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教案设计-第二章章末综合提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层·知识整合]
[提升层·题型探究]
(教师独具)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范围是()
A.-3<k≤0
B.k>- 3
C.k≥0或k<- 3
D.k≥0或k<-
3 3
(2)已知某直线l的倾斜角α=45°,又P1(2,y1),P2(x2,5),P3(3,1)是此直线上的三点,求x2,y1的值.
(1)C[通过画图可知k<-3或k≥0.故选C.]
(2)[解]由α=45°,故直线l的斜率k=tan 45°=1,
又P1,P2,P3都在此直线上,故kP1P2=kP2P3=k l,
即5-y1
x2-2

1-5
3-x2
=1,解得x2=7,y1=0.
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注意点
(1)求直线的倾斜角,关键是依据平面几何的知识判断直线向上方向与x轴正向之间所成的角,同时应明确倾斜角的范围.
(2)当直线的倾斜角α∈[0°,90°)时,随着α的增大,直线的斜率k为非负值且逐渐变大;当直线的倾斜角α∈(90°,180°)时,随着α的增大,直线的斜率k为负值且逐渐变大.
[跟进训练]
1.已知直线ax+y+2=0及两点P(-2,1),Q(3,2),若直线与线段PQ相交,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a≤-4
3或a≥
3
2B.a≤-
3
2或a≥
4
3
C.-4
3≤a≤
3
2D.-
3
2≤a≤
4
3
A[因为直线ax+y+2=0过定点A(0,-2),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如图所示:
直线ax +y +2=0可化为y =-ax -2,因为P (-2,1),Q (3,2), 则k AP =
1-(-2)-2-0=-3
2,k AQ =2-(-2)3-0
=43.
若直线y =-ax -2与线段PQ 相交, 即-a ≥43或-a ≤-3
2, 所以a ≤-43或a ≥3
2.]
求直线的方程
2x -y -5=0,AC 边上的高BH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 -2y -5=0.
求:(1)AC 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2)点B 的坐标.
[思路探究] (1)直线AC 过A 点且与BH 垂直,可求直线方程.
(2)B 点在直线BH 上,线段AB 的中点在中线CM 上,列方程组求得B 点坐标. [解] (1)因为AC ⊥BH ,所以设AC 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2x +y +t =0. 把A (5,1)代入直线方程2x +y +t =0中,解得t =-11. 所以AC 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2x +y -11=0. (2)设B (x 0,y 0),则AB 的中点为⎝ ⎛⎭⎪⎫x 0+52,y 0+12.
联立得方程组⎩
⎪⎨⎪

x 0-2y 0-5=0,
2×x 0+52-y 0+1
2-5=0.
化简得⎩⎨⎧ x 0-2y 0-5=0,2x 0-y 0-1=0.解得⎩⎨⎧
x 0=-1,
y 0=-3.
故B (-1,-3).
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求直线方程的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要掌握直线方程五种形式的适用条件及相互转化,能根据条件灵活选用方程,当不能确定某种方程条件是否具备时要另行讨论条件不满足的情况.
[跟进训练]
2.已知△ABC 中,A (1,3),AB ,AC 边上中线所在直线方程分别为x -2y +1=0和y -1=0,求△ABC 各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解] 设AB ,AC 边上的中线分别为CD ,BE ,其中D ,E 为中点, ∵点B 在中线y -1=0上, ∴设点B 的坐标为(x B,1).
∵点D 为AB 的中点,又点A 的坐标为(1,3), ∴点D 的坐标为⎝ ⎛⎭
⎪⎫
x B +12,2.
∵点D 在中线CD :x -2y +1=0上, ∴x B +1
2-2×2+1=0,∴x B =5. ∴点B 的坐标为(5,1).
∵点C 在直线x -2y +1=0上, ∴设点C 的坐标为(2t -1,t ). ∴AC 的中点E 的坐标为⎝ ⎛⎭⎪⎫
t ,
t +32. ∵点E 在中线BE :y =1上, ∴t +3
2=1,∴t =-1. ∴点C 的坐标为(-3,-1),
∴△ABC 各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AB :x +2y -7=0, BC :x -4y -1=0,AC :x -y +2=0.
两直线的平行、垂直及距离问题
12足下列条件的a ,b 的值.
(1)直线l 1过点(-3,-1),并且直线l 1与直线l 2垂直; (2)直线l 1与直线l 2平行,并且坐标原点到l 1,l 2的距离相等.
[思路探究] (1)把(-3,-1)代入l 1方程,同时运用垂直条件A 1A 2+B 1B 2=0;(2)利用好平行条件及距离公式列方程.
[解] (1)∵l 1⊥l 2,
∴a (a -1)+(-b )·1=0. 即a 2-a -b =0.① 又点(-3,-1)在l 1上, ∴-3a +b +4=0.② 由①②解得a =2,b =2. (2)∵l 1∥l 2且l 2的斜率为1-a , ∴l 1的斜率也存在,a
b =1-a , 即b =
a 1-a
. 故l 1和l 2的方程可分别表示为 l 1:(a -1)x +y +4(a -1)
a =0, l 2:(a -1)x +y +
a
1-a
=0. ∵原点到l 1与l 2的距离相等,
∴4⎪⎪
⎪⎪⎪⎪a -1a =⎪⎪⎪⎪⎪⎪
a 1-a ,解得a =2或a =23. 因此⎩⎨⎧
a =2,
b =-2,或⎩⎪⎨⎪⎧
a =23
,b =2.
距离公式的运用
(1)距离问题包含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牢记各类距离的公式并能直接应用,解决距离问题时,往往将代数运算与几何图形的直观分析相结合.
(3)这类问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在高考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主要考查距离公式以及思维能力.
[跟进训练]
3.已知直线l 经过直线2x +y -5=0与x -2y =0的交点. (1)点A (5,0)到l 的距离为3,求l 的方程;
(2)求点A (5,0)到l 的距离的最大值.
[解] (1)经过两已知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2x +y -5+λ(x -2y )=0, 即(2+λ)x +(1-2λ)y -5=0,
所以|10+5λ-5|
(2+λ)2+(1-2λ)2
=3,
即2λ2-5λ+2=0,所以λ=1
2或λ=2. 所以l 的方程为x =2或4x -3y -5=0.
(2)由⎩⎨⎧
2x +y -5=0,x -2y =0,解得交点P (2,1),过P 作任一直线l (图略),设d 为点A
到l 的距离,则d ≤|P A |(当l ⊥P A 时等号成立).
所以d max =|P A |=10.
对称问题
1.怎样求点关于点的对称点?
[提示] 设出所求点坐标,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解. 2.怎样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坐标?
[提示] 设出所求点坐标(x, y ),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建立关于x, y 的第一个方程,再利用垂直关系建立x, y 的另一个方程,然后通过联立方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例4】 光线通过点A (2, 3),在直线l :x +y +1=0上反射,反射光线经过点B (1,1),试求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 设点A (2,3)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A ′(x 0,y 0),则⎩⎪⎨⎪⎧
2+x 02+3+y 0
2+1=0,y 0-3x 0-2=1.
解之得,A ′(-4,-3).
由于反射光线经过点A ′(-4,-3)和B (1,1), 所以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y -1=(x -
1)·1+3
1+4
,即4x -5y +1=0.
解方程组⎩⎨⎧
4x -5y +1=0,x +y +1=0,得反射点P ⎝ ⎛⎭⎪⎫-23,-13.
所以入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y -3=(x -2)·3+1
3
2+23
,即5x -4y +2=0.
综上,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5x -4y +2=0,4x -5y +1=0.
1.[变结论]在本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求光线从A 经反射后到达B 点所经过的路程.
[解] 由本例解析知,点A (2,3)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A ′(-4,-3).所以从A 发出光线经l 反射后到达B 的路程为|A ′B |.
即|A ′B |=(-4-1)2+(-3-1)2=41.
2.[变条件]把本例条件中“直线l :x +y +1=0”改为“直线l 为x 轴”,其他条件不变,试求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 点A (2,3)关于x 轴对称点为A ′(2,-3). ∴反射光线方程为
y +31+3=x -2
1-2
,即4x +y -5=0. 又∵反射光线与x 轴交点为⎝ ⎛⎭
⎪⎫
54,0.
∴入射光线方程为
y -03-0
=x -54
2-54
, 即4x -y -5=0.
对称问题的求解策略
(1)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是对称问题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类,其余几类对称问题均可以化归为点关于点的对称进行求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中点坐标公式
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
(2)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是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的延伸,处理这类问题主要
抓住两个方面:①两点连线与已知直线斜率乘积等于-1;②两点的中点在已知直线上.
(3)直线关于点的对称问题,可转化为直线上的点关于此点对称的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两对称直线是平行的.我们往往利用平行直线系去求解.
求圆的方程
得的弦长为27,求圆C的方程.
[思路探究]设标准方程,由相切可得d=r,由圆心在直线上,可将(a,b)代入直线方程,由已知弦长可列出弦长公式.通过方程组求解,从而得到圆的方程.[解]设圆C的方程为(x-a)2+(y-b)2=r2.
由圆C与y轴相切得|a|=r,①
又圆心在直线x-3y=0上,
∴a-3b=0,②
圆心C(a,b)到直线y=x的距离为d=
|a-b|
2
,由于弦心距d,半径r及弦的一半构成直角三角形,






|a-b|
2
2
+(7)2=r2.③
联立①②③解方程组可得


⎧a1=3,
b1=1,
r1=3



⎧a2=-3,
b2=-1,
r2=3.
故圆C的方程为(x-3)2+(y-1)2=9或(x+3)2+(y+1)2=9.
1.求圆的方程的方法
求圆的方程主要是联立圆系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利用待定系数法解题.
2.采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一般步骤
(1)选择圆的方程的某一形式.
(2)由题意得a, b, r(或D, E, F)的方程(组).
(3)解出a, b, r(或D, E, F).
(4)代入圆的方程.
[跟进训练]
4.已知半径为5的圆的圆心在x轴上,圆心的横坐标是整数且与直线4x+3y -29=0相切,求圆的方程.
[解]设圆心为M(m,0)(m∈Z),
由于圆与直线4x+3y-29=0相切,且半径为5,
所以|4m-29|
5=5,
即|4m-29|=25,
因为m为整数,故m=1,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1)2+y2=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y2-12x-14y+60=0及其上一点A(2,4).
(1)设圆N与x轴相切,与圆M外切,且圆心N在直线x=6上,求圆N的标准方程;
(2)设平行于OA的直线l与圆M相交于B,C两点,且BC=OA,求直线l的方程.
[思路探究](1)根据圆与x轴相切确定圆心位置,再根据两圆外切建立等量关系求半径;(2)根据垂径定理确定等量关系,求直线方程.
[解]圆M的标准方程为(x-6)2+(y-7)2=25,所以圆心M(6,7),半径为5.
(1)由圆心N在直线x=6上,可设N(6,y0).因为N与x轴相切,与圆M外
切,所以0<y 0<7,于是圆N 的半径为y 0,从而7-y 0=5+y 0,解得y 0=1.
因此,圆N 的标准方程为(x -6)2+(y -1)2=1. (2)因为直线l ∥OA ,所以直线l 的斜率为
4-0
2-0
=2.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2x +m ,即2x -y +m =0, 则圆心M 到直线l 的距离 d =
|2×6-7+m |5=|m +5|
5
. 因为BC =OA =22+42=25,而MC 2=d 2+⎝ ⎛⎭⎪⎫
BC 22

所以25=(m +5)2
5+5,解得m =5或m =-15. 故直线l 的方程为2x -y +5=0或2x -y -15=0.
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般用代数法或几何法,为避免繁杂的运算,最好用几何法,其解题思路是:先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然后比较所求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关系,进而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跟进训练]
5.已知直线l :2mx -y -8m -3=0和圆C :x 2+y 2-6x +12y +20=0. (1)m ∈R 时,证明l 与C 总相交;
(2)m 取何值时,l 被C 截得的弦长最短,求此弦长. [解] (1)证明:直线的方程可化为y +3=2m (x -4), 由点斜式可知,直线过点P (4, -3).
由于42+(-3)2-6×4+12×(-3)+20=-15<0, 所以点P 在圆内,故直线l 与圆C 总相交.
(2)如图,当圆心C (3, -6)到直线l 的距离最大时,线段AB 的长度最短.
此时PC ⊥l ,所以直线l 的斜率为-13,所以m =-1
6. 在△APC 中,|PC |=10,|AC |=r =5, 所以|AP |2=|AC |2-|PC |2=25-10=15, 所以|AP |=15,所以|AB |=215, 即最短弦长为21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2(1)证明圆C 1与圆C 2相切,并求过切点的两圆公切线的方程; (2)求过点(2, 3)且与两圆相切于(1)中切点的圆的方程.
[解] (1)把圆C 1与圆C 2都化为标准方程形式,得(x +2)2+(y -2)2=13,(x -4)2+(y +2)2=13.
圆心与半径长分别为C 1(-2,2),r 1=13; C 2(4,-2),r 2=13.
因为|C 1C 2|=(-2-4)2+(2+2)2=213=r 1+r 2, 所以圆C 1与圆C 2相切.
由⎩⎨⎧
x 2+y 2+4x -4y -5=0,x 2+y 2-8x +4y +7=0,得12x -8y -12=0, 即3x -2y -3=0,就是过切点的两圆公切线的方程. (2)由圆系方程,可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x 2+y 2+4x -4y -5+λ(3x -2y -3)=0.
点(2, 3)在此圆上,将点坐标代入方程解得λ=4
3.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4x -4y -5+43(3x -2y -3)=0,即x 2+y 2+8x -
20
3y -9=0.
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比较
(1)几何法是利用两圆半径和或差与圆心距作比较,得到两圆位置关系. (2)代数法是把两圆位置关系的判断完全转化为代数问题,转化为方程组解的
组数问题,从而体现了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但这种方法只能判断出不相交、相交和相切三种位置关系,而不能像几何法一样,能准确判断出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和内含五种位置关系.
[跟进训练]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点P (0,1)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分别与圆O :x 2+y 2=4交于点A ,B ,与圆M :(x -2)2+(y -1)2=1交于点C ,D .若AB =37
2,求CD 的长.
[解] 因为AB =37
2,圆O 半径为2,
所以点O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1
4,显然AB ,CD 都不平行于坐标轴. 可知AB :y =kx +1,即kx -y +1=0. 则点O 到直线AB 的距离d =
1k 2+1=1
4
,解得k =±15. 因为AB ⊥CD ,所以k CD =-1
k , 所以CD :y =-1
k x +1,即x +ky -k =0. 点M (2,1)到直线CD 的距离d ′=
2k 2+1
=1
2, 所以CD =21-d ′2=2
1-⎝ ⎛⎭⎪⎫
122
= 3. [培优层·素养升华]
【例】 已知圆C :x 2+y 2+2x -7=0内一点P (-1,2),直线l 过点P 且与圆C 交于A ,B 两点.
(1)求圆C的圆心坐标和面积;
(2)若直线l的斜率为3,求弦AB的长;
(3)若圆上恰有三点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求直线l的方程.
[思路探究](1)化圆的一般式为标准方程,得出圆C的圆心坐标为(-1,0),半径r=22即可.
(2)先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再利用半径r,距离d,半弦长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即可.
(3)圆上恰有三点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等价于圆心(-1,0)到直线AB的距离
为r
2=2,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1)圆C的圆心坐标为(-1,0),半径r=22,面积为S=8π.
(2)直线l的方程为y-2=3(x+1),即3x-y+2+3=0,
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d=
|-3+2+3|
(3)2+1
=1,|AB|=2r2-d2=2(22)2-1
=27.
(3)因圆上恰有三点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转化为
圆心(-1,0)到直线AB的距离为r
2=2,
当直线l垂直于x轴时,
显然不合题意;
设直线l的方程为y-2=k(x+1),即kx-y+2+k=0,
由d=|-k+2+k|
k2+1

2
k2+1
=2,
解得k=±1,
故直线l的方程为x-y+3=0,或x+y-1=0.
1.本题反映的是本章的重点热点问题,综合考查了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距离公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通过考查这些知识点和题型,培养了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3.本题考查知识点全面且基本,属中档题.
[跟进训练]
7.已知圆x 2+y 2-4ax +2ay +20a -20=0. (1)求证:对任意实数a ,该圆恒过一定点; (2)若该圆与圆x 2+y 2=4相切,求a 的值. [解] (1)证明:圆的方程可整理为 (x 2+y 2-20)+a (-4x +2y +20)=0,
此方程表示过圆x 2+y 2-20=0和直线-4x +2y +20=0交点的圆系. 由⎩⎨⎧
x 2+y 2-20=0,-4x +2y +20=0, 得⎩⎨⎧
x =4,y =-2.
∴已知圆过定点(4,-2).
(2)圆的方程可化为(x -2a )2+(y +a )2=5(a -2)2. ①当两圆外切时,d =r 1+r 2, 即2+5(a -2)2=5a 2,
解得a =1+55或a =1-5
5(舍去); ②当两圆内切时,d =|r 1-r 2|, 即|5(a -2)2-2|=5a 2,
解得a =1-55或a =1+5
5(舍去). 综上所述,a =1±5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