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学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比较文学的兴起本是为反对19世纪的狭隘的民 族主义、孤立主义的,但许多研究者力图证明 本国对别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法国学者,他 们十分热衷于说明法国文化的优越,说明法国 文学对别国文学的贡献,即便是研究外国文学 对法国文学的影响,其着眼点也在说明法国人 比别的民族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并吸收 外国作家的精神。 法国学派把比较文学仅仅局限于文学史的研究, 把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者人为分离 是错误的,三者之间是紧密相关、互相依存的。 这动摇的法国学派长期以来在比较文学中的霸 主地位,也引起了世界比较文学学者对学科危 机的关注。
• 学生基亚,毕业于法国高等师范学院, 获文学博士。1980起任新巴黎大学教授。 他强调的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即国际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其著作 《比较文学》是法国青年读者的启蒙读 物,但几乎各种版本的百科全书和比较 文学专著都将它列为参考书。 • 法国学派的研究方法及欧洲中心论后来 受到美国学者批评
法国学派的新发展
• 卡雷(1887——1958)、基亚(1921——)是 二战前后法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 卡雷,1936年离开里昂大学到巴黎大学教授 比较文学界,兼任《比较文学评论》主编之一。 其博士论文重视事实联系(《歌德在英国》)。 他的观点体现在为基亚的《比较文学》写的序 言中:我们不喜欢停留在狄更斯与都德的异同 上,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主张:研究国 际间的精神关系和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 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 弗里德里希(1905——)执教北卡罗来 纳大学,被誉为美国比较文学的救星。 《论比较文学》,现在美国比较文学学 者学习和从事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很 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当时的创造性劳动。 1960年成立美国比较文学协会,任 首届会长。后担任国笔法比较文学协会 秘书长,成功组织了第二届国际比较文 学年会。
• 维谢洛夫斯基最著名比较研究论著《历 史诗学三章》,体现了他的比较文学思 想:他对世界上许多民族之间存在的诸 多文学现象进行了类型化的分析和对照 比较,发现其中有的存在着直接的影响 和联系,有的则并无直接的关联和影响。 他提出了俄国比较文学发展史两个重要 论点:借用说和多源说。
• 借用说: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 歌谣中存在着借用、影响或接受关系的 现象。 • 多源说:有些民族文学现象之间并无直 接的、源流上的依存关系或影响接受关 系。 • 这些观点形成了比较文学的一种新的方 法,历史比较研究。其基点在于:一系 列平行的相似事实进行对比,找出因果 联系,发现某些规律
互关系,研究不同民族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以 及近现代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等等。
• 《比较文学论》
• • • •
导言 比较文学之形成与发展 比较文学之方法与成绩 总体文学之原则与任务
• 最大贡献在于强调各国文学间的相互影 响才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 放送者:作家作品文体或一国文学在国 外所产生的影响 • 传递者:研究某种影响是通过什么样的 媒介成他或媒介手段产生的 • 接受者:探讨作家和作品的各种源流, 即:接受了哪些外国作家作品的影响
• 法国学派的局限性:
第一,法国学派把比较文学定义为国际文学关 系史,一方面强调了比较文学不同于民族文学 或国别文学,其学科的特点在于跨语言、跨民 族、跨文化与跨国界的开放性,另一方面在强 调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的表述下,潜藏 着一种以法国为中心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 第二,从一方面讲,拒绝美学可以表现严谨的 学术风格,但也缩小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 否定了从美学高度对两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 没有事实关系的作家、作品进行汇通性价值批 评的可能性。
• 巴登斯贝格(1871——1958)是法国学派早期 的领袖人物。 • 他注重不同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些文学接 受的事实。他主张在研究中对文学关系作深入 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出实际存在的相互影响, 具有明显的法国传统的实证主义遗风。 • 《比较文学评论》创刊号发刊词:仅仅对两个 不同的对象同时看上一眼就作比较,仅仅靠记 忆和印象的拼凑,靠一些主观臆想把可能游移 不定的东西扯在一起来找点类似点,这样的比 较决不可能产生结论的明晰性 • ???
美国学派以文学的审美本质及世界文学的构想为基本框架构筑起了以类比综合及跨学科汇通等方法为支柱的平行研究大厦的话那么中国学派则将以跨文化的双向阐发法中西互补的异同比较法探求民族特色及文化根源的模子寻根法促进中西沟通的对话法及旨在追求理论重构的整合与建构法等五种方法为支柱正在和即将构筑起中国学派跨文化研究的理论大厦
• 20世纪另一位是钱德勒,他认为比较 文学应研究“主题-典型-环境-渊源 -影响和弥漫”。他的观点是前辈的继 承,但同时他还提出研究文学时要注意 “时代或运动,尽力找寻其发生的规 律”。其观点比较宽泛,涉及美学自然 科学,在当时条件下不利于比较文学发 展,但客观上为比较学者拓宽了思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克里斯蒂(1899——1946)生于中国, 16岁离开中国,为巩固比较文学的学术 地位、确立美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作出巨 大贡献。观点:从一种文学现象中研究 文学是不够的,只研究文学现象本体也 缺乏学术生命力,只有将文学放在它所 描绘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文学本体 才显得厚重。
• 二战后美国由经济强国向文化强国发展,他 们要有自己在文学研究与批评的声音。新批评 反对注重作者生平、社会、历史背景、文学传 统等外在因素与作品相联系的传统批评方法。 • 1953年,韦勒克发表《比较文学的概念》一文, 对法国学派提出了批评,从此揭开两个学派的 论战。1954年,“国际比较文学协会”正式成 立并召开第一届学术会议。1958年北卡大学所 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学术讨论会,韦勒克宣 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这是美国学 派的宣言,它全面驳斥法国学派的理论。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学派
第一节 法国学派
• 法国学派是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最主要 的流派之一。它对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起过重要作用。 一、法国学派的形成 • 法国里昂大学于1896年正式开设了比较文学讲 座。后来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也相继于 1910、1919年开设。巴黎大学于1930年成立了 “现代比较文学研究院”。许多学者成为法国 学派的代表人物。
• 他始终将影响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 并系统阐述了它的范围、内容和方法, 从而确定了以影响研究著称的法国学派 在比较文学界的地位。 • 《欧洲文学中的浪漫主义》重点研究了 各国民族文学的思想、观念、观点的相 互交错、相互影响与相互融合。《欧美 文学史》研究了欧美文学之间的事实联 系。 • 欧洲中心论。
• 奥尔德里奇提出环宇文学和文化多元主义的概 念。注重东西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他的观点 旨在让人们以寰宇的视野来看待文学的重要性, 激励人们共同努力冲破狭隘、单一的民族观念 的束缚。他认为文学具有世界的普遍性。比较 文学的作用在于克服种种狭隘的理解,使人们 对东西半球的杰作能够互相沟通,共同享受。 文化多元主义是他90代中期出版的《世界文学 的再论》(1986)中提出的,他主张东西文学之 间的比较研究,认为那是一个急待开拓的“伟 大的开垦领域”,更具有美国学派的传统。
• 美国学派的观点,大大地扩展了比较文 学的领域,更新了比较文学的观念,使 比较文学进入一个新阶段。
第三节 俄苏学派
• 与法国学派的偏狭、美国学派的放任相 比,俄苏学派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 究方法,即独特的本质论和方法论。
• 18世纪末,有些作家学者把俄罗斯文学同欧洲 其它国家文学之间的关系加以比较论述。真正 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的是俄罗斯的 “比较文学之父”-----维谢洛夫斯基。 • 1870年,维谢洛夫斯基在彼得堡大学开设了 “总体文学”课。 • 19世纪末几乎所有大学开设了“总体文学”课。 柯尔什和基尔皮奇尼科夫主编的4卷本《总体 文学》为标志,俄国文艺研究的一个新学派---历史比较文艺学----开始形成。
• 印第安纳大学的雷马克(1916----)发表的 《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是一篇颇能代表美 国学派观点的论文。提出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 研究的主张。提出美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的界定 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 学与其他知识与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比较文 学不仅可以进行跨国界的文学研究,而且还可 以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我们学科的名称是比较 文学而非“影响文学”。 • 1976年第八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所的题为 《比较文学的前景》的报告,进一步阐明了美 国学派平行研究的理论与主张。
法国学派的最新动态
• 法国学派逐渐走出欧洲中心论,走出狭隘的视 野。出现了几位新的代表人物: • 艾金伯勒(1909—)法国当代作家,法国当代 比较文学界权威之一。文学博士。历任美国芝 加哥大学、埃及亚历山大大学、法国蒙彼利亚 大学、巴黎大学教授。 • 他比较重视东方文学研究,尤其是中国、日本 文学,写有《孔子》。 • 比较文学理论著作《比较不是理由》(1962)、 《(真正的)总体文学论文集》(1974)。
• 20世纪80年代,布吕内尔、比梭瓦、卢 梭合写《什么是比较文学》(1983), 影响很大。主旨:比较文学是一种方法 论艺术,它研究各国各民族文学之间的 联系,研究它们的相似之处,它们的渊 源及互相影响。它既对文学和其他艺术 及学科领域作横向研究,又超越时间和 空间的距离,对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 历史与文学作纵向研究,从而更好地描 述、理解和欣赏各国各民族的文学
• 《比较文学不是理由》,1966年在美国 出版时标题为《比较文学中的危机》, 书中批评了比较文学中的狭隘地方主义、 沙文主义及政治干扰等倾向,批评了法 国学派只注意文学作品的外部联系,而 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文学内在 规律等倾向,勾勒出更为广阔和更注重 文学性的比较文学的研究规划。 • 《(真正的)总体文学论文集》,更指 出必须刻不容缓地扩大文学视野和文化 视野,要关注东方文学。
• 日尔蒙斯基在他诸多比较文学论著 中,集中而具体地阐述了类型学的 比较研究问题。《文学的历史比较 研究问题》(19602)、《作为国际 性现象的文学流派》(1967)、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中世纪 文学》(1970)。
• 他去世后出版了他的论文集《比较 文艺学 东方和西方》,其中的《文 学的历史比较研究问题》是他的集 大成之作。他认为比较文学、比较 方法这些术语在苏联当时是不能接 受的,1978年在《简明文学百科辞 典》里,他用了“比较文艺学”一 词。
第二节 美国学派
• 沙克福德在美国首开比较文学研究的先河。1 871年他在康奈尔大学开设了《总体文学还 是比较文学》的研究课程。 • 盖莱,1899年被延聘到加利福尼亚大学,然后 1912年建立比较文学系后与英文系合并。 • 1904年哈佛大学创办的比较文学系才名副 其实。系主任是伍德贝利,他还创办了《比较 文学杂志》;
• • • •
阿扎比(1878——1944) 里昂大学、巴黎大学教授。 有专著、论文约500余种。 《欧洲意识的危机》(1935),把比较 文学作为一种总体文学来研究,致力于 研究欧洲各民族思想之间的共性和感情 倾向,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欧洲各民 族文学的一种尝试。
法国学派的成熟时期
• 梵-第根是第一个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理论观点 的人。 • 《比较文学论》一书确立了他在漫无边际比较 文学史及世界比较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1931年戴望舒译。 • 比较文学的任务是研究各种不同文学之间的相
• •

首先肯定了比较文学反对孤立地研究 国别文学是其一大功绩。 法国学者强调研究来源、影响等,已 把比较文学变成了文学研究的“外 贸”,艺术绝不仅仅是来源和影响的 总和,它们是一个整体。 法国学者所搞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没有 多大价值,这类研究除了说明某个作 家知道或阅读过另外一个外国作家的 作品外,什么都不能说明。
• 日尔蒙斯基在维谢洛夫的斯基的基础上, 在1935年所作的题为“比较文艺学与文 学影响问题”的报告中,进一步总结出: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决定文学发 展过程一致性的理论。他从类似的文学 现象之间未必一定存在影响这一角度进 行研究、思考,逐渐形成了俄国比较文 学研究类型学的观点。
• 40年代苏联文艺政策日益走向教条 主义和庸俗社会学。比较文学被列 为禁区。 • 50年代,苏联文艺界开始解冻,比 较文学开始复苏。1971年在莫斯科 召开斯拉夫文学比较研究学术会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