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2020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0论述类文章阅读 精选专题(名师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0 论述类文章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①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正变得越来越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并且更加具有世界意识。
但也不可否认,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社会情绪。
比如,自卑自馁情绪有之,“牢骚太盛”情绪有之,懈怠散漫情绪亦有之。
这些社会心态虽不是主流,却会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消极影响。
如不及时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甚至会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脚步。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心态必须强起来。
②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社会成员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价值观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与其发展实际密切相关,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它同时会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
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饥寒交迫”变为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边缘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现在正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
在这个“强起来”的新时代,应当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心态。
④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自尊自信源于深入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
它要求我们既不妄自菲薄,看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拒绝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也不妄自尊大,拒绝其他文明优秀成果。
只有清醒认识我国历史走向、准确定位我国历史方位,才能更加自尊自信。
只有不断增强自尊自信,才能更加敢于正视自身不足、敢于承认别人长处,进而取长补短,更好迈向伟大复兴。
⑤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
理性平和就是冷静全面看待事物,不为不良情绪所左右;就是辩证客观分析问题,不偏激也不片面;就是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新时代,理性平和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坚定信心,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同时牢牢把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变”;科学把握强国建设是“长期进行时”,积极应对“四大挑战”、克服“四种危险”。
理性平和,才能拨云见日抓住本质,才能去蔽除障获得真知,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⑥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
新时代,心态强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强国建设,才能更加专注奋发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今一些不良社会情绪不是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虽会伤及个人,但无碍整个国家的发展大局。
B.一个国家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发展实际正相关。
C.社会成员的情绪基调、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
D.与“强起来”的新时代匹配的社会心态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专注奋发,不断超越。
【解析】选B。
A项社会心态“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C 项“都取决于”错误,原文只是说“影
响”;D 项“专注奋发、不断超越”是心态强起来的结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总体状况的一分为二的分析,引出观点,针对性强。
B.文章二、三段按具体到一般的思路,阐述了社会心态和当代中国心态强起来的重要性。
C.文章四、五段论述了使心态强起来的两点意见,字里行间情理充盈,理性却不失自信。
D.文章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逻辑清晰严密,条理性强。
【解析】选B。
“具体到一般的思路”错误,应该是“一般到具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中国日益“强起来”的显著标志是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的社会心态。
B.社会心态既反映一个国家国情的现实性,也体现其历史命运、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C.以是否具有世界意识来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越来越重要。
D.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让心态强起来是强国建设的必做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宋元时期,中国插花艺术进入了普及时期。
宋时,国力已不如唐时强盛,但毕竟结束了五代的割据局面,经济文化更加进步。
花卉如牡丹、菊等品种进一步丰富,而其观赏更具多样性,插花艺术因而得以继续发展。
元代继承宋代插花之余绪,也显得绚丽多彩。
宋代提倡理性,三教合一发展到了宋代被统称为理
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
有个就叫“文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
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郭青生《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法》,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论是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比较研究都必须具有整体性。
B.比较文明研究讲究伦理,是为了让比较有价值,只要比较前提正当,就能得出有益的结果。
C.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D.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核心意义。
【解析】选A。
B项分析不合文意。
比较前提正当,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结果;C项误解文意。
“把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围绕着比较文明,文章依次论述了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方法和意义。
B.文章阐释了比较文明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对比了微观比较的两个范畴。
C.第五段的举例论证,是为了证明从制度这一范畴进行文明比较,存在着缺陷。
D.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说明从具体的物出发可发现相同的气质与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对日本文明不从世界的维度去理解,就无法对它理解得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B.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C.比较文明的核心任务,不在于区分文明的进步与落后,而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
D.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解析】选B。
强加因果,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德研究人员破解北京雾霾形成之谜
①中德两国研究人员21日说,他们破解了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最主要组分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是当前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
这一发现凸显在继续实施减排措施的同时优先加大氮氧化物减排力度对缓解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②近年来,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频发。
已有研究表明,硫酸盐是重污染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绝对贡献上、重污染期间硫酸盐在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的质量占比可达20%,是占比最高的单体;在相对趋势上,随着PM2.5污染程度上升,硫酸盐是PM2.5中相对比重上升最快的成分。
因此,硫酸盐的来源研究是解释雾霾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
③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的程雅芳教授等人当天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运用外场观测、模型模拟及理论计算等手段发现,在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硫酸盐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空气中的“颗粒物结合水”,在中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偏中性环境下迅速反应生成。
颗粒物结合水是指PM2.5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潮解所吸附的水分。
④该结论与通常认为的硫酸盐形成机制有较大不同。
现有基于欧美等地区的经典大气化学理论认为:硫酸盐主要是在云水环境中形成,由于云中的液态水含量远高于颗粒物结合水,通常高出1000到10万倍,所以与云水中的硫酸盐生成反应相比,颗粒物结合水中的反应可以忽略;理论计算还显示,在云水反应路径中,二氧化氮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盐这一路径的贡献也可忽略不计。
⑤而在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一方面,由于颗粒物浓度大幅上升及静稳气象条件下相对湿度较高等原因,颗粒物结合水含量远高于经典情景,颗粒物结合水中的反应总量大大提升;另一方面,重度雾霾期间二氧化氮浓度为经典云水情景下的50倍以上,这直接改变了二氧化氮氧化路径的相对重要性。
此外,北
京及华北地区大量存在的氨、矿物粉尘等碱性物质使得当地颗粒物结合水的PH值远高于美国等地,呈现出特有的偏中性环境,而二氧化氮氧化机制的反应速率会随PH值上升而大幅提高。
⑥研究人员据此在论文中指出,优先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可能有助大幅降低中国雾霾中的硫酸盐污染水平。
⑦“该研究表明我国复合型污染的特殊性,”贺克斌院士对新华社记者说,“高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电厂,高二氧化氮主要来自电厂和机动车等,而起到中和作用的碱性物质氨、矿物粉尘等则来自农业、工业污染、扬尘等其他来源。
这些不同的污染源在我国同时以高强度排放,导致硫酸盐以特有的化学生成路径迅速生成,这也是重度雾霾期间颗粒物浓度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
4.中德研究人员的结论与通常认为的硫酸盐形成机制有较大不同,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其特殊性原因的一项是
A. 由于颗粒物浓度大幅上升及静稳气象条件下,相对湿度较高等原因,颗粒物结合水含量远高于经典情景,颗粒物结合水中的反应总量大大提升。
B. 由于云中的液态水含量远高于颗粒物结合水,通常高出1000到10万倍,所以与云水中的硫酸盐生成反应相比,颗粒物结合水中的反应可以忽略。
C. 重度雾霾期间二氧化氮浓度为经典云水情景下的50倍以上,这直接改变了二氧化氮氧化路径的相对重要性。
D. 北京及华北地区大量存在的氨、矿物粉尘等碱性物质使得当地颗粒物结合水的PH值远高于美国等地,呈现出特有的偏中性环境,而二氧化氮氧化机制的反应速率会随PH值上升而大幅提高。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德两国研究人员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是当前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
B. 已有研究表明,硫酸盐是重污染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绝对贡献上,随着PM2.5污染程度上升,硫酸盐是PM2.5中相对比重上升最快的成分。
C. 在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硫酸盐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空气中的“颗粒物结合水”,在中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偏中性环境下迅速反应生成。
D. 研究人员据此在论文中指出,在继续实施减排措施的同时优先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可能有助于大幅降低中国雾霾中的硫酸盐污染水平。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电厂,高二氧化氮主要来自电厂和机动车等,而起到中和作用的碱性物质
氨、矿物粉尘等则来自农业、工业污染、扬尘等其他来源,所以,治理雾霾,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
B. 硫酸盐的来源研究是解释雾霾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随着中德两国研究人员破解北京雾霾形成之谜,解决了硫酸盐问题,也就解决了雾霾问题。
C. 在优先加大氮氧化物减排力度,努力缓解空气污染问题的同时,还应该继续实施减排措施,做到全面治理,常抓不懈,不要一曝十寒。
D. 该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复合型污染的特殊性,说明我们在解决雾霾问题方面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不要一味地照搬照抄国外经验。
【答案】
4.B
5.B
6.B
【解析】
4.B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四段,由原文“现有基于欧美等地区的经典大气化学理论认为:……反应可以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里”的文化风暴裹挟了谁
单士兵
依靠翻唱汪峰的《春天里》走红的“旭日阳刚”音乐组合,现在回看过去,会发现他们与曾经扶他们上马走上一程的人——《春天里》词曲作者兼原唱者汪峰,渐行渐远。
因为汪峰近日明确告知旭日阳刚今后不能以任何形式演唱《春天里》。
从当初凌乱局促的出租屋唱上了“星光大道”,随后唱进央视春晚,旭日阳刚经过一条别样的途径,完成了从草根到明星的重大转身。
这段成功过程,绕不开汪峰的扶持。
比如,汪峰邀请旭日阳刚参加自己的
演唱会,特别是一再授权他们直到在春晚演唱《春天里》,最后才完成了对这对草根歌手命运的根本转变。
就像每个父母懂得自己的孩子一样,汪峰自然明白《春天里》的价值,也明白这种翻唱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对背后的文化与市场的秩序又意味着什么。
当汪峰不让旭日阳刚演唱这首歌,自然带来各种争议。
而这些争议也在被围观与评价。
文化冲突的风暴生成了。
被这种风暴裹挟的,不仅是汪峰与旭日阳刚,还有更多人。
文化差异越大,参与人群越多,风暴就越激烈。
旭日阳刚曾经的生存状态,作为这个时代的一种表征,自然容易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从这个意义上讲,旭日阳刚对音乐介入现实生活无疑也作出了贡献。
但是,这又绝不是消解《春天里》作品本身的文化价值的理由。
面对这些复杂错位的社会文化元素,当事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围观者也面对着文化价值判断的博弈。
而这些价值阐述与文化博弈,本身何尝又不是一种财富?
当然,汪峰给予过旭日阳刚最大的帮扶。
当旭日阳刚以大量商演冲击特定版权秩序,客观形成对汪峰及其团队利益冲击的情况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汪峰选择拒绝赐予,并不承担道德责任,也具有一定的法律理性。
他在这起事件中展示的文化包容与秩序守护,应该得到尊重、理解,甚至是激赏。
央视主持人将汪峰维护版权行为称做是“危机公关”,认为应该以“开阔的心胸”这样的道德境界面对问题,从中也不难发现法律意识的淡薄。
诚然,对弱者的宽容与同情是应有的品质,但弱者从来也不应该具有天然的道德优势,更不能因为是弱者就可免于担当法律责任。
如果不尊重这些文化常识,恐怕会远比这事件本身更悲哀。
如果不能通过理性的文化对话,真正形成对文明与秩序的普遍坚守,任何人都可能遭遇到精神与权利的剥夺。
就像现在汪峰被裹挟于“春天里”文化冲突的风暴中。
也就是说,通过对这起事件的围观与梳理,让人们形成更多的文化认同,懂得去遵守秩序底线,那样才能避免更多人被裹挟在文化风暴中,而不至于产生太多的盲从与迷失。
(选自2011年2月15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7.具体说说“春天里的文化风暴”是指什么?
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应该怎样对待和避免这样的文化风暴?
【答案】
7.(1)是指汪锋不让旭日阳刚继续演唱《春天里》(2)由此带来的版权之争(3)以及所引起的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广泛争议和评价。
8.①要有宽容理解的胸怀。
②要有文化认同,尊重别人的精神创造,③在争议中要有理性的对话,形
成更多的文化价值认同。
④要有明确的版权意识和法律秩序。
【解析】
7.题干问的是“具体说说‘春天里的文化风暴’是指什么?”,题目要求概括“春天里的文化风暴”的含义。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试论“家”对于中国人的精神价值
陈午晴
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家”的存在意义,尤其是“家”的精神价值。
此处“家”取广义,指人们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且主观认定的生活共同体;而“家”的精神价值,则是“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性情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对自己子女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是特别强调对其德性的培育。
此处的“德性”,是指人们以道德价值追求为核心的精神气质、品性,也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心灵。
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丰富的家庭教育文本即透露出对德育的偏重。
譬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发蒙读物虽然也含有部分生活常识,但更偏向伦理教化;而大量的<家训》《家规》简直就是道德读本。
当然,中国人更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的道理。
相应地,晚辈学“做人”则首先要懂得关爱亲人,而“关爱亲人”的起点自然着落在“家”的生活世界里。
所以我们说,“家”是中国人德性成长的摇篮。
“家”还是中国人道德价值追求的平台。
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看来,家人、亲人之间原本就应该知道相互关爱。
“亲情”一词虽然没有出现在古代汉语当中,但“爱亲”“敬长”“亲亲”等说法在感情层面的含义即等同“亲情”。
可以说,儒家思想的起点正是从道德修养、道德规范的意义上来看待亲人之间的关爱方式,进而确立“亲亲、尊尊”原则,对亲人之间的“关爱之情”与“情义”进行一致化的诠释。
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亲情表现方式自然是“孝”,“孝”就是为人子女者对父母特有的关爱,就是对父母的情义。
诚然,从今天科学的立场和时代发展的视角来看,亲人之间形成的深厚亲情一定有多种源头,“亲亲、尊尊”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不过,道德价值追求无疑仍然是亲情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动力,同时也是维系亲情稳定的一个保障。
正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明白自己对“家”的维系与发展必须有所担当;正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懂得亲情不能超越道德规范;止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自觉自
愿地对亲人给予关心、体贴、照顾和爱护,如尊老爱幼、育儿养老、扶危解困及感恩回报等。
也就是说,人们一旦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道德责任,即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对家人、亲人采取相应的关爱行动。
故此,“家”为我们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追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途径或平台。
现在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家”的精神价值,自然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家”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而弘扬“家”的精神价值则应该是当下有关民族复兴战略的题中之义。
首先,民族的真正复兴必然包括文化复兴,因为,文化复兴才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内核,而“家”的精神价值原本就是中华文化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次,“家”的精神价值不是简单地见诸文化典籍中的信条,而是一种文化机制,这种机制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家”的精神价值在一定意义上铸就了我们中国人的民族特性。
再次,文化复兴需要从多个向度和层面上展开,而“家”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形态,因此,践行“家”的精神价值也是最基本、最可行的一个文化复兴途径。
(选自2015年3月23日《人民论坛》,有删改)
9.下列关于“家”的精神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的精神价值指“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性情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B. “家”的精神价值体现在“家”不仅是中国人德性成长的摇篮,还是中国人道德价值追求的平台。
C. “家”的精神价值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它铸就了所有中国人的民族特性。
D. “家”的精神价值是一种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影响的文化机制。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不仅注意对子女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对子女德性的培育。
B. 中国人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的道理,所以晚辈学“做人”只能从关爱亲人开始。
C.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爱亲”“敬长”“亲亲”等说法在感情层面的含义即等同于现在的“亲情”。
D. 践行“家”的精神价值是最基本、最可行的一个文化复兴途径,因为“家”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形态。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字经》《弟子规》等发蒙读物以及大量的《家训》《家规》都是专门的道德读本。
B. 从时代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亲亲、尊尊”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时代友展的潮流。
C. 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道德责任,就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对家人、亲人采取相应的关爱行动。
D. 更好地弘扬“家”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家”的精神价值的目的。
【答案】
9.C
10.B
11.A
【解析】
9..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项,“正是它铸就了所有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表述绝对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角神
中国古典方形木构建筑檐下四角,或室内神佛造像的台座腰部,往往设置力士、神兽负重的形象,谓之“角神”或“扛坐神”。
角神姿态多作奋力托举状,有双臂并举者,有以肩扛顶者,仿佛千钧之重集于一身。
它既有支撑屋宇或台座结构的作用,又是传统建筑中少见的具象写实构件之一,兼具功能性与审美性,殊有意趣。
角神表现千钧之力聚集于四隅的设计手法,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以四柱支起屋顶的最基本的结构特点,正所谓“四隅之阿,四柱复屋”。
同时,角神的产生又与中国古典神话不无关系。
《全后汉文》言:“四岳阿鲧,绩用不成。
”“岳阿”即四极之山,战国铜镜多有四山的形象,可能描绘了四山对天盖的支撑。
又如临淄齐墓出土漆盘与长沙楚墓出土帛书图形的四角都绘有四颗树,当代表古代神话中的神树。
对角隅支撑物的特别关注,是促成建筑“角神”出现的重要因素。
较早的角神实例见于洛阳金村东周天子陵出土的器物中,将器脚设计为神人、神兽托举造型。
秦雍城遗址出土的一件钱瓦当上描绘了当时屋宇的简化图形,屋檐下有一托举屋盖的人形,双臂上举,可谓建筑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