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高危人群工作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和意义
发现高危人群工作制度是为了提高对各类高危人群的发现、识别和干预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过建立和完善高危人群发现机制,实现对高危人群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
二、工作原则
1. 预防为主,防控结合。
加强源头管理,注重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疾病蔓延。
2. 分工协作,密切配合。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工作。
3. 科学规范,确保安全。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防控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发现和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4. 信息共享,及时准确。
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确保高危人群信息及时、准确、完整。
三、工作内容
1. 高危人群定义。
根据疾病特点和流行规律,明确各类疾病的高危人群范围,为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
2. 高危人群发现。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如健康体检、疾病筛查、线索报告等,发现潜在的高危人群。
3. 高危人群识别。
对发现的高危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信息,识别高危人群。
4. 高危人群干预。
根据高危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医学干预、生活指导等。
5. 高危人群跟踪管理。
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和干预效果,调整干预措施,确保高危人群得到有效管理。
6. 信息收集与报告。
建立高危人群信息收集、报告和反馈机制,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完整。
四、工作流程
1. 发现高危人群。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发现工作,提高发现能力。
2. 识别高危人群。
对发现的高危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信息,识别高危人群。
3. 制定干预措施。
根据高危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4. 实施干预。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
5. 跟踪管理。
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和干预效果,调整干预措施。
6. 信息报告。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规定及时报告高危人群信息。
五、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2. 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能力。
3. 物资和技术保障。
确保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工作所需的物资和技术支持。
4. 经费保障。
合理保障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工作的经费需求。
5. 监督与评估。
加强对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工作的监督与评估,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六、法律责任
1. 违反本制度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2. 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部门和单位未履行职责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依法予以处理。
3. 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