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市定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夏商周时期以“贝”为流通货币,并将其称为“货贝”。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悄然在各诸侯国之间流行开来。
秦朝将圆形方孔铜钱——“半两”推行于全国。
这些变化反映了()
2.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
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规定“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这些现象表明()
3.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普遍实行不兑换的纸币制度。
起初,西方国家纷纷采取本币贬值的措施,实行外汇倾销。
20世纪30年代末形成了“英镑集团”“美元集团”等货币集团。
这反映出当时()
4.徐霞客曾说,在其父亲去世后二十年间,由他母亲独支门户,勤俭持家,“母无他好,好习田妇织”。
“特以精好闻”的徐家织布“轻弱如蝉翼,市者辄能辨识之”。
据此可知,徐母得以独立维持生计的时代背景是
()
5.1921年,中国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关税自主的要求。
经反复商讨,列强勉强同意将中国关税由实征3.7%增至5%,另外允许增加2.5%的附加税,增加部分由九国代表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控制。
这反映了
()
6.如表反映了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定税率”后部分进口商品的税率情况。
据此可知,这次关税改革()
7.有学者指出,在乡约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性是一贯的,但清政府赋予了乡约更多的权利和义务,乡约与官府的关系呈现出日益密切的倾向。
该学者强调,清代()
8.下图所示是2015年荷兰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百分比。
由此可以推知,荷兰()
9.罗振玉所编的《殷墟书契》为甲骨拓片的汇编。
其中出现了“禾”“黍”“麦”“渔”等字,有的字体的写法也有着生动的形态,如“男”字由农具和田组成,“彘”字像豕中了箭矢,“率”字像鸟在田猎捕网之中。
由此可以推知,商代()
10.下图是中国原始农业示意图,这表明我国原始社会时期()
11.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哥伦布于1493年首次把甘蔗带到北美洲,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甘蔗产业极其成功。
后来,甘蔗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脚步,进入菲律宾和太平洋群岛,此后蔗糖进入千家万户这一变化()
12.有学者在论及19世纪初英国食品生产者广泛使用化学染料的问题时说:“一种食品或饮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人经手……在工业链条中,个人并不用直接面对消费者,而原材料总是尽可能地被压到最低……”这一论述()
13.《氾胜之书》记载:“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谨摩平以待种时。
”其大意为五月、六月对麦田进行两次翻耕后,七月进行耙地、耕地,进一步将土地“摩平”以保墒(保持一定土壤湿度),等到农历八月,冬小麦就适宜播种了。
该记载()
14.有学者指出“工厂制度的一个好处就在于,它提供了、也必须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因而提高了消费的稳定性。
17901830年间,工厂生产活动迅速提高。
更多的人既作为生产者、也作为消费者从工厂制度中得到了好处。
”该学者强调工厂制度()
15.据报道,杭州亚运会推出了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观众、游客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体验从购票、出行、观赛到住宿、用餐和旅游等一站式服务。
这主要反映了()
16.唐朝百姓热衷于采取“契约”这一形式来完成交易,而契约本身也形成了相对严密的系统整体,包含契首、正文和尾部三个部分。
契首确定了契约的性质和种类,正文是契约的核心,对标的物、对价、权利义务和效力担保都要明确规定,尾部标明了立契时间。
这说明,唐朝时期()
二、非选择题(共4题,52分,其中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十五、十六世纪明代的币制改革恰逢欧洲地理大发现,加上冶炼技术的进步,世界白银产量直线上升。
暴富的欧洲上流社会阶层对东方奢侈品的需要,与明代城市商业对白银的渴求一拍即合。
此时的明朝就像一个黑洞一样,源源不断地从美洲、欧洲和日本吸收白银。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都积极拓展远东贸易,菲律宾马尼拉作为新大陆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中心,常居的中国人一度达到几十万。
西班牙船队满载南美的白银而来,换取华商的丝织品与瓷器,再将其贩卖至美洲与欧洲。
——摘自尹敏志《欧亚舞台上的中国》材料二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教授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
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会导致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贸易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这一悖论称为“特里芬难题”。
其揭示了美元自我膨胀与贬值宿命的内在矛盾。
——摘自卢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特里芬难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此时的明朝就像一个黑洞一样……吸收白银”的外在因素。
结合所学,指出明朝赋役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哪一经济政策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结合所学,简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作用。
(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为了巩固政权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尤其重视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建设。
夏商时期,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
战国时期,随着以郡统县的“郡县制”在各国的推行,乡里行政组织渐成雏形,成为基层组织。
汉承秦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乡、里,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
还于每十里处设亭,是专门从事“求捕盗贼”的警察性组织,另设游徼,掌捕盗贼。
唐朝,基层组织已有城乡之分,农村以村为单位,城邑以坊为单位,乡有乡长,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
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
明代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
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里下为甲,设甲首一人。
清代基层组织在明里甲的基础上,创设了保甲。
地方基层组织以十户为牌,设牌头;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
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经验》
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出现变化,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的不同。
(8分)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在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和粮食产、销分布结构不均衡的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更多意味着风险。
换句话说,不断加深的贸易自由化更有利于占优势地位的工业化国家。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疯牛病的暴发,人们越来越质疑集约化农作制所依赖的技术的可持续性。
例如,掠夺性经营造成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减退、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土地盐碱化和沙化对粮食减产和粮食安全的消极影响,都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频发的自然灾害导致自然资源退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而贫困化加剧,自然资源退化则愈烈。
特别是世界性水危机成为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近8亿人营养不良,还有大量人口患有地方病、传染病等。
这些因素导致众多人口健康状况恶化,生产能力减弱、甚至丧失。
贫困和粮食不安全是一对孪生的难兄难弟。
在人口剧增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城市化率迅速提高,城市人口比重膨胀,但就业不足,导致贫困人口迅增。
——摘编自丁声俊朱立志《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现状》材料二首先,庞大的人口基数及每年新增1500万人,预计2030年将达到16亿之众,这将是中国未来粮食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其次,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改善将促进粮食需求总量增加。
第三,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粮食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水、耕地资源将面临城市化和工业化激烈的经济竞争,目前中国农业国际参与度小,农业(特别是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日趋下降,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差距极大,农民受教育和组织程度低,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低,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每年以10%的速率递增,粮食供应面临国际廉价粮食的竞争,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将日益显现。
我国是一个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近30年仅因旱灾损失粮食就达1.5亿吨。
因此,农业自然灾害对我国食物安全的影响不可低估。
——摘编自傅泽强蔡运龙《世界食物安全态势及中国对策》(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的因素。
(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并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殖民化之前的欧洲,负债累累、战乱频仍,为了应付内部危机,欧洲人积极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贸易路线及开拓殖民地。
欧洲人在新大陆进行掠夺和开垦,开展极为血腥和残暴的奴隶制“三角贸易”,为产业资本的急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洲人虽然在其本土发展了少数人享有的平等、自由、民主等理念,却在其他大陆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残酷奴隶制,对其他民族和国家进行无情的侵略和剥削,甚至大规模杀戮。
即使在欧洲,他们也奉行双重标准——“人生而平等”的前提是白人基督徒,且在很长时间里必须是男人
才能享有权利。
欧洲内部诸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在欧洲大陆甚至世界各地引发了无数战争。
——摘编自温铁军《全球化与国家竞争;新兴七国比较研究》提取材料信息,从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逻辑通顺)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1.【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周时期至秦朝(中国)。
据本题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悄然在各诸侯国之间流行开来。
秦朝将圆形方孔铜钱——“半两”推行于全国。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币的出现与使用,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货币出现的原因,而非冶铁技术的进步,排除A项;因“审美观念的改变”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一致,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货币的出现和使用,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关,而非国家统一,排除D项。
故选B项。
2.【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
时空是明代(中国)。
根据材料“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可知,明穆宗要求值银一钱以上的交易要银钱兼用,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中要求使用白银缴纳赋税,这都说明政府支持白银的使用,D项正确;税制改革是一方面因素,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排除A项;“开始”一说无从体现,排除B项;这一时期,中国并未卷入世界市场当中,排除C项。
故选D项。
3.【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1933年和20世纪30年代末(世界)。
根据材料可知,西方国家纷纷采取本币贬值的措施,实行外汇倾销,均是为了抢占世界市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D项正确;材料显示当时世界经济混乱无序,而不是欧美国家内部经济无序,排除A项;世界大战不是货币大战直接导致的,排除B项;英美主导建立货币集团,其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并非限于特定区域,排除C项。
故选D项。
4.【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代(中国)。
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代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在此背景下一条鞭法推行,赋役征银,这为家庭手工业成为家庭主要生计来源创造了条件,使女性成为家庭生计主要担当者,男性有更多机会从事维持家庭生计之外的事务,A项正确;晚明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手工工场和自由雇佣劳动,但材料无法体现是手工作坊还是手工工场,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排除C 项;材料仅说明徐母所织棉布“轻弱如蝉翼,市者辄能辨识之”,以体现其质地优良,无法体现长途贩运贸易是否兴盛,排除D项。
故选A项。
5.【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21年的中国。
根据材料“经反复商讨,列强勉强同意将中国关税由实征3.7%增至5%,另外允许增加2.5%的附加税,增加部分由九国代表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控制。
”可知,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政府虽与列强在关税自主问题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并未真正获得独立的关税主权,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中国海关的信息,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海关制度的发展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已丧失关税自主权,且材料未涉及一战后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无法得出列强对华侵略卷土重来,排除D项。
故选C项。
6.【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年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定税率”后,日用消
费品的进口税率较高,这有利于保护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而属于生产资料的机械、动力机等进口税率较低,这有利于中国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
因此,这次关税改革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C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的这次关税改革主要目的是争取关税自主,保护民族工业,增加财政收入,并非仅仅为了抵制西方商品入侵,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的这次关税改革有利于改变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利境地,但无法实现中国的外贸顺差,排除B项;关税改革主要涉及进出口商品的税率,材料中主要针对进口商品的税率,根本不会影响中国商品成本问题,排除D项。
故选C项。
7.【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信息“清政府赋予了乡约更多的权利和义务”“乡约与官府的关系呈现出日益密切的倾向”可知,清朝官府利用乡约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乡约行政职能增强,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乡约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信息显示,“民间性是一贯的”,排除B项;材料所述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非扩大地方权力,排除C项。
故选D项。
8.【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5年(荷兰)。
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荷兰财政预算支出中社会福利占比较高,影响了国家财政,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国家经济建设在政府财政预算支出中占比较低,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荷兰的政府财政预算,无法说明荷兰经济发展的特点,排除C项;“成为欧盟中最发达国家”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故选B项。
9.【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时期的中国。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男’字由农具和田组成”“‘彘’字像豕中了箭矢”“‘率’字像鸟在田猎捕网之中”可知,商朝时期的食物来源有种植、狩猎等方式,说明的是获取食物的方式较为多样,B项正确;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北粟南稻的种植体系,排除C项;材料无关储藏肉类的技术,排除D项。
故选B项。
10.【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
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中国)。
据材料,我国原始社会时期不同地域形成四种农业类型,体现食物生产呈现地域性,而相邻的不同农业地域之间存在过渡区,比如半农半牧农业类型融合了旱作农业类型和游牧农业类型的特点,体现食物生产呈现融合性,D项正确;据材料,北方草原地带为游牧区,中原和南方地区为农耕区,游牧区与农耕区属于不同的地域,而非基本重合,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中国,未提及世界其他地区的作物起源情况,不能断定中国是世界主要作物的起源地,排除B项;材料只能看出南北方的农业类型,看不出农业产值和科技水平,无法得出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优于南方和北方是经济重心,排除C项。
故选D项。
11.【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本质、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近代世界。
据材料可知,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奢侈品,但是到了近代,随着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的发展,蔗糖的产量和贸易量大增,蔗糖逐渐普及,C项正确;蔗糖逐渐普及不代表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排除B项;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故选C项。
12.【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英国。
本题考查工业时代的食品生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这一论述明确指出了,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分工链条的延长,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使用廉价甚至过期原材料,为制造食物“新鲜”的假象大肆使用化学染料,这体现了工业化早
期社会分工过度细化的不利影响,C项正确,排除B项;在食品中滥用化学染料并不是科技进步的表现,该学者亦不认同此行为,故排除A项;该学者论述的是食品工业,而不是餐饮(服务)业,故排除D项。
故选C项。
13.【答案】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
根据材料“其大意为五月、六月对麦田进行两次翻耕后,七月进行耙地、耕地,进一步将土地‘摩平’以保墒(保持一定土壤湿度),等到农历八月,冬小麦就适宜播种了。
”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在农业生产中,要注重农时,提高耕作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体现出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有利于精耕细作模式的推广,D项正确;材料主旨信息是农业的精耕细作,只是以小麦为例,并非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动力领域的一次革命,材料未涉及生产力和耕作工具的改进,无法得出B项,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及小麦耕种前的准备工作,未体现关中地区实现轮作制度,实现一年两熟,排除C项。
故选D项。
14.【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0——1830年(中国)。
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工厂制度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提高了消费的稳定性。
工厂生产活动迅速提高,使得更多的人从工厂制度中得到了好处,可知学者强调工厂制度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工人阶级只是其中一部分人,不全面,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分工,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工厂制度本身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生产组织,材料未体现生产组织的变革,排除D项。
故选B项。
15.【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
据本题材料“观众、游客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体验从购票、出行、观赛到住宿、用餐和旅游等一站式服务”,可知杭州亚运会使用了智能技术,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说明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社会生活,D项正确;材料强调杭州亚运会推出新的服务平台,不属于精神文明建设,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在杭州亚运会,并不能说明人们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其他国家对比,不能得出“中国引领现代科技发展潮流”的结论,排除C项。
故选D项。
16.【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唐朝(中国)。
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唐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契约被民间广泛采用并且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有利于维护民众的私有财产,这说明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活跃,D项正确;材料并未休现“重农抑商”,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政府打击借贷行为,排除B项;宋代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排除C项。
故选D项。
17.【答案】(1)外在因素:欧洲冶炼技术的进步;世界白银产量直线上升;欧洲上流社会阶层对东方奢侈品的需要;欧洲殖民者积极拓展远东贸易。
(任意2点得4分)
举措: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2分)
(2)经济政策: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终止黄金与美元挂钩。
(2分)
历史作用: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际货币关系的相对稳定,缓解了国际收支危机;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促进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任意2点得4分)
【解析】【小题1】本题第一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十五、十六世纪(中国)。
据材料一“十五、十六世纪明代的币制改革恰逢欧洲地理大发现,加上冶炼技术的进步,世界白银产量直线上升”,可得出“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