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向量公式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向量公式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向量公式
在三维空间中,向量有着相应的公式。

第一个公式是向量a加向量b,即a+b=a+b。

这表示将两个向量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下一个公式是a×b,它表示两个向量的点积,这意味着它们的方向是相反的,但它们的大小是不同的。

还有另一个公式叫平行向量,它表示两个向量具有相同的方向。

它可以写成:a∥b,这意味着它们之间的另一个角度被视为0度。

另外,向量也有一个公式,它可以用来描述两个向量的向量积,这是一个形状向量,表示另一个向量的方向或大小与其相似。

最后,还有一个叫作法向量的公式,它表示了一个向量和一个平面的关系,这被用来描述法线的方向,它可以写为n=b-a。

总而言之,立体几何中向量的公式涉及加减、点积和叉积等内容,是高中学习数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并掌握这些公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学习中去。

2023年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梳理及基础题型归纳-立体几何模块-第七节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023年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梳理及基础题型归纳-立体几何模块-第七节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第七节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空间向量与平行关系【知识点1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1)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定义直线的方向向量是指和这条直线平行或共线的非零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无数个. (2)平面的法向量的定义直线l ⊥α,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则a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注: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不唯一?【例1】如图3,已知ABCD 是直角梯形,∠ABC =90°,SA ⊥平面ABCD ,SA =AB =BC =1,AD =12,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1)求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 (2)求平面SAB 的一个法向量; (3)求平面SCD 的一个法向量.【反思】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平面法向量的步骤 (1)设向量: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 =(x ,y ,z). (2)选向量:在平面内选取两个不共线向量,. (3)列方程组:由列出方程组. (4)解方程组:(5)赋非零值:取其中一个为非零值(常取±1). (6)得结论:得到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2.求平面法向量的三个注意点(1)选向量:在选取平面内的向量时,要选取不共线的两个向量.(2)取特值:在求n 的坐标时,可令x ,y ,z 中一个为一特殊值得另两个值,就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3)注意0:提前假定法向量n=(x,y,z)的某个坐标为某特定值时一定要注意这个坐标不为0.[练习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1D1、A1B1的中点,在如图3­2­2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求:图3­2­2(1)平面BDD1B1的一个法向量;(2)平面BDEF的一个法向量.【知识点12】空间中平行关系的向量表示【类型一】用向量证明线线平行【例1】如图3­2­3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DD1和BB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EC1F是平行四边形.图3­2­3111111112EB1,BF=2F A1.求证:EF∥AC1.【类型二】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例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CC1,B1C1的中点.求证:MN∥平面A1BD.【练习2】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EF⊥平面AEB,AE⊥EB,AD∥EF,EF∥BC,BC=2AD =4,EF=3,AE=BE=2,G是BC的中点,求证:AB∥平面DEG.【类型三】利用向量证明面面平行【例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CC1,B1C1的中点,试证明平面A1BD∥平面CB1D1.【练习3】如图3­2­9,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1的中点.设Q是CC1上的点,则当点Q在什么位置时,平面D1BQ∥平面P AO?图3­2­9二、空间向量与垂直关系【知识点13】空间中垂直关系的向量表示【类型一】用向量证明线面垂直【例1】如图所示,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为2,D为CC1的中点.求证:AB1⊥平面A1BD.【练习1】如图3­2­15,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2,AF=1,M是线段EF的中点.求证:AM⊥平面BDF.图3­2­15【类型二】用向量法证明面面垂直【例2】如图3­2­12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AB=BC=2,BB1=1,E 为BB1的中点,证明:平面AEC1⊥平面AA1C1C.=2BD.求证:平面DEA⊥平面ECA.三、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知识点14】空间角的向量求解方法【类型一】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如图,在三棱柱OAB­O1A1B1中,平面OBB1O1⊥平面OAB,∠O1OB=60°,∠AOB =90°,且OB=OO1=2,OA=3,求异面直线A1B与AO1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大小.θ=φθ=π-φ点,则AE,S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多少?【类型二】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2】如图,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D∥BC,AB=AD=AC=3,P A=BC =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1)证明MN∥平面P AB;(2)求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练习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 AD⊥平面ABCD ,P A ⊥PD ,P A =PD ,AB ⊥AD ,AB =1,AD =2,AC =CD = 5.(1)求证:PD ⊥平面P AB .(2)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棱P 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若存在,求AMAP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类型三】求二面角【例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且∠BAP =∠CDP =90°.(1)证明:平面P AB ⊥平面P AD ;(2)若P A =PD =AB =DC ,∠APD =90°,求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旋转轴旋转120°得到的,G 是DF ︵的中点.图3­2­24(1)设P 是CE ︵上的一点,且AP ⊥BE ,求∠CBP 的大小;(2)当AB =3,AD =2时,求二面角E ­AG ­C 的大小.【练习4】如图,在三棱锥P­ABQ中,PB⊥平面ABQ,BA=BP=BQ,D,C,E,F分别是AQ,BQ,AP,BP的中点,AQ=2BD,PD与EQ交于点G,PC与FQ交于点H,连接GH.(1)求证:AB∥GH;(2)求二面角D­GH­E的余弦值.四、空间向量与距离【知识点15】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例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E,F,G分别是C1C,D1A1,AB的中点,求点A到平面EFG的距离.【练习1】如图所示,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BB1,CC1的中点,DG=13DD1,过E,F,G的平面交AA1于点H,求D1A1到平面EFGH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先确定平面的法向量,再求点与平面内一点的连线形成的斜线段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射影长.如图,设n=(a,b,c)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P0(x0,y0,z0)为α外一点,P(x,y,z)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点,则点P0到平面α的距离:d=|PP0→·n||n|=|a(x0-x)+b(y0-y)+c(z0-z)|a2+b2+c2.注: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以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感悟向量方法解题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感悟向量方法解题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感悟向量方法解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立体几何一直是学生们非常头疼的一个部分。

立体几何的主要难点是空间的复杂性,加上几何思维本来就不易理解,许多学生解题困难。

但是,通过向量方法解题是一种很好的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纵观立体几何考题,分享一些关于向量方法解题的经验与感悟。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向量的表示法是用箭头表示。

箭头的长度代表向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代表向量的方向。

一个向量可以被表示为一个由有序数对$(x,y)$所确定的点A和另一个由有序数对$(x',y')$所确定的点B之间的向量$\vec{AB}$。

向量也可以表示为箭头的坐标,即$\vec{AB}=\begin{pmatrix}x'-x\\y'-y\end{pmatrix}$。

向量的大小表示为$|\vec{AB}|=\sqrt{(x'-x)^2+(y'-y)^2}$。

向量的运算有向量加法和向量数乘。

向量加法的定义是:$\vec{a}+\vec{b}=\begin{pmatrix}a_1+b_1\\a_2+b_2\\a_3+b_3\e nd{pmatrix}$。

其中,$\vec{a}=(a_1,a_2,a_3)$,$\vec{b}=(b_1,b_2,b_3)$。

向量数乘的定义是:$\lambda\vec{a}=(\lambda a_1,\lambda a_2,\lambda a_3)$。

其中,$\lambda$是一个实数。

二、应用向量方法求解空间几何问题1.立体几何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比如平面、线段、角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空间中的直线、平面、空间角、平行线等概念。

了解这些概念是建立解题基础的必要条件。

2.向量表达式的转化在解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基本运算将问题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数乘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能够将向量从一个表达式转化为另一个表达式,并灵活地运用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法则来求解问题。

2021_2022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_

2021_2022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_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学目标】1. 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2. 掌握利用向量运算解几何题的方法,并能解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1. 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典型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是:⑴如何把已知的几何条件(如线段、角度等)转化为向量表示; ⑵考虑一些未知的向量能否用基向量或其他已知向量表式; ⑶如何对已经表示出来的向量进行运算,才能获得需要的结论?2. 通法分析:利用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⑴利用定义a ·b =|a ||b |cos <a ,b >或cos <a ,b >=a ba b⋅⋅,可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或夹角问题;⑵利用性质a ⊥b ⇔a ·b =0可以解决线段或直线的垂直问题; ⑶利用性质a ·a =|a |2,可以解决线段的长或两点间的距离问题。

新授课阶段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中,OA BC ⊥,OB AC ⊥.求证:OC AB ⊥。

证明:·OC AB =·()OC OB OA - =·OC OB -。

∵OA BC ⊥,OB AC ⊥, ∴·0OA BC =,·0OB AC =, ·()0OA OC OB -=,·()0OB OC OA -=. ∴··OA OC OA OB =,··OB OC OB OA =。

∴·OC OB =·OC OA ,·OC AB =0. ∴OC AB ⊥ 例2:如图,已知线段AB 在平面α内,线段AC α⊥,线段BD ⊥AB ,线段'DD α⊥,'30DBD ∠=,如果AB =a ,AC =BD =b ,求C 、D间的距离。

解:由AC α⊥,可知AC AB ⊥。

由'30DBD ∠=可知,<,CA BD >=120,∴2||CD =2()CA AB BD ++=2||CA +2||AB +2||BD +2(·CA AB +·CA BD +·AB BD )=22222cos120b a b b +++=22a b +。

高中数学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共43张PPT)

高中数学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共43张PPT)

,即14x+ 43y+12z=0

令 y=2,则 z=- 3,∴n=(0,2,- 3).
∵ PD =0,23 3,-1,显然 PD =
3 3 n.
26
∵ PD ∥n,∴ PD ⊥平面 ABE,即 PD⊥平面 ABE.
探究提高 证明线面平行和垂直问题,可以用 几何法,也可以用向量法,用向量法的关键在 于构造向量,再用共线向量定理或共面向量定 理及两向量垂直的判定定理。若能建立空间直 角坐标系,其证法较为灵活方便.
7
r 平面的法向量:如果表示向量 n的有向线段所在
直线垂直于r平面 ,则称r这个向量垂直于平r
面 ,记作 n⊥ ,如果 n⊥ ,那 么 向 量n
叫做平面 的法向量.
r
l
给定一点Ar 和一个向量 n,那么 过点A,以向量 n 为法向量的平面是
r 完全确定的.
n
几点注意:
1.法向量一定是非零向量;
17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题型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 例 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M、N 分别是 C1C、B1C1 的中点.求证: MN∥平面 A1BD.
18
证明 方法一 如图所示,以 D 为原点,DA、DC、DD1 所在
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
1,得
x
1 2
y 1
r n
(
1
,
1,1),
2
10
思考2:
因为方向向量与法向量可以确定直线和平面的 位置,所以我们应该可以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 面的法向量表示空间直线、平面间的平行、垂直、 夹角等位置关系.你能用直线的方向向量表示空间两 直线平行、垂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夹角吗? 你能用平面的法向量表示空间两平面平行、垂直的 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二面角的大小吗?

【高中数学】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与垂直

【高中数学】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与垂直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课堂总结
规律方法 (1)恰当建立坐标系,准确表示各点与相关向量的 坐标,是运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和垂直的关键.(2)证明直线与 平面平行,只须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数量
积为零,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不共线的两个向量
共面,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 然后说明直线在平面外即可.这样就把几何的证明问题转化 为向量运算.
课堂总结
考点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
【例1】 如图所示,平面PAD⊥平面ABCD,ABCD为正方形,
△PAD是直角三角形,且PA=AD=2,E,F,G分别是 线段PA,PD,CD的中点.求证:PB∥平面EFG.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课堂总结
证明 平面PAD⊥平面ABCD,且ABCD为正方形, ∴AB,AP,AD两两垂直.
-x+y=0, 化简得 -x+z=0,
(
)
∴x=y=z.
故选 C. 答案 C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课堂总结
4 . 已 知平面 α , β 的法向量分别为 n1 = (2,3,5) , n2 = ( - 3,1 , -4),则
(
A.α∥β 解析 ∵n1≠λn2, 且n1·n2=2×(-3)+3×1+5×(-4)=-23≠0, B.α⊥β C.α,β相交但不垂直 D.以上均不对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课堂总结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课堂总结
法二
→ → PB=(2,0,-2),FE=(0,-1,0),
→ =(1,1,-1). FG → =sFE → +tFG →, 设PB 即(2,0,-2)=s(0,-1,0)+t(1,1,-1), t=2, ∴t-s=0, -t=-2, 解得 s=t=2.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课件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课件

抓住3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_v_∥__u_.
③设平面 α 和 β 的法向量分别为 u1 和 u2,则 α⊥β⇔_u_1⊥__u__2
⇔u__1·_u_2=__0__=0.
抓住3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3.点面距的求法
如图,设 AB 为平面 α 的一条斜线段,
n
为平面
α
的法向量,则 →
B
到平面
α
|AB·n|
的距离 d=___|n_|___.
→→ 故 cos〈B→E,C→D〉=|BB→EE|·|CC→DD|=
3 2 12+h2× 5
= 10+3 20h2,
所以
10+3 20h2=cos
30°=
3, 2
解得
h=
1100,即
AE=
10 10 .
抓住3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用向量法解答这类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建系要恰当,建系前必须证明图形中有从同一点出发 的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如果图中没有现成的,就需进 行垂直转化;②求点的坐标及有关计算要准确无误,这 就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③步骤书写要规范有序.
抓住3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解 取 AC 的中点 O,连接 OS、OB. ∵SA=SC,AB=BC, ∴AC⊥SO,AC⊥BO. ∵平面 SAC⊥平面 ABC,平面 SAC∩平面 ABC=AC, ∴SO⊥平面 ABC, 又∵BO⊂平面 ABC,∴SO⊥BO.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则 B(0,2 3,0),C(- 2,0,0),S(0,0,2 2),M(1, 3,0),N(0, 3, 2). ∴C→M=(3, 3,0),M→N=(-1,0, 2),M→B=(-1, 3,0).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2.2利用向量解决平行、垂直问题讲义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2.2利用向量解决平行、垂直问题讲义

3.2.2 利用向量解决平行、垂直问题1.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证明线线平行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a1,b1,c1),b=(a2,b2,c2),则l∥m⇔□01a∥b⇔□02 a=λb⇔□03a1=λa2,b1=λb2,c1=λc2(λ∈R).(2)证明线面平行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a1,b1,c1),平面α的法向量为u=(a2,b2,c2),则l∥α⇔□04a⊥u⇔□05a·u=0⇔□06a1a2+b1b2+c1c2=0.(3)证明面面平行①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a1,b1,c1),v=(a2,b2,c2),则α∥β⇔□07u∥v⇔u=λv⇔□08a1=λa2,b1=λb2,c1=λc2(λ∈R).②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要证明面面平行,只要转化为相应的线面平行、线线平行即可.2.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证明线线垂直设直线l1的方向向量u1=(a1,b1,c1),直线l2的方向向量u2=(a2,b2,c2),则l1⊥l2⇔□09u1⊥u2⇔□10u1·u2=0⇔□11a1a2+b1b2+c1c2=0.(2)证明线面垂直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是u=(a1,b1,c1),平面α的法向量v=(a2,b2,c2),则l⊥α⇔□12 u∥v⇔□13u=λv(λ∈R)⇔□14a1=λa2,b1=λb2,c1=λc2(λ∈R).(3)证明面面垂直若平面α的法向量u=(a1,b1,c1),平面β的法向量v=(a2,b2,c2),则α⊥β⇔□15u ⊥v⇔□16u·v=0⇔□17a1a2+b1b2+c1c2=0.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两直线方向向量的数量积为0,则这两条直线一定垂直相交.( )(2)若一直线与平面垂直,则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为0.( )(3)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平面内的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另一平面内的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答案 (1)× (2)√ (3)×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若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为u 1=(1,3,2),直线l 2上有两点A (1,0,1),B (2,-1,2),则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2)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1,0,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0,-4),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3)已知两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1,0,1),u 2=(0,2,0),则平面α,β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4)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1,2,4),(x ,-1,-2),并且α⊥β,则x 的值为________.答案 (1)垂直 (2)垂直 (3)垂直 (4)-10探究1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平行问题例1 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分别是BB 1,DD 1的中点,求证: (1)FC 1∥平面ADE ; (2)平面ADE ∥平面B 1C 1F .[证明] (1)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有D (0,0,0),A (2,0,0),C 1(0,2,2),E (2,2,1),F (0,0,1),B 1(2,2,2), 所以FC 1→=(0,2,1),DA →=(2,0,0),AE →=(0,2,1).设n 1=(x 1,y 1,z 1)是平面ADE 的法向量,则n 1⊥DA →,n 1⊥AE →, 即⎩⎪⎨⎪⎧n 1·DA →=2x 1=0,n 1·AE →=2y 1+z 1=0,得⎩⎪⎨⎪⎧x 1=0,z 1=-2y 1,令z 1=2,则y 1=-1,所以n 1=(0,-1,2). 因为FC 1→·n 1=-2+2=0,所以FC 1→⊥n 1.又因为FC 1⊄平面ADE ,所以FC 1∥平面ADE . (2)因为C 1B 1→=(2,0,0),设n 2=(x 2,y 2,z 2)是平面B 1C 1F 的一个法向量. 由n 2⊥FC 1→,n 2⊥C 1B 1→,得 ⎩⎪⎨⎪⎧n 2·FC 1→=2y 2+z 2=0,n 2·C 1B 1→=2x 2=0,得⎩⎪⎨⎪⎧x 2=0,z 2=-2y 2.令z 2=2,得y 2=-1,所以n 2=(0,-1,2), 因为n 1=n 2,所以平面ADE ∥平面B 1C 1F . 拓展提升利用向量法证明平行问题的两种途径(1)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实现向量间的相互转化,得到向量的共线关系; (2)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进行平行关系的证明.【跟踪训练1】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4,AD =3,AA 1=2,P ,Q ,R ,S 分别是AA 1,D 1C 1,AB ,CC 1的中点.求证:PQ ∥RS .证明 证法一:以D 为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P (3,0,1),Q (0,2,2),R (3,2,0),S (0,4,1), PQ →=(-3,2,1),RS →=(-3,2,1),∴PQ →=RS →,∴PQ →∥RS →,即PQ ∥RS . 证法二:RS →=RC →+CS →=12DC →-DA →+12DD 1→,PQ →=PA 1→+A 1Q →=12DD 1→+12DC →-DA →,∴RS →=PQ →,∴RS →∥PQ →,即RS ∥PQ . 探究2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垂直问题例2 如图,在四棱锥E -ABCD 中,AB ⊥平面BCE ,CD ⊥平面BCE ,AB =BC =CE =2CD =2,∠BCE =120°.求证:平面ADE ⊥平面ABE .[证明] 取BE 的中点O ,连接OC ,则OC ⊥EB , 又AB ⊥平面BCE .∴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如图所示.则由已知条件有C (1,0,0),B (0,3,0),E (0,-3,0),D (1,0,1),A (0,3,2). 设平面ADE 的法向量为n =(a ,b ,c ),则n ·EA →=(a ,b ,c )·(0,23,2)=23b +2c =0,n ·DA →=(a ,b ,c )·(-1,3,1)=-a +3b +c =0.令b =1,则a =0,c =-3, ∴n =(0,1,-3).∵AB ⊥平面BCE ,∴AB ⊥OC ,又OC ⊥EB ,且EB ∩AB =B ,∴OC ⊥平面ABE , ∴平面ABE 的法向量可取为m =(1,0,0). ∵n ·m =(0,1,-3)·(1,0,0)=0, ∴n ⊥m ,∴平面ADE ⊥平面ABE . 拓展提升利用向量法证明几何中的垂直问题的两条途径(1)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实现向量间的相互转化,得到向量的垂直关系. (2)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进行证明.证明线面垂直时,只需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或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相交的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在判定两个平面垂直时,只需求出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再看它们的数量积是否为0.【跟踪训练2】 如右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BB 1,D 1B 1的中点.求证:EF ⊥平面B 1AC .证明 证法一:设AB →=a ,AD →=c ,AA 1→=b ,则EF →=EB 1→+B 1F →=12(BB 1→+B 1D 1→)=12(AA 1→+BD →)=12(AA 1→+AD →-AB →)=12(-a +b +c ),∵AB 1→=AB →+AA 1→=a +b .∴EF →·AB 1→=12(-a +b +c )·(a +b )=12(b 2-a 2+c ·a +c ·b ) =12(|b |2-|a |2+0+0)=0. ∴EF →⊥AB 1→,即EF ⊥AB 1,同理,EF ⊥B 1C . 又AB 1∩B 1C =B 1, ∴EF ⊥平面B 1AC .证法二: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 (2,0,0),C (0,2,0),B 1(2,2,2),E (2,2,1),F (1,1,2).∴EF →=(1,1,2)-(2,2,1) =(-1,-1,1).AB 1→=(2,2,2)-(2,0,0)=(0,2,2),AC →=(0,2,0)-(2,0,0)=(-2,2,0),∴EF →·AB 1→=(-1,-1,1)·(0,2,2)=(-1)×0+(-1)×2+1×2=0.EF →·AC →=(-1,-1,1)·(-2,2,0)=2-2+0=0, ∴EF →⊥AB 1→,EF →⊥AC →, ∴EF ⊥AB 1,EF ⊥AC . 又AB 1∩AC =A , ∴EF ⊥平面B 1AC .证法三:同法二得AB 1→=(0,2,2),AC →=(-2,2,0), EF →=(-1,-1,1).设面B 1AC 的法向量n =(x ,y ,z ), 则AB →1·n =0,AC →·n =0,即⎩⎪⎨⎪⎧2y +2z =0,-2x +2y =0,取x =1,则y =1,z =-1,∴n =(1,1,-1),∴EF →=-n ,∴EF →∥n ,∴EF ⊥平面B 1AC . 探究3 与平行、垂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3 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已知BC =8,PO =4,AO =3,OD =2.(1)证明:AP ⊥BC ;(2)在线段AP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平面AMC ⊥平面BMC ?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证明:如图,以O 为原点,以射线OD 为y 轴的正半轴,射线OP 为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O (0,0,0),A (0,-3,0),B (4,2,0),C (-4,2,0),P (0,0,4), AP →=(0,3,4),BC →=(-8,0,0),由此可得AP →·BC →=0,所以AP →⊥BC →,即AP ⊥BC .(2)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M ,设PM →=λPA →,λ≠1,则PM →=λ(0,-3,-4).BM →=BP →+PM →=BP →+λPA →=(-4,-2,4)+λ(0,-3,-4)=(-4,-2-3λ,4-4λ),AC →=(-4,5,0).设平面BMC 的法向量n 1=(x 1,y 1,z 1), 平面APC 的法向量n 2=(x 2,y 2,z 2). 由⎩⎪⎨⎪⎧BM →·n 1=0,BC →·n 1=0,得⎩⎪⎨⎪⎧-4x 1-(2+3λ)y 1+(4-4λ)z 1=0,-8x 1=0,即⎩⎪⎨⎪⎧x 1=0,z 1=2+3λ4-4λy 1,可取n 1=⎝ ⎛⎭⎪⎫0,1,2+3λ4-4λ.由⎩⎪⎨⎪⎧AP →·n 2=0,AC →·n 2=0,即⎩⎪⎨⎪⎧3y 2+4z 2=0,-4x 2+5y 2=0,得⎩⎪⎨⎪⎧x 2=54y 2,z 2=-34y 2,可取n 2=(5,4,-3),由n 1·n 2=0,得4-3×2+3λ4-4λ=0,解得λ=25,故PM →=⎝ ⎛⎭⎪⎫0,-65,-85,AM →=AP →+PM →=⎝ ⎛⎭⎪⎫0,95,125,所以AM =3.综上所述,存在点M 符合题意,AM =3. 拓展提升利用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的方法对于探索性问题,一般先假设存在,利用空间坐标系,结合已知条件,转化为代数方程是否有解的问题,若有解满足题意则存在,若没有满足题意的解则不存在.【跟踪训练3】 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B =5,AA 1=4.(1)求证:BC 1⊥平面AB 1C ;(2)在AB 上是否存在点D ,使得AC 1∥平面CDB 1.解 (1)证明:由已知AC =3,BC =4,AB =5,因而△ABC 是∠ACB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由三棱柱是直三棱柱,则CC 1⊥平面ABC ,以CA ,CB ,CC 1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从而CA →=(3,0,0),BC 1→=(0,-4,4),则BC 1→·CA →=(0,-4,4)·(3,0,0)=0,则BC 1→⊥AC →,所以BC 1⊥AC .又四边形BCC 1B 1为正方形,因而BC 1⊥B 1C .又∵B 1C ∩AC =C ,∴BC 1⊥平面AB 1C .(2)假设存在点D (x ,y,0),使得AC 1∥平面CDB 1,CD →=(x ,y,0),CB 1→=(0,4,4), 设平面CDB 1的法向量m =(a ,b ,c ),则⎩⎪⎨⎪⎧m ·CD →=0,m ·CB 1→=0,即⎩⎪⎨⎪⎧xa +yb =0,4b +4c =0.令b =-x ,则c =x ,a =y ,所以m =(y ,-x ,x ),而AC 1→=(-3,0,4),则AC 1→·m =0,得-3y +4x =0.① 由D 在AB 上,A (3,0,0),B (0,4,0)得x -3-3=y4,即得4x +3y =12,② 联立①②可得x =32,y =2,∴D ⎝ ⎛⎭⎪⎫32,2,0,即D 为AB 的中点. 综上,在AB 上存在点D ,使得AC 1∥平面CDB 1,点D 为AB 的中点.1.利用向量证明线线平行的两种思路一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坐标运算,利用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证明;二是用基底思路,通过向量的线性运算,利用共线向量定理证明.2.向量法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主要思路是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相互垂直.具体方法为:(1)坐标法:根据图形的特征,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地写出相关点的坐标,表示出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证明其数量积为0.(2)基向量法:利用向量的加减运算,结合图形,将要证明的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基向量表示出来.利用数量积运算说明两向量的数量积为0.3.向量法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向量基底法,具体步骤如下:①设出基向量,用基向量表示直线的方向向量;②找出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并分别用基向量表示;③分别计算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2)坐标法,具体方法如下:方法一: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②将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③将平面内任意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④分别计算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方法二: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②将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③求平面的法向量;④说明平面的法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4.证明面面垂直的两种思路一是证明其中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即转化为线面垂直;二是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1.已知线段AB的两端点坐标为A(9,-3,4),B(9,2,1),则线段AB与坐标平面( ) A.xOy平行B.xOz平行C.yOz平行D.yOz相交答案 C解析 因为AB →=(9,2,1)-(9,-3,4)=(0,5,-3),所以AB ∥平面yOz .2.若两个不同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2,-1),v =(-3,-6,3),则( ) A .α∥β B .α⊥βC .α,β相交但不垂直D .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 A解析 ∵v =-3u ,∴α∥β.3.已知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u =(1,-3,z ),向量v =(3,-2,1)与平面α平行,则z 等于( )A .3B .6C .-9D .9 答案 C解析 ∵l ⊥α,v 与平面α平行,∴u ⊥v ,即u ·v =0,∴1×3+3×2+z ×1=0,∴z =-9.4.在三棱锥P -ABC 中,CP ,CA ,CB 两两垂直,AC =CB =1,PC =2,在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向量中是平面PAB 的法向量的是( )A.⎝⎛⎭⎪⎫1,1,12 B .(1,2,1) C .(1,1,1) D .(2,-2,1) 答案 A解析 PA →=(1,0,-2),AB →=(-1,1,0),设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1),则x -2=0,即x =2;-x +y =0,即y =x =2.所以n =(2,2,1).因为⎝⎛⎭⎪⎫1,1,12=12n ,所以A正确.5.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为棱BB 1的中点,在棱DD 1上是否存在点P ,使MD ⊥平面PAC?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C (0,1,0),D (0,0,0),M ⎝⎛⎭⎪⎫1,1,12.假设存在P (0,0,x )满足条件,则PA →=(1,0,-x ),AC →=(-1,1,0).设平面PAC 的法向量为n =(x 1,y 1,z 1),则由⎩⎪⎨⎪⎧ PA →·n =0,AC →·n =0,得⎩⎪⎨⎪⎧ x 1-xz 1=0,-x 1+y 1=0.令x 1=1得y 1=1,z 1=1x ,即n =⎝ ⎛⎭⎪⎫1,1,1x , 由题意MD →∥n ,由MD →=⎝⎛⎭⎪⎫-1,-1,-12,得x =2, ∵正方体棱长为1,且2>1,∴棱DD 1上不存在点P ,使MD ⊥平面PAC .。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法向量、平行、垂直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法向量、平行、垂直

l
平面 α的向量式方程
a
a AP 0
P
A
例1. 如图所示, 正方体的棱长为1
(1)直线OA的一个方向向量坐标为___(_1_,0__,0_)___
(2)平面OABC 的一个法向量坐标为__(_0_,0__,1_)____ (3)平面AB1C 的一个法向量坐标为__(_-_1_,-_1_,_1_)__
的中点, 求平面EDB的一个法向量.
解: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Z
依题意得D(0, 0, 0), P(0, 0,1),
P
E(0, 1 , 1 ) B(1,1,0)
22
DE (0, 1 , 1) DB =(1,1,0)
22
设平面EDB的法向量为 n (x, y,1)
D
则n DE, n DB
方形,PD⊥底面ABCD,PD=DC, E是PC的
中点, 求证:PA//平面EDB.
Z
证法1 立体几何法
P
证法2 向量
E
证法3 法向量
D
C Y
A
G
B
X
证法2: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D为坐标原点,设DC=1 连结AC,AC交BD于点G,连结EG
依题意得A(1, 0, 0), P(0, 0,1),
A
于是
1 2
y
1 2
0
n
1,
x y 0
1,
1 X
E
C Y
B
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因为方向向量与法向量可以确定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所以我们可以利 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表 示空间直线、平面间的平行、垂直、 夹角、距离等位置关系.
二、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平行关系

高中数学优质课件【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与距离】

高中数学优质课件【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与距离】

面直线 AB 和 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1 4
解析: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2.取 BC 的
中点 O,连接 OA,OD.因为等边三角形 ABC 和
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所以 OA,OC,OD 两
两垂直,以 O 为坐标原点,OD,OC,OA 所在
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
直角坐标系.
则 A(0,0, 3),B(0,-1,0),C(0,1,0),D( 3,0,0), 所以A→B=(0,-1,- 3),C→D=( 3,-1,0), 所以 cos〈A→B,C→D〉=|AA→→BB|·|CC→→DD|=2×1 2=14, 所以异面直线 AB 和 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4.
1 2 3 45
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中,平面 OAB 的一个法向量为 n=(2,
-2,1),已知点 P(-1,3,2),则点 P 到平面 OAB 的距离 d 等于( )
A.4
B.2
C.3
D.1
B 解析:P 点到平面 OAB 的距离为 d=|O→|Pn·|n|=|-2-96+2|=2.
12345
B1(1,1, 3),所以A→D1=(-1,0, 3),D→B1=(1,1, 3).设异面直线
AD1 与 DB1 所成的角为 θ,
所以 cos θ=|AA→→DD11|·|DD→→BB11|=2×2
5=5 5.Fra bibliotek所以异面直线
AD1

DB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5 5.
2.有公共边的等边三角形 ABC 和 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则异
l1与l2所成的角θ
a与b的夹角β
范围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向量法解决空间角和距离问题省公开课一等奖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向量法解决空间角和距离问题省公开课一等奖

则点 P0 到直线 l 的距离 d= =|1a| |P→P0|·|a|2-|P→P0·a|2.
|P→P0|2-P→P|a0|·a2
11/64
(2)点到平面距离 用空间向量法求点到平面距离详细步骤以下: 先确定平面的法向量,再求点与平面内一点的连线形成的斜线段在平面 的法向量上的射影长.如图,设 n=(a,b,c)是平面 α 的一个法向量, P0(x0,y0,z0)为 α 外一点,P(x,y,z)是平面 α 内
答案 解析
A. 2
√B. 3
C. 5
D.3
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表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可知A(1,0,0),B(0,2,0),C(0,0,2),
∴A→B=(-1,2,0),B→C=(0,-2,2),
|A→B|=
1+4+0=
→→ 5,|AB→·BC|=
2.
|BC|
∴点 A 到直线 BC 的距离 d= 5-2= 3.
∠O1OB=60°,∠AOB=90°,且OB=OO1=2,OA= 3,求异面直线
A1B与AO1所成角余弦值大小.
解答
14/64
反思与感悟
在处理立体几何中两异面直线所成角问题时,若能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解.但应用向量法时一定要注意向 量所成角与异面直线所成角区分.
√D.
615或-
15 6
0,-1,3·2,2,4 由 1+9× 4+4+16 =
-2+12 10× 24=
615,
知这个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615或- 615,故选 D.
1 2 3 4 555/64
2.已知三棱锥O-ABC,OA⊥OB,OB⊥OC,OC⊥OA,且OA=1,OB

高中数学 第43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平行与垂直的证明配套课件 理 新人教B版

高中数学 第43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平行与垂直的证明配套课件 理 新人教B版

[答案] (1) × (2)√
返回目录
第43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平行与垂直
的证明

双 向
[解析] (1)只要是与直线平行的非零向量都是直线的方向
固 基 础
向量. (2)∵v2=-2v1,∴v1∥v2,l1∥l2.
返回目录
第43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平行与垂直
的证明

双 向
返回目录
第43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双 向

基 础
1.直线的方向向量
l 是空间一直线• —,—A,知B 是 识 直梳线理l —上—任意两点,则称A→B
• 为直一线、直l 的线的方方向向向向量量,与与平A面→B的_平_法_行向_的_量任__的意_非确_零_定_向_量__________也是
方法二:∵M→N=C→1N-C→1M=12C→1B1-12C→1C=12(D→1A1-D→1D)
3.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 性问题
解答(2)
2012年福建T18(B), 2012年北京T16(B)
• • • 说明:A表示简单题,B表示中等题,C表示难题,考频分析2012年
课标地区真题卷情况.
返回目录
第43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点• ► 探例究1点一[2012利·福用州空二间模向] 量如证图明7-平4行3-问1题,在正方体 ABCD
固 基
1.设直线l1和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1和v2,则l1∥l2(或l1
础与l2重合) ⇒__v_1_∥__v_2_.
2.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v,与平面α共面的两个不共
线 向 量 v1 和 v2 , 则 l∥α 或 l⊂α⇒ 存 在 两 个 实 数 x , y , 使 _v_=__x_v_1_+_y_v_2______.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数学.doc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数学.doc

3.2.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1.空间角及向量求法(1)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相等.( )(2)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直线l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 )(3)若平面α∥β,则两平面α,β的距离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条直线到平面β的距离,也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点到平面β的距离.( )答案 (1)× (2)√ (3)√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2)(教材改编P 111A 组T 11)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C 1C 的中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点,P 是A 1B 1上的任意点,则直线BM 与OP 所成的角为________.(3)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1),点A (-1,3,0)在平面α内,则点P (-2,1,4)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 (1)45°或135° (2)π2 (3)103解析 (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 ,则O (1,1,0),P (2,x,2),B (2,2,0),M (0,2,1),则OP→=(1,x -1,2),BM →=(-2,0,1).所以OP →·BM →=0,所以直线BM 与OP 所成角为π2. 探究1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例1 如图1,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 -ABCD 与Q -ABCD 的高分别为1和2,AB =4.求异面直线AQ 与PB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由题设知,ABCD 是正方形,连接AC ,BD ,交于点O ,则AC ⊥BD .连接PQ ,则PQ 过点O .由正四棱锥的性质知PQ ⊥平面ABCD ,故以O 为坐标原点,以直线CA,DB,QP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则P(0,0,1),A(22,0,0),Q(0,0,-2),B(0,22,0),∴AQ→=(-22,0,-2),PB→=(0,22,-1).于是cos〈AQ→,PB→〉=AQ→·PB→|AQ→||PB→|=39,∴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9 .拓展提升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1)平移法:即通过平移其中一条(也可两条同时平移),使它们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获解.(2)取定基底法:在一些不适合建立坐标系的题型中,我们经常采用取定基底的方法,这是小技巧.在由公式cos〈a,b〉=a·b|a||b|求向量a、b的夹角时,关键是求出a·b及|a|与|b|,一般是把a、b用一组基底表示出来,再求有关的量.(3)用坐标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的方法①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找到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坐标形式;③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计算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④结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得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跟踪训练1】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顶点C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处,顶点A,B,V分别在x,y,z轴上,D是线段AB 的中点,且AC =BC =2,∠VDC =θ.当θ=π3时,求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由于AC =BC =2,D 是AB 的中点,所以C (0,0,0),A (2,0,0),B (0,2,0),D (1,1,0).当θ=π3时,在Rt △VCD 中,CD =2,故有V (0,0,6).所以AC →=(-2,0,0),VD →=(1,1,-6).所以cos 〈AC →,VD →〉=AC →·VD→|AC →||VD →|=-22×22=-24.所以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探究2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例2 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2a ,求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解] 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0,a,0),A 1(0,0, 2a ),C 1⎝⎛⎭⎪⎪⎫-32a ,a2, 2a , 取A 1B 1的中点M ,则M ⎝⎛⎭⎪⎫0,a2,2a ,连接AM ,MC 1,有MC 1→=⎝ ⎛⎭⎪⎪⎫-32a ,0,0, AB →=(0,a,0),AA1→=(0,0,2a ).∴MC 1→·AB →=0,MC 1→·AA 1→=0, ∴MC 1→⊥AB →,MC1→⊥AA 1→, 即MC 1⊥AB ,MC 1⊥AA 1,又AB ∩AA 1=A , ∴MC 1⊥平面ABB 1A 1 .∴∠C 1AM 是AC 1与侧面A 1ABB 1所成的角.由于AC 1→=⎝ ⎛⎭⎪⎪⎫-32a ,a 2,2a ,AM →=⎝ ⎛⎭⎪⎫0,a 2,2a ,∴AC 1→·AM →=0+a 24+2a 2=9a 24,|AC 1→|=3a 24+a 24+2a 2=3a , |AM →|=a 24+2a 2=32a , ∴cos 〈AC1→,AM →〉=9a 243a ×3a 2=32. ∴〈AC 1→,AM →〉=30°,即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 [解法探究] 此题有没有其他解法?解 与原解建立相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B →=(0,a,0),AA1→=(0,0,2a ),AC 1→=⎝ ⎛⎭⎪⎪⎫-32a ,a 2,2a . 设侧面ABB 1A 1的法向量n =(λ,x ,y ),∴n ·AB →=0且n ·AA1→=0.∴ax =0且2ay =0.∴x =y =0.故n =(λ,0,0).∵AC 1→=⎝ ⎛⎭⎪⎪⎫-32a ,a 2,2a , ∴cos 〈AC 1→,n 〉=n ·AC1→|n ||AC 1→|=-λ2|λ|.∴|cos 〈AC 1→,n 〉|=12. ∴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条件探究] 此题中增加条件“E ,F ,G 为AB ,AA 1,A 1C 1的中点”,求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a ,2a ),E ⎝ ⎛⎭⎪⎫0,a 2,0,F ⎝ ⎛⎭⎪⎪⎫0,0,22a ,G ⎝⎛⎭⎪⎪⎫-34a ,a 4,2a , 于是B 1F →=⎝ ⎛⎭⎪⎪⎫0,-a ,-22a ,EF →=⎝ ⎛⎭⎪⎪⎫0,-a 2,22a , EG →=⎝ ⎛⎭⎪⎪⎫-34a ,-a 4,2a . 设平面GEF 的法向量n =(x ,y ,z ),则⎩⎨⎧n ·EF →=0,n ·EG →=0,即⎩⎪⎨⎪⎧-a 2y +22az =0,-34ax -a 4y +2az =0,所以⎩⎪⎨⎪⎧y =2z ,x =6z ,令z =1,得x =6,y =2,所以平面G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6,2,1), 所以|cos 〈B 1F →,n 〉|=|n ·B 1F →||n ||B 1F →|=⎪⎪⎪⎪⎪⎪⎪⎪-2a -22a 9×a 2+a 22=33. 所以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拓展提升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方法与步骤思路一:找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充分利用面与面垂直的性质及解三角形知识可求得夹角(或夹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思路二: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可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或法向量.利用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基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直线的方向向量AB →; (3)求平面的法向量n ;(4)计算:设线面角为θ,则sin θ=|n ·AB→||n ||AB→|.【跟踪训练2】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BC ,AB =AD =AC =3,PA =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 =2MD ,N 为PC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PAB ;(2)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得AM =23AD =2.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由N 为PC 的中点知TN ∥BC ,TN =12BC =2.又AD ∥BC ,故TN 綊AM ,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 ∥AT .因为AT ⊂平面PAB ,MN ⊄平面PAB ,所以MN ∥平面PAB .(2)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由AB =AC 得AE ⊥BC ,从而AE ⊥AD ,且AE =AB 2-BE 2=AB2-⎝ ⎛⎭⎪⎫BC 22= 5.以A 为坐标原点,AE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由题意知,P (0,0,4),M (0,2,0),C (5,2,0),N ⎝⎛⎭⎪⎪⎫52,1,2, PM →=(0,2,-4),PN →=⎝ ⎛⎭⎪⎪⎫52,1,-2,AN →=⎝ ⎛⎭⎪⎪⎫52,1,2. 设n =(x ,y ,z )为平面PMN 的法向量,则⎩⎨⎧n ·PM →=0,n ·PN →=0,即⎩⎪⎨⎪⎧2y -4z =0,52x +y -2z =0,可取n =(0,2,1).于是|cos 〈n ,AN →〉|=|n ·AN →||n ||AN →|=8525,则直线AN 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8525.探究3 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例3 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AFD =90°,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2)求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可得AF⊥DF,AF⊥FE,所以AF⊥平面EFDC.又AF⊂平面ABEF,故平面ABEF⊥平面EFDC.(2)过D作DG⊥EF,垂足为G,由(1)知DG⊥平面ABEF.以G为坐标原点,GF→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GF→|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xyz.由(1)知∠DFE为二面角D-AF-E的平面角,故∠DFE=60°,则DF=2,DG=3,可得A(1,4,0),B(-3,4,0),E(-3,0,0),D(0,0,3).由已知,AB∥EF,AB⊄平面EFDC,EF⊂平面EFDC,所以AB∥平面EFDC.又平面ABCD∩平面EFDC=CD,故AB∥CD,CD∥EF.由BE∥AF,可得BE⊥平面EFDC,所以∠CEF为二面角C-BE -F的平面角,∠CEF=60°.从而可得C(-2,0,3).连接AC,则EC→=(1,0,3),EB→=(0,4,0),AC→=(-3,-4,3),AB→=(-4,0,0).设n=(x,y,z)是平面BCE的法向量,则⎩⎨⎧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所以可取n =(3,0,-3).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则cos 〈n ,m 〉=n ·m |n ||m |=-21919.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19.拓展提升二面角的向量求法(1)若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向量AB →与CD →的夹角(如图①).(2)利用坐标法求二面角的步骤设n 1,n 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就是两个平面夹角的大小,如图②.用坐标法的解题步骤如下:①建系:依据几何条件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求法向量:在建立的坐标系下求两个面的法向量n 1,n 2.③计算:求n1与n2所成锐角θ,cosθ=|n1·n2| |n1||n2|.④定值:若二面角为锐角,则为θ;若二面角为钝角,则为π-θ.【跟踪训练3】若PA⊥平面ABC,AC⊥BC,PA=AC=1,BC =2,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解 解法一:如下图所示,取PB 的中点D ,连接CD .∵PC =BC =2,∴CD ⊥PB .∴作AE ⊥PB 于E ,那么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就等于异面直线DC 与EA 所成的角θ的大小.∵PD =1,PE =PA 2PB =12,∴DE =PD -PE =12,又∵AE =AP ·AB PB =32,CD =1,AC =1,AC →=AE →+ED →+DC →,且AE →⊥ED →,ED →⊥DC→,∴|AC →|2=|AE →|2+|ED →|2+|DC →|2+2|AE →|·|DC →|·cos(π-θ), 即1=34+14+1-2×32×1×cos θ,解得cos θ=33.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解法二:由解法一可知,向量DC →与EA →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A (1,0,0),B (0,2,0),C (0,0,0),P (1,0,1),D 为PB的中点,D ⎝⎛⎭⎪⎪⎫12,22,12. ∵PE EB =AP 2AB 2=13,即E 分PB →的比为13,∴E ⎝⎛⎭⎪⎪⎫34,24,34,EA →=⎝ ⎛⎭⎪⎪⎫14,-24,-34, DC →=⎝ ⎛⎭⎪⎪⎫-12,-22,-12,|EA →|=32,|DC →|=1,EA →·DC →=14×⎝ ⎛⎭⎪⎫-12+⎝ ⎛⎭⎪⎪⎫-24×⎝ ⎛⎭⎪⎪⎫-22+⎝ ⎛⎭⎪⎫-34×⎝ ⎛⎭⎪⎫-12=12.∴cos 〈EA →,DC →〉=EA →·DC →|EA →||DC →|=33. 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解法三:如右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2,1,0),C (0,1,0),P (0,0,1),AP →=(0,0,1),AB →=(2,1,0),CB →=(2,0,0),CP →=(0,-1,1),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AP →=0,m ·AB →=0⇒⎩⎪⎨⎪⎧x ,y ,z ·0,0,1=0,x ,y ,z ·2,1,0=0⇒⎩⎪⎨⎪⎧y =-2x ,z =0,令x =1,则m =(1,-2,0),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CB →=0,n ·CP →=0⇒⎩⎪⎨⎪⎧x ′,y ′,z ′·2,0,0=0,x ′,y ′,z ′·0,-1,1=0⇒⎩⎪⎨⎪⎧x ′=0,y ′=z ′.令y ′=-1,则n =(0,-1,-1),∴cos 〈m ,n 〉=m ·n |m ||n |=33.∴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探究4 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例4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PD ⊥平面ABCD ,且PD =1,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1)求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 (2)求直线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解] 解法一:(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P (0,0,1),A (1,0,0),C (0,1,0),E ⎝ ⎛⎭⎪⎫1,12,0,F ⎝ ⎛⎭⎪⎫12,1,0.设DH ⊥平面PEF ,垂足为H ,则DH →=xDE →+yDF →+zDP →=⎝ ⎛⎭⎪⎫x +12y ,12x +y ,z ·(x +y +z =1),PE →=⎝ ⎛⎭⎪⎫1,12,-1,PF →=⎝ ⎛⎭⎪⎫12,1,-1.∴DH →·PE →=x +12y +12⎝ ⎛⎭⎪⎫12x +y -z =54x +y -z =0.同理,DH →·PF →=x +54y -z =0,又x +y +z =1,∴可解得x =y =417,z =917.∴DH →=317(2,2,3).∴|DH →|=31717.因此,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31717.(2)设AH ′⊥平面PEF ,垂足为H ′,则AH ′→∥DH →,设AH ′→=λ(2,2,3)=(2λ,2λ,3λ)(λ≠0),则EH ′→=EA →+AH ′→=⎝ ⎛⎭⎪⎫0,-12,0+(2λ,2λ,3λ)=⎝ ⎛⎭⎪⎫2λ,2λ-12,3λ.∴AH ′→·EH ′→=4λ2+4λ2-λ+9λ2=0,即λ=117.∴AH ′→=117(2,2,3),|AH ′→|=1717, 又AC ∥平面PEF ,∴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1717.解法二:(1)由解法一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知EF →=⎝ ⎛⎭⎪⎫-12,12,0,PE →=⎝ ⎛⎭⎪⎫1,12,-1,DE →=⎝ ⎛⎭⎪⎫1,12,0,设平面P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2x +12y =0,x +12y -z =0,解得⎩⎪⎨⎪⎧y =x ,z =32x ,令x =2,则n =(2,2,3), ∴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d =|DE →·n ||n |=|2+1|4+4+9=31717.(2)∵AC ∥EF ,∴直线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也即是点A 到平面PEF 的距离.又AE →=⎝ ⎛⎭⎪⎫0,12,0,∴点A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 d =|AE →·n ||n |=117=1717.拓展提升1.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两种思路(1)将求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转化为求向量模的问题,即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垂足的坐标,然后求出向量的模,这是求各种距离的通法.(2)直接套用点线距公式求解,其步骤为直线的方向向量a →所求点到直线上一点的向量PP ′→及其在直线的方向向量a 上的投影→代入公式.注意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转化. 2.点面距、线面距、面面距的求解方法线面距、面面距实质上都是求点面距,求直线到平面、平面到平面的距离的前提是线面、面面平行.点面距的求解步骤:(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跟踪训练4】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G 分别是C 1C ,D 1A 1,AB 的中点,求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0,0),E (0,2,1),F (1,0,2),G (2,1,0),∴EF →=(1,-2,1),EG →=(2,-1,-1),GA →=(0,-1,0). 设n =(x ,y ,z )是平面EFG 的法向量,则⎩⎨⎧n ·EF →=0,n ·EG →=0,∴⎩⎪⎨⎪⎧x -2y +z =0,2x -y -z =0,∴x =y =z ,可取n =(1,1,1), ∴d =|GA →·n ||n |=13=33,即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为33.探究5 与空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5 如图,矩形ABCD 和梯形BEFC 所成的平面互相垂直,BE ∥CF ,∠BCF =∠CEF =90°,AD =3,EF =2.(1)求证:AE ∥平面DCF ;(2)当AB 的长为何值时,二面角A -EF -C 的大小为60°?[解] 如图,以点C 为坐标原点,以CB ,CF 和CD 所在直线分别作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设AB =a ,BE =b ,CF =c ,则C (0,0,0),A (3,0,a ),B (3,0,0),E (3,b,0),F (0,c,0).(1)证明:AE →=(0,b ,-a ),CB →=(3,0,0),BE →=(0,b,0),∴CB →·AE →=0,CB →·BE →=0, 从而CB ⊥AE ,CB ⊥BE . 又AE ∩BE =E , ∴CB ⊥平面ABE . ∵CB ⊥平面DCF ,∴平面ABE ∥平面DCF .又AE ⊂平面ABE , 故AE ∥平面DCF .(2)∵EF →=(-3,c -b,0),CE →=(3,b,0), 且EF →·CE →=0,|EF→|=2, ∴⎩⎪⎨⎪⎧-3+b c -b =0,3+c -b2=2,解得b =3,c =4.∴E (3,3,0),F (0,4,0).设n =(1,y ,z )与平面AEF 垂直, 则n ·AE →=0,n ·EF →=0,即⎩⎪⎨⎪⎧1,y ,z ·0,3,-a =0,1,y ,z ·-3,1,0=0,解得n =⎝⎛⎭⎪⎪⎫1,3,33a.又∵BA ⊥平面BEFC ,BA →=(0,0,a ),∴|cos 〈n ,BA →〉|=|n ·BA →||n ||BA →|=334a 2+27=12, 解得a =92或a =-92(舍去).∴当AB =92时,二面角A -EF -C 的大小为60°.拓展提升利用向量解决存在性问题的方法策略求解存在性问题的基本策略是:首先,假定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其次,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再次,利用空间向量法把存在性问题转化为求参数是否有解问题;最后,解方程,下结论.利用上述思维策略,可使此类存在性难题变为常规问题.【跟踪训练5】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D =AA 1=12AB ,点E 是棱AB 上一点,且AEEB=λ. (1)证明:D 1E ⊥A 1D ;(2)是否存在λ,使得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并说明理由.解 (1)证明: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不妨设AD =AA 1=1,AB =2,则D (0,0,0),A (1,0,0),B (1,2,0),C (0,2,0),A 1(1,0,1),B 1(1,2,1),C 1(0,2,1),D 1(0,0,1).因为AEEB =λ,所以E ⎝⎛⎭⎪⎫1,2λ1+λ,0, 于是D 1E →=⎝ ⎛⎭⎪⎫1,2λ1+λ,-1,A 1D →=(-1,0,-1),所以D 1E →·A 1D →=⎝ ⎛⎭⎪⎫1,2λ1+λ,-1·(-1,0,-1)=-1+0+1=0,故D 1E ⊥A 1D .(2)因为DD 1⊥平面ABCD ,所以平面D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设平面D 1EC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又CE →=⎝ ⎛⎭⎪⎫1,2λ1+λ-2,0,CD 1→=(0,-2,1), 则⎩⎨⎧n 1·CE →=0,n 1·CD 1→=0,即⎩⎪⎨⎪⎧n 1·⎝ ⎛⎭⎪⎫1,2λ1+λ-2,0=0,n 1·0,-2,1=0,整理得⎩⎪⎨⎪⎧x -y ·21+λ=0,-2y +z =0,取y =1,则n 1=⎝ ⎛⎭⎪⎫21+λ,1,2. 因为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所以22=|n ·n 1||n ||n 1|,即22=21+4+⎝⎛⎭⎪⎫21+λ2,解得λ=233-1. 故存在λ=233-1,使得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1.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应的距离和夹角等问题.(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 2.利用法向量求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步骤 (1)求平面α的法向量n .(2)利用公式sin θ=|cos 〈AB →,n 〉|=|AB →·n ||AB →||n |,注意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π2.3.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步骤 (1)求两平面的法向量.(2)求两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3)由图判断所求的二面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从而下结论.在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应注意:平面的法向量有两个相反的方向,取的方向不同求出来的角度当然就不同,所以最后还应该根据这个二面角的实际形态确定其大小.4.点面距的求解步骤(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1.若两异面直线l 1与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0,4,-3),b =(1,2,0),则直线l 1与l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A.32B.8525C.4315D.33答案 B解析 设l 1,l 2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a ,b 〉|=0×1+4×2+-3×05×5=8525.2.直角△ABC 的两条直角边BC =3,AC =4,PC ⊥平面ABC ,PC =95,则点P 到斜边AB 的距离是( )A .5B .3C .3 2 D.125答案 B解析 以C 为坐标原点,CA ,CB ,C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4,0,0),B (0,3,0),P ⎝ ⎛⎭⎪⎫0,0,95,所以AB →=(-4,3,0),AP →=⎝⎛⎭⎪⎫-4,0,95, 所以AP →在AB →上的投影长为|AP →·AB →||AB →|=165,所以点P 到AB 的距离为d =|AP →|2-⎝ ⎛⎭⎪⎫1652=16+8125-25625=3.故选B.3.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成直二面角,点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O 是正方形中心,则折起后,∠EOF 的大小为( )A .(0°,90°)B .90°C .120°D .(60°,120°)答案 C解析 OE →=12(OA →+OD →),OF →=12(OB →+OC →),∴OE →·OF →=14(OA →·OB →+OA →·OC →+OD →·OB →+OD →·OC →)=-14|OA →|2.又|OE →|=|OF →|=22|OA →|,∴cos 〈OE →,OF →〉=-14|OA →|212|OA →|2=-12.∴∠EOF =120°.故选C. 4.平面α的法向量n 1=(1,0,-1),平面β的法向量n 2=(0,-1,1),则平面α与β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π3或2π3解析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θ,则cos 〈n 1,n 2〉=1×0+0×-1+-1×12·2=-12,所以cos θ=12或-12,∴θ=π3或2π3.5.如图,在长方体AC 1中,AB =BC =2,AA 1=2,点E ,F 分别是平面A 1B 1C 1D 1、平面BCC 1B 1的中心.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试用向量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求异面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2)求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由题意得A (2,0,0),F ⎝ ⎛⎭⎪⎪⎫1,2,22,B (2,2,0),E (1,1,2),C (0,2,0).∴AF →=⎝⎛⎭⎪⎪⎫-1,2,22,BE →=(-1,-1,2), ∴AF →·BE →=1-2+1=0.∴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为90°.(2)设平面BE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又BC→=(-2,0,0),BE →=(-1,-1,2),则n ·BC →=-2x =0,n ·BE →=-x -y +2z =0,∴x =0,取z =1,则y =2,∴平面B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2,1).∴cos 〈AF →,n 〉=AF →·n|AF →||n |=522222×3=53333.设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53333,即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3333.。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4篇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4篇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4篇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4篇社会心理学是一种以社会群体和人际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涉及社会认知、群体动态和人际关系等基本领域。

统计学是一种以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为基础,为决策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的学科。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11、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AB+BC=AC。

a+b=(x+x ,y+y )。

a+0=0+a=a。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2、向量的减法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 0的反向量为0 AB-AC=CB. 即“共同起点,指向被减”a=(x,y) b=(x ,y ) 则 a-b=(x-x ,y-y ).3、数乘向量实数λ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且∣λa∣=∣λ∣·∣a∣。

当λ 0时,λa与a同方向;当λ 0时,λa与a反方向;当λ=0时,λa=0,方向任意。

当a=0时,对于任意实数λ,都有λa=0。

注:按定义知,如果λa=0,那么λ=0或a=0。

实数λ叫做向量a的系数,乘数向量λa的几何意义就是将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伸长或压缩。

当∣λ∣ 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 0)或反方向(λ 0)上伸长为原来的∣λ∣倍;当∣λ∣ 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 0)或反方向(λ 0)上缩短为原来的∣λ∣倍。

数与向量的乘法满足下面的运算律结合律:(λa)·b=λ(a·b)=(a·λb)。

向量对于数的分配律(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数对于向量的分配律(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数乘向量的消去律:① 如果实数λ≠0且λa=λb,那么a=b。

② 如果a≠0且λa=μa,那么λ=μ。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3.2.1 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3.2.1 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

3.2.1 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1.用向量表示直线的位置条件直线l上一点A表示直线l方向的向量a(即直线l的□01方向向量)形式在直线l上取AB→=a,那么对于直线l上任意一点P,一定存在实数t使得AP→=□02tAB→作用定位置点A和向量a可以确定直线的位置定点可以具体表示出l上的任意一点(1)通过平面α上的一个定点和两个向量来确定条件平面α内两条□03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a,b和交点O形式对于平面α上任意一点P,存在有序实数对(x,y),使得OP→=□04x a+y b(2)通过平面α上的一个定点和法向量来确定平面的法向量□05直线l⊥α,直线l的方向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确定平面位置过点A,以向量a为法向量的平面是完全确定的3.空间中平行、垂直关系的向量表示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v,则线线平行l∥m⇔□06a∥b⇔□07a=k b(k∈R)线面平行l∥α⇔□08a⊥u⇔□09a·u=0面面平行α∥β⇔□10u∥v⇔□11u=k v(k∈R)线线垂直 l ⊥m ⇔□12a ⊥b ⇔□13a ·b =0 线面垂直 l ⊥α⇔□14a ∥u ⇔□15a =λu (λ∈R ) 面面垂直 α⊥β⇔□16u ⊥v ⇔□17u ·v =0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直线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A ,B 表示的向量AB →都可作为该直线的方向向量.( ) (2)若向量n 1,n 2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以这两个向量为方向向量的两条不重合直线一定平行.( )(3)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则该直线与平面平行.( ) (4)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的方向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 答案 (1)√ (2)√ (3)√ (4)√ 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若点A (-1,0,1),B (1,4,7)在直线l 上,则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的坐标可以是________.(2)已知a =(2,-4,-3),b =(1,-2,-4)是平面α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如果n =(1,m ,n )是α的一个法向量,那么m =________,n =________.(3)(教材改编P 104T 2)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1,3,-2),平面β的法向量为(-2,-6,k ),若α∥β,则k =________.(4)已知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是v 1=(1,2,-2),v 2=(-3,-6,6),则直线l 1,l 2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答案 (1)(2,4,6) (2)120 (3)4 (4)平行探究1 点的位置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例1 (1)若点A ⎝ ⎛⎭⎪⎫-12,0,12,B ⎝ ⎛⎭⎪⎫12,2,72在直线l 上,则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 )A.⎝ ⎛⎭⎪⎫13,23,1B.⎝ ⎛⎭⎪⎫13,1,23C.⎝ ⎛⎭⎪⎫23,13,1D.⎝ ⎛⎭⎪⎫1,23,13(2)已知O 为坐标原点,四面体OABC 的顶点A (0,3,5),B (2,2,0),C (0,5,0),直线BD ∥CA ,并且与坐标平面xOz 相交于点D ,求点D 的坐标.[解析] (1)AB →=⎝ ⎛⎭⎪⎫12,2,72-⎝ ⎛⎭⎪⎫-12,0,12=(1,2,3),⎝ ⎛⎭⎪⎫13,23,1=13(1,2,3)=13AB →,又因为与AB →共线的非零向量都可以作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故选A.(2)由题意可设点D 的坐标为(x,0,z ), 则BD →=(x -2,-2,z ),CA →=(0,-2,5).∵BD ∥CA ,∴⎩⎪⎨⎪⎧x -2=0,z =5,∴⎩⎪⎨⎪⎧x =2,z =5,∴点D 的坐标为(2,0,5). [答案] (1)A (2)见解析 拓展提升求点的坐标:可设出对应点的坐标,再利用点与向量的关系,写出对应向量的坐标,利用两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解题.【跟踪训练1】 已知点A (2,4,0),B (1,3,3),在直线AB 上有一点Q ,使得AQ →=-2QB →,求点Q 的坐标.解 由题设AQ →=-2QB →,设Q (x ,y ,z ),则(x -2,y -4,z )=-2(1-x,3-y,3-z ),∴⎩⎪⎨⎪⎧x -2=-2(1-x ),y -4=-2(3-y ),z =-2(3-z ),解得⎩⎪⎨⎪⎧x =0,y =2,∴Q (0,2,6).z =6,探究2 求平面的法向量例2 如图,ABCD 是直角梯形,∠ABC =90°,SA ⊥平面ABCD ,SA =AB =BC =1,AD =12,求平面SCD 与平面SBA 的法向量.[解]∵AD ,AB ,AS 是三条两两垂直的线段,∴以A 为原点,分别以AD →,AB →,AS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则A (0,0,0),D ⎝ ⎛⎭⎪⎫12,0,0,C (1,1,0),S (0,0,1),AD →=⎝ ⎛⎭⎪⎫12,0,0是平面SAB 的法向量,设平面SCD 的法向量n =(1,λ,u ),则n ·DC →=(1,λ,u )·⎝ ⎛⎭⎪⎫12,1,0=12+λ=0,∴λ=-12.n ·DS →=(1,λ,u )·⎝ ⎛⎭⎪⎫-12,0,1=-12+u =0,∴u =12,∴n =⎝⎛⎭⎪⎫1,-12,12. 综上,平面SCD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n =⎝⎛⎭⎪⎫1,-12,12,平面SBA 的一个法向量为AD →=⎝ ⎛⎭⎪⎫12,0,0.拓展提升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u =(a 1,b 1,c 1),平面α的法向量v =(a 2,b 2,c 2),则l ⊥α⇔u ∥v ⇔u =k v ⇔a 1=ka 2,b 1=kb 2,c 1=kc 2,其中k ∈R ,平面的法向量的求解方法:①设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②找出(或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的坐标:a =(a 1,b 1,c 1),b =(a 2,b 2,c 2).③依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x ,y ,z 的方程组⎩⎪⎨⎪⎧n ·a =0,n ·b =0.④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个解,即得法向量,由于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多个,故可在方程组的解中取一个最简单的作为平面的法向量.【跟踪训练2】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证:DB 1→是平面ACD 1的一个法向量.证明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分别以DA →,DC →,DD 1→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B 1→=(1,1,1),AC →=(-1,1,0),AD 1→=(-1,0,1).于是有DB 1→·AC →DB 1→⊥AC →,即DB 1⊥AC . 同理,DB 1⊥AD 1,又AC ∩AD 1=A ,所以DB 1⊥平面ACD 1,从而是平面ACD 1的一个法向量. 探究3 利用方向向量、法向量判断线、面 关系例3 (1)设a ,b 分别是不重合的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根据下列条件判断l 1与l 2的位置关系:①a =(2,3,-1),b =(-6,-9,3); ②a =(5,0,2),b =(0,4,0); ③a =(-2,1,4),b =(6,3,3).(2)设u ,v 分别是不同的平面α,β的法向量,根据下列条件判断α,β的位置关系: ①u =(1,-1,2),v =⎝ ⎛⎭⎪⎫3,2,-12;②u =(0,3,0),v =(0,-5,0); ③u =(2,-3,4),v =(4,-2,1).(3)设u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l ⊄α),根据下列条件判断α和l 的位置关系:①u =(2,2,-1),a =(-3,4,2); ②u =(0,2,-3),a =(0,-8,12); ③u =(4,1,5),a =(2,-1,0).[解] (1)①因为a =(2,3,-1),b =(-6,-9,3),所以a =-13b ,所以a ∥b ,所以l 1∥l 2.②因为a =(5,0,2),b =(0,4,0),所以a ·b =0, 所以a ⊥b ,所以l 1⊥l 2.③因为a =(-2,1,4),b =(6,3,3),所以a 与b 不共线,也不垂直,所以l 1与l 2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异面.(2)①因为u =(1,-1,2),v =⎝⎛⎭⎪⎫3,2,-12,所以u ·v =3-2-1=0,所以u ⊥v ,所以α⊥β.②因为u =(0,3,0),v =(0,-5,0),所以u =-35v ,所以u ∥v ,所以α∥β.③因为u =(2,-3,4),v =(4,-2,1).所以u 与v 既不共线,也不垂直,所以α,β相交.(3)①因为u =(2,2,-1),a =(-3,4,2),所以u ·a =-6+8-2=0, 所以u ⊥a ,所以直线l 和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l ∥α.②因为u =(0,2,-3),a =(0,-8,12),所以u =-14a ,所以u ∥a ,所以l ⊥α.③因为u =(4,1,5),a =(2,-1,0),所以u 和a 不共线也不垂直,所以l 与α斜交. 拓展提升利用向量判断线、面关系的方法(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垂直)时,两直线平行(垂直);否则两直线相交或异面. (2)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时,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时,直线在平面内或线面平行;否则直线与平面相交但不垂直.(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共线(垂直)时,两平面平行(垂直);否则两平面相交但不垂直.【跟踪训练3】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相应的线、面位置关系: (1)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1,-3,-1),b =(8,2,2);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是u =(1,3,0),v =(-3,-9,0);(3)直线l 的方向向量,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别是a =(1,-4,-3),u =(2,0,3); (4)直线l 的方向向量,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别是a =(3,2,1),u =(-1,2,-1). 解 (1)因为a =(1,-3,-1),b =(8,2,2),所以a ·b =8-6-2=0,所以a ⊥b ,所以l 1⊥l 2.(2)因为u =(1,3,0),v =(-3,-9,0),所以v =-3u ,所以v ∥u ,所以α∥β. (3)因为a =(1,-4,-3),u =(2,0,3),所以a ≠k u (k ∈R )且a ·u ≠0,所以a 与u 既不共线也不垂直,即l 与α相交但不垂直.(4)因为a =(3,2,1),u =(-1,2,-1),所以a ·u =-3+4-1=0,所以a ⊥u ,所以l ⊂α或l ∥α.1.空间中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无数个.2.线段中点的向量表达式:对于AP →=tAB →,当t =12时,我们就得到线段中点的向量表达式.设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OM →=12(OA →+OB →),这就是线段AB 中点的向量表达式.,求出向量的横、纵、竖坐标是具有某种关系的,而不是具体的值,可设定某个坐标为常数,再表示其他坐标.(1)设n 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v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则v ⊥n 且l 上至少有一点A ∉α,则l ∥α.(2)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也可以在平面内找一个向量与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3)根据共面向量定理可知,如果一个向量和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是共面向量,那么这个向量与这两个不共线向量确定的平面必定平行,因此要证明平面外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只要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能够用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线性表示即可.(1)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与另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2)利用平面的法向量,证明面面平行,即如果a ⊥平面α,b ⊥平面β,且a ∥b ,那么α∥β.1.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a =⎝ ⎛⎭⎪⎫12,-1,3,b =(-1,2,-6),则( ) A .a ∥β B .α与β相交但不垂直 C .α⊥β D .α∥β或α与β重合 答案 D解析 ∵b =-2a ,∴b ∥a ,∴α∥β或α与β重合.2.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2,AA 1=2,E ,F 分别是平面A 1B 1C 1D 1,平面BCC 1B 1的中心,以点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直线EF 的方向向量可以是( )A.⎝ ⎛⎭⎪⎫1,0,22B .(1,0,2) C .(-1,0,2) D .(2,0,-2) 答案 D解析 由已知得E (1,1,2),F ⎝ ⎛⎭⎪⎫2,1,22,所以|EF →|=⎝⎛⎭⎪⎫2,1,22-(1,1,2)=⎝⎛⎭⎪⎫1,0,-22,结合选项可知,直线EF 的方向向量可以是(2,0,-2).3.已知A (1,0,0),B (0,1,0),C (0,0,1),则平面ABC 的一个单位法向量是( ) A.⎝⎛⎭⎪⎫33,33,-33 B.⎝ ⎛⎭⎪⎫33,-33,33 C.⎝ ⎛⎭⎪⎫-33,33,33 D.⎝ ⎛⎭⎪⎫-33,-33,-33 答案 D解析 由AB →=(-1,1,0),AC →=(-1,0,1),结合选项,验证知应选D.4.若直线l ∥α,且l 的方向向量为(2,m,1),平面α的法向量为⎝ ⎛⎭⎪⎫1,12,2,则m =________.答案 -8解析 因为直线l ∥α,所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α的法向量垂直,所以(2,m,1)·⎝⎛⎭⎪⎫1,12,2=2+m 2+2=0,解得m =-8.5.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是DD 1的中点,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求证:OB →1是平面PAC 的法向量.证明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右图所示,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A (2,0,0),P (0,0,1),C (0,2,0),B 1(2,2,2),O (1,1,0),于是OB 1→=(1,1,2),AC →=(-2,2,0),AP →=(-2,0,1),∴OB 1→·AC →=-2+2=0,OB 1→·AP →=-2+2=0. ∴OB 1→⊥AC →,OB 1→⊥AP →,即OB 1⊥AC ,OB 1⊥AP . ∵AC ∩AP =A ,∴OB 1⊥平面PAC ,即OB 1→是平面PAC 的法向量.。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一课时空间向量与平行、垂直关系a21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一课时空间向量与平行、垂直关系a21

(3)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x,y,z的方程组:
n n
a b
0, 0.
(4)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组解,即得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由于平面的法
向量有无数个,故可在方程组的解中取一个较简单的作为平面的法向量.
7.利用空间向量表示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因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可以确定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所 以我们可以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来研究空间直线、平面 的平行(或垂直)问题. 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v,则
4.已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2,m,1),平面α的法向量为(1, 1 ,2),且l∥α,
2
则m=
.
答案:-8
5.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1,2,4),(x,-1,-2),并且α⊥β,则x的
值为
.
答案:-10
课堂探究
题型一 求平面的法向量 【例1】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是直角梯形,∠ABC=90°, SA⊥底面ABCD,且SA=AB=BC=1,AD= 1 ,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平面 SCD与平面SBA的一个法向量. 2
法三
因为 MN
= C1N
- C1M
=
1 2
D1
A1
-
1 2
D1D
=
1 2
(
DB +
BA )-
1 2
(
D1 A1
+
A1D
)=
1 2
DB
+
1 2
BA
-
1 2
D1 A1
-
1 2
A1D
=
1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b1+a2b2+a3b3=0
例1.已知A(3,3,1),B(1,0,5)求:
(1)线段 AB的中点坐标和长度;
z B(1,0,5)
M
设M(x,y,z)是AB的中点,则 OM=
1 2
(OA+OB)
AM=MB
y
2 2 2
o
x
d A, B 1 3 0 3 5 1 29
化简,得 4x+6y-8z+7=0
即到A,B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x,y,z) 满足的条件是4x+6y-8z+7=0
例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F分别是CC1,A1D1的中点,求异面直线 AB与EF所成的角.
F
A1
D
D1
B1
M
C1 E C
∠MFE即异面直线 AB与EF所成的角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空间直角坐标系
z A k i o j
若a=a1i+a2j+a3k
则a=(
a1,a2,a3 )
y
OA=(x,y,z); A(x,y,z)
x
设A(x1,y1,z1), B(x2,y2,z2) AB=(x2-x1,y2-y1,z2-z1)
z
k i o
x1
j
a
y1
y
x
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设a=(a1,a2,a3), b=(b1,b2,b3)
a + b =(a1+b1,a2+b2,a3+b3)
λa=(λa1, λa2, λa3) a· b=a1b1+a2b2+a3b3
设a=(a1,a2,a3),
b=(b1,b2,3=λb3(λ∈R)
a⊥b
A
B
例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F分别是CC1,A1D1的中点,求异面直 线AB与EF所成的角.
z F D1 B1 D A x C1
A1
E C y
解:以D为原点, DA,DC,DD1分别为x 轴,y轴,z轴建立直 角坐标系.
B
如果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 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 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 a⊥α 如果a⊥α ,那么向量a叫 做平面α的法向量
A(3,3,1)
例1.已知A(3,3,1),B(1,0,5)求: (2)到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P(x,y,z) 的坐标x,y,z满足的条件.
解:设点P到A、B的距离相等,则
(x 3) y 3 z 1 x 1 y 0 z 5
2 2 2 2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