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的区别
知识点——教你怎么分辨亚洲犀和非洲犀
知识点——教你怎么分辨亚洲犀和非洲犀
犀牛角切面
犀牛角
犀牛角雕饰
犀牛角人物雕饰
犀牛角基础知识
犀牛角一共分五类,其中非洲犀包括黑犀和白犀,亚洲犀包括印度大独角犀、爪哇小独角犀以及撒玛利亚双角犀。
注:白犀的颜色会逐渐变黄,最好的颜色为金黄色。
1从气味上分辨,非洲犀焦腥,亚洲犀由于都是老角闻不出,并且亚洲犀摩擦时有淡淡的麻油味。
2从截面上来看,亚洲犀的鱼子纹是圆的,非洲犀则不是很圆。
亚洲犀的甘蔗纹要比非洲犀更粗。
3从雕工上来看,亚洲犀不易雕的太细腻,以粗工为特点,非洲犀雕工细腻,形象逼真。
从透性来看,亚洲犀透性好,非洲犀由于质地致密透性不好。
4从颜色上来看,亚洲犀分为黄、红、绿、黑;非洲犀纹理不发育,所以只有黑色和黑红色两种。
5另外非洲犀都是乾隆以后,有雕件,接件,而亚洲犀都是独个,宋元为主,明很少。
6从药物价值来讲,亚洲犀1g相当于非洲犀的20g.并且由于非洲犀有焦腥味,而且通常加过色,不适合用药,口感不好。
(注:鉴别非洲犀加色的方法,用口水浸湿餐巾纸,放在上面几秒钟,而后抹一下。
)
犀牛角可以凉血、镇惊,解百毒、治疗各种内热病,男人可以壮阳,女人可以养颜。
犀牛角佛像雕饰
家里有犀牛角的藏友可以去试试,看看自家的犀牛角是属于哪种!。
象牙,犀角的种类与鉴别
象牙,犀角的种类与鉴别象牙:象牙有四种:非洲象牙、亚洲象牙、古代猛犸象牙、人造象牙。
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牙雕老艺人李定宁介绍,现代象牙主要产于非洲和亚洲。
非洲象雄壮高大,象牙每支可达1到2米,表皮呈淡黄色,色泽柔和润泽。
亚洲象比较少,幼嫩晰白。
猛犸象牙,是二万年史前动物,牙色洁白无瑕。
象牙颜色原色主要有两种,非洲象以黄牙为主,亚洲象以白牙为主。
极其稀少的优质黄牙,由于基因变异,呈现乳白色中透出微红,行内人称之为血牙,其价高于一般象牙。
牙角的种类与辨识:象牙的种类及辨识大象主要产于非洲以及亚洲的印度、泰国、缅甸等地。
非洲公象、母象都有牙,也较长。
普通的每枝重约30公斤,大的有80公斤左右。
非洲东部赤道一带所产牡象之牙,长3米,为象牙之最长者。
非洲象牙多呈淡黄色,质地细密,光泽好,硬度高,但在气温悬殊变化的情况下易产生裂纹。
亚洲的母象不生牙,在锡兰公象也不生牙,亚洲各地所产象牙的颜色比较白,但过段时间后会逐渐老化,色泽泛黄,光泽亦差,其牙质的硬度低于非洲象牙。
象牙与其他兽牙不同,其表面没有珐琅质覆盖。
非常怕酸。
强酸可以将它腐蚀,弱酸亦可使其软化。
如将象牙放在醋酸中浸泡,就可使之变软,再用刀或其它工具,旋以雕刻加工,往往就事半功倍了。
象牙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光泽柔和,牙纹细洁,是制作高档工艺品的天然好材料。
象牙自牙头开始,有一小黑点,一直延伸到空心的管口部心,称之为心。
如果把象牙尖横断切开,就可以发现象牙的心,大致分三种:太阳心、芝麻心和糟心。
象牙的牙心以太阳心最好,芝麻心次之,糟心最差。
象牙有其自然的纹路,以牙心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牙纹也变得越来越粗,象牙纹为有“人”字形纹和网状形纹两种。
象牙雕刻材料昂贵,工艺精湛价值较高,必然会出现一些伪制品鱼目混珠,不可不辨。
象牙的伪制品只有一种——人造牙,它是采用化学工艺合成,比较容易辨认。
人造牙的质量轻,光泽差,无牙纹。
有的人造牙故意作出牙纹,但死板呆滞,呈规则的平行线条,与象牙的自然人字纹、网状纹不能比拟。
犀牛角作品如何鉴别断代
犀牛角作品如何鉴别断代同是犀角,亚洲犀与非洲犀在价格上有很大差别,亚洲犀早已绝迹,所以凡是亚洲犀角制品,年代不会晚于清早期,而非洲犀与亚犀在价格上有很大差别,最近三十年,由于犀角价格高,还有不少从非洲走私进来的犀角,也被作伪者购去雕制一些仿古作品,冒充亚洲犀角,对此也应警惕,凡是用非洲犀角雕成的明代风格作品,都值得认真辨别,十有八九是现代仿品,(明末清初以前也有少量非洲犀角制品,但数量极少)。
亚洲犀角与非洲犀角辨别也较复杂,不同专家说法也不尽相同。
但一般只要察看几个要领就可以大致分别出来。
第一,亚洲犀角都比较短,原材料最多30cm,雕成的制品超过20cm已属大件,而非洲犀角则较长,最长的可达80cm,所以如果某件雕件已认定是犀角,其长度超过25cm的,可以肯定不是亚洲犀,近几年拍卖市场上出现过60cm的大件犀雕,绝对是非洲犀角无疑。
第二,看截面形状,亚洲犀角截面是椭圆形的,一般被制成酒杯,以尽量保持其原状,有些佛像,底座若接近椭圆形,基本可以认定是亚洲犀。
非洲犀角的截面是圆形的,一般用做碗,瓶类雕件,还有一种截面接近长方形的是非洲白犀角。
常常被削割成椭圆形,冒充亚洲犀角,但白犀的粟米纹在放大镜下蜂窝状不如亚犀明显。
何况多半是电脑制版、机器雕刻,只要认真分辨,是不难区分出真伪的。
第三,看雕件腔口的深浅,亚洲犀角杯的杯槽(就是能盛水的部位)都比较浅,而非洲犀角的腔口则较深,原因是非洲犀角长度大,因而底部的凹腔就比较大。
第四,看纹路,表面甘蔗丝纹粗的是亚洲犀,而纹丝较细密的则是非洲犀,掌握了以上规律,在现实中分辨亚洲、非洲犀角就有一定的底数了。
掌握材质的鉴别,是犀角制品收藏的第一步,但如只会辨别材质而不会辨别年代和艺术水平,仍然无法得到真正具有文物价值的犀角珍品。
我们曾收到不少收藏家的来信,反映最近犀角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以新近走私进口的非洲犀角为原料雕成的仿古作品,有些雕得很精致,藏家以明、清制品的价格买来后,请专家鉴定则是当代新活,弄得十分狼狈,他们希望能知道一些识别仿品的经验。
辨别犀牛角最简单的方法
辨别犀牛角最简单的方法
1、纹理:任何犀角纵剖面都有平行的“竹丝纹”,亚洲犀角“竹丝纹粗,非洲犀角“竹丝纹”细,任何犀角的横剖面都有“粟纹”。
水牛角纵剖面都有交缠的“绞丝纹”,而没有平行的“顺纹”。
2、色泽:苏门犀角和爪哇犀角制品为蜜色或栗色、色较纯,透明度高,印度犀角上部色暗、下部明朗。
广角上部灰色,下部灰黄色。
犀牛角的颜色不是单一的,靠近纵向中心一律是黑的,这是区分犀牛角与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征。
3、温度:犀角凉而温,水牛角凉而寒、冰冷,树脂合成品没有冰凉的感觉。
4、气味:亚洲犀角清香,有种中药味道,广角味腥,水牛角干磨有硫磺味。
5、雕刻:角雕刀工细腻流畅,细部处理认真,地子光整。
牛角雕刀工或粗率或僵硬呆板,细部处理草率,常见毛刺、刀痕、刀伤,地子不平整。
树脂模制品不见刀工,没有雕刻痕迹。
犀角鉴别
南非犀牛犀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森林里,其种类较多,亚洲有3种:苏门答腊犀、印度犀、爪哇犀;非洲有2种:黑犀、白犀。
犀牛的形体像牛,头略呈三角形。
亚洲的犀牛多为一角,长在鼻子上,非洲的犀牛为两角,一只在前,一只在后。
犀牛头脑比较迟钝,视觉很差,但嗅觉和听觉敏锐。
印度犀:印度尼泊尔。
(独角,打灯有蜂窝孔,磨之,乞味微麻油香,没有香犀香,古书叫:通天犀。
毛犀,火犀,,几百只)瓜哇犀:马来西亚、缅甸。
(属于水犀,据说乞味清香,是世上最珍贵的香犀也叫文犀水犀。
世上仅存:几十只,是世上最少的)苏门犀:苏门荃腊,泰国。
(婆罗门犀,有双角,属于水犀,据说乞味是清香味,世上仅存:40只左右或有说几百只)非洲犀;白犀与黑犀:非洲东部,东南部。
(广角,乞味微浊,微腥。
世上应有几千只。
据说是:三千只左右。
)印度犀:独角犀,雌雄兽鼻端均长一角。
瓜哇犀:独角犀,雄性长角,雌性无角,身一有三角皱褶。
苏门犀:双角犀,雌雄皆长角,雄角长大,雌角较短。
非洲黑犀:双角犀,皮肤无褶,前角长大,后角短小。
非洲白犀:双角犀,犀中最大者。
前角长大,后角短小。
南非的犀牛,有一个角和两个角的。
幼犀牛为一个角犀牛是哺乳类犀科的总称,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东南亚。
是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也是仅次于大象体型大的陆地动物。
所有的犀类基本上是腿短、体粗壮。
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800~3000千克,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 生活习性犀牛都是草食动物。
尽管白犀牛和黑犀牛都以非洲大草原的牧草为食,但它们的饮食方法却大相径庭。
白犀牛的上唇很宽,可以吃矮小的草;而黑犀牛的唇比较突出,能采集嫩枝再用前臼齿咬断。
正是由于这两种犀牛的饮食方法有区别,它们才可以共同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
亚洲犀牛角鉴定
是黑市交易却变得兴旺起来。 心有灵“犀”一点通!
1ci0f3c7b 在线密度计
6、感觉温度:犀角凉而温,跟田黄玉区别于 其他玉一样凉而温的赏心感;水牛角凉而寒(冰
冷);树脂合成品没有冰凉的感觉。
那本书被木子用得很小心。袁慕野毕业要走的时候,木子去买了一块德芙巧克
7、闻气味:亚洲犀角清香,古代皇家御用都 采用香角就是产于亚洲;广角味腥;水牛角干磨 有硫磺味。
8、看雕刻:犀角雕刀工细腻流畅,细部处理 认真,地子光整;牛角雕刀工或粗率或僵硬呆板, 细部处理草率,常见毛刺、刀痕、刀伤,地子不平 整。树脂模制品不见刀工,没有雕刻痕迹。(犀角 雕和牛角雕之刀工优劣系就一般情况而言,不可 绝对化)。
还可以从犀牛的皮肤上进行区别,印度犀牛的皮 肤上清晰可见深深的痕就好像穿了铠甲一样,有 笸箩外皮一样的“鼓钉目”,而非洲犀牛的皮肤 则比较光滑,没有折痕。
2、看纹理:任何犀角的纵剖面都有平行的 “竹丝纹”(也叫“顺纹”),亚洲犀角“竹丝纹” 粗;非洲犀角竹丝纹”细。任何犀角的横剖面都 有“粟纹”(也称“鸡皮纹”、“毛囊纹”、“鱼子 纹”)。水牛角纵剖面都有交缠的“绞丝纹”(也 叫“绞纹”“牛毛纹”)而没有平行的“顺纹”。
第六:他是很轻的。质地轻,可能一立方厘米 才一克左右。。好好想想。试算算他的体积是多 少与他的重理相符吗?动不动就上千克.上几百 克,岂不可笑!!!上千克的都快整支角了.犀角杯,
那本书被木子用得很小心。袁慕野毕业要走的时候,木子去买了一块德芙巧克
多为几十克.多的就几百克.很少四百克以上。太 重太大的就要特别注意。
第七:打灯看,这个不用我介绍了吧。。都是 打灯看了,再磨平,再打灯看,有没有孔状鱼子 纹。这个方法是专家们通用的方法。。不用我介 绍。。。。你们应明白。
五种犀角的结构与区别
五种犀角的结构与区别印度独角犀:印度犀,又叫火犀。
犀角呈圆锥形,自底部向上渐细,稍弯曲,长短不等。
表面为乌黑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
底部周边有马牙状锯齿,称“马牙边”,高约3厘米,表面凹凸不平。
“马牙边”向上之中部有纵纹及去净的坚硬直刺,习称“刚毛”,有时并有裂纹。
中部向上渐光滑,角尖端钝圆发亮,并可见鬃眼状圆点。
具有“前沟后岗”的特点。
什么是“前沟后岗”?角前面有一纵长凹沟,习称“天沟”,其下相对的底盘上有一突出的高岗,岗长约6~7厘米,高2~4厘米,习称“地岗”。
因为有这条岗,令犀牛角杯形器物的边口,好象制造出犀牛角是扁形的感觉。
底盘较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黄色,底面凹入3~6厘米,习称“窝子”,并布满鬃眼状圆点,习称“沙底”。
角质坚硬,但从纵面劈开,均系顺丝,无绞丝。
苏门答腊犀:苏门答腊犀是世界上最小的犀牛,也是亚洲犀唯一长双角的犀牛,只不过后角长的很不明显,看似独角,前角的长度也不过6英寸,在亚洲犀中它的角是最小的,甚至退化到一个小瘤。
但它有最粗的纤维和最优秀的胶质,有最为粗大的蜂窝孔状,没有“天沟”、“地岗”。
爪哇犀爪哇犀,最珍贵的香犀,也叫文犀、水犀,是现在世界上仅存的5种犀牛中最原始的一种,几乎有一千万年没有进化过。
雄犀有明显尖角,角长约25厘米,而雌性犀角只剩一点痕迹。
非洲犀下面是一组非洲犀牛的照片,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犀牛,角的大小和形状是不一样的。
非洲犀角呈圆锥形,角长,自底部向上渐细,中部较圆,上部稍弯,表面灰黄色或乌黑色,粗糙,有深浅不等的裂纹。
底盘圆形,直径3—20cm,稍向内凹陷,窝子较浅,砂底细密。
质坚硬,不易壁开,味淡。
锯断面光滑平坦,丝纹细腻,有光泽,纵劈裂面明显纵向顺直丝纹,常有裂丝牵连成纹丝状或撕翘起的毛刺。
犀角原料放大70%后的截图这是笔者收集到的一小块犀角原料,是加工手串珠的剩余边角料,由于体积小,北京的气候又非常干燥,所以已经干硬开裂,但仍然莹润如玉,可见泛油。
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怎么区分?
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怎么区分?声明:现代犀角买卖不合法,本文仅供知识科普。
亚洲犀角与非洲犀角的区别为:外形不同、角髓不同、纹路不同、色泽不同。
一、外形不同1、亚洲犀角只有一只角,角短,最大的印度犀角也仅有30厘米。
2、非洲犀角则有两只角,角长,最长的可达80厘米。
二、角髓不同1、水牛角在横剖面可见围绕中心层叠的白色圈状角髓(角朊层),亚洲犀角没有。
2、非洲犀角只在外围有一圈阔边的角髓,没有层层套叠,呈管状集合体。
三、纹路不同1、亚洲犀角“竹丝纹”粗,表面甘蔗丝纹粗的是亚洲犀。
2、非洲犀角”竹丝纹”细,而纹丝较细密的则是非洲犀。
四、色泽不同1、亚洲犀角上部色暗,下部明朗,称“云头雨脚”角的前方有“天沟”底部有隆起的“地岗”。
广角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或白色。
2、非洲犀角制品为蜜色或栗色,色较纯,半透明度。
非洲犀与亚犀在价格上有很大差别,最近三十年,由于犀角价格高,还有不少从非洲走私进来的犀角,也被作伪者去雕制一些仿古作品,冒充亚洲犀角,对此也应警惕,凡是用非洲犀角雕成的明代风格作品,都值得认真辨别,十有八九是现代仿品,(明末清初以前也有少量非洲犀角制品,但数量极少)。
现在已经严格禁止,现代的不要买就可以免去很多风险。
判断犀角的新旧则要看雕工,看作品属于哪个时代的风格。
从故宫的藏品可见,明代犀角杯风格大气、圆浑、花纹不满,庄严高贵,而清代犀角雕刻雕工繁杂,刻意显示刻工技巧,这是两个朝代的犀角雕刻在风格上的区别,明代朱元璋实施海禁,多数犀角都是从非洲、爪哇、印度走私来的,材料稀少珍贵,所以雕刻家采用磨工浅浮雕,而清代海运进一步发展,进口材料增多,更有官员直接从国外淘买,雕刻家得以在犀角上用高浮雕、镂雕刻意展现刻工。
喜欢犀角的朋友可能了解到了近期市场出现的一种毛犀,它是亚洲犀属于近亲关系。
是属于已经灭绝的生物,但在西伯利亚冰层保存和好。
最重要的合法合规。
下面欣赏一些漂亮的毛犀角制品和百年老亚料。
非洲犀牛角和亚洲犀牛角特性上的区别
非洲犀牛角和亚洲犀牛角特性上的区别亚洲犀牛角:称为犀角,犀角产自泰国,印度,尼泊尔等地。
颜色:黑褐色或黑红色.犀角既是犀牛的角,俗称的亚洲角,小的一二斤,大的十几斤重,犀角为珍贵的中药材和雕刻原料。
犀角有纹丝,而且较直,较粗。
犀角横切面为小砂眼,形似蜂窝状,斜切面为鱼籽状纹,犀角的纹丝都是直线形,互不粘连,有破茬处用手一撕轻松到头,犀角圆身的上面有一深沟,底部洼进部分底面凸出一条岗,俗称天沟地岗。
非洲犀牛角:称广角,广角产自非洲,颜色:黑褐色,广角又名天马角,可雕刻工艺品,也可做药用,但药效不及亚洲犀角。
为与犀牛角相区别,现简单介绍一下。
广角也是犀牛角,但产自非洲,因自然气候条件不同,也与亚洲犀牛各异。
过去大部分由广州进口,又是广运通进口商经营,故一般习称广角。
广角一般是黑褐色,纹丝较犀牛角细,而且相互粘连。
广角无蜂窝状眼,无鱼籽样纹,无天沟地岗,这是与犀牛角得显著区别之一。
中药界称非洲的白犀角和黑犀角为广角;称印度犀角为火犀角;婆罗门犀牛角和爪哇犀牛角为水犀角。
这也许是因为婆罗门犀牛和爪哇犀喜游水、怕晒与水的接触时间比印度犀牛长的原因。
水犀角的药用价值是火犀角的2-3倍。
水犀角纹如甘蔗,横剖面(断面)有“粟纹”,香味浓,个型小。
是贵重的中成药原料配药,如“安宫牛黄丸”等。
世面上说的文犀、香犀及价格最昂贵的犀牛角就是这种水犀角。
婆罗门犀牛角底盘如西瓜籽;爪哇犀牛角底盘椭圆犀牛角雕工艺品大多数是犀角杯,圆雕较少。
广角较多,亚洲角较少。
亚洲角中关于印度犀牛角的论述较详细,对爪哇犀牛角和苏门答腊犀牛角(婆罗门犀牛角)的论述较简。
下面引用《格古日记》的论述:“苏门犀之角:古代制作工艺品主要取其前角。
角前边较长而弯弧,后边短而稍直。
加工后呈明黄色或棕黄色。
纵剖面有‘竹丝纹’,横剖面(断面)有‘粟纹’,气味清香。
底盘如西瓜籽。
”“爪哇犀之角:雕刻工艺品主要用雄性之角。
雄性角长约25厘米,与前两种犀牛(印度犀和苏门犀)不同是其上端比较尖锐,稍往前弯。
科普帖-犀角鉴别!(与牛角蹄子区别图文并茂,部分转帖
科普帖-犀角鉴别!(与牛角蹄子区别图文并茂,部分转帖据有关资料讲犀牛曾经有过三十来种,是否属实已经无法考证。
就目前有的品种,分为5种!分别为非洲犀牛两种,和亚洲犀牛三种。
我国原本也是有犀牛的,而且古已有之,从商周及战汉所出土玉器中就有以犀牛为原型的配饰,然而不幸的是现在已经灭绝了。
关于犀角的鉴定,就目前而言所需把握的是两点----竹丝纹与鱼子纹。
竹丝纹很容易理解,玩过的朋友都应该有感性认识,竹丝纹平行度高,彼此不会交织在一起。
竹丝纹的斜断面不像蹄子制品那么大,放大镜观察颇似绣花针的针别。
鱼子纹的形态就不是那么单一了,从个人上手的实物看,亚洲犀和非洲犀的鱼子纹是有区别的,不可同日而语。
非洲犀的鱼子纹形态比较典型,镜下观察呈多边形的细胞状,中间有细胞核。
而亚洲犀的竹丝纹断面就不典型了,和通常相关图片所示的典型鱼子纹有却别。
亚洲犀角从水平断面看,鱼子纹显得密集而细小,不同于非洲犀角的鱼子纹呈分隔细胞形态,镜下观察亚洲犀新鲜断面呈近似规则圆形,老断面则呈内陷的芝麻点形状。
另外从味道来鉴别,多数人从资料应该知道,亚洲犀角有麻油香味。
恐怕许多人这麻油香味是怎么来闻得。
其实不论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直接拿来闻得话,都是淡淡的腥臭味。
必须通过犀角和手掌摩擦闻闻手掌的味道才能闻到麻油香。
这是经过亲自试验的,和其他角的东西确实不一样!之所以许多人对犀角的认知度不高时因为没上手过实物,所以仅仅是通过一些资料的介绍来判断,失之偏颇也是情理之中。
因为有些资料讲的也是比较模糊,比如说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怎么来区别?有的文章说通过竹丝纹的疏密来鉴别,亚洲犀角竹丝纹粗一些,非洲犀角的竹丝纹细一些,从实物来讲却并非如此。
其实上手过实物以后还是很容易认识的。
下面引用一些图片说明犀角的竹丝纹,平行度高,无交结老犀角竹丝纹非洲犀标准鱼子纹凹陷芝麻点状鱼子纹鱼子纹(只能说可能是犀角的鱼籽纹)(特征之一)下图犀牛角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横截面有鱼籽纹;二是侧面有竹丝纹;三是一般闻起来都有气味。
犀牛角的非洲与亚洲有何艺术功效
犀牛角的非洲与亚洲有何艺术功效是哺乳类犀科的总称,也是仅次于大象体型大的陆地动物,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东南亚。
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两只角。
而亚洲只有苏门答腊犀牛有两只角。
余皆独角。
独角药用价值非常高,据说是非洲犀角的20倍。
中国犀牛是指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3种犀牛:大独角犀(印度犀)、小独角犀(爪哇犀)和双角犀(苏门答腊犀),于1922年在中国境内全部灭绝。
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在南方各省,主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
唐朝时,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甚至青海都有分布。
明朝时,只分布在贵州、云南。
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清热、凉血中药材,其皮和血也可入药,救人无数,在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另外犀牛皮也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士兵皮甲制作,这加速了其灭绝速度。
1916年,最后一头双角犀(苏门答腊犀)被捕杀;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印度犀)被杀;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爪哇犀)被杀。
此后,没人能在中国再看到任何一头犀牛。
犀角比象牙更为稀有,在古代它与夜光璧、明月珠相提并论。
《战国策·楚策》曾载,楚王“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璧于秦王”;《汉书》记“南越王赵陀献文帝犀角十”;道教文化中的八宝之一就有犀角,然而宋元以前的犀角雕刻极为罕见。
康熙犀角莱菔尊,曾在佳士得被拍到3990万港币如今,在国际国内的收藏市场上,犀角拍卖屡创新高,成为杂项之冠。
被雕刻打磨过的犀角,远观似蜜蜡般通透,又似田黄般温润灵动,这块巨型动物头上的精灵,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后又升华的艺术价值而变得极为珍贵,又因珍贵引来近乎灭绝的对于犀牛的杀戮。
亚洲犀牛角毋庸置疑,犀牛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人类。
东亚国家,犀牛角是传统的药材。
阿拉伯国家,则把犀牛角看作社会级别的象征;在也门和阿曼,犀牛角被用来制作仪式上使用的匕首手柄。
犀牛在我国境内其实也是有的,但是秦汉以前就基本灭绝了。
当时我国中医中药又处在蓬勃期,犀角的药用价值已日益突出,由于中国再无犀牛资源,所有的犀角靠进口和外国使臣作为礼物呈献给当时的皇宫贵族,必然珍贵异常。
专家是怎么区分亚洲犀角和非洲角?
专家是怎么区分亚洲犀角和非洲角?香港拍卖行每年经过很多老犀角,他们对于犀角真假、产地的辨别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方式。
1、看底盘:从容器的口部,从雕像和装饰物的底部,可以观察到材料底盘的形状。
亚洲犀角是西瓜籽或龟背;非洲犀角(广角)为圆形或长方形;2.看质地:任何犀角的纵切面都有平行的“竹丝花纹”(也叫“顺花纹”),亚洲犀角的“竹丝花纹”是比较厚、比较明显的;非洲犀角竹的丝纹很“细”,呈现透明状。
任何犀角的横截面都有“小米纹”(也叫“鸡皮纹”、“毛囊纹”、“鱼子酱纹”)。
亚洲角鱼子酱粒略凸起,中间可见干核。
非犀角的鱼卵花纹小、致密、扁平。
亚犀角的鱼子酱颗粒比非犀角大,呈几何形状,而非犀角的细度为圆形或椭圆形。
因为鱼子酱花纹是犀角的横切面细胞,鱼子酱花纹必须出现在横切面上,所以这是最重要的识别点。
3.看大小和空腔:亚洲犀角体积小,空腔浅,一般用于制作30厘米以内的工艺品,如犀牛杯、鼻烟壶等。
在古代,较大的犀牛角(30厘米以上),如神仙、佛像等,一般都是印度犀角制成的。
非洲犀角体积大,腔深,较大的犀牛角多为广角雕刻。
4.闻一闻:亚洲犀角是牛黄清香;广角是腥味。
在皮毛等上摩擦犀角,气味会增加,有利于鉴别。
特别提醒:1。
犀角底部的形状——椭圆形的是亚洲犀,圆形的是非洲黑犀,近长的是非洲白犀;2.犀角底部凹腔旁的“裙”——宽裙的亚洲犀和窄裙的非洲犀。
从成品犀角杯开始,先看杯沿的形状。
如果是圆的(如碗等。
),肯定是非洲黑犀,长方形的大多是非洲白犀,椭圆形的可以考虑亚洲犀的可能性。
非洲犀角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皆在清代中期以后一般由广州进入,就地加工,故非洲犀角的雕刻多广工,现代仿明清犀角雕的角料,所用的也都是非洲角。
所仿器形多佛像、马蹄杯、没乃何,及牌片、挂件、印章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看它的雕工线条,包浆、色彩等等。
真正懂行的人如凤毛麟角,为数甚少。
非洲犀角已经严禁买卖,下面欣赏一些我们收藏的合法毛犀角和百年以上的老亚料以上由已戌文玩原创。
犀牛角有哪些正确的鉴别方法
犀牛角有哪些正确的鉴别方法犀牛角有哪些正确的鉴别方法犀角的鉴定不难,但由于禁猎,犀角变得十分珍贵。
下面店铺整理了犀牛角鉴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犀牛角鉴别的方法鉴定犀牛角,别说区别亚洲犀牛角还是非洲的,就是犀牛角和牛角,有照片从电脑上也难辨,必须上手试。
我告诉你鉴定犀牛角的常识,你自己看看吧:一、犀共分五类:非洲两类——黑犀、白犀;亚洲三类——撒马利亚、爪哇、印度。
前三类有双角,后两类是单角。
犀角的成分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以上五类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鱼籽纹”“竹丝纹”。
但犀角截面又有竹所没有的如同皮肤发囊般的肌理,其斜剖面摸上去有类似皮肤鸡皮疙瘩的感觉,故其纹亦可称“发丝纹”。
这里有区分牛角和犀角的几个小方法:1、犀角属凉血性,有药用价值,其味应有我们固有的凉血的味道,比如薄荷,麻油等类似味道;而作为牛角的仿品,则自身会带有腥味,而造假者为了掩盖其难闻的味道,往往加以刺鼻之香料,所以,牛角仿品的味道是——怪怪的。
(中国古代医学中,腥臭之物一般要调动人之元气,很少有入药功用,何况为凉血之物。
)2、现在牛角在仿犀角中,好多为了色泽上达到仿真效果,达到所谓的纹路,色正之类的,会在真角上片下一层贴在牛角上,但这些都会有接缝,注意看会有看到,且有日久者,表皮会剥落,笔者就有见到底部一半为桔黄色一半为蜜红色的仿品。
3、真的犀角价值也是非常高的,作为雕工而言,一是要小心翼翼,精工细雕;二是基本应用为浅浮雕,如果有大的雕刻或是挖空的.雕工,请收藏者注意了。
4、光泽及润度,犀角要像玉一样温润,光泽是由里向外自然而发,而非强光,这要多上手体会。
二、非洲犀和亚洲犀的区别:(1)从表面上看纹路,纹细的是非洲犀,纹粗的是亚洲犀;(2)犀角底部的形状——椭圆的是亚洲犀,圆形的是非洲黑犀,近长方的是非洲白犀;(3)非洲犀尺寸大,亚洲犀尺寸小.(亦称广角);(4)犀角底部凹腔处旁边的“裙边”——裙边阔的是亚洲犀,裙边窄的是非洲犀;(5)用热水浸泡或放入手掌中磨擦使之发热,无腥气而清香。
犀牛角的鉴别知识(中)
犀牛角的鉴别知识(中)犀牛角的鉴别知识(中)犀牛分为亚洲犀牛和非洲犀牛,因犀牛角属性大寒,在医疗条件不是很发达的古代,是治疗热病的良药。
加之可被雕塑成玩物和因稀少而成为权贵身份的象征,大量的猎杀与截取角质,亚洲犀牛于明末清初时候就绝迹了。
现在我们还能看见的犀牛及新品的犀牛角雕制品,都是来自非洲中北部。
在明、清年代,因航海和国际间的贸易交流比较发达,于清朝就对犀牛角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把产于亚洲及太平洋中部等岛屿上的犀牛角称做为“亚角”;把来自遥远非洲大陆的犀牛角称为“非角”,又因当时的犀角靠岸码头在广州,也有称为“广角”。
犀牛角的药用性能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过描述,说明我们的祖先于远古时代就开始开发和利用了犀牛角。
犀牛角的主要成分是角质有机物,易受腐蚀而变质、被降解,考古挖掘中出土的存留量极少。
上述“广角”就是指非洲犀牛角,产自非洲,黑褐色。
广角又名天马角,可雕刻工艺品,也可做药用,但药效不及亚洲犀角。
过去大部分由广州进口,又是广运通进口商经营,故一般习称广角。
广角的纹丝较犀牛角细,而且相互粘连,无蜂窝状眼,无鱼籽样纹,无天沟地岗,这是与亚洲犀牛角的显著区别之一。
犀牛角犀牛角与其他牛角的特征区别编辑本段回目录一、犀牛角是长在鼻子上的,有单角和双角。
由于生长在头部的中间,更接近圆形或大椭圆形;牛角是长在脑门向两侧分叉的,因牛脑门比较平(没有人看见过大贲头的牛吧?),因此牛角是扁的;老耗牛角二、犀牛角生长特征具有“前沟后岗”的特点。
什么是“前沟后岗”?犀牛角往角尖方向去,有一条凹下去的沟,是“前沟”,朝向牛尾巴。
犀牛角往鼻子方向去,有一条凸出来的岗,是“后岗”,朝向上天。
因为有这条岗,令犀牛角杯形器物的边口,好象制造出犀牛角是扁形的感觉;三、所有的牛角都具有的共性,就是“前实后空”,“前实”就是指向角尖去的地方是实心的;“后空”就是指向鼻子或脑门去的地方是空心的。
牛龄越大,空心则越长,实心则越短;四、又一条共性,所有的牛角都是有年轮的。
犀牛角的鉴别方法(二)
犀牛角的鉴别方法(二)犀牛的种类目前,世界上的犀牛主要分五类:非洲两类——黑犀、白犀;亚洲三类——苏门答腊犀、爪哇犀、印度犀。
白犀牛白犀牛又名方嘴犀,白犀牛并不是白色,而是跟黑犀牛的颜色一样,最显著外部特征为其嘴部成方形,犀角平均为60厘米,最长可达200厘米。
体形是5种犀牛中最大的一种,雌性重约1800公斤,雄性2300公斤。
黑犀牛黑犀牛又叫尖吻犀,黑犀牛明显的特征是上唇具卷绕性,体色灰、暗黄棕色,泥土中打滚染成灰黑色,角最长可达1.2米。
印度犀印度犀牛,又称独角犀牛、大独角犀牛,雌雄犀鼻端都有一角,黑色,圆锥状,粗而不长,长约30~40厘米。
身上的皮肤似甲胄,又硬又黑呈深灰带紫色,上面附有铆钉状的小结节;在肩胛.颈下及四肢关节处有宽大的褶缝。
体型较大,是仅次于白犀的大型犀牛。
印度犀分布于印度北部和尼泊尔等地,是目前亚洲数量最多的犀牛。
爪哇犀爪哇犀牛,又称小独角犀,外形和印度犀很接近,但是体型略小,皮肤呈灰色。
雄犀有一只角,雌犀没有角,角较小,角长小于25厘米。
成年爪哇犀牛体重能够达到2.3吨,身长3米,由于出生率低,爪哇犀牛的数量日益减少,目前世界上仅存的野生爪哇犀牛不足60头,绝大部分栖息在印度尼西亚马戎格库龙国家公园。
苏门答腊犀苏门答腊犀,又名双角犀,属地球上最早的长毛犀牛的后裔,是现存体型最小和唯一披毛的犀牛。
雌雄兽鼻上皆有双角,前角长,后角短,纵列而生。
和爪哇犀一样原分布于东南亚的广大地区,现在分布较零星,但尚比爪哇犀分布广泛,数量也略多,现存数百头。
苏门答腊犀是体型最小的犀牛,也是亚洲唯一的双角犀牛。
中国原有三种犀牛:大独角犀(印度犀)、小独角犀(爪哇犀)和双角犀(苏门犀)。
三千多年以前,犀牛沿黄河两岸自西向东约1800多公里的区域广阔分布,随后犀牛在中国的分布边界不断南移,数量也急剧减少,唐朝(618-684年)时,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南方各地,都还有犀牛分布,到明朝(1368-1661年)时,已经仅分布于贵州、云南两地。
犀牛角的鉴别方法(四)
犀牛角的鉴别方法(四)
亚洲犀角
在写了三篇《犀牛角的鉴别方法》,之后,对于亚洲犀与非洲犀的区别一直还没有彻底的了结,因为任何东西的真伪一定要有对比,而不能妄加猜测。
同样,亚洲犀与非洲犀的纹理究竟是不是一样,一定要有实物比对才能知道二者的区别。
但亚洲犀实在是太少见,实在是太珍贵了。
兔年的来临给我这个老兔带来了好运,昨天去逛北京爱家古玩城,发现了一对犀角知了,从颜色上一眼就能判断出是亚洲犀,煞是可爱。
店主说,知了寓意“一鸣惊人”,吉祥。
我立刻买了下来,兔年老兔终于如愿得偿,找到亚洲犀了,也来了个一鸣惊人。
不需要显微放大,肉眼就已经非常清楚地看到栗籽纹了
亚洲犀与非洲犀的不同现在一目了然了,正如我在《犀牛角的鉴别方法》(一)(二)(三)中所讲:犀角的共同点,就是都具有同心圆和髓腔,无论它是非洲犀角还是亚洲犀角。
非洲犀角的纹理远远小于亚洲犀角,需用10倍的放大镜才能明显观察到鱼籽纹。
而亚洲犀角纹理粗大,肉眼就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犀角典型的栗籽纹了,就像一根根空心肉棒排列在一起,用手能一根根地撕开来一样。
而且亚洲犀的香味也与非洲犀明显不同,有一股淡淡的温馨药味。
从纹理结构和香味上就可以证明,亚洲犀具有得药效明显要高于非洲犀,难怪古人都喜欢将犀角作为宝贝而收藏,身体不适时闻一下就可以解病。
如何鉴别犀牛角,价值所在?
如何鉴别犀牛角,价值所在?犀牛角,即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牛、苏门犀等的角。
主要成分为角蛋白(Keratin),至今并无现代科学证据证明其临床药效。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称:性味酸咸,寒。
为清热药,清热凉血药。
功能清热、凉血、定惊、解毒。
犀角是种非常非常名贵的艺术材料,由于人类大量捕杀,犀牛已经成为了濒临绝种的动物之一。
自古以来犀角不仅被作为辟邪稀罕的灵物而宝之,而且被认为具有解毒解热之药用(比如《本草·犀》载:入药惟犀生者为佳)。
而明代开始兴起的利用犀角底部凹腔雕成的犀角杯是牙角类古玩中的顶级精品,其在国外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中长盛不衰。
然而,关于犀角杯实用鉴赏知识的文章非常稀少。
笔者研究收藏牙角雕多年,现结合实战经验和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来谈谈犀角杯鉴别的一些着眼点,希望对业内外人士的实际操作有所裨益,不当之处敬请同好批评指正。
犀角的鉴定犀角的鉴定不难,但由于犀角十分珍罕,一般人能上手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
犀共分五类:非洲两类——黑犀、白犀;亚洲三类——撒马利亚、爪哇、印度。
前三类有双角,后两类是单角。
关于犀角的成分,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是“固体状的凝集的头发”。
其后,这种看法被普遍接受。
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结的头发,它没有头发的囊,它实际上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以上五类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国外行内人士所称的“发丝纹”或国内所称的“竹丝纹”。
是犀角。
请看犀角的表面纹路和竹的纹路很象,故称为“竹丝纹”;但犀角截面又有竹所没有的如同皮肤发囊般的肌理,其斜剖面摸上去有类似皮肤鸡皮疙瘩的感觉,故其纹亦可称“发丝纹”。
这纹路难伪造,牛角的仿品和合成的(图2d)都没有这个特征。
牛角(最常见的犀角仿品之一)和犀角的区别还体现在底截面和色泽。
请看图2e牛角底截面。
其有圈状的角朊层。
这是牛角特点,犀角没有这样的圈状角朊层。
此外,牛角和合成的往往有桔红的上色(见图2d左边的)。
犀牛角的鉴别知识(上)
犀⽜⾓的鉴别知识(上)犀⽜⾓的鉴别知识(上)犀⽜⾓与⽜⾓的区别其实不难,只要掌握了要领,也很容易鉴别。
但由于禁猎,犀⾓变得⼗分珍贵,⽽见过犀⾓的⼈⼜很少,⼀般⼈能上⼿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
从⽽使造假者⼤⾏其道.为防上当减少经济损失,特发鉴别⽅法以飨藏友。
犀⾓是最珍贵的⽛⾓材料。
⾃古以来犀⾓不仅被作为辟邪稀罕的灵物⽽宝之,⽽且被认为具有解毒解热之药⽤(⽐如《本草·犀》载:⼊药惟犀⽣者为佳)。
⽽明代开始兴起的利⽤犀⾓底部凹腔雕成的犀⾓杯是⽛⾓类古玩中的顶级精品,其在国外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中长盛不衰。
关于犀⾓的成分,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是“固体状的凝集的头发”。
其后,这种看法被普遍接受。
但最新研究表明:犀⾓不是凝结的头发,它没有头发的囊,它实际上是由纵向的⾓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这是犀⽜⾓的横断⾯鱼籽纹(只能说可能是犀⾓的鱼籽纹)(特征之⼀)犀⽜⾓的特征主要有三点:⼀是横截⾯有鱼籽纹;⼆是侧⾯有⽵丝纹;三是⼀般闻起来都有⽓味。
⽽⽜⾓呢,有的也有⽵丝纹,但绝没有空⼼管状的鱼籽纹;在⽜⾓的实⼼的横截⾯上⼀般都有⼀圈⼀圈的⾓朊层。
清早期犀⾓盃:⽹格纹⼗分清楚,⾊泽⾃然也有⼈说:⽽⽹格纹、鱼⼦纹,天沟、地岗才是犀⽜⾓所独有的特征。
上图是⽜⾓⽜⾓杯的侧⾯注意掌握的要领是:1、犀⾓有鱼籽纹,⽜⾓没有;2、犀⾓虽然可以⼀层层剥开,但没有⼀圈圈的⾓朊层;3、在正常情况下犀⾓有⽓味,有⼀种清⾹,闻⼀下像油味,⽽⽜⾓没有。
⽜⾓的⾓朊层犀⾓是最珍贵的⽛⾓材料。
⾃古以来犀⾓不仅被作为辟邪稀罕的灵物⽽宝之,⽽且被认为具有解毒解热之药⽤(⽐如《本草·犀》载:⼊药惟犀⽣者为佳)。
⽽明代开始兴起的利⽤犀⾓底部凹腔雕成的犀⾓杯是⽛⾓类古玩中的顶级精品,其在国外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中长盛不衰。
然⽽,关于犀⾓杯实⽤鉴赏知识的⽂章⾮常稀少。
⽜⾓⽜⾓杯的⽵丝纹⼀、犀⾓的鉴定 犀⾓的鉴定不难,但由于犀⾓⼗分珍罕,⼀般⼈能上⼿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的区别
受赏2藏币
2008-7-9 22:10:06 | 作者:三晋 | 浏览 237 次 | 送鲜花
犀角有纹理,即纵向的直丝纹,犹如甘蔗的丝纹,其横向的断面上有一点点的粟米纹,和毛竹节的断面纹一般。
第三,犀角有腥味,尽管明清犀角雕至今已有三五百年的历史,其表皮上的腥味已经挥发,但再将角雕放在毛皮上磨擦仍能闻到一阵类似麻油的香味(腥味),在鉴定分辨犀角时必须将这三条综合有机地联系起来
第1楼来自藏友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11:16 犀角亦有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之别,在药用价值上说,据记载亚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二十倍。
非洲犀牛有二只角,角大,最大的长度可达80至90厘米,质梗,易裂,半透明,亚洲犀牛只有一只角,角小,最大的印度犀其角也仅三十厘米,而最小的印尼苏门塔拉犀,角只有十几至二十厘米,质细性糯。
非洲犀角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皆在清代中期以后一般由广州进入,就地加工,故非洲犀角的雕刻多广工,现代仿明清犀角雕的角料,所用的也都是非洲角。
所仿器形多佛像、马蹄杯、没乃何,及牌片、挂件、印章等。
</ 第2楼来自藏友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13:33 另一类仿犀角的材料取黑水牛角,其鉴别方法是:水牛角的底盘系扁三角形,与犀角之马蹄形差距很大,且水牛角更没有“天沟地岗”的特征。
水牛角的腥味淡而臭,与犀角的类似麻油般香味的腥大相径庭。
水牛角的纹丝细,质韧,受热压后会变形,可加工成多种形状,为了冒充犀角的粗而直的纹丝,作伪者将水牛角雕件,用餐馆里发蹄筋的方法,将其浸发,务使其纹丝变粗,但其横断面上的“粟米纹”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看它的雕工线条,包浆、色彩等等。
第3楼来自藏友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16:45 犀牛角有非洲犀牛角和亚洲犀牛角之分,目前,亚洲犀牛已经灭绝,因此亚洲犀角格外珍罕,价值高于非洲犀牛角;而且从药用价值上说,亚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20倍。
所以如何区分亚洲犀牛角和非洲犀牛角就显得格外重要。
鉴别方法之一就是看犀牛角,黑犀、白犀、苏门答腊(撒马利亚)这三类有双角,爪哇、印度则是单角。
印度独角犀的角,由于数量极少,价值极高,非常珍贵。
三种亚洲犀角中,最长的是印度犀角,可达二十几公分,东南亚犀角次之、苏门答腊犀角最短;二是形状比较特殊,角上有纵向纹路,类似甘蔗,横断面则呈“栗米纹”,底座呈马蹄形,最适合制作马蹄杯,角的前后有“天沟地岗”;三是药用价值高,有腥味。
老作品有的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也有的皮壳上了漆,但只要在毛料上摩擦就能闻到一股香味;此外,亚洲犀角质地半透明,在光照下呈玛瑙色。
另外,还可以从犀牛的皮肤上进行区别,印度犀牛的皮肤上清晰可见深深的折痕,就好像穿了铠甲一样,而非洲犀牛的皮肤则比较光滑,没有折痕。
很多人认为,犀牛角越重越值钱。
一些专业藏家则认为,作为艺术品,犀牛角质地、工艺、形状同样很重要。
目前市场上很多人用水牛角、黄牛角等冒充犀牛角。
因此,专家指出,犀牛角底部的蜂窝纹,是其区别其他种类牛角标志性特征。
第4楼来自藏友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20:26 随着犀角热的出现,市场上的犀角雕也多了起来。
但市场上的犀角雕90%都是赝品,很多是根本没有收藏价值可言的合成犀角,甚至有的是黄牛、水牛等其他动物角。
有人把有竹丝纹的角当作犀牛角,其实这是个误区,牦牛、水牛角也同样有竹丝纹,而网络纹和鱼子纹才是犀牛角所独有的特征。
有的造假者将黄牛角、水牛角、牦牛角剖开,一层层烫压,再煮熟后制作雕刻成假犀角杯,由于看起来也有成片成片的竹丝纹,而且价钱不贵,令很多收藏者上了当。
至于市场上存在的合成犀角做成的赝品,成分为树脂胶、石蜡等化学物质,没有任何收藏价值。
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鲍建和提醒收藏者:犀牛角底部的蜂窝纹,是其区别其他种类牛角标志性特征。
犀牛角珍罕也要注意区别亚洲犀角还是非洲犀角,因为亚洲犀角的价值高于非洲犀角。
但在拍卖市场上,一般不会标识藏品是亚洲犀角还是非洲犀角,完全要靠藏家自己的眼力进行判断了。
第5楼来自藏友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22:45 有的造假者为了让赝品看来像真的,会按照清代的雕刻风格仿制,经过化学染色并抹上土做旧,伪装成出土器物。
而事实上,犀牛角主要是碳酸成分,埋在地下极容易腐蚀。
所以所谓出土的犀角物品,基本上都是赝品。
第6楼来自藏友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30:43 收藏犀角雕需注意的几个技巧
犀角雕因为其独特的收藏属性,不仅需要藏家具有一定的鉴赏水平,同时还需要收藏者具备与众不同的收藏和保管技巧。
1、细甄别,辨真假。
由于禁猎,犀角变得十分珍贵,而真正见过犀角的人少之又少,造假者因此也大行其道。
其实犀角的鉴定不难,但由于犀角十分珍罕,一般人能上手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
关于犀角的成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结的头发,它没有头发的囊,它实际上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现存的五类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国外行内人士所称的“发丝纹”或国内所称的“竹丝纹”。
无论犀角做成何种艺术品,只要用放大镜去看它的低截面,就能看见很多细小的蜂窝状的网眼,这是由于大型野生动物的角部血液循环快,一旦被猎杀,角被扳下后,角内的血液还未完全凝固,等到它慢慢凝固时,就在犀角断面粗大的犀角毛孔内形成一张收缩的网。
其它仿造犀角制品的截面都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此外,色泽也是区别犀角雕和其它仿造品(如最常见的牛角雕)的重要特征,牛角和其它合成品制成的雕刻品往往有桔红的上色。
而犀角雕中有蜜色的、毛栗子色和深红色的,但无桔红色的。
凡桔红色的“犀角制品”必是伪品。
2、区分亚洲犀角雕和非洲犀角雕。
收藏犀角雕除注意辨别真假外,还要学会区分亚洲犀角雕和非洲犀角雕。
现存的亚洲犀角雕刻作品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作品。
由于亚洲犀角濒临灭绝,因此亚洲犀角雕格外珍罕。
亚洲犀角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一是独角,比较短;二是形状比较特殊,角上有纵向纹路,横断面呈“栗米纹”,角的前后有“天沟地岗”;三是药用价值高,有腥味;此外,亚洲犀角质地半透明,在光照下呈玛瑙色。
相形之下,非洲犀有长短两个角,长的有八十多公分。
梗性,质地较差,易燥裂,色偏白。
3、鉴别制作年代、雕刻流派以及是否名家手笔。
现存的犀角雕多为明清作品,收藏者可以依据本文前面介绍的不同年代犀角雕雕刻工艺的变化特征来鉴别其制作年代。
至于雕刻流派则要通过对犀角雕外表图案和艺术风格的鉴别来区分,犀角制品的雕琢手法有浮雕、深雕、圆雕、透雕等,其风格和同时代的竹木、金石、玉的雕刻没有严格的区分。
而是否出自名家之手,则要仔细分辨题款,许多雕刻名家在犀角雕作品上都会题下落款,如明代有治犀著称的名家鲍天成、濮中谦、朱松邻等,明末清初有一艺多能的雕刻家尤通、尤侃,清代有封始歧、封始镐、施天章等人。
有名家落款的犀角雕更显珍贵。
犀角雕难求,表面开裂或缺损都会影响它的收藏价值,因而在保存上也应注意技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鲍建和认为,因犀角雕刻的材质质属有机,不耐腐蚀,变化无常的气候温差均对犀角雕的外形有一定影响,所以保存时也要区分南北。
在南方地带,气候略显潮润,犀角雕怕虫蛀,最好依照该藏品的大小外形为其准备一个木盆,里面搁置一包防潮剂即可;在北方的话,、应该多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干爽,注意用干净的软纸将犀角雕包起来避免它药性的挥发。
经过这些简单的处置,犀角雕的保存期将随着它价格的飞涨共同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