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1AHS)工和交流会在福州召开
福建行测真题及答案
福建行测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2024年4月26日通过正式验收,成为我国首个以“()”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
A.信息科技B.科技研发C.研发创新D.科技创新【答案】:C2.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
A.退化耕地提效增质行动B.耕地板结治理行动C.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D.退化耕地改良行动【答案】:C3.首届低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2024年5月29日在新疆石河子举办。
本次大会以"()"为主题。
A.创新谋发展、同心赢未来B.创新超越开放兼容C.聚焦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打造通航产业兵团高地D.聚焦教育创新,赋能行业发展【答案】:C4.2024年1月5日19时2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气象星座15---1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A.天河一号B.天行一号C.天外一号D.天目一号1/ 14【答案】:D5.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发现目前陵园规模最大墓葬“()”。
A.水下墓B.羊圈墓C.合葬墓D.万人墓【答案】:B6.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逐年上升导致了什么现象?()A.臭氧层空洞B.温室效应C.热岛效应D.雨岛效应【答案】:B7.“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
A.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B.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C.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D.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答案】:C8.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它在不同朝代也有着不同的称谓,下面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A.中都B.大都C.上都D.南京【答案】:C9.下列属于公文中第三人称常用语的是()。
A.“本局”B.“你公司”2/ 14C.“贵单位”D.“该部”【答案】:D10.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B.“物质世界”是永恒的“理念世界”的不完全的复制品C.“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D.“吾心即是宇宙”【答案】:D11.下列农作物中,哪个原产于中国?A.小麦B.玉米C.谷子D.高粱【答案】:C12.高气压中心附近的高空气流会向低空流动,空气在下降过程中温度会上升。
光伏发电项目建议书
光伏发电项目建议书【篇一:光伏农业项目建议书】xxx省xxx市xxx县林口铺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工程光伏生态产业规划提案编制人:xxx能投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5年6月18日目录1.2.3. 项目名称........................................................................................................ .................................. 2 项目概述........................................................................................................ .................................. 2 项目意义........................................................................................................ . (3)3.1.3.2.3.3.3.4.4. 发展趋势 ....................................................................................................... .......................... 3 可持续再生能源发展 ....................................................................................................... ...... 3 光伏产业中的土地利用——光伏农业 ................................................................................. 5 结语 ....................................................................................................... .................................. 7 技术推广区域现状及前景 ....................................................................................................... . (7)4.1.4.2. 推广区域现状 ....................................................................................................... .................. 7 发展前景 .......................................................................................................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案例分析 (12)5.1.5.2.5.3.5.4.5.5.5.6. 案例一:内蒙古 ....................................................................................................... ............ 13 案例二:耳其科尼亚省科尼亚,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中南部农业区 ............................ 13 案例三:呈贡晨农生态园 ...................................................................................................13 案例四:xxx万家欢蓝莓山庄 .......................................................................................... 14 案例五:嵩明晨农农博园 ...................................................................................................15 案例分析 ....................................................................................................... ........................ 16 6.7. 项目定位........................................................................................................ ................................ 16 经营模式........................................................................................................ .. (17)7.1.7.2.7.3.7.4. 集光伏大棚果蔬(人生果)种植、粗加工、深加工、销售为一体 ................................ 17 以牧草种植、畜牧养殖为一体 ........................................................................................... 17 以农事参与与体验为一体 ...................................................................................................18 建盖光伏农业科普展示区,以观光和科普教育为一体 (20)8. 社会效应........................................................................................................ .. (20)9. 经济效应........................................................................................................ .. (20)1. 项目名称xxx省xxx市xxx县林口铺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工程光伏生态产业规划提案2. 项目概述作为光伏生态产业示范园项目,便是将太阳能发电、现代技术(农、林、牧业)、高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国际体育赛事短视频传播助推举办城市形象的建构路径探究
国际体育赛事短视频传播助推举办城市形象的建构路径探究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2. 文献综述 (6)2.1 国际体育赛事的概念与特点 (7)2.2 短视频传播的现状与趋势 (8)2.3 举办城市形象的建构理论 (9)3. 国际体育赛事短视频传播的特点 (10)3.1 传播范围广泛 (11)3.2 传播速度快速 (13)3.3 传播形式多样 (14)3.4 传播互动性强 (15)4. 举办城市形象的内涵与外延 (16)4.1 举办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 (17)4.2 举办城市形象的传播渠道 (19)4.3 举办城市形象的社会影响 (20)5. 国际体育赛事短视频传播助推举办城市形象的实践案例分析 (22)5.1 成功案例研究 (23)5.2 挑战与问题分析 (24)6. 国际体育赛事短视频传播助推举办城市形象的建构路径 (25)6.1 利用短视频平台的特性 (27)6.2 策划与内容制作的重要性 (28)6.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29)6.4 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播 (30)7. 研究结论 (31)7.1 研究发现 (32)7.2 政策建议 (33)7.3 未来研究方向 (34)1. 内容简述本研究集中探讨国际体育赛事短视频传播在助推举办城市形象建构过程中的作用与路径。
本文将阐释国际体育赛事短视频传播的定义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国际体育赛事与举办城市形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旨在揭示短视频传播如何成为连接赛事与观众、强化城市身份认同、促进城市品牌宣传的有效工具。
本章节还将介绍访谈调研、案例分析、内容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说明其在本研究中的应用和期望达到的目的。
本论文旨在明确国际体育赛事短视频传播的具体传播策略和技术手段,以及这些策略和技术如何影响观众对举办城市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意向。
本研究还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国际体育赛事短视频传播对于举办城市形象建构的不同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奥运会、世界杯、欧洲锦标赛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_札记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本书背景与目的 (3)1.2 北京的重要性与历史地位 (4)二、北京考古发现概述 (5)2.1 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 (7)2.2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9)2.3 随唐至五代十国 (11)2.4 宋元明清时期 (12)三、重要考古发现解析 (14)3.1 元大都的发掘 (15)3.2 长城的研究与保护 (17)3.3 圆明园的遗址调查 (18)3.4 金中都的探索 (19)四、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 (21)4.1 建城历程 (22)4.1.1 商周时期的城邑 (24)4.1.2 春秋战国至秦汉的城池发展 (26)4.1.3 随唐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27)4.2 城市规划与设计 (28)4.2.1 中轴线布局 (29)4.2.2 宫殿与园林规划 (31)4.2.3 街巷与市场布局 (32)4.3 社会文化变迁 (34)4.3.1 从诸侯争霸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5)4.3.2 城市功能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36)4.3.3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38)五、结论与展望 (39)5.1 北京建城史的意义与影响 (40)5.2 未来考古工作展望 (41)5.3 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启示 (42)一、内容概要《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是一本关于北京历史和文化的著作,作者通过对北京地区丰富的考古发现进行深入研究,全面展示了北京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远古时期的北京、夏商周时期的北京、秦汉时期的北京、隋唐宋元时期的北京以及明清时期的北京。
在每个部分中,作者都详细介绍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北京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远古时期的北京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北京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然后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和分析,揭示了北京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和文化遗存。
在夏商周时期的北京部分,作者重点讲述了这一时期北京的政治格局、城市建设、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与周边诸侯国的交往。
农业部关于公布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公布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农加发[2014]1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4.05.29
【实施日期】2014.05.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农业部关于公布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的通知
(农加发〔2014〕1号)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决策部署,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省级主管部门初审推荐的基础上,经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的评审,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公示,现认定天津滨海崔庄古冬枣园等20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详见附件)。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各族劳动人民
1 / 1。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与建议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与建议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6)2.1 绿色经济概述 (8)2.2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估 (9)2.2.1 经济增长 (10)2.2.2 资源利用效率 (12)2.2.3 环境污染治理 (13)2.3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5)2.3.1 投资与资金不足 (16)2.3.2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17)2.3.3 政策法规不完善 (19)三、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建议 (20)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1)3.1.1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22)3.1.2 设立绿色产业基金 (23)3.1.3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25)3.2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6)3.2.1 加强绿色技术研发 (27)3.2.2 培育绿色产业龙头企业 (29)3.2.3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30)3.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31)3.3.1 制定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32)3.3.2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33)3.3.3 保障绿色企业合法权益 (34)3.4 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36)3.4.1 参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 (37)3.4.2 推动绿色技术转移与合作 (39)3.4.3 建立国际绿色合作伙伴关系 (40)四、结论与展望 (41)4.1 研究结论总结 (42)4.2 对未来绿色经济发展的展望 (43)一、内容描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经济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绿色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国内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环境治理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详细探讨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效率提升、污染排放减少等方面。
《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札记
《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阅读记录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菌物的重要性 (2)1.2 中国菌物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3)1.3 本书的目的与内容概述 (4)二、中国大型菌物的分类 (6)三、中国大型菌物的形态特征 (6)3.1 根据菌盖、菌褶等特征的分类 (7)3.2 根据菌肉、孢子等特征的分类 (8)3.3 根据菌丝、子实体等特征的分类 (9)四、中国大型菌物的生态分布 (11)4.1 气候条件对菌物分布的影响 (11)4.2 地形地貌对菌物分布的影响 (12)4.3 植被类型对菌物分布的影响 (14)4.4 社会经济因素对菌物分布的影响 (15)五、中国大型菌物的利用价值 (16)5.1 食用价值 (17)5.2 药用价值 (18)5.3 工业用途 (19)5.4 科学研究价值 (21)六、中国大型菌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2)6.1 野生菌物资源的保护 (23)6.2 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 (24)6.3 菌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 (25)七、结语 (27)7.1 中国大型菌物资源的丰富性与独特性 (28)7.2 中国大型菌物资源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29)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0)一、内容概括在内容方面,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各类大型菌物的形态特征,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识别和了解这些生物。
结合作者的实地考察经历和科研成果,书中还提供了关于大型菌物地理分布、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为科研人员和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帮助,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通过阅读这部图鉴,我不仅增加了对菌物世界的认识和兴趣,也对中国的大型菌物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无疑是一部推动我国菌物学研究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著作。
1.1 菌物的重要性菌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
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 年)农业部二〇〇六年五月目录一,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 1 (一)有利于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1)(二)有利于构建区域主导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1)(三)有利于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1)(四)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广泛参与国际竞争 (1)二,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1 三,特色农产品发展总体思路.. (2)(一)指导思想 (2)(二)基本原则 (2)(三)产品及其优势区选择 (2)1,产品选择 (2)2,优势区确定 (2)(四)发展目标 (2)四,10 类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3 (一)特色蔬菜.. (3)(二)特色果品 (3)(三)特色粮油 (4)(四)特色饮料 (5)(五)特色花卉 (6)(六)特色纤维 (6)(七)中药材 (7)(八)特色草食牲畜 (7)(九)特色猪禽蜂 (8)(十)特色水产 (8)五,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建设重点 (9)(一)特色农产品品种选育 (9)1,特色农产品品种保护 (9)2,特色农产品品种创新 (9)3,特色农产品良种繁育 (9)(二)特色农产品产业标准化与管理 (9)1,特色农产品标准制定与完善 (10)2,特色农产品的品质监控 (10)3,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建设 (10)(三)特色农产品技术创新与推广 (10)1,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研发 (10)2,特色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研发 (10)3,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 (10)(四)特色农产品加工 (10)1,特色农产品传统加工 (10)2,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 (10)(五)特色农产品营销 (10)1,建设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 (10)2,建设特色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 (10)六,促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保障措施............................................................ 10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宏观引导. (10)(二)完善相关政策,创新发展机制 (11)(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11)(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培育名牌 (11)(五)实施原产地保护,强化资源基础 (11)附件 1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表...................................................................... 12 附件 2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图(略) (59)根据2005年以来3个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为发挥各地资源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特色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加快形成国内外知名的优势产区,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特制定本规划。
新时代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互动研究
新时代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互动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农业文化遗产概述 (3)1. 定义与特点 (4)1.1 农业文化遗产定义 (5)1.2 农业文化遗产特点 (6)2. 分类与评估 (7)2.1 农业文化遗产分类 (8)2.2 农业文化遗产评估标准与方法 (10)三、新时代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要性 (11)1. 传承优秀农耕文化 (12)2.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13)3.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5)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现状及挑战 (16)1. 保护利用现状 (17)1.1 保护措施及成效 (19)1.2 利用途径及模式 (20)2. 面临挑战与问题 (21)2.1 保护意识不足 (22)2.2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等五、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策略23一、内容综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农业遗产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还能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学者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保护策略和发展模式等方面。
将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特点,强调了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
文章探讨了当前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保护意识不强、保护资金不足、保护机制不完善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建议,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保护机制等。
本文还深入研究了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互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揭示了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如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等。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理路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理路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乡村产业振兴的背景与意义 (3)三、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其特征 (4)四、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 (5)4.1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6)4.2 特色产业的培育与提升 (7)4.3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与实施 (9)4.4 农村生态旅游的拓展与深化 (10)4.5 农村产业融合的推动与实现 (11)五、实践案例分析 (12)5.1 案例一 (14)5.2 案例二 (15)5.3 案例三 (16)5.4 案例四 (18)5.5 案例五 (19)六、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保障措施 (20)6.1 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 (21)6.2 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 (22)6.3 基础设施完善与公共服务提升 (24)6.4 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25)6.5 产业链优化与品牌建设 (27)七、总结与展望 (28)7.1 实践成果总结 (29)7.2 经验教训分享与反思 (30)7.3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与预测 (31)7.4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32)一、内容描述本文档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理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乡村产业振兴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引入新质生产力,以促进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新质生产力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先进生产力的集合。
通过引入这些新质生产力,可以推动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乡村产业的价值链和竞争力。
通过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乡村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农产品电商等新兴产业,可以拓宽乡村产业的发展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引入新质生产力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硬件条件。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东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东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我国智能手机制造业飞速发展,基本上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三个月内某一领域就会有技术更新。
我国手机产业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转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近年来,我国智能手机制造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生产成本下降B. 市场竞争激烈C. 生产效率提高D. 土地价格上涨11. 我国手机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 技术水平提高B. 政府政策支持C. 资金投入加大D. 国外设备引进参考答案:10. B 11. A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0题详解】读材料可知,“我国智能手机制造业飞速发展,基本上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三个月内某一领域就会有技术更新。
”说明我国智能手机制造技术更新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技术更新速度加快,说明我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各手机生产公司加快技术研发。
故选B。
【11题详解】我国手机产业从劳动力价格优势的“中国制造”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转变,直接原因是各手机生产公司加强技术研发,使手机产业自身技术水平得以提高,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形成手机品牌。
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对手机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没有直接作用,通过引进国外设备是不能引进有技术创新的品牌产品,BCD错误。
故选A。
2. 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和降水量月份变化曲线图,回答5—6题。
5.左图中铁路PQ 建设时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A .高寒缺氧,多年冻土 B .气候干燥,沙尘飞扬 C .地表起伏,地质复杂 D .地势低洼,沼泽众多6.右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降水量的月份变化曲线,符合左图中Q 地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参考答案: 5-6 CB3. 下表示意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
读表回答13~14题。
13.四种农作物中,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14.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条件不足 B.光照条件不足C.水热配合不好 D.水分条件不足参考答案:13.A 14.B4.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
多学科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多学科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11 年10 月23~25 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共同主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农业博物馆、日本北海道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50 多家研究机构的近200 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10 月23 日上午,举行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沈镇昭同志主持。
中央纪委中组部副部级巡视专员滕久明、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宋树友同志、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同志、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周光宏教授、校党委副书记盛邦跃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名誉理事长姜春云同志在会议召开前夕,专门听取了会议准备和学会的换届工作汇报,并为本次会议写来贺信。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周光宏教授致欢迎辞,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并对南京农业大学近年来的建设发展成就、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工作成果进行了介绍,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同志代表中国科协学会向大会致辞。
10 月23 日下午,举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第四届理事会宋树友理事长作第四届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曹幸穗副理事长作关于学会章程修改报告及第四届理事会财务报告,樊志民副理事长作关于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建议名单的说明。
大会审议通过了理事会工作报告、章程修改报告和财务报告,并进行了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选举出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成员、常务理事和学会领导。
会议选举姜春云同志担任学会名誉理事长,滕久明同志任新一届学会理事长,沈镇昭同志任常务副理事长。
最后由滕久明理事长代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作大会报告。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0年12月(第12期,总第284期)社会科学家SO C IAL SC IENTISTDec.,2020(No.12,General No.284)【语言与文化】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吴灿,王梦琪(中南大学中W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83)摘要: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一批学者对于农史古籍的整理。
进入21世 纪以后,随着国际上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及G1AHIS项目的启动,国内学术界在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价值功能、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对近年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成果的梳理,能够呈现出这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对当下更好地研究农业文化遗产的相关问题有所裨益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G IAHS;China-NlAHS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0)12-0147-05自2012年农业部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评选工作开始,我国已经累计公布了五批共计I 18 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
此外,截止2020年,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已达15项,位居世界 首位。
伴随着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事业的推进,学术界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
一、槪念之争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的GIAHS项目,按照字面意思应该译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
在它的中文网 站以及其他中文版宣传材料,也都以“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来对应GIAHS。
不过,在国内,无论是政府文 件还是学术研究,通常都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来指代联合国粮农组织的G丨AHS。
相对于G1AHS,“全 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名称多了“文化”,同时又缺了“系统”。
GIAHS项目启动五年后,国内学者从 语言翻译上指出,应译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而多了“文化”只不过是国内一些学者的误译J徐嵩龄也同样 指出,将“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译为“农业文化遗产”而不是“农业遗产系统”,是一个错误。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会展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会展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目的与问题 (5)1.4 研究方法与范围 (5)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会展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7)2.1 弘扬民族文化特色 (8)2.2 提升城市形象与知名度 (9)2.3 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10)2.4 丰富会展设计内涵 (11)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会展设计中的现状分析 (12)3.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会展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13)3.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5)3.3 成功案例分析 (16)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会展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17)4.1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元素 (18)4.2 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新表现形式 (19)4.3 注重非遗元素的传承与创新 (20)4.4 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 (22)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会展设计中的实践探索 (23)5.1 会展场馆环境布置中的非遗应用 (24)5.2 会展主题展览中的非遗展示设计 (25)5.3 互动体验活动中的非遗文化传承 (26)5.4 传统节庆活动与非遗文化的结合 (28)六、结论与展望 (29)6.1 研究总结 (30)6.2 主要发现 (30)6.3 政策建议 (31)6.4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32)一、内容描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会展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开始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
本文旨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会展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重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为未来的城市会展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或被边缘化的危险。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二、多元交汇: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自主学习一:同学们自主梳理: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物种外传的时间、种类、传播途径
物种
传入欧洲
传入中国
推广:庭院种植→推广南欧→传遍 ①传播途径:明朝传入(三路)
不同:材料4记载由福建人陈振龙由吕宋(菲律宾)传入。材料5记载为广东东莞陈益经 安南(越南)传入。(实际上最早是明朝时期由印度、缅甸传入中国云南)
相同:明万历年间因海外贸易经东南亚传入。
原因:新航路开辟;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耐旱、高产,可 有效缓解饥荒(美洲物种的自身优势);华侨华人的积极引入和推广;
后
食物物种交
饮食习惯、日常生活改变;经济贸易发展
流的影响
生态环境遭破坏
作业布置
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 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 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 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
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 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 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纷纷出现,并推 广到北美的波士顿、纽约、费城。从此,欧洲和北美的社会生 活中有了喝咖啡的习惯。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 社交的重要场所。
——陈永伟黄英伟周羿《哥伦布大交换”终结了“气候一治乱循环”吗?》
材料:玉米和番薯的推广增加了粮食供应量,在满足人民口粮需要的同时,也有利于粮 食商——品据化杰的里·发本展特利…、…赫这伯特两·齐种格作勒物《的新全推球广解决了广大民众的基本食粮,从而有稻米可以出 售史,》统促计进了稻米生产的商品化。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发展——“第二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纪要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发展——“第二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纪要闵庆文;张永勋【期刊名称】《古今农业》【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5页(P111-115)【作者】闵庆文;张永勋【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为促进中日韩三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相关研究方面的学术交流,分享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经验、地区产业发展模式以及推动遗产地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由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RAHS)、韩国乡村遗产协会(KRHA)、韩国忠清南道锦山郡政府主办,中国农学会农业遗产分会(AHSB-CAASS)、联合国大学(UNU)、日本GIAHS网络协办的“第三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6月14-16日在韩国忠清南道锦山郡召开。
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韩国农业食品与乡村发展部(MAFRA)、忠清南道政府的官员及中日韩三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管理人员、企业家和新闻记者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发展”,分开幕式与特邀报告、专题交流、墙报展示、实地考察等四个部分。
在开幕式上,韩国锦山郡郡守朴东哲先生致欢迎辞,韩国MAFRA农村政策局局长安浩根先生、忠清南道副知事许承旭先生、韩国乡村社区法人团体首席执行官李相武先生、忠南研究院院长康贤秀先生分别致辞。
随后,联合国大学常务副校长武内和彦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闵庆文研究员、韩国协成大学尹源根教授、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协调员Yoshihide Endo先生、韩国MAFRA农村发展处Kim Jae-Hak副主任、日本农林水产省乡村发展局乡村环境处官员Kentaro Morita先生,分别围绕GIAHS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作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关键机制、韩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KIAHS)与乡村发展政策、GIAHS的近期发展和未来前景、日本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展等作主题报告;其他代表围绕农业文化遗产政策、遗产价值、存在问题、遗产分类、保护与管理、产业发展、保护经验、遗产地间的合作以及遗产监测与评估等问题进行交流,分享了各自研究成果;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韩国农业文化遗产地“锦山人参种植系统”,感受了开参节祭祀活动,考察了人参栽培基地、产品加工企业、博物馆展示和交易市场。
年产102万吨99%味精工厂发酵工段(种子罐+发酵罐)工艺设计
《发酵(制药)工厂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年产10.2万吨99%味精工厂发酵工段(种子罐+发酵罐)工艺设计姓名学号院 (系)专业指导教师2015 年 1 月 9 日年产10.2万吨99%味精工厂发酵工段工艺设计摘要:设计一个味精工厂,以工业淀粉(纯度80%)为原料,采用双酶法进行糖化生产,谷氨酸纯度为99%。
本设计从全工艺流程,物料、能量衡算、设备选型、工艺布置、车间设计、主要设备工艺设计几个方面对发酵车间进行设计。
关键词:味精;谷氨酸;发酵;设计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Design Of TheMSG Factory for the Annual Capacityof 60,000 Tons/YearAbstract:The design is to establish a monosodium glutamate factory. Its raw material is starch that the purity is 80%; the technique method is double-enzyme saccarfication production; the purity of glutamates is 99%. The whole design includes plant technological process, metrical and energy balance, equipment selection, technological layout, workshop design and the main equipment technological process, which are to design an efficient fermentation workshop.Key words:glumatic acid; monosodium glutamate; fermentation; Process design目录1. 总论 (4)1.1. 概述 (5)1.1.1. 产品名称、性质 (5)医药工业 (5)制造工业 (6)农业领域 (6)1.2. 产品的各种生产方法 (6)1.2.1. 水解提取法 (6)1.2.2. 合成法 (6)1.2.3. 发酵法 (6)1.2.4. 味精各种制法的比较及选择 (7)1.2.5. 产品质量标准 (7)1.3. 设计任务 (7)2. 生产方案和生产流程的确定 (7)3. 味精生产工艺概述 (8)3.1.1. 味精发酵总流程图(见下页图1) (8)3.2. 原料及其预处理 (8)3.2.1. 原料的种类 (8)3.2.2. 原料预处理 (9)3.2.3. 淀粉水解糖制备 (9)3.2.4. 种子扩大培养 (9)3.3. 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9)3.3.1. 谷氨酸发酵 (10)3.3.2. 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 (11)4. 谷氨酸发酵工艺 (12)4.1. 发酵培养基 (12)4.2. 培养基灭菌 (12)4.3. 谷氨酸发酵 (13)4.4. 发酵条件控制 (13)4.5. 谷氨酸的提取 (14)4.6. 谷氨酸制取味精及味精成品加工 (15)5. 工艺计算 (16)5.1. 设计依据与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16)5.2. 谷氨酸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 (17)5.2.1. 谷氨酸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 (17)5.3. 102000吨味精厂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结果 (18)5.4. 热量衡算 (20)5.4.1. 液化工序热量衡算 (20)5.4.2. 连续灭菌和发酵工序热量衡算 (21)5.4.3. 谷氨酸钠溶液浓缩结晶过程的热量衡算 (23)5.4.4. 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 (24)5.4.5. 生产过程耗用蒸汽衡算汇总衡算结果: (24)5.5. 无菌空气耗量计算 (24)6. 设备设计与选型 (25)6.1. 发酵罐 (25)6.1.1. 发酵罐的选型 (25)6.1.2. 生产能力、数量和容积的确定 (25)6.1.3. 主要尺寸的计算 (26)6.1.4. 冷却面积的计算 (26)6.1.5. 搅拌轴功率的计算 (28)6.1.6. 设备结构的工艺计算 (29)6.1.7. 设备材料的选择[10] (31)6.1.8. 发酵罐壁厚的计算 (31)6.1.9. 接管设计 (32)6.2. 种子罐 (33)6.2.1. 三级种子罐容积和数量的确定 (33)6.2.2. 二级种子罐 (38)6.2.3. 一级种子罐 (39)6.3. 空气分过滤器 (39)6.3.1. 三级种子罐分过滤器: (39)6.3.2. 二级种子罐分过滤器: (39)6.3.3. 一级种子罐分过滤器: (40)6.3.4. 发酵罐分过滤器 (40)6.4. 味精厂发酵车间设备一览表 (41)7. 设备布置和管道布置 (41)8. 总结 (42).1.总论本文对味精发酵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作简要介绍,以期有助于了解通气发酵工艺和主要设备的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