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人物
春秋战国最全名人录:儒道法墨、兵家纵横,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最全名人录:儒道法墨、兵家纵横,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精彩纷呈,奠定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一、思想家:14位老子(陈):道家始祖、道德经、世界文化名人。
孔子(鲁)、儒家始祖、《论语》《春秋》、封建大一统思想,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孟子(鲁):孔孟孔孟、亚圣、《孟子》、世界文化名人。
庄子(宋):老庄哲学,著有《庄子》,《逍遥游》。
韩非子(韩):法家大家、助力中华大一统、《韩非子》。
鬼谷子(卫):兵家始祖、纵横家、弟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
墨子(宋):墨家始祖、兼爱非攻尚贤、非儒即墨、《墨子》。
荀子(赵):后圣、性恶论、弟子(韩非子、季斯)列子(郑):道家代表人物、列子学、《列子》。
季扎(吴):三让吴王、外交家、儒家美学思想家。
附、孔子门生:子贡(卫):孔门十哲”、鲁卫丞相、经商富翁、外交上存鲁弱齐。
颜回(鲁):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子路(鲁):孔门十哲”、“二十四孝”、孔子侍卫卜子夏(魏):孔门十哲,魏文侯王师、助魏称霸中原。
二、文学家:3位屈原(楚):忠诚、《离骚》宋玉(楚):著有《九辩》左丘明(鲁):史学家、《左传》三、著名君王:24位齐桓公(齐):管仲改革、春秋首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鲁庄公(鲁):曹刿论战,击败齐桓公,鲁国国力鼎盛期。
晋献公(晋):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打下晋国霸业基础。
晋文公(晋):西制秦、南伐楚、开启晋国中原百年霸业。
郑庄公(郑):第一个小霸,挑战周天子,箭射王肩。
秦穆公(秦):秦霸西戎、减轻戎患,益国十二、辟地千里。
宋襄公(宋):仁义霸主、泓水之战楚庄王(楚):一鸣惊人,并国二十六、启地三千里。
吴王僚(吴):专诸刺杀吴王僚吴王阖闾(吴):重用伍子胥和孙武,率吴师攻入楚国郢都。
吴王夫差(吴):艾陵之战大破齐国,北上和晋国争霸,被越王勾践灭国。
越王勾践(越):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三千越甲可吞吴。
魏文侯(魏):求贤若渴,李悝变法,人才济济,战国首霸。
春秋战国主要人物
春秋战国主要人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
在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主要人物,他们各自的事迹与贡献。
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被尊为"圣人"。
孔子的思想强调以仁爱、礼治和民本为中心,提倡"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影响至今。
2.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誉为"第二代圣人"。
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的善良,提倡"性恶论"和"性善论"的辩论。
孟子的思想强调政治伦理道德和君主的德治,对于后来儒家学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鲁迅(1881年-1936年)鲁迅,原名周樟寿,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和呼唤民众觉醒为主题,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鲁迅的思想主张科学思想、民主政治,他的反对封建主义和儒家思想的立场对于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孙子(公元前5世纪)孙子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和战略家,也是《孙子兵法》的作者。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军事思想和战略原则,对于中国古代战争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战略思想注重以少胜多、以智取胜,被誉为古代军事艺术的典范。
5.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的思想强调天命观念,主张君主专制统治,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的辩论。
荀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和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春秋战国名人
春秋战国名人1. 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标志着中国古代史进入了一个分裂纷争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他们的事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孔子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
他被尊称为“至圣先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伦理学和教育学理论,被后世奉为圭臬。
孔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礼、义、智等等。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的自我完善。
孔子的思想为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3. 孟子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另一位重要思想家,他是孔子的学生和继承者。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主张人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他反对战争和侵略,主张和平与仁爱。
孟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4. 孙子孙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出色的军事家,他的著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
孙子兵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包括用兵之道、虚实之道、强弱之道等等,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战略和战术中。
孙子兵法的思想内容精炼、实用,对后世的军事学和战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韩非子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著作《韩非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作。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家政治理论,包括重法、任才、辩论等等。
韩非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被认为是法家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6. 荀子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世称为“荀学”。
荀子主张以天下为己任,追求天下大同的理想,强调君主的仁德和政治的稳定。
他对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入而全面,对后世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墨子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春秋战国著名人物一览表
春秋战国著名人物一览表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与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领导力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文化。
本文将从不同领域选取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的一览表。
一、政治家与军事家1. 孔子(551-479 BC)-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视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成为中国社会和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孟子(372–289 BC)-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他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论点,并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3. 荀子(313–238 BC)-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和哲学家。
他主张以王治国,提出了许多政治理论,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韩非子(280–233 BC)-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法学家,他提出了秉法励治的观点,主张统治者应采取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权稳定。
5. 孙膑(?–341 BC)与庞涓(?–340 BC)- 孙膑和庞涓是战国时期的两位军事家,他们以他们的军事才能而闻名于世。
孙膑是吴国的军事顾问,庞涓是秦国的大将。
二、文化与学术领域1. 屈原(约340–278 BC)-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先驱。
他的代表作《离骚》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传诵与赏析。
2. 墨子(约470–391 BC)- 墨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提出了爱、非攻、兼爱、尊师等思想,主张实践与实用主义。
他的学说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3. 鲁班(?–? BC)-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木匠和工程师,他的名字已成为中国木工行业的代名词。
他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和木工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荀子(313–238 BC)- 荀子的学说在当时流传甚广,他强调人之自利与社会秩序的关系,并提倡合理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战国的名人100名
战国的名人100名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和有名人辈出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百家争鸣、诸侯割据,各个国家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名人。
下面是关于战国时期的100位名人的名单。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2.孟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主张仁政。
3.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提出“无为而治”思想。
4.庄子:道家学派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著作《庄子》影响深远。
5.荀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合理主义思想。
6.韩非子: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
7.李斯:秦国的宰相,制定了许多法律政策。
8.孙子:军事家,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享有盛誉。
9.吴起:赵国名将,擅长用兵。
10.白起:秦国名将,曾击败几乎所有的敌人。
11.骑乘:齐国政治家,主张“逐鹿中原”。
12.高渐离:齐国的谋士,擅长策划政治阴谋。
13.范蠡:吴国名将,帮助越国抵抗吴国入侵。
14.苏秦:纵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弱国合纵抗秦。
15.张仪:纵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积极对外扩张。
16.诸葛亮:蜀国丞相,智勇双全,被尊称为“卧龙”。
17.关羽:蜀国名将,义薄云天,威震敌国。
18.张良: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
19.萧何:刘邦的重要将领,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政治制度。
20.韩信:刘邦的重要将领,战功卓著,被封为汉王。
21.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个儒家思想的推崇者。
22.春申君:魏国政治家,主张政治改革。
23.公孙衍:齐国政治家,提出复兴中原的主张。
24.杨朱:纵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个人自由。
25.管仲:管子学派的创始人,齐国政治家。
26.赵括:赵国的历史学家,著有《战国策》。
27.越王勾践:越国的君主,曾经成功抗击吴国。
28.昭君:一个英俊美丽的战国时期的名女子。
29.田文:赵国的政治家,主张广开言路。
30.龙且:秦国的名将,屡次打败敌人。
31.武安君:赵国的政治家,主张军事改革。
32.吴起:毛遂:韩非子的学生,主张充实政府的实力。
春秋战国时期名人要全
春秋战国时期名人要全1、伍子胥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吴王阖闾在夺取政权之后,也有向外扩张、与他国争霸的野心。
伍子胥利用吴王的这一野心,一步一步地把阖闾引向富国强兵、扩军备战,寻机向外扩张的道路。
孙武事吴之后,伍子胥与孙武一起,整顿吴国的军备,招兵买马,日夜操练,使吴国逐步强盛。
为了削弱楚国的力量,吴王采纳伍子胥和孙武的意见,把吴军一分为三,轮番袭扰楚国。
经过几年的袭扰,楚国国力渐衰。
2、孔子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扁鹊扁鹊,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人。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扁鹊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
4、孙膑孙膑,其本名孙伯灵,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
出生于阿、鄄之间,是孙武的后代。
在具体的战术方面,孙膑对阵法进行了专门论述,进而分析了攻击各种战阵的对策。
孙膑还专门论述了攻城的问题,把处在不同地形的城分为难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牝城两类,论述了当时攻城的策略与技术。
但孙膑的军事思想也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他对战争的性质分辨不清,把士兵纯粹当作被驱使的工具,有些战略战术的表述过于简单片面,有时还夹杂着迷信观念。
春秋战国人物列表
春秋战国人物列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战乱和变革的时期。
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让我们一同了解这段历史的风云人物。
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被尊称为“大师”。
他的学说被后世称为儒家学派,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仁义道德、礼制和孝道,他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了他的言行,形成了《论语》,成为后世思想家和政治家的重要参考。
2.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是孔子学派的重要承继者,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主张通过教育和正确的治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
孟子的学说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观点也受到了后来道家、墨家等其他学派的争议和发展。
3. 鲁国国君鲁桓公(公元前711年-公元前694年)鲁桓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也是《论语》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致力于改革鲁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提倡礼仪和仁爱,减轻农民的税赋和劳役,倡导以文化和道德来治理国家。
他的改革措施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后世称为“仁君”。
4. 齐国国君孟尝君(公元前319年-公元前266年)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致力于齐国的国内改革和对外扩张,使齐国成为当时的强国。
孟尝君的政治手腕和治国理念备受赞誉,他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革齐国的行政、财政和军事制度,为齐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5. 楚国国君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羽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率军推翻秦朝统治,结束了秦朝的统一局面,成为战国时期争霸的重要人物之一。
然而,在建立新的政权方面,项羽却屡屡失利,最终让刘邦夺取了天下,结束了战国时期的混乱局势。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人物有:老子、孔子、鬼谷子、庄子、齐桓公等等。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
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3、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
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
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
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4、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5、齐桓公(约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
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传记和历史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传记和历史文献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产生了大量的杰出人物和重要的历史文献,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他们的传记和历史文献,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还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
一、楚庄王楚庄王是春秋战国时期初期楚国的一位君主,他聪明机智,善辩能文,是楚国及周边国家中最具才华的君主之一。
他在位期间,奋发图强,大力发展经济与文化,使楚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春秋时期主要国家之一。
据历史记载,楚庄王一生曾写过《楚辞》,这部作品在文学、哲学、历史、人文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被誉为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二、孔子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聪明才智、道德高尚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称为“圣人”。
他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孔子在著作《论语》中,总结了自己多年的思索和探索,提出了“仁爱”、“诚信”、“孝敬”等重要概念,具有很高的文化境界和文化价值。
三、庄子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文化名人。
他的主要作品是《庄子》一书,这部作品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语言优美,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庄子的思想主张强调“自由”、“超脱”和“自我解放”,对后世的文化思潮和精神追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孟子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文化名人,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是《孟子》一书,这部作品思想深邃、词藻优美、语言简练,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珍品。
孟子的思想主张强调人类基本道德和人性包容,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左传》《左传》是春秋战国时期史学家左丘明所写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氛围以及一些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
这部文献详实、准确、生动,是研究春秋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与传记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与传记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他们的事迹和传记故事不仅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并通过他们的传记故事展示他们的非凡智慧和勇气。
一、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的传记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贡献。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他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至今仍广为流传。
二、荀子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5年)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哲学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礼法秩序与君主的权威。
他在政治上提出了“主张贤良治国”和“择法秉德”的思想,通过自身的身世和经历,他的传记故事展示了他坚持自己理念的勇气和智慧。
三、老子老子(公元前6世纪)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作品《道德经》被广泛传颂,他的传记故事展示了他对道德伦理和哲学思想的探索与贡献。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他的智慧和洞察力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瑰宝。
四、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对于政治、教育和社会伦理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孟子的传记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他为实现伦理道德建设而奋斗的英勇形象。
五、孙子孙子(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53年)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和兵法专家。
他的代表作《孙子兵法》至今仍被世界各国军事学院所研究,对战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子的传记故事展示了他智勇双全,善于运筹帷幄的特点,他的军事智慧使他成为了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多历史人物的传记故事不仅承载了他们个人的事迹,更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哲学思想的较量和国家政治的兴衰。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介绍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介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权谋和战争的时代。
许多历史人物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塑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春秋战国时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被尊奉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提倡“仁者爱人”的道德伦理观念,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人的良知和品德,以实现社会和谐。
孔子主张的思想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名轲,字子宗,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孟子”以示对孔子的敬意。
他提出了“性善”观念,主张通过教育改造和人际关系的良好调节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孟子的理论为后世儒家学派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贡献。
鲁迅(1881年-1936年)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时期,通过其文学作品和思想观点,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鲁迅的代表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以冷峻的批判态度剖析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侵害,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名籍,字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
他在楚汉战争中率领楚军,打败了秦朝并自立为西楚霸王。
然而,项羽在战争结束后未能巩固自己的地位,最终被刘邦击败。
项羽的一生充满了战争和权谋,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字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汉朝的创立者。
他在楚汉战争中击败了项羽,统一了中国各地,建立了西汉王朝。
刘邦的治理与发展奠定了中国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6年)司马迁,字子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西汉时期的官员。
春秋战国的历史名人与英雄传记
春秋战国的历史名人与英雄传记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战争的时代。
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历史名人与英雄人物,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逐一介绍其中的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名人与英雄。
一、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出生在鲁国,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的伦理观念,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
他的学说丰富了中国古代哲学,并被奉为圣人。
二、墨子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名墨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他提出了以“兼爱非攻”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主张和平、博爱和非侵略。
墨子还擅长工程技术,在战争中提出了许多机械攻城的设备和战略。
三、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出生在齐国,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性、政治和社会伦理的观点。
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善良本性,只要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美好潜能。
四、韩非子韩非子(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名韩非,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出身韩国,后为秦国所重用。
他主张法治和强力政治,提倡借助法律手段来建设强大国家。
韩非子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荀子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卿,字况景,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守旧、重礼的观念而著称。
荀子主张天命观念,强调君主的威严和政教的合一,主张稳定的政治秩序和传统的道德原则。
六、项羽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是中国战国时期秦末楚汉相争中的英雄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与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与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历史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和家族。
这些人物和家族的事迹和影响远远超过了那个时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位著名历史人物及其家族。
1.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仁爱之道,并注重道德修养、家庭教育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孔子的家族,孔氏家族,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家族之一。
孔氏家族代代传承儒学,成为了一个知识世家。
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教育和文化的重要角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孟子及孟家军事家族孟子是孔子的学生,他继承并发扬了儒家思想。
孟子在政治和伦理道德方面的观点与孔子有所不同,他更加强调社会公正和政治改革。
孟子的学说对后世的政治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孟子的家族,孟氏家族,是战国时期的一支重要军事家族。
他们擅长军事策略和战争指挥,在多次战斗中展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
孟氏家族的成员为战国时期的各国贡献了许多智慧和战略,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3. 鲁国公子无诞及其家族鲁国公子无诞,又称鲁哀公子无诞,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公子,他以无私的奉献和对国家的深爱而闻名于世。
他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放弃个人私利,并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事务。
鲁国公子无诞的家族也是战国时期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他们在鲁国的政治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战国七雄及其家族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七雄并立的时期,这七国分别是秦、楚、齐、魏、赵、韩和鲁。
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和王族家族在整个战国时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各自国家的命运。
这些七雄国家的统治者和王族家族都非常注重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他们的政治手腕和军事决策对当时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们之间的争斗和战争也使得整个战国时期充满了变数与动荡。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为春秋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为战国时期。
自春秋时期开始,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为了取得代天子以行王命的地位,各诸侯之间展开争霸战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争霸,号曰“春秋五霸”。
到了战国时期,“霸主”角色已不能满足诸侯国君,各诸侯国君遂纷纷改称“王”,争霸战争转化成更为激烈的兼并战争。
环顾宇内,以齐、楚、燕、韩、赵、魏、秦实力强大,号曰“战国七雄”。
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首。
其姓姜,名小白,齐襄公被杀后,即位为君。
在位期间,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经济,寓兵于农,齐国国势逐渐强盛;同时奉行“尊王攘夷”的政策,北击山戎,南阻荆楚。
在此基础上,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也派大臣参与会盟并送重礼,于是齐桓公以无可争议的实力和威望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然而,齐桓公晚年昏庸,尤其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以致不得善终。
齐桓公身死后,齐国内乱,失去霸主地位。
宋襄公(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图霸未成。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遂率领卫国、曹国等四国人马进入齐国,拥立齐孝公,稳定了齐国政局,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此后,宋襄公欲继承齐桓公的霸业,怎奈其为人迂腐,躬行“仁义”,不知变通,在泓之战中被楚军击败,自己也身中箭伤,不久去世。
晋文公(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春秋霸主。
其本是晋献公之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
骊姬之乱时遭到加害,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护送下返回晋国,即位为君。
在位期间善于听取意见,任用狐偃、赵衰等人改革内政,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并且平定周王室的子带之乱,受到周襄王赏赐。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于城濮大战中退避三舍,大败楚军,随后大会诸侯于践土,周王室亦派人参加。
春秋战国人物大全(打印版)
春秋战国人物志大全1 周幽王姓姬名宫涅,宣王子,生卒年不详。
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废申后而立褒姒,以『烽火戏诸侯』来搏取褒姒一笑。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为了讨好她,竟废嫡立庶,将原来的皇后申侯女及太子宜臼废了,以褒姒为后,立伯服为太子,结果申后带其子出奔至外家申国(河南南阳北),申后父申侯乃起而反抗幽王。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西北之犬戎及缯(河南方城)、吕(河南南阳西)等国,进兵西之镐京。
幽王烽火征兵,兵莫至,镐京陷,犬戎兵杀幽王于骊山(陕西临潼附近),西周亡,前后共三百五十余年。
2 周平王周幽王之子,名宜臼,幽王正妻申后所生。
初立为太子,后为幽王废而改立宠妃褒姒子伯服为太子。
幽王死后,宜臼在申侯、鲁侯与许文公拥立下即王位,是为周平王。
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邑。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平王在内外交困中度过五十年,于公元前720年死去。
?3 周桓王?周平王之子,名林,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公元前719年至公元前697年在位。
桓王即位之初,秉承平王之志,继续削弱卿权,以加强王权,依然保持「宗周」之余烈。
是时,卫国定君,必假王室之威;晋国内乱,必借王室力量干涉,以至于王室尚能自由取易郑国之田。
到了公元前707年,桓王夺郑伯政,郑庄公不朝。
桓王还能率诸侯之师伐郑,双方战于葛,但被郑军打得大败。
从此,王室转衰,虽一度得志于虢,但桓王已无力振作,「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业已形成。
春秋五霸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
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
历史上把先后称溺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名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名人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人类的历史。
人类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便创造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
因此,历史原本就是生动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名人,欢迎阅读与借鉴!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名人篇一:甘罗十二岁出使战国时,秦王派遣大臣蔡泽去燕国拆散燕国和赵国的联盟。
燕王听信蔡泽的话,叫太子丹去秦国做人质,又请秦王派一个大臣来燕国当相国。
秦国吕不韦派张唐到燕国去。
张唐说:“我曾经为秦昭王攻打过赵国,赵国悬赏说:”能抓到张唐,赏赐100 里土地。
‘现在去燕国一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够去。
“文信侯吕不韦闷闷不乐地回到家。
伺奉他的是个12岁的孩子,名叫甘罗,他是甘茂的孙子。
听说这件事以后,甘罗就对吕不韦说:”让我去说服他,教他去赵国。
“吕不韦大声斥责道:“走开!我亲自请他,他都不肯去,难道他会听小孩子的话?”甘罗不服气地说:“从前项橐7 岁的时候,就当孔子的老师,现在我已经12岁了。
我要是请不动他,您再骂我也不晚哪!”吕不韦说:“那么,你就去试试吧。
”甘罗见了张唐问:“将军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比谁大?”张唐说:“武安君南边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北边打败了燕国和赵国,每战必胜,每攻必取,不知打了多少回胜仗,夺到了多少座城池,我哪儿比得上他呐?”甘罗又问:“那么文信侯的权力跟应侯范雎的权力比起来,哪个大呐?”张唐说:“当然是文信侯的权力大。
”甘罗说:“应侯要攻打赵国,武安君不愿意去,离开咸阳七里就死在杜邮。
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上燕国当相国,将军却坚决不干,我还不知您将死在什么地方呢!“张唐慌忙叫人整理行装,准备出发。
甘罗对吕不韦说:“张唐已准备出发去燕国,可他还有点怕赵国,请丞相借给我五辆车子,让我上赵国替他疏通疏通。
”不几天甘罗到了赵国。
赵襄王到城外迎接秦国派来的外交官。
甘罗问:“燕太子丹上秦国做人质,大王知道吗?”赵王说:“知道。
”甘罗又问:“张唐去燕国当相国,大王知道吗?”赵王说:“也听说了。
春秋战国著名人物一览表
春秋战国著名人物一览表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
这一时期就是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战国时期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
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据《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
十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
儒家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创始人是孔子。
道家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认为“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创始人是墨子。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
[精华版]春秋战国主要人物
春秋:齐桓公(小白)、管仲、隰朋、鲍叔牙、易牙、竖刁、郑庄公(寤生)、太叔段、祭足、颍考叔、公子纠、宫之奇、公孙无知、晋文公(重耳)、狐突、狐偃、狐毛、介子推、里克、邳郑、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石碏、石厚、州吁、郑突、郑忽、老子、孔子、孙武、左丘明、伍子胥、范蠡、西施、勾践、阖闾、夫差、文种、专诸、要离、庆忌、吴王僚、伊尹、烛之武、公子光、魏舒、晏婴、庆父战国:乐毅、吴起、孙膑、庞涓、廉颇、赵牧、赵奢、赵括、项燕、田单、韩非、荀子、庄子、墨子、惠子、孟子、燕丹、荆轲、高渐离、樊於期、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邹忌、白起、商鞅、李悝、蔺相如、屈原、魏斯、乐羊、西门豹、孔伋、杨朱、聂政、申不害、尸佼、赵武灵王、匡章、淳于髡、张仪、苏秦、田辟疆、田忌、鬼谷子、甘德、石申、李冰、扁鹊、范雎、蔡泽、郭隗、唐蔑、宋玉、触龙、毛遂、鲁仲连、公孙龙秦:嬴政、吕不韦、李斯、尉缭、王翦、王贲、李信、蒙骜、蒙武、蒙恬、嬴扶苏、嬴胡亥、赵高、章邯、司马欣、董翳、李由、甘罗、嫪毐、阳泉君、嬴子婴、嬴成矫、徐福、卢生、陈胜、吴广、项梁、项羽、张良、韩信、萧何、刘邦、陈平、周勃、夏侯婴、曹参、范增、项伯、项庄、樊哙、英布、彭越、熊心(楚怀王)、龙且、郦食其、钟离昧、周殷、灌婴、周章、魏咎、赵歇、田儋、田臧、李归、邓说、伍徐、张贺、庄贾、朱鸡石、余樊君、王离、陈余、张耳、宋义、涉间、苏角、李左车、田荣、殷通汉:刘邦、萧何、曹参、韩信、张良、英布、周勃、周亚夫、吕雉、吕禄、吕产、陈平、灌婴、灌夫、郅都、宁成、张汤、东方朔、刘彻、刘启、刘安、卫青、卫子夫、霍去病、霍光、刘贺、田蚡、窦婴、苏建、苏武、司马相如、卓文君、司马谈、司马迁、扬雄、李广、李陵、王莽、赵飞燕、赵合德、刘秀、马援、邓禹、吴汉、盖延、赵破奴、张骞、刘细君、王昭君、梁冀、陈蕃、窦武、何进、卢植、皇甫嵩、朱隽、班超、班固、班昭、董卓、蔡邕、袁绍、袁术、郑玄、张衡、贾谊、晁错、郭解、剧孟三国: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马超、魏延、法正、庞统、周瑜、司马懿、徐庶、曹丕、曹植、曹彰、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满宠、蒋济、韩浩、陈群、张辽、徐晃、许褚、典韦、张郃、于禁、乐进、李典、曹仁、文聘、张燕、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敦、夏侯渊、夏侯霸、夏侯威、姜维、鲁肃、吕蒙、陆逊、张昭、张纮、虞翻、丁奉、徐盛、陈武、潘璋、甘宁、太史慈、蒋钦、周泰、董袭、骆统、廖化、马谡、王平、蒋琬、刘禅、孙亮、凌统、费祎、诸葛瑾、公孙渊、邓艾、钟会、诸葛恪、司马师、司马昭、孙皓、曹髦晋:司马炎、司马衷、贾充、贾南风、王祥、羊祜、王浑、王浚、陆机、陆云、周处、刘琨、谢逖、陶侃、孙秀、刘渊、石勒、石虎、王弥、苟晞、潘岳、石崇、左思、王览、王导、嵇康、阮籍、阮咸、刘伶、王戎、杜预、荀勖、何曾、张华、司马攸、司马玮、司马亮、司马伦、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司马乂、司马越、段匹磾、张寔、刘曜、刘聪、司马睿、王羲之、王献之、桓温、谢安、谢玄、谢道韫、桓玄、苻坚、姚苌、慕容垂、陶渊明、王敦、司马道子、孙恩、谢琰、王恭、殷仲堪、瘐楷、卢循、徐道覆、王猛南北朝: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元雍、元琛、元晖、法庆、尔朱荣、郦道元、刘裕、刘义隆、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刘义康、刘湛、宇文泰、高欢、高洋、宇文觉、高长恭、萧道成、袁粲、褚渊、刘秉、萧衍、萧统、陈霸先、陈叔宝、谢灵运、杨大眼、元英、邢杲、万俟丑奴、阮孝绪、王筠、萧宝卷、陈庆之、萧子云、萧子显、杨炫之、苏绰、祖冲之、贺拔岳、贺拔允、贺拔胜、侯景、魏收、王僧辩、萧绎、庾信、宇文护、斛律光、顾野王、江总、綦毋怀文、颜之推、施文庆、沈客卿隋:杨坚、杨广、杨勇、翟让、李密、杨素、杨玄感、独孤皇后、贺若弼、韩擒虎、牛弘、史万岁、宇文恺、杨玄感、宇文述、何妥、何稠、裴矩、陈棱、宇文化及、杨林、王世充、宇文智及、宇文成都、阴寿、刘焯、李春、杨俊、杨秀、杨谅、卢思道、操天成、明克让、虞庆、郑译、梁士彦、宇文善、窦荣定、长孙冕、高颖、智永禅师、伍建章、伍云召、伍天锡、鱼俱罗、邱瑞、定彦平、魏文通、新文礼唐:李渊、李世民、侯君集、李靖、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柴绍、程知节、尉迟恭、秦琼、长孙无忌、李存恭、封德彝、段志玄、刘弘基、徐世绩、李治、武则天、太平公主、韦后、李隆基、杨玉环、王勃、陈子昂、卢照邻、杨炯、王之涣、安禄山、史思明、张巡、雷万春、李白、高力士、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杜牧、李商隐、郭子仪、张易之、张昌宗、来俊臣、杨国忠、李林甫、高适、王昌龄、孙思邈、玄奘、鉴真、高骈、狄仁杰、黄巢、王仙芝、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薛涛、鱼玄机、贺知章、李泌、韩愈、柳宗元、上官婉儿五代十国:朱温、刘仁恭、丁会、李克用、李存勖、葛从周、王建、刘知远、石敬瑭、郭威、柴荣、孟昶、荆浩、刘彟、张及之、杜宇、高季兴、喻皓、历真、李茂贞、朱友珪、朱友贞、刘守光、卢文进、李嗣源、冯行袭、康义诚、薛贻矩、朱弘昭、冯赟、李存孝、霍存、张归霸、张延寿、氏叔琮、朱瑾、朱珍、张存敬、牛存节、李罕之、乐从训、王师范、康怀英、王彦章、时溥、秦宗权、史懿、苏逢吉、杨邡、桑维汉、耶律德光、安重荣、边光范、袁继忠、李筠、薛怀让宋:赵匡胤、赵匡义、石守信、慕容延钊、曹彬、潘美、赵普、杨业、田重进、王禹偁、林逋、杨延昭、杨文广、包拯、狄青、寇准、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吕惠卿、曾布、曾巩、苏洵、宋江、方腊、岳飞、秦桧、韩世忠、梁红玉、赵构、朱熹、柳永、黄庭坚、秦观、晏殊、晏几道、陆游、辛弃疾、魏良臣、李清照、唐婉、史弥远、韩佗胄、贾似道、丁大全、文天祥、陆秀夫、高俅、蔡京、杨戬、童贯、张叔夜、韩锜、岳云、张宪、梅尧臣、苏舜钦、吕文焕、吕文德、杨幺、沈括元:铁木真、术赤、窝阔台、察合台、拖雷、忽必烈、博尔术、博尔忽、木华黎、赤老温、欧阳贞、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郑光祖、周德清、夏镇、蒙哥、土土哈、床兀儿、不花帖木儿、燕铁木儿、撒敦、唐其势、泰不花、王保保、伯颜、脱脱、陈也先、倪云林、司居敬、速浑察、相威、黄道婆、图帖睦尔、雪别台、刘杰、杨琼、郑露、明玉珍、刘福通、陈友谅、陈友定、张士诚、徐寿辉、柯九思、彭莹玉、倪文俊、张必先、张定边、妥欢贴睦尔(元顺帝)、赵孟頫、管道升、康里脱脱、鲁明善、汪汝懋、张雨、赛典赤·赡思丁、盛懋、黄公望、察罕铁木儿、亦黑迭儿丁、也里迷失、王开明:朱元璋、刘基、宋濂、高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沐英、冯胜、朱亮祖、傅友德、朱允炆、朱棣、郑和、铁铉、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唐赛儿、唐寅、文征明、祝枝山、周文宾、冯梦龙、吴承恩、汤显祖、戚继光、严嵩、严世蕃、胡宗宪、俞大猷、谭纶、海瑞、李时珍、徐霞客、宋应星、王守仁、高拱、张居正、冯保、徐阶、王振、刘瑾、魏忠贤、崇祯皇帝、正德皇帝、天启皇帝、王承恩、陈圆圆、张献忠、李自成、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毛文龙、王世贞、顾起元、何可纲、赵率教、祖大寿、丘睿、柳如是、李香君、邓子龙、徐渭、王抒、杨大中、方孝孺、齐泰、黄子澄清:皇太极、顺治、多尔衮、孝庄、鳌拜、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康熙、洪承畴、吴三桂、范仁宽、纳兰明珠、索额图、姚启圣、施琅、尚可喜、耿精忠、雍正、年羹尧、隆科多、李卫、乾隆、纪晓岚、刘墉、和绅、和琳、阿贵、福康安、张廷玉、周培公、熊赐履、李光地、陈廷敬、于成龙、南怀仁、汤若望、林则徐、关天培、嘉庆、道光、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林凤翔、李开芳、陈玉成、李秀成、田文镜、洪宣娇、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慈安、奕昕、左宗棠、曾国藩、曾国荃、刘永福、李鸿章、荣禄、张之洞、李莲英、邓世昌、丁汝昌、曹雪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人物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文化百家齐放,同时也战事不断,国家分分合合,那么你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人物有谁吗?下面是有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人物,欢迎参阅。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人物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
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晚年与颜氏女徵在结婚而生孔子。
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
3岁丧父,受教于贤母徵在。
15岁立志于学。
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
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宫敬叔来学礼,从此,孔子开始授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鲁国内乱,孔子不满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离鲁至齐。
齐景公想任用孔子,但遭晏婴等人的阻挠。
不久孔子返回鲁国,开始整理诗、书、礼、乐,并扩大教育事业,弟子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10年),孔子被任为中都宰,颇有政绩,“一年,四方皆则之”。
于是,由中都宰迁为司空,后又迁为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临事兵礼并用,鲁国取得了胜利,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
后摄行相事,“堕三都”、抑三桓。
孔子计划失败后,乃借口“燔肉不至”,带领弟子离开鲁国。
时孔子55岁。
自此,孔子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
其间虽“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人物扁鹊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
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缓,字越人,尊称扁鹊,号卢医。
扁鹊是战国时著名医学家,居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
扁鹊在青年时曾替贵族管理客馆,结拜了名医长桑君,得其真传,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开始行医生涯。
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
他天资聪颖,善于汲取前代、民间经验,逐步掌握了多种治疗方法,后来医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随之巡诊列国。
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通过望色、听声,即能知病之所在。
并带领弟子到各地行医,因其医术高明,被当时广大老百姓尊称神医,并且借用上古神话中黄帝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后为秦武王治病,遭太医李醯嫉妒,派人把他杀死。
少年拜师扁鹊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
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鹊说:“我有秘藏的医方,我年老了,想传留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
” 扁鹊说:“好吧,遵命。
”行医诸国公元前361年之后,秦越人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原属陕西,今河北邯郸市)当地人民很重视妇女,所以他便做带下医(妇科医生)。
因此,他的威望就更高了。
后来他又取道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之伏道社,渡黄河经长清(今山东长清县),于公元前357年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今山东临淄县)。
齐桓侯田午派人招待他,桓侯接见时,他望着桓侯的颜色,便说:“君有疾在胰理,不治将深。
”桓侯答道:“寡人无疾”。
他离开后,桓侯就对左右的人说:“医之好利,欲以不疾为功。
”过了五天,他见到桓侯又说:“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桓侯仍答道:“寡人无疾。
”他辞出后,桓侯感到很不高兴。
过了几天,再看见桓侯时,他又郑重地说:“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
”桓侯很不愉快,没有理睬。
又过了几天,扁鹊复见桓侯。
看见桓侯的脸色,吃惊的溜走了。
桓侯便派人追问原因,他说:“疾之居腠理,汤熨之所及;在血脉,针石之所及,在肠胃,酒醪之所及;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
”不久桓侯病发,派人去请他治疗,可是他已取道魏国,跑到秦国去了。
桓侯终因病深,医治无效而死去。
秦越人等离开临淄后,于公元前354年到了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
在大梁时,他曾见过魏国的国王魏惠王。
公元前350年,他们一行到达秦国的都城咸阳。
以后又回大梁。
在公元前355年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都逗留在那里行医。
大约于公元前317年,他们又取道周都洛阳( 河南洛阳),听说当地的人民很敬重老人,因此,曾为“耳目痹医” (五官科、疯科医生)。
后来他们又向咸阳而去。
公元前310年,扁鹊再度来到咸阳,因咸阳的人民很爱小儿,所以他就做了“小儿医”。
扁鹊及其弟子不辞艰辛,行程四千余里,周游列国,济世救人;他们“随俗为变”,成为医、药、技非常全面的“全科医生”。
名扬天下扁鹊名声传扬天下。
他到邯郸时,闻知当地人尊重妇女,就做治妇女病的医生;到洛阳时,闻知周人敬爱老人,就做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医生;到了咸阳,闻知秦人喜爱孩子,就做治小孩疾病的医生;他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
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派人刺杀了扁鹊。
天下谈论诊脉法的人,都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人物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先后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虽曾被齐宣王尊之为客卿,但终不见用。
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他站在儒家的立场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
他继承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他说:“诚者,天之道也”。
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凡是人力所不及的,孟子都归结为天的作用。
因而,他主张“乐天、畏天、事天”,顺从地接受天的安排。
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性质。
孟子认为天与人二者是相通的,天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人事的一切,无论是政治制度、道德原则、社会历史发展还是个人的穷通祸福,都是由天来决定的。
人,不仅善性来自天赋,而且人心的思维功能也是天所赐予的。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集中地体现在下面三个哲学命题中:“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政治思想的基点在于“民本”、“仁政”和“王道”。
他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并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同时他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
孟子认为,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才是最理想的政治。
统治者实行仁政,即可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将会失去民心而被人民推翻。
孟子还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所谓“民为贵”,是说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纷纷跑来归附。
如果发生战争,人民会奋起抵抗,即使是强国的军队也不愿去攻打这种象父母一样仁慈的国君。
这样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孟子还指出:“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
他这里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
这样每家农户分有100亩耕地和5亩宅园,种植桑树,饲养家畜,吃穿自给自足。
他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人民只要有了“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才不会去触犯刑律,社会也才会安定。
孟子同时认为,人民的生活有了保障后,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人们向善,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社会风尚,实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