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教资笔试最后三套卷(一)《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韩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上教资笔试最后三套卷(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探讨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并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
C.洛克D.凯洛夫
2.下列教育家中,()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强调了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作用。
A.孔子B.孟子
C.朱熹D.董仲舒
3.个体不同方面的发展都存在敏感期,在敏感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收效甚微。
这说明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要求。
A.差异性B.顺序性
C.阶段性D.不平衡性
4.我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及“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由此可见他们重视教育的()。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
5.“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确切地说,是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
”这句话体现了()观点。
A.社会本位论B.教育无目的论
C.个人本位论D.辩证统一论
6.()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主要借鉴了日本的学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修业年限长。
C.壬寅学制D.癸卯学制
7.王老师非常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他在教室里设计了图书角、黑板报、光荣榜等。
从课程类型来看,这些都属于()。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
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由此得知,他主张的课程理论为()。
A.结构主义课程理论B.儿童中心课程理论
C.社会改造课程理论D.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9.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里,直接教育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小班教学B.分组教学
C.道尔顿制D.复式教学
10.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随堂测试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该老师所运用的教学评价为()。
A.个体内差异评价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11.李老师采用画小星星、贴笑脸、奖励小红旗等方式来鼓励学生,李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D.品德评价法
12.看到红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看到绿色使人产生清凉的感觉。
这种现象叫()。
A.感觉对比B.感觉后效
C.联觉D.感觉适应
13.学生王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这体现了王强同学发散思维的()方面比较好。
A.流畅性B.变通性
C.独创性D.新颖性
14.儿童在知道了“苹果树”“桃树”“梨树”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果树”概念。
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D.类属学习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16.如果一个学生在回答“A比B高,B比C高,哪个更高?”时,可以轻松回答出来。
这表明其思维发展处于()水平。
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7.“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体现了人格()特征。
A.稳定性B.整合性
C.功能性D.独特性
18.初中生张帅既想参加歌唱比赛,锻炼自己,又担心自己唱不好,被人耻笑。
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19.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否定自己,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他的主要问题是()。
A.焦虑症B.强迫症
C.抑郁症D.恐怖症
20.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了解和研究学生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D.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
21.王老师这段时间对工作失去了热情,觉得工作没意思,同时总是感觉很疲劳,工作效率不高。
张老师目前的状态属于职业倦怠()方面的表现。
A.去人性化B.个人成就感低
C.情绪耗竭D.缺乏工作动机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基础教育就是九年义务教育。
24.负强化和惩罚是同一概念。
25.练习越多,技能效果越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中小学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27.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29.简述如何促进知识的迁移。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于老师在讲授《植物的叶》时,先是通过视频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同学们形象掌握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然后又通过课堂实验让学生知道绿叶在太阳光照射下有制造养料(淀粉)的知识。
接着,于老师开始提问:“光合作用都需要什么物质呢?”同学们积极性高涨,学生小霞说:“光合作用需要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于老师点点头,接着问:“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学生小刚立刻抢答:“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养料,呼出氧气。
同时有机养料和氧气是人和动物所需要的,但人和动物在新陈代谢时呼出二氧化碳,却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学生小磊听得极其认真,大声补充道说:“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还都离不开太阳。
”于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表扬了回答问题的同学。
于老师随后补充说:“同学们,我们看到其实不仅植物与动物之间,动、植物与空气、水、太阳(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再扩大到整个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特点了。
”
问题:
结合材料,谈谈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原则?(18分)
31.材料:
初二学生李小辉特别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
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
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虽然他也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
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而且小辉爱好广泛,喜欢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等等。
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后来的学校测验,他几乎都名落孙山。
从此,李小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
问题:
(1)请运用学习动机理论分析李小辉怎么了?(10分)
(2)如果你是李小辉的老师,你该怎么帮助他?(8分)
最后三套卷(一)《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夸美纽斯,故本题选B项。
2.A【解析】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强调了人口、经济、教育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三辆马车,其中充分肯定了教育的价值。
故本题选A项。
3.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要抓关键期,促进学生质变发展,故本题选D项。
4.B【解析】“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意思是君子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建立一个国家,一定要教育先行。
这些都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故本题选B项。
5.C【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可知该句强调了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更看重个人价值。
故本题选C项。
6.D【解析】“癸卯学制”是1904年清政府参照日本学制颁布的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的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故本题选D项。
7.D【解析】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教室中图书角、黑板报、光荣榜等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属于隐性课程。
故本题选D项。
8.A【解析】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认为每门学科都存在一系列的基本结构,即每门学科都存在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在他看来,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应该是学习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
故本题选择A项。
9.D【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故本题选D项。
10.B【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结合题干关键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属于形成性评价。
故本题选B项。
11.D【解析】品德评价法是依据一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受教育者从中受到教育的方法。
结合题干,教师通过奖励小红旗、小星星的方法,符合品德评价法。
故本题选D 项。
12.C【解析】联觉是指一种感官刺激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如题干中“看到红色使人产生温暖,看到绿
13.B【解析】变通性又称灵活性,是指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随机应变,灵活处理问题。
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故本题选B项。
14.A【解析】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故本题选A项。
15.B【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设置学习目标”“自我提问”,可知小川使用的是计划策略和自我监控策略,这两个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故本题选B项。
16.D【解析】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有抽象概念,掌握了群集运算、空间关系、分类和排序等逻辑运算能力。
不过,这个时期儿童的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实的支持,只能将逻辑运算应用于具体的或观察所及的事物,而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概念之中。
一旦脱离具体事物,在纯粹言语叙述的情况下进行推理,抽象形式的逻辑思维或推理会变得困难。
所以,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在脱离实物的前提下,逻辑思维会比较困难,而题干中描述的对于符号的推理能比较轻松,说明已经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故本题选D项。
17.D【解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正说明了人格是千差万别的,体现了人格独特性特点。
故本题选D 项。
18.C【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张帅同学的心理冲突就属于趋避式冲突,故本题选C项。
19.C【解析】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持久性的情绪低落,严重者会产生自杀念想,这与题干描述一致。
故本题选C项。
20.C【解析】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故本题选择C项。
21.C【解析】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情绪耗竭(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
张老师目前的状态属于情绪耗竭。
故本题选C 项。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
错误。
九年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
所谓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小学和初中,而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普通中等教育包含普通初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由此可见,从范围来看,义务
23.【参考答案】
正确。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因为教学过程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复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传授、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客观世界,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同时这种认识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具体表现为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学、引导性和简捷性。
由此可见,题干正确理解了教学过程的本质观,因而本题表述正确。
24.【参考答案】
错误。
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因为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即减少或取消厌恶刺激来增加某种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
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或减少不良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由此可见,负强化目的是增加行为概率,而惩罚目的是减少行为概率。
题目将二者概念混淆了,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5.【参考答案】
错误。
操作技能不是练习的越多,效果就越好。
一般情况下,练习越多,技能会随之提升,但是不是练习越多,效果就越好。
因为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高原现象,即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练习成绩到了动作发展的最后阶段,会出现练习成绩相对稳定,不再继续提高的现象。
由此可见,练习和效果之间不是正相关的关系。
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制定我国中小学教育目的依据如下: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①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②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③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根据不同受教育者的特点和需要,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向。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4)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7.【参考答案】
(1)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4)通过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或技能缺陷,加以纠正。
(5)课外辅导的目的在于因材施教,是课上教学的必要补充。
(6)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俗称考试,可以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从而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8.【参考答案】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
(1)问题的表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制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
(3)反应定势。
反应定势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定势的作用存在两面性。
(4)酝酿效应。
酝酿效应打破了解决问题不恰当思路的定势,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
(5)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6)情绪与动机。
肯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7)个体的智力水平。
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
29.【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措施有:
(1)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①学习者原有知识的丰富性
②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和组织性
③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2)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④加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⑤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1)于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包括实物直观,它是指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包括观察各种实物、实验等。
材料中于老师先是请学生观看视频,形象了解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又辅之
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光合作用知识。
(2)于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
材料中,于老师做完实验后,不是直接讲授光合作用,而是通过视频演示和实验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物质,以及光合作用的进行过程。
(3)于老师在课堂中采用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材料中,于老师通过光合作用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关联性,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31.【参考答案】
(1)李小辉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主要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同时“习得性无助”常常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内部、稳定性因素,也就是自身能力问题。
材料中,李小辉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李小辉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自己考试不及格的结局,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
同时,小辉所在学校,过分重视考试分数尤其是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而致使小辉丧失了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加重了学生的无助感。
(2)如果我是小辉的老师,我会这样做:
第一,我会积极评价小辉,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我会以客观、关心、鼓励和帮助的态度来对待李小辉同学,帮助他重新树立生活、学习上的信心。
第二,我会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学习动机。
例如,利用他爱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等特点,长善救失,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让他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第三,我会引导正确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客观上存在着归因障碍,我会通过示范并鼓励学生小辉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从而提高小辉的成就动机。
第四,我也会与小辉的家长沟通,发挥家庭的引导、监督作用,实现家校合作,最终增强他的自我效能感。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