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疾病的中医药治疗(54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
肝胃郁热:
主症:胃脘灼痛,痛势急迫。 兼次症: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方药:丹栀逍遥丸、化肝煎
中成药:丹栀逍遥丸
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
10、肝气乘脾(肝郁脾虚,肝脾不和)
“脾胃为后天之本” “四季脾旺不受邪”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脾胃学说
脾病辨证论治要点
虚证
(1)脾阳虚证(脾胃虚寒)
病机概要: 饮食生冷肥甘 过用寒凉药物 脾阳不振 运化无权 久病失养 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或受凉疼痛加剧, 得饮食或温熨后减轻。 兼次症:面色无华,泛吐清水,神疲纳差,四肢倦怠、不温,大 便溏薄。 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中成药:四君子合剂、香砂六君丸、人参健脾丸 、香沙养胃丸
中气不足(脾虚气陷)
病机概要: 素体气虚 劳倦过度 升清无权 病久耗伤脾气 脾气虚(食少、腹胀、便溏)+下陷症(脘腹坠胀,便意频 数,肛门重坠,或久泻久痢,或小便浑浊如米泔,或脱肛、 子宫下垂、胃下垂、眼睑下垂)。 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
胃实(食滞胃脘证 )
病机概要:饮食不节,暴饮暴食 ,致食积不化 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暧腐食臭。 兼次症:恶心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疼减, 厌食,大便不爽或秽臭。 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举例:保和丸之类。 中成药:保济丸
瘀血阻滞:
主症:胃脘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 加剧,入夜尤甚。 兼次症:病程长久,胃痛反复发作而不愈,面色晦暗无华。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 五灵脂10、蒲黄10、丹参15、檀香3、砂仁6、田七15
呃逆—适宜技术
1、针灸毫针刺内关 足三里 2、拔罐:膈俞 胃俞 3、推拿:攒竹 天突任取一穴,用拇指或中指 中力按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连续按揉 1~3分钟。同时令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 常能止呃。
中脘穴闪火法拔罐
膈腧穴闪火法拔罐
内关穴闪火法拔罐
膻中穴闪火法拔罐
足三里闪火法拔罐
呃逆—适宜技术
纳差、胃痛、痞满及大便秘 纳差、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 结;
通降功能失常 通降功能失常
暖气、恶心、呕吐、呃逆 嗳气、恶心、呕吐、呃逆
西医消化系统中胃肠方面的疾病
广义来讲,只要和消化吸收功能有关的疾病都可以 叫做脾胃病,狭义来讲是指胃肠功能紊乱的疾病,比如: 急、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 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慢性腹泻;便 秘,等等。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理中汤、附子理中汤、黄芪健中汤之类。 主药:熟附子10、红参10 、炙甘草10、白术15、干姜15
中成药: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良附丸、温胃舒颗粒
脾气虚证(脾胃虚弱)
主症:胃痛隐隐,食后腹胀,食欲不振,便下溏薄。 兼次症:面色无华,倦怠乏力。 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四君子汤、六君子汤 党参15、茯苓15、白术15、炙甘草10、木香10、砂仁10。
胃虚(胃阴亏虚)
病机概要:多因火热耗伤胃阴所致。 主症: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 兼次症:嘈杂,似饥而不欲饮食,口燥咽干不欲饮, 大便干结。 舌体瘦,质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 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沙参麦冬汤 沙参15、 麦冬15、 生地15 、玉竹15 、天花粉15、 白芍30、炙甘草10
急性胃痛—适宜技术
常用穴位
5.至阳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平第 7 胸椎棘突下凹陷 中。平肩胛下角。
作用:宽胸利气,健 脾调中。 主治:黄疸、胸胁胀 满等肝胆疾病;咳嗽、 气喘;腰背疼痛、脊 强。
【适宜病症】
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功能性胃肠病。 【腹部推拿操作规范】 按腹、揉腹、运腹、推腹
1.中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中点。 作用:和胃理气,通腑化滞。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 黄疸,癫狂。
急性胃痛—适宜技术
常用穴位
2、神阙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作用:培元固本,开窍醒神。 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
Biblioteka Baidu
急性胃痛—适宜技术
胃腑疾病辨证要点
胃寒(寒邪客胃)
病机概要:胃阳素虚,复饮食不洁,过食生冷或脘腹受凉 , 寒凝于胃 主要脉证:胃脘冷痛,轻则绵绵不止,重则拘急剧痛,得 温则减,口淡不渴,泛吐清水,呃逆呕吐,舌淡,苔 白滑,脉弦或迟。 治疗法则:温胃散寒。 方药举例:良附丸之类。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
胃热(胃火亢盛)
天人相应
节气:天地阴阳相交互移的时候(所以每到节气来调节阴阳)
冬至:阴盛之极,阳气始生 夏至:阳盛之极,继而转衰
哪些病可以用贴敷来治疗和预防?
孩子和成人的过敏性鼻炎、咳喘、反复感 冒、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 性咽喉炎、腰腿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胃肠炎、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都可 以通过贴敷三伏贴、三九贴来治疗和预防。
4、方药: (1)柿蒂9g,水煎服,频饮。 (2)刀豆12g,水煎服,频饮。
急性胃痛—适宜技术
1、针灸: 毫针刺中脘、梁丘、足三里或取中脘、神 阙穴隔姜艾灸。
急性胃痛—适宜技术
2、推拿: (1)取中脘、至阳、足三里,以双手拇指或 中指点压按揉,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 时令患者行缓慢腹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 钟即可。 (2)背部脾俞、胃俞附近压痛点,用较重的 点压法,连续刺激2分钟左右;按揉梁丘、 合谷、足三里,手法要重,每穴2~3分钟。
主症:情志抑郁,闷闷不乐,脘胁胀闷,食 后尤甚,大便唐薄或干稀不调。 兼次症:面色滞暗,腹痛腹泻,泻后痛减。 舌暗淡,苔薄白。脉弦细弱。 治法:利气健脾 方药:逍遥散或痛泻要方加减。 常见于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
加减:胃脘冷痛加高良姜、砂仁;胃脘胀满加枳实、青皮、 木香、槟榔等;反酸烧心加乌贼骨、瓦楞子等。嗳气 加旋复花、代赭石。
兼证
脾肾阳虚 少气懒言,腰膝酸冷,便溏或五更泄泻,舌淡, 苔薄白,脉沉细。 治以健脾温肾。 方用附子理中汤、四神丸之类。
心脾两虚 面色萎黄,食少倦怠,气短神怯,心悸健忘, 多梦,妇女月经不调,脉细软,苔白舌淡。 治宜补益心脾。 方用归脾汤之类。
失眠
肝气犯胃(肝胃不和):
主症: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 兼次症:嗳气频繁,大便不畅,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喜太息。 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 柴胡6、白芍15、枳实10、炙甘草6、川芎10、香附10、玄 胡10、金铃子10 中成药:肝舒冲剂、舒肝健胃丸、舒肝丸或逍遥丸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灸法
是指应用高温(主要是艾药或其他物质燃烧后产生 的温热)或低温,或者以某些材料(对皮肤有剌激作 用的药物或其他物质)直接接触皮肤表面后产生的刺 激,作用于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从而达到预防或 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敷贴疗法 穴位贴敷药物是最常用的外治法之一,通 过药物的刺激和吸收作用,促进脾和 胃肠 功能旺盛,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修复的作 用.
3.梁丘
常用穴位
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面,当 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 线上,髌底上2寸。 主治:急性胃痛(阳郄治急性 疼痛),乳痈膝关节肿痛, 下肢不遂。
急性胃痛—适宜技术
常用穴位
4.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 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功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通 经活络 。 主治: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 疾,便秘;乳痛,肠痈,下肢痹痛,水肿, 脚气;癫狂;虚劳羸瘦等症。
实证
(1)寒湿困脾 病机概要:涉水淋雨 坐卧湿地 中阳被困,脾失运化 过食生冷 内湿素盛 主要脉证:脘闷纳呆,口粘,头身困重,大便不实或泄泻,舌苔 白腻,脉濡细。 治疗法则:运脾化湿。 方药举例:胃苓汤或合附子理中汤之类 苍术10,陈皮6,厚朴12,炙甘草6,泽泻15,猪苓15, 茯苓15,白术15,肉桂3(冲)。
【腹部推拿操作规范】
胃脘痛自我推拿法 ①揉内关: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 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此法可健胃 行气,解痉止痛。 ②点按足三里: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 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③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划太 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本法可止痛消 胀,增进食欲。
病机概要:胃热偏盛+情志郁火 邪热犯胃 致病 过食辛热 主症:胃脘灼痛,得凉则减,遇热则增。 兼次症:口干口苦,喜冷饮,或口臭、口舌生疮,小便 黄,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疗法则:清胃泻火。 方药举例:清胃散、泻黄散、玉女煎之类。 黄连5、生地15、当归10、丹皮10、石膏30、山栀子10
针刺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常用药物多以维生素B族、当归、胎盘 液等,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 作用, 从而调整机体机能,改善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疗法即用铬制羊肠线埋置于穴区皮下组织 内,利用羊肠线对穴区的持续性刺激作用,达到调 和气血,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从而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胃俞、中脘、足三里穴等。
湿热内蕴
病机概要:外感时邪或素嗜酒酪 运,湿热交阻,甚则熏蒸肝胆。 伤及脾胃,脾失健 主要脉证:胁胀脘闷,不思饮食,或有发热,口苦口渴, 身体困重,溲赤便溏,甚则面目俱黄,皮肤发痒。苔 黄而腻,脉濡数。 治疗法则:清热利湿。 方药举例:三仁汤、藿朴夏苓汤、五苓散之类。
证治要点
1.脾病的虚证和实证是相对的。大多数脾胃病属本虚标实。 2.”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脾病多寒多虚,胃病多热多 实。治法应遵循”脾宜升宜降,胃宜降宜和“的原则。 3.脾病与湿的关系至为密切,健脾与化湿当分权重,治疗 时应结合病情,参以燥湿、利湿、化湿、逐水之品, 湿去则脾运自复。 4.”四季脾旺而不受邪”,应重视健脾补气,调理肠胃。
三九贴、三伏贴是一种穴位贴药疗法,即在“三九”“三伏”天里每“九”每“伏”的第一天, 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经几个小时取下, 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效果。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 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冬季天气寒冷,因此选在“三九”时节 进行穴位贴敷,扶正祛邪,调补阴阳,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而且也 会对夏天三伏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
急性胃痛—适宜技术
3、食疗方药:
(1)香附 木香各10g水煎服,一日两次。 (2)老生姜、红糖各半斤,将生姜捣汁去渣, 隔汤蒸一二十沸,再将红糖融入收膏,四天 服完,一日两次。 (3)乌贼骨、瓦楞子等量,研末,每次6g, 温开水冲服,饭后服用。
急性胃痛—适宜技术
常用穴位
急性胃痛—适宜技术
常用穴位
中医药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优势
1. 首先是整体调节,中医认为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是相互 关联的,一脏功能失常,必影响他脏或由他脏功能失调所致。所 以,中医治疗胃病,并非单治胃,而是从整体调节,使各脏腑的 气血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病的效果。
2. 治疗用药灵活多变,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因时因人因地制宜。
脾胃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脾胃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主升清, 主统血, 主肌肉、四肢, 喜燥恶湿
胃主消来脾主化
胃主受纳、 腐熟水谷, 主通降, 喜润恶燥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的病理表现
运化失常 运化失常 便塘、腹胀、倦怠、消瘦 便溏、腹胀、倦怠、消瘦
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发 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 生泄泻等 胃受纳、腐 胃受纳、腐 熟失常, 熟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