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虾蟆,会州人。

世为保甲射生手,与兄禄大俱以善射应募。

兴定初,禄大以功迁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

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

夏人怜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屈。

朝廷闻之,议加优奖,而未知存没,乃特迁禄大子伴牛官一阶,授巡尉职,以旌其忠。

其后兄弟谋奔会,自拔其须,事觉,禄大竟为所杀,虾蟆独拔归。

上思禄大之忠,命复迁伴牛官一阶,遥授会州军事判官,虾蟆遥授巩州铃辖。

会言者乞奖用禄大弟,遂迁虾蟆官两阶,授同知兰州军州事。

是年冬,虾蟆与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

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

城上有举手于悬风版者,虾蟆射之,手与版俱贯。

凡射死数百人。

夏人震恐,乃出降。

盖会州为夏人所据近四年,至是复焉。

甲午春,金国已亡,西州无不归顺者,独虾蟆坚守孤城。

丙申岁冬十月,大兵并力攻之。

虾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击攻者,杀牛马以食战士,又自焚卢舍积聚,曰:“无至资兵。

”日与血战,而大兵亦不能卒拔。

及军士死伤者众,乃命积薪于州廨,呼集家人及城中将校妻女,闭诸一室,将自焚之。

虾蟆之妾欲有所诉,立斩以徇。

火既炽,率将士于火前持满以待。

城破,兵填委以入,廛战既久,士卒有弓尽矢绝者,挺身入火中。

虾蟆独上大草积,以门扉自蔽,发二三百矢无不中者,矢尽,投弓剑于火自焚。

城中无一人肯降者。

虾蟆死时年四十五。

土人为立祠。

(节选自《金史·郭虾蟆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B.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C.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D.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兴定”,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还有王公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B. “阶”,官员的品级,是区分官员地位高低的等级。

北魏、唐、宋都有分品分阶。

C. “遥授”,官员在遥远的地方被朝廷授予官职,其获授官职后再前往就任。

D. “祠”,为纪念伟人名士或者祖先而修建的供舍,也有活人为自己修建的“生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虾蟆忠于国家。

他被金人俘获囚禁,誓死不屈,最终逃出;国家灭亡,西州皆归顺,独他坚守空城。

B. 郭虾蟆很有谋略。

他拔掉胡须,改头换面,逃归朝廷;攻打会州时,他和部下采用奇策,攻敌不备。

C. 郭虾蟆擅长射术。

他攻取会州时总共射死几百人,城上有士兵在悬风版后举手的,手、版都被他射穿。

D. 郭虾蟆作战英勇。

蒙古兵破城后,他站在大草堆上,用门板做掩护,射杀敌人直到箭尽,投火自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

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

②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

【答案】(1)A
(2)C
(3)A
(4)①(郭虾蟆)又射死一个人,箭穿过那人的双手射在树上。

敌人非常害怕,城池被(夏人)攻破,郭禄大、郭虾蟆一同被抓。

②郭虾蟆率领骑兵五百人都披着红色的僧衣,隐蔽着从会州南山下来,西夏人仓卒仰望他们把他们当做神兵天将。

【解析】【分析】(1)本题中,“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意思是:西夏人军攻打会州的时候,郭禄大远远看见西夏军队的主兵将领和战马都披着铁甲出入阵中,在大约两百步的时候,郭禄大一箭射中西夏主兵将领的咽喉,杀死他。

“会州”是“攻”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CD;“者”,……的人,“其主兵者”是“遥见”的宾语,应与后文断开,排除B。

故选A。

(2)C项,“官员在遥远的地方被朝廷授予官职,其获授官职后再前往就任”错误,“遥授”,为授予官衔,而不须到任。

故选C。

(3)A项,“他被金人俘获囚禁”错误,根据“夏人怜其技,囚之”可知,原文说是西夏人囚禁了郭蛤蟆。

故选A。

(4)本题①中,“又射一人”,省略句,省略主语“郭虾蟆”;“矢”,箭;“贯”,穿过;“禽”,通“擒”,被抓住。

②中,“被”,通“披”披着;“赭衲”,红色的僧衣;“猝”,仓卒。

故答案为:⑴A;⑵C;⑶A;
⑷①(郭虾蟆)又射死一个人,箭穿过那人的双手射在树上。

敌人非常害怕,城池被(夏人)攻破,郭禄大、郭虾蟆一同被抓。

②郭虾蟆率领骑兵五百人都披着红色的僧衣,隐蔽着从会州南山下来,西夏人仓卒仰望他们把他们当做神兵天将。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
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石昌言使北引
(宋)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①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

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②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③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

”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啖:吃
B. 未成而废废:停止
C. 游京师游:游学
D. 建大旆建:树立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又以亲戚故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 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臣为韩王送沛公
C. 安知其至此?则或咎其欲出者
D. 吾于昌言独有感也月出于东山之上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 先:先府君,此处指苏洵之父苏序;先,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C. 折冲:击退敌人,战胜敌人。

折冲口舌之间,指在外交场合中,以言辞抗敌,御侮,取得胜利。

D. 冒顿:秦末汉初匈奴单于名。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B. 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C. 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
尚心掉不自禁。

D. 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声有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B.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C. 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 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②建大旆,从骑数百。

③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答案】(1)A
(2)A
(3)B
(4)C
(5)B
(6)①昌言听说我废弃了学习,虽然没有说我什么,而细察他的意思,是很遗憾的。

②要树立大旌旗,跟随的骑士多达几百骑。

③大凡契丹用来向中国炫耀武力的手段,多为这类事情。

【解析】【分析】(1)A项,“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中“啖”如解释为“吃”,“啖我”就变成“吃我”,在语意上讲不通,故此处的“啖”应为使动用法,让……吃,给……吃。

故选A。

(2)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

B项,第一个“为”是介词,替;第二个“为”是动词,做。

C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第二个“其”是远指代词,那。

D项,第一个“于”,对于;第二个“于”,从。

故选A。

(3)B项,“先,表示对长辈的尊敬”错误,“先”是尊称死去的人。

故选B。

(4)本题中,“出”是动词,宾语是“境”,即“出了国境”,动宾之间不能拆开,排除A项;“终夜”意思是“整夜”,是“有声”的时间状语,修饰“有声”,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项;“怛然失色”意思是“惊慌失色”,主语应是“从者”,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5)B项,“‘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错误,“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是描写石昌言身负国家民族重任出使契丹的场面,场面的浩大中寄寓了作者对石昌言的赞赏、鼓励和肯定。

故选B。

(6)第一句中,“闻”,听说;“废”,废弃;“虽”,虽然;“言”,说;“察”,细察;“其”,代词,他的;“恨”,遗憾,“甚”,很。

第二句中,“建”,树立;“旆”,旗帜,旌旗;“从”,跟随,随从;“骑”,骑兵;“数”,几。

第三句,“凡”,大凡;“所以”,古今异义,用来……
的;“夸耀中国”省略介词“于”,应为“夸耀于中国”,“夸耀”,炫耀武力;“者”,……的手段;“此类”,这类事情。

故答案为:⑴A;⑵A;⑶B;⑷C;⑸B;
⑹①昌言听说我废弃了学习,虽然没有说我什么,而细察他的意思,是很遗憾的。

②要树立大旌旗,跟随的骑士多达几百骑。

③大凡契丹用来向中国炫耀武力的手段,多为这类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附参考译文】
昌言考进士科目的时候,我才只有几岁,还没开始学习。

回忆当年我跟一群孩子在父亲身边嬉戏玩耍,昌言也在旁边,还曾拿来枣儿栗子给我吃;两家住得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所以彼此十分亲昵。

昌言应考进士科目,一天比一天出名。

我后来渐渐长大,也稍稍懂得要读书,学习句读、对对子、四声格律,结果没有学成而废弃了。

昌言听说我废弃了学习,虽然没有说我什么,而细察他的意思,是很遗憾的。

后来过了十多年,昌言进士及第,考中第四名,便到各地去做官,彼此也就断了音讯。

我日益成长壮大,能够感到悔恨了,便痛改前非而恢复学习。

又过了几年,我游历京城,在汴京遇见了昌言,便彼此慰劳,畅叙平生以来的欢乐。

拿出文章十多篇,昌言看了很高兴,并且夸我写得好。

我学习开始晚,又没有老师指导,虽天天作文,内心一直十分惭愧;等听到昌言的话后,于是颇为自喜。

到现在又十多年过去了,再次来到了京城,而昌言已经身居两制,他作为朝廷使者,要出使到万里以外的那些强悍不屈服的契丹朝廷,要树立大旌旗,跟随的骑士多达几百骑,送行的车辆有上千辆,走出京城大门情绪慷慨激昂。

我自思忖,孩童时代见到昌言在先父身旁,那时怎么会料想他会走到这一步了?一个人富贵起来并不奇怪,而我对昌言的富贵特别有所感触啊!大丈夫活着不去当将军,能当名使臣,用口舌辞令在外交上战胜敌人就足够了。

前些年彭任跟随富弼公出使契丹,曾对我说:“出了国境之后,住宿在驿亭。

听到披甲战马几万骑驰聘而过,宝剑和长矛互相撞击,整夜不绝于耳,跟随之使臣惊慌失色。

等到天亮了,只见道路上的马蹄印了,心中的余悸还难平息,好像心要跳出来似的。

”大凡契丹用来向中国炫耀武力的手段,多为这类事情。

中国去的使者,没有识透他们这类手段,因之而有的人甚至震惊害怕到哑口无言,让外族人嗤笑。

唉,这是多么的没有思考力啊!古代奉春君刘敬出使到冒顿去,壮士大马都藏起来不让看见,因此才有平城的战役。

现在的契丹,我是深知他们没有什么能力与作为的。

孟子说:“面对诸侯国君的谈话,就得藐视他。

”更何况对待外族呢!请把上述的话权作临别赠言吧。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豆卢革,父瓚,唐舒州刺史。

豆卢为世名族,唐末天下乱,革避地之中山,唐亡,为王处直掌书记。

庄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革虽唐名族,而素不学问,除官吏,多失其序,常为尚书郎萧希甫驳正,革颇患之。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革以说能知前朝事,故引以佐己,而说亦无学术,徒以流品自高。

是时,庄宗内畏刘皇后,外惑宦官、伶人,郭崇韬虽尽忠于国,而亦无学术,革、说俯仰默默无所为,唯诺崇韬而已。

是时唐新灭梁,朝廷纪纲未立,议者以为宜革以渐,而崇韬疾恶太甚,果于必行,说、革心知其未可,而不能有所建言。

是岁,大水,四方地连震,流民殍死者数万人,军士妻子皆采稆以食。

庄宗日以责三司使孔谦,谦不知所为。

枢密小吏段徊曰:“臣尝见前朝故事,国有大故,则天子以朱书御札问宰相。

水旱,宰相职也。

”庄宗乃命学士草诏,手自书之,以问革、说。

革、说不能对,第曰:“水旱,天之常道,不足忧也。

”二人各以其子为拾遗,父子同省,人以为非,遽改他官,而革以说子为弘文馆学士,说以革子为集贤院学士。

庄宗崩,革为山陵使,以故事当出镇,乃还私第,数日未得命,而故人宾客趣使入朝。

枢密使安重诲诟之于朝曰:“山陵使名尚在,不俟改命,遽履新朝,以我武人可欺邪!”谏官希旨,上疏诬革纵田客杀人,说坐与邻人争井,遂俱罢。

革贬辰州刺史,说溆州刺史,所在驰驿发遣。

既而革复坐请俸私自入,说卖官与选人,责授革贵州司户参军,说夷州司户参军,皆员外置同正员。

已而窜革陵州,说合州。

天成二年夏,诏陵、合州刺史监赐自尽。

(选自《新五代史·豆卢革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B.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C.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D.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指授予官职。

文中豆卢革身居要职,常常突破既定的规矩授予别人官吏职务。

B. 三司使,后唐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三司使为总管国家财政的最高行政长官。

C. 崩,本意是崩裂、倒塌,古代一般用于指称帝王或诸侯王之死。

这里指称庄宗之死。

D. “驰驿”中的“驿”指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豆卢革出身名族,不学无术。

他的父曾任唐舒州刺史。

他在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随意任免官吏,不少官吏和他一样“无学术”。

B. 豆卢革随人俯仰,无所作为。

唐初,议事的人认为应当逐渐革除弊端,但郭崇韬坚决反对此事,豆卢革只是附和,提不出什么好建议。

C. 豆卢革身居相位,佐君乏术。

庄宗时,洪水泛滥,地震不断,饿殍遍野,但豆卢革却以“天之常道”推脱,拿不出有效对策。

D. 豆卢革任人唯亲,屡遭贬谪。

豆卢革曾任命其子做拾遗,庄宗死后,他先被罢免山陵使,接着被贬为刺史、司户参军,后来被流放至陵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尝见前朝故事,国有大故,则天子以朱书御札问宰相。

②山陵使名尚在,不俟改命,遽履新朝,以我武人可欺邪!
【答案】(1)B
(2)C
(3)B
(4)①我曾见前朝旧例,国家有大灾难,那么天子就用朱墨御批诏令责问宰相。

②山陵使的官名还在,不等到另外任命,就迫不及待到新朝任职,认为我是武臣好欺骗吗!
【解析】【分析】(1)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唐庄宗消灭梁后,豆卢革于是推荐韦说任相。

韦说,唐末任殿中侍御史,因罪贬官南海,后来在梁任礼部侍郎。

句中,“说”指“韦说”,后面是对“韦说”的介绍,中间需要断开。

排除AD两项。

“后”指“后来”,应与后句相连,“后事梁”。

排除C项。

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

故选B。

(2)C项解说错误,“诸侯王之死”只能用“薨”,“崩”还可用于“太后之死”。

故选C。

(3)B项分析错误,“郭崇韬坚决反对此事”表述原文无据,原文指“郭崇韬痛恨恶人太厉害,办事很果断”。

故选B。

(4)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①“故事”:旧例;“大故”:大的变故,大的灾难;“朱书御札”:朱墨御批诏令。

②“俟”:等待,“履新朝”:到新朝任职,“以”:认为。

“以我武人可欺邪!”是省略句。

故答案为:⑴B;⑵C;⑶B;
⑷①我曾见前朝旧例,国家有大灾难,那么天子就用朱墨御批诏令责问宰相。

②山陵使的官名还在,不等到另外任命,就迫不及待到新朝任职,认为我是武臣好欺骗吗!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⑵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

文学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

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可以分门别
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

⑶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答题时要仔细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要细心核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别,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⑷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参考译文】
豆卢革,父亲豆卢瓒,唐舒州刺史。

豆卢为世代名族,唐末天下大乱,豆卢革迁家避祸来到中山,唐灭亡后,任王处直的掌书记。

唐庄宗即位,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豆卢革虽然是唐的名门望族,但向来不学无术,任命官吏,多不合规矩,常常被尚书郎萧希甫驳斥纠正,豆卢革很担心这事。

唐庄宗消灭梁后,豆卢革于是推荐韦说任相。

韦说,唐末任殿中侍御史,因罪贬官南海,后来在梁任礼部侍郎。

豆卢革因韦说熟悉前朝旧事,因此推蔫他辅佐自己,而韦说也不学无术,只是以门第自负。

这时,唐庄宗在宫内怕刘皇后,在外受宦官、伶人的蛊惑,郭崇韬虽然对国家竭尽忠诚,但也不学无术,豆卢革、韦说随人俯仰,默默无所作为,只是附和郭崇韬罢了。

这时唐刚刚消灭梁,朝廷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建立,议事的人认为应当逐渐革除弊端,而郭崇韬嫉恶如仇,办事很果断,韦说、豆卢革心中明白这样做不行,却不能提出什么好建议。

这年,大水成灾,四面八方都连续发生地震,流亡的百姓饿死的有几万人,士兵和他们的妻子儿女都采野谷子来吃。

唐庄宗天天以此责问三司使孔谦,孔谦不知所措。

枢密院小官段徊说:“我曾见前朝旧例,国家有大灾难,那么天子就用红色书札责问宰相。

水灾和干旱,归宰相管。

”唐庄宗于是命令学士起草诏书,亲手书写,用来责问豆卢革、韦说。

豆卢革、韦说不能回答,只是说:“水灾干旱,是老天常要发生的事情,不值得忧虑。

”豆卢革、韦说二人各自都任用他们的儿子做拾遣,父子同在一个省,人们认为不对,于是改任别的官职,于是豆卢革任用韦说的儿子为弘文馆学士,韦说任用豆卢革的儿子为集贤院学士。

唐庄宗死,豆卢革任山陵使,按照旧例他应当外出任职,于是回到家中,几天都没有得到任命,而他的朋友宾客们催他上朝。

枢密使安重诲在朝廷上骂他说:“山陵使的官名还在,不等到另外任命,就迫不及待到新朝任职,认为我是武臣好欺骗吗!”谏官迎合安重诲的意旨,上疏诬告豆卢革放纵田客杀人,韦说因和邻居争夺水井有罪,于是都被罢官。

豆卢革被贬为辰州刺史,韦说被贬为淑州刺史,一路上用驿马遣送。

不久豆卢革又因请求俸禄私财归自己,韦说卖官给候选的官吏,责授豆卢革为贵州司户参军,韦说为夷州司户参军,都在编制外安置,待遇同正式编制。

不久放逐豆卢革到陵州,韦说到合州。

天成二年夏,诏令陵、合二州刺史监督他们二人自杀。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纮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

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曰:“令不能使汝必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