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与牛角的区别
犀牛角鉴别
犀牛角鉴别(图1)转帖犀牛角鉴别(图1)犀牛角与牛角的区别其实不难,只要掌握了要领,也很容易鉴别。
鱼子纹鱼子纹鱼子纹(只能说可能是犀角的鱼籽纹)(特征之一)犀牛角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横截面有鱼籽纹;二是侧面有竹丝纹;三是一般闻起来都有气味。
而牛角呢,有的也有竹丝纹,但绝没有空心管状的鱼籽纹;在牛角的实心的横截面上一般都有一圈一圈的角朊层。
清早期犀角盃:网格纹十分清楚,色泽自然也有人说:而网格纹、鱼子纹,天沟、地岗才是犀牛角所独有的特征。
局部可见鱼子纹证牛角牛角杯的侧面注意掌握的要领是:1、犀角有鱼籽纹,牛角没有;2、犀角虽然可以一层层剥开,但没有一圈圈的角朊层;3、在正常情况下犀角有气味,而牛角没有。
牛角牛角的角朊层犀角是最珍贵的牙角材料。
自古以来犀角不仅被作为辟邪稀罕的灵物而宝之,而且被认为具有解毒解热之药用(比如《本草·犀》载:入药惟犀生者为佳)。
而明代开始兴起的利用犀角底部凹腔雕成的犀角杯是牙角类古玩中的顶级精品,其在国外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中长盛不衰。
然而,关于犀角杯实用鉴赏知识的文章非常稀少。
牛角牛角杯的竹丝纹一、犀角的鉴定犀角的鉴定不难,但由于犀角十分珍罕,一般人能上手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
犀共分五类:非洲两类——黑犀、白犀;亚洲三类——撒马利亚、爪哇、印度。
前三类有双角,后两类是单角。
关于犀角的成分,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是“固体状的凝集的头发”。
其后,这种看法被普遍接受。
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结的头发,它没有头发的囊,它实际上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清代非洲犀犀环偑在细镜下可能是亚洲犀的…竹丝纹‟亚洲犀的细镜下情况亚洲犀的局部人物的刻画情况以上五类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国外行内人士所称的“发丝纹”或国内所称的“竹丝纹”。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亚洲犀角盃犀角的表面纹路和竹的纹路很象,故称为“竹丝纹”;但犀角截面又有竹所没有的如同皮肤发囊般的肌理,其斜剖面摸上去有类似皮肤鸡皮疙瘩的感觉,故其纹亦可称“发丝纹”。
犀牛角鉴别图1
犀牛角鉴别(图1)犀牛角与牛角的区别其实不难,只要掌握了要领,也很容易鉴别。
鱼子纹鱼子纹鱼子纹(只能说可能是犀角的鱼籽纹)(特征之一)犀牛角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横截面有鱼籽纹;二是侧面有竹丝纹;三是一般闻起来都有气味。
而牛角呢,有的也有竹丝纹,但绝没有空心管状的鱼籽纹;在牛角的实心的横截面上一般都有一圈一圈的角朊层。
清早期犀角盃:网格纹十分清楚,色泽自然也有人说:而网格纹、鱼子纹,天沟、地岗才是犀牛角所独有的特征。
局部可见鱼子纹证牛角牛角杯的侧面注意掌握的要领是:1、犀角有鱼籽纹,牛角没有;2、犀角虽然可以一层层剥开,但没有一圈圈的角朊层;3、在正常情况下犀角有气味,而牛角没有。
牛角牛角的角朊层犀角是最珍贵的牙角材料。
自古以来犀角不仅被作为辟邪稀罕的灵物而宝之,而且被认为具有解毒解热之药用(比如《本草·犀》载:入药惟犀生者为佳)。
而明代开始兴起的利用犀角底部凹腔雕成的犀角杯是牙角类古玩中的顶级精品,其在国外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中长盛不衰。
然而,关于犀角杯实用鉴赏知识的文章非常稀少。
牛角牛角杯的竹丝纹一、犀角的鉴定犀角的鉴定不难,但由于犀角十分珍罕,一般人能上手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
犀共分五类:非洲两类——黑犀、白犀;亚洲三类——撒马利亚、爪哇、印度。
前三类有双角,后两类是单角。
关于犀角的成分,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是“固体状的凝集的头发”。
其后,这种看法被普遍接受。
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结的头发,它没有头发的囊,它实际上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清代非洲犀犀环偑在细镜下可能是亚洲犀的…竹丝纹‟亚洲犀的细镜下情况亚洲犀的局部人物的刻画情况以上五类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国外行内人士所称的“发丝纹”或国内所称的“竹丝纹”。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亚洲犀角盃犀角的表面纹路和竹的纹路很象,故称为“竹丝纹”;但犀角截面又有竹所没有的如同皮肤发囊般的肌理,其斜剖面摸上去有类似皮肤鸡皮疙瘩的感觉,故其纹亦可称“发丝纹”。
辨别犀牛角最简单的方法
辨别犀牛角最简单的方法
1、纹理:任何犀角纵剖面都有平行的“竹丝纹”,亚洲犀角“竹丝纹粗,非洲犀角“竹丝纹”细,任何犀角的横剖面都有“粟纹”。
水牛角纵剖面都有交缠的“绞丝纹”,而没有平行的“顺纹”。
2、色泽:苏门犀角和爪哇犀角制品为蜜色或栗色、色较纯,透明度高,印度犀角上部色暗、下部明朗。
广角上部灰色,下部灰黄色。
犀牛角的颜色不是单一的,靠近纵向中心一律是黑的,这是区分犀牛角与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征。
3、温度:犀角凉而温,水牛角凉而寒、冰冷,树脂合成品没有冰凉的感觉。
4、气味:亚洲犀角清香,有种中药味道,广角味腥,水牛角干磨有硫磺味。
5、雕刻:角雕刀工细腻流畅,细部处理认真,地子光整。
牛角雕刀工或粗率或僵硬呆板,细部处理草率,常见毛刺、刀痕、刀伤,地子不平整。
树脂模制品不见刀工,没有雕刻痕迹。
亚洲犀角杯怎么鉴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亚洲犀角杯怎么鉴定篇一:犀牛角的种类及鉴别方法犀牛角的种类及鉴别方法1、黑犀牛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
它们的肤色其实是深褐色,而不是纯黑色。
黑犀牛可长至肩高5英尺(1.5米)、体重5000英磅(2300千克),它们的前后两只犀牛角可长达4英尺(1.2米)。
2、方吻犀(白犀牛)全身呈黄色或灰白色,分布于南非、苏丹(sudan)南部、乌干达(uganda)和扎伊尔(Zaire)东部,得名于它们的宽口鼻(白犀牛的“白”来源于南非荷兰语(Afrikaans)wijd,意思是“宽”)。
方吻犀是所有犀牛中最大的一种,可长至肩高6.5英尺(2米)、8000英磅(3600千克)。
它们的前角通常有3英尺(90厘米)长,并可最多长至5英尺(1.5米)。
3、印度犀呈灰色或白色,分布于印度北部的阿萨姆邦和尼泊尔境内。
它们只长有一个牛角,且很少长过12英寸(30厘米),而雌性犀牛的牛角更短,但它们的犀牛角底部可宽达6英寸(15厘米)。
印度大犀牛肩高可达5.5英尺(1.7米),体重超过4000英磅(1800千克)。
4、爪哇犀皮肤颜色介于灰色和黑色之间,可长至肩高4?英尺(1.4米)、体重超过2000英磅(900千克)。
它们只长有一个犀牛角,雄性的角可长达10英寸(25厘米),雌性或长有更短的角或不长角。
这种犀牛主要分布于爪哇(Java)。
5、苏门答腊犀分布于亚洲东南部,肤色介于灰色和黑色之间,长有短而坚硬的体毛和又短又钝的犀牛角。
它们可长至肩高4.5英尺(1.4米),但体重还不到2000英磅(900千克)。
印度犀牛和非洲犀牛很容易就能区分出来。
鉴别方法之一就是看犀牛角,印度犀牛头部长有一只角,而非洲犀牛(白犀牛和黑犀牛)则长有两只角。
非洲犀和亚洲犀的主要区别在:1.犀角底部的形状——椭圆的是亚洲犀,圆形的是非洲黑犀,近长方的是非洲白犀;2.犀角底部凹腔处旁边的“裙边”——裙边阔的是亚洲犀,裙边窄的是非洲犀。
犀牛角的鉴别方法
犀牛角的鉴别方法犀牛角与牛角的区别其实不难,只要掌握了要领,也很容易鉴别。
犀牛角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横截面有鱼籽纹;二是侧面有竹丝纹;三是一般闻起来都有气味。
而牛角呢,有的也有竹丝纹,但绝没有空心管状的鱼籽纹;在牛角的实心的横截面上一般都有一圈一圈的角朊层。
清早期犀角盃:网格纹十分清楚,色泽自然也有人说:而网格纹、鱼子纹,天沟、地岗才是犀牛角所独有的特征。
犀牛角犀角的鱼籽纹注意掌握的要领是:1、犀角有鱼籽纹,牛角没有;2、犀角虽然可以一层层剥开,但没有一圈圈的角朊层;3、在正常情况下犀角有气味,而牛角没有。
犀角是最珍贵的牙角材料。
自古以来犀角不仅被作为辟邪稀罕的灵物而宝之,而且被认为具有解毒解热之药用(比如《本草·犀》载:入药惟犀生者为佳)。
而明代开始兴起的利用犀角底部凹腔雕成的犀角杯是牙角类古玩中的顶级精品,其在国外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中长盛不衰。
然而,关于犀角杯实用鉴赏知识的文章非常稀少。
一、犀角的鉴定犀角的鉴定不难,但由于犀角十分珍罕,一般人能上手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
犀共分五类:非洲两类——黑犀、白犀;亚洲三类——撒马利亚、爪哇、印度。
前三类有双角,后两类是单角。
关于犀角的成分,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是“固体状的凝集的头发”。
其后,这种看法被普遍接受。
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结的头发,它没有头发的囊,它实际上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以上五类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国外行内人士所称的“发丝纹”或国内所称的“竹丝纹”。
犀牛角犀角的竹丝纹(发丝纹或叫甘蔗纹)犀角的表面纹路和竹的纹路很象,故称为“竹丝纹”;但犀角截面又有竹所没有的如同皮肤发囊般的肌理,其斜剖面摸上去有类似皮肤鸡皮疙瘩的感觉,故其纹亦可称“发丝纹”。
这纹路难伪造,牛角的仿品和合成的,都没有这个特征。
牛角(最常见的犀角仿品之一)和犀角的区别还体现在底截面和色泽。
请看图牛角底截面。
犀牛角与其他牛角的特征区别
犀牛角与其他牛角的特征区别一、犀牛角是长在鼻子上的,有单角和双角。
由于生长在头部的中间,更接近圆形或大椭圆形;牛角是长在脑门向两侧分叉的,因牛脑门比较平(没有人看见过大贲头的牛吧?),因此牛角是扁的;二、犀牛角生长特征具有“前沟后岗”的特点。
什么是“前沟后岗”?犀牛角往角尖方向去,有一条凹下去的沟,是“前沟”,朝向牛尾巴。
犀牛角往鼻子方向去,有一条凸出来的岗,是“后岗”,朝向上天。
因为有这条岗,令犀牛角杯形器物的边口,好象制造出犀牛角是扁形的感觉;三、所有的牛角都具有的共性,就是“前实后空”,“前实”就是指向角尖去的地方是实心的;“后空”就是指向鼻子或脑门去的地方是空心的。
牛龄越大,空心则越长,实心则越短;四、又一条共性,所有的牛角都是有年轮的。
所有角制品的横截面的开裂都是围绕着年轮绽开的。
为什么在这条中只说了是所有角制品这个词,也包括了象牙;五、犀牛角的颜色不是单一的,靠近纵向中心一律是黑的,这是区分犀牛角与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征;犀牛角颜色往往被染成古红色,是为了达到仿古的效果。
其实自然界中只有绝种的亚犀种群中才有红色的角质。
这里要说明,乾隆大爷都没有机会看见过亚犀犀角。
古玩交易,文物鉴定,出具权威鉴定证书,文物古董无痕修复修基础搜集计划:QQ:2817174609邮箱:2817174609@1、书画:中国书画、名人名作、扇面、册页、长卷;2、油画:中国油画、西洋油画,古画;3、瓷器:青花瓷,高古瓷器,官窑瓷器,瓷器精品、名窑特性精品;4、玉器翡翠:玉雕精品、和田玉、翡翠、珠宝、国石,田黄石,鸡血石,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5、文房用品、紫砂壶、印章、砚台、雕塑等;6、各式特性的金银器、佛造像、铜镜,青铜器;7、名人书札、印谱等、拓本、邮品、钱币、票证、徽章;8、明清特性家私、木器、漆器、犀角,牙雕件等。
在搜集的一起,能够帮您专业的剖析您藏品的商场特性和价值,关于藏友中有陶瓷类的藏品,能够进行热释光检测,热释光检测年法的利益是:查验准确度比较高。
如何鉴定犀牛角
如何鉴定犀牛角由于禁猎,犀角变得十分珍贵,而见过犀角的人又很少,从而使造假者大行其道.现发一鉴别方法以飨读者犀角是最珍贵的牙角材料。
自古以来犀角不仅被作为辟邪稀罕的灵物而宝之,而且被认为具有解毒解热之药用(比如《本草·犀》载:入药惟犀生者为佳)。
而明代开始兴起的利用犀角底部凹腔雕成的犀角杯是牙角类古玩中的顶级精品,其在国外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中长盛不衰。
然而,关于犀角杯实用鉴赏知识的文章非常稀少。
笔者研究收藏牙角雕多年,现结合实战经验和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来谈谈犀角杯鉴别的一些着眼点,希望对业内外人士的实际操作有所裨益,不当之处敬请同好批评指正。
一、犀角的鉴定犀角的鉴定不难,但由于犀角十分珍罕,一般人能上手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
犀共分五类:非洲两类——黑犀、白犀;亚洲三类——撒马利亚、爪哇、印度。
前三类有双角,后两类是单角。
关于犀角的成分,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是“固体状的凝集的头发”。
其后,这种看法被普遍接受。
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结的头发,它没有头发的囊,它实际上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以上五类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国外行内人士所称的“发丝纹”或国内所称的“竹丝纹”。
(见图2a)图2a是犀角。
请看犀角的表面纹路和图2c竹的纹路很象,故称为“竹丝纹”;但犀角截面又有竹所没有的如同皮肤发囊般的肌理,其斜剖面摸上去有类似皮肤鸡皮疙瘩的感觉(图2b),故其纹亦可称“发丝纹”。
这纹路难伪造,牛角的仿品和合成的(图2d)都没有这个特征。
牛角(最常见的犀角仿品之一)和犀角的区别还体现在底截面和色泽。
请看图2e牛角底截面。
其有圈状的角朊层。
这是牛角特点,犀角没有这样的圈状角朊层。
此外,牛角和合成的往往有桔红的上色(见图2d左边的)。
犀角中有蜜色的,但无桔红色的。
凡桔红色的“犀角制品”必是伪品。
虽然辨别犀角和牛角不难,但有些自明代以来即有的犀角高仿——犀角贴面的牛角制品——还需收藏者小心鉴别。
犀牛角的鉴别
犀牛角鉴别(三)犀角品出现在中国大陆的:上海、南京、北京、深圳与香港、广州等地,别的城市见到的少。
而且网上90%以上皆是假的,高仿品都少。
多为蹄子料、蚝牛角料、蹄子与蚝牛角是很易识别的‘我们重点是要放在高仿品上。
千万不要以为很象了,就一定是真品,须知:高仿高仿,如果仿得不象,哪叫高仿品呀。
依据什么认为他是高仿品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不过话说回来,不上手,断定的都不敢确定的。
犀角杯,竹丝纹已明显,磨平鱼子纹印明显,真品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亚非二种犀角的程度。
网上去找这个,有个小技巧。
如果他卖的是真品,那么他连卖的几个犀角品皆有可能是真品。
如果他有一个是假的,那么就不要买。
纵是真品。
都不要买。
因为真品可能就是高仿品。
这是本人的网上购物的心得。
常见的犀角品是:犀角杯,犀角佛相等,犀角牌等。
罕见的是:犀角念珠,与犀角扳指。
网上拍卖的翡翠扳指,贵得要命,要上几十万,上百万的。
可是世面上,又有几个犀角的亚犀扳指呢???呵呵。
所以我敢说:这个是严重低估的行业。
重点应放在:亚洲香犀上,而后是亚洲别的犀,最后才去研究非州犀。
据网上有人说:乾隆皇帝都没有亲自见过香犀。
能发出淡淡清香的犀角杯,就是珍品中的珍品了。
能用亚犀不是香犀的那种小杯子,真是人间憾事。
第一:鱼子纹要明显,要凸出来的那种,而且要通体都有。
只要是横切面,要通体都有。
纵被磨平处,打灯里面也有。
第二:竹丝纹必须明显,也是通体都有。
第三:斜面变化鱼子纹要明显。
也是凸出来的拉长的那种。
(这种市面上目前没有见到过高仿品作这个纹的)第四:通体要有沟壑感。
如果不俱备这个,就很难说了。
可能是新作的。
或是高仿品。
第五:乞味上,他是没有什么乞味的。
要磨一下,才有,是淡淡的清香味。
没有腥嗅味,如果一闻就有乞味的,多为仿品,有中药味,有腥臭味等,有麻油香味的。
都是假的。
只有没有味的。
才有可能是真品。
如果放在盒内,再拿出来的,就一闻才有味。
但是世人没见过,不知其味如何。
所以此点,要专业人员才可以凭味断犀角。
犀牛角的鉴别知识(四)
犀牛角的鉴别知识(四)犀牛角的鉴别知识(四)犀牛分为亚洲犀牛和非洲犀牛,因犀牛角属性大寒,在医疗条件不是很发达的古代,是治疗热病的良药。
加之可被雕塑成玩物和因稀少而成为权贵身份的象征,大量的猎杀与截取角质,亚洲犀牛于明末清初时候就绝迹了。
现在我们还能看见的犀牛及新品的犀牛角雕制品,都是来自非洲中北部。
在明、清年代,因航海和国际间的贸易交流比较发达,于清朝就对犀牛角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把产于亚洲及太平洋中部等岛屿上的犀牛角称做为“亚角”;把来自遥远非洲大陆的犀牛角称为“非角”,又因当时的犀角靠岸码头在广州,也有称为“广角”。
犀牛角的药用性能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过描述,说明我们的祖先于远古时代就开始开发和利用了犀牛角。
犀牛角的主要成分是角质有机物,易受腐蚀而变质、被降解,考古挖掘中出土的存留量极少。
上述“广角”就是指非洲犀牛角,产自非洲,黑褐色。
广角又名天马角,可雕刻工艺品,也可做药用,但药效不及亚洲犀角。
过去大部分由广州进口,又是广运通进口商经营,故一般习称广角。
广角的纹丝较犀牛角细,而且相互粘连,无蜂窝状眼,无鱼籽样纹,无天沟地岗,这是与亚洲犀牛角的显著区别之一。
Xr>犀牛角犀牛角与其他牛角的特征区别编辑本段回目录一、犀牛角是长在鼻子上的,有单角和双角。
由于生长在头部的中间,更接近圆形或大椭圆形;牛角是长在脑门向两侧分叉的,因牛脑门比较平(没有人看见过大贲头的牛吧?),因此牛角是扁的;老耗牛角二、犀牛角生长特征具有“前沟后岗”的特点。
什么是“前沟后岗”?犀牛角往角尖方向去,有一条凹下去的沟,是“前沟”,朝向牛尾巴。
犀牛角往鼻子方向去,有一条凸出来的岗,是“后岗”,朝向上天。
因为有这条岗,令犀牛角杯形器物的边口,好象制造出犀牛角是扁形的感觉;三、所有的牛角都具有的共性,就是“前实后空”,“前实”就是指向角尖去的地方是实心的;“后空”就是指向鼻子或脑门去的地方是空心的。
牛龄越大,空心则越长,实心则越短;四、又一条共性,所有的牛角都是有年轮的。
犀牛角鉴别方法有哪些?
犀牛角鉴别方法有哪些?
犀牛角是一种非常名贵的牛角材料,它有许多的用处,可以说全省都是宝,可以做药材、饰品等等,从古至今都是被人们所推崇的一种动物制品,然而,随着现在犀牛数量的极具减少,犀牛角也逐渐成为了稀有物品,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人用假犀牛家来蒙混骗钱,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犀牛角鉴别方法有哪些吧。
犀牛角的特征:
一是横截面有鱼籽纹;二是侧面有竹丝纹;三是一般闻起来都有气味。
而牛角呢,有的也有竹丝纹,但绝没有空心管状的鱼籽纹;在牛角的实心的横截面上一般都有一圈一圈的角朊
层。
犀牛角的鉴定方法:
犀角的鉴定不难,但由于犀角十分珍罕,一般人能上手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
请看犀角的表面纹路和竹子的纹路很象,故称为“竹丝纹”;但犀角截面又有竹所没有的如同皮肤发囊般的肌理,其斜剖面摸上去有类似皮肤鸡皮疙瘩的感觉,故其纹亦可称“发丝纹”。
这纹路难伪造,牛角的仿品和合成的都没有这个特征。
以上就是犀牛角鉴别方法的介绍了,相信大家从了解犀牛角的特征开始结合犀牛角鉴别方法就能初步的鉴别真假犀牛角了,犀牛角是一种名贵的动物物品,买到假货是谁也不愿意了,但是真货不便宜,贵就贵在它的价值,所以,有需要的人们一定要严格辨别真假犀牛角,以免上当受骗。
犀牛角的真伪鉴别
犀牛角的真伪鉴别犀角是最珍贵的牙角材料。
自古以来犀角不仅被作为辟邪稀罕的灵物而宝之,而且被认为具有解毒解热之药用(比如《本草·犀》载:入药惟犀生者为佳)。
而明代开始兴起的利用犀角底部凹腔雕成的犀角杯是牙角类古玩中的顶级精品,其在国外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中长盛不衰。
犀角的性状1.犀角:多呈阔圆锥形,自底部向上渐细,上部稍扁,顶端钝圆,稍弯曲。
角长10~40cm。
表面乌黑色或黑棕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
角前面近低部有一纵深陷沟,沟长3~15cm,深0.5~3cm,习称“天沟”,与“天沟”相对的底盘上有一脊状隆起,长6~9cm,高1~2cm,习称“地岗”。
基部表面粗糙,周边凹凸不平,呈钝齿状,习称“马牙边”。
“马牙边”向上的中部有纵纹及未除净的坚硬的毛,习称“刚毛”。
底盘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22cm,宽7~14cm,灰黑色或灰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黄色,底面凹入3~6cm,习称“窝子”,其上布满蜂窝状小凹坑(鬃眼),习称“砂底”或“砂窝底”。
角质坚硬,纵向剖开,均系顺丝,无牵连“绞丝”。
气微香,味微咸。
犀角镑片多为纵切或斜切片,卷曲不平,呈灰白色,有芝麻花点或短线纹。
对光透视可见透明小点,习称“芝麻点”,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用手挫之或置沸水中浸泡后,微有清香气。
2.小犀角:为犀牛顶上的小角。
呈馒头状,盔帽状或扁圆形,大小不一,高1.5~6cm,色乌黑光亮,下半部较浅,多有纵裂纹。
底盘圆形或长椭圆形。
直径2~9cm,“窝子浅”,“砂底”较细,灰黑色或发黄,顶端圆形。
纵剖面丝较粗,显顺纹,多为灰黑色。
无“天沟”、“地岗”、“马牙边”等特征。
镑片多弯曲。
味稍浊。
就犀牛种类而言,犀共分五类:非洲两类——黑犀、白犀;亚洲三类——撒马利亚、爪哇、印度。
前三类有双角,后两类是单角。
关于犀角的成分,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是“固体状的凝集的头发”。
其后,这种看法被普遍接受。
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结的头发,它没有头发的囊,它实际上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犀牛角与普通牛角该如何去区分?鱼籽纹又是什么?
犀牛角与普通牛角该如何去区分?鱼籽纹又是什么?
hello大家好,今天的视频中一起来鉴赏的就是这件器物,听老师说材质是牛角,那它是市场上十分珍罕的犀牛角材质吗?我们又该如何去区分犀牛角与牛角呢?
如何区分:
1、犀牛角有鱼籽纹,而牛角没有;
2、犀牛角虽然可以一层层剥开,但没有一圈圈的角朊层;
3、在正常情况下犀牛角是有气味的,至于是什么味道俺就不知道了,反正牛角没有。
这是一件清晚民国时期的饕餮纹角质笔筒,虽说不是犀牛角制,但也不失为一件把玩的器物,还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
黄老师还说到,这件器物最大的缺点是上了漆,其中缘由您清楚吗?不妨在我们视频下留言探讨,一起走进古玩的世界。
犀牛角和黄牛、水牛角的区别
犀牛角和黄牛、水牛角的区别我国古代犀角制器历史悠久,犀牛的品种不同,决定了犀角的色泽、外形、大小也存在差别。
犀角由动物蛋白纤维角质素组成,直线定向弯曲,犀牛的两角鼻角天生细长,顶角粗短。
犀角的根部有凹洼,角顶有沟,称“天沟地岗”。
犀角和普通的水牛、黄牛角比较,特征及本质有较大区别。
形状相似,区别明显。
犀角滋润有光泽;黄牛、水牛角滞涩。
犀角的丝纹直线形,互不粘连,定向弯曲呈椭圆扁锥形,背面与凹脊宽度比是2比3;黄牛角是陀螺形圆锥体,横纹粗糙;水牛角形似椭圆扁平状,凹面尖突。
黄牛、水牛角是较薄的一层空壳,敲击声如甲壳;犀角组织则是坚韧整体。
组成结构与理化性质不同。
黄牛角能见革质蛋白组织;水牛角是黑色角质,无透性;犀角上下通透带花色。
黄牛和水牛角易软化煮烂,在暴晒干燥下易折断;犀角不管是蒸煮暴晒都很坚实,出现丝状纵向和底层片状裂纹,在适宜环境下又会重新合拢复原。
水牛、黄牛角切开的剖面没有层次结构,在放大、显微镜上,细胞粒粗糙松散;犀角的细胞胶状混合体较紧凑,蒸煮加热年轮片状薄如蝉衣可以一片片剥离。
水牛、黄牛角灼烧是刺鼻臭味,而犀角灼烧是角香味。
组织和颜色互生交融。
水牛、黄牛角的内角有疏松的网眼,而犀角是红、黄、褐、碧、黑等相交花纹花色,上下连体有透性。
犀角可以整体加热处理改变外形,拉长或扩张,还可以通过抛光处理再染色精工雕饰成艺术品。
而普通牛角内外角怎么加热处理也不能拉长或扩张,尤其是内角只能作肥料或饲料的配方。
犀角是犀牛躯体中最坚实的部分,是难以寻觅的有机生物宝石,具清热、消肿、解毒、定惊等神奇药效。
在我国,犀角早已列入药典,珍奇难寻,现在的药典和药店中,都难以找到犀角的踪影。
犀角和牛角
犀角和牛角犀角、广角及其粉末鉴别犀角又称暹罗角,是产于亚洲的苏门答腊犀.印度犀.爪哇犀之角.1、苏门犀之角:角前边较长而弯弧,后边短而稍直。
加工后呈明黄色或棕黄色。
纵剖面有“竹丝纹”,横剖面(断面)有“粟纹”,气味清香。
底盘如西瓜籽。
2、印度犀之角:黑色、坚硬,粗而不长,大都只有30厘米長,前端稍钝圆。
中药歌诀曰:“乌犀刚毛马牙边,天沟地岗窝沙底,顺丝灰片芝麻点,凉血解毒痉搐医。
”细解如下:乌犀(印度犀)之角大体呈圆锥形,自底部向上渐细,稍弯曲,上部乌黑色,下部色渐浅,称“云头雨脚”。
底部周边有马牙状锯齿,称“马牙边”,高约3cm,表面凹凸不平。
马牙边向上之中部,有纵纹及坚硬的直刺,称刚毛,有时并有裂纹;中部向上渐光滑,角尖端钝圆发亮,并可见鬃眼状圆点。
角的前面有一纵长凹沟,沟长9至15cm,深约3cm,称“天沟”;其下相对的底盘上有一条突出的高岗,岗长约6至7cm,高1至3cm,称“地岗”。
底盘较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至20cm,宽1l至14cm,灰黑色或灰棕色,向外边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黄色,底面凹入3至6cm,称“窝子”,并布满鬃眼状圆点,称“沙底”。
角质坚硬,但可纵向劈开,纵剖面有明显的顺直粗丝,纹理清晰,不断裂,不牵连,无绞丝。
镑片(浸泡后用镑刨刨出的薄片)可菲薄如纸,卷曲不平,灰白色,夹有暗棕色芝麻花点或短线纹,对光照视可见透明点,习称“芝麻点”。
细锉刀锉磨有清香气味。
3、爪哇犀之角:角长约25厘米,与前两种犀牛不同是其上端比较尖锐,稍往前弯。
纵剖面有“竹丝纹”,横剖面(断面)有“粟纹”,气味清香。
底盘椭圆。
亚洲犀角的总特征:个小(均在 30厘米左右),底盘椭圆(一端稍窄、一端稍宽,如西瓜籽或龟背状),纵剖面有“竹丝纹”,横剖面(断面)有“粟纹”,气味清香。
广角是产于非洲的白犀和黑犀的角,因由广州进口故名。
清后期“五口通商”后大量进口,用以替代当时已日益稀少的暹罗角.1、白犀牛的角:前角长达160厘米,后角长达33~46厘米。
认识犀角5
认识犀角5鱼子纹:有鱼子纹的真品的可能性就大。
如果打灯有通天孔,即蜂窝孔,磨平后,再打灯还有的,一定是真品;气味没有的那种,绝对真品:二、辩伪(一)犀角和牛角(1)表面:犀角是直且平行的竹丝纹,牛角是交叉网格纹;(2)断面:犀角可见“鱼子纹”,牛角可见角朊层(横剖面围绕中心层层叠叠的白色圈状髓);(3)外形:犀角接近圆形或大椭圆形,牛角是扁的。
(4)气味:犀角初闻无味,但只要以手掌磨擦使之发热、或长时间放在盒内再取出,就能闻到淡淡的清香味;牛角无香味。
(5)雕工:犀角雕工细腻流畅,细部处理认真,地子光整;牛角雕工粗率僵硬,细部处理草率,常见毛刺、刀痕、刀伤,地子不平整。
老耗牛角:老耗牛角:牛角杯的侧面:牛角的角朊[ruǎn]层:仿犀角杯,是牛角作的,它的鱼子纹是星星一样分布,不是一个紧接一个的(二)犀角和蹄子料(1)竹丝纹:犀角细而密集,蹄子料多为稀松。
(2)鱼子纹:犀角鱼子纹突出(一个“籽”紧挨着一个“籽”,之间几乎没有隙面,这些“籽”,像鱼籽或粟米,圆鼓形的,密密麻麻的摆在那里,而每一个“籽”又还有洼陷的芯孔,所以给人以很强烈的凹凸感),蹄子料多为星星分布(点与点之间的空隙面很宽,而且每个点是平面的、没有凹凸感)。
(3)气味: 犀角是一闻无味,要磨才有清香味;蹄子料多为中药味、或腥臭味——也有较浓麻油香味的,那是在麻油里泡了几个月。
(4)比重:犀角的比重小,很轻,大约0.5-0.9克/立方厘米;蹄子料要大于1克/立方厘米。
(5)成形:犀角杯是一体雕,很少有组合;而蹄子料作的“犀角杯”,多有竹丝纹对冲的现象,为三片蹄子料组合而成或多个部件组合成。
蹄子料(一样有鱼籽纹,但和犀牛角鱼籽纹有区别):以下均为蹄子料:以下为蹄子料做的仿犀角制品:以下为各类犀角仿品(水牛角、羚羊角、野牦牛角、马蹄料、合成制品等等):。
犀牛角的鉴别方法
犀牛角的鉴别方法
犀牛角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视觉检查:犀牛角通常呈灰褐色,质地坚硬且光滑。
真正的犀牛角通常有自然的纹理和光泽,而伪劣的犀牛角常常是人工加工过的,表面光滑度较高。
2. 触感检查:犀牛角通常有一定的重量和质感。
真正的犀牛角比较坚硬,手感冰凉,而伪劣的犀牛角可能质地较轻,手感温暖。
3. 素材鉴定:通过化学检测及显微镜观察,真正的犀牛角里面有一种特殊的角质物质,称为角素。
该物质在化学试剂下会呈现特有的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检测来鉴别。
4. DNA检测:通过提取犀牛角中的DNA,并进行基因测序和比对,可以准确鉴别出是否为犀牛角。
这种方法是目前最准确的鉴别方法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犀牛角属于濒危动物制品,购买和交易犀牛角是违法的。
不论是正品还是仿制品,都存在着对濒危动物的不当使用和贸易,应该杜绝购买和使用犀牛角制品,保护珍稀的动物资源。
犀牛角的特征与鉴别的方法
犀牛角的特征与鉴别的方法犀牛角雕件鉴赏专题之一博主的话-----近来又有不少的收藏朋友来信、来电或来店里问我如何鉴赏犀角?有的还拿来实物让我“掌眼”。
其实我现在看到并上手实物也只有四,五件(可见稀少)经验一般,不过总还研究有一定时间了,我愿与同行们共同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水平。
现将那天我讲的五期有关鉴赏犀角知识专题,整理成文从新置顶,(如看其它专题请到博文中查)做为给朋友回答了,如还有什么问题请来信我愿意一一回答。
犀牛角的特征与鉴别的方法犀角雕件升值潜力明显,是投资收藏的佳品。
但现在市场上的犀角雕件绝大多数是赝品,很多是根本没有收藏价值的化学合成“犀角”,也有的用黄牛、牦牛、水牛等其他动物角做成各种形似的犀牛杯。
其实这些角雕制品都是用水牛角或树脂仿制而成, 如何鉴别赏析犀牛角?如何区分亚洲犀与非洲犀?怎样鉴赏犀角雕件的艺术价值和药用价值?只要你记住了以下鉴别与区分方法,就不会上当、“打眼”,“交学费”了。
犀共分五类:非洲两类——黑犀、白犀;亚洲三类——撒马利亚、爪哇、印度。
前三类有双角,后两类是单角。
以上五类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鱼籽纹”“竹丝纹”。
犀牛角呈圆锥形,稍有弯曲,大小不一,长度10--30cm,表面黑色或黑灰色。
角尖钝圆发亮,内弯,有芝麻般的小点,角的前面有一条纵向的凹沟(俗称天沟),长约9--15cm,深约1cm。
角的底部盘脚呈长圆龟背状,和天沟相对处有一条突出的高岗,岗长6--7cm,高2--4cm,(俗称地岗)。
角的底部较宽,呈灰黑色,或棕黑色,中间凹陷,深约3--6cm,(俗称窝子),具有明显的蜂窝眼。
犀牛角质地坚硬,易于纵向剖开,剖面有明显的纵纹,可见到较粗的角质脆渣;镑片较薄,卷曲,质脆,呈灰白色或灰色,有暗灰色长圆形的小点,排列整齐,俗称“芝麻点”。
区分牛角和犀角的几个方法:1、犀角属凉血性,有药用价值,其味应有我们固有的凉血的味道,比如薄荷,麻油等类似味道;而作为牛角的仿品,则自身会带有腥味.2、现在牛角在仿犀角中,好多为了色泽上达到仿真效果,达到所谓的纹路,色正。
犀牛角的鉴赏与辨伪
犀牛角的鉴赏与辨伪犀角与其他兽角、兽牙、兽骨一样,是动物身上最坚实的部分,以其制成的装饰品或器皿,美观耐用,深得人们喜爱。
加之犀牛已成濒危动物,因而犀角越发显得珍贵,以犀牛角制成的艺术品,更是身价不菲。
那么古人是何时认识犀角的?又是如何利用犀角并把它发展为艺术品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犀角艺术品的起源(一)角的使用历史悠久考古发掘证实,远在新石器时代兽骨、兽牙、兽角所制成的器具就与石器、木器、陶器共用。
距今7000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十余件象牙制品和大量的骨及牛、羊角等制品,并有五个个体的犀牛遗骨。
其中象牙刻双鸟朝阳纹蝶形器、连体双鸟纹骨雕匕皆阴刻线装饰,线条流畅娴熟,构图和谐精致,为不折不扣的牙骨雕艺术品。
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透雕象牙梳、牙琮、镶嵌松石骨雕筒、角器及其他艺术品向我们展示着五千年前的牙骨雕艺术成就。
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文物1928件,其中牙骨制品就有567件之多。
最具代表性的两件嵌松石象牙杯堪称古代杰作。
以上所列遗址墓葬出土的几件艺术品,都是我们文物工作者耳熟能详的象牙制品。
伴随这些艺术品出土的还有羊角、牛角、鹿角,或许因为这些角类在今天没有象牙昂贵,也谈不上什么艺术价值,但写在发掘报告里的这些角类,与上述象牙珍品一样,证明着先民使用角的历史。
(二)古代酒器与角密不可分我国早在殷周时期就有用犀角制觥的记载。
据《诗经》引《寒诗》说,“兕觥,以兕角为主,容五升。
”“兕”汉语词典解释为“雌的犀牛”、“觥”字解释为“古代用角做的酒器”。
从这一文献记载,我们不仅知道了兕觥最初是犀角做成的,还了解了它的溶积大小。
我国商代有青铜盛酒器兕觥,由此我们可以想象犀角所做兕觥的形状。
商周青铜酒器种类颇多,除觥外,还有觯、觚、觞,这些字都有“角”字旁,推测“觥”、“觯”、“觚”、“觞”这些酒器最初的制作材料应与角有关系。
还有一种青铜饮酒器名曰“角”,这又给我们一个信息:原始先民最早用于饮酒的器皿可能就取自动物的角。
犀牛角的种类及鉴别方法要点
犀牛角的种类及鉴别方法1、黑犀牛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
它们的肤色其实是深褐色,而不是纯黑色。
黑犀牛可长至肩高5英尺(1.5 米)、体重5000英磅(2300千克),它们的前后两只犀牛角可长达4英尺(1.2米)。
2、方吻犀(白犀牛)全身呈黄色或灰白色,分布于南非、苏丹(Sudan)南部、乌干达(Uganda)和扎伊尔(Zaire)东部,得名于它们的宽口鼻(白犀牛的“白”来源于南非荷兰语(Afrikaans)wijd,意思是“宽”)。
方吻犀是所有犀牛中最大的一种,可长至肩高6.5 英尺(2米)、8000英磅(3600千克)。
它们的前角通常有3英尺(90厘米)长,并可最多长至5英尺(1.5米)。
3、印度犀呈灰色或白色,分布于印度北部的阿萨姆邦和尼泊尔境内。
它们只长有一个牛角,且很少长过12英寸(30厘米),而雌性犀牛的牛角更短,但它们的犀牛角底部可宽达6英寸(15厘米)。
印度大犀牛肩高可达5.5 英尺(1.7米),体重超过4000英磅(1800千克)。
4、爪哇犀皮肤颜色介于灰色和黑色之间,可长至肩高4 ½英尺(1.4米)、体重超过2000英磅(900千克)。
它们只长有一个犀牛角,雄性的角可长达10 英寸(25厘米),雌性或长有更短的角或不长角。
这种犀牛主要分布于爪哇(Java)。
5、苏门答腊犀分布于亚洲东南部,肤色介于灰色和黑色之间,长有短而坚硬的体毛和又短又钝的犀牛角。
它们可长至肩高4.5 英尺(1.4米),但体重还不到2000英磅(900千克)。
印度犀牛和非洲犀牛很容易就能区分出来。
鉴别方法之一就是看犀牛角,印度犀牛头部长有一只角,而非洲犀牛(白犀牛和黑犀牛)则长有两只角。
非洲犀和亚洲犀的主要区别在:1.犀角底部的形状——椭圆的是亚洲犀,圆形的是非洲黑犀,近长方的是非洲白犀;2.犀角底部凹腔处旁边的“裙边”——裙边阔的是亚洲犀,裙边窄的是非洲犀。
从犀角杯成品来看,先看杯口沿的形状,若是圆形的(比如碗等)肯定是非洲黑犀,长方的多半是非洲白犀,椭圆的便可考虑亚洲犀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犀角是最珍贵的牙角材料。
自古以来犀角不仅被作为辟邪稀罕的灵物而宝之,而且被认为具有解毒解热之药用(比如《本草·犀》载:
入药惟犀生者为佳)。
而明代开始兴起的利用犀角底部凹腔雕成的犀角杯是牙角类古玩中的顶级精品,其在国外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中长盛不衰。
然而,关于犀角杯实用鉴赏知识的文章非常稀少。
笔者研究收藏牙角雕多年,现结合实战经验和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来谈谈犀角杯鉴别的一些着眼点,希望对业内外人士的实际操作有所裨益,不当之处敬请同好批评指正。
一、犀角的鉴定
犀角的鉴定不难,但由于犀角十分珍罕,一般人能上手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
犀共分五类:
非洲两类——黑犀、白犀;亚洲三类——撒马利亚、爪哇、印度。
前三类有双角,后两类是单角。
关于犀角的成分,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是“固体状的凝集的头发”。
其后,这种看法被普遍接受。
但最新研究表明:
犀角不是凝结的头发,它没有头发的囊,它实际上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以上五类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国外行内人士所称的“发丝纹”或国内所称的“竹丝纹”。
(见图2a)
图2a是犀角。
请看犀角的表面纹路和图2c竹的纹路很象,故称为“竹丝纹”;但犀角截面又有竹所没有的如同皮肤发囊般的肌理,其斜剖面摸上去有类似皮肤鸡皮疙瘩的感觉(图2b),故其纹亦可称“发丝纹”。
这纹路难伪造,牛角的仿品和合成的(图2d)都没有这个特征。
牛角(最常见的犀角仿品之一)和犀角的区别还体现在底截面和色泽。
请看图2e牛角底截面。
其有圈状的角朊层。
这是牛角特点,犀角没有这样的圈状角朊层。
此外,牛角和合成的往往有桔红的上色(见图2d左边的)。
犀角中有蜜色的,但无桔红色的。
凡桔红色的“犀角制品”必是伪品。
虽然辨别犀角和牛角不难,但有些自明代以来即有的犀角高仿——犀角贴面的牛角制品——还需收藏者小心鉴别。
搞清了犀角和其它质料的区别,接下去我们再来看非洲犀和亚洲犀的区别。
以前行内有种说法:
看纹路,纹细的是亚洲犀,纹粗的是非洲犀。
这种说法笔者认为没有科学依据。
非洲犀和亚洲犀的主要区别在:
(1)犀角底部的形状——椭圆的是亚洲犀,圆形的是非洲黑犀,近长方的是非洲白犀;
(2)犀角底部凹腔处旁边的“裙边”——裙边阔的是亚洲犀,裙边窄的是非洲犀。
从犀角杯成品来看,先看杯口沿的形状,若是圆形的(比如碗等)肯定是非洲黑犀,长方的多半是非洲白犀,椭圆的便可考虑亚洲犀的可能性。
这是因为犀角极其珍贵,雕刻者一定是根据角的形状来考虑雕什么东西。
就算是他接到一张订单定做什么式样,他一定是会去寻觅同这式样相符合的角,而不是拿一个形状不符的犀角去强加工,浪费大量材料。
其次看柄。
若柄顶部截面较长的而又不是后接的多半是亚洲犀,因为亚洲犀才有阔的裙边雕成阔长的柄。
最后看腔。
腔特深的非洲犀可能性大,因非洲犀尺寸大,底凹腔深。
从年代上来看,虽然明代已有非洲犀进口,大部分明犀角制品还是亚洲犀。
非洲犀制品要到乾隆时期才开始大量生产。
二、犀角杯的种类
工艺和断代
按造型,犀角杯可分为单柄或双柄,杯式,碗式,高足,三足,槎式,叶式,双联,水注,瓶壶等。
按内容,犀角杯可分为素身,花卉动物,仿古青铜器题材,和人物故事风景四大类。
从落款而言,目前所见的包括鲍天成或天成,柏和,伯弘,伯邓铭,伯雅,长至前,陈贤,敦复堂,方弘斋,合卿,和愚,胡见中,胡思生,胡星岳,胡允中,姜吕尚,蒋仁锡,季玉,李樵,李中甫,林弟,六顺堂,刘司农,秘阁珍藏,冗清楼藏,瑞之,商铭,觞云堂,盛
辅功,兔床,兴城,燕喜堂,尤侃直生或直生,友沫望,尤以良,尤雨源(尤通),袁尚卿或尚卿,周文枢,子京(项元汴)等。
犀角的雕刻工具和象牙的雕刻工具大致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犀角在盐水中煮软后可以用手扳动。
有些犀角雕复杂的造型便是靠手工扳而形成的。
怎样断犀角杯年代的早晚呢?笔者的经验总结是:
一看刻:
构思随形,刻工简布局疏朗的早(比如晚明);构思有创意工精不简的是早清;布局繁复匠气重的是乾隆;有复杂镂雕的整支雕杯是晚清。
(这反映了工匠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
从惜材如金实用出发发展到纯粹迎合买家求繁求奢侈的心理。
)
二看脚:
镂雕足,平足,足浅的相对较早(比如明或早清),足深的较晚(如乾隆及以后)。
三看色:
染色成蜜色的大体上较早(比如明或早清),淡褐或褐色的乾隆为多,而黑褐色或黑色的多半是清后期作品。
(这反映了时代审美风格的变化。
)
当然,这只是总体上的一个大致概括,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的,具体杯还应具体分析。
比较图4和图5的两个杯。
同样是仿古题材,图4的是晚明,而图5的是清中期。
体会它们不同的雕刻风格:
图4的螭龙直似要从杯上窜出来;而图5的装饰纹规矩而呆板。
看它们的足:
图4的尽管个大,但足浅;图5的足深。
再比较它们的色泽区别,等等。
犀角杯自明代起就有其它材料的仿品,比如木,竹,瓷,石,金属等。
这些仿品如果本身能考证出确切的年代,那么对犀角杯的时代风格考证也会有帮助。
(见图6)
三、犀角杯的价格
20世纪90年代前,犀角杯的成交中心主要在欧美,但从90年代开始,犀角杯开始不断出现在国内的拍卖行中,近年来价格上扬较大。
据不完全资料统计,从90年代至今,国内拍卖行共有过212个明清民国犀角杯拍品,成交121个,成交率为57%。
在流拍的91个中,有些估价过高,有些工粗或包浆难看,有些不开门或断代有疑问,有些纯粹是运气不佳。
其中工粗难看或不开门的约占一半。
但也有好xx流拍的,比如xx翰海
2002年12月9日拍的一带燕喜堂款的清初犀角螭杯(估价30-40万元),中国嘉德
1997年10月25日拍的清初犀角雕庭院婴戏杯(估价60-80万元)等。
犀角杯的四个大类中,花卉动物的犀角杯最多,其次是仿古题材的,再其次是人物风的,最后是素身的。
一般来说,犀角杯的价格取决于三个方面:
一是大小造型包浆,二是题材布局雕工,三是款。
从大小而言,长16厘米或以上的就是大型。
造型以槎式为最贵,花卉题材的须呈现自然美,仿古题材的须规整。
包浆以古朴油润为上,枯槁干躁为下。
题材方面普通花卉的最好有龙,普通仿古的也最好有龙(不是普通造型的例外),人物风景的最好是有名的人物故事。
雕工方面最好富于变化,既有深浮雕也有浅浮雕,龙的雕刻以龙形矫健生动为上也。
犀角杯中带款的并不是很多,但若有带名家款(如鲍天成、尤通等)或有史料记载的工匠款便会大大提高其身价。
由于犀牛属于珍危被保护的动物种类,今天人们已不可能重拾犀雕艺术。
犀角杯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一朵奇葩已成绝响。
也许有人会说,目前犀角杯的价格已不低,投资风险较大。
但事实上,犀角杯的价格从来就不低。
强者恒强。
今天您以“高价位”买入了犀角杯中的稀品精品,过了三,五年您就会发现,原来的“高价”并不高,也许您已有了一倍或着数倍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