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一、单选题
1.皮肤上若不慎沾有少量的苯酚,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用稀NaOH溶液洗
B.用酒精洗
C.用70℃热水洗
D.冷水冲洗
2.反应后没有颜色变化的是()
A.酚与FeCl3溶液
B.淀粉与碘水
C.酸性K2Cr2O7溶液与C2H5OH
D. C3H7Cl与NaOH溶液
3.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下列关于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6H22O4,可由石油化工原料通过取代,氧化,酯化反应制得
B.白酒中混有少量塑化剂,少量饮用对人体无害,可通过过滤方法除去
C.用核磁共振氢谱分析有6个吸收峰
D.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能发生加成,取代和氧化反应
4.日本冈山大学教授滨田博喜和研究员富良德等通过实验发现,桉树叶子的培养细胞能够消除有害化学物质双酚A的毒性。
双酚A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此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2 mol Br2
B.该物质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
C.该物质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
D.该物质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分子式为C15H28O2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苯中少量的苯酚可先加适量的浓溴水,使之生成三溴苯酚,再过滤除去
B.氯化钡属于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吞氯化钡可以服用碳酸钠解毒
C.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D.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硝酸银溶液1﹣2mL,逐滴加入2%稀氨水,边滴边振荡,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时得到的即是银氨溶液
6.下列醇中能由醛加氢还原制得的是()
A. CH3CH2CH2OH
B. (CH3)2CHCH(CH3) OH
C. (CH3)3COH
D. (CH3)2CHOH
7.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苯酚有弱酸性,俗称石炭酸,因此它是一种羧酸
B.凡是能起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
C.在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羧基中的氢原子,醇脱去羟基生成水和酯
D.乙烯和甲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8.不能由醛或酮加氢还原制得的醇是()
A. CH3CH2OH
B. CH3CH2CH(OH)CH3
C. (CH3)3CCH2OH
D. (CH3)3COH
9.香草醛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可由愈创木酚作原料合成,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1→2属于加成反应,且生成的化合物2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B.化合物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
C.检验制得的香草醛中是否混有化合物3,可用氯化铁溶液
D.等物质的量四种化合物分别与足量NaOH反应,消耗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1:3:2:4 10.实验室中用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为除去所得的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应选用的试剂是()
A.饱和食盐水
B.饱和碳酸钠溶液
C.饱和NaOH溶液
D.浓硫酸
11.叶蝉散(isoprocard)对水稻叶蝉和飞虱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防效迅速,但残效不长.工业上用邻异丙基苯酚合成叶蝉散的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叶蝉散的分子式是C11H16NO2
B.邻异丙基苯酚发生了取代反应
C.叶蝉散在强酸、强碱性环境中能稳定存在
D.可用FeCl3检验叶蝉散中是否含邻异丙基苯酚
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生成的是碳酸钠
B.在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立即有淡黄色沉淀生成C.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D.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是因为与水形成了氢键
13.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实验是()
A.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C.苯酚的浑浊液加热后变澄清
D.苯酚的水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苯酚钠
14.下列醇类物质中,能被氧化成醛的是()
A. CH3CH2CH2OH
B.
C.
D.
15.化合物丙可由如下反应得到:
丙的结构不可能是()
A. CH3CBr2CH2CH3
B.(CH3)2CBrCH2Br
C. C2H5CHBrCH2Br
D. CH3(CHBr)2CH3
二、双选题
16.(双选)下列各操作中,正确的是()
A.为减缓反应速率,用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制乙炔
B.制备乙烯: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70℃制取乙烯
C.浓硫酸的稀释:应将蒸馏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D.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17.(双选)已知三种常见高级脂肪酸的结构简式和熔点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原子数之和与烃基的饱和性都不会影响羧酸的熔点
B.硬脂酸、软脂酸、油酸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油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加成生成软脂酸
D.油酸的最简单的同系物是丙烯酸
18.(双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食醋可除去水垢,NH4Cl溶液可除去铁锈
B.加热能杀死H7N9禽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C.碳酸钡不溶于水,可用做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剂
D.在镀件上镀锌,可以用锌作阳极,也可以用惰性电极材料作阳极
19.(双选)某有机物X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为Y和Z,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Y和Z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X可能是()
A.乙酸丙酯
B.甲酸乙酯
C.乙酸甲酯
D.乙酸乙酯
三、填空题
20.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碘,用酒精洗涤
②盛放过苯酚的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用酒精洗涤
③做银镜反应后试管壁上银镜,用稀氨水洗涤
④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
⑤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统称化学纤维
⑥用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
⑦淀粉与纤维素分子式都为(C6H10O5)n而结构不同,所以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⑧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属于加成反应
21.吃水果能帮助消化,当我们把苹果切开后,不久果肉上便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其原因是果肉里的酚在空气中转变为二醌,这些二醌很快聚合成为咖啡色的聚合物。
(1)这一变化(酚变为二醌)的反应类型为(填字母)。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加成反应 d.取代反应
(2)若要避免苹果“生锈”,请你选择一种保存切开的苹果的方法:,
其原因是。
22.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在苯酚与水的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变澄清:;
(2)实验室通常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备乙炔:;
(3)红热的铁跟水蒸气反应:。
23.醛类定义:和连接而成的化合物称为醛。
24.现有:
A.CH3OH B.(CH3)3CCH2OH C.(CH3)3COH D.(CH3)2CHOH E.C6H5CH2OH五种有机物
(1)能氧化成醛的是(2)不能消去成烯的是
(3)能氧化成酮的是(4)E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是
四、实验题
25.关于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在试管中先注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加热煮沸之后把NaOH溶液倒去,再用蒸馏水洗净试管备用
B.在洗净的试管里配制银氨溶液
C.向银氨溶液中滴入3~4滴乙醛稀溶液
D.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A中加NaOH溶液振荡,加热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银氨溶液的配制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银氨溶液久置可能会爆炸,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且造成资源浪费,实验室从废液中回收银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Ag(NH
3)2]+Ag++2NH3
①写出废液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铁粉要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为了探究乙酸乙酯水解的条件,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三支相同的试管编号为1、2、3,各试管内依次加入下列药品
步骤二:将三支试管振荡后,静置,插入热水浴(约75℃)中,加热约5min,加热过程中不再振荡.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已有的对乙酸乙酯反应条件的认识,该实验预期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如图中的。
(2)该实验对反应温度的控制较为严格,若温度过高时,产生的主要问题是。
(3)在步骤二中,振荡试管后可观察到液体稍显浑浊,其原因是。
(4)按所设步骤实验反应速率较慢,其主要原因是。
(5)在实际操作中,针对(4)中的原因进行改进后,预期的现象仍不明显,有人又将该实验作如下改进
实验现象和预期的完全一致.请分析这一改进的主要作用是。
27.俗话说,“陈酒老醋特别香”,其原因是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里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模拟该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作用是:①②;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3)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只能插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处,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长导管的作用是;
(4)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5)进行该实验时,最好向试管甲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
(6)实验室可用乙醇来制取乙烯,将生成的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结构简式是;
(7)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五、推断题
28.结构的研究是有机化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某有机物X(C12H13O6Br)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其结构简式如下:(其中Ⅰ、Ⅱ为未知部分的结构)。
为推测X的分子结构,进行如图转化:
已知向D的水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显紫色,对D的结构进行光谱分析,在氢核磁共振谱上显示只有两种信号,M、N互为同分异构体,M中含有一个六原子环,N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G能与NaHCO3溶液反应,请回答:
(1)G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2)D不可以发生的反应有(选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②消去反应③氧化反应④取代反应
(3)写出上图转化中反应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B+F→M;
②G→N;
(4)已知向X中加入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则X的结构简式是:
1mol该 X与足量的NaOH溶液作用,最多可消耗NaOH mol;
(5)有一种化工产品的中间体W与G互为同分异构体,W的分子中只含有羧基、羟基和醛基三种官能团,且同一个碳原子上不能同时连有两个羟基.则W的分子结构有种,写出任意一种的结构简式。
六、计算题
29.已知NH4+与甲醛(HCHO)在水溶液中有如下反应:4NH4++6HCHO→(CH2)6N4+4H++6H2O,实验室中有一瓶脱落标签的铵盐,取2.0g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HCHO溶液配成100mL 溶液,取出10mL,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当加入25mL时,溶液恰好呈中性,求铵盐中氮
元素的质量分数。
30.两种饱和一元脂肪醛的混合物,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1。
取4.08 g混合物与足量银氨溶液共热,生成银21.6 g。
试通过计算判断这两种醛是什么醛,并求它们各自的物质的量。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会腐蚀皮肤,故A错误;
B.苯酚不溶于水,但易溶在酒精中,可以用酒精洗去,故B正确;
C.温度过高,会烫伤皮肤,故C错误;
D.苯酚不溶于水,难易除去沾有的苯酚,故D错误。
2.【答案】D
【解析】A.酚与FeCl3溶液,显紫色,故A不选;
B.淀粉与碘水,显蓝色,故B不选;
C.酸性K2Cr2O7溶液与C2H5OH,紫色褪去,故C不选;
D.C3H7Cl与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故D选。
3.【答案】B
【解析】先根据名称写出结构简式:A.由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的分子式是C16H22O4,苯通过取代反应生成邻二甲苯、邻二甲苯氧化得到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产物,故A正确;
B.塑化剂溶解在白酒中,不能通过过滤方法除去,故B错误;
C.该物质中含有6个氢原子,用核磁共振氢谱分析有6个吸收峰,故C正确;
D.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中含有苯环,能发生加成,取代和氧化反应,故D正确。
4.【答案】D
【解析】A中,1 mol该物质每个苯环上可消耗2 mol Br2,共消耗4 mol Br2;B中,酚的酸性没有碳酸的强,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CO2;C中,中间一个碳原子上连的四个碳构成空间四面体,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D中,加成后不含双键,但有两个环,氢原子数为32-4=28。
5.【答案】D
【解析】A.苯酚和溴水生成三溴苯酚沉淀能溶于苯中,且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所以不能用溴水除去苯中少量苯酚,无法实现目的,故A错误;
B.胃液中有盐酸,碳酸钡能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钡,照样会使人中毒,故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中聚合度不同,即分子式不同,故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硝酸银溶液1﹣2mL,逐滴加入2%稀氨水,边滴边振荡,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时得到的即是银氨溶液,故D正确。
6.【答案】A
【解析】A.CH3CH2CH2OH能够由CH3CH2CHO加成反应生成,故A正确;
B.(CH3)2CHCH(CH3) OH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1个氢原子,故B错误;
C.(CH3)3COH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够由醛或酮加氢还原制得,故C错误;D.(CH3)2CHOH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1个氢原子,故D错误。
7.【答案】D
【解析】A、由于苯酚分子中没有羧基,所以不是羧酸,故A错误;
B、由于只要分子中含有醛基,就能够发生银镜反应,如甲酸,所以能够发生银镜反应的不一定是醛,故B错误;
C、在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羟基,醇脱去氢原子生成酯和水,故C错误;
D、由于乙烯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的同系物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
8.【答案】D
【解析】A、乙醇能够由乙醛加成反应生成,故A不选;
B、CH3CH2CH(OH)CH3分子中,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说明可以由酮加氢还原制得,故B不选;
C、(CH3)3CCH2OH分子中,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能够由醛加氢还原制得,故C不选;
D、(CH3)3COH分子中,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够由醛或酮加氢还原制得,故D
选。
9.【答案】A
【解析】A.反应1→ 2中,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为加成反应,2中连接﹣OH的C 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为手性碳原子,故A正确;
B.醇羟基邻位C原子上没有H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酚羟基邻位上的H为苯环上的H原子,结构稳定,C﹣H键不易断裂,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
C.香草醛和化合物3中都含有酚羟基,加入氯化铁溶液都呈紫色,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的四种化合物分别与足量NaOH反应,1消耗NaOH 1mol,2消耗NaOH 2mol,3消耗NaOH 2mol,4消耗NaOH 1mol,消耗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1:2:2:1,故D错误。
10.【答案】B
【解析】A、饱和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中和乙酸,故A错误;
B、饱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以中和乙酸,通过降低了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故B正确;
C、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虽然可以中和乙酸,但也会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故C错误;
D、浓硫酸呈酸性,不能中和乙酸,故D错误。
11.【答案】D
【解析】A.由结构简式可知,1个分子中含有15个H原子,则叶蝉散的分子式是C11H15NO2,故A错误;
B.由合成反应可知,﹣OH上O﹣H碱断裂,与﹣CONCH3中C=N键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分子中含有﹣OCONH﹣结构,能水解,则叶蝉散在强酸、强碱性环境中不能稳定存在,故C 错误;
D.邻异丙基苯酚遇氯化铁溶液显紫色,而叶蝉散不能,现象不同,则可用FeCl3检验叶蝉散中是否含邻异丙基苯酚,故D正确。
12.【答案】D
【解析】A.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氢钠,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故A 错误;
B.溴乙烷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溴离子,加入硝酸银不反应,故B错误;
C.苯不含双键,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但是可以燃烧,能被氧气氧化,故C错误;
D.氢键的存在使得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故D正确。
13.【答案】B
【解析】A、浓溴水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说明苯酚的酸性,故A错误;
B、碳酸是弱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说明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B正确;
C、苯酚的浑浊液加热后变澄清,说明温度升高苯酚溶解度增大,无法说明苯酚的酸性,故C错误;
D、苯酚的水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苯酚钠,只能说明苯酚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
14.【答案】A
【解析】A、CH3CH2﹣CH2﹣OH为伯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生成丙醛,故A正确;
B、为仲醇,生催化氧化生成丙酮,故B错误;
C、为仲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酮,故C错误;
D、为叔醇,不能发生催化氧化,故D错误;
15.【答案】A
【解析】由转化关系可知,甲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甲为醇,乙为烯烃,烯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丙中2个溴原子应分别连接在相邻的碳原子上;
A、分子中2个溴原子不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碳原子上,不可能是烯烃与溴的基础产物,故A错误;
B、若乙为(CH3)2C=CH2,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2CBrCH2Br,故B正确;
C、若乙为CH3CH2CH=CH2,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CHBrCH2Br,故C正确;
D、若乙为CH3CH=CHCH3,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BrCH3,故D正确。
16.【答案】AB
【解析】A.电石与水反应非常剧烈,减缓反应的速率,通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故A正确;B.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70℃制取乙烯,故B正确;
C.浓硫酸的稀释:应将浓硫酸加入到蒸馏水中,故C错误;
D.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故D错误。
17.【答案】AC
【解析】A、碳原子数之和与烃基是否饱和与分子间作用力直接相关,影响羧酸的熔点,一般烃基饱和的熔点高,烃基不饱和的熔点低,故A错误;
B、高级脂肪酸都属于羧酸,都能发生酯化反应,故B正确;
C、油酸催化加氢生成硬脂酸,故C错误;
D、油酸与丙烯酸,(CH2═CHCOOH)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5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丙烯酸是最简单的烯酸,故D正确。
18.【答案】C D
【解析】A.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除去水垢;NH4Cl能水解溶液呈酸性可除去铁锈,故A正确;B.病毒的成分是蛋白质,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
C.BaCO3可与胃液中的酸作用产生可溶性钡盐而使人中毒,故不能用碳酸钡做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剂,应用硫酸钡,故C错误;
D.在镀件上镀锌,用锌作阳极,待镀金属作阴极,故D错误。
19.【答案】AB
【解析】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Y和Z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得Y和Z 的物质的量相等,进一步推得Y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A、乙酸丙酯水解生成乙酸和丙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故A正确;
B、甲酸乙酯水解生成甲酸和乙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6,故B正确;
C、乙酸甲酯水解生成乙酸和甲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和32,故C错误;
D、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和46,故D错误;
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相应的酸与醇,水解生成的酸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有A和B,故选AB。
20.【答案】①②④⑤
【解析】①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所以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碘,用酒精洗涤,故正确;
②苯酚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酒精,所以盛放过苯酚的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用酒精洗涤,故正确;
③银和氨水不反应,银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所以做银镜反应后试管壁上银镜可以用稀硝酸洗涤,故错误;
④碱性条件下,油脂易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都易溶于水,且升高温度能促进油脂的水解,所以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故正确;
⑤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都属于化学纤维,故正确;
⑥用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故错误;
⑦n不同,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式不同,所以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错误;
⑧炔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酸,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故错误;故选①②④⑤。
21.【答案】(1)a (2)放入水中(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切开的苹果易被氧化,放入水中,使果肉不与空气接触,减缓氧化速率
【解析】根据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的概念:从有机物分子中去掉氢原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该变化过程符合这一特点,故属于氧化反应。
22.【答案】(1)(2)CaC2+2H2O→Ca(OH)2+C2H2↑
(3)3Fe+4H2O Fe3O4+4H2
【解析】苯酚具有弱酸性,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和乙炔,配平即可,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
(3)铁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 Fe3O4+4H2。
23.【答案】醛基(﹣CHO)烃基(或氢原子)
【解析】醛类定义为:醛基(﹣CHO)和烃基(或氢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称为醛,醛类根据烃基是否饱和分为饱和醛和不饱和醛,根据含有醛基个数还分为一元醛、二元醛等。
24.【答案】(1)ABE(2)ABE(3)(4)甲酸苯甲酯
【解析】A.CH3OH,能够被氧化成甲醛,不能够发生消去反应;B.(CH3)3CCH2OH,与羟基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能够被氧化成醛;C.(CH3)3COH,与羟基邻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不能够被氧化成酮;
D.(CH3)2CHOH,不能够反应失去反应;能够被氧化成酮;E.C6H5CH2OH,苯甲醇能够被氧化成苯甲醛;不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1)能氧化成醛的有:ABE;(2)不能消去成烯的是:ABE;(3)能氧化成酮的是:D;(4)苯甲醇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甲酸苯甲酯。
25.【答案】(1)除去试管内壁的油污
(2)向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硝酸银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3)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4)①[Ag(NH3)2]++OH-+3H+=Ag++2NH4++H2O ②将银离子还原③NO
【解析】银镜反应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试管必须洁净,试管中先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加热煮沸,目的就是除去试管内壁上的油污,保证试管的洁净;银氨溶液的配制一定要先加入硝
酸银,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当加入稀硝酸时,会与氨气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从废液中回收银加入铁粉是为了将银离子置换为单质银,达到回收的目的,同时不造成重金属离子的污染。
26.【答案】(1)A
(2)高温下乙酸乙酯挥发
(3)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中形成乳浊液
(4)有机层和水层接触面太小
(5)乙酸乙酯在水中和电解质溶液中溶解度相差较大,改用饱和食盐水后大大减少了乙酸乙酯的溶解
【解析】(1)乙酸乙酯不溶与水密度小于水,所以试管1中现象为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橙色;乙酸乙酯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硫酸具有酸性,遇到石蕊显红色,所以试管2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的乙酸乙酯层,下层为显红色的浓硫酸层;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接触的部分发生水解,石蕊与碱变蓝,所以试管3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是未水解的乙酸乙酯,下层是溶有石蕊的氢氧化钠的溶液,故选:A;
(2)乙酸乙酯沸点低,高温时,乙酸乙酯易挥发;
(3)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振荡试管后可观察到液体稍显浑浊,是因为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中形成乳浊液;
(4)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试管中,有机层和水层接触面积太小,所以反应速率慢;
(5)乙酸乙酯在水中和电解质溶液中溶解度相差较大,改用饱和食盐水后大大减少了乙酸乙酯的溶解。
27.【答案】(1)催化剂吸水剂
(2)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减小乙酸乙酯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3)防止倒吸;将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蒸气冷凝
(4)分液
(5)防止暴沸
(6)BrCH2CH2Br
(7)②④⑤
【解析】(1)实验室用乙醇在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制备乙酸乙酯,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2)实验室里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冷却乙酸乙酯的原因:一是利用碳酸钠溶液中的水溶解乙醇(乙醇在水里的溶解度大于乙酸乙酯),二是碳酸钠能跟乙酸反应吸收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而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这样就可以获得较为纯净的乙酸乙酯液体;
(3)混合物中含有乙醇和乙酸,易溶于水,易生产倒吸,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实验时导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长导管有利于蒸汽和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而被冷凝;
(4)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5)碎瓷片起到防止液体暴沸的作用;
(6)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生成1,2﹣二溴乙烷,结构简式为BrCH2CH2Br;
(7)①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不能用作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标志,故①错误;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②正确;
③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不能用作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标志,故③错误;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⑤。
28.【答案】(1)羧基、羟基(2)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