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0140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
总学时数: 36 学分: 2 讲课: 30 实验: 6 上机: 0 课外:
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l.掌握标准化和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有关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2.基本掌握本课程中几何公差标准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应用原则:
3.初步学会根据机器和零件的功能要求,选用。几何量公差与配合:
4.能够用本课程介绍的方法查出各种公差表捻。正确标注图样
5.熟悉各种典型。几河量的检测方法,初步学会使用常用的计量器具。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理论教学内容
1.了解互换性生产的意义、特征、分类及优越性;互换性生产和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明确互换性与产品设计、制造、使用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关系。标准与标准化的意义,明确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优先与优先数系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明确数值标准化的意义以及优先数系在标准化中的作用。了解测量技术在机械(仪器)制造中的作用,测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类别,明确各类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特征及其选用原则。长度(尺寸、角度)的法定计量单位、长度基准及其传递系统。了解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尺寸误差的形成和特点,零件几何参数误差与公差的分类。了解零件几何要素形状位置误差的形成和特点,形位公差、公差原则标准的基本内容;了解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形成和特点,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数值标准的原则;了解光滑圆柱、滚动轴承、平键、花键、光滑圆锥以及※普通螺纹等典型结合的使用要求,影响其互换性的主要几何参数误差。了解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体系与结构,了解其他典型结合互换性标准的特点。了解光滑极限量规、位置量规、花键量规及普通螺纹量规的种类、用途及其结构特点。了解量现公差带相对于工件公差带的布置与工件误收误废,工件制造难易,经济效益的关系。了解位置量规、花键量规、普通螺纹量规公差带的布置方案、学会l—2种位置量规工作尺寸的计算方法。了解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及其互换性特点。圆柱渐开线齿轮主要几何参数误差的来源。了解圆柱渐开线齿轮精度标准的基本内容,尺寸键在机械(仪器)精度设计计算中的作用。了解尺寸键的计算方法标准的基本内容,了解尺寸链在机械(仪器)设计、制造、装配中的应用。
2.掌握和理解测量技术的有关基本术语及其定义。量块的特性与作用,并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理解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其特征,测量结果的处理和表达方法。理解其对互换性的影响,确切理解尺寸公差有关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明确尺寸公差带的特点;掌握选用尺寸公差等级及数值的原则和方法;学会尺寸公差在图样上的表达方法。理解零件几何要素形状位置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理解形位误差与公差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明确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带的特点,独立原则和相关要求的特点;掌握选用“公差原则”,形位公差项目及其公差值的原则,学会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表达方法;明确形位误差的评定准则。理解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确切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掌握表面粗糙
度参数要求在图样上的表达方法。理解各典型结合互换性标准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明确各典型结合配合构成的异同点,结合面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关系及其遵循的原则。掌握各典型结合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和方法。掌握各典型结合公差与配合在图构上的表达方法。明确光滑极限量现公差带的布置方案,学会计算光滑极限量规工作尺寸方法。理解它们对齿轮传动互换性的影响。理解圆柱渐开线齿轮主要几何参数误差与公差的含义。掌握圆柱渐开线齿轮精度等级、公差项目、检验组的选用原则和方法,以及齿侧间隙计算的方法。学会圆柱渐开线齿轮公差在图样上的表达方法。理解尺寸键的有关术语及其定义。掌握建立、分析直线尺寸链的方法,学会用互换性计算尺寸链。
三、实践教学内容
五、课程有关说明
1、以上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是以36学时为基础制订的,适合于机制专业及汽车专业,为保证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总学时不应少于36学时。实验课的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6。课内、外学时的比例宜取1/1.2。
2、选用公差配合和进行精度设计计算,是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要求为培养学生具有这方面的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进行初步的训练。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后续有关课程的教学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实践来加以巩固和加深,还要依靠毕业后工作实践的应用来提高。
3、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实用性较强,对于生产实践知识不足且尚未进行专业实习和专业课学习的学生来讲,学习上会有一定困难,任课教师对此应有充分估计。本课程应
在学完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课及“金工实习”之后开,可和机械设计课并行,但应在机械设计课的课程设计之前结束。
4、本门课程为主干技术基础课,应定为考试课。
5、本课程教材版本各有特色。表中的学时分配仅根据上海科技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由甘永立主编的《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第七版教材(2005.8月出版)的章节次序安排,实际讲课章节的次序及名称、实验项目及名称等,可具体规定,但内容相同。根据学时及多媒体公差课件的使用情况,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中可适当增减。重难点内容一定要保证学时和作业量,必要时应布置综合作业及实验思考题以加强和巩固重点及难点内容的掌握。
6、以上根据高等工业学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 甘永立.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第七版,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8
[2] 廖念制.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三版,中国计量出版社,1991.10
[3] 华中理工大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三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0
[4] 李柱,赵卓贤.互换性技术测量.上、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8
制订人:裴玲 2006年3月
审核人:桂定一 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