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鲁迅人教版八级下册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雪》鲁迅
• 品读课文,具体说说 这两幅雪景图各有什 么特征,它们使你产 生了怎样的联想?
• 作者对这两幅雪景图 的感情是怎样的?
• 品味语言,找出你所 喜欢的描写景物的语 句,谈谈你喜欢它的 理由。
•运用本文中学习到的至少 一种描写方法描写一种自 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某种 情感,写一篇200字左右 的片断。
பைடு நூலகம்
• 堂上交流 • 点评要点: • 1. 是否运用文中使用的描写 的手法; • 2. “ 景”的描写与“情”的 表现是否一致。 • 3、景物描写是否细致、不笼 统。
展示预习资料、品评
• 雪的图片(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 写雪的诗词(选出你认为最有感觉的诗句,并稍做点评) • 写雪的歌词(你认为它好在哪里?雪在歌曲中起什么作 用?) • 与雪有关的故事(雪在这个故事中起什么作用?) • 写雪的优美的句子,段落(稍做点评。) • 比一比,看哪个同学预习查找的资料最有价值: • 程序: • 1)、小组内交换资源,挑选优秀者进行研究,完成上面 问题 • 2)、就小组最有价值的内容派出代表发言,看哪个小组 的发言最精彩。
人教版八年级下《雪》(鲁迅)课后生字组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雪》(鲁迅)课后生字组词如下:
1.磬(qìng)口:磬- 磬石、磬音(磬发出的声音)
组词:磬口梅- 指腊梅的一种,因其花瓣形似磬口而得名。
1.忙碌(lù):碌- 碌碌无为(形容平庸无能,无所作为)
组词:忙碌不堪- 形容非常繁忙,不得空闲。
1.脂粉奁(lián):奁- 妆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组词:脂粉香奁- 古代妇女盛放脂粉等梳妆用品的匣子,也借指闺房中的梳妆用品。
1.褪(tuì)尽:褪- 褪色(颜色逐渐变淡或消失)
组词:褪尽铅华- 形容女性卸妆后的素净面容,也用来比喻洗尽浮华,回归本真。
1.朔(shuò)方:朔- 朔风(北风)、朔望(农历每月初一)
组词:朔方风雪- 指北方的风雪,常用来形容北方严寒的景象。
1.凛冽(lǐn liè):凛- 凛凛(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
组词:寒风凛冽- 形容寒风刺骨,非常寒冷。
1.升腾(téng):腾- 腾空(升到空中)、腾达(飞黄腾达,指
地位上升)
组词:热气升腾- 形容气体或烟雾等向上飘起的样子。
请注意,以上生字和组词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语境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为了更准确地掌握这些生字和词语的用法,建议查阅字典或相关语法资料。
《雪》鲁迅人教版八级下册3
《雪》鲁迅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习纪要】学习目的: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3.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要点点拨:这是鲁迅先生《野草》散文诗集中的一篇文章。
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雪景图:江南的雪景和朔方的雪景。
前三段描绘的是江南雪景,我们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可以提炼出江南的雪在作者眼里是“滋润美艳”的。
那么为了表现这种“滋润美艳”,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与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但是,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和给人带来的快乐却是短暂的。
在第三段的描述中,作者渗透了他的遗憾和惋惜,“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第四段作者用一个表示强烈转折的连词“但是”转入了对“朔方的雪景”的描绘。
这个转折只是内容上的鲜明对照,并不是情感态度的转变。
作者对朔方的雪花虽然着墨不多,但他时刻照应前文所描写的江南的雪的特点用笔。
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朔方的雪花却是“蓬勃地奋飞”“旋转而且升腾”;江南的雪粘结成雪罗汉并且给人们带来短暂的欢乐,而朔方的雪花却“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是“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
如果我们把雪比作人的话,江南的雪就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朔方的雪则是刚强如铁的铮铮硬汉。
总体来看,作者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都是充满着深情的,都是十分喜爱的,但他更为欣赏的是朔方的雪的抗争精神。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本是晶莹的雨滴,即使死去化为雪花,也要继续抗争。
【文体感悟】走进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今天我们所学习就是选自散文集《野草》的《雪》。
鲁迅散文《雪》赏析
鲁迅散文《雪》赏析摘要:本文探索了鲁迅散文《雪》的内在意蕴,对《雪》一文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鲁迅《雪》赏析鲁迅的散文诗《雪》,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写于1925年1月18日。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八年级下册中选入了这篇精美的散文。
文中蕴藏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令读者如品香茗,似嚼橄榄,回味无穷。
就艺术特色而论,它的构思尤其精巧、含蓄,如巧匠编织,天然精妙。
这篇作品的题目是“雪”,其内容也主要写“南方的雪”和“朔方的雪”,但颇令人深思的是,它却以“暖国的雨”开篇,以“朔方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收束。
它最明白无误的表明,文章虽主要写“雪”,但“雨”却远远超出了“引子”和陪衬的作用,成为与“南方的雪”和“朔方的雪”并存而另具其丰富而独特内涵的三个主要意象之一:“暖国的雨”虽然“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但作为整体的雨,尤其是“寒国的雨”,却是“雨”,“南方的雪”,“朔方的雪”三位孪生姊妹生命的起点:没有“雨”,也就不会有“南方的雪”和“朔方的雪”。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作者才说“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再说“南方的雪”。
这一意象以“滋润美艳”为外型特征,以饱含青春活力为精神特征,它虽仍未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北方雪花,但却体现了在雨的起点上的第一次存在形式的转换和性质上的升华,对于它“滋润美艳”的外部特征,作者运用了动静对照、虚实结合的手法作了充分而精彩的描绘:妆点在皑皑白雪天地中的,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在这里,作者以白色为底色,使用了红、青、黄、绿等色彩鲜明的词,把江南的春天打扮得何等美艳迷人!何况想象中的“飞”、“闹”着的可爱的蜜蜂和现实中雪地里那群天真活泼、穿着各种鲜明颜色衣服的孩子和童心未泯的大人在堆雪人,而雪人也是那么洁白而明艳:通体洁白,嘴巴通红,目光灼灼。
能够堆雪人,则是上文南方的雪“滋润”特点的体现,所以作者说它“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雪》(鲁迅)
6《雪》鲁迅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本文内容;理解积累“美艳”、“博识”、“消释”、“凛冽”、等词语。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基训有相关资料),学习对比、借景抒情的写法。
3、抓关键词句、品味其意,从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目标设定依据鲁迅的《雪》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是八年级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作者为我们描绘两幅各具特点的风景图:江南的雪滋润美艳、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通读全文,八年级的学生很容易文章的内容。
要想理解作者的情感还要在朗读中体会和感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散文诗,找出关键词句,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难点:学习对比、借景抒情的写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实录·片段)一、导入:板书课题《雪》(鲁迅)师:同学们,看到“雪”这个字,你会想到了什么?脑海里会浮现什么画面或场景?生:“白雪皑皑”、“冰天雪地”、“银装素裹”、“万里雪飘”、“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纷纷何所似?”······师:说到雪,大家都有话可说,有情可以抒发,看来大部分同学师喜欢雪花的吧。
你们想知道鲁迅笔下的雪是什么样子的吗?(温故知新:鲁迅有关资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诗集《野草》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正音、重读、情感),感知本文主要内容。
勾画出你所喜欢的语句。
师: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分享其中的乐趣。
生:共享雪的情趣。
【抓住散文诗的特点,读出“情感”来教学。
】师:刚才有的同学有提到本文就是写了两处的雪——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只要认真去读,很快地就能把握住文章的思路了这很好。
作者如何抓住江南的雪的特点来描写的呢?生: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
(板书){多媒体显示}【寻找关键词,教学重点】师:很好,一语中的。
如何描写的?生:“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冷绿的杂草”颜色好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
作者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不同
态度:
描写对象
特点
联想
感情
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滋润美艳
处子的皮肤、山茶、 梅花、杂草、蜜蜂、 晴天消释雪罗汉的 皮肤
赞美: 和平恬静 孕育生机
如粉、如沙、如包
冰冷坚硬 藏火焰的大雾,奋 飞、生光、旋转、 升腾、弥漫、闪烁
赞同: 抗争奋斗 献身升华
“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相比, 鲁迅更欣赏哪里的雪?
更欣赏“朔方的雪”。 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
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 独的境遇中顽强抗争的“朔方的 雪”。
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 穿着鲁迅什么愿望?
用战斗来创造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用来象征某种特殊意义的具体事物。
北国,是鲁迅现在生活的地方,现实严酷的环境,作 为战士,故乡固然十分美好,让人眷恋,但现在更需要坚 定、勇敢、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正因为如此,才有《雪 》中描写的绝妙的江南、江北雪景图。
字词注音
磬(qìng)口 嘻(xī)笑 褪(tuì)尽
博识(shí) 忙碌(lù) 闪烁(shuò)
朔(shuò)方 灼(zhuó)灼 粘(nián)连
寂寞、反抗、不屈,“永远如粉,如沙,决不拈连,蓬勃的奋飞”。
➢ 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北方雪的什么个性?
从这里还能看出她独立的个性和斗争的激情以及献身的精神。 像一个斗士、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 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作者 对北方雪的什么态度?
明确: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对北方的雪的称赞。
➢ 写北方的雪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借景抒情)
抒发了作者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 情,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雪》(鲁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雪》(鲁迅)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掌握《雪》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主题和写作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雪》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理解鲁迅作品中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鲁迅的生平和作品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鲁迅的背景和成就。
(2)请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形象,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知识点讲解(15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知《雪》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基调。
(2)讲解生字词的读音、词义和用法,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3.阅读训练(2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雪》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讨论作者的表达意图。
4.小组讨论(15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并选取代表进行展示。
(2)小组之间互相点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5.写作特点分析(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雪》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并进行示范和讲解。
(2)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赏析,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6.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有关鲁迅的图片和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鲁迅(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案目标1、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2、通过鲁迅的生平,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3、理解本文一些深奥难懂语句的深层含义;4、比较阅读《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二、教案重难点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探究他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态度三、教案课时两课时四、教案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课时一、导入请学生回忆鲁迅的作品及我们已经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的附文,说说你对这篇课文不懂和搞不清楚地地方还有哪些?三、文本探究1、请大家找一下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更喜欢朔方的雪)3、鲁迅是怎样描写江南的雪的?江南的雪具有怎样的特点?朗读课文1-3段。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
然后对比着引出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1)、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许多蜜蜂忙碌”,又不禁让人联想,“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江南的雪还和孩子们的快乐联系在一起,雪天虽然将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
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形象词语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
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第三段,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
可是到了第二天,“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时间让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美似乎染上了一些不和谐的色彩。
4、鲁迅又是怎样来描写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句怎样的特点?朗读课文4-6段。
第四段,“朔方的雪”出场了。
它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
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
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继续文本探究和研读1、鲁迅对两种雪的态度怎样?(较难)从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
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琢磨,并不能保持长久。
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资料佐证:鲁迅在一篇文章中说道:“站在沙漠上,看看飞砂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的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
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
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
这也正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义无返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2、联系鲁迅的生平,探究他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态度?(难点)鲁迅之所以要呼唤自然本性的野性与爱,正是为了给人间的现实战斗注入生命的活力。
因此,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感与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离开了社会人生的自然及自然美,对于他是没有意义的。
他赞赏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于从中发现社会和发现自己。
3、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
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二、关键语句的品味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蕴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意思。
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四、带领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五、对比阅读《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雪鲁迅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阜已就有悄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江南无雪我居住的江南小城,一年里四季分明。
立春过后,一场如酥的细雨刚下过,冬眠的小草开始露出碧绿的媚眼;夏天,赤日炎炎,有高大的梧桐树撑起遮阳的绿阴;立秋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那梧桐叶先是泛黄,再成古铜色,然后一片一片地飘落,冬天很快就要到了。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关于寒冷与飘雪的记忆。
冬至一过,凛冽的北风一日紧似一日。
向晚,暮色越来越重了,街上除了少数几家摊店尚在营业以外,平常人家都早早关上了房门。
肆虐的寒风被我关在门外,却从日晒雨淋的祖居老屋开裂后的木板缝隙里钻进来,依然呼呼作响寒气袭人。
这时父亲就会买回几张白色的道林纸,裁成一条一条,调好了浆糊,让我帮忙着一起把能够封死的缝隙都粘上了纸条,准备过冬了。
可是,家里没有酒,没有烧着木炭跳动着温暖光焰的火盆,当然也没有一种闲情而围炉夜话———那简直是冬日里的一种奢侈。
有时,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摄氏)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那雪,果如所料,说下就下了。
不一会儿,先是“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像音乐家灵巧的两手轻轻地划过琴键,叮叮咚咚,动听!上初中时读过一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能背诵,说是“冬宜密雪,有碎玉声”,拟物状态,觉得妥帖。
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现在还萦回在我的耳际。
如果真的下雪了,“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只能眼见而听不见声音的。
所以那时的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因为雪地雪景总是孩子欢乐的天堂。
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飘落了。
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
路上无人,田野无人。
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
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只是我无法以藏在黑夜阁楼的心情而全部地领受的。
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和在我耳边的哝哝絮语———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在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
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我一直走到对岸。
河那边即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
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
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
”(梭罗《冬日漫步》)在那洁白的棉被底下,却隐藏着春天的消息,隐藏着农家的喜悦,也记录着我和伙伴们在那上边打滚的昨天……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淡漠到了生活中没有雪的日子也没有往心里想过。
可是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当然也向往“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鲁迅《雪》)还要用皂珠或龙眼核给他做眼珠,还要从母亲的化装奁中偷来唇膏涂在他的嘴上……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
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
还在上小学的儿子,曾经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江南凝云而且灰暗的天空下,已经多年没有雪。
如果,“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雪,也是孩子们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个经历。
后来,孩子又问:“爸爸,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冬天怎么不下雪了?”——我怎么回答?那年冬天,我去四季如春的昆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竟纷纷扬扬下起大雪了,冻得毫无准备的我们只好躲在宾馆的空调房里,站在玻璃窗前欣赏“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