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 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 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 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 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 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 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亦名《南华经》, 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 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 著;《外篇》十五篇,《杂篇》 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 家的作品。《秋水》是《庄 子· 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课 文节选《秋水》开头的几段。
艺术形象
河神最初骄傲自大,洋洋自得,后来却 能够幡然悔悟,知错就改,他勇于自省、过 而能改的品质是值得肯定的。 海神则是个谦虚不自满的人。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不应 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 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来的世界,这样才能 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 步伐。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 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 “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 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 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 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 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 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 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 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 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 里摇尾巴。”
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 《鲲(kūn大鱼)化为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 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 冥。南冥者,天池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 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 逍遥游》
译文
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 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 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 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 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 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 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 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译文
海神回答:"不可以。万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时间的推移 是没有止境的,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 起始也没有定因。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 因而体积小却不看作就是少,体积大却不看作就是多,这是因 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证验并明察古往今来的各种情 况,因而寿命久远却不感到厌倦,生命只在近前却不会企求寿 延,这是因为知道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洞悉事物有盈有 虚的规律,因而有所得却不欢欣喜悦,有所失也不悔恨忧愁, 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的禀分是没有定规的。
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 吊之,庄子则方箕(jī) 踞鼓盆而歌。惠子曰: “与人居,长子、老、 身死,不哭亦足矣, 又鼓盆而歌,不亦甚 乎!”庄子曰:“不 然。是其始死也,我 独何能无概!” -----《至乐》
译文:
庄子的妻子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 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 于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 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 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份、 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是这 意思。她刚死时,我也很悲伤呢,思前 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 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 也就不感悲伤了。”
译文: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 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 叫做鹏。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 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 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南海 就是天的池。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 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 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 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到南海才休息。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 地而小豪末,可乎?
译文
河神说:"这样,那 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 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 可以吗?"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 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 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 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 之无常也。
译文
自此河伯才掉转脸来,抬头看着海神若叹息道:“有 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 己’,这是说我呀。况且我曾经听说有人小看孔仲尼的 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有机 会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 就真的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 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 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 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 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译文
明了生与死之间犹如一条没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而 生于世间不会倍加欢喜,死离人世不觉祸患加身,这是因 为知道终了和起始是不会一成不变的。算算人所懂得的知 识,远远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多,他生存的时间,也远 远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时间长;用极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没 有穷尽的境域,所以内心迷乱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看 来,又怎么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为细小的限度 呢?又怎么知道天与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
1:庄子简介
名周,战国时期宋国 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 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 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世称“老庄”, 是道家 经典之一。 《庄子》散文是战国中 叶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 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 恣肆,不拘绳墨,变化 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 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 常常令人神往。
现实意义
3:谈谈庄子寓言的风格及它对历代 作家的影响
《庄子》的寓言却大多"皆空语无事实"可以说, 庄子是第一个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法的作家。 《庄 子》寓言的独特性,还在于它的"多义性"。庄子 在创造了如此大量、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艺术 形式枣寓言之时,其寓意却是比较隐蔽、模糊的。
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 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可以开出很长 的名单,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 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 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第一段:写河伯望洋兴叹,自识其丑。 1、展现一幅秋水应时而降的景象,河伯见而自喜。 2、展现北海的浩瀚景象,何伯见而自识其丑。 第二段:写北海若以自然之广大、宇宙之无穷开导何伯, 使之开阔眼界,不敢自满。 1、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与天地阴阳相比,大海也微不足道,所以自己不 敢自满。 3、进一步说明世间万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道理。 4、对伯夷、仲尼的“自多”进行嘲笑。 第三段: 主要写河神对大小的片面思考 第四段: 主要写到海神对河神的否定回答以及一些哲理 1:大小是相对的。 2:事物的大小与量是无穷无境的。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 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 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 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 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 奚以自多!
译文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 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 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 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 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 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 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 而自负呢?
2、河伯的态度前后发生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 他看到了壮阔无边的北海; ② 他善于比较,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③ 他具有勇于自省,自我批评的精神。
3:思考与练习
1: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本文的思想,并给以评价
思想
形而下层面的现象都是相对的。并不是以绝对 的运动否定相对的静止。而是以绝对的运动去体 认相对的静止。借助于艺术形象——海河之论表 现出来,是济于阴阳对立同一而衍化万物,万物 异质同构化生于道的本体论知识。
一切都要顺应自然。 在政治上反对一切 社会制度,摒弃一 切文化知识。 主张“无为而 治”。他愤世嫉俗, 鄙视功名富贵,揭 露统治阶级的虚伪 的“仁义”,有一 定的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 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 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庄子是借这篇文章来宣扬他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虽有辩证的因素,但它属于主观唯 心主义体系,是不可取的。而庄子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 很少作抽象的概述或理论性的逻辑论证,喜欢用寓言来 说明道理,寄哲理于形象之中,人们对寓言的理解往往 超出庄子本身的写作意图。
评价
2:说说河神和海神两个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
采撷几篇精彩的庄子寓言及成语 故事,进一步体会庄子的文风与思想
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
《 庄子钓于濮(pú)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 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境内累矣!”庄子 持竿不顾,曰:“吾闻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 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 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 于涂中乎?”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庄 子曰:“往矣!吾将曳尾 于涂中。”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 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 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 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 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 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 与语大理矣。
译文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 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 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 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 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 以参与谈论大道了。
译文
秋天的洪水按时(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水 流注入黄河。水面宽阔,两岸、洲岛之间,不能 辨别牛马。当时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 ,以为 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 走,到了北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 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
1: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 有限的,
2:大小都是相对的,人如果满足于已有的 一点认识和成就,是十分可笑的,告诫我 们不能囿 于闻见而盲目骄傲自大。
1:自大由于无知 2:人贵有自知之明 3:强中自有强中手 4:要克服主观,防止片面 5: 谦受益,满招损
天 外 山有 天 外 有 山
4:拓展延伸
层次结构
秋 水
雄 壮 百川灌河 开 不辩牛马 阔 至于北海 无 不见水端 边 无 际
自 天下之美 喜 为尽在己
于是焉
自 望洋向若 责 见笑大方
河 伯
1、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第一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批评自己的狂妄自大; 第二层: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 之义者”,批评自己目光的短浅; 第三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 于大方之家。”庆幸自己遇到了若,否则 将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