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继发感染 多为机会性感染,可累及各器官,以CNS (刚地弓形虫病)、肺(肺孢子虫肺炎最常见)、消 化道(隐孢子虫病最常见)等多见。欧美以肺孢子虫 肺炎最常见;非洲则以肺结核最常见。
• 3.恶性肿瘤:大约30%患者可发生Kaposi肉瘤(起源于血 管内皮)。
• 常见症状有:发热、乏力、体重下降、腹泻、全身淋 巴结肿大、NS症状等。 Kaposi肉瘤常表现为暗蓝色或 紫棕色多发性结节,以下肢多见。
2021/3/10
29
• 二、病变及临床
• 病变: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以大脑基底节、 海马回、脑干、小脑明显。镜下在神经细胞胞 质内见1-数个圆形或卵圆形嗜酸性包涵体(即 内基小体Negri body),具诊断价值。
• 临床:
• 1.前驱期:局部感觉异常(麻痒疼痛等),低 热、乏力、头痛,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 对声光风敏感而有咽喉紧缩感。
2021/3/10
19
• 三、病理临床联系 • 1、全身症状 • 2、意识障碍 • 3、颅内高压症状 • 4、脑脊液变化 • 四、结局和并发症
• 积极治疗后,大多数病人可痊愈,部分病人可 遗留痴呆、言语障碍、四肢瘫痪等后遗症。
2021/3/10
20
第三节 伤寒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病原体:伤寒杆菌 • 传播途径:消化道
• 本期持续1-4天。
2021/3/10
30
• 2.兴奋期:最典型症状是恐水。饮水、闻 流水声甚至提及饮水都可引起咽喉肌严 重痉挛,故患者渴极而不敢饮。风、声、 光也可引起痉挛,患者声嘶、吐词不清、 甚至全身肌肉痉挛,可有呼吸困难和发 绀。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见大汗、流涎、 心率快、血压高。大多病人神志清,少 数有幻听、幻视甚至精神失常。
• 二、基本病理变化 • (一)肝细胞变性、坏死 • 1、肝细胞变性 表现为: • (1)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见图10-1)
2021/3/10
2
• 图10-1急性病毒性肝炎
• 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2021/3/10
3
• (2)肝细胞嗜酸性变 • 2、肝细胞坏死 表现为: • (1)液化性坏死 • (2)嗜酸性坏死 常为单个细胞的坏死,形成
2021/3/10
9
• 图10-4 急性重型肝炎
• 肝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著,表面被膜皱缩
2021/3/10
10
• 四、病理临床联系 • 1、肝脏肿大、肝区疼痛 • 2、血清转氨酶增高 • 3、黄疸 • 4、出血 • 5、肝性脑病
2021/3/10
11
第二节 结核病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结核杆菌 • 传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 • 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有关。 • 二、基本病理变化 • 1、渗出性病变 • 2、增生性病变 • 主要是形成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即结核结节。
嗜酸性小体,属于细胞凋亡(见图10-2)。 • 按坏死的范围和程度,坏死可分为: • 点状坏死(见图10-3) • 灶状坏死 • 碎片状坏死 • 桥接坏死 • 大片坏死
2021/3/10
4
• 图10-2 急性病毒性肝炎
• 游离于肝窦内的嗜酸性小体(↑处) ×800
2021/3/10
5
• 图10-3 病毒性肝炎
2021/3/10
24
• 三、结局及并发症
• 绝大多数可痊愈,肠出血和肠穿孔是重 要并发症。约3%病例成为慢性带菌者, 胆汁中不断有细菌排出,是本病重要的 传染源。
2021/3/10
25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痢疾杆菌 致病力包括侵袭力和
毒力 • 传播途径:消化道 • 二、病理变化和病理临床联系 • 病变部位:主要是直肠和乙状结肠。 • 病变特点:假膜性炎 • (一)急性细菌性痢疾 • 病变特点:卡他性炎→假膜性炎→溃疡
• ②淋巴道播散 可引起各处淋巴结结核 • ③支气管播散 • (二)继发性肺结核病 • 1、局灶型肺结核 • 2、浸润型肺结核 •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 4、干酪性肺炎 • 5、结核球 • 6、结核性胸膜炎
2021/3/10
15
ຫໍສະໝຸດ Baidu
• 五、肺外器官结核病
• 1、肠结核病
• 原发性肠结核病比较少见,多发生于儿童,
性渗出物。 • 三、病理临床联系 • 1、败血症表现 • 2、颅内高压表现 • 3、脑膜刺激症 • 4、脑脊液的变化
2021/3/10
18
第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乙型脑炎病毒 • 传播途径:蚊虫叮咬经血液传播 • 流行季节:夏秋 • 二、病理变化 • 病变特点为脑实质的变质性炎。镜下表现为: • 1、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 2、淋巴细胞袖套状浸润 • 3、胶质细胞增生
2021/3/10
33
第五节 阿米巴痢疾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 • 传播途径:经口 • 二、病理变化和病理临床联系 • 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和升结肠。 • (一)急性期 • 病变特点:主要为烧瓶样溃疡形成。 • 临床表现: • 1、腹痛、腹泻 腹痛以右下腹明显。 • 2、粪便 量多、果酱样,有腥臭味,可找到阿
• 大体:肝脏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轻,包膜皱 缩,质软,切面土黄或红褐色,故又称急性黄 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见图10-4)。
• 镜下:表现为肝组织大片坏死、库普弗细胞增 生、坏死区及汇管区大量炎细胞浸润。
• 2、亚急性重型肝炎
• 似急性重型肝炎,唯病程较长,肝组织内有明 显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故易发 展为肝硬化。
天即侵入周围神经并沿传入神经上行至背根神经节, 在其中大量繁殖后侵入脊髓和脑。再沿传出神经侵入 各组织和器官。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舌下神经 核受累可致呼吸肌、吞咽肌痉挛,表现为恐水、呼吸 困难和吞咽困难;交感神经受累可致唾液和汗液分泌 怎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累可 致心血管功能紊乱甚至猝死。
2021/3/10
12
• 结核结节: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 周围有大量上皮样细胞和一些郎汉斯巨细胞, 最外围有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围绕。
• 3、变质性病变 • 主要表现为干酪样坏死。 • 三、基本病变的转归 • (一)好转愈合 • 1、吸收消散 • 2、纤维化、纤维包裹和钙化 • (二)恶化进展 • 1、病灶扩大 • 2、溶解播散 播散的途径包括:
• 2、中度慢性肝炎
• 肝组织灶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汇 管区纤维增生明显;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
• 3、重度慢性肝炎
• 多处肝组织灶状坏死、明显碎片状坏死和大范 围桥接坏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小叶内及周 边纤维组织增生,并分割肝小叶正常结构。
2021/3/10
8
• (三)重型肝炎
• 1、急性重型肝炎
• 3.溃疡期(第3周)
• 临床:似坏死期
• 4.愈合期(第4周)
2021/3/10
23
• (二)其他病变
• 肝、脾、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心肌纤维 可水肿甚至坏死(中毒性心肌炎,此时 相对缓脉不明显);膈肌、腹直肌和股 内收肌凝固性坏死(又称蜡样变性), 引起肌痛和皮肤感觉过敏;中毒性肝炎 (肝肿大和压痛,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升高,部分患者血清胆红素轻度升 高)。
• 发病:未被胃酸杀死进入小肠的细菌穿过小肠 粘膜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尤其是回肠下端的集合 淋巴小结和孤立淋巴小结后,沿淋巴管扩散至 肠系膜淋巴结,一部分病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并 在其中繁殖,另一部分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引 起菌血症。血中的细菌迅速被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后释放 入血,同时产生大量内毒素,引起败血症。
2021/3/10
26
• 临床表现: • 1、全身症状 • 2、腹痛、腹泻 • 腹痛以左下腹明显。 • 3、里急后重 • 4、粪便 • 为黏液脓血便,量较少。 • (二)慢性细菌性痢疾
• 肠黏膜可形成息肉,肠壁因大量纤维增生而增 厚、变硬,甚至肠腔狭窄。
• (三)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 此种菌痢,肠道病变和症状较轻,全身中毒症 状严重,容易发生中毒性休克。
2021/3/10
13
• 自然管道 • 淋巴道 • 血道 • 四、肺结核病 • (一)原发性肺结核病 • 1、病理变化 • 特点是形成原发综合征,包括原发病灶、结核
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
• 2、结局 • (1)愈合 • (2)恶化
2021/3/10
14
• ①血道播散 根据细菌进入血液的情况不同可 分别引起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慢性全身 性粟粒性结核病和肺外器官结核病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肝炎病毒 包括甲、乙、丙、丁、戊、庚六型。 • 甲肝和戊肝经肠道传播;其他以血液、密切接触传播。
• 发病机制:有的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时直接损伤 肝细胞,如HAV、HDV等;有的肝炎病毒在引起肝脏 病变时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密切的关系,如HBV等。
2021/3/10
21
•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增生的巨噬细胞胞 质内常有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 和坏死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伤寒 细胞聚集成结节状病灶即为伤寒肉芽肿 或称伤寒小结,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 (一)肠道病变
• 主要累及回肠末端集合淋巴小结和孤立 淋巴小结。病变分四期(课本彩图108):
• 本期持续1-3天。
• 3.昏迷期:表现为瘫痪和昏迷。仅持续618h。患者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2021/3/10
31
第七节 艾滋病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单链RNA病 毒,见彩图)
•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带毒者
• 传播途径:性传播、静脉注射、血液及其制品、 母婴垂直传播
2021/3/10
22
• 1.髓样肿胀期(第1周):淋巴组织肿胀似脑。
• 临床:发热,典型者体温呈阶梯状上升,相对 缓脉,血象降低,纳差,乏力等。血液和骨髓 培养细菌阳性率第1-2周最高,以后逐渐下降。
• 2.坏死期(第2周)
• 临床:高热,皮肤玫瑰疹(因细菌栓塞及毛细 血管扩张所致的直径2-4mm,压之褪色的淡红 色丘疹)。本期起,粪便培养阳性率逐渐增高, 第3-4周最高,可达75%。
米巴滋养体。
2021/3/10
34
第八节 血吸虫病
2021/3/10
27
第五节 流脑和乙脑
• 二者的鉴别参见课本P143表10-1。 • 流脑见彩图(4幅)乙脑见彩图
2021/3/10
28
第六节 狂犬病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病原体:狂犬病病毒(蛋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RNA病
毒)
• 传播途径:动物咬伤 • 发病机制:病毒先在伤口附近肌细胞内缓慢繁殖,4-6
2021/3/10
16
• 3、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 • (1)肾结核
• 坏死明显,常形成空洞,进一步可引起 输尿管和膀胱结核。
• (2)生殖系统结核
• 男性多累及附睾,女性多累及输卵管, 是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2021/3/10
17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 • 传染途径:呼吸道 • 流行季节:冬春 • 二、病理变化 • 表现为脑脊髓膜典型的化脓性炎,蛛网膜下腔充满脓
• 发病机制:病毒侵入机体后,主要破坏Th,致 细胞免疫功能逐渐降低,患者易发生各种感染 和恶性肿瘤。
2021/3/10
32
•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 1.淋巴组织 先为反应性增生,髓质中有较多浆细胞 (彩图),继之滤泡外层淋巴细胞减少或消失,小血 管增生,生发中心被分割伴浆细胞浸润。晚期,淋巴 细胞完全消失。
因饮用污染的牛奶而发病。病变特点是形成肠 原发综合征。
•
继发性肠结核病好发于回盲部,因结核杆
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形成长轴与肠腔垂直的溃
疡,溃疡愈合后因瘢痕收缩可致肠腔狭窄。
• 2、骨结核病
• 最多见于脊椎骨(第10胸椎至第2腰椎),椎
体坏死后可发生塌陷,造成脊柱后凸畸形(驼 背),也可压迫脊髓,甚至引起截瘫。
• 肝细胞点状坏死,坏死灶内有炎性细胞浸润
2021/3/10
6
三、病理临床类型 • (一)急性(普通型)肝炎 • 病变特点: • 1、肝细胞广泛变性轻微坏死; • 2、轻度淋巴细胞浸润; • 3、肝细胞和库普弗细胞轻度增生。
2021/3/10
7
• (二)慢性(普通型)肝炎
• 1、轻度慢性肝炎
• 肝细胞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肝小 叶结构完整。
• 3.恶性肿瘤:大约30%患者可发生Kaposi肉瘤(起源于血 管内皮)。
• 常见症状有:发热、乏力、体重下降、腹泻、全身淋 巴结肿大、NS症状等。 Kaposi肉瘤常表现为暗蓝色或 紫棕色多发性结节,以下肢多见。
2021/3/10
29
• 二、病变及临床
• 病变: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以大脑基底节、 海马回、脑干、小脑明显。镜下在神经细胞胞 质内见1-数个圆形或卵圆形嗜酸性包涵体(即 内基小体Negri body),具诊断价值。
• 临床:
• 1.前驱期:局部感觉异常(麻痒疼痛等),低 热、乏力、头痛,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 对声光风敏感而有咽喉紧缩感。
2021/3/10
19
• 三、病理临床联系 • 1、全身症状 • 2、意识障碍 • 3、颅内高压症状 • 4、脑脊液变化 • 四、结局和并发症
• 积极治疗后,大多数病人可痊愈,部分病人可 遗留痴呆、言语障碍、四肢瘫痪等后遗症。
2021/3/10
20
第三节 伤寒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病原体:伤寒杆菌 • 传播途径:消化道
• 本期持续1-4天。
2021/3/10
30
• 2.兴奋期:最典型症状是恐水。饮水、闻 流水声甚至提及饮水都可引起咽喉肌严 重痉挛,故患者渴极而不敢饮。风、声、 光也可引起痉挛,患者声嘶、吐词不清、 甚至全身肌肉痉挛,可有呼吸困难和发 绀。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见大汗、流涎、 心率快、血压高。大多病人神志清,少 数有幻听、幻视甚至精神失常。
• 二、基本病理变化 • (一)肝细胞变性、坏死 • 1、肝细胞变性 表现为: • (1)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见图10-1)
2021/3/10
2
• 图10-1急性病毒性肝炎
• 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2021/3/10
3
• (2)肝细胞嗜酸性变 • 2、肝细胞坏死 表现为: • (1)液化性坏死 • (2)嗜酸性坏死 常为单个细胞的坏死,形成
2021/3/10
9
• 图10-4 急性重型肝炎
• 肝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著,表面被膜皱缩
2021/3/10
10
• 四、病理临床联系 • 1、肝脏肿大、肝区疼痛 • 2、血清转氨酶增高 • 3、黄疸 • 4、出血 • 5、肝性脑病
2021/3/10
11
第二节 结核病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结核杆菌 • 传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 • 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有关。 • 二、基本病理变化 • 1、渗出性病变 • 2、增生性病变 • 主要是形成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即结核结节。
嗜酸性小体,属于细胞凋亡(见图10-2)。 • 按坏死的范围和程度,坏死可分为: • 点状坏死(见图10-3) • 灶状坏死 • 碎片状坏死 • 桥接坏死 • 大片坏死
2021/3/10
4
• 图10-2 急性病毒性肝炎
• 游离于肝窦内的嗜酸性小体(↑处) ×800
2021/3/10
5
• 图10-3 病毒性肝炎
2021/3/10
24
• 三、结局及并发症
• 绝大多数可痊愈,肠出血和肠穿孔是重 要并发症。约3%病例成为慢性带菌者, 胆汁中不断有细菌排出,是本病重要的 传染源。
2021/3/10
25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痢疾杆菌 致病力包括侵袭力和
毒力 • 传播途径:消化道 • 二、病理变化和病理临床联系 • 病变部位:主要是直肠和乙状结肠。 • 病变特点:假膜性炎 • (一)急性细菌性痢疾 • 病变特点:卡他性炎→假膜性炎→溃疡
• ②淋巴道播散 可引起各处淋巴结结核 • ③支气管播散 • (二)继发性肺结核病 • 1、局灶型肺结核 • 2、浸润型肺结核 •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 4、干酪性肺炎 • 5、结核球 • 6、结核性胸膜炎
2021/3/10
15
ຫໍສະໝຸດ Baidu
• 五、肺外器官结核病
• 1、肠结核病
• 原发性肠结核病比较少见,多发生于儿童,
性渗出物。 • 三、病理临床联系 • 1、败血症表现 • 2、颅内高压表现 • 3、脑膜刺激症 • 4、脑脊液的变化
2021/3/10
18
第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乙型脑炎病毒 • 传播途径:蚊虫叮咬经血液传播 • 流行季节:夏秋 • 二、病理变化 • 病变特点为脑实质的变质性炎。镜下表现为: • 1、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 2、淋巴细胞袖套状浸润 • 3、胶质细胞增生
2021/3/10
33
第五节 阿米巴痢疾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 • 传播途径:经口 • 二、病理变化和病理临床联系 • 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和升结肠。 • (一)急性期 • 病变特点:主要为烧瓶样溃疡形成。 • 临床表现: • 1、腹痛、腹泻 腹痛以右下腹明显。 • 2、粪便 量多、果酱样,有腥臭味,可找到阿
• 大体:肝脏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轻,包膜皱 缩,质软,切面土黄或红褐色,故又称急性黄 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见图10-4)。
• 镜下:表现为肝组织大片坏死、库普弗细胞增 生、坏死区及汇管区大量炎细胞浸润。
• 2、亚急性重型肝炎
• 似急性重型肝炎,唯病程较长,肝组织内有明 显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故易发 展为肝硬化。
天即侵入周围神经并沿传入神经上行至背根神经节, 在其中大量繁殖后侵入脊髓和脑。再沿传出神经侵入 各组织和器官。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舌下神经 核受累可致呼吸肌、吞咽肌痉挛,表现为恐水、呼吸 困难和吞咽困难;交感神经受累可致唾液和汗液分泌 怎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累可 致心血管功能紊乱甚至猝死。
2021/3/10
12
• 结核结节: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 周围有大量上皮样细胞和一些郎汉斯巨细胞, 最外围有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围绕。
• 3、变质性病变 • 主要表现为干酪样坏死。 • 三、基本病变的转归 • (一)好转愈合 • 1、吸收消散 • 2、纤维化、纤维包裹和钙化 • (二)恶化进展 • 1、病灶扩大 • 2、溶解播散 播散的途径包括:
• 2、中度慢性肝炎
• 肝组织灶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汇 管区纤维增生明显;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
• 3、重度慢性肝炎
• 多处肝组织灶状坏死、明显碎片状坏死和大范 围桥接坏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小叶内及周 边纤维组织增生,并分割肝小叶正常结构。
2021/3/10
8
• (三)重型肝炎
• 1、急性重型肝炎
• 3.溃疡期(第3周)
• 临床:似坏死期
• 4.愈合期(第4周)
2021/3/10
23
• (二)其他病变
• 肝、脾、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心肌纤维 可水肿甚至坏死(中毒性心肌炎,此时 相对缓脉不明显);膈肌、腹直肌和股 内收肌凝固性坏死(又称蜡样变性), 引起肌痛和皮肤感觉过敏;中毒性肝炎 (肝肿大和压痛,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升高,部分患者血清胆红素轻度升 高)。
• 发病:未被胃酸杀死进入小肠的细菌穿过小肠 粘膜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尤其是回肠下端的集合 淋巴小结和孤立淋巴小结后,沿淋巴管扩散至 肠系膜淋巴结,一部分病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并 在其中繁殖,另一部分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引 起菌血症。血中的细菌迅速被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后释放 入血,同时产生大量内毒素,引起败血症。
2021/3/10
26
• 临床表现: • 1、全身症状 • 2、腹痛、腹泻 • 腹痛以左下腹明显。 • 3、里急后重 • 4、粪便 • 为黏液脓血便,量较少。 • (二)慢性细菌性痢疾
• 肠黏膜可形成息肉,肠壁因大量纤维增生而增 厚、变硬,甚至肠腔狭窄。
• (三)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 此种菌痢,肠道病变和症状较轻,全身中毒症 状严重,容易发生中毒性休克。
2021/3/10
13
• 自然管道 • 淋巴道 • 血道 • 四、肺结核病 • (一)原发性肺结核病 • 1、病理变化 • 特点是形成原发综合征,包括原发病灶、结核
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
• 2、结局 • (1)愈合 • (2)恶化
2021/3/10
14
• ①血道播散 根据细菌进入血液的情况不同可 分别引起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慢性全身 性粟粒性结核病和肺外器官结核病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肝炎病毒 包括甲、乙、丙、丁、戊、庚六型。 • 甲肝和戊肝经肠道传播;其他以血液、密切接触传播。
• 发病机制:有的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时直接损伤 肝细胞,如HAV、HDV等;有的肝炎病毒在引起肝脏 病变时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密切的关系,如HBV等。
2021/3/10
21
•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增生的巨噬细胞胞 质内常有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 和坏死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伤寒 细胞聚集成结节状病灶即为伤寒肉芽肿 或称伤寒小结,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 (一)肠道病变
• 主要累及回肠末端集合淋巴小结和孤立 淋巴小结。病变分四期(课本彩图108):
• 本期持续1-3天。
• 3.昏迷期:表现为瘫痪和昏迷。仅持续618h。患者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2021/3/10
31
第七节 艾滋病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单链RNA病 毒,见彩图)
•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带毒者
• 传播途径:性传播、静脉注射、血液及其制品、 母婴垂直传播
2021/3/10
22
• 1.髓样肿胀期(第1周):淋巴组织肿胀似脑。
• 临床:发热,典型者体温呈阶梯状上升,相对 缓脉,血象降低,纳差,乏力等。血液和骨髓 培养细菌阳性率第1-2周最高,以后逐渐下降。
• 2.坏死期(第2周)
• 临床:高热,皮肤玫瑰疹(因细菌栓塞及毛细 血管扩张所致的直径2-4mm,压之褪色的淡红 色丘疹)。本期起,粪便培养阳性率逐渐增高, 第3-4周最高,可达75%。
米巴滋养体。
2021/3/10
34
第八节 血吸虫病
2021/3/10
27
第五节 流脑和乙脑
• 二者的鉴别参见课本P143表10-1。 • 流脑见彩图(4幅)乙脑见彩图
2021/3/10
28
第六节 狂犬病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病原体:狂犬病病毒(蛋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RNA病
毒)
• 传播途径:动物咬伤 • 发病机制:病毒先在伤口附近肌细胞内缓慢繁殖,4-6
2021/3/10
16
• 3、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 • (1)肾结核
• 坏死明显,常形成空洞,进一步可引起 输尿管和膀胱结核。
• (2)生殖系统结核
• 男性多累及附睾,女性多累及输卵管, 是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2021/3/10
17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 • 传染途径:呼吸道 • 流行季节:冬春 • 二、病理变化 • 表现为脑脊髓膜典型的化脓性炎,蛛网膜下腔充满脓
• 发病机制:病毒侵入机体后,主要破坏Th,致 细胞免疫功能逐渐降低,患者易发生各种感染 和恶性肿瘤。
2021/3/10
32
•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 1.淋巴组织 先为反应性增生,髓质中有较多浆细胞 (彩图),继之滤泡外层淋巴细胞减少或消失,小血 管增生,生发中心被分割伴浆细胞浸润。晚期,淋巴 细胞完全消失。
因饮用污染的牛奶而发病。病变特点是形成肠 原发综合征。
•
继发性肠结核病好发于回盲部,因结核杆
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形成长轴与肠腔垂直的溃
疡,溃疡愈合后因瘢痕收缩可致肠腔狭窄。
• 2、骨结核病
• 最多见于脊椎骨(第10胸椎至第2腰椎),椎
体坏死后可发生塌陷,造成脊柱后凸畸形(驼 背),也可压迫脊髓,甚至引起截瘫。
• 肝细胞点状坏死,坏死灶内有炎性细胞浸润
2021/3/10
6
三、病理临床类型 • (一)急性(普通型)肝炎 • 病变特点: • 1、肝细胞广泛变性轻微坏死; • 2、轻度淋巴细胞浸润; • 3、肝细胞和库普弗细胞轻度增生。
2021/3/10
7
• (二)慢性(普通型)肝炎
• 1、轻度慢性肝炎
• 肝细胞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肝小 叶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