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商业银行放贷动能剧烈与信贷调控压力加大的冲突更趋突出,贷款投向和结构将连续调整
从目前来看,推动商业银行放贷的因素不会发生太大的转变。
工业企业效益连续保持良好,贷款需求将依旧旺盛;零售贷款主要是按揭贷款增长因房价因素会有所放缓,但规模扩张仍旧较快;特殊是,2022年连续加息的正面效应在2022年会更加显著,这将进一步增加银行的放款动力。
与此同时,为防止 CPI反弹和通胀集中,货币政策将维持从紧,监管部门对年度新增贷款的掌握将更加严格。
这就不排解央行连续提高法定存款预备金率的可能,届时一些银行特殊是中小银行的头寸会更加紧急。
如此,依旧剧烈的放贷动能与持续加大的宏观调控压力之间的冲突将更加突出。
在总量调控的现实约束下,贷款投向和结构的调整将成为各商业银行的现实选择,特殊是,落后生产力量和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信贷项目会明显压缩;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投资性按揭贷款的比例将有所降低;票据贴现业务将进一步受到掌握。
事实上,贷款需求的旺盛也为商业银行优化贷款投向和结构供应了有利时机,有助于商业银行优选信贷项目,提高议价水平和力量。
净息差连续扩大的可能性更大但幅度有限,上市银行净利润仍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长期以来为商业银行利润立下汗马功劳的净息差,在将来一个
时期仍将扮演重要角色,但可能消失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净息差变化的方向和幅度。
比如,在通货膨胀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的状况下,加息的空间就仍旧存在,假如加息仍是非对称的(即活期存款利率不变),那么银行受益会更大,反之则受益稍小;再比如,估计定期存款活期化速度将渐渐放缓,分流到股市和债市的资金将以同业存款形式回流银行,但银行担当的利息成本将有所增加;还有,假如存款预备金率连续上调,不仅降低了非信贷资金的收益率,而且银行迫于头寸压力还必需调整生息资产结构,通过释放部分盈利来换取流淌性。
综合各类因素,可以认为商业银行净息差连续扩大的可能性会更大但幅度很有限,同时,生息资产规模在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增速将有所降低。
另外,将来一个时期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证券市场整体上行、银行卡业务加速进展以及居民投资理财需求持续扩大等利好因素,从而导致非利息收入占比和利润贡献度将进一步扩大; 2022年企业所得税降低至25%且税前扣除范围扩大,还将较大幅度削减银行所得税支出,这也构成推动全行业盈利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因素。
因此,总体上推断,将来一个时期我国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虽然会低于2022年,但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业务产品创新将连续围绕需求变化而绽开,信用卡等新兴银行业务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
将来一个时期我国银行业的业务产品创新仍将层出不穷,各类创新主要围绕客户需求的变化而绽开。
例如,针对利率调整的不确定
性增加,将加快创新利率衍生金融业务,关心投资者有效管理短期利率风险;针对人民币加速升值,将向出口型企业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外币保值和现金管理业务;针对股票市场和资源品价格节节攀升,将推出更多与股票、股指、黄金、石油等挂钩的理财产品,以提高客户理财收益率;针对公司客户的不同特征,将在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融资、票据贴现、按揭贷款等业务领域连续推陈出新,注意市场细分的同时加强金融服务品牌塑造。
而与业务创新密不行分的是金融服务手段的创新,如网上开证、电子票据、电子报关、电话银行、银企直连等都将成为银行提升服务效率、加快业务进展的创新突破口。
这里值得重点关注的是,除了对公贷款、按揭贷款等传统业务领域,近年快速成长起来的信用卡、中小企业融资、综合理财、现金管理等新兴银行业务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
在信用卡业务方面,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及招行、交行盈利的示范效应将促使国内各商业银行赶在外资银行进入该领域前加紧“跑马圈地”。
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在中央政策的乐观鼓舞下,参加者的不断加入以及银行自身业务组织架构的形成,将有更多的商业银行进入这一领域。
在理财业务方面,竞争的加剧更不待言,它是居民财宝加速增长、资产价值波动加大及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必定结果。
另外,在经受了一年多的细心预备后,各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也已踏上征途,一场以争夺高端客户群体为目标的战役将正式打响。
境内外并购活动将愈演愈烈,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加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本土、海外的银行并购活动将愈演愈烈。
在本土范围,大中型商业银行为加快网点扩张和争取地方资源,将乐观谋划、实施对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兼并收购;地方政府也将乐观推动地方金融组织的整合与重组;为连续寻求综合经营优势,商业银行收购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甚至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股权的跨领域并购将有望获得新进展;同时,中资银行的海外并购在将来一个时期将连续绽开,东南亚、拉美、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都可能成为跨国并购的目标市场。
而人民币的长期升值、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的形成以及中国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大力支持等,都为中资银行实施海外并购供应了抱负的环境和条件。
应当看到,在中资银行布局海外市场的同时,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性扩张也将连续提速,从而对本土金融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加。
将来一个时期,猎取法人地位以及正式开业的外资银行数量都将增加,这些银行将加大资本注入,增设营业网点,并加大对外币存贷款、理财、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优势业务以及从前被禁止的某些人民币业务的拓展力度,连续抢夺国内的中高端客户群。
因此,无论是在资本、业务方面,还是在客户资源方面,外资银行今后在中国市场上的影响力和掌握力都将连续强化。
合规性监管仍是银行业监管的重要内容,监管协调机制有望取得新突破
尽管监管当局始终强调监管重心由合规性监管转向风险为本的监管,但在银行业全面开放、商业银行改革创新不断以及信贷调控
形势趋紧的背景下,在将来一个时期合规性监管仍将是我国银行业监管的重要内容。
商业银行股权投资的合规性、市场准入的合规性、信贷投放总量的掌握、资金投向的合规性、关联交易的风险管理、反洗钱、重大案件的查处与问责等等都将构成合规性监管的重要方面。
当然,在近年各商业银行实践的基础上,以资本充分率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也将积累更多的阅历和技术,为2022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做好充分的预备。
可以预期,随着综合化经营试点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跨领域并购活动的增加以及金融系统性风险程度的扩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有望很快取得突破性进展,而突破口将主要集中在监管协调组织机构的确立、监管协调机制配套制度的建设以及相关法规条例的设立和完善上。