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精品教案1(第2课时)

合集下载

《太空一日》优质教案

《太空一日》优质教案

《太空一日》优质教案1500字教案:《太空一日》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太空一日》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小说的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学生对于小说《太空一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小说中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的思考和分析。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合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小说《太空一日》的封面和标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个标题有什么猜测?2. 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阅读小说《太空一日》,并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题,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做好思维导图或标记关键信息。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不同主题,并提出观点和理由,例如科技的发展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人类是否应该继续探索太空等。

4. 小组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整理学生的观点和反思,总结讨论的结果,提出问题:对于科技的发展和太空探索,你们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思考?六、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小说《太空一日》、课堂展示材料2. 学生准备:阅读理解题、讨论和展示材料七、教学评估1. 学生完成的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于科技发展和太空探索的认识和思考的深度。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共3篇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共3篇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共3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1《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引言《太空一日》是一部关于太空的科幻小说,作者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描写,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惊险的太空世界。

此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第一部分:阅读活动1. 阅读目的通过阅读小说,了解太空探索的现状和前景,了解太空中各种现象的特点和原理,加深对太空的认识和理解。

2. 阅读任务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太空探索的现状和前景* 太空船的构造和使用* 太空中各种现象的特点和原理* 太空食品的加工和储存* 卫星和宇宙尘埃的特点和用途*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3. 阅读策略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策略:* 词汇练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术语和词汇,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小说。

* 阅读引导: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提高理解能力。

* 阅读小组:建立阅读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第二部分:写作活动1. 写作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两个写作任务:* 书评:根据阅读体验和理解,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书评,表达对小说的看法和评价。

* 太空故事:根据小说中的情节或主题,选取一个角色或事件,以此为基础,发挥想象力,自行创作一篇500字左右的太空故事。

2. 写作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意思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策略:* 交流讨论:让学生与同学交流讨论,相互启发和帮助,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 模仿创新: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书评和太空故事,供学生模仿和借鉴,从中体会到优秀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 满足兴趣:写作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自由度,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掘更多的素材和创意。

结语通过对《太空一日》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太空探索的现状和前景,了解太空中各种现象的特点和原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关于太空旅行的知识,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太空旅行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

2. 难点:理解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空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圈点出重要的信息点。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把握文章脉络。

3. 深入研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太空环境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共同探究答案。

4. 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如介绍中国的航天事业、国际太空探索的进展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5. 总结全文:总结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旨及写作特点。

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太空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借助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 通过朗读、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设计有关文章内容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及时反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 - 话题作文】【篇一】《太空一日》优秀教案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案22、太空一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有莫大的勇气来去正视从未发生的突如其来的现象。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太空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难点:学习杨利伟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冷静的心理素质和清醒的头脑。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课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探险正代表了这种精神。

当前,全球一体化在加速,不同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交流、沟通越加频繁,打破隔阂,互相借鉴、吸收对方的文化精华,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了解我国对太空开拓探索的前线人员,他就是我们的人民英雄——杨利伟。

二、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1.重点字炽热(chì)负荷( hè)模拟(mó)轮廓( kuò)遨游(áo )严谨(jǐn)弧(hú)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lǜ)烧灼(zhuó)...2.词语解释(1)释然:疑虑消除。

(2)负荷:担负,承担;承担的压力和痛苦。

(3)严谨:严密周到。

(4)概率: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

(5)烧灼:高温炙烫。

(6)五脏六腑: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7)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8)耐人寻味: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

经得住认真体味。

(9)惊心动魄: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二)作者简介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太空一日》名师教案1(第2课时)

《太空一日》名师教案1(第2课时)

《太空一日》精品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随文复习短语的相关知识及关联词语使用的特点。

2.进一步锻炼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兹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立足情境,走近英雄1.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意外的情况,你曾遇到过哪些在这类情境下,你一般会怎样想,怎么做示例:作业忘记带,骑车上学时车子坏了,赶去补习班一路上遇到红灯要迟到,踢球的时候不小心扭伤了脚,自习课上好心提醒同学不要讲话却被巡视的老师误以为上课聊天……难过,伤心,焦急,委屈……打向老师或者家长求助,纠结于要不要“闯红灯”,辩解……2.回忆一下上节课归纳出的杨利伟遇到的意外,他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要求:分别用一个短语来概括,尽量使用不同的短语类型。

示例: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

他——顽强忍受。

(偏正短语)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他——克服不适。

(动宾短语)第三次意外: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他——沉着冷静。

(并列短语)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他——观察判断。

(并列短语)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他——重视过程。

(动宾短语)设计意图:太空、探险、飞船……这些探险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毕竟距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遥远。

为此,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畅谈交流自己遇到意外时的表现,再来对照杨利伟在太空飞船上的表现,就更能感受到其精神的伟大。

运用短语的形式来说说他的表现,一方面提升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短语知识的随文教学。

二、多重角度,话说英雄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英雄”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够被称为“英雄”提醒: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英雄”的认识。

如为拯救国家危难而付出生命的革命先驱,面对“非典”而坚守在岗位上的医护人员,维护国家利益与尊严的士兵,《战狼2》中的冷锋等。

明确:“英雄”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岗位上,并不一定要为国捐躯。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2课时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2课时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2课时课题:太空一日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目标:1. 了解太空一日的定义和特点。

2. 了解太空站和飞船的构造和作用。

3. 了解太空探测对人类的贡献。

4. 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获取有关太空探测和科学研究的知识。

5.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 太空探测对人类的贡献。

2. 太空站和飞船的构造和作用。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了解太空探测的科学研究和意义。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意识。

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探测的意义和科学研究。

2. 讨论与合作学习法: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太空探测对人类的贡献。

教师出示太空探测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谈一谈太空探测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和意义。

2. 案例教学:探索地外生命通过探测卫星和探测器,科学家发现了很多外星星球和行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星球和行星的信息,也发现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和行星。

那么,什么是地外生命?有哪些可能的地外生命存在的证据?学生可以自己去搜索相关信息,然后进行讨论。

3. 解释太空一日通过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分析出太空一日的定义和特点,并阐述太空探测人员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艰辛。

4. 太空站和飞船的构造和作用通过对太空站和飞船的相关介绍,让学生了解其用途和构造。

第二课时1. 引入:太空探测与信息技术通过讲解太空探测与信息技术的联系,分析出信息技术在太空探测中的作用和应用。

2. 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发相关资料,让他们针对太空探测和科学研究进行一次小组讨论,并得出一份结论。

3. 复习通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等形式,进行当天所学知识的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获取有关太空探测和科学研究的知识。

2. 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

3. 学生了解太空探测和科学研究的意义和贡献。

部编七下_《太空一日》教案

部编七下_《太空一日》教案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体会这种描写手法的效果,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情感体验: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航天员的勇敢和付出,以及作者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组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航天员的艰辛和伟大,从而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2)分析文章写作特点:学习文章的记叙顺序、描写手法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举例:文章采用了时间顺序进行记叙,同时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这些写作特点是教学重点,需引导学生分析和学习。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作者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举例:文章中作者表达了对航天员的敬佩和航天事业的热爱,这种情感态度是教学重点,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2.教学难点
(1)词汇理解:文章中出现的专业词汇和成语,如“失重”、“航天服”、“漂浮”等,学生可能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存在困难。
举例:针对这些词汇,教师需要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2)描写手法分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如“太空行走时,脚下是深邃的宇宙,眼前是蔚蓝的地球”。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模拟失重环境的简单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失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航天员太空生活对我们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航天员如何克服失重环境,进行日常工作,以及他们面对的挑战。

太空一日第2课时精品教案

太空一日第2课时精品教案

《太空一日》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以关键词为抓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太空飞行了14圈,杨利伟看见了许多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次惊心动魄的时刻。

由此可见,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之不懈努力,是什么促使他们不畏艰难、不惧牺牲,今天也许我们能获得一些答案。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品读课文,结合内容为课文选择插图。

2.探究方法(1)品读课文,勾画表现杨利伟形象的语句。

(2)结合原文,用我觉得杨利伟是一个_________的人说话。

(3)根据对课文内容以及人物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插图。

3.探究示范意外出现了。

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头脑还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

预设:在太空中面临如此的险情,他依然“头脑还非常清醒”,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沉着冷静、稳重的人。

4.成果展示(1)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

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叮嘱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预设:对于“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这一说法,他不仅自己努力寻找,还叮嘱“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航天员仔细看看,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2)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太空一日》(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太空一日》(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太空一日》(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时的内容,本篇文章是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一篇科普文章。

文章详细介绍了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太空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航天专业知识较为陌生。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了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毅。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掌握相关航天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毅,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2.难点:航天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太空情境。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航天知识卡片:准备一些关于航天知识的卡片,用于学生互动环节。

3.作业本:提前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太空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航天员杨利伟的生平事迹,为学生进入正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以下是一份以《太空一日》为主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杨利伟的太空经历,感受太空的神奇与魅力。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难点:体会文中体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很特别的文章,叫《太空一日》。

大家知道这是谁写的吗?生:杨利伟。

师:对啦,那大家对杨利伟了解多少呢?生:他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师:非常好。

那我们就开始走进他的太空一日吧。

大家先快速浏览一下文章,看看都写了些什么。

(学生浏览文章)师:好啦,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生:讲了杨利伟在太空的各种经历。

师:没错,那他都经历了哪些特别的事情呢?生:他看到了很多奇妙的景象。

师:还有呢?生:还遇到了一些危险。

师:对,那作者在面对这些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生:很严谨,很认真。

师:非常棒。

那我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文章的一些细节。

比如说,他在太空中听到“神秘的敲击声”那一段,大家有什么想法?生:感觉很神奇,也有点害怕。

师:那作者是怎么对待这种情况的呢?生:他很冷静地去分析。

师:对呀,这就是科学家的态度。

那同学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呢?生:要勇敢面对困难。

生:要严谨对待事情。

师:非常好,大家说得都很对。

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啦。

五、教学反思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情感。

但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文章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同时,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太空一日-教案2篇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太空一日-教案2篇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

(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重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炽热轮廓模拟遨游严谨稠密瞬间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2. 介绍写作背景。

教师介绍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

目标导学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我看到了什么在太空中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2.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2)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

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现象?(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三:细读课文,探究质疑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太空一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语,积累成语,体会杨利伟太空一日的惊险经历。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体会航天员为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中华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二、基础梳理(一)作者简介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2003年10月,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绕地球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得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二)字词清单生字字词炽热(chì)赫兹(hè)舷窗(xián)模拟(nǐ)遨游(áo)稠密(chóu)烧蚀(shí)轮廓(kuò)烧灼(zhuó)无虞(yú)确凿(záo)俯瞰(kàn)三、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①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②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③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④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太空一日 教案 第二课时

太空一日 教案 第二课时
二、品味语言 大声朗读下面的句子,看看该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蕴含的情感。
①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艰难的共振过程而高兴。 ②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 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及对战友和亲人的想念之情。 ③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 船了,外边来人了! 心理描写,表达了“我”顺利完成第一次太空飞行任务并成功着陆后的激动心情,平安着陆,回到祖国, 喜不自禁。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杨利伟不但记录了航天过程,而且把不同阶段的感受告诉了研究员和航天员? 这是一种科学求实精神的体现,也是作为一名航天员为国家科技进步负责任的态度的体现。他在航天过 程中的每一个体验,每一份感受,每一份资料都是极为珍贵的,对航天事业的进步也是极为可贵的,可以让 研究员和航天员少走许多弯路。 四、课堂小结 主题概括: 本文借助四个小标题,通过写“我”乘坐飞船升空,遨游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飞船落地,体现了 作者作为一名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和亲友的热爱,洋溢着中国航天 科技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学后感悟 感悟一:我们应佩服杨利伟敢于说“我没有看到长城”的难能可贵的求实严谨的态度。他庄严地肩负起 一个航天员的职责,用首飞的经历来改进航天技术,把宝贵的经验传给后来的航天员。 感悟二: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行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中国几代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 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铸就中华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五、写作特色 1.以时间为顺序再辅以小标题的方式,全文思路清晰而各有侧重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飞船起飞的过程及作者的感受,小标题非常吸引眼球。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案2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案2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案精选2篇(一)教材:《太空一日》(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太空旅行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学习运用科学知识和逻辑推理来解读科普文章。

3. 培养学生的科普阅读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太空旅行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学习运用科学知识和逻辑推理来解读科普文章。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太空旅行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理解。

2. 学生对科普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太空一日》课文。

2. 多媒体设备。

3. 提供关于太空旅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关于太空旅行的纪录片片段或展示太空旅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太空旅行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Step 2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提问:“你现在能想象一下在太空中生活一天是什么样吗?你猜太空中是什么样子?能和地球上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和猜想。

Step 3 阅读理解(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并提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答如下问题:- 通过什么方式可以看到地球?- 太空中的时间如何流逝?- 为什么在太空中感觉很轻松?- 为什么在太空站中晚上比较忙?3. 小组成果汇报: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4 拓展延伸(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和讲解太空站的建设和运行。

2. 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旅行对于科学研究和人类生活有什么意义?Step 5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课以及太空旅行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进行总结,并可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结,回答课前的预习问题。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课后练习和带回家阅读相关科普文章,培养学生对科普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Step 7 课堂反馈(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初一语文(统编版)-《太空一日》(2)-1教案

初一语文(统编版)-《太空一日》(2)-1教案
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称为英雄吗?
你认为杨利伟可以称为航天英雄吗?
结合材料,引发学生对英雄的思考,导入新课。
回顾内容
初识英雄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学会提取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品读人物
走近英雄
一、浏览课文,圈画关键语句,感受杨利伟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结合文中语句体会作者的英雄气概和严谨、科学的态度。
教学难点:结合现实材料,深入理解“英雄”的含义。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材料导入
思考英雄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震惊世界,举国哀悼。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称他们是“我们的7位挑战者号英雄”。
结合钟南山院士的材料,说说对英雄的认识。
联系现实,深入理解英雄。
课堂小结
品读文中语句
分析人物形象
感悟作者情感
探讨“英雄”内涵
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课后作业
用“杨利伟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陈述你认为杨利伟是英雄的原因。
表达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太空一日》(2)
学科
语文
学段:初中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书名:《语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太空一日》 教案

《太空一日》 教案

太空一日教学目标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古往今来,飞天一直都是人们的梦想。

2003年10月15日9:00,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经过21个多小时的太空飞行,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25安全返回地面,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1人。

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立伟所写的文章——《太空一日》,课文节选自他的自传《天地九重》。

二、积累字词(1)读准字音:(2)理解字义三、分析课文1. 课文写了作者太空一日的经历,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书里作者主要写了自己太空一日的哪几个阶段?【明确】大家在阅读中应该发现本文用小标题把文章分成了4个部分,第一部分:飞船的起飞升空阶段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9时整,火箭起飞了,开始时飞船缓慢的升起,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后来整流罩打开……第二部分:太空飞行阶段表示地点的词句:而飞船的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弦窗外飘过。

第三部分:太空飞行阶段结合以下这些词句推断: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间两个部分都是写的太空飞行阶段。

第四部分:归途及返回落地阶段从第4个部分的小标题——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小结】总的来说,本文一共写了三个阶段及起飞升空阶段太空飞行阶段和返回落地阶段,按时间先后顺序展现了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从起飞到落地的全过程。

2.在这三个阶段中,作者分别有哪些经历和感受呢?第1个阶段(1)这一部分的小标题是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看到这个小标题,我们不禁产生疑问题,刚刚起飞升空阶段,作者为什么就以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作为小标题呢?作者到底经历了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个部分圈画出让作者以为自己要牺牲的经历。

太空一日教案两课时

太空一日教案两课时

太空一日教案两课时(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太空一日教案两课时这是太空一日教案两课时,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空一日》精品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随文复习短语的相关知识及关联词语使用的特点。

2.进一步锻炼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兹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立足情境,走近英雄
1.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意外的情况,你曾遇到过哪些?在这类情境下,你一般会怎样想,怎么做?
示例:
作业忘记带,骑车上学时车子坏了,赶去补习班一路上遇到红灯要迟到,踢球的时候不小心扭伤了脚,自习课上好心提醒同学不要讲话却被巡视的老师误以为上课聊天……
难过,伤心,焦急,委屈……
打电话向老师或者家长求助,纠结于要不要“闯红灯”,辩解……
2.回忆一下上节课归纳出的杨利伟遇到的意外,他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要求:分别用一个短语来概括,尽量使用不同的短语类型。

示例: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

他——顽强忍受。

(偏正短语)
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他——克服不适。

(动宾短语)
第三次意外: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他——沉着冷静。

(并列短语)
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他——观察判断。

(并列短语)
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他——重视过程。

(动宾短语)
设计意图:太空、探险、飞船……这些探险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毕竟距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遥远。

为此,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畅谈交流自己遇到意外
时的表现,再来对照杨利伟在太空飞船上的表现,就更能感受到其精神的伟大。

运用短语的形式来说说他的表现,一方面提升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短语知识的随文教学。

二、多重角度,话说英雄
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英雄”?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够被称为“英雄”?提醒: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英雄”的认识。

如为拯救国家危难而付出生命的革命先驱,面对“非典”而坚守在岗位上的医护人员,维护国家利益与尊严的士兵,《战狼2》中的冷锋等。

明确:“英雄”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岗位上,并不一定要为国捐躯。

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都应该给予英雄的荣誉。

比如《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斯科特一行人,他们没有第一个到达南极甚至都倒在了归途中,但是他们对南极探险的执着、对科学的热爱、对对手的尊重、对朋友和亲人的爱,都使得他们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

所以,我们在阅读和评价的时候,要学会多角度思考与理解。

2.杨利伟之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仅仅是因为遇到意外时的胆识过人、沉着冷静吗?你觉得他还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敬仰,请在文中找出依据证明你的观点。

示例:
(1)怀有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从出发到归来,杨利伟遇到了诸多的意外,但是他并没有沉浸在恐慌和自我调节中,而是能及时地汇报飞船状况,记录所见所闻,临危不惧坚持完成宇航任务,并饱含深情地撰写《天地九重》一书。

建议:在此处可以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天地九重》一书,从“一篇文”到“一本书”,鼓励学生整本书阅读。

(2)对后来者的鼓励及心理建设。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过这种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杨利伟跟他们仔细说过。

包括他告诉后来的宇航员,那神秘的敲击声出现的时候别害怕,属于正常现象等。

建议:在此处可以让学生找找文中的关联词语。

例如“‘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过这种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我跟他们仔细说过”一句是“……但……因为……”转折的意思,再加上因果。

类似的还有:“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完成。

”“如果……就……还……”是假设的意思,再进一层。

“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

”“既不是……也不是……”是并列的意思,排除再排除。

(3)对祖国的热爱及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建议:
(4)可以结合课后“思考探究三”体会其中语句所蕴含的情感。

(5)在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的严谨、科学的态度。

比如杨利伟特地俯瞰长城,非常客观地说“我没有看到长城”,而且为了验证他几次努力寻找长城,曾叮嘱后来者仔细看看。

再如他对神秘的声音的来源,尽管技术人员用各种办法模拟,但他觉得不像的时候,哪怕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不能确定就不签字。

“航天英雄”杨利伟打动我们的品质还有很多,只要学生能在文中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即可。

2.我们的“航天英雄”为什么没有说“征服宇宙”之类的豪言壮语?
示例:这是对科学对宇宙的敬畏,对神秘未知世界保有探寻之意的赤子之心。

“英雄”姶终是血肉丰满的“人”,而不是“神”。

唯有不畏艰险,热爱科学,具有献身精神,保持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才能使我们的探索越来越深远。

设计意图:很多时候,人们会被“英雄”的品质和精神所打动。

但是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英雄”?既不能拔高到“神”的地步,也不能泛化到只要有美好品质就是“英雄”,这需要思维上的辩证性与严密性。

结合课文对杨利伟作为“航天英雄”的探讨,可以较为机动灵活地开展助学系统中的学习活动。

三、总结延伸,亲近英雄
1.各小组能否完全回答本小组最初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都需释疑总结。

2.尝试着把最初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放在以下情境中提问:假如杨利伟到你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出什么问题?
注意:此次提问带有口语交际的色彩,注意称呼语及礼貌用语的使用。

3.每个小组推荐阅读一本科学探索类或科幻类作品。

建议:针对相应的书,可采用“腰封”设计展示。

(注意“腰封”的特点——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吊足”读者的胃口)
设计意图:最初提出的问题,在两课时的学习之后,学生要自己得到答案。

如此一来,学生的质疑、解惑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所有的知识不是老师"传递”给他们的,而是在一次次的任务驱动中自己“发现”与“构建”的。

从一篇文章到一本书再到一类书,旨在拓展阅读的“广度";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设计腰封,需要学生对作品“深度”的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