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一定
秦汉的散文,与 “韵文”相对
今义 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没有 道理,道路 大家;许多人 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 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 基础教育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6.明句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句) 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省略句) 7.积名句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帮助你知人论世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韩 愈 35 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针对人们在门第观念影响下“耻 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 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 庶之别,士族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 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 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 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 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与韩愈同时代的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 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 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以看出《师 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点亮你的慧眼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点评:文章开头便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断,紧接着指出师的作用 “传道受业解惑”,以此作为全文立论的出发点和依据。然后句句紧承,推论 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同时,一开头郑重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 就隐含着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很自然地为第二段埋下了伏笔。 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之中,“传道”是核心,“受业”是手段,“解惑”是“传道受 业”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作者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教师的责任,意义非凡。
11* 师 说
“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韩愈是卓越的散文家、 诗人,更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思想方面力主儒学,排斥佛老;在文学方面反 对六朝浮夸艳丽之风,提倡文以载道,词必自出;在为人处世方面不平即鸣, 光明磊落。他不仅传承了儒家的教育思想,还第一次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 所存”的择师标准,使千年儒风得以发扬光大。学习本文,一要学习韩愈抨击 流俗、敢为人师的精神,二要掌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川) 人。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曾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吏部侍 郎等职。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 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捕蛇者说》《马说》 《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 说》)(2012·浙江高考)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2012·福建高考) (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2010·上海高 考) (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2010·福建高考) (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 说》)(2010·山东高考)
提醒你夯实基础ຫໍສະໝຸດ 1.注字音加点字庸.知
yōng
苌.弘
cháng
郯.子
tán
解 解.惑 jiě 押解. jiè
读 句读. dòu 读.书 dú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近谀.

老聃.
dān
李蟠.
pán
择 择.师 zé 择.菜 zhái
传 经传. zhuàn 流传. chuán
2.识通假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3.解多义
(韩愈《师说》)(2013·北京高考) (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
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2012·全国课标高考)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韩愈《师说》)(2012·广东高考)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 愈《师说》)(2012·江苏高考)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吾师道也(学习)
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从师之道)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答) 解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解围)
太后之色少解(消释,化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放弃)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弃)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指“六艺经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他们)

余嘉其能行古道(代词,他)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表猜测)
4.辨活用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为动词,学习)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圣人、愚人) 则耻.师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5.分古今
例句
古义
学者 所以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惑也
求学的人 用来……的
从而 无 道 众人
吾从.而.师之 是故无.贵无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今之众.人.
跟随并且 不论,不分 风尚 一般人
小学 小.学.而大遗
小的方面学习
不必 古文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师
年十七,好古.文.
遗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脱离)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赠送)
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常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寻常的)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时常)
择师而教之(代词,他们) 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这些)
古之学者(助词,的) 之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表示宾语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