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知识简介
泥石流灾害应急常识
泥石流灾害应急常识以泥石流灾害应急常识为标题,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的特点、应急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以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一、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泥石流是一种由大量流体状的泥沙、石块和水混合物组成的自然灾害,其特点如下:1. 规模巨大:泥石流的规模通常很大,能够摧毁房屋、道路和农田,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速度快:泥石流的流速非常快,往往超过几十公里每小时,给人们逃生带来极大困难。
3. 破坏力强:泥石流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能够摧毁建筑物和其他人造设施,形成巨大的破坏力。
4. 难以预测:泥石流的发生通常与降雨量、地质条件和植被覆盖等因素有关,难以准确预测其发生时间和地点。
二、泥石流灾害的应急预防措施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泥石流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降雨量、地质条件和河流水位等信息,提前预警和预测泥石流的发生。
2. 加强防治工程建设:通过修建泥石流沟、加固河岸、设置拦挡坝等措施,减少泥石流的危害和扩散范围。
3. 加强植被保护:合理规划和管理山区植被,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
三、泥石流灾害的应急响应措施当泥石流灾害发生时,我们需要迅速采取以下应急响应措施:1. 保护自己的安全:在泥石流来临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靠近河流、山坡和悬崖等危险地带。
2. 迅速转移人员:一旦发现泥石流迹象,要迅速转移人员,尽量选择平坦高地或避难点避难。
3. 寻求援助:在安全转移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灾情,寻求援助和救援。
4. 保护财产:在转移时,尽量带走贵重物品,避免财产损失。
在灾后,可以申请相关救灾补助和保险赔偿。
四、泥石流灾害的自救互救方法在泥石流灾害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自救互救方法:1.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前了解泥石流的特点和应对方法,学习相关的自救互救知识,增强自己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2. 互相帮助:在灾害发生时,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度过难关。
泥石流知识
三 、泥石流 对 人类 的危 害 泥石 流 常常具 有暴 发 突然 、 势 凶猛 、 来 迅速 的特 点 。
并兼有崩塌 、 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 , 其危害程度 往往 比单一的滑坡 、崩塌和洪水的危 害更为广泛和严 重 。它对 人类 的危 害具 体表 现在 如下 四个 方面 :
1 居 民点 的危 害 : 石 流最 常 见 的危 害之 一 是 冲 . 对 泥 进 乡村 、 城镇 , 摧毁 房屋 、 厂 、 工 企事 业 单位 及其 他 场所 、
q 龙国资 2 黑江土源o9 1 o
U 知识天地
泥
一
E] 范 宏 喜 1
识
、
什 么是 泥石流
设施 。淹 没人 畜 , 坏 土地 , 毁 甚至造 成村 毁人 亡 的灾难 。 2对公 路 、 . 铁路 及 桥梁 的危 害 : 泥石 流可 直 接 埋 没
由暴雨 、 冰雪 融 水 或库 塘 溃 坝 等水 源 激 发 , 山坡 使
图 l 典 型泥石 流 示意 图
3对 水 利 、 电工 程 的危 害 : . 水 主要 是 冲毁水 电 站 、 引 水渠道 及 过沟建 筑 物 , 埋水 电站水 渠 , 淤 并淤 积水 库 、 磨 蚀 坝 面等 。
4 . 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 , 淤埋矿山 坑道 、 伤害矿 山人员 、 成停工停产 , 造 甚至使矿 山报废 。
3拦 : . 修建 拦 沙 坝和 谷 坊群 起 到拦 挡 泥石 流松 散 物
按流 域 的 沟谷 地 貌 形 态可 分 为 沟 谷 型泥 石 流 和坡
面 床纵坡 、 降低可移动松 散物 质量 、 减小 沟道 水 流 的流量 和 流速从 而 达到 控制 泥
泥石流的知识
泥石流的知识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指的是在山坡上由于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引起的大规模松散土石体沿坡面迅猛流动的现象。
泥石流具有速度快、规模大、破坏力强的特点,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下面将从泥石流的形成原因、特点、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主要与地质、气象和人类活动有关。
地质因素包括山区地质构造、坡度和岩性等,地质构造复杂、坡度陡峭、岩性松散是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
气象因素主要是降雨和融雪,降雨量过大或融雪过程中的水分渗入土石体,使其失去稳定性,从而引发泥石流。
人类活动也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原因,包括过度开发山区、滥伐森林、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这些活动破坏了山区的自然生态平衡,使泥石流的发生几率增加。
泥石流具有速度快、规模大、破坏力强的特点。
泥石流的速度可达数十公里每小时,有时甚至能达到百公里每小时,远远超过人类的逃生速度。
泥石流的规模也很大,堆积的泥石体往往能够覆盖整个山谷,形成堰塞湖等。
泥石流的破坏力非常强,能够摧毁房屋、冲毁道路、损坏农田,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泥石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泥石流的涌入能够迅速将人员、车辆和建筑物冲走,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泥石流还会造成山体塌陷、堰塞湖形成等次生灾害,进一步加剧了灾害的严重性。
因此,及早预警、科学防治泥石流成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包括预警、监测和治理。
预警是指通过气象、地质等手段及时发现泥石流的迹象,向可能受灾区域的居民发布预警信息,使其尽早转移避险。
监测是指对泥石流的发生、演变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泥石流的发展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治理是指采取人工或自然手段,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进行改善,减小泥石流的发生几率,从而降低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
预防泥石流的关键是加强山区的生态建设,保护山体植被,改善土地利用方式。
植被能够增强土壤的抗冲性,减缓水流速度,起到防止泥石流发生的作用。
环境保护知识:泥石流灾害与防治措施
环境保护知识:泥石流灾害与防治措施泥石流灾害与防治措施泥石流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通常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发生。
其特点是以土石流型式出现,水土混合物连续不断地流动,往往会摧毁沿途的建筑物和道路,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泥石流的习性、形成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一)泥石流的习性泥石流是由于地质、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自然灾害,其特点是源头面积大、流量大、速度快且带有砂石、碎石、泥沙等物质。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局部强降雨:雨量相对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
2.地形条件:发生泥石流的地区通常具有陡峭的地形和发育的沟壑。
沟壑之间的坡度大,山坡土壤疏松且易于崩塌,土石流受到重力作用呈自由流动状态。
3.地质条件:泥石流发生的地质条件主要有两种:一是存在脆弱的泥岩、砂岩等岩石,易于崩塌;二是存在水槽状的地层结构,形成水流维持,形成岩层砖石渣砾物浸染而成为泥石流物料。
(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泥石流的形成有多种原因。
首先,由于强降雨引发山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现象,导致土石流的大量产生和流出。
其次,冰雪融化时水量过大,超出了所在山区的放水能力,导致水流被阻碍而形成泥石流。
此外,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形成。
(三)泥石流防治措施泥石流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提前预警和制定防治措施减少其损失。
下面是泥石流防治措施的主要措施:1.预先规划和构筑泥石流防护工程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建立泥石流灾害应急机制。
其次,在泥石流易发地带,根据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制定泥石流防治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土石流的产生,不允许在泥石流危险区内修建建筑物或设施。
另外,应该在山地区建造泥石流防护堤、拦河坝、加强河道整治和防洪工程建设,使泥石流的运动方向和流向合理化,并增加泥石流的缓冲时间。
2.加强预报预警和数据监测加强卫星遥感、地质和水文监测系统的建设,提高泥石流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对可能泥石流发生地的监测,及时进行预警和报告。
泥石流形成及避险相关科普知识
地质灾害之泥石流的形成和避险泥石流, 科普知识, 避险, 形成一、泥石流的基本常识1、泥石流的定义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
特点是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
或定义为: 突然爆发的饱含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山洪。
2、泥石流发生规律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具有其规律。
季节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
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
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
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
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的影响,而暴雨、洪水总是周期性地出现。
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
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是与季节性相叠加,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
3、泥石流的诱发因素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
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
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
自然原因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在这个风化过程中,既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因为降水中吸收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产生的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分泌的物质对土壤下的岩石层的分解,还有就是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松动。
这些原因都能造成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及其治理措施一、泥石流简介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
在以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发生(形成)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地区,则以综合治理效果最佳。
(一)生物措施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
一般采用乔、灌、草等植物进行科学地配置营造,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泥石流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
生物措施一般需要在泥石流沟的全流域实施,对宜林荒坡更需采取此种措施。
但要正确地解决好农、林、牧、薪之间的矛盾,如果管理不善,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与泥石流工程防治措施相比较,生物防治措施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风险小,能促进生态平稳,改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生产效益,以及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生物措施初期效益一般不够显著,需三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才可发挥明显作用,在一些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现象严重地段,单独依靠生物措施不能解决问题,还需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产生明显的防治效能,生物措施包括林业措施、农业措施和牧业措施等各种措施,通常在同一流域内随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及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布置。
(二)工程措施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治理工程,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模大,暴发不很频繁、松散固体物质补给及水动力条件相对集中,保护对象重要,要求防治标准高、见效快、一次性解决问题等情况。
泥石流简介
泥石流简介
泥石流(Debris flow),地质灾害的一种,是形成于山区、沟谷深壑或其他地形险峻的地区,由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起的山体滑坡并挟带大量泥沙及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
一种特殊洪流。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和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常发生于山间小流域地区,具有突发性、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破坏力强等特点,常造成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摧毁房屋村庄等,还会引发河流堵塞、冲毁堤坝或形成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影响,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泥石流一般从地貌上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组成,具有土体的结构性、水体的流动性和较大的流动坡降三个基本性质。
其运动机理和径流特征受其物质构成和地形地势有关。
地震引发的泥石流防灾减灾知识普及
地震引发的泥石流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地震和泥石流是自然灾害中常见的一对组合,地震能够引发泥石流的发生。
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泥石流灾害,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下面将从地震泥石流的基本概念、成因及防灾减灾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地震泥石流的基本概念地震泥石流是指地震震动作用下,山区的斜坡上发生的泥石流。
地震泥石流的特点是规模大、瞬时性强和破坏力强。
地震泥石流具有高速流动、携带大量泥沙和碎石、瞬时爆发等特点,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二、地震泥石流的成因地震泥石流发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震动作用:地震震动能够破坏山区地表的稳定性,引发山体崩塌和滑坡,进而形成泥石流。
2.地震液化作用:地震震动能够使地下水和土壤发生液化现象,减弱土壤的抗剪强度,导致泥石流的形成。
3.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地震往往还会引发河道堵塞、崩坍和地面下陷等次生灾害,加速了泥石流的发生。
三、地震泥石流的防灾减灾措施为了减少地震泥石流灾害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具体如下:1.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地震泥石流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2.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地震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泥石流的发生动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3.规划合理的防灾减灾保护区:针对地震泥石流高发区域,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规划,划定防灾减灾保护区,并加强监管和管理。
4.强化工程防护措施:对于容易发生地震泥石流的地区,采取加固山体、建设防护墙、排涝设施等一系列工程措施,提高地质灾害抗灾能力。
5.加强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对于受灾地区,要及时组织救援力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总结:地震引发的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瞬时性强和破坏力大的特点。
为了减少地震泥石流引发的灾害,我们需要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完善监测预警体系,规划合理的防灾减灾保护区,强化工程防护措施,并加强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
泥石流基础知识
分类指标 重度
泥流型 ≥1.60t/m3
泥石型 ≥1.30t/m3
水石(沙)型 ≥1.30t/m3
物质组成 流体属性 残留表观 沟槽坡度
粉沙、粘粒为主,
粉沙、粘粒含量极少,
粒度均匀,
可含粘、粉、沙、砾、卵、 多为>2.0mm各级粒度,
98%<2.0mm
漂各级粒度,很不均 粒度很不均匀(水沙流较
匀
均匀)
程 框
图
分散补给
集中补给
洪水汇流
泥沙汇流
洪水
河沟或坡面
泥石流
泥石流形成条件:地形条件
• 形成区
三面环山,一面出口,周围山坡陡峻(30-60度)
• 流通区
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峻纵坡降大
• 堆积区
一般位于山口外或山间盆地边缘,地形较缓
泥石流形成条件:地质条件
• 地质条件决定了松散物质的来源 • 泥石流多发区都是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
间内的集中强降雨也可以引发
可能发生泥石流的H24(D)、H1(D)、H1/6(D)的界限值表
年均降雨
H24(D)
﹥1 200
100
1 200~800
60
800~500
30
﹤500
25
H1(D) H1/6(D) 代表地区(以当地统计结果为准)
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40
12
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及云 南西部、西藏东南部等省山区
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崩滑灾害多发地段 • 堆积物成因:重力堆积、风化残积、坡积、冰水
沉积、人工弃渣、冲洪积等 • 泥石流地常见基岩:片岩、千枚岩、板岩、泥页
岩和凝灰岩等
泥石流知识介绍PPT课件
03 泥石流的勘察
03 泥石流的勘察
任务:
查明泥石流的地质北京和形成条件,查明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分布和特征并绘制专 门工程地质图,预测泥石流的类型、规模、发育阶段和活动规律,做出确切的评价,正确 判定作为工程场地的适宜性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监测的建议。
化、沉陷和溃决而形成泥石流。
02 泥石流的成因
5.尾矿坝溃决型
尾矿坝溃决型泥石流是由于尾矿、矿渣和水体的混合物逐渐使尾矿拦挡坝渗透 变形、溃决冲出形成的。尾矿坝溃决一般起因于后期堆积坝体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运营维护不到位、监测预警缺乏和防灾意识不足等原因。因为尾矿坝内地下水浸润 线升高会导致渗流梯度增大,向外的地下水压力导致坝外坡管涌、流土、塌滑等渗 透变形加剧而发展为溃坝。尾矿坝拦截形成的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 流物源区,一旦尾矿坝溃决就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尾矿库不但可能孕育泥石流灾 害,也会污染土地和水资源,特别是居民点和重要设施附近的“头顶库”灾害风险更 大。
目的:
➢ 查明泥石流物源分布范围、类型、物源量和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方式与条件; ➢ 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值参数; ➢ 查明泥石流拟布设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
勘察技术:
通过沟域地质调查测绘手段,辅以大量地质剖面测量和坑槽探工程来查明泥石流物源条件; 主要采用沟道典型断面测绘,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参数; 为查明拟布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则需布置一定的勘查工程,
根据沟口地形地质测绘和泥石流特征参数的分析和计算,对泥石流对巴郎河行洪的影响和堵 溃巴郎河发生二次灾害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论证,为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的确定提供技术依据。
泥石流的基本知识
泥石流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泥石流
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使山坡或沟谷中的固体堆积物混杂在水中沿山坡或沟谷向下游快速流动,并在山坡坡脚或出山口的地方堆积下来,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沿着陡峻的山沟奔腾而下,山谷犹如雷鸣,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破坏性极大,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典型泥石流示意图
2、泥石流主要类型
按流域的沟谷地貌形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
沟谷型:沿沟谷形成,流域呈现狭长状,规模大。
山坡型:为坡面地形,沟短坡陡,规模小。
沟谷型泥石流
山坡型泥石流
3、泥石流发生前兆
泥石流发生前将有以下征兆:
1)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
2)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3)沟谷深入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4、发生泥石流时怎么办
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应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
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
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体冲毁。
泥石流安全教育
05
泥石流灾害预防与管理
泥石流灾害预防措施
建立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和完善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 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监测与评估
对泥石流灾害易发区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 和预警潜在的泥石流灾害风险。
生态保护与恢复
加强泥石流灾害易发区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提高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泥石流灾害管理策略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和完善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责任主体,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灾后恢复重建
在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及时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包括灾区清理、 基础设施修复和居民安置等。
宣传教育
加强泥石流灾害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 识。
泥石流灾害预防与管理案例分析
02
03
科学救援
在救援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原则 ,合理配置救援资源,提高救援 效率。
04
泥石流灾害应对措施
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和完善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 预警信息,提醒受影响区域的人员采取防范
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
在泥石流灾害发生前,及时疏散和转移受影 响区域的人员,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疏散转移
制定详细的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部 门和人员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预警信息传播渠道
确保预警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到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包括通 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
预警级别与响应措施
根据泥石流预警的级别,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 疏散、避难、抢险救援等,确保人员安全。
泥石流防范工程
泥石流防范工程规划
在泥石流易发地区,制定和实施泥石流防范 工程规划,包括水土保持、排水系统、护坡 工程等,以降低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高三地理泥石流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泥石流知识点总结泥石流是地质灾害中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对泥石流的形成、分类、影响和防治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下面将对泥石流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是由强烈降雨或山体融雪引发的一种特殊的地表流动,主要由水、土壤和岩石碎块组成。
泥石流的形成通常与地形、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在地质构造上,易发泥石流的地区常位于山地与盆地的过渡带,地势陡峭,植被较少。
在人类活动方面,过度砍伐植被、违法盗采山石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行为都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二、泥石流的分类根据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山坡型、冰川型和人工型泥石流。
山坡型泥石流主要由降雨引发,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冰川型泥石流是由冰川高山消息崩塌所引发,主要发生在高山地区。
人工型泥石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包括挖掘工程、矿井垮塌等。
三、泥石流的影响泥石流对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山区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地区,一旦发生,直接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泥石流会带走大量沙石和土壤,导致河道淤积、堆积平原退化等,影响到水资源的供应和土地的利用。
此外,泥石流还会造成大规模的土地荒漠化,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威胁到珍稀动植物的生存。
四、泥石流的防治泥石流的防治是地质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防治方面,可以采取建立监测预警系统、修建防护工程、生态修复等措施。
监测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降雨量、地下水位、地表位移等参数,及时发现泥石流的迹象,提前进行预警和疏散。
防护工程主要包括拦挡堤、分水带、引导堤等,可以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和阻止破坏性的冲击。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手段,在减少泥石流产生土壤侵蚀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
总结起来,高三地理泥石流知识点主要包括泥石流的形成、分类、影响和防治等方面。
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分类有助于我们了解泥石流的成因与特点,有利于预测和防范。
自然灾害 第八讲 泥石流
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 月暴发泥石流,堵塞白龙江。白龙江改道使长约 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 全部被毁。 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 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 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 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33
川藏公路国道318 线脚巴山段,泥石流阻断道路。
第八讲 地质灾害-泥 石 流
1
一、泥石流
1、泥石流定义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 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 大都形成于沟谷和坡地, 由于暴雨或冰湖、水库 等溃决而在沟谷或坡面 产生的一种携带有大量 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 的特殊洪流,是一种危 害性极强的地质 灾害。
2
33
泥石流—是山区介于沙水流和滑坡 之间的泥沙、石块、水、气混合在一 起流动的特殊洪流。
52
(3)沟谷两岸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发育, 分布集中;水土流失、坡面侵蚀强烈。 (4)沟内贮集有大量松散土层,包括崩滑堆 积、崩坡积、过去形成的泥石堆积、冲洪
积或冰川堆积土层等。
53
2、地形条件 (1)沟谷上游是漏斗姿态、勺状、树叶状,中游 切割深而窄,下游比较开阔。沟谷上、下游相对 高差一般在300m以上,坡面泥石流的相对高差一 般200m以上。 (2)沟底平均纵坡降一般在10%以上,泥石流初 始起动段沟底坡降一般大于25%,部分段沟底坡 降比较缓,但其中存在有陡坎和跌水,在横向上 多为峡谷。
26
五、泥石流分布特点
1.多分布在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 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岩石破碎、植被 稀少的山区——松散物质。
2.多分布在温带和半干旱山区,特别 是干湿季节分明、降水集中的山区——物 质和水源条件。
27
六、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的知识
泥石流的知识
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指由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或人类活动引发的山区泥、石、水等混合物随着山体流动形成的现象。
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与地形、地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陡峭的山峰和山坡、松软的土壤和岩层、植被破坏、地震等都是泥石流的发生原因。
当暴雨或洪水冲击山坡时,会带动大量土石杂物滑落,形成泥石流。
同时,泥石流还有再次滑坡的可能,形成“二次灾害”,增加了灾害的破坏程度。
在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中,加强防治意识和科学管理非常重要。
必须采取措施保持山地植被完整,加强地形观测和监测,对于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区要做好预警和疏散准备,避免人员伤亡。
在泥石流季节,严禁在洪水中游泳、徒步穿越沟壑、越过河道等危险行为,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和灾害。
预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基本知识
预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基本知识一、泥石流灾害1、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饱含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山洪。
通常在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一般必须具备3个条件:1) 大量降雨;2) 大量碎屑物质3) 山间或山前沟谷地形3、泥石流的发生规律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时间规律: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6-9月),泥石流发生的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
4、泥石流造成的次生灾害泥石流可造成水灾、堰塞湖、山崩、地震、滑坡等次生灾害。
.5、泥石流到来前有何征兆?1) 连续长时间降雨后,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2) 暴雨过后山谷中若出现雷鸣般的声响,预示将会有泥石流发生。
自救互救要领1) 发现河谷里已有泥石流形成,应及时通知大家转移。
2) 在逃离过程中,应照顾好老弱病残者。
一定不要:1) 暴雨时在山谷中行走。
2) 听到山谷中有声响而不在乎。
6、野外露宿时如何避免遭遇泥石流?千万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露宿。
自救互救要领1) 露宿时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
2) 可露宿在平整的高地。
一定不要:1) 在山谷中露宿。
2) 在有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避风、休息。
3) 在河滩上露宿。
7、日常预防泥石流的措施1) 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2) 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3) 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4) 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5) 泥石流监测预警8、泥石流来临的避险措施1) 随时注意当地气象部门在电台、电视台上发布的暴雨消息和有关部门发布的灾害消息;当天降大雨或大暴雨时,一定要有人值班,一有情况及时叫醒睡觉的人。
2) 时刻注意听屋外任何异常的声音,如树木被冲倒、石头碰撞的声音,注意观察沟水流动的情况,如沟水突然断流或突然变得十分混浊时,可能意味着泥石流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应立即撤离。
泥石流的知识
泥石流的知识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是由于山体崩塌、泥石混合物流动而形成的。
泥石流具有破坏性强、速度快、规模大等特点,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泥石流的形成是由于山体崩塌、雨水、融雪等因素引起的。
当山体崩塌时,大量的泥石混合物会随着重力的作用向下流动,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每小时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
泥石流的规模也非常大,可以覆盖数十平方公里的范围。
泥石流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泥石流的破坏性非常强,可以摧毁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物,甚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对于泥石流的预防和防范非常重要。
为了预防和防范泥石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对潜在的泥石流危险区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泥石流的发生。
其次,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如建设防护堤、挡土墙等,以减少泥石流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以减少泥石流对人们的危害。
泥石流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预防和防范泥石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以减少泥石流对人们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知识
一、地质滑坡、泥石流的定义:
1、地质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性流动。
2、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成因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三、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影响
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2、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四、泥石流的预防措施(小雨之后继之暴雨,最易发泥石流)
1、人员建筑物远离泥石流易发、多发区
2、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
在雨季到来之前,最好能主动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3、生物措施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禁止在流域内进行滥砍滥伐,保护植被。
严禁在坡度大于25°的地区进行垦荒种地。
在山坡上修建工程时,要保持边坡的稳定,并且对施工的弃土、弃渣采取水保措施,不能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崩滑等固体物质来源。
4、注意收看天气气象预报
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
当月降雨量超过350 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 毫米时,就应高度注意泥石流发生。
五、泥石流灾害的自我防护
由于泥石流的暴发具有突发性,且来势凶猛,所以遇到泥石流时要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自我保护原则如下:
1、站至高地: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走,尽量不要往泥石流的下游走;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2、远离源区: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项目部
201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