学内容,强调要选择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基本概 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基本规律等,使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 构。 ▪(2)基础性 即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应是基础的东西,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切合学生的 生活经验,既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能高不可攀。 ▪(3)范例性 即反对教学内容的臃肿、庞杂,面面俱到,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 须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基本的、基础的知识和特别清楚的、典型的 事例,因为最典型的事例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学生能以点带面,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 迁移和知识的实际运用。
2.西汉初年统治者调整封建统治政策的目的、实质?
3.西汉初年统治者调整封建统治政策的后果怎样?
2020/9/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9
▪第一组材料,秦亡汉兴,由于经历了秦的暴政及秦末连 年的战争,汉初社会经济凋敝。面对这种情况,汉高祖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利于恢复封建秩序,促进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 ▪第二组材料: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采取一些 措施,减轻人民的负担。 ▪第三组材料:从汉高祖至汉武帝的70年间,国家没有大 征伐、大徭役,非遇水旱,则民给家足。 ▪第四组材料:西汉初由于无力与匈奴作战,只得实行 “和亲”政策,以求北方边境暂时和平,但匈奴贵族的 掠夺并未绝迹。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力强盛,他发动 了三次对匈奴的战争,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2
1、程序
▪第一阶段: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教师以精心选择的具有代 表性的特例,运用直观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范例的学习,认识 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 ▪范例教学的关键是能精心筛选出历史教学中具有典型性的“范例”。 范例应是教学必须的,学科体系中存在的。范例选择主要有两种方 法:可以是教师根据课题教学要求预先准备的;也可以是在学习过 程中由学生提出的。作为范例,在教学组织第一阶段中,主要是实 现为知识迁移创设必需的起点。 ▪例如,教学农民战争课题,如果以秦末农民战争作为“个”例,应 该为学生提供大量具体的材料,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原因, 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推翻秦朝统治的经过,以及农民战争演变为 争夺王位战争的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 性质,为第二阶段作好准备。
课程实施
▪一、范例教学 ▪二、情感教学理论 ▪三、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四、认知教学理论
2020/9/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1
一、范例教学
▪定义:借助精选教材中的示范性材料使学 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代规律性知识,并 发展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代表人物:德国的瓦·根舍因、克拉夫基
2020/9/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