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模型建构及其分析

合集下载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高校开展三创活动是指开展创新、创业和创意(以下简称三创)相关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意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与思考两个方面,对高校开展三创活动进行探讨。

一、实践高校开展三创活动应具有以下特点:1. 基于实践性。

三创活动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际项目的参与来提高相关能力。

高校应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性的项目,如各类竞赛、创业实践基地等,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到创新、创业和创意的真实过程。

2. 倾向团队合作。

现实中的创新与创业往往需要团队的协作,而不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

高校应鼓励学生组队参与三创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并且通过团队合作中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来提高学生的三创能力。

3. 适应市场需求。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具体制定三创活动的内容和项目,使其能够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

高校还要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商业环境,了解实际的市场情况。

4. 强调实用性。

三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创意能力,高校应注重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去。

可以通过设计创业项目、制定创业计划等方式,来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注重个性发展。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

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计划,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二、思考高校开展三创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和解决。

1. 多元化思维培养。

创新、创业和创意需要有别于传统的思维方式,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活动,如组织创意大赛、举办创新讲座等,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2. 增加实践机会。

创新、创业和创意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目前高校的实践机会相对不足。

高校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引入一些成功创业者或行业专家来为学生提供指导和经验分享。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创新、创业和创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为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高校开展三创活动已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效果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一些建议。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意思维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三创活动,学生可以从课堂中走出来,参与到实际项目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利用创新思维来改进现有的产品或服务,提高其竞争力。

三创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组织和沟通能力。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学校的三创活动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

一些学校只是举办一些比赛或讲座,缺少真正的实践环节。

这样的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动力。

一些学校的三创活动缺乏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学生的创新成果可能只停留在学校内部,难以真正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在改进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外部合作伙伴的联系,将学生的创新成果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与交流。

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获得指导和支持。

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建议和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创新创业项目。

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三创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的联系、设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和开设相关课程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高校三创活动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我相信,在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育已经不再限于传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积极开展三创活动,即创新、创业、创造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意义、方式和效果,并提出一些思考。

一、三创活动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三创活动中,学生将会接触到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学生遵循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步骤,通过思考、研究、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三创活动通常是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活动,学生需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三创活动,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和创造的能力。

二、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方式1. 开办创新创业课程。

创新、创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高校可以通过设置相关课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和创业活动,学校还可以搭建相关的平台,支持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

2. 组织创新创业比赛。

高校可以组织各种创新创业比赛,鼓励学生参与竞技比赛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3.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为了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高校可以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资源、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将创意变成创业。

1. 激发学生的激情。

通过三创活动,学生将会更加活跃地参与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三创活动,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增强学校的创新实力。

开展三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够增强高校的创新实力,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职业竞争的加剧,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准确评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构建科学可靠的评价模型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学科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首先,学科知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应该以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来评价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次,创新思维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科研活动中的创新能力来评价。

同时,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可以通过实习、实验和社团活动等方式来评价。

最后,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是实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等方式来评价。

在构建评价模型时,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考试等方式进行,根据学科知识的具体涉及内容和难度来设计评价工具,并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同时,也可以引入定性评价,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进行评估。

通过定性评价的结果来对定量评价进行修正和补充,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和准确。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模型的应用研究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模型的应用研究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部门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并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和引导工作。

首先,评价模型可以帮助学校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评价模型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参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最后,评价模型可以提供给用人单位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选聘合适的大学毕业生。

然而,应用该评价模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评价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唯一的决定因素。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评价结果只是其中一部分。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创业、创意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传承创新精神的重要阵地,开展三创活动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探讨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意义、现状与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二、三创活动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不断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

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各个领域中脱颖而出,还能够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现实社会对创业者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开展三创活动有助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并提供相关的创业支持和资源。

通过参与创业项目的实践,学生可以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能力,为将来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三创活动以实践为重点,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现状与问题1. 理论脱节目前,不少高校开展的三创活动存在理论脱节的问题,即活动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操作。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对创新、创业产生兴趣,但却无法在实践中获得应有的经验和技能。

2. 缺乏系统性虽然高校开展了三创活动,但很多项目不够系统,活动缺乏整体规划,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没有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学习体验。

3. 资源不足在实践中,不少高校的三创活动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场地和导师团队等,这使得活动的开展难度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四、改进三创活动的策略和建议1. 加强实践教学高校应该更加注重三创活动的实践性,适当减少理论教学的比重,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

地方高校大学生三创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校大学生三创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校大学生"三创"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高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了专业结构,对于人才培养工作也进行了不断改进。

但是对于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与社会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在地方高校对大学生“三创”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地方高校三创研究实践引言: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学校的定位就是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育实用型人才,所以对地方高校大学生"三创"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三创"教育模式的内涵三创指的是围绕“创新、创意和创业”而展开的一些列人才培养活动,它具有以下内涵:1、创新。

近年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只有不断创新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创意。

创意是在创新基础上而展开的一项设计活动,是建立在创新基础上而展开的思维活动。

目前创意活动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文化艺术领域,对于企业的营销活动、管理活动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3、创业。

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所以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转变发展思路,积极选择创业,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很多高等学校都根据大学生创业的需求开设了创业类课程,对于课程的开设,对于促进大学生更加理性的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是有很多高校创业活动缺乏实践经验,此项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进一步深化。

二、在地方高校展开“三创”教育模式实践的必要性作为当地重要的人才培养机构,地方高等院校在日常教学和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不断加大对人才培养改革的研究,只有认真展开对三创教育模式的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有助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创新、创业和创造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三创活动”,即创新创业创造活动。

本文将探讨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一、实践内容高校开展的“三创活动”主要分为创新实践、创业实践和创造实践三个方面。

创新实践是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科技竞赛、专利申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深入了解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科技竞赛中,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展开切磋,通过交流和竞争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学生还可以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创业实践是指学生参与创业项目、创业训练、市场调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市场敏感性。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创业项目,了解创业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培养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创业训练中,学生可以受到专业的指导,模拟实际的创业环境,学习如何制定商业计划、筹集资金、管理团队等。

市场调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为创业项目的定位和发展提供依据。

创造实践是指学生参与艺术设计、手工制作、文化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艺术设计活动,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手工制作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细节的把握和耐心。

文化创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发掘与传承民族文化。

二、实践效果高校开展“三创活动”可以取得以下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三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实践项目中,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和创造是当今社会所需的核心能力。

通过开展“三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一、引言三创活动是指创新(Innovation)、创业(Entrepreneurship)和创造(Creation)的简称,是指在高等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开展的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创新与创业能力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一)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高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这些课程内容包括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撰写、项目管理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学校还可以邀请创新创业领域的专家和成功创业者来进行讲座和分享,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启发。

(二)组织创新创业竞赛高校可以组织创新创业竞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创意和创业计划的机会。

这些竞赛可以是创意设计、商业计划和创业项目等不同形式。

通过竞赛,可以发现和鼓励具备创新创业潜力的学生,激发其创新创业的热情和能力。

(三)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积极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合作,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业平台;与政府合作举办创新创业创客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社会组织合作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需要有一支具备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其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其相关经验和实践能力。

(二)建立创新创业支持机制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支持机制,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资源和支持。

这包括启动资金、创业指导、技术咨询、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器和创新创业基金,帮助有创意和创业潜力的学生实现其创业梦想。

(三)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估高校可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估和认定。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1. 引言1.1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重要性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三创活动,学生可以实践应用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加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还可以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应该重视三创活动的开展,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字数:200】1.2 三创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三创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参与三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通过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和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团队中一起合作完成项目,学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和他人合作、沟通和协作。

三创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激发他们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活动,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完善自我。

三创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可以帮助他们成长、发展,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三创活动的定义和背景三创活动,即“创新、创业、创意”活动,是指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创业支持和创意发展的一系列活动。

这种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创活动在高校开展起来,源于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和更新。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力。

而三创活动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速,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高校开展三创活动,是指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探讨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三创活动。

一、实践: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1.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高校开展三创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创新竞赛、创业孵化项目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

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勇于挑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高校开展三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创业基地等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高校开展三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与社会相联系,通过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与企业、创业导师等进行合作,积累实践经验,建立起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二、思考:高校开展三创活动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1.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意义:高校开展三创活动,需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意义,以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将活动与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使活动有明确的指导性和使命感。

2.建设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开展三创活动,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理论教育、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搭建平台,丰富活动形式:高校开展三创活动,需要搭建多种形式的平台,如创新创业竞赛、创业讲座、创新创业导师制度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活动的机会。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与优化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与优化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与优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成为中国高教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构建和优化合理有效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认知能力、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社会责任、身心健康等多维度的内容。

构建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需要明确评价指标,确保全面准确地评估大学生的素质水平。

1. 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平时的课堂表现、学术竞赛成绩、学术论文等进行评估。

2. 学科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学科素养。

通过专业课成绩、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等来评估大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

3. 实践能力:包括实习、实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实习报告、实验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等评估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创意能力、创新问题解决能力等。

通过科技创新竞赛、创新项目、创新论文等评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5. 人文素养:包括社会责任感、文化修养、人际交往等。

通过社会工作、志愿者活动、论文写作等评估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6. 社会责任:包括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等。

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活动等评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 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

通过身体素质测试、心理健康问卷等评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构建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需要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以下是一种可行的构建方法:1.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将上述提到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进行整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这个体系要保证指标的完整性和科学性,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复和冗余。

2. 确定权重分配方法: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采用合适的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分配。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践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掌握其综合素质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构建和实践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对于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需要包含哪些方面内容,是模型构建的关键。

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包含:学生个人素质、学术能力、社交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终身发展能力等方面。

具体包含:学生考试成绩、综合报告、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多个指标。

同时,还可采用问卷调查、档案材料、系统审核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估。

其次,实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构建的重要环节,是充分了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的必要途径。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全方位了解,掌握其优势和不足,为优化教学过程提供评价依据。

同时,还需要落实学生发展规划,促进其终身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

最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践需要全面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育资源,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及时反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依据,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教育领域各方积极参与。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是一种旨在评估大学生学习、社交、实践方面表现和能力的方法。

相较于单纯的视学业成绩为唯一评判标准的测试方式,它可以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地评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准确的参考,优化教学和指导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时候,一般都包含一些基本的维度,例如学生个人素质、学术能力、社交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终身发展能力等。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型构建与实践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型构建与实践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型构建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关键词。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型的构建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构建与实践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型。

首先,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型的构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创新思维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高校可以通过设置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开展科技创新竞赛、组织创新创业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

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家、创业导师等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了解创新创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

其次,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型的构建应该注重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创新创业的过程和挑战。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创业实践等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实际的创新创业项目中。

同时,高校也应该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经费支持和资源投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设备等支持,帮助他们将创新创业的想法付诸实践。

最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型的构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创新创业需要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和综合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专业或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团队等方式,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实践中,一些高校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并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型。

例如,某大学开设了创业导论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某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支持;某学院组织了创新创业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竞争的平台。

这些实践经验对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型的构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型的构建与实践是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新、创造、创业被视为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各大高校纷纷开展了三创(创新、创造、创业)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本文将分析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一、实践情况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拥有一定素质和技能的人才越来越多,高校为了更好的发挥人才的作用,创业创新是关键。

一些高校开展了三创活动,涉及到创业团队的组建、科技成果的孵化及市场化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育人模式。

首先,在创新方面,高校推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师生通过互联网等创新创意渠道,加强创意精神的培养,提高创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促进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对于研究成果,高校建立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创新课题的技术扶持,推进科研成果市场化,加强了创新创造的应用价值,让学生的创新想法得以实现。

其次,在创造方面,高校针对育人目标,在众多课程中设置了创造型课程,倡导“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优秀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创造,并通过实践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创意策划能力、设计能力、手工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等,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最后,在创业方面,高校致力于打造“双创示范基地”,支持自主创业,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攻关、创业资金、法务咨询和创业投资等完整服务体系,为学生和企业家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使学生从学生到创业者的转变得以顺利实现。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高校开展三创活动有着积极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 活动主题虚无缥缈。

三创活动密度大、领域广,但在实践中存在主题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很多活动容易混淆,难以给人深刻印象。

2. 缺乏导师支持。

高校缺乏创业导师队伍,往往学生的创业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如缺乏启示性、缺少有志于提供帮助的人等等。

3. 创新研究生机制不完善。

虽然高校鼓励学生创新,但对创新研究生的培养机制不完善。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和创意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元素,也成
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也纷纷开展了三创
活动,即创新创业和创意。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和平台,
还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的创新创业之路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

通过开展三创活动,高校可以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实践,提升
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参与科研项目,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和应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
基础。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创业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选择,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在创业过程中,人们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坚定的决策能力和果
断的执行力。

通过开展三创活动,高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机会和挑战,提供创业的
培训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

高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的资源和平台,例如创业孵化器、创业基金等。

通过与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合作,高校可以帮助学生搭
建起从创业想法到创业实践的桥梁,为他们的创业之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高校要充分发挥好三创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

在三创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创新和创意设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可以组织创新创业实验课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创业的训练。

学校还可以组织创业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创新创业成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高校要注重三创活动的实践环节。

创新创业是需要实践的,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感受到创新创业的乐趣和挑战。

学校可以与企业、社会机构合作,提供实践基地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创新创业的本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学校还可以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学校要重视三创活动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评价和反馈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很重要,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校可以设立评审团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学校还可以建立奖励机制,为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提供奖励和荣誉,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创新创业。

学校要加强对三创活动的宣传和推广。

很多学生对于三创活动的了解程度不高,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三创活动中来。

学校可以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宣讲会、论坛等形式,向学生宣传三创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他们参与进来。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新创业成功的案例分享会,让学生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学校要关注三创活动的长期效果。

创新创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校要关注三创活动的长远发展。

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或研究中心,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学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促进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学校要充分发挥三创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注重实践环节和评价反馈机制,加强对三创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关注长期效果。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三创活动是以“创意、创新、创业”为主题的一种高校活动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推动高校与社会、产业界的交流合作。

在实践中,高校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创新路径,以更好地支持三创活动的开展。

首先,高校应以教育思想改革为动力,推动三创活动深入发展。

当前,高校教育存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欠缺高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等问题,这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

因此,高校需要推动教育思想的改革,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深入探究新技术和新应用。

同时,加强与社会、产业界、政府等各方的合作,为三创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支持,使学生的创新实践得到有效的体现和支持。

其次,高校需要优化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最近几年,高校已经开设了一系列与三创活动相关的课程和培训,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对创意、创新、创业的介绍不够全面、创新环节设置不够完善、评分标准不够明确等。

因此,高校需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针对性改进,优化教学方案和实践项目,开设更多新的课程、实践环节和项目,鼓励学生创造更多的“黑科技”。

第三,高校应加强对三创活动的监管和评估,规范活动开展。

尽管三创活动已经被广泛开展,但由于没有一致的规范和标准,活动开展情况参差不齐,难以有效的评估和监管。

因此,高校需要对三创活动进行规范和标准化,建立健全的评估与监管体系,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正常开展和有效监管,确保学生的创新实践得到有效的评估和表彰。

最后,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信心和勇气。

作为三创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生需要在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才智和创新能力。

然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并不是易于完成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该采取一些策略,如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创新创业经验、提供奖励和支持以鼓励学生等,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和信心,激励更多的学生投身于创新创业的实践中。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高校来说,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迫切的需求。

为了满足社会对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展三创活动。

本文将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对高校开展三创活动进行一些思考。

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

创新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的机会和切身的体验。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的课程,组织创业比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和社会资源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一个人很难完成所有的事情,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

高校可以通过设置团队项目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中锻炼合作与沟通能力。

高校还可以邀请成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来校进行分享和指导,让学生从他们的经验中学习如何在团队中协作并实现创新。

高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

创新创业需要的是多学科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某个专业的知识。

高校可以在专业课程中增加跨学科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选修不同领域的课程。

高校还可以组织跨学科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体验不同学科的融合与应用。

高校还需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与总结。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高校应该不断地进行评估与总结,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内容。

高校可以通过对学生和企业的调研,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影响,为今后的教育提供参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展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现在的热门话题,也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点领域。

为了配合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三创活动,来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本文将对高校三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

一、高校三创活动的定义高校三创活动是指高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综合性活动。

主要包括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知识的传授、创新实践的开展和创业技能的培训等方面。

1. 创新思维的培养高校通过开展讲座、实践活动、名企实践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创新的重要性,及如何去应用创新思维和设计思维,寻找创新的机会和解决方案。

2. 创新知识的传授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领域,高校举办了大量的科技创新竞赛和论文比赛,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信息,还能够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了解创新的发展方向。

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专业技能的平台,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经验和自信心。

3. 创新实践的开展为了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包括科技创新项目调研活动、创意市集、互联网+创新创业和企业家讲座等,这些活动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让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了解市场需求,更快的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4. 创业技能的培训高校在创新创业的培养方式上,将创造一个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高校在学生专业教育上并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创业初期对于新兴的创业项目,高校通过开展一些创业实验课程和技能培训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商业计划和管理技能。

在进行高校三创活动的推广和发展中,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1. 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协作教师是学生学术成长过程中的导师和指导者。

而学生则是活跃的思想创新者,拥有大量的项目可供开展。

浅谈“三创”教育体系的构建

浅谈“三创”教育体系的构建

浅谈“三创”教育体系的构建下面是浅谈“三创”教育体系的构建范文,想对你有帮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三创”教育体系是一条可行之路。

一、“三创”教育的内涵与构建“三创”教育体系的意义21世纪初,我国高教界提出了“三创”教育的概念。

武汉大学黄进教授等认为“,三创教育是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机统一,是以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倡导因材施教的、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教育”。

吉林师范大学赵淑华教授等认为,“三创教育在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学术教育、专业化教育、融成教育(文理融合及成功教育)的基础上,使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及其整合方式逐渐进入教育的主体甚至成为教育的灵魂,以三维耦合为模式开展的教育形态和教学体制。

”由以上可以看出,高教界对“三创”教育的基本认识是统一的,即都认为“三创”教育不是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三者的有机重组,存在着系统化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首先,创造、创新和创业的核心精神是一致的,创造是创出前所未有的东西,创新是对现有事物的优化,创业则是创办一项事业,都体现在“创”上,创出“新”的东西来。

其次,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人才培养过程,创造教育、创新教育是基础,创业教育是为了实现创造、创新的成果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模型建构及其分析作者:杨艺彤苏凯来源:《卷宗》2019年第31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地方高等涉农高校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现状及趋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构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素质模型,以作为评价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的定量工具,提供“三创”教育的指导工具。

关键词:创意创新创业;素质模型;地方涉农高校;指标体系基金项目:福建农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1418254)。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学生创意、创新和创业(简称“三创”)教育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1]。

培养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及方向[2]。

2015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創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3]。

此外,创新创业教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重大战略意义和教育价值已获得高校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4-5]。

高等涉农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行业针对性和发展的特殊性,担负着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双重使命[6]。

地方涉农高校一般都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是促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大批“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专业人才的摇篮和高地。

但与其他类型高校如理工科、医学类院校相比,涉农高校在生源竞争、资源竞争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7]。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等战略,涉农教育大有可为。

然而,做好“三农”工作,现代化涉农教育和涉农科技专业人才不可或缺,这就给涉农高等院校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

因此,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发挥高等涉农高校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献身于农业且具有创意、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涉农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1 “三创”的内涵概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企业家,而是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通过思维模式训练与实训锻炼相结合使学生获得创新体验和创业历练,这将为他们职业生涯创造机会和空间。

然而,只有好的创意才能实现创新,只有基于创新才能实现创业[8]。

换言之,“创意、创新、创业”三则是不可分割的,必须融合一起。

就本质而言,高等院校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业思维模式及综合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创意创新创业的能力,除了学生天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科学的指导体系,而定量分析工具/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建构科学的“三创”素质模型,而后运用此评价体系来指导学生、引导学生。

2 “三创”素质模型的构建及其分析构成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素质的因素很多,包括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具备科学组织管理的协调能力以及拥有团队合作精神等[9]。

为建构“三创”素质模型,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特点,并结合当前新形势,通过问卷、专家意见等形式,同时参考于陶(2016)的研究成果,选择相关指标构建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素质模型。

2.1 “三创”素质模型的构建本研究构建的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三级三层的评价结构,详见图1。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确定途径,权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决策者的经验或偏好,通过对各个指标进行比较而赋权的方法,称为主观赋权法,如层次分析法(AHP法)、专家调研法(Delph 法)等。

另一类则是基于各决策方案相应的各指标数据而确定的方法,称客观赋权法,如主成分分析法(PCA)、熵技术法等。

运用主观赋权法,会由于决策者的经验的缺乏和个人的偏好,使决策带有主观随意性;而运用客观赋权法,虽然利用了完善的数学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决策者的主观信息,因此这两种方法都有其长处和短处[10]。

AHP是当前常用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但其在使用中有局限性。

因此,本文采用“乘积标度法”进行权重系数计算,该方法已在实践中被验证可很好地弥补AHP使用中存在的问题[9]。

乘积标度法只设2个等级,即两两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为“相同”或“稍微大”,然后在此基础上递进乘积分析。

两两相同的权重认为是1:1,对“稍微大”的权重认为是1.354:1。

为确定各个子指标的权重系数,本研究以创新素质Y2为例描述“乘积标度法”的计算过程。

一般认为:“创新精神”是反映创新素质最为常用和直接的指标,“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应予以重视,赋予较大的权重,“创新意识”是反映创新素质的一般性指标[9]。

即:ωX4‥ωX5=1.354‥1; ; ; ; ; ; ; ; ; ; ; ; ; ; ; ; ; ; ;(1)ωX6‥ωX4=1.354‥1; ; ; ; ; ; ; ; ; ; ; ; ; ; ; ; ; ; ;(2)则有:ωX4‥ωX5‥ωX6=1.833‥1.354‥1; ; ; ; ; ; ; ; ; ; ; ; ;(3)则Y2下的3个评价指标的标度权重经归一化处理后为:(ωX4,ωX5,ωX6)=(0.438,0.323,0.239); ; ; ; ; ; ; (4)同理,可得创意素质Y1下的3个指标权重分别为:(ωX1,ωX2,ωX3)=(0.438,0.323,0.239); ; ; ; ; ; ; (5)同理,可得创业素质Y3下的6个指标权重分别为:(ωX7‥ωX8‥ωX9‥ωX10‥ωX11‥ωX12)=1‥2.482‥1.833‥3.361‥1.833‥1.354; ; ; ; ; ; ; ; ; ; ; ; ; ; ; ; ; ; ; ; ; ; ;(6)則Y3下的6个评价指标的标度权重经归一化处理后为:(ωX7,ωX8,ωX9,ωX10,ωX11,ωX12)=0.084‥0.209‥0.155‥0.114‥1.833‥1.354; ; ; ; ; ; ; ; ; ; ; ; ; ; ; ; ; ; ; (7)对于要素层Y1、Y2、Y3的指标权重确定,由于该层只有三个指标,故仍可采用AHP中的1-9标度法建立两两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即可得到要素层各指标的权重。

本研究应用DPS软件计算得出的Y1、Y2和Y3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32、0.337和0.331。

而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CR10.00190.1、CR20.03360.1和CR30.01160.1,这意味着上述三种的一致性较为良好,在可接受范围内。

将上述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得到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的影响最大,皆占43.8%,其次依次为:思维模式(32.3%)、创新意识(32.3%)、谋断能力(28.3%)、创意能力(23.9%)、创新能力(23.9%)、资源利用(20.9%)、业务能力(15.5%)、团队协作(15.5%)、心理素质(11.4%)和知识储备(8.4%)。

3 结论与建议根据研究的数据,可将基于AHP和乘积标度法相结合的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评价研究的结论总结如下:3.1 创新素质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的培养极为重要在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中,“创新素质”对其影响最大,比重高达33.7%。

在“创新素质”的二级指标中,创新精神对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的影响最大,高达43.8%;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的影响比重也分别占32.3%和23.9%。

因此,在高等涉农高校开展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时,应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应该关注与完善“三创”课程体系的建设。

3.2 创意素质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的培养比较重要在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中,“创意素质”对其影响较大,所占比例为33.2%。

在“创意素质”的二级指标中,人文素养对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的影响最大,所在比重为43.8%;思维模式与创意能力对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的影响比重也分别占32.3%和23.9%。

因此,在高等涉农高校开展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时,应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多阅读经典人文书籍;此外,也应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教学基地,以便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积蓄创意能力。

3.3 创业素质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的培养也比较重要在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中,“创业素质”对其影响虽最小,但也比较重要,其所占比重为33.1%。

在“创业素质”的二级指标中,谋断能力对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的影响最大,所在比重为28.3%;资源利用、业务能力、团队协作、心理素质和知识储备对地方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创”素质的影响比重也分别占20.9%、15.5%、15.5%、11.4%和8.4%。

因此,在高等涉农高校开展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时,应高度重视资源配置的建设,培养大学生的“业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要格外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专业知识的储备。

参考文献[1]蔡杰,韦维.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8):36-37.[2]郑家茂,吴涓,雷威.东南大学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30-32.[3]国务院,北京。

http:///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4]朱泓.大连理工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15(1):75-78.[5]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27(5):64-67.[6]杨思尧.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5,(8):9-12.[7]宋希云,王仁高.经济新常态下地方农业高校发展定位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6(02):6-10,15.[8]柴美娟.基于三创教育的跨学院跨学科开放共享式实训基地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18(8):42-45.[9]于陶.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分析[J].新校园:上旬刊.2016(08):29-30.[10]王中兴,李桥兴.依据主、客观权重集成最终权重的一种方法[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06,20(1):87-92.作者简介杨艺彤(2000-),女,四川内江人,2018级管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